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七下作业本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

七下作业本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导读:本文七下作业本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规则之“源”(第一课时)[基础巩固]1.规章守则公约法律制度2.规范准则3.文字约定俗成风俗习惯4.D 5.C 6.A 7.D 8.A 9.C[拓展提升]1.D2.(1)游泳场馆的规定、兴趣班教学常规、超市管理条例、顾客须知、电影院管理规定、观影须知等。
交通规则(2)规则是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有了它可以建立科学的生活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并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基础巩固]1.人类活动的范围2.社会发展废止3.国家法律社会制度4.D 5.D 6.C 7.A 8.B9.(1)成文规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中国人年三十要吃团圆饭。
(2)太空交通规则的出现。
(3)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条例》被废止,这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宣告终结。
[拓展提升]1.(1)从没有裁判到使用裁判执法;从以吆喝、喊叫和手势行使职权到使用哨子执法。
(2)规则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3)略2.(1)交通井然有序的原因是人们遵守了交通规则。
交通混乱的原因是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离不开规则,当人们遵守规则时,一切井然有序,一旦失去规则,社会将混乱不堪。
规则标明了生活的规范,建立起生活的秩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生活中的文化传播(第一课时)[基础巩固]1.分享交换2.商贸活动人类迁徙活动学校教育3.传媒媒体4.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5.B 6.B 7.A 8.D 9.A 10.C[拓展提升]1.身体动作语言图画纸印刷术2.语言传播的方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大约6000年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传媒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载体变得多种多样。
3.狼烟,主要使用在军事活动中,使用方便,但传播速度较慢,不易发觉,内容单一,缺乏形象感;钟鼓,主要用于时间提示,传播速度快,但传播内容简单,转瞬即逝,缺少形象感,不便于保存;梅花,主要用于个人之间,使用简便,传播速度慢,信息不清晰,使用范围小;鸿雁,主要用在相对较远的距离之间,传播范围受限制小,但使用不方便,传播信息量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一)草原风情【基础巩固】1、牛羊肉奶制品蒙古袍那达慕大会2 - 11 题选择题:2B7C3C8A4A9B5A10D6B11C12、(1)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阴山(2)减少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或由海陆因素造成)(3)这里的牧民衣着松弛宽大、腰带又宽又长的蒙古袍,便于骑乘;食牛羊肉、奶制品等热量高食物;住易拆易装、便于搬迁的蒙古包,以适应游牧生活;出行往往骑马,还经常把车轮较大的勒勒车作为交通工具,以适宜在草原、沙滩上通行。
【拓展提升】1、A2、B3、(1)草原环境恶化会破坏草原文化,影响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如控制畜牧量、建立草原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区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二)富庶的四川盆地【基础巩固】1、长江西南低二2、热暖早3、成都平原天府之国4、自贡千年盐都5、天然气芒硝6 - 12 题选择题:6B7D8C9B10C11C12C13、(1)四川盆地高低(2)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油菜籽【拓展提升】1、C2、B3、因为四川盆地北部有大巴山和秦岭的阻挡,冬季风不易进入,而长江中下游地处平原地区,易受冬季风的侵袭。
所以冬季四川盆地气温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三)规则之源【基础巩固】1、规章守则公约法律制度2、规范准则3、文字约定俗成风俗习惯4 - 9 题选择题:4 D 7 D5C8A6A9C【拓展提升】1、D2、(1)游泳场馆的规定、兴趣班教学常规、超市管理条例、顾客须知、电影院管理规定、观影须知等。
(2)规则是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有了它可以建立科学的生活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并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3、出现原因举例解决建议违规、违法或没有依法管理酒后驾车禁酒令等行政法律措施进行限制规则制定不合理或过时部分食品免检,以致许多厂家对质量要求不严格,出现安全问题出台或修改食品安全法新出现的问题网友胡乱发布微博内容,造成不良影响实名制上网。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2020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xx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面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下表相应的位置。
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1.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中国重归统一的事件是()A.隋灭陈B.隋朝建立C.唐朝建立D.唐灭陈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颂扬隋朝大运河的句子,句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A.北京B.杭州C.洛阳D.南京3.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4.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行省制5.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隋朝修建大运河B.隋炀帝四处巡游C.隋炀帝的暴政D.隋炀帝长期对高丽用兵6.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B."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7.8世纪初,唐朝和吐蕃已"和同为一家"。
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A.回族B.藏族C.维吾尔族D.蒙古族8.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右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A.鉴真和尚B.高僧玄奘C.阿倍仲麻吕D.马可波罗9.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七年级下册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册社会作业本答案季风的影响【基础巩固】1、季风2、偏南偏北3- 11 题选择题:3C4C5C6A7C8A9D12、(1)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2)东南西南太平印度(3)拉萨海拔高(4)B(5)A【拓展提升】1、B2、D3、(1)夏温暖湿润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西南② 印度(3)季风非季风丰富(丰沛)(4)夏水旱(旱涝)(5)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作业本答案(二)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基础巩固】1、平原广阔气候湿润2- 7 题选择题:2D3C4C5B6D7C8、在自然资源、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和交通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可从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方面考虑),举例略。
【拓展提升】(1)准噶尔塔里木内蒙古(2)天山油气新疆维吾尔上海黄长(3)新、甘或陇、宁、陕或秦、晋、豫、皖、苏、沪(4)C(5)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的开发,有利于弥补东部地区能源不足,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作业本答案(三)红松之乡【基础巩固】1、小兴安岭2、黑龙江吉林辽宁3、红松人与生物圈4- 10 题选择题:4C5B6A7B8C9A11、(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平原松花江渤海(2)内蒙古高原B(3)气温低,蒸发量小【拓展提升】1、C2、B3、C。
初一下学期作业本历史与社会答案

初一下学期作业本历史与社会答案史前泉州开拓甚早。
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
前秦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
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
泉地属冶县。
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
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
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
2020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20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一、填空题(一)写出下列标志性的事件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1、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5、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历史事件是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7、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和。
8、*结束的标志是9、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事件是10、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是1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12、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事件是海峡两岸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二)写出下列会议的名称1、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2、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实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3、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会议是4、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5、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长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是。
6、①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议是②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会议是③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会议是④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7、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三)填写下列事件的时间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2、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3、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4、“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5、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时间7、*起止时间:8、香港回归的时间是;澳门回归的时间是9、到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7年级下册历史作业本答案

7年级下册历史作业本答案7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我们能准确了解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主要依据的是 ( )A.史书B.文物C.口头传说D.图片、音像2.下列生活场景,不可能在北京人中出现的是 ( )A.用火烧烤事物B.使用打制石器C.过群居生活D.过定居生活3.关于陶器与瓷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彩陶B.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黑陶 X k B 1 . c o mC.陶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的专门发明,其它地方不可能制作D.瓷器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唐三彩显示了高超的制瓷艺术4.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并与湖北省著名风景区神农架得名相关的是( )A.黄帝B.炎帝C.禹D.有巢氏5.属于古代尼罗河流域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是 ( )①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②修建金字塔③建造空中花园④营建了乌尔城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6.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均为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国家,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地处大河流域②以农业经济为主③地处亚非洲④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在古代西亚,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阿蒙神被人们供奉B.种姓制度下人们不平等C.象征王权的司母戊鼎D.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古代埃及曾经建立过横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大帝国B.希伯来人流落到世界各地,统称为犹太人C.尧、舜、禹被称为中国的人文初祖D.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周口店9.“北京人”主要食物获得方式是 ( )A、采摘或挖掘植物的果实、块根B、猎取动物C、以上二者都是 D.用火烧死野兽10. 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发明的生产与生活工具有 ( )①石耘;②石磨棒;③石磨盘;④陶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B.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C.司母戊大方鼎D.蛋壳黑陶杯12.发明“人面鱼纹彩陶器”的遗址是在 ( )A、河姆渡村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村人13.反映的是神农氏的事,具体是指 ( )①发明耒耜,教人农耕; ②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③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_3.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一、填空题(一)写出下列标志性的事件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1、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5、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历史事件是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7、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和。
8、*结束的标志是9、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事件是10、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是1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12、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事件是海峡两岸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二)写出下列会议的名称1、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2、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3、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会议是4、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5、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是。
6、①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议是②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会议是③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会议是④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7、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三)填写下列事件的时间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2、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3、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4、“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5、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时间7、*起止时间:8、香港回归的时间是;澳门回归的时间是9、到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
三国吴永安三
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
他们带来先
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
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
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
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
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
技术。
前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
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
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
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
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
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
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
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
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
泉地属冶县。
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
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
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
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
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
泉地属
南安郡晋安县。
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
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
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
隋
开皇九年(589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
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
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
于是,福建历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唐
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
全国为十道。
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
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
属泉州。
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市鲤城区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
在北隅依云榭筑衙,并建六曹都堂署及参军厅,衙前辟南大街为市。
不久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