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

P51-52分为四类: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城市快速路:具有单向多车道的城市道路,具有中央分隔带并应全部控制出入口间距,是为机动车提供连续流服务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快速大运量的交通干道,服务对象为中长距离的机动车辆。

城市主干路: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的交通,与快速路共同分担城市的主要客货交通。

城市次干路:是城市内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络,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及集散交通的作用。

城市支路:是城市一般街坊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是以服务功能为主,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

2、道路网结构类型线形式或带状式、方格式、环行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3、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P46-48(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5)居民交通意思问题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1、交通规划的含义。

交通规划: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2、交通规划基本内容与程序。

内容:包括确定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系统、客货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流量分配等主要内容。

程序:目标确定—组织工作—数据调查—相关基本模型分析—分析预测—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修改3、交通影响因素。

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

其中用地和人是对城市交通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车和路是对城市交通起影响性作用的因素。

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提纲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提纲

2011年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提纲(上)道路具有————————和——的功能。

道路是——和——的工程设施。

城市道路是——————的基础。

城市道路路网是——的骨架。

P4我国将道路按其使用范围分为————————及——等。

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和——。

干线公路:支线公路:干线公路可分为————————。

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公路分级(等级、设计年限、设计速度、AADT、出入口控制)AADT:P5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大、中、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机动设计速度、道路网密度、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道路宽度)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和——等五部分。

道路选线、道路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市道路设计的原则:P6 、P7行人步行速度与——————有关,而且受——的影响。

行驶在道路上的交通工具按牵引方式分为:——和——。

机动车设计车辆分为:——————三类。

P9汽车的最小弯半径Rmin:车辆的停发方式——————三种。

车辆的停放方式——————三种。

P13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和——两大类。

P14车辆停放的纵、横向净距机动车净高机动车的停放面积城市规划的停车用地,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

8——1。

0平方米计算。

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20%——10%地面停车场的用地面积,每个车位——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车位——路边停车带,每个车位——P15机动车回车场地的常用形式和尺寸(画出四种简图)自行车的停放方式————————P17非机动车净高城市规划中自行车停车场用地,可按每辆车占地板(含通道)1。

2——1。

4平方米计算。

P18非机动车车行道纵坡限制坡长P25交通流交通流具备两个条件————交通流的分类,按交通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市政道路复习提纲

市政道路复习提纲

市政道路复习提纲城市道路设计主干路又称城市主干道,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相邻组团之间和与中心区的中距离运输服务,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

城市主干道一般采用4~6条机动车道。

次干路是城市中各组团内的主要干道,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干道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

冲突点: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车辆,因此,在交叉口设计中,如何正确处理和组织左转车辆以保证交叉口的交通畅通和安全,是设计的关键之一。

交叉口立面设计时,一般选定的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为0.02-0.10停车线应设在横道线后面至少1m。

交通信号控制是指通过交通信号机不同颜色灯光的周期显示,对交叉口各方向的交通流分配通行权,使其有秩序的通过交叉口,从而减少干扰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车辆通过时的安全条件。

城市道路小时交通量关于不均匀系数的计算市内客运交通的分类道路纵断面竖曲线的设计计算。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四种基本形式在交通安全上各有何特点。

消灭或减少交叉口车流冲突点的方法有哪几种?驶入环形交叉口的车辆,不论左右和直行,都不需要停车等候,可以同时连续不段的通行,节约时间;车辆在环道上行驶的车流方向一致,有利于渠化交通,而且交叉行驶的车流以较小的交织角向同一方向交织行驶,避免了交叉冲突点,减少交通事故,交通组织方便,尤其对5条以上的道路交叉和畸形交叉口更为有效。

但是占地面积大,对旧城改建较难实现,增加车流绕岛行驶距离,对左转弯车辆不利,在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上不宜设置。

一般适用于具有大量非机动车交通和行人众多的交叉口,以及斜坡较大的地形和桥头引道上不宜采用。

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有利于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非直线性系数平均值最小,一般在1.10左右,容易引起尘世沿环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但是容易把外围交通迅速引入中心地区而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容易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重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重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重点T T(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第一章1.人体活动空间自由活动圈(直径~米)内,步行可以很自由不干扰别人;即人均所拥有的空间达到。

舒适活动圈(直径~米)内,穿越的行人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限制活动圈(直径~米)内,穿越的行人要侧身走才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接触区(直径~米)内,行人已无法穿行超越,~;一般选取~人的空间值作为确定服务水平界限的临界点。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为。

2.停车方式车辆的停放方式:①平行式(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沿路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量少。

常用于路边临时停车或短时间停放,有利于加快停车泊位的周转)②垂直式(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较多,用地比较紧凑,但停车带占地较宽,且在进出停车位时,需要倒车一次,因而要求通道宽度至少有倍的车身长度。

布置时可考虑两边停车,合用中间一条通道)③斜列式——30、45、60度(停车带宽度随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不同而异,宜在场地受限制时采用。

车辆出入及停车均较方便,有利迅速停滞和疏散,缺点是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放要多,特别是30度停放,土地利用率不高,用地最费,故较少采用)我国较多采用平行式和垂直式车辆的停发方式:①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常用于家庭车库或建筑周边停车)②后退停车,前进发车(最常采用,优点是发车迅速方便,占地面积少,常用于公共停车场。

)③前进停车,前进发车(更为方便,但占地面积较大,多用于铰接车停车场,除特殊要求,一般较少采用3.地面停车场,每个停车位25~30m2,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30~35m2,路边停车带16~20m2第二章1.交通流特性三大参数:①交通量: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前者称为车流量,后者称为人流量。

②速度(V):指车辆或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驶或通过的距离。

道路提纲

道路提纲

4.9 道路横断面布置
4.9.1 道路横断面的形式
道路横断面根据交通组织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 幅路和四幅路。
单幅路。车行道上不设分车带,机动车行驶在车行道中间,非机动 车在路面两侧行驶,其间以路面划线组织交通。国外常将自行车道铺 成红色的路面。单幅路适用于支路、商业街,交通量小的次干路,车 速不大的郊区道路。在旧城道路网较密的地区,也有利用两条相近的 单幅路组织一对单向交通的,这在国外用得很普遍。我国由于有大量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同向行驶时,相互干扰较多,有的城市将同向行驶 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改为逆向行驶,再在相近的一对道路上配对组织 双向行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4 2 2
4.2 机动车道 4.2.3 机动车道的车道数
设计机动车道时应注意的问题
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 对于道路交通量有潮汐变化的机动车道,车道数采 用奇数或偶数均可,在每条车道上空的两面都装有红 (或×)灯和绿(或↑)灯,当早上高峰小时单向交通量 很大时,可以将大部分车道开放绿灯,满足车辆交通 要求,这时相向可通行的车道减少;当下午高峰小时 相向交通量增大时,可以变换交通信号灯,使绿灯的 车道数增加。

4.5 路侧带和人行道
4.5.4 人行道的布置
在车辆交通频繁的主干路上,人行道宜放在绿带或设 施带的右侧,使行人离机动车流远些,少受干扰和废 气污染。 在快速路上,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应严格分离,快速路 上的车辆要停车必须驶入边上平行的辅路(支路),才 能让行人上下车。跨过快速路的行人必须从行人天桥 或地道内通过。
人行道最小宽度(米) 项 各级道路 商业或文化中心区以及大型商店或大型公共文化机构集中路段 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 长途汽车站 目 表 4.5.1 大城市 3 5 5 4 中、小城市 2 3 4 4

城市道路工程复习纲要

城市道路工程复习纲要

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的组成:城市道路由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道路、交通广场、停车场及加油站等设施组成。

①车行道②路侧带③分隔带④交叉口和交通广场⑤路边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⑥道路雨水排水系统2、城市道路的功能:①交通功能②公共空间功能③防灾救灾功能④城市结构及建筑艺术功能3、城市道路的特点:①组成复杂、功能多样②需要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③交通分布不均衡④道路交叉口多⑤道路两侧建筑物密集⑥景观艺术要求比较高⑦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较多⑧政策性强4、城市道路的分类:①快速路②主干路③次干路④支路5、城市道路设计车辆的种类:小客车、大型车、铰接车6、城市道路设计车速:道路设计车速,也称为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天气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情况下,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在路段上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7、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参考交通工程) 8、城市道路设计要求:①道路运输尽可能经济。

②交通应流畅、迅速和安全。

③要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

④注重道路的配合、协调。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特征1、路段通行能力:路段通行能力可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①基本通行能力计算公式:0010006.3/3600t 3600l vv l C ===车安车安制反l l l l l l l 254v 6.3v 20+++=+++=φC ————路段基本通行能力:pcu/h0t ————车头最小时距:s0l ————车头最小间距:m 车l ————车辆平均长度:m 安l ————车辆间的安全间距:m 制l ————车辆的制动距离:m反l ————驾驶员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t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sφ ————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②实际通行能力计算公式:Hv cw w f f f C C ⨯⨯⨯=基实实C ————路段实际通行能力:pcu/hw f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cw f ————侧向净空受限的修正系数 Hv f ————纵坡度修正系数③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通行能力服务交通量实设⨯=C C设C ————路段设计通行能力:pcu/h第四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规划复习提纲完整

城市规划复习提纲完整

1、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大小。

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3、人口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将年龄分为六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学组7~11岁、中学组12~17岁、成年组(男18或19~60女18~55)和老年组(男60岁以上,女56岁以上)4、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布置和全面安排。

一般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5、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6、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对于居住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7、社区通常指一群人住在同一地域因而产生了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准则,那么这一群人及所居住的地区被称为社区。

它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并为城市干道或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的地区,并安排一定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地域、人口、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地域感。

8、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率9、居住区容积率居住区内各类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与总居住区占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10、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6、欧斯曼巴黎改建豪斯曼在1853年开始作为巴黎的行政长官,通过政府直接参与和组织,对巴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

这项改建以道路切割来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并将塞纳河两岸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街道改建的同时,结合整齐街景建设的需要,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

城市道路设计考前知识点

城市道路设计考前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二、城市道路的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能4、城市结构功能第二节我国城市道路分级二、设计速度各级道路的设计速度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设计速度(km/h)100 80 60 60 50 40 50 40 30 40 30 20 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辅路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0.4 倍~0.6 倍。

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 倍~0.7 倍。

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二、设计车辆三、设计小时交通量通常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四、设计年限1、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一般道路类别愈高,设计年限愈长。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为:快速路、主干路应为20 年;次干路应为15 年;支路宜为10 年~15 年。

2、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第四节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一、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交通流率。

二、服务水平影响因素1)行车速度和行驶时间2)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3)行车受阻或受限制情况,每公里停车次数和车辆延误时间来衡量4)行车的安全性,以事故率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衡量5)行车的安全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的程度6)经济性,以行驶费用来衡量3、服务水平等级A——自由流,B——稳定车流,平均行程速度通常是相应街道自由流速度的70%。

C——仍为稳定车流,D——接近不稳定车流,平均行程速度大约是自由流速度的40%。

E——不稳定车流,F——强制车流,第五节道路建筑限界道路上净高线和道路两侧侧向净宽边线组成的空间界线。

第二章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一节概述(四)其他路网1、组合式道路网非直线系数<1.15属优良形式,1.15~1.25为中等,>1.25为不佳2、链式路网第二节城市道路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四、非直线系数指道路起讫点间实际交通距离与此两点的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是衡量路线便捷程度的一个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

P51-52分为四类: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城市快速路:具有单向多车道的城市道路,具有中央分隔带并应全部控制出入口间距,是为机动车提供连续流服务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快速大运量的交通干道,服务对象为中长距离的机动车辆。

城市主干路: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的交通,与快速路共同分担城市的主要客货交通。

城市次干路:是城市内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络,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及集散交通的作用。

城市支路:是城市一般街坊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是以服务功能为主,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

2、道路网结构类型线形式或带状式、方格式、环行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3、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P46-48(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1、交通规划的含义。

交通规划: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2、交通规划基本内容与程序。

内容:包括确定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系统、客货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流量分配等主要内容。

程序:目标确定—组织工作—数据调查—相关基本模型分析—分析预测—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修改3、交通影响因素。

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

其中用地和人是对城市交通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车和路是对城市交通起影响性作用的因素。

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道路通行能力分类:理论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5、交通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基本概念。

车流速度:一般指车辆的空间平均行驶速度Vs,达到自由状态时的速度称为自由车速Vf。

车流量:指道路上的服务流量Q(或称交通量),其最大值为道路容量C。

车流密度: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量数,D=Q/Vs6、交通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交通调查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的调查,摸清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布状况,以及城市交通的产生、分布、运行规律及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P69道路交通量调查包括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和行人流量及流向的调查,速度的调查,交通事故及设施状态的调查。

P697、OD调查定义及主要内容定义:OD调查也称起讫点调查,是为了解各种车辆和行人出行的起点和终点,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的调查工作OD调查主要包括:个人出行调查、车辆出行调查、货物流通出行调查。

8、四阶段交通规划方法的原理、四阶段的基本内容。

(原理自己补充下)四阶段: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交通生成:是确定各交通小区所产生的交通量。

原理:从规划的土地使用得到规划的出行生成数量和方向交通分布:是确定各交通小区之间出行的形态。

原理: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假设各交通区间交通出行的次数与各起终点交通区的大小范围成正比,而与其空间距离或隔离程度反比交通方式划分:小区与小区之间各种出行方式的出行量原理:根据出行距离和交通系统的布局,可以相应确定居民出行交通方式的划分。

交通分配:是确定交通量在起点和终点之间路线上的分配。

原理:按照规划的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网初步方案,根据出行确定的客货交通量,按照出行时间最少、费用最小的原则(快、捷、方便的原则),决定交通量在起终点间路线上的分配。

第三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考虑因素、包含内容及程序。

考虑因素:(1)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2)城市用地布局形态(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P88内容:现状分析、道路交通系统发展战略规划、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专项道路规划程序:(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3)交通规划初步方案(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5)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6)编制道路系统规划文字说明2、道路系统规划基本指标。

(1)道路网密度(2)道路面积密度(3)人均道路用地面积(4)车均车行道面积(5)道路网连结度(6)非直线系数3、道路红线与道路建筑线道路红线: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建筑线:为了建筑艺术及功能上的要求,红线以外实际上有建筑调整线或称建筑线。

4、道路横断面类型及各自特征四种类型:一块板断面、两块板断面、三块板断面、四块板断面。

一块板断面:能适应“钟摆式”交通流,可以利用自行车和机动车的高峰时间在不同时间出现的状况调节横断面的使用宽度,占地小、投资省、通过交叉口时间短、交叉口通行效率高。

两块板断面:分隔对向行车,分隔带兼有绿化、设施布置等功能,适用于机动车辆较多,非机动车辆较少的道路。

三块板断面: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带兼有绿化、设施布置等功能,适用于红线宽度不小于40米,非机动车流量较多的道路四块板断面: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对向行车,确保行车安全,占地面积大,红线宽度大于50米,行人过街集中,信号控制要求高。

5、步行系统规划设计内容P123(1)城市步行系统的规划要求(2)商业步行街(区)的规划要求(3)人行立交的规划要求6、居民区道路系统规划方法P129分四级布置:(1)居民区级道路(2)小区级道路(3)居民生活单元级道路(4)宅前小路7、景观设计基本要素P141(1)主景要素:是在城市道路景观中起中心作用、主体作用的视觉对象。

包括山景、水景、绿景、实景。

(山景、水景、古树名木、主体建筑。

)(2)配景要素:是在城市道路景观中对主景起烘托、背景作用,营造环境气氛的视觉对象,包括山景、水景、绿景、实景。

(山峦地形、水面、绿地花卉、雕塑、建筑群。

)8、街道空间尺度与环境气氛。

P146-147街道空间尺度常指街道宽度(红线宽度)B与两旁建筑控制高度H的比值B/H。

(1)当B/H《1时,建筑与街道之间有一种亲切感,街道空间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流动感,容易形成繁华热闹的气氛。

(城市商业街道)(2)当B/H=1—2时,绿化对空间的影响作用开始明显,由于绿化形成界面的衬托作用,在步行空间仍可保持一定的建筑亲切感和较为热闹的气氛。

(城内一般干路)(3)当B/H>2时,道路往往布置多条绿化带,城市气氛逐渐被冲淡,空间更为开敞,大自然气氛逐渐加强。

(一般城市边缘地区的城市干路和城内交通干路)第四章客运系统规划1、各种客运方式特点(根据P155-157 总结)从出行范围看,小汽车>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

公共汽车站距短,车速较低,发车频率较大,所以步行距离短,候车时间短;铁轨和轻轨的站距较长,车速较高,载客量大,能耗和对环境污染小,发车频率较小,所以步行距离较长,候车时间较长。

出租汽车交通具有灵活、速度快、门到门服务等优点。

从城市环境的角度考虑,应鼓励使用污染最少、交通整体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

如公交交通,相对于自行车和私人小汽车,在运送速度上不占优势,但在经济技术上更为合理。

2、公共交通规划基本指标P160-163(1)客运周转量(2)线网密度(3)公共交通路线长度(4)站距(5)公共汽车拥有量指标3、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基本步骤P174(1)根据城市性质、规模、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结构,确定公共交通线路网的系统类型(2)分析城市主要活动中心的空间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在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和交通规划的客运交通分配的基础上,分析城市主要客流吸引中心的客流吸引希望线及吸引量。

(4)综合各城市活动中心客流相互流动的空间分布要求,设置换乘枢纽,初步确定在主要客流流向上满足客流量要求,并把各居民出行的主要出发点和吸引点联系起来的公共交通骨干线路网方案(5)根据城市总客流量的要求及公共交通运营的要求进行线路网的优化设计,满足各项规划指标。

(6)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逐步建成,逐步开辟公共交通线路,并不断根据客流的变化和需求进行调整第五章城市道路设计1、城市道路设计基本内容与步骤P183-184内容:一般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和路面设计四个部分。

步骤:(1)资料准备(2)测设定线(3)综合进行道路平面、横断面、纵断面和路基路面设计,以及道路附属设施设计(4)完成设计文件2、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定义P187-189行车视距:机动车辆行驶时,驾驶人员为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距离。

一般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

视距限界: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求道路及道路两旁提供一定的视距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

主要有以下三种:平面弯道视距限界、纵向视距限界、交叉口视距限界。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内容(横断面、平面、纵断面设计内容)P190-210横断面设计内容:(1)机动车道设计(2)非机动车道设计(3)分隔带、绿化带与人行道设计(4)道路路缘石、横坡和路拱设计(5)道路横断面组合(6)横断面图的绘制平面设计内容:(1)道路平面曲线设计(2)道路路段平面综合设计纵断面设计内容:(1)道路纵坡(2)竖曲线(3)道路纵断面综合设计4、交叉口交通渠化方式渠化方式: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其中交通岛按其作用不同分为: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

5、交叉口设计基本内容及拓宽设计交叉口设计内容:A、选择交叉口型式,确定几何尺寸B、进行交通组织分析与设计,合理布置交通设施C、验算行车视距,保证通视条件D、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拓宽设计:(1)进口段拓宽长度Lt=Lk+Ls Ls=(n/m)Le(2)出口段拓宽长度Lt’=Lk+La La=(V2平方-V1平方)/2a 详细见P213-214 6、平面交叉口改善措施改善措施:(1)实行交通管制(2)采用渠化交通(3)修建立体交叉(4)交叉口形式的改变(5)角度改变、增大视距第六章建筑交通环境与交通设施规划设计1、大型公共建筑空间与交通分析(根据P249自己总结下)建筑所依邻的城市道路是否有足够的交通容量容纳建筑所产生的交通量大型公共建筑应靠近城市干道布置,但必须避免造成对干道交通和交叉口交通。

大型公共建筑的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在交叉口上或快速道路上。

大型公共建筑的出入口应尽可能布置在汇集性道路或次干道上。

2、车辆停发方式、停放方式。

停发方式:(1)前进停车,后退发车(2)后退停车,前进发车(3)前进停车,前进发车停放方式:(1)平行停车方式(2)垂直停车方式(3)斜向停车方式第七章城市道路交通管理1、城市交通组织基本概念P280城市交通组织规划就是在满足城市交通基本需求和符合交通规律的前提下,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不同种类的交通的通行进行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