纸色谱经典.ppt

合集下载

纸色谱

纸色谱

纸色谱实验步骤
• 1、制纸:将滤纸在短边2cm处画起始线,打点。 • 2、点样:用毛细管点A.B.C.D四种液体约直径 =2mm,晾干
• 3、展开:用250ml集气瓶中加入20ml展开剂,放
置20-30min使瓶内被蒸气饱和,将滤纸悬于瓶中, 当展开剂前沿到达滤纸上端1cm时,取出滤纸,划 出前沿线b,自然晾干。
• 4、显色:喷撒显色剂(均匀喷于滤纸
上)置于105℃烘箱中烘干(2-3min)
此时糖与显色剂作用显色。
• 5、测量:用铅笔画出糖的显色斑点轮
廓,量出斑点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a。 • 6、计算、判定、下结论。
注意事项
• 展开瓶应洗净、干燥。 • 点样不宜过大或过小,毛细管不混用。 • 展开时,滤纸不硬碰内壁,样品不接触液面。 • 若斑点范围较大,取其中心量取垂直距离。
实验试剂
样品:A:1%D(+)木糖B:1%葡萄糖C:1%麦芽糖 D:1%D-核糖 A:B:C:D=1:1:1:1混样(糖的亲水性己糖>戊糖>二糖)
展开剂(流动相):正丁醇:醋酸:水=4:1:5混合 (体积
比)(与水混溶,极性小的先出) 支持剂(固定相):新华一号滤 纸(5×15cm ) 显色剂:现配:95ml正丁醇 + 5mlH2O,搅拌混匀后加1.6g邻苯 二甲酸溶解 + 0.9ml苯胺混匀。
糖的纸谱
目的和要求 了解纸色谱分离的原理及其应 用。
初步学习用纸上层析法分离鉴 定糖类物质。
纸色谱原理
纸色谱的分离原理一般认为是分配层析,滤纸被当作是一种惰性
载体,滤纸纤维素中吸附着的水分为固定相。由于吸附水是以氢
键缔合形式与纤维素的羟基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条件下难以脱去 ,因而纸层析不但可以用与水不相混溶的溶剂做流动相,而且也

色谱分析—经典色谱(分析化学课件)

色谱分析—经典色谱(分析化学课件)

二甲基黄与罗丹明B的薄层色谱的鉴别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与试剂
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 的处理
二甲基黄与罗丹明B的薄层色谱的鉴别
一、实验原理: 薄层吸附色谱是将吸附剂均匀地涂在玻璃板上做固定相,经干燥活化
后点上样品,以适当极性的有机溶剂作为展开剂。由于组分的性质差异, 易被固定相吸附的组分移动慢,难被固定相吸附组分移动快。经过一段 时间的展开后,不同组分彼此分开,形成相互分离的斑点。
纸色谱法
二、操作方法 1.点样 用内径为0.5mm的平头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点样,将1~2μL样品溶 液点在起始线原点上,可反复点几次,点样后用红外灯或电吹风迅速 干燥。 2.展开 展开剂的选择 选择展开剂主要根据样品组分在两相中的溶解度,即 分配系数来考虑。
纸色谱法
3.斑点的定位 展开完毕后,取出滤纸,在展开剂到达的位置划一条前沿线,观察有无色 斑,然后置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斑点,标出位置、颜色、记录大小和强度。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析
三、实验步骤: 点样 展开 显色 计算Rf值。 将展开完毕的滤纸,用电吹风吹干,使展开剂挥发。然后喷上
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再用电吹风热风吹干,即出现氨基 酸的色斑。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析
四、数据处理: 分别计算丙氨酸和亮氨酸的Rf值。
纸色谱法
一、概论 分离原理:以滤纸为载体的色谱法; 固定相:纸纤维吸附的水(或以氢键结合的水); 流动相: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或与水相混溶的 )溶剂; 分离机制:同液-液分配色谱,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 剂间分配系数不同实现分离的方法; 定性参数:比移值Rf 、相对比移值Rs; 正相分配纸色谱:极性大的组分,移动速度慢,Rf 小。
铺板
点样 展开 计算Rf值

实验一薄层色谱和纸色谱课件

实验一薄层色谱和纸色谱课件
5、要求在原始记录中画出板的真实展开情况并计算Rf值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移动速度快。
纸色谱实验药品和仪器
药品:
甘氨酸,亮氨酸,混合物(自配),展开剂(水/正丁
醇/醋酸 5:4:1,取上层液体)
仪器: 滤纸,大试管,带钩塞子,铅笔
实验操作类似于TLC
两张色谱滤纸,分别点上甘氨酸, 混合物,以及亮氨酸,混合物 使用茚三酮乙醇溶液进行显色 通过比较Rf值确定混合物中各 组分。
滤纸大试管带钩塞子铅笔实验操作类似于tlc?两张色谱滤纸分别点上甘氨酸混合物以及亮氨酸混合物色谱滤纸分别点上甘氨酸混合物以及亮氨酸混合物展开装置图?使用茚三酮乙醇溶液进行显色?通过比较rf值确定混合物中各组分
实验目的
1. 学习色谱法的原理 2. 掌握使用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对化合物进 行分离和鉴定
色谱法的一般原理
仪器: TLC板,毛细管,广口瓶,铅笔
1. 准备TLC板
0.5cm
0.5 cm
2. 展开
展开剂:环己烷/乙酸乙酯 9:1
3. 干燥、显色
自身有颜色 有共轭体系的使用紫外灯 各种显色剂
4. 计算Rf值
Rf = D1/D2
5. 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Rf值,确定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别是什么物质
展开装置图
注意事项
1、制板和活化:铺板厚度0.25-1mm且均匀;晾干;一块

纸 色谱法

纸 色谱法

首先 焊点
二、元器件的焊接与安装
在练习板上焊接
注意尽量排列 整齐,才可以 看出练习后的 进步,改进不 足。
纸色谱法
上行展 开法
二向展 开法
纸色谱法的 展开方法
径向展 开法
下行展 开法
纸色谱法
常用比移值Rf来表示某组分在 滤纸上的移动情况,其表达式 为:
比移值最大等于1,此时组 比移值最大等于1,此时组分 随展开剂一起上升到滤纸前 沿;比移值比移值最小等于0 ,此,此时组分始终留在原 点,组分不随展开剂上升而
二、元器件的焊接与安装
焊接前的准备工作
去 元 元 焊元元 氧 件 件 接件件 化 弯 读 练插测 层 制 数 习放量
二、元器件的焊接与安装
清除元件表面的氧化层
左手捏住电阻或其他元件的本体,右手用锯 条轻刮元件脚的表面,左手慢慢地转动,直到表 面氧化层全部去除。
二、元器件的焊接与安装
五步焊接法
然后
105 ±0.5%


6
6
6
±0.25%


7
7
7

8
8
8
±0.1%


9
9
9

10-1 ±5%

10-2 ±10%
一、清点材料
色环认识的小窍门
从上页幻灯片可知,金色和银色只能是乘数和允许误差, 一定放在右边。
表示允许误差的色 环比别的色环稍宽,离别的色 环稍远。
我们用的电阻大都允许误差是±1%的,用棕色色 环表示, 因此棕色一般都在最右边。
纸色谱法
2、纸色谱法的操作过程
(1)划线:
先将滤纸放在被有机溶剂的蒸气所饱和的容器 内,确定起始线及原点,用铅笔在离滤纸一端 2~3cm处画一直线。

纸色谱

纸色谱

11
3.3 展开
将滤纸浸于层析缸中的展开剂中,使展开 剂通过滤纸的毛细作用上升(或下降), 实现试样的分离
展开时必须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展开剂不得浸泡到起始线
上行展开法/下行展开法 双向展开法 连续展开法 径向展开法(圆形展开法)
12
3.4 显色及定位
经上述展开至溶剂前沿到达纸的另一端 时,即可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干后用适宜方法 确定组分斑点的位置
1 : 1:1 正丁醇+醋酸+水 0.23 0.23 0.70 0.28 0.22 0.11
12 : 3 : 5
6
2.滤纸的性质
粘稠展开剂(正丁醇等) ------ 快速滤纸 黏度小的展开剂(石油醚等) ------慢速滤纸
3.温度的影响
影响分配系数的变化,而且展开剂组成也受温度影响 而有一定程度改变,但影响较小。一般不需要特别的 恒温装置
有色物质,展开后即可直接观 察到各个色斑 喷以试剂使斑点显色(显色剂 喷或H2S气体熏等) 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观察 荧 光 ( 例 如 金 属 离 子 与 δ- 羟 基 喹啉的化合物)
13
3.5 定量
1.洗脱测定法 操作步骤多,测定时间长,但洗脱法不需
要贵重仪器设备、测定结果有较好的准确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比色法及其它方法 如极谱、库仑滴定、 荧光测定等。
4.展开溶剂渗透距离的影响
5.共存物质及试样溶液性质的影响
7
三.比移值的意义
1.Rf值是物质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
一定条件下,物质在某一固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一定。因此,Rf也一 定,这就是纸质谱的定性基础。
2.Rf值是判断元素间分离效果的依据
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组分间的Rf值相差越大(ΔRf值大)越易于分离。

色谱分析—纸色谱(分析化学课件)

色谱分析—纸色谱(分析化学课件)
内径为0.5mm的平头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点样,将1~2μL样品溶 液点在起始线原点上,可反复点几次,点样后用红外灯或电吹风迅速 干燥。 2.展开 展开剂的选择 选择展开剂主要根据样品组分在两相中的溶解度,即 分配系数来考虑。
纸色谱法
3.斑点的定位 展开完毕后,取出滤纸,在展开剂到达的位置划一条前沿线,观察有无色 斑,然后置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斑点,标出位置、颜色、记录大小和强度。
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再用电吹风热风吹干,即出现氨基 酸的色斑。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析
四、数据处理: 分别计算丙氨酸和亮氨酸的Rf值。
纸色谱法
一、概论 分离原理:以滤纸为载体的色谱法; 固定相:纸纤维吸附的水(或以氢键结合的水); 流动相: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或与水相混溶的 )溶剂; 分离机制:同液-液分配色谱,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 剂间分配系数不同实现分离的方法; 定性参数:比移值Rf 、相对比移值Rs; 正相分配纸色谱:极性大的组分,移动速度慢,Rf 小。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析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与试剂
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 的处理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析
一、实验原理: 纸色谱是以滤纸为载体,固定相是滤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是
指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样品在水与展开剂之间连续分离,依靠溶质 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
氨基酸是无色的化合物,可与茚三酮反应显色,溶剂自滤纸挥发后, 喷上茚三酮溶液后加热,可形成色斑而确定其位置。
纸层析装置示意图
纸色谱法
4、定性与定量分析
由于影响Rf值的因素较多,而使Rf值不易重
定性
现,因此常将样品与对照品同时在同一块滤纸上
随行展开进行比较;或测量色斑的Rs值后进行定 性。

看一遍教会你使用纸色谱

看一遍教会你使用纸色谱

1.4.3 纸色谱纸色谱属于液一液分配色谱。

纸色谱使用的滤纸是载体,附着在纸上的水是固定相。

样品溶液点在纸上,作为展开剂的有机溶剂自下而上移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水-有机溶剂两相发生溶解分配,并随有机溶剂的移动而展开,达到分离的目的。

选择纸色谱条件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合适的展开剂一般有一定的极性,但难溶于水。

在有机溶剂和水两相间,不同的有机物会有不同的分配性质。

水溶性大或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在水相中分配得多,在有机相中分配少;极性弱的化合物在有机相中分配多。

展开剂剂借毛细管的作用沿滤纸上行时,带着样品中的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向上移动。

水溶性大或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移动得较慢,极性弱的化合物移动得较快。

随展开剂的不断上移,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之间反复进行分配,从而把各组分分开(溶剂极性选择见柱色谱表2)。

纸色谱在糖类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天然色素等有一定亲水性的化合物的分离中有广泛的应用。

纸色谱的操作与薄层色谱很相似,只是纸色谱的载样量比薄层色谱更小些。

离子色谱分离方式和检测方式的选择分析者对待测离子应有一些一般信息,首先应了解待测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以及样品的基体情况,如无机还是有机离子,离子的电荷数,是酸还是碱,亲水还是疏水,是否为表面活性化合物等。

待测离子的疏水性和水合能是决定选用何种分离方式的主要因素。

水合能高和疏水性弱的离子,如Cl-或K+,最好用HPIC分离。

水合能低和疏水性强的离子,如高氯酸(ClO4-)或四丁基铵,最好用亲水性强的离子交换分离柱或MPIC分离。

有一定疏水性也有明显水合能的pKa 值在1与7之间的离子,如乙酸盐或丙酸盐,最好用HPICE分离。

有些离子,既可用阴离子交换分离,也可用阳离子交换分离,如氨基酸,生物碱和过渡金属等。

很多离子可用多种检测方式。

例如测定过渡金属时,可用单柱法直接用电导或脉冲安培检测器,也可用柱后衍生反应,使金属离子与PAR 或其它显色剂作用,再用UV/VIS检测。

6平板色谱法.ppt

6平板色谱法.ppt

器方法(如红外、紫外、原子吸收、发射光谱),
也可将斑点剪下灰化,再用适当的溶剂溶解,测之。 比较法:经纸色谱将各种组份分开后,可在相同条件下, 制得标准系列图谱,与待测斑点颜色、面积进行比 较,确定其可能的含量。反射散射光谱法(即扫描 光度法;反射分光光度法)。
应用举例 取不同颜色兔毛 (300 ~ 500 mg), 干法灰化, 溶于
基本的操作过程
三、固定相与展开剂
(1) 固定相:决定吸附性能的因素有:吸附剂的化学
组成(类型)、活性、表面积等。 (a)硅胶:微酸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酸性、中性 物质分离 (b)氧化铝:碱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碱性 、中 性物质分离(可以制备成中性或酸性氧化铝扩 大使用范围) (c)聚酰胺:含有酰胺基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酚类、 醇类化合物的分离 (d)纤维素:含有羟基的极性固定相,适用于分离 亲水性物质
硅胶及氧化铝等的吸附能力与他们吸附的水量有关。使用前应根据样品情 况进行活化。 所谓活化就是指它们在一定的温度下烘烤以除去吸附的水而言 (如果吸附了水,那么吸附其他物质的能力就降低)。硅胶薄层一般在 105~110 ℃活化30~60 min;氧化铝薄层如果不加粘合剂,活化温度可达150 ℃左右。
展开方法四
双向展开法
有时用一种溶剂不能将样品中组份分开时,可以试用双向展 开法。该法是用正方形或长方形滤纸,在纸的一角上点样,先用 一种展开剂朝一个方向展开,展开完毕,待溶剂挥发后,再用另 一种展开剂朝与原来垂直的方向进行第二次展层。
若前后二次展开
剂选择适当,可使各 种组份完全分离。例 如,氨基酸的分离可 用此法。双向展开法 也可以二次使用同一 种展开剂展层。
垂直,将缸密闭,使溶剂沿下端
上升而展层。待溶液上升到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10
一、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吸附薄层色谱法
原理:组分在薄层板上吸附、解吸附、 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过程。
吸附系数不等实现分离。 一般极性强的组分K大,Rf值小;极性弱 的组分 K小,Rf值大。
精品文档
11
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分配薄层色谱法
– 原理:多次分配的过程,分配系数 (溶解度)不等实现分离
与组分及色谱条件有关
精品文档
5
定性参数2
相对比移值(relative Rf;Rr)
Rr = Rf (i)/Rf (s)=L(i)/L(s) 与组分、色谱条件、参考物质有关。
Rr值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 重现性和可比性均比Rf值好,能消除系统
误差(参考物质与组分在完全相同的条 件下展开)
纸色谱法:分配 薄层电泳法
精品文档
3
平面色谱法参数
定性参数 相平衡参数 面效参数 分离参数
精品文档
4
定性参数1
比移值(Rf值)
溶质移动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 之比。(速度之比?)
Rf =L/L0 (定时展开) L为原点(origin)至斑点中心的
距离,L0为原点至溶剂前沿 (solvent front)的距离
精品文档
22
二、纸色谱法的实验条件
色谱纸的选择
对Rf值相差很小的化合物,宜采用慢速滤纸 对Rf值相差较大的化合物,则可用快速滤纸
固定相
水或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丙二醇或缓冲 溶液。(酸、碱)
精品文档
23
纸色谱法的实验条件
展开剂的选择 增加展开剂中极性溶剂的
比例量,可以增大Rf值;增加展开剂中非极 性溶剂的比例量,可以减少Rf值。
精品文档
8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固定相(吸附剂或载体)涂布成一均 匀薄层,点样,(密闭的容器中)展 开,斑点显色,(与对照物质)比较 进行定性定量。
精品文档
9
特点:
快,需十至几十分钟,同时展开多个 试样。
试样预处理简单,对试样限制少。 载样量比较大,适用于制备。 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分离能力较强。 灵敏度较高。
中性氧化铝(pH7.5)——分离酸性及对碱不稳 定的化合物;
酸性氧化铝(pH4.0)——酸性化合物的分离。 活度也与含水量有关。
精品文档
16
展开剂(流动相)
同吸附柱色谱
极性强的溶剂洗脱能力强
常用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
水>酸>吡啶>甲醇>乙醇>正 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 >二氯甲烷>甲苯>苯>三氯乙烷> 四氯化碳>环己烷>石油醚。
精品文档
19
三、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制板 点样 展开 显色
均匀 集中 (多种方式) 预饱和
自学,实验课讲
精品文档
20
四、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比较Rf值或Rr值 、斑点颜色或荧光
常采用已知标准物质对照(同一板上展开)
多种展开系统的Rf值与对照品一致。 定量分析
洗脱法 直接定量法
精品文档
17
展开剂
选择原则:根据被分 离物质的极性
Stahl简图:极性物 质—活度低(活性 级大)的吸附剂-极性展开剂
精品文档
18
展开剂
混合溶剂
先用单一溶剂展开,
若Rf值太小,则加入一定量极性强的溶剂,如
乙醇、丙酮等,
如果Rf值太大,则加入适量极性弱的溶剂(如
环己烷、石油醚等),以降低极性。 可加入一定比例的酸或碱,使斑点集中。
1.目视比较法(如杂质限度检查方法) 2.薄层扫描法
精品文档
21
第三节 纸色谱法
一、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纸纤维为载体,吸着在其上的水为固定相 属于正相分配色谱 依据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 极性或亲水性强的组分,K大,Rf值小,
极性弱或亲脂性强的组分,K小,Rf值大。 极性强弱?例:三个六碳糖
第十八章 平面色谱法 (plane chromatography)
分析化学教研室 李发美教授
精品文档
1
在平面上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 主要包括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
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精品文档
2
第一节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分类 薄层色谱法:
吸附薄层色谱法 分配薄层色谱法 分子排阻薄层色谱法
吸附剂
硅胶:多孔性微粒,表面带有硅醇基, 呈弱酸性。
原理:硅醇基(吸附中心)与极性基 团形成氢键(吸附性)。
组分与硅醇基形成氢键(被吸附) 的能力不同而分离。
应用:酸性和中性物质的分离,如 有机酸酚类、醛类等
精品文档
14
硅胶
活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含水量高,活性级高, 活度低。
活化:加热至100℃左右,除去吸附水提高 活度。(注意温度不可过高)
常用的展开剂 水饱和的有机溶剂,如水
饱和的正丁醇、正戊醇、酚等
操作步骤 点样、展开、显色、定性定量
分析
精品文档
24
主要内容:
比移值及其与K和k的关系、相对比 移值
吸附薄层色谱法:原理,吸附剂、 展开剂及其选择
薄层色谱定性方法 纸色谱法:原理和实验条件
精品文档
25
分离效率:与其粒度、孔径及表面积等有关。
常用硅胶:
–硅胶H,不含黏合剂 –硅胶G,含煅石膏 –硅胶GF254,含煅石膏和一种无机荧光剂,即锰激
活的硅酸锌,在254nm紫外光下呈强烈黄绿色荧 光背景。
精品文档
15Leabharlann 吸附剂氧化铝碱性氧化铝(pH9.0)——分离中性或碱性化合 物,如生物碱、脂溶性维生素等;
精品文档
6
相平衡参数
分配系数K= Cs/Cm 容量因子 k= CsVs/CmVm K、k与Rf值的关系:
Rf 1
1
1 k
1 KV /V
s
m
k 1 Rf Rf
精品文档
7
相平衡参数
K、k与Rf值关系推导: (与定距展开比较) 1 Rf =L/L0=u/u0=R’= 1 k R’为保留比
– 分类:正相色谱、反相色谱
精品文档
12
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分配薄层色谱法
正相色谱:水为固定相(硅胶载体),有机 溶剂为流动相。 极性强的组分K大, Rf值小。
反相色谱:烷基化学键合相为固定相,水- 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极性强的组分K小, Rf值大。
精品文档
13
二、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