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_日元_欧元和英镑国际化历程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摘要:为了克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走出经济失衡,人民币有必要提高国际地位,并进一步实现国际化。
英镑、美元、日元、欧元等四种主要货币,在其国际化的进程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走向国际的人民币进行借鉴。
本论文将对四种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进程启示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来看,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有一个符合本国利益而且自己所能控制的货币体系,而诉求自己货币地位的提高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目前中国也正面临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这一问题。
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我国克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走出经济失衡的必要途径。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对英镑等主要货币国际化的进程进行分析得到启示是十分必要的。
一、主要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分析(一)英镑国际化的进程分析英镑是第一个成为国际货币的主权货币,英镑取得世界货币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实力的增强。
英国在19世纪80年代取得了在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中的垄断地位,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同时保持资本净输出,这为英镑汇率稳定性的保持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历史数据上来看,英国的经济实力越强,国际收支顺差特别是贸易顺差越稳定,英镑的汇率越坚挺,英镑作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的地位就越能够得到保证。
(二)美元国际化的进程分析一战之后,经济的强盛促使美国开始诉求并取得了美元国际地位的提升。
战后初期美国的单独拥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1/2,出口贸易的1/3和黄金外汇储备的2/3,都占第一位,其对外直接投资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代替英镑成为中心货币,这一结果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两国经济力量的对比。
以美国为母国的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以及美国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美元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使更多的经济主体愿意或被迫持有美元,这对美元地位的保持和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及人民币国际化历程

8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
——多元化国际货币时期
60年代后,美国接连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美元危机。 1961年至1971年尾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阶段。 美国黄金储备大量流失 西方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 美元与黄金脱钩 提出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 (Triffin Dilemma),关于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这种 两难境地,美元过少会导致清偿力不足,美元过多则 会出现信心危机。实际上,由任何一种主权货币来充 当惟一的国际货币,特里芬难题都是存在的。
12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历程
——1994年以前至今
1994年以前
彼此分割的外汇调剂市场
外汇管理向市场化推进
1994年-2005年
全国统一的结售汇市场发展
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2005年至今
外汇市场改革新阶段 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3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历程
——1994年以前
彼此分割的外汇调剂市场 外汇管理向市场化逐步推进
•
•
•
在英镑、美元、法国法郎三个货币区内以三种货币计 价,经协商确定三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形成了英镑、 美元、法国法郎并存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格局。
7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
——美元为主的时期
• •
•
•
•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国经济衰退 1931年7月,德奥两国的金融危机涉及英国,各国纷纷向 英国兑换黄金,掀起黄金抢购的浪潮。由于黄金的大量外 流,英国也被迫于1931年9月停滞实行金本位制。 黄金在国际货币领域仍有一定地位,而美国是当时国际黄 金储备最多的国家 1944年7月,美,英,中,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制定布雷 顿森林协定(Bretton Woods system)中的内容有:各成 员过均须规定和维持以美元为基础的货币平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上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等同于黄 金的“关键货币”,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使国际货币 体系完全依存于美元的稳定。
探索亚投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借鉴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经验

探索亚投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借鉴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经验石思丹;吴迪【摘要】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IIB under the initiative of China is a mapping of China's rising economic strength and grow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fluence, which can help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Based on review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major countries and summarizing its inspirations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path of the AIIB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亚投行在中国倡议下设立是中国日益崛起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映射,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文在回顾主要国家货币国际化进程、总结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基础上,以史为鉴探索亚投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2页(P236-237)【关键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作者】石思丹;吴迪【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杭州310015;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杭州31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0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稳健增长及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各类国际经济活动对人民币的认可度日益增加,人民币以重要介质的身份活跃于越来越多的国际经济交易活动。
日元国际化及其对中国的借鉴及启示

日元国际化及其对中国的借鉴及启示一、日元国际化的进程第一阶段:日元国际化的起步(1960~1980年)。
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的经济重建初期,由于外汇短缺,采取了严厉的外汇管制措施,日元不可兑换。
1958年12月,英国、法国、联邦德国、荷兰、意大利、瑞士等西欧国家缔结了恢复货币可兑换的措施,促使日本加快日元可兑换的步伐。
1960年7月,大藏省将日元列入对外结算指定货币名单,并允许非居民在日本的外汇银行开立可自由兑换和转账的“自由日元账户”,标志着日元国际化的正式起步。
此后,日本于1964年4月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1973年2月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并逐步放松资本管制。
1970年至1980年,在日本的出口、进口额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分别由0.9%和0.3%提高到了29.4%和2.4%。
70年代后期,由于日元升值和美元危机的发生,世界各国开始出现了日元需求。
日元面临国际化的发展,1978年12月,大藏省提出了“正视日元国际化,使日元和西德马克一起发挥国际通货部分补充机能”的方针,并采取了“大幅度缓和欧洲日元债发行方面的限制”和“促进日元在太平洋地区流通”等政策措施。
第二阶段:日元国际化的迅速发展(1980年~90年代初)。
《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政策报告的提出,正式拉开了日元国际化战略的序幕。
其后,日本政府在推进日元国际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如建立东京离岸市场,对外开放日元CP市场和外汇CP市场等。
1990年在日本出口、进口额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各为37.5%和14.5%,分别比1980年提高了8.1和12.1个百分点。
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日元的比重也升至8.0%,超过了英镑3.0%的2倍以上。
由此,世界出现了美元、日元和西德马克三极通货体制。
第三阶段:日元国际化的最新进展(90年代至今)。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引发对东亚货币体系的反思,特别是对日元的作用给予新的关注。
对此,大藏省设立了“外汇和其他交易委员会”,研究日元国际化问题,并于1999年4月发表《面向21世纪的日元国际化》的报告书,强调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国内外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日元国际化有利于推动东京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亚洲经济,并提出了一整套措施。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初探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初探内容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宏观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在详细阐述美元、日元和欧元国际化战略路径选择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概括出一国货币国际化应当具备的条件,并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应当遵循“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三步走”战略,并制定出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2—0097—03一货币国际化的定义从狭义的角度看,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部分职能或全部职能(包括计价、流通、支付、储备等职能),从一国的适用区域或原使用区域扩张到周边国家、国际区域乃至全球范围,最终演化为国际区域货币乃至全球通用货币的动态过程。
从广义的角度看,货币国际化不仅包括货币职能的国际化,还包括货币作为资本的信贷、投资职能的国际化,即货币作为资本获得利润的投资职能从一国的适用区域或原使用区域扩张到周边国家、国际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动态过程。
二货币国际化的路径差异1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崛起并随资本输出走向世界的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交战国对军事物资的大量需求以及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的削弱,给美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输出提供了机遇。
1914-1918年间,美国的工业生产激增,生铁和钢产量分别增长70%和90%。
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暴露出欧洲政局的不稳定,大量的闲置资金持有者对本国经济不抱有信心,因而将目光转向美国,而没有将资金注入到急需重建的本国经济上,从而使美国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和技术,美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1914年到1919年,美国的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出口增长两倍多,进口增长80%,出超额累计达132亿元。
美国的财富从1912年的1817亿美元增加到1920年的5000亿美元,几乎超越整个欧洲。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拥有世界40%的黄金储备。
美元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美元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邵鹏斌一、美元国际化的历史进程1、三次特定的历史机遇美元重挫英镑。
基于完全工业化的美国,在一战前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到了世界总产值的1/3,比英法德日四国合计还多,同府,自19世纪以来的贸易顺差,也为美国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美元提供了第一次登上世界经济舞台的机会,美国利用战争期间的军火贸易和物资援助,持续扩大财富规模,拥有巨额黄金储备,具备了与英镑对抗的基础,同期也完成了重要的一步——债务国向债权国的转换,美元与英镑分庭抗礼的格局基本形成。
尽管如此,世界的金融中心依然在伦敦而非纽约,英国依靠广阔的殖民地和几个世纪以来积累的财富、经验和制度来维持英镑的主导地位。
迫使它放弃这一地位并寻求美国合作的是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英国最终无法承担起基于金本位的世界经济秩序,只得寻求当时经济实力最强、黄金储备最为雄厚的美国的帮助,为美元提供了第二次崭露头角的机遇,为美元省去了破旧之力,英镑颓势已现。
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美元的成功扩张提供了第二次机遇,英国为了获得更多的美国援助,不得不做出越来越多的让步,美国凭借《租借法案》向英国盟友提供战略物资的机会,加速了美元向欧洲的渗透和持续坚决对英镑的打击,权势转移过程被加快,英国失去与美国抗衡的资本,改变了英美讨价还价的地位,1943年英国接受“怀特计划。
标志着英镑败局已定。
2、制度安排为美元扫清障碍。
众所周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主导地位。
1944年 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结束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混乱的国际经济秩序,寻求国际货币合作的新方式。
美国凭借占当时世界总量59%的200.8亿美元黄金储备,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完全体现美国的利益。
美元与黄金的挂钩以及固定汇率使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变得顺理成章,在全球黄金总量既定的前提下,美元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如何推进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如何推进关键信息项:1、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和阶段长期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期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期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融市场开放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跨境贸易结算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与应对汇率波动风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本流动风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融监管挑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合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和意义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货币职能,成为国际贸易、投资和储备货币的过程。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包括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降低汇率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等。
111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评估目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和储备中的份额逐步增加,但与主要国际货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使用不断扩大,但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国际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112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和阶段长期目标是使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期目标可以是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比例,增强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价权。
货币战争观后感

[标签:标题]篇一:货币战争观后感货币战争观后感系别:经济管理系班级:国贸082姓名:潘晓龙学号:200880514226货币战争观后感这一个星期我们观看了货币战争,里面讲解了英镑、美元、日元、欧元、人民币等主要货币的发展史,我们了解了货币体系发展的大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是1870-1914年间的金本位制时期;第二是1914-1936年的金汇兑本位制时期;第三是1944-1976年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第四是1976年确定的、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第五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金融全球化为背景的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史演绎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危机和发展进程。
通过这一星期的观看和学习让我感悟很多,也让我对货币战争也有了新的认识,货币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场自打有了大规模的跨洋贸易,有了全球经济这个概念开始救从来没有停止过的一场战争。
自从近代史上大英帝国崛起,由英格兰银行独家发行的代表英国国家权利的英镑替代黄金在全球通用,人类史上第一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诞生了,此后美元、西德马克、日元以及欧元,为了争夺更多经济话语权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货币之战。
其实这些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背后常常是伴随着有硝烟的战争,2003年突然开始打伊拉克,就是当时萨达姆宣布,他当时就马上要把伊拉克的石油计价货币转换成欧元,所以说当时说美国出兵伊拉克可能有这个原因关系,那么后来随着伊朗宣布把他的石油的交易货币改为欧元之后,我们看到美国对伊朗的态度也明显的趋于强硬。
所以说货币战争并不仅仅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仅是大大小小无数看得见看不见的商战、贸易战、金融战甚至还有延续了几十年的冷战还有真正的军事战争。
为什么各国都争相想把自己的货币国际化,成为硬通货?他们甚至不惜反目为仇,就如美国和英国,为了争夺货币霸权地位,他们之前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还有二战后经济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下日本是在美国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向恢复并得到发展的道路上的,然而当日元计划走向国际化的时候却受到了美国的打压攻击,因为美国不能看到其他国家威胁到美元的霸权地位,因而也让日本的经济严重受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2013 年第 54 期( 总第 2542 期)
。《马约》 洲中央银行体系 规定最迟 1998 年 7 月 1 日成立欧洲央行, 并确定了欧盟成员国加入经 “趋同 ” 标准, 欧元诞生后, 这一标 济货币联盟的 准成为衡量成员国是否具备加入欧元区资格的 《马约 》 正式生效。1997 准绳。1993 年 1 月 1 日 》 、 《欧 年 6 月, 欧盟又签署了《稳定和增长条约 元的法律 地 位 》 和《新 的 汇 率 机 制 》 三 个 协 定。 自 1997 年起, 欧盟逐步建立了欧洲中央银行体 系( ESCB ) , 负责审核成员国资格、 接管成员国外 汇储备和维持欧元币值稳定 。 ( 二) 欧元诞生后的迅速发展阶段 。 1999 年 1 月 1 日欧元正式启动, 并于 2002 年 1 月 1 日开始作为区域内唯一法定货币流通 有 17 个国家以欧元为法定 使用。到目前为止, 货币。欧元诞生十年来, 在国际化道路上取得了 国际货币 基 金 组 织 举世瞩目的成就。2011 年, 将欧元在特别提款权( SDR ) 中的权重由 2006 年 同时将美元的权重由 的 34% 调 整 为 37. 4% ,
2008 在全球外 汇 储 备 中 所 占 比 例 仅 为 19. 2% ,
② 体现了欧元 年一季度这个比例上升至 26. 7% ,
作为国际贮备货币地位的提升 。 欧元的诞生对整个世界的货币体系产生了 巨大影响, 对于美元在国际上的霸主地位构成了 有力的挑战, 使国际货币多元化成为可能, 欧元 区也因为货币的统一而获益颇多。 然而欧元区 2009 年以来的欧 在制度上也存在缺陷和不足, 债危机暴露出欧元区内部的一些严重问题。 首 , 《马约 》 “趋同 ” 先 标准规定成员国财政赤字不 超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3% 、 公共债务不超过 这样的刚性标准忽视了 国内生产总值的 60% , 成员国可能出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 因而经济 状况也各有不同。 欧元区成员国多是低增长高 福利的发达国家, 政府财政负担很重, 当其经济
① 2001 年, 2006 年的 44% 下调为 41. 9% 。 欧元
增长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时, 很容易出现债务 危机。其次, 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相互 协调的财政政策, 一方面难以实现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的共同作用; 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欧洲央行
③ 再次, 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 任何一个强大的
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 国一方面自身远离战场, 经济发展未受影响; 另
① 第一 大发战争财。 一方面为同盟国提供物资,
年来日元、 欧元等其他国际货币的逐渐崛起冲击 了美元的绝对优势地位, 但迄今为止Hale Waihona Puke 没有一种 国际货币能够与美元抗衡 。
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元由于币 又有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依托而迅 值稳定、 速成为各国官方机构最偏好的外汇储备, 国际地 位大幅提升。 1944 年 联 合 国 货 第二次世界大 战 结 束 后, 《国际货 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 , 和 确立 币基金协定》 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 林体系执行美元与黄金挂钩 、 其他货币与美元挂 “双挂钩 ” 货币制度, 给予美元与黄金等同 钩的 以制度的形式确保美元成为最重要的国 的地位, 际储备货币。自 1944 年至 1971 年, 在美国雄厚 布雷顿 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黄金储备的支撑下, 森林体系维系了 20 多年, 对于战后经济复苏和 国际经济秩序稳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但由 “特里芬难题 ” 于 和金本位制本身的缺陷, 该体 系最终走向了崩溃。1971 年美国政府宣布放弃 美元 与 黄 金 挂 钩 而 实 行 比 价 自 由 浮 动。 1973 年, 固定汇率制度垮台,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宣 告结束。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 尽管美元作为国 际货币失去了制度支持, 但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 美元沿袭了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 第一, 美 因素, 强大的经济实力保 国仍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美元作为国际 证了美元币值的相对稳定 。第二, “在位者优势 ” 。 美元是世界大宗商品 货币具有 和初级品的定价货币, 也是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多 因此人们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习惯性 的支付货币, 地继续使用美元。 第三, 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 最具创新力的金融市场, 保障了美元在国际金融 市场交易中的广泛使用 。基于这些原因, 尽管近
国际货币都必须有强大的信用主体做支撑( 美元 就是最好的例子) , 缺乏财政和政治联盟, 欧元作 为国际货币的拓展空间始终有限。 由于欧盟存 在的内部冲突和缺乏强大的财政支撑, 欧元进一 步扩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份额的可能性很小 。
三、英镑国际化历 程: 强 国 的 历 史 遗 产与世界金融中心相辅相成
2013 年第 54 期( 总第 2542 期)
专家评析
美元 、 日元 、 欧元和英镑国际化历程及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于永臻
李明慧
摘
要: 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
机遇。本文通过考察美元、 日元、 欧元和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历程, 总结 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 应在政府主导下 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国内金融市场和离岸市场及回流机制建设并举 , 走先区域化 后国际化的道路。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经验; 路径
二、欧元国际化历 程: 区 域 货 币 国 际 化的经典案例
欧元是典型的区域货币一体化产物, 其诞生 经过了数十年欧洲各国经济 、 政治各方面合作的 并继承了此前欧盟成员国德国、 法国的货 铺垫, 币马克和法郎的既得国际货币优势, 以欧元区整
② 从而迅速实现了 体的经济贸易实力作为依托,
区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 。 ( 一) 欧元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 欧元诞生前经历了大约三十年的准备期, 具 体而言可细分为以下 两 个 阶 段: 1969 1990 为初 步 构 想 阶 段, 阶段。 20 世纪 60 年代末,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 为避免国际货币体系动 森林体系出现严重危机, 荡带来的冲击, 欧共体于 1969 年的海牙会议中 初步提 出 了 建 立 欧 洲 货 币 联 盟 的 构 想, 并在 1971 年通过了“维尔纳计划 ” , 其最终目标是在 但该计划因石油 欧共体成员国内建立单一货币, 20 世纪 80 年代, 危机而被搁置。 此后, 德国马 1989 年, 克平稳推进国际化, 以马克计价的贸易
一、美元国际化历程: 最大经济体、 最 发达金融市场成就超级国际货币
美元是当前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为深入 、 应 用最为广泛的货币。 其国际化历程可以分为三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 ( 中央党校校级一般 本文是中央党校和国家开发银行合作研究课题
项目) 的阶段性成果。
5
2013 年第 54 期( 总第 2542 期)
2008 年金融危机暴露出当前美元主导的国 美元长期居于超然地 际货币体 系 的 诸 多 缺 陷, 位、 缺乏有效监督的现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深刻 反思。此后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复苏连推四轮量 向国际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 进 化宽松政策, 一步影响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 使得国际货 从而为人民币的国 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际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本文旨在通过对 美元、 日元、 欧元和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 总结其经验及教 化历程进 行 客 观 分 析 和 评 估, 训, 梳理其中的共性和特性, 为人民币国际化的 推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 1944 个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积累阶段、 1971 年间由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双挂钩汇率 制度阶段和 1973 年以来的国际美元本位阶段 。 美国的经济从 18 世纪后期开始快速发展, 至 19 世纪末, 制造业已颇具规模, 经济总量迅速 膨胀。19 世纪 70 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拥有更为广阔 使英国逐渐丧失了工业垄断地位, 的国内市场和迅速普及的先进技术的美国获得 了赶超的契机。与此同时, 美国金融市场也发展 标志着美 起来。1811 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 国证券市场正式形成 。此后, 美国股票市场迅速 发展, 铁路股票、 工业股票等新品类 层 出 不 穷, 1896 年道琼斯指数成立, 股票市场从投机性很 强的市场 演 变 成 美 国 经 济 发 展 状 况 的 晴 雨 表 。 金融市场的发展为美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助推 力。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美国已经超越英国
③ 为日后 量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达到近 13% ,
1989 年
1998 年 为 法 律 准 备
欧元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1989 年 6 月马 “德洛尔报告 ” , “维尔纳 德里首脑会议通过 重提 构想, 再次提出要分三步建立欧洲经济货 计划” 币联盟。但截止到此时, 欧元的创建仍处于初步 构想中。1991 年 12 月, 欧共体在马斯特里赫特 更名为欧盟。 会议通过了《马斯 召开首脑会议, ( 以下简称为 《马约 》 ) 的草案, 特里赫特条约》 目 建立欧 标是统一货币并制定统一的货币兑换率,
① ② ③
: 《财富的帝国》 , 约翰·戈登著, 董宜坤译 中信出版社 2007 年版, 第 208
211 页。
: 《欧元的区域化与国际化研究 》 , 《南开经济研究》 2001 年第 6 期。 佟家栋、 成新轩 载于 : 《德国马克与日元的国际货币职能比较 》 , 《国际金融导刊》 1991 年第 5 期。 颜军民、 买建国 载于
7
2013 年第 54 期( 总第 2542 期)
代, 国际金本位制形成。鉴于英国在经济和政治 方面无可匹敌的国际地位, 金本位制实际上就是 英国主导了 英镑本位制。通过金本位制的确立, 世界金融体系。19 世纪后半期, 英镑成为当时 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 利用伦敦世界金融中 心的地位和英镑国际货币的优势, 英国在 20 世 纪初金本位制崩溃之前一直稳居世界金融霸主 英镑一直是最 的地位。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重要的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资 英国在经济和其他方面的 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优势都逐渐削弱, 黄金储备也因战争大量流失, 1931 年, 英格兰银行宣布不再承担英镑与黄金 放弃金本位制, 标志着“英镑时代 ” 兑换的责任, “英镑区 ” , 的结束。1939 年, 英国组建 英镑在小 范围内行使区域货币的职能。 在美元主导的布 雷顿森林体系中, 英镑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逐渐 1972 年 , “英镑区” 宣告解散。 衰落, 回顾英镑国际化历程可以看出, 英镑的国际 化是伴随着英国经济实力和对国际金融业的控 制力日益强大而逐步展开的。 作为现代世界首 先完成货币国际化的货币, 英镑的崛起有其历史 是英国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也是当时国 必然性, 际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