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导学案
生物: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主备人:王金玲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审阅签字审阅日期执教人:教案序号:26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
复习目标:
1、记住血液的成分:血浆的组成和功能;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
2、记住三种血管以及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会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4、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会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重点:掌握巩固本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难点:在记住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对各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互动1、对照血液分层图描述血液的分层现象
加入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
就会分为三层,每层的颜色和成分怎样?
2、血液的组成:和,属于组织
①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②三种血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
③右图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
说出图中所示名称。
3、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什么?
如何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判断动脉和静脉?
4、①心脏的结构:
心脏由组织构成
四腔及其相连的血管
瓣膜:
心脏内部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心脏灌流实验:
②心脏的功能:
③对照心脏的工作示意图说出每个图表示的含义
图1 图2 图3
5、①对照图说出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
肺循环:
某病人患肠炎静脉注射后,药物到达患病部位
的途径是怎样的?
②辨析动脉和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
③血液循环的意义
体循环中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肺循环中肺部毛细血管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课堂训练:同步训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教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自主归纳总结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4.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5.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血管、心脏、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2.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鱼尾鳍血液循环。
3.掌握出血的初步处理方法。
4.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心率、血压的测定,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联系实际,关爱他人。
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4.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2.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理解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3.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4.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教学突破教学中让学生事前看书,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画龙点睛,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加以突破,讲解相关的典型习题,来巩固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达到复习的效果。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引导学生课前复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复习课打好基础。
2.准备好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

预习导学案
第 课时 主备人:朱志珉 备课时间: 2010 年 4月 15 日 主任签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其原因。
难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其原因。
【预习导学】——发掘自学潜能,试试,你会有新发现 (参考课本第71页内容)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流动,可分为 循环和 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 侧出发回到 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 侧出发回到 侧
量不同,另外也影
红的血液
红的血液
(填序号)
规律:左动(脉血)右静(脉血)
体循环中的血管:主动脉流血,上下腔静脉流血
规律:肺反体同(肺循环中血液与血管相反,体循环中血液与血管相同
⑷两循环中血液性质改变都是在毛细血管处。
在肺部的毛细血管处进行了交换
在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进行了交换(包括气体交换和营养与废物的交换)、经过小肠后血液中的气体少了,气体多了,但是物质多了、若从上肢注射药物,药物通过静脉到心脏,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导学案》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导学案一、导入引言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人体内部各种物质在不同器官和组织之间传递的过程,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帮助同砚们深入了解人体内部物质的运输和分布。
二、进修目标1. 了解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了解血管的分类和功能;4. 了解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 掌握血液和淋巴液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三、进修内容1.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a.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b.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c. 血管的分类和功能2. 人体内的淋巴系统a. 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b. 淋巴液的形成和运输3. 血液和淋巴液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四、进修重点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血管的分类和功能;4. 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 血液和淋巴液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五、进修方法1. 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教科书阅读等方式掌握相关知识;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解剖模型等方式加深理解;3. 讨论交流:与同砚讨论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室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观察实验:观察解剖模型,了解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七、课后作业1.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复习本节课内容;2. 完成教室作业,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3. 准备下节课的进修内容,做好预习工作。
八、进修评判1. 考察同砚们对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 通过教室讨论、实验观察等方式评判学生的进修表现;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不息提高自己的进修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为今后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体的物质运输复习学案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复习学案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1:血液的组成与功能(重点)1.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2.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3.血清:血液凝固以后,血块周围出现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
4.血液功能:①运输氧;②运输养料;③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④吞食病菌;⑤调节体温。
5.输血:将献血者输入受血者体内的过程。
人类最基本血型为ABO 型(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包括四种血型:A 型、B 型、AB 型、O 型四种。
人体血型是终生不变的,且层是血细胞,其中绝大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这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的交界处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不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则会出现凝固现象,凝固后的血块周围渗出的液体是血清。
7.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1200-1500ml),就会有生命危险。
知识点2:血管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特点:管壁较厚,管腔较小,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不断分支。
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小,血流速度较慢,通常具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3.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
特点: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慢。
知识点3:心脏心脏:由心肌构成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夹在肺之间,形状象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1.血液流向: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静脉,而不会倒流。
2.心率:指单位时间内心脏的跳动次数(成年人75次/分,正常60-100次/分)3.心输出量:心室收缩时向动脉血管输出血液的数量。
心输出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血液 (红色粘稠液体成年人7%-8%) 血浆(55%) 水:91%-92% 蛋白质:7% 葡萄糖:0.1% 无机盐:0.9% 血细胞 (45%) 红细胞 (含血红蛋白) 白细胞:0.5-1万个/mm 3 吞食病菌有保护、防御作用血小板:10-30万个/mm 3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作用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废物 男:500万个/mm 3(14克/100ml) 女:420万个/mm 3(12克/100ml)运输氧、部分二氧化碳 心脏 四个腔 上面心房 (连静脉) 下面心室 (连动脉) 左心房:连肺静脉 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连主动脉 右心室:连肺动脉 相通瓣膜 房室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瓣膜,只能向心室开 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瓣膜,只能向动脉开心脏血管输出血液的数量。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课型:复习课 主备人: 张凌云 审核人: 张建军 年级 班 小组【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描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自主归纳总结血液循环的途径。
4、说出血型的发现、输血原则和血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血管、心脏、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功能。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区别动脉血与静脉。
难点:心脏各腔的厚薄及瓣膜的结构特点,血液循环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等相关知识,这一节课我们回过头来回顾一些这些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更深刻的理解。
【知识梳理】10分钟以小组形式根据所学内容回忆完成以下纲要,回忆不起来的内容可以参考课本成分:水、无机盐、 、 、 等血浆 功能:运载 ,运输营养物质和1. 血液的组成 血 细胞2、贫血有两种形式:分别是 和 都低于正常值。
3.血管种类 形态 结构 功能 异常时情况 红细胞 过少时:白细胞 过多时: 血小板 过少时: 血管种类 结构特点 血流特点 功能动脉 静脉毛细血管位置:心壁:主要由构成,的壁最厚左心房结构四腔4.心脏右心室房室瓣:位于和之间保证血液按的方向流动瓣膜动脉瓣:位于和之间功能:输送血液的:左右两个“泵”同时工作的途径:→→→→→5.血液体循环→循环意义:由血变成血肺循环途径:→→→→意义:由血变成血6.1900年由奥地利的医生兰德斯坦纳发现的。
他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进行研究。
他把他们的血液交叉混合后,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遇到某个人的血浆时,红细胞会。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同砚们在平时生活中是否注意到,我们的身体需要不息地进行新陈代谢,这就需要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
那么这些物质是如何在我们的身体内传输的呢?2. 目标:通过本节课进修,我们将了解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包括血液的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以及它们在我们身体中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 血液的循环系统:a.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b.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c. 血管的分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在体内形成一个完备的血液循环系统。
d. 血液的运输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活动。
2. 淋巴系统:a. 淋巴液的产生和组成: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逢迎和淋巴液组成的,它起着排除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免疫功能的作用。
b. 淋巴系统的运输功能:淋巴液通过淋巴管在体内循环,将废物和病原体带到淋逢迎进行过滤和清除。
三、案例分析1. 某人在高山徒步观光时因氧气不足导致头晕、乏力,这是因为血液中氧气供应不足。
请问该人应该怎么做?2. 某人在感冒期间淋逢迎肿大,这是因为淋巴系统正在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请问该人应该如何加强身体免疫力?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包括血液的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血液通过心脏的推动在体内循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淋巴系统则在体内清除废物和病原体,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活动和免疫功能。
五、课后作业1. 请同砚们总结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在体内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并写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身体不适的情况,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六、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了解更多关于心脏和血管疾病的知识,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2. 请同砚们观察周围环境,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影响,增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第四章人体的物质的运输复习导学案 NO

第四章人体的物质运输血液和心脏复习导学案NO:10时间:________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____。
学习任务:1叙述血液的组成?功能?2学会区分三种血细胞。
3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4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
5了解造血干细胞与骨髓移植之间的关系。
6叙述心脏的结构。
7知道血流方向。
8熟读背诵心脏的工作原理。
9识图分析肺循环和体循环的途径。
10知道测量心率和血压的方法。
学习重点:血液的组成、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和作用学习难点:心脏的结构、血流方向、血液循环途径。
自主诊断:1.血液是由和组成的。
2.血细胞包括、、。
血液分层后,在下层,呈现红色,、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现白色。
3.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易与氧。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的功能。
4.白细胞细胞核,比红细胞,但数量少。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能穿过毛细血管,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5.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处,释放与血液有关的物质,形成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
6.血常规化验单中,RBC表示,WBC表示,Hb表示,PLT表示。
7.动物体内有三种不同的血管:、、。
8.动脉血管的管壁、弹性,管内血液的速度。
9.静脉是将血液从送回到的血管。
10.静脉的管壁较,弹性,管内血液速度。
11.成熟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富含,它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现色。
12.血浆主要作用是运载,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和体内产生的等。
13.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1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和之间的血管。
15.毛细血管的内径只有8~10微米,只能允许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16.虽然心脏里充满了血液,但心肌的血液不是由心脏中的血提供的,是通过。
17.在肺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时,血液中的进入到肺泡,肺泡中的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结合,这样,血液就从含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变成了含丰富、颜色鲜红的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4、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观察动物(猪羊)的心脏结构。
教学重难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知识梳理:
阅读课本50页至71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在我们身体内,也有着一个繁忙的运输系统(系统),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来自肺部的、迅速运往,同时将细胞产生的及时运走。
2、阅读51页至54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成分:
血浆
血液功能:
3、阅读课本56至59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血流的管道—血管
1)心脏位于,在,大小。
2)心脏是一个主要由组成的的器官。
3)心脏分四腔,分别是、、、。
左心房与
血管相连,左心室与血管相连;右心房与、血管相连,右心室与血管相连。
4)心脏四腔的关系是:左心房与左心室、右心房与右心室,左右两侧的腔。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它们的作用是。
5)从心脏壁的特点来看:心房的壁比心室的壁,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
这些特点与它们输送血液的功能相适应。
6)心脏的每一次心跳经过→→三个过程。
62页5、体循环的途径:血液由左心室→→→→
→最后汇集到→。
肺循环的途径:血液由右心室→→→
流回。
由此可知,体循环是血液从出发回到,肺循环是血液从出发回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6、阅读课本69页至70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ABO血型系统,将人的血液分为型、型、型和型。
2)不同血型的血液相遇,便会发生。
合作解疑及展示评价:
1、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下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
)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组织收缩与舒张的结果。
(2)A表示的过程,血液的流向是。
(3)B表示的过程,其中[2]中的血液进入[],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后,发生的变化是,血液最终由[]返回心脏的。
2、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某人患感冒,若静脉注射药物,经过心脏各腔
的先后顺序是(填数字序号)
2)当空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让人吸入后,血液中
的一氧化碳首先通过图中【】进入心脏。
3)在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含有静脉血的是【】。
4)在心脏四腔中壁最厚的是【】,
原因是。
与它相连的血管是。
5)血液在心脏内流动时,不会由5流向4,是由于的作用。
6)人体进食后,淀粉经过消化与吸收,从图中【】进入心脏。
达标检测
1.图中A、C示血管,箭头示血液流动方向,C血管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你认为B结构不可能代表( )
A.肾小球
B.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网
C.左心室
D.肺部毛细血管网
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①在氧浓度高时与氧容易分离
②在氧浓度低时与氧容易结合
③在氧浓度高时与氧容易结合④在氧浓度低时容易与氧分离
A、①②
B、③④
C、以上都对
D、以上都不对
3、病菌侵入人体时,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到防御和保护功能的是()
A、血红蛋白
B、血小板
C、白细胞
D、红细胞
4、下列关于静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运送血液回心脏
B、官腔内有静脉瓣
C、管内血流速度快
D、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
5、血液经过肺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
A、养料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
B、废物增多,颜色由暗红变成鲜红
C、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D、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6、毛细血管出血时的特点是()
A、从伤口喷射而出
B、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C、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
D、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7、某人因炎症造成下肢出现大量血栓(血凝块),如果血栓脱落后在血液中移动,最可能停留在()A、脑 B、上肢 C、肾 D、肺
8、“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当你成年后,为挽救他人的生命献血奉献爱心,献出的血缓缓地输入患者的手臂静脉时,你认为下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你和患者是同型血的可能性很大
B、如果病重依然坚持献血,更值得提倡
C、血液输入患者手臂静脉后,经过上腔静脉,直接到达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参与血循环
D、你献出的血液将在患者的体内,陪伴一生,温暖一辈子
9、以下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b、c表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则该过程是通过作用完成的。
2)某人患肩周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共经过A腔次。
3)请写出小肠与过程a相适应的特点结构。
4)在C腔从开始舒张到舒张结束的这一时间段内,D腔的状态是。
教师寄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