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概论论文-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1]

合集下载

中药学概论论文—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

中药学概论论文—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

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疗逐渐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可见,食疗与中药乃至中药学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

同时,食疗又反映出了中医里“药食同源”的思想。

关键字:食疗中药药食同源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营养治疗学等知识,根据药食同源、养医同理,充分发挥各类食物即可做食品,又有药用,无毒副作用的功效,以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益寿的目的。

战国时期的《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素问·五常政大论》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书中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重大进步。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专论食治也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体现了“药治不如食治”的原则。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

食疗这一概念是近几年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但饮食文化的起源却很早。

远古时代,有“神农尝百草”,人们在发现了食物的同时,也发现了治病的药物,很多动植物“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生动地说明了先民再寻找食物过程种,发现有很多种类的食物可以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些食物吃后具有健体的作用。

于是,许多既可以果腹,又可以治病的食物被人们所重视,这就是中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依据。

据现今较为科学的解释: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

本科中药学概论论文范文

本科中药学概论论文范文

本科中药学概论论文范文中药学是我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学行业的瑰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篇一:《试论中药学方面》摘要:随着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及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未毕业就进入企业参加工作实习,在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教育培养计划下,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与工作实习时间冲突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合适的解决矛盾的方法.提出了加强毕业指导、真正向校企联合实习基地输送学生、改革毕业设计环节方案,以缓解目前矛盾,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求贤愿望,又能符合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也为毕业生提供更大的空间.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实习中药学专业是一门特色学科,目前全国各中医药院校均招生中药学专业学生,而且随着综合院校纷纷成立药学院,很多综合类大学也开始招收中药学专业学生.中药学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各院校对中药学学生培养主要为4年制,开设与中药学学科相关的各门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还有专业基础课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虽然培养计划不尽相同,但大部分为三年半的基本理论学习,半年的毕业设计,有些院校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甚至大于半年,足见各院校对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十分重视.在平时的上课期间,虽然各院校都会开设很多的实验课,但绝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小,因此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不能培养出科研思路,独立完成科学研究比较困难.因此,各院校在培养本科生中都会设计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论文.因此,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生活的检验,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毕业生也希望自己能够完成一份有分量的论文,为自己的四年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每个毕业生来说都是头等大事,但目前中药学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各个用人单位对没有任何工作和实践经验的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有着很高的期望和要求,如何快速地融入社会,熟悉即将从事的工作内容,尽快为企业单位创造出效益,是摆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面前的共同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用人单位提出毕业生在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到用人单位实习,这样一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用人单位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既要完成实习工作又要在没有指导教师帮助的情况下,独自完成毕业论文,从精力和能力来讲都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编造、抄袭就不可避免;对学校教师来讲,常常陷入体会学生的难处,对质量低下的论文视而不见,还是以牺牲学生的实习,施加压力,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论文的两难境地.难道毕业论文和工作实习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真的没有“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案吗?针对当前的现状,我们既要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又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使二者兼顾,必须多管齐下,各个环节统筹协作,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矛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一、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首先,学校要转变观念,不包分配不是不管分配,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到毕业的那天为止,都要不遗余力地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其中.首先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需向学生灌输所学知识和将来就业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使学生尽早构建起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其次,建立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仅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要专业化,了解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二、真正向校企联合实习基地输送学生目前高校毕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理论知识掌握一大堆,但缺乏实际经验,往往连最简单的仪器操作都不规范,出现很多“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的毕业生.而当今的用人单位已经完成从单纯地追求学历型人才向追求实用性人才的转变.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和实际工作尽早融合,是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而建立广泛而稳定的校外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就是最有力的解决方案.校方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固定的企业或公司作为实习基地.秉着“互利,互信,平等”的合作理念,在与企业合作完成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这一重要命题的同时,也可向企业输送企业需要的人才,并可有针对性地培养,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既可以检验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为毕业生早日融入企业创造价值创造了条件.目前很多高校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建立很多实习基地,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往往为挂牌实习基地,真正向实习基地输送毕业生去完成毕业论文的并不多。

中药药膳学课程论文

中药药膳学课程论文

中药药膳学课程论文中药药膳学是一门融合中医药理论、营养学和食疗学的学科,它将中药与食材结合起来,通过制作食物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功效。

中药药膳学课程在现代健康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中药药膳学课程的重要性、实施方法、课程设计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中药药膳学课程的重要性随着现代饮食和生活的改变,人们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中药药膳学课程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推出的一种课程。

这门课程不仅包括中药知识和烹饪技巧,还有营养学和食疗学的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

中药药膳学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食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了解人体吸收和代谢,作为一种主动维持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中药药膳学课程的实施方法中药药膳学课程的实施方法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在理论教学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中医药理论、中药的分类、功能和作用等知识。

在实践部分,学生可以学习到烹饪手法和技巧,制作一些中药药膳食品。

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精准的中药材的量用法和药食同源的烹饪方法,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三、中药药膳学课程的课程设计中药药膳学课程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课程内容: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健康状况,确定合适的授课内容。

内容可包括中药的种类、服用方法、烹饪手法和注意事项等。

2.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讲座、实验、手工制作、互动交流等,注重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

3.考试方式:采用开放性的考试方式,例如论文写作、观察、实验结果的报告、口头报告等,以测试学生在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并应用知识。

四、中药药膳学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中药药膳学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两个方面,即健康饮食和疾病预防。

1.健康饮食:学生通过中药药膳学课程学习到中药中有效成分的作用以及掌握药食同源的烹饪方法,利用这些知识来制备健康、美味的食品,促进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

2.疾病预防:中药药膳学课程更着重于通过食物、草药的调理,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药学概论论文—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1]

中药学概论论文—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1]

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疗逐渐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可见,食疗与中药乃至中药学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

同时,食疗又反映出了中医里“药食同源”的思想,这一思想反映了药物的发现与使用,中药学的起源和形成,均与人类饮食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说明了饮食疗法是人类最古老的治病强身的方法。

人类在原始社会,饮食水平极其低下,不知道贮藏食物,“饥即求食,饱即弃余”(《白虎通·号》)。

然而人类的食品不可能如此固定,随着人类的繁衍过程,人们对食物与药理也逐渐通晓,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营养治疗学等知识,根据药食同源、养医同理,充分发挥各类食物即可做食品,又有药用,无毒副作用的功效,以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益寿的目的。

战国时期的《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素问·五常政大论》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书中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重大进步。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专论食治也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体现了“药治不如食治”的原则。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

食疗这一概念是近几年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但饮食文化的起源却很早。

远古时代,有“神农尝百草”,人们在发现了食物的同时,也发现了治病的药物,很多动植物“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生动地说明了先民再寻找食物过程种,发现有很多种类的食物可以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些食物吃后具有健体的作用。

《中医食养食疗论文》

《中医食养食疗论文》

目录1 前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桑葚的食养食疗作用 (2)2.1桑葚的历史 (2)2.2桑葚的功能 (3)2.3桑葚的成分 (3)3桑葚的食养食疗应用 (4)3.1桑葚酒的做法 (4)3.2桑葚食物的做法 (5)3.3桑葚的禁忌 (5)4 结论与建议 (6)前言每年的3-5月是桑葚上市的好季节,酸甜多汁的桑葚确实惹人喜爱。

同时,桑葚中的抗氧化物质特别多,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卖桑葚的人的手、垫着桑葚的叶子全部都被染成了紫色,是因为桑葚里面含有一种叫花青素的东西。

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而颜色越深,所含的花青素就越多。

不仅如此,桑葚还有另外一种抗氧化成分——桑葚多糖。

所以现代研究认为,桑葚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

中医认为,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生津、滋阴补血、润肠通便、生津止渴等功效。

所以,市民可以趁着桑葚上市的好时节,好好品尝一番。

1.1研究背景桑椹,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乌椹等,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

桑椹嫩时色青,味酸,老熟时色紫黑,多汁,味甜。

成熟的桑椹果营养丰富,每100克桑椹含水分81.8克,蛋白质1.8克,脂肪0.3克。

纤维素4.9克,碳水化合物10克,灰分1.2克,胡萝卜素30微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06毫克,维生素 E6.95毫克,钾33毫克,锌0.27毫克,铜0.08毫克,硒4.8微克。

此外,还含有鞣酸,苹果酸,维生素C和脂肪酸等。

其脂肪主要为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和少量辛酸、壬酸、癸酸、肉豆蔻酸、亚麻酸等。

中医学认为桑椹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息风,具有主治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耳鸣、便秘盗汗、瘰疬、关节不利等病症。

桑葚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

桑葚是中老年人健体美颜、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

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

桑葚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中医食疗论文

中医食疗论文

中医食疗论文
中医食疗论文的标题可以是"中医食疗在现代疾病预防与治疗
中的应用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介绍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如阴阳平衡、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等,解释中医食疗的核心观念。

2. 中医食疗与现代疾病的关系:探讨中医食疗在预防与治疗现代疾病中的应用。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使用相应的中医食疗方法,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

3. 中医食疗的研究进展:综述中医食疗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列举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中医食疗的优势与不足。

4. 中医食疗的应用策略:总结中医食疗的应用策略,例如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中医食疗方案,提供相应的食疗建议。

5. 中医食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总结中医食疗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评价,如通过患者生理指标、生活质量评估等方法评价中医食疗的临床效果。

6. 中医食疗的未来发展方向:展望中医食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如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更加准确的中医食疗研究;加大对中医食疗的推广和普及力度,使其造福更多的人群。

以上仅为中医食疗论文的一个框架,具体内容和结构可以根据研究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食疗中药学学期论文

食疗中药学学期论文

粤菜中的食疗中药学文化体现通过本学期对食疗中药学的学习,我学习了中医原理及食疗的有关知识,深入了解到了中医食疗文化,同时也激发了我自己对药膳食疗的更大兴趣。

中医食疗文化的博大精深是经过数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们深入了解和发掘出来的,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日常生活以此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在学习食疗中药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信,中医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不仅仅在于其医学理论的深刻,更在于用药的思维。

对比西医,中医的精妙之处在于运用普通食材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且其副作用几乎为零,功效值得信任。

在这方面,我相信西医的治疗方法是望尘莫及的。

中医的食疗文化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烹饪饮食中体现得最为突出。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代替药物的药性来防治疾病,美味,健康,可算是颇为微妙!就以中国八大菜系中的粤菜为例吧!粤菜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气氛,是一种渲染,是一种和谐,是一种民俗,是一种色彩,也是一种健康标准的体现。

粤菜的烹饪思想,在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体现在于:时令性强。

随季节时令的不同而变化,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

这一点与中医食疗养生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要注重遵循四时变化来调节饮食。

比如:夏天吃苦瓜、冬瓜来消暑降火。

只有遵循大自然的时节变化,调节饮食规律,从而达到养生目的,否则只知道大吃大喝,口味过重,忽视饮食调养,就算吃的补药再多,毕竟不合时宜,到头来也有可能饮鸩止渴。

粤菜还有一个特点:注重原料的鲜活与原料本味的体现。

因为原料的鲜活和原料本味得以保留,所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从而使得菜肴美味之余又富有营养,能为人体所消化吸收,补足人体所需的营养。

因此粤菜也被广泛地认为是最为养生保健的菜系。

粤菜中的经典菜肴——白切鸡就是这一特点的最大体现,既清新美味,又能保留鸡肉中丰富的优质蛋白质。

在此不得不提到粤菜的烹饪方法,在粤菜的烹调方法中以蒸、焖、煲、炖最为普遍,且多数菜肴的烹饪方法都以单一烹饪技法贯穿整个烹饪过程,风味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营养与食疗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营养与食疗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营养与食疗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与对中医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医药营养与食疗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医药营养与食疗结合了中医药学理论和现代营养学原理,旨在通过调理饮食,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中医药营养的基本理论中医药学认为,食物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物不仅仅是提供营养成分的来源,还能够通过药食同源的原理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湿燥温凉等方面。

中医药营养强调通过食物的药物特性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丰富了营养学的理论体系。

二、中医药营养与食疗的原则1. 因人而异:中医注重每个人体质的差异,因此中医药营养与食疗也应因人而异。

不同体质的人,在饮食上的要求也不同。

比如,体质阳虚的人应多食用温补食物,而体质阴虚的人则应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

2. 五行调理:中医学认为,五行理论是世界万物演化的规律。

中医药营养与食疗也运用五行理论来调理人体。

比如,春季属木,此时可多食用些具有生发作用的食物,如小麦、豆类等。

3. 食疗与疾病的关联:中医药营养与食疗注重饮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通过调整饮食,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比如,姜汤可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寒冷症状。

三、中医药营养与食疗的应用1. 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药营养与食疗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平衡阴阳。

例如,在夏季食用温凉性质的食物,可以帮助身体降温,保持阴阳平衡。

2. 滋补身体:中医药营养与食疗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黑芝麻等,来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预防疾病:根据中医的理论,中医药营养与食疗同样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适量摄入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如红枣、绿茶等,能够减少体内自由基的产生,降低患病的风险。

四、中医药营养与食疗的现实应用中医药营养与食疗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中医药营养师在实践中通过科学的饮食搭配和食物烹调技巧,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状况,达到健康的目标。

然而,中医药营养与食疗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概论论文-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1] 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疗逐渐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可见,食疗与中药乃至中药学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

同时,食疗又反映出了中医里“药食同源”的思想,这一思想反映了药物的发现与使用,中药学的起源和形成,均与人类饮食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说明了饮食疗法是人类最古老的治病强身的方法。

人类在原始社会,饮食水平极其低下,不知道贮藏食物,“饥即求食,饱即弃余”(《白虎通?号》)。

然而人类的食品不可能如此固定,随着人类的繁衍过程,人们对食物与药理也逐渐通晓,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营养治疗学等知识,根据药食同源、养医同理,充分发挥各类食物即可做食品,又有药用,无毒副作用的功效,以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益寿的目的。

战国时期的《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素问?五常政大论》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书中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重大进步。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专论食治也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体现了“药治不如食治”的原则。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

食疗这一概念是近几年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但饮食文化的起源却很早。

远古时代,有“神农尝百草”,人们在发现了食物的同时,也发现了治病的药物,很多动植物“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生动地说明了先民再寻找食物过程种,发现有很多种类的食物可以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些食物吃后具有健体的作用。

于是,许多既可以果腹,又可以治病的食物被人们所重视,这就是中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依据。

据现今较为科学的解释: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

高级均衡营养素能增强细胞营养代谢功能,使细胞获得了强大的能量;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细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成倍增加;能使免疫细胞有能力释放大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细胞吸收的物理化学物质;强壮的免疫细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细胞和废弃的代谢物,帮助功能低下的细胞恢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有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说过:药物治疗,不如食物治疗,食物是人类治病的最好药品。

他相信人体天赋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终结者。

对于中药和食物,其实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

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

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

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即为药食两用。

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

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

所以,“药食同源”的理论由此而得到证实。

aspects of work and life. (E) strengthening the capacity-building of party members. "Two" and end in "." But to do well, not only has "mind", the key to "force". Insist on learning by practice, learning and promote, promote the broad masses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to actively respond to new situations, to learn new skills, make a contribution according to positions. T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five new idea. Education guide members cadres accurate grasp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ed party on economic work led of new requirements, deep understand, and 食疗固然好处多多,但是食疗也有食疗的规则。

食疗也需要分对象,对于不同体质的人,食疗程序也不尽相同;食疗也分时间来对待;食疗还要针对不同病症对症下药……不按食疗规律盲目进行食疗是非常错误的。

某医院曾追踪与分析数名女中学生贫血患者的病史发现,虽然她们都有既往月经不调的病史,但都在严重大出血之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盲目进补补过了头。

女儿带经时间长,好心的妈妈怕失血过多身体虚弱影响学习,让女儿大量进食桂圆、羊肉及其它补品,频饮红糖水,认为缺血就得补血,甚至在医生叮嘱“不要吃‘上火’的东西”之后,还进食了过多的巧克力和炸辣鸡腿,结果适得其反,“补”得血热妄行,流血不止。

这些现象的原因,其实就是“吃错了药”,每个人并不是什么食物都能吃,体质不同,适用的食物是不同的。

可见盲目进补的危害有多大了。

出了盲目进补之外,同时更应该注意不要滥用“药物食品”。

如"人参软糖"、"鹿茸软糖"、"人参奶粉"、"人参饼干"等“药物药品”,如果滥用,后果就会很严重。

它能使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遭到破坏,甚至致病。

社会上有人认为甘草是有益的良药,加上其甜味很可口,于是便把甘草泡水当茶饮。

这是十分危险的。

这种"甘草茶"服用久了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副作用,使血钠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多,导致高血钠、缺钙性抽搐。

更有甚者,久服甘草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一旦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有的患者就需要终生服用强的松之类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才能维持生命。

清代医家郑钦安言“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

”意思是说,所谓有毒之药,只要应用适当,能够救人于水火,滋补之品如果不对其证,那就如同毒药一样能杀人于无形。

根据个体特点可选择合适食材进行食疗,以真正达到“食治治之”。

据不完全统计,目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都有与之对应的食疗方前国内共有食疗1500方可供参考使用。

法。

现在网络上流传有九种食疗疗法:1.红萝卜治痛风:东北一种特殊的红萝卜富含大量的钾、磷、硒、活性酶、维生素c、维生素k等物质,对人体的酸碱平衡的调节具有很好的效果。

2..红茶防治流感日本科学家用比一般红茶水浓度淡的红茶液在病毒感染区浸泡5秒,该病毒就会失去感染力。

3.维生素B6防治糖尿病4.牛奶防治支气管炎5.蜂王浆防治关节炎 6.橘汁防治尿道感染7.南瓜子防治前列腺病8.淀粉类食物防治肠癌,。

苦瓜清暑祛热、明目解毒、养血益气对热病烦渴、中暑、痢疾、目赤、痈肿丹毒、恶疮等有食疗作用。

中药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中药的发现与利用更是祖先留给后辈的一笔巨大财富,食疗是中药的合理利用,中药的深入研究更快速的推动了食疗疗法的完善与成熟,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人类寻求健康身体和幸福生活开创了新纪元。

参考文献:,1,雷子《食疗是最好的偏方》,2,董杰, 曹金发谈《养老奉亲书》的食疗思想,3,李显锋《浅论中医食养疗法》,4,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5,孙思邈《千金要方》,6,李时珍《本草纲目》,7,中国中医药咨询 2011年7月中第三卷第20期,8, 《白虎通?号》),9, 《素问?五常政大论》,10, 《内经》,11,《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5年03期,12, 杨维霞《中药学概论》aspects of work and life. (E) strengthening the capacity-building of party members. "Two" and end in "." But to do well, not only has "mind", the key to "force". Insist on learning by practice, learning and promote, promote the broad masses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to actively respond to new situations, to learn new skills, make a contribution according to positions. T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five new idea. Education guide members cadres accurate grasp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ed party on economic work led of new requirements, deep understand, and 中药与食疗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姓名:项丹班级:2011级39班学号:1071113917(17号)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aspects of work and life. (E) strengthening the capacity-building of party members. "Two" and end in "." But to do well, not only has "mind", the key to "force". Insist on learning by practice, learning and promote, promote the broad masses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to actively respond to new situations, to learn new skills, make a contribution according to positions. T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five new idea. Education guide members cadres accurate grasp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ed party on economic work led of new requirements, deep understand,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