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

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

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受此吸引,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开始看好特色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纷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东风,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工程:四川中法风情小镇——白鹿镇,六月开始迎客;牡丹江市与房企合作,投资百亿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旅游小镇——镜泊小镇,进展迅速;北京,在2011年,把特色小镇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加以实施,等等。

值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和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打造一批具有龙陵产业特点的生态型特色小镇,助推海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强海岛发展后劲,已成为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

社会各界也予以广泛关注。

为此,我们民进龙陵县委专门组织力量,就此深入调研。

在充分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龙陵“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形成了初步设想,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特色小镇在龙陵生态岛建设中的独特意义当前,龙陵生态岛建设的成效已逐步显现,社会经济发展稳健。

但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生态岛建设的长期性与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缓慢,海岛经济产业发展空间狭小问题依然存在,产业支撑相对乏力,海岛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后续力等。

特色小镇的建设,对龙陵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现代化生态岛的打造中,将会起到缓解突出矛盾、增强发展后劲、丰富发展内涵的独特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龙陵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留存小镇众多,但这些小镇大多有着外貌破旧,功能配套不全,各类设施不完善,商业不发达,周边环境差等缺陷,与群众理想中的居住、生活状态相去较远。

中国特色小镇之特色产业思考——杭州梦想小镇和云栖小镇规划设计的启发

中国特色小镇之特色产业思考——杭州梦想小镇和云栖小镇规划设计的启发
学校 等功能为一 体的 “ 小城 ” 。 同时, 小镇优美的自然环境 和宜人的空间尺度往往 能提 供给人们区别于城市 的办公和
居住环境。 在国家经济发展 的新形势下, 这类特 色小镇的提
出是顺应时代 潮流的。 值得注意的是, 这类小镇的产业不是 被创造 出来的, 更多的是 自发 形成 的。因此, 特 色小镇的产 业规划也同样应该尊重小镇产业的自然发展, 更多的是在 了 解特色小镇产业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培育, 而不是移植 。
【 日 # >2 们 7 年 第 1 期1 3
差异化竞争, 丰富消费者 的体验。 在这个 体验经济 时代, 产品的价值构成更加 多样。 整个产 品的生产工艺也可以是产品的价值 之一, 让游客参 与到产品的生
产工艺中, 不但能够增加产品的知识性, 还能够增加产品和人的互动, 产生 “ 私 人订制”的功效。 随着创新的激活, 这些小镇围绕传 统特 色产业的衍生产品又
以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 为代表的第二代风情特色小镇, 以
1 2 f . l r ¨ 日 #>2 0 1 7 年第1 期
≤姜≤ 摹萋
搏 皇 蕊 : 簪羲 每 雄i 0? ,
鬻黪臻叠囊誊 警
居住社区为主要功能, 并融入了更多的居住和公共服务。 这 类小镇通常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兼具旅游功能, 缺少本土文
会 议经济, 成为小镇主要 的经济增长点和收入来 源。 相关数据表 明: 达沃斯每
年从举办仅 几天的世界经济论坛 中就 能获得2 0 0 0 万瑞士法郎。 围绕论 坛的服
务、 准备 性会 议以及相关机构 的运行是产业的主体 , 而更多的收入 则来 自于会 议 品牌 带来 的观 光、 度假与商务旅游。 小镇每年要接待2 3 0 多万来 自世界 各地 的游客, 而小镇居 民中直接从事旅游 相关产业的就有4 0 0 0 多人。 随着论坛的发 展, 小镇 的特 色和名声也随之形成。 同样, 以对冲基金产业闻名的美国格林尼 治小镇 、 云计算为主导的杭州云栖 小镇等, 都 是具有典型产业的特色小镇 。 对

重塑地方文旅特色小镇规划的创新思考——以江西葛仙村文旅小镇规划设计为例

重塑地方文旅特色小镇规划的创新思考——以江西葛仙村文旅小镇规划设计为例

重塑地方文旅特色小镇规划的创新思考——以江西葛仙村文旅小镇规划设计为例Innovative Thinking on the Planning of Reshaping Local Cultural Tourism Characteristic T ownlet-- Tak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ultural Tourism Townlet of Gexian Village, Jiangxi Province for Example■霍 瑜 HUO Yu【摘 要】 特色小镇是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给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然而,在特色小镇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定位同质化、产业空心化、缺乏特色主题等问题。

文章提出基于地方重塑理念创新发展文旅特色小镇,具体表现在文化创新、方法创新以及机制创新三大方面。

【关键词】地方重塑;特色小镇;文旅小镇;葛仙山【Abstract】 The innovative exploration and successful practice of characteristic townlets in new times and new phase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tourism. However, there we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Homogenous positioning, industry hollowing and lack of characteristic them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let. This paper proposes innovating and developing cultural tourism characteristic townlets on the basis of local area reshaping idea, which is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i.e. cultural innovation, method innovation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Keywords】 local area reshaping, characteristic townlets, cultural tourism townlets, the Gexian Mountain0 引言随着现代文明的浪潮席卷而来,农业文明时代留下的田园牧歌式的宁静日渐消失,城市中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亚健康等诸多问题;乡村空心化、生存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接踵而来,更可怕的是传统文化日渐消逝,城市文明尚未健全。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特色风情小镇——关于修建临高文化风情小镇的思考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特色风情小镇——关于修建临高文化风情小镇的思考

从传统文化 角度看 , 在海南乃 至全 国, 临高
都 是一个 独 特 而 又 神 奇 的 地 方 。她 有 自己 的语 言, 来 源至今 还是 个 谜 ; 她 有 自己的 民俗 风情 , 自
高 语族 群 。
临高语 族 群 居 民 大 多 是 我 国南 方 百 越 民族
后裔 , 他们大 约在秦汉 期间大规模迁进 海南 岛。 他们上岛时间 比黎族晚得多 , 而且从大陆带来 了 当时先进 的农业 、 手工业 生产技术 , 因而很 快 占
他们上岛时间比黎族晚得多而且从大陆带来了当时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因而很快占据了海南北部西北部平原地区即现在的海口原琼山临高的全部和澄迈儋州文昌部分地方并从此扎根繁衍生息
2 0 1 3年 第 3期 总第 5 2期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 o u na r l o f Hmn a n Ra d i o& T V Un i v e mi t y
多的旅 游形 式 。2 0 1 1年 , 海 南 提 出加 快 建 设 “ 美 丽 海南 、 休 闲海 南 、 欢 乐 海南 ” 三 大 主题 乡村 旅 游
种文化相互 渗透和影 响, 地 域文化淡出 、 萎缩 、 直 至消失是难 以避免的。新 中国成立 以前 的海南 , 在3 . 4万平 方 公里 土 地上 , 在2 2 0万 人 口中 , 岛上 民众分别使用着近二十种相互不 能交 流的方言 ,
临高文化风情 小镇修建意义
海南 是 一 个 移 民 岛 。据 学 者 们 多 学 科 研 究 和考 证表 明 , 从 古到今 , 岛 上 居 民都 是 从 岛外 迁
厚重临高语族群风情文化 , 至今 , 临高方 言地 区
还 保 留着许 多独 特 民风 民俗 。

关于打造四明·山心休闲小镇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打造四明·山心休闲小镇的思考与建议
“两 山” 理论 的 必 然要 求 ,是 实 施 乡村 振 兴 战 略的 具 体行 动 ,事 关 全 市高 水 平 全面 建 成 小康 社 会 。宁 波 市海曙 区章水镇杖锡片区位于 四明 山 中心 ,为原 杖 锡 乡所 在 地 ,山明
旅 游 引烁 点 ,但 不足 以成 为 杖锡 片 而 迎成 小 康社 会 ,从 而 助推 “名城
” I 曾经是 杖 锡 乡 , 域 内有 四
壮 大 民宿 经 济 等新 产 业新 业 态 ,
llj ]lJ_J经 典 学 校 、乡村 医院 等基 础 没
能 成功 破 局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施, 何打造Il 休闲小镇的良好 帐 础 、村 庄空 心 程 度 日益 凸妊 ,为 发腱生 态休 闲度 假 集聚 区 留出 了难
(二 )四明 ·山心休闲小镇的
闲运 动 与度 假 疗 养相 融 合 的 “休 闲 +”产业生态系统 ,提供高端复合 型乡村休闲产 品。小镇规划面积约 2.5平 方 公 里 ,其 中 建设 面 积 控 制 在1到 1.5平方公里 ,规划 区呈 “一 核 四区 ”空 间形 态 ,一核 即后 湖 岗 ·国际休 闲度假基地核心区 ,四 区分别为李家坑村片区 、低坪村片 区 、燕麻 村 片 区和 里梅 村片 区 。
第三 ,生态效益 。山心休 闲小 镇的打造将立足丰富的山林 资源和 水资源优势 ,强化 “两山理论”的 发 展指 引 ,努力 打造 为 美 丽大 花 园 建设的样板。通过项 目地保护性建 设 , 四 明 山 区域 景 观 品 质 得 到 优 化 ,观赏价值得到提升 ,生物多样 性 得到 保 护 ,人 居 环境 得到 改善 , 必将 成 为宁波 绿色 发展 的重要 名 片 。
其 次 ,社会 效益 。经初 步 测 算 ,山心休闲小镇各项 目将带动 当 地 直 接 就 业 5000人 以 上 ,间 接 就 业10000人 以上 ,有利于缓解空心 村 状况 ,优化 生 产力 布 局 ,带 来 乡 村 振兴 的 难得 机 遇 。 随着周 边 配 套 生活服务体系的完善 ,带来高 品质 生 活 ,促 进 山 区人 口 、产 业 向适 宜 区域集 聚 。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进程、现状特征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对特色小镇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与外延,然后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梳理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动力与机制。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我国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特色小镇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深入分析当前特色小镇发展中面临的政策环境、资金保障、人才支撑等制约因素。

文章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等,以期为我国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特色小镇的发展在我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主要是基于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形成的自发集聚区。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是在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而加速的。

2014年,国家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随后,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了一批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特色小镇的建设。

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发形成阶段,主要是基于地方资源和产业优势形成的初步集聚;第二阶段是政策引导阶段,国家政策的出台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第三阶段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特色小镇开始注重品质提升和内涵式发展,强调产业创新、文化传承和生态环保。

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快速增长,各地纷纷涌现出一批批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镇;二是类型多样,涵盖了旅游、文化、科技、农业等多个领域;三是产业集聚效应显著,特色小镇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四是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许多特色小镇都注重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4月中旬,我赴杭州参加了“推动产业发展暨园区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

近距离地感受了浙江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蓬勃生机,特别是各类特色小镇的迅猛发展,让我叹为观止、深感震撼,也让我对当前我区提出打造特色小镇建设有了相当触动。

一、浙江杭州特色小镇的定位与内涵在经济发展步入供给侧的大背景下,在全国各地探索转型升级,适应与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杭州作为全国特色小镇的创建者和先行者,其特色小镇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以其自身示范效应为正面牵引,引发了全国关注和追随。

自2015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创建特色小镇战略以来,一批产业形态各异、特色鲜明的“小镇”应运而生。

而随着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全国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当前特色小镇正以星火之势燎原着全国。

那么,什么是“特色小镇”?浙江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聚焦信息经济、旅游、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新兴产业,形成“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它既不同于行政建制镇,也与各类产业园区有明显区别,是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显现出“特而精、聚而合、小而美”的独特魅力。

二、浙江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发展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标杆,成为转型升级的典范,分析其发展经验,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尤其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申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申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申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申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科学规划:一些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选址不当、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晰等。

2. 建设资金不足: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等。

然而,一些地区由于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特色小镇建设的需要,导致建设进度缓慢。

3. 产业特色不鲜明: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但是一些地区在建设特色小镇时,缺乏对产业的深入了解和挖掘,导致产业特色不鲜明,同质化严重。

4. 人才支撑不足: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是一些地区由于人才资源有限,难以支撑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

5. 生态环境破坏: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可能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6.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但是一些地区可能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的问题,导致特色小镇缺乏文化底蕴。

7. 政策支持不足: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策支持是关键。

然而,一些地区可能存在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导致特色小镇建设的进度和成效受到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加强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培育特色产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保护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政策支持等。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开展,特色文化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逐渐增强,强劲的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特色文化小镇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旅游资源,本文以“老唐山风情小镇”为例,分析文化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探寻特色文化小镇的建造、营运和产业发展模式,以利区域经济快速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老唐山;文化小镇;建设
特色文化小镇,风景优美,设施齐全,独具特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小如街市,大如小城,缺少了大城市的繁华,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映现着市井里弄的韵味。

它即为民众的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又具宝贵的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备受游人青睐,使游人乐而忘返,纷至沓来。

小镇的旅游功能刺激了自身强劲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因此,国内各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呈现,2011年,唐山委、市政府把建设特色小镇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加以实施。

以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契机,建设一批具有文化小镇特色的生态型小镇,以推进唐山经济的发展,改善民生,加快唐山市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步法。

一.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必要性
“老唐山风情小镇”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湖生态城核心地带,占地面积425亩。

比邻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再现了清末民初老唐山的风土人情,展现的将是一座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谋求资源型企
业转型,为人们留下近代工业城市完整记忆的“文化创意园”;一座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把唐山建设成凤凰涅槃的生态城市和群众满意幸福之都做出贡献的“绿色生态园”。

(一)展现百年工业文化历史,促进城市的转型
唐山因煤而兴市。

100多年前,由洋人技师、广东工匠以及大批破产农民组成的矿工,构成了这座城市最早的开拓者。

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随着资源逐步枯竭,城市人口增长,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亟待发展城市经济,实现工业城市的逐步转型。

唐山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将老唐山风情小镇建设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在唐山矿原储煤场旧址上,以重现景观为基本手段,建成一座凝固矿业环境治理和人文景观的“南土熏风”、“西洋风韵”、“民俗风情”的绿色生态型小镇。

在重现唐山矿山风情街、广东会馆、老开滦酒店、永盛茶园、洋房子、窑神庙,在娱乐、休闲、购物、井下体验和鉴赏的多重文化中,将商业元素嵌入之中,打造一个新型的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取向的需求休闲娱乐场所,以其拉动唐山市经济发展,完成开滦唐山老矿区的转型。

(二)繁荣地方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国内外许多成熟特色小镇的运作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与文化产业规划统筹安排,小镇的繁荣,必须有文化产业去支撑。

唐山风情小镇内的
“永盛茶园”为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的民俗
文化提供了传承和发展的舞台;婚庆广场为有情人打造传统洞房或西式小教堂喜结连理,完成人生最神圣的时刻;在老广东会馆、广东街、老开滦酒店、洋房子、窑神庙等景点,以老唐山商铺原状的形式引入商业服务,让游人在娱乐中享受商贸文化,在休闲中体验老唐山风情。

以此增加服务岗位,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市民收入,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三)提升旅游品牌,繁荣现代服务业
国外特色小镇常常以动人的风景,迷人的花香,百年沧桑的故事,活色生香的艺术氛围,引游人纷至沓来,繁荣一方经济。

老唐山风情小镇的建成,将成为唐山地区娱乐休闲新的聚焦点,成为唐山老城区改造的亮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范、生态重建的旗帜。

其文化旅游项目,将带动唐山地区整体环境优化和经济发展,把百年历史文化价值,转换成市场价值和城市记忆的符号,带动大南湖景区,由生态物质游向生态文化游延伸,提升旅游产品的活力和内涵,并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全面繁荣。

(四)丰富特色文化小镇的发展内涵,增强商贸活力
商业设施完善,产品有特色,经营有活力,几乎是所有特色文化小镇的共性。

产品的特色是小镇历史文化的结晶,经营的活力来自旅游业带动的区域内活跃的商贸业。

时间沉淀了历史,繁荣了文化,积累了财富,形成了为唐山人实现企业转型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

“老唐山风情小镇”的文化资源将为旅游和商贸业奠定坚实的
基础,小镇的“特色”和休闲旅游业的带动,必然地培育出活跃的商贸业,将呈现繁荣的商贸态势,加速富民强市的进程。

二.唐山地区特色文化小镇的打造原则
(一)保持特色文化的鲜明性
特色文化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

因此,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是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

其次,保持其鲜明的生态特色。

如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循环经济等注入“生态”理念。

再次,保持风格的独特性。

不同的板块、建筑风格各异、功能和魅力各异,与其文化特色相匹配,不重复、不趋同,确保特色的唯一性和鲜明性。

(二)彰显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
“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

老唐山风情小镇应在清末民初老唐山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再现小镇的西洋风韵、南土熏风、民俗风情和露天剧情境,挖掘特色文化,让万里香烧鸡、九美斋棋子烧饼,评剧、乐亭打鼓、皮影、玉田泥人等唐山独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打造成文化景观与商业元素巧妙融合的特色小镇,
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

(三)打造生态旅游小镇
特色文化小镇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于它不是以简单地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是贸易、休闲、度假的场所,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因此,从交通、人文环境、建筑风貌,到功能布局、设施建设,从休闲、娱乐,到餐饮、商贸,一切要从打造生态旅游小镇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详细某化,创造民众生态旅游的绿色环境,打造生态旅游的绿色服务业,使文化小镇成为民众流连忘返的度假基地,使文化资源充分转化为文化产业,增加民众的经济收入,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文化产业发展与小镇的前景相匹配
国内、外小镇的建设与发展经验显示:文化小镇的建设,必须统筹考虑文化产业规划,才能使小镇保持持久的繁荣。

“老唐山风情小镇”的文化产业规划,不能完全限定格在休闲、度假旅游方向,应多维考虑,借鉴swot、lac、verp、等国内外先进技术与方法,对文化小镇实施整体规划,务求探索一个适合小镇自身发展的产业链条,以便凝聚人气,物流、资金流,促进唐山就业、繁荣文化市场。

三.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思考
(一)加大政策保护力度,创新管理机制
老唐山风情小镇的建设总投资达到24亿元,占地面积425亩。

资金投入大,周期长,要确保文化小镇建设高效、有序的开展,必须加大政策保护力度,创新管理机制。

“十二五”期间,唐山市制
订了《唐山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在投资、融资、人才激励、税收、土地等方面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但,还应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更新管理观念,将资金投入、人员配置、安全保障等工作落实到实处,建立有利于小镇发展的招商引资、投资、融资机制,创新文化小镇居民招入机制,促进小镇快速繁荣发展。

(二)创新文化小镇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小镇的建设在国内外开展广泛,形态各异,有“历史遗存保护型”、“民族文化建设型”、“风景旅游资源结合型”、“特色经济培育型”、“商务休闲型”,“生态旅游型”“特色经济培育型”等模式[1],“老唐山风情小镇”依托唐山地区文化根脉,通过景观的提升与再造,加以重现,应建设为集商务休闲、历史遗存、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旅游小镇,以“南土熏风、民俗风情、西洋风韵、婚庆广场和露天剧场”五大建筑板块为主,以周边特色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为辅,以唐山特色文化资为源产业支柱,形成具有中西文化合璧、南北文化交融、生态元素纷呈、民众喜爱、协调发展的特色文化小镇。

(三)挖掘区域文化元素,扮靓文化小镇
小镇是区域文化的缩影,传承着独特的地域气质与丰富的风土人情。

在“老唐山风情小镇”的功能设置与运行中,让游客在“永盛茶园”体验“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冀东三枝花的民俗民韵;
在风情广场亲历丰南县篓子秧歌、唐海县吹歌,冀东大秧歌的欢快情境;在街头巷尾欣赏铁画、迁安县背杆、剪纸、玉田泥人等民间艺术;在食品专柜车上品尝唐山麻糖、京东板栗、棋子烧饼、万里香扒鸡等美食[2];乘坐李鸿章检阅唐山矿的“龙号机车”在“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上慢行,观光“中国近代工业博览园”,探秘开滦矿的第一口煤井,参观与“西湖”比美的唐山南湖世界植物园。

让人们在游乐中“亲绿”、“亲水”、“亲文化”,品鉴靓丽的文化小镇。

参考文献:
[1]马倩,朱创业,谢川,古镇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2.6.15
[2]王士力,王振良,唐山百年纪事(第二卷)[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9
基金委托项目:河北省文化产业研究项目《唐山地区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对策研究》(hb2012wt104)
作者简介:田家莉(1962-10),女,籍贯:唐山市丰润区;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副教授,从事区域文化研究;张叶青,女,1981年09月出生,河北联合大学。

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籍贯:浙江省富阳市,研究方向:区域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