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脑瘫的作业疗法

脑瘫的作业疗法

脑瘫的作业疗法脑瘫的作业疗法脑瘫是指小儿出生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征。

脑瘫常属于多重残障,患儿除了运动障碍的问题外,还常伴随其它的相关缺陷,这些相关缺陷有些是由于脑损伤引起,有些则是由于发育障碍而导致的继发性问题,如视力缺损、听力障碍、言语障碍、智能不足、知觉异常、情绪障碍等。

虽然,脑瘫患儿脑组织的损伤不会随着其年龄的增加而渐渐加剧,但若其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有效的解决,将会严重妨碍患儿日后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娱乐。

由于儿童的运动发育是和脑发育同步的,因此,为了不错过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脑瘫康复特别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1作业治疗的目的1。

1运动方面1.1。

1使姿势肌张力正常化;1.1.2增加对称性肌肉活动;1。

1。

3强调在身体中线上的活动;1.1.4增加肢体尤其是上肢肌肉的控制能力。

1.2感觉方面1。

2。

1促进翻正反射、平衡反射与保护性反射的整合; 1.2.2使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正常化。

1。

3感、认知方面1.3.1促进感知技能的发展;1 3。

2发展认知技能。

1。

4自我料理方面1.4。

1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实施能力的发展与独立.1。

5生产性活动方面1.5。

1促进工作习惯、工作技巧、工作能力的发展;1.5。

2提供职业探索的机会;1。

5。

3鼓励独立生活技能的发展。

1。

6娱乐方面1。

6。

1探索患者可能的娱乐兴趣,促进其娱乐技能的发展。

2作业治疗的评估内容2。

1。

1肌张力;2.1.2反射发育与成熟;2.1。

3关节活动度及控制能力;2。

1.4姿势控制与平衡;2.1。

5功能性移动;2。

1。

6运动速度、协调性与灵活性;2。

1。

7执行目的性活动的能力;2。

1。

8手功能。

2。

2感觉方面2.2。

1感觉登记能力;2.2.2感觉信息处理能力.2。

3.感、认知方面2.3.1感知技能;2 3.2注意力、记忆力、计算能力、综合能力、推理能力;2。

3.3抄写技能、社会技能、交流技巧;有无斜视、复视、弱视、单盲、颅神经瘫痪.2。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38
②手足徐动型:治疗师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再 用双手抓住患儿的肘关节,将患儿双上肢伸展并内 旋,然后稍稍往下压,以增加稳定性。再慢慢将患 儿拉成坐位。这样可促进患儿的头保持直立抬高面 向前。
39
③弛缓型:治疗师用双手抓住患儿的双肩,并 用双手拇指在患儿胸前施加压力用以增加支持力。 同时其余四指将肩关节做内收动作,这样可以给患 儿较大的稳定性以协助抬头,并保持在身体正中位。
40
④其他:若配合康复训练器械、音乐、玩具等, 以听、看、玩的方式训练效果更好。让患儿以手膝位 趴在高度适合的滚筒上,用带声响的玩具在其前方逗 引他,使患儿头部上下左右的看,还可让患儿趴在治 疗球上,双手玩玩具,也能促进其头的抬起。
41
(2)翻身的训练 ①反射式的翻身:先将患儿头转向欲翻向的一
侧,治疗师用一手紧紧固定患儿下颚,另一手在患 儿胸骨中部往下压,同时双手用力给予推向胸前对 侧的力,这样患儿的躯干旋转带动骨盆诱发出反射 式的翻身动作。
42
②腿部控制式翻身:治疗师双手分别握住患儿 的踝关节,首先使欲翻向侧的下肢伸展并外展,另 一侧下肢屈曲并内收,内旋转到对侧。这样由于双 下肢的旋转,带动上身翻转至对侧,就完成了腿部 控制式翻身。
43
(3)坐位保持训练 坐位时,躯干的控制能力也较好,就可以开始 进行坐位保持的训练。 ①痉挛型:治疗师首先使患儿髋关节屈曲后再 坐下,坐下后治疗师用双手将患儿双下肢外展,外 旋,并使其躯干前弯以促进髋关节充分屈曲,最后 再将患儿膝关节伸展。这时治疗师要不断用语言提 示患儿学习独自向前弯腰,以保持坐位。
儿童
家长或照顾着训练 如:扶抱技巧 喂食技巧 日常生活照料技巧
家长
36
1、促进运动功能的发育 运动功能的发育的训练方法。

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脑性瘫痪的作业治疗(作业治疗技术课件)

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脑性瘫痪的作业治疗(作业治疗技术课件)
人脸和身体,以改善患儿视觉、运动觉及对身体部位的认识。
辨别方向、距离、位置的训练:通过使用平衡棒做体操、向各方向投球、做各种移动
性动作、用身体和其他物体比大小和高低等,训练患儿空间知觉能力。
肆、掌 握 脑 性 瘫 痪 常 用 的 作 业 疗 法
2
治疗方法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进食、如厕、穿脱衣、淋浴等。
2
治疗方法
运动功能训练
姿势控制训练、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爬行训练、手功能训练。
肆、掌 握 脑 性 瘫 痪 常 用 的 作 业 疗 法
2
治疗方法
感觉、知觉功能训练
知觉运动训练:通过抵抗运动、叩击、抚摸等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患儿的深浅感觉。 视觉运动训练:通过玩彩色玩具训练患儿的视觉功能。 听觉运动训练:通过玩出声的玩具、听音乐、发声逗患儿等训练患儿的听觉功能。 改善身体形象训练:通过叩击、敲打、触摸及轻按关节、玩黏土做泥人、玩布娃娃、画
肆、掌 握 脑 性 瘫 痪 常 用 的 作 业 疗 法
1
治疗目的
➢ 促进脑瘫患儿运动、感觉技巧的发展,掌握日常生活活动技能,提高言语、认知和社 会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为将来接受教育、参与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2
治疗方法
运动功能训练
姿势控制训练、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爬行训练、手功能训练。
肆、掌 握 脑 性 瘫 痪 常 用 的 作 业 疗 法
贰、了 解 脑 性 瘫 痪 的 功 能 障 碍 特 点
01 运动障碍 02 言语、听力、视觉功能障碍 03 智力低下 04 知觉、感觉障碍
05 情绪、行为障碍 06 日常生活能力低下
叁、熟 悉 脑 性 瘫 痪 的 临 床 分 型
按运动障碍性质分

小儿脑性瘫痪的作业疗法教学

小儿脑性瘫痪的作业疗法教学
小儿脑性瘫痪的作业疗法 教学
通过创新的作业疗法教学,帮助小儿脑性瘫痪患者更好地康复。我们将介绍 其背景、概述以及作业疗法的目标和效果。
背景介绍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影响儿童发展与运动控制的疾病,主要由早期脑损伤引 起。我们将探讨其对患儿生活的影响及康复的重要性。
小儿脑性瘫痪概述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会导致姿势和运动问题。我们将讨论其 症状和常见类型,以及如何诊断和管理这种疾病。
作业疗法介绍
作业疗法是一种常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治疗方法。我们将介绍作业疗法 的定义、原理和常见的康复技术。
作业疗法的目标
作业疗法旨在提高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技能。我们将讨 论如何设定合适的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康复计划。
常见作业疗法示例
1
功能性活动
2
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如穿衣、
刷牙等,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
3
运动训练
通过各种运动活动,帮助患儿锻炼肌肉, 促进运动控制肉控制, 改善握笔、拆装玩具等活动的能力。
作业疗法的效果
作业疗法在改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结论和总结
通过作业疗法的教学,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认识,并为 康复治疗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方法。

《脑瘫儿童肢体康复个训》教学设计

《脑瘫儿童肢体康复个训》教学设计
3.在刷牙的时候,要辅导他。4.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
5.开始时,老师握着他的手,帮他作上下刷的动作,等孩子能正确地模仿刷牙了,老师至少也要用话语指导他。
说?明
(内容的调整情况)
教学内容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后争取让家长在家日常多训练。
评估反馈
目标
达成

教学任务完成一般?
原因
分析
孩子残疾程度比较严重,丧失最佳康复时机。?
智力障碍
IQ:?????
听力障碍(dB)


社会适应性:
?????不适应?????
视力
障碍


学习
基础
无任何学习基础
主要特点
与问题
???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还伴有智力落后和惊厥等现象。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教学目标
辨色能力训练
实施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辅导措施、硬件设施等)
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如:红旗、黄纸、绿树叶、蓝天、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
?应对不同的姿势的走,作出相应的平衡姿势。
(七色花鼓励)
??通过各种形式的走,锻炼学生平衡能力,调动下肢关节能灵活地、协调地完成动作。
各种走的姿势的难度逐步加大,让学生体验应对突发地形变化应该怎样正确处置。同时促进下肢各关节协调发展。
2、各种方法的跳(向上跳,向前跳)
3、各种形式的爬(手脚配合爬,双脚蹬地爬)
原因
分析
孩子无法听懂大人的指令,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
基本情况
姓名

儿童脑瘫的精细动作训练优秀课件

儿童脑瘫的精细动作训练优秀课件
• 3、考虑操作物件的大小、质地、重量与形状,因 为手运动控制开始于感觉输入,不同的感觉探索 有利于促进手功能的发展。
.
24
• 4、鼓励采用双手性活动,且保持正中位活动。
• 5、动作难度应设置在患儿通过努力就能完成的范 围,难度过大,会对患儿产生一种压力,而这种 压力会诱发或加重痉挛和联合反应,从而使得姿 势控制与动作努力更差。
以增加手部灵活性。
.
18
二指尖捏(tip pinch)
.
19
• 动态操作(manipulation)
.
20
.
21
.
22
.
23
五、训练中应注重以下原则:
• 1、在开始精细功能训练之前,就要先训练患儿获 得良好的坐位平衡与保持良好坐位姿势的能力。
• 2、从事单手活动时要将另一只手摆放在恰当的位 置上,以帮助患儿维持正常的姿势与肌张力。
.
2
精细运动能力的概念
• 精细运动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 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 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 务的能力。
.
3
• 精细运动多为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全身大肌 发育后迅速发育。上肢运动功能的精细化使得手
具备了操作能力,随着材质过程的不断进行,手 识别物体的能力也逐步提高。0-3岁是精细动作 发育极为迅速的时期。
.
15
• 在作业疗法中,首先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训 练,直到它们能很好支持精细运动功能, 但同时仍需要给予患儿去体验手部不同感 觉的机会。治疗师在治疗中,可以通过使 用有趣的玩具或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
16
• 1.练习用拇指和食指捏东西:在盘中放一些颗粒状食物 ,先向患儿做一次示范动作,然后指导其自己动手进行练 习。必要时,可将其余3指用胶带绑在一起。

儿童脑性瘫痪康复 教案教学设计

儿童脑性瘫痪康复 教案教学设计
1.运动疗法
(1)Bobath技术--控制关键点
(2)头部控制训练
(3)翻身活动训练
(4)坐位平衡训练
(5)爬行训练
(6)站立训练
(7)行走训练
教师重点讲解集中示范训练方法,各小组一名学生模拟患者,其他同学进行训练,教师巡回指导、辅助总结难点和易错点。
2.作业疗法
(1)保持正常姿势
(2)促进上肢功能发育
(二)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三)价值目标:
脑瘫患者多存在认知障碍,学生应能与患者良好沟通,不骄不躁,能与相关医师进行专业交流,团结协作,更好服务于患者
教学知识点
儿童脑性瘫痪患者的治疗
思政资源
(一)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我有病但不需要同情”脑瘫男孩上《脱口秀大会》获四盏爆灯。
课程思政教案设计
一、课 程 概 况
课程名称
常见疾病康复
所属学校
授课章节
第三十一章儿童
二、学 情 分 析
学生知识
经验分析
学生上节课学习了小儿脑瘫的的功能障碍和评定方法,结合上学期康复评定相关内容,在临床病例的引入下,学习欲望强烈。
学生学习
能力分析
核心课程授课过程中我们理论与实践1:1教学,逐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实践考核模式,督促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另本班学生大多为95后,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比较精通,有助于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到课堂。
5.矫形器及辅助器具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5-7min
(1)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同学们回顾本课内容,再次强调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2)布置作业。
三、课后复习
督促作业完成,根据各位同学上传作业情况,搜集错题和易错题分析,了解学生易错点,下次课进行集中讲解,并调整教学活动。

脑瘫儿童推拿教案模板范文

脑瘫儿童推拿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脑瘫儿童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脑瘫儿童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流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了解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脑瘫儿童关爱和尊重的态度,提高对中医推拿康复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推拿基本手法1. 推法2. 揉法3. 拿法4. 摩法5. 击法6. 拦法7. 拨法二、脑瘫儿童推拿康复训练要点1. 头部控制训练2. 上肢康复训练3. 躯干和下肢控制训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脑瘫儿童推拿康复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

二、基本手法讲解与演示1. 推法:讲解推法的操作要领,演示推法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2. 揉法:讲解揉法的操作要领,演示揉法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3. 拿法:讲解拿法的操作要领,演示拿法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4. 摩法:讲解摩法的操作要领,演示摩法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5. 击法:讲解击法的操作要领,演示击法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6. 拦法:讲解拦法的操作要领,演示拦法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7. 拨法:讲解拨法的操作要领,演示拨法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三、分组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手法进行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手法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上一课时所学的基本手法。

2.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

二、脑瘫儿童推拿康复训练要点讲解1. 头部控制训练:讲解头部控制训练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上肢康复训练:讲解上肢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躯干和下肢控制训练:讲解躯干和下肢控制训练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实际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自评和互评,指出彼此的优点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治疗师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检查和治 疗人们,防止残疾,发展其独立功能。
作业治疗是通过特殊的活动治疗躯体和 精神疾患,目的是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所 有方面的功能和独立均达到其最大水平。
1994年
世界作业疗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联 合会
作业疗法是让人们通过具有某种目的性
的作业和活动,来促进其健康生活一种保健 专业。
2、香港职业治疗学院总结定义的发展
1.功能性作业疗法(functional occupational therapy)
2.心理性作业疗法(psychological occupational therapy)
3.精神疾患作业疗法(psychiatric occupational therapy)
4.儿童作业疗法(pediatric occupational therapy)
2.治疗师(therapist) 帮助患者恢复身体 功能的治疗,加强关节的活动性及肌肉的力量, 改善和提高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指导师(teacher) 指导患者及家属配合治 疗以及在出院返家后的继续治疗工作。
4.职业评定者(vocational evaluator)探寻患者 的职业潜能以及患者的工作能力、耐力、习性及适应 的情况,以提供资料给职业治疗师作为参考,为患者 选择最合适的职业。
1.神经科疾病
2.骨科疾病
3.外科疾病
4.儿科疾病
5.内科疾病
6.精神科疾病
五、作业治疗师职责和作用
作业治疗是由康复治疗小组中的作业治疗师 (士)来完成。其工作主要是依据康复医师的处 方,并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情况,提出治疗目标 和选择合适的作业治疗方法。
作业治疗师的职责和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育训练者(educator and trainer) 教导 患者学习自我照顾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发挥健 侧的代偿功能,矫正患侧残障。
定义
任何躯体的或精神的活动,具有特定的 目的,而且能够明确表述,能够促进疾病或 外伤的恢复,则为作业治疗。
作业疗法是采用自我照顾、工作、游戏 等活动,以增加独立活动的能力,促进发育, 防止残疾,包括改变任务或环境在内,达到 最大限度的独立和提高生活质量。
1989年
英国《作业疗法》 杂志
1989年
世界作业疗法师联 合会
(四)按实际要求分类 1.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作业 2.能创造价值的作业活动 3.消遣性作业活动或文娱活动 4.教育性作业活动 5.矫形器和假肢训练
四、作业疗法对象
作业疗法是康复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广义上 说适合康复的各种疾患均为其治疗对象,正如 K.L.Reed在其《Concepts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一书中对此作的形象描述一样。但作业疗法的特点 决定了它对一些疾患的康复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狭义上,它又具有一些特殊的或主要的服 务对象。
六、作业疗法的目的
1、增大患儿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相关肌群, 掌握实用性动作:(1)肩关节屈伸训练,利用拉 锯、推刨具、磨刀、投篮与传球动作;(2)肩关 节内收、外展训练,利用书法、绘画、舞蹈的手势 动作;(3)腕部活动训练,利用打乒乓球、刷墙、 打锤动作;(4)手指精细动作训练,利用玩游戏 机、打字、珠算、弹琴、编织毛衣、镶嵌板块,橡 皮泥塑动作;(5)髋、膝屈伸训练,利用蹬自行 车、上下楼梯、爬行动作;(6)踝关节活动训练, 利用脚踏风琴、蹬缝纫机踏板动作。
是产生职业前的劳动,而且是利用游戏、运动、手工艺
来使用肌肉和脑,从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劳动、 运动和娱乐是治疗手段,它构成了作业疗法的基础。
一、作业疗法的定义
1、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科书《临床作业 疗法学》书中的定义,见下表。
时间
来源
1922年 H.A.Pattison医师
1986年 美国治疗师协会
3、台湾作业疗法的定义:健康促进专业,帮 助人发展、重建、维持身心健康,预防身心障碍及 其后遗症的专业。其服务目的在协调个案有能力选 择、安排与执行其日常生活活动(作业活动),并 获得个人成就感,感受生命的价值。此日常生活活 动包括个人生活自理活动、社区与社会参与活动、 游戏与休闲活动、学校学习活动、工厂工作活动、 维持个人尊严与生存之自我认同活动等。
5.老年人作业疗法(geriatric occupational therapy)
(三)按治疗目的和作用分类 1.用于减轻疼痛的作业 2.用于增强肌力的作业 3.用于增强耐力的作业 4.用于增强协调能力的作业 5.用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作业 6.用于调节精神和转移注意力的作业 7.用于改善整体功能的作业
二、作业疗法发展简史
三、作业疗法分类 (一)按作业名称分类
1.木工作业 3.黏土作业 5.皮工作业 7.编织作业 9.金工作业 11.制陶作业 13.认知作业
2.文书类作业 4.手工艺作业 6.治疗性游戏 8.日常生活活动 10.书法绘画园艺 12.电气装配与维修 14.计算机操作
(二)按作业活动对象和性质分类

2、改善患儿的精神心理状态
(1)转移注意力,可通过游戏、玩具、看画册、 看鸟、养鱼转移患者注意力;(2)稳定患者,防止 过度兴奋,如对手足徐动型患者,可采用节奏感较 慢的音乐,避免高声的喊叫,避免强烈光线与大红 大绿等刺激性色彩,选择有节奏感的作业,如弹琴、 织毛衣等重复性作业;(3)创造性的作业疗法,通 过艺术性作业及手工艺作业,如绘画、刺绣、编织、 陶土工艺、插花等作业创造出成果,增强患者的自 信心与生活的乐趣;(4)刺激性作业疗法,如除草、 剪枝、木刻、裁剪等训练活动,或通过比赛活动, 如下棋、打球,增强竞争意识,完成作业动作。
小儿脑性瘫痪的作业疗法
广州康复实验学校 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
李林
作业疗法译自英文occupational therapy(OT), 是在1914年由美国医生George Edward Batron提出的。 英文“作业疗法”一词源于动词occupy,名词 occupation和名词therapy。occupy意为占有或填充其时 间与空间使之参与、忙碌,occupation指从事的活动或 事件,therapy包括治疗疾病或残障。在早期,作业疗 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利用劳动来治疗,它不仅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