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盛宴读后感

合集下载

迷失的盛宴读后感

迷失的盛宴读后感

迷失的盛宴读后感花了近半个学期的时间才把迷失的盛宴认真地读完,还真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精力。

不过,迷失的盛宴确确实实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尤其对于学习保险专业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方式,通过风险分摊的方式对经济损失进行财务补偿。

保险是一种经济制度,也是一种法律关系。

时至今日,保险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重要的一块领域,保险费占有GDP的比例年年攀升,保费规模越来越大,人均持有保单也逐年递增。

保险的经济补偿以及防灾防损、资金融通等职能越来越得到体现,保险对于社会贡献得到公众的认同。

迷失的盛宴是一本介绍保险商业发展史的名著,由国内著名的保险研究人士陈恳先生编著。

迷失的盛宴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至21世纪第一个10年,洋洋90年(1919-2009)中国商业保险的变迁梳理,用编年体的写法,记录其中的商业故事,包括中国保险界著名事件、典型公司,以及独具影响力的人物。

陈恳先生以厚重的思索,细腻的观察,以及独家之材料,生动活泼地白描了一个行业的变迁历程,并进而延及资本之博弈,企业之兴衰,行业之矛盾。

纵观中国商业保险90年的历史断面,来探寻崛起背后的真实。

本书穿越制度的框架,关注这个行业庞大到过千万的从业者,以及那些曾经的从业者,记叙他们的挣扎、奋斗,记录这个行业最为鲜活的力量,而非泛黄的陈旧势力,以此追寻推动中国商业保险的向上力量。

读完保险商业史迷失的盛宴,对于民族保险业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同。

早在古代时期,保险思想已经在中国大地上萌芽,由于封建君主中央集权制度的长期存在,商业的自由发展受到了大大的阻碍,保险业的发展几乎成为了不可能。

直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东方天国的大门,保险才真正的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但是,民族保险业的发展却并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般顺利。

1805年,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谏当保安行,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

此后几十年,我国保险业一直完全处于外资掌握之中,大量的保费流入了外资的口袋。

人生的盛宴读后感

人生的盛宴读后感

人生的盛宴读后感《人生的盛宴》是一本由美国作家厄尼斯特·海明威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群在1920年代巴黎的美国人的生活。

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描写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闻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爱情、友谊和自由的思考,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杰克的作家,他在巴黎度过了一段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生活。

在这个时代,巴黎是一个充满了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城市,吸引了许多有志之士前来寻求灵感和创作。

杰克和他的朋友们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享受着生活的盛宴。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杰克和他的朋友们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他们在巴黎的夜晚里畅饮美酒,享受着音乐和舞蹈,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他们不愿受到传统的束缚,追求着真实的情感和自由的生活。

他们的生活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他们依然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对杰克和他的朋友们之间的友谊和爱情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爱情充满了激情和矛盾,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挑战。

但是,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情感和友谊,也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爱情、友谊和自由的思考。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爱情,也需要更加珍惜生活的美好。

正如小说中的主人公杰克所说,“生活是一场盛宴,我们应该尽情地享受它。

”。

在我们的人生中,也许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我们应该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爱情,也要珍惜生活的美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盛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迷失的盛宴》读书札记

《迷失的盛宴》读书札记

《迷失的盛宴》读书札记《迷失的盛宴》全书以公开资料为底料,通过抽丝剥茧的技巧将行业零散的历史串联起来,加上时而欲言又止时而辛辣点评,为读者奉上了一顿丰盛大餐,细细品味后顿感快意。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的,除了编年史之外,行业那些闪耀的人物让历史熠熠生辉。

走近一段段行业历史,目睹种种怪状,在拍案称赞抑或伏案沉思之际,我们似乎多了一份穿透迷雾的敏锐眼神。

作者陈恳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写了两本畅销至今的考研辅导书《西方经济学解析》《西方经济学习题精编》,两本书在当时是财大学生考研的必读书。

后加入《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一个没有底薪的见习记者身份做起,最终做到保险线条的资深记者。

在这个期间,陈恳见证了中国保险行业从半封闭走向全开放,乃至挺进全球市场的风云巨变。

“我找了一间叫‘亚诺’的咖啡馆,每天一早,带着电脑过去,静坐、冥想、写作,一直到夜幕降临,持续近一年时间。

”这就是后来人们看到的《迷失的盛宴》,中国第一本保险商业史,以人物推动故事,以故事书写历史,解读中国保险业的兴衰得失,真实再现保险人的迷茫和奋进。

此后,作者加入诺亚财富,创立梧桐理财。

纵观其发展历程,更容易理解作者笔下文字背后的喜怒哀乐,当然,恐怕很难再有第三次改版了。

所幸的是,公众号“慧保天下”从2017年开始推出了《保险大时代》,一年发生的大事件已是厚厚一册。

现在回看,似乎和本书遥相呼应,我们在这个大时代里见证着新的盛宴。

平安的战略,太保的转型,新华的涅槃;生命之辩,安邦之谜;营销员变革,渠道变革,车险变革。

凡此种种,都已深深烙上时代的印记。

很多时候,将书中段落和公众号的某些行业评论结合起来看,分外有趣。

十年是一个轮回。

2007年前后,“国十条”发布、财险70号文横空出世、投资型寿险产品面临退保危机、电销渠道横空出世、中再面临公司危机。

时间走到2017年,仿佛一切都要再走一遭。

看似回到起点,实质上是行业在螺旋式上升新的机遇和挑战。

爱的盛宴读后感作文(3篇)

爱的盛宴读后感作文(3篇)

爱的盛宴读后感作文(3篇)爱的盛宴读后感作文篇一:在春节期间,我读了一篇文章《爱的盛宴》里面的内容让我感动地流泪,我把里面的内容写下来让大家共同感受一下;有一个母亲她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

母亲终于盼到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家,母亲包好三鲜馅儿饺子,馅儿是精心调的,应该对儿子的胃口;母亲不放心便煮了两个品尝。

结果竟然忘了放盐,她知道儿子蘸着酱油也会说好吃,可她不想让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

她绞尽脑汁讨来一支注射器,用盐水给每个饺子“打针”。

儿子回来尝了连说“好吃。

母亲得意地把过程告诉儿子,儿子听着哭了,他想;自己在外面吃过很多饺子,咸淡都咽了下去,有谁像母亲这样在乎儿子而口味?吃着母亲爱与智的饺子,哪个孩子不动容?这则故事一定会让大家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顿饭。

我的妈妈也是这样,为了适合我的口味,一次次自己绞尽脑汁想办法让我吃好。

阿奎那说过——父母是把儿女当做自身的一部分,儿女却不可能把父母当做自身的一部分。

爱的盛宴读后感篇二:今天读了《生活的真谛》这本书中《爱的盛宴》,那平凡的亲子之爱令我不由得被之感动,一股浓浓的爱意暖人心。

这本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无不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爱”的一些思索……爱,是什么?爱,如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

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

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

就如父母的爱,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

但“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

但还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朴实的爱、深厚的爱。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儿女的无以报答的恩情,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生命的人。

读《迷失的欲望花瓣》有感A(精选多篇)

读《迷失的欲望花瓣》有感A(精选多篇)

读《迷失的欲望花瓣》有感A(精选多篇)第一篇:读《迷失的欲望花瓣》有感A读《迷失的欲望花瓣》有感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迷失的欲望花瓣》,从这胶州市五里小学六年级刘潇文指导老师田红云本书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这本书主要讲了:在森重返天堂后,天堂被一个叫皮皮的男孩子用欲望花粉彻底搞乱了,森也患上了欲望花粉病,得了这种病的人自私,贪婪,控制欲强。

第二次返回人间看望糖的森,竟把欲望花粉病也带到了人间……为了平息这场灾难,重新恢复天堂和人间的美好。

糖和森开始踏上了去往冷水湖的路……糖和森为了结束这场灾难——欲望花粉病,他们开始了去往冷水胡的路,他们知道只有去冷水湖才能平息这场灾难,无论他们遇到怎样的困难,挫折都要坚持。

从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以前我总是爱玩儿,只要一遇到困难或小小的挫折我都不能坚持下去,看看糖和森为了平息这场灾难坚持不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一一克服了,而且他们的友谊更深!有时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就是把你拥入怀中的天使。

人虽然不能控制住自己,不能让自己变得更自信,但一定可以让我们不怕困难的活下去。

永不畏惧,假如我们像森那样心里只有自私,贪婪,控制欲强是什么也得不到的,什么也收获不到的。

我们有直观的面对困难,勇敢的克服困难。

看!这就是书的奥秘!书是打成功大门的金钥匙;书是通往成功大门的铺路石;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第二篇:读《迷失的欲望花瓣》有感读《迷失的欲望花瓣》有感胶州市五里小学六年级孙晓峰指导老师田红云今天我读《迷失的欲望花瓣》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本书主要讲了在森重返天堂后,天堂被一个叫皮皮的男孩子用欲望花瓣彻底搞乱了,森也患上欲望花粉病。

得了这种病的人,自私,贪婪,控制欲强。

第二次返回人间看望糖的森,竟把欲望花粉病也带到了人间。

从此,人间大乱……为了平息这场灾难,恢复天堂和人间的美好,糖和森踏上了去冷水湖的路……书中的森和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森和糖在天堂相见,并承担了拯救天堂和人间的责任,小鸟变成了拯救瓶。

迷失的盛宴读后感

迷失的盛宴读后感

大概是从十月初开始看《迷失的盛宴》,在网上下载了一个电子版的,因为电子版放在手机里,看时很方便,睡前看看,坐公交时无聊也可以看看。

终于到了昨天看完了,在之前也看了《平安大道》,觉得这两本书有一定的共同之处。

《迷失的盛宴》显得更广,从中国近代说起,一直到2009年,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一部半级史。

比较全面的记录了中国保险业的前世今生,还有对未来的一些希冀。

中国,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更拥有占世界总人口比重近20%的人口总数,随着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人越来越需求保险,我相信不用二十年,中国的保险业将会发展到全球领先水平。

当然,其中必定要有一个过程,什么过程呢?我觉得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讲述。

一、创新是成功的催化剂。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缺乏创新等于让自己的企业走向灭亡。

AIG是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也是世界保险创新最快最多的公司,正因为其不断创新,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其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并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公司。

中国的保险行业应向其学习。

在中国,中国平安相当于美国的AIG,其创新度位于国内前列。

曾几何时,中国平安引入外国方兴未艾的投连险,一时使中国保险业大为兴旺。

但最后由于股票市场大跌,营销员为业绩没有说出投连险的真实情况,过高夸大其收益,最后马明哲先生还得亲自上阵解围。

虽然这是一个不成功的尝试,但是让投连险进入了中国市场,为后来作下借鉴。

相信平安公司今后发展投连险也会成功。

正如陈恳先生在书中提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能吃到甜头,也可能被螃蟹夹到。

平安保险公司显然是先尝到甜头后被夹到了。

从这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创新会使保险业变得更活跃,但创新的同时不要忘了实际情况,只有把握好创新的度,才能推出好的产品。

二、人才是发展的关键。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企业最需要什么?金钱?NO。

企业最需要的是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AIG创始人固然是英名神武,但却未能把AIG带到一定的高度,AIG 的发展是由一个会把握机遇的人——格林伯格(Greenberg)一手带来的。

《盛宴》读后感10篇

《盛宴》读后感10篇

《盛宴》读后感10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盛宴》读后感10篇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盛宴,读后感,10篇,,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读后感中查看更多范文。

《盛宴》是一本由暗地妖娆(章苒苒)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盛宴》读后感(一):不如博客惊艳个人感觉,妖娆的这部长篇没有她的博客惊艳。

诚然,这与河蟹帝国的审查制度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结构上的稍许刻意与无力应该不是制度的问题。

比如,李香兰的情人那一章感觉纯属多余,而且刻意的很,或者是想用欧阳的人格分裂隐喻书中每个人都是分裂的?但是我在其中看到的是对桐野夏生《异常》的拙劣模仿。

从妖娆的博客中看出妖娆对桐野夏生是喜爱的,但是个人感觉妖娆自己的文风自己的思想足以撑起一本书,没有必要将对别的作家的热爱生生揉碎了嵌入自己书中。

还有,感觉整本书的推理味道不是太浓,是否是前文埋下的伏笔过少导致最后的结果总是感觉有点突兀。

无论如何,支持妖娆。

《盛宴》读后感(二):女人都是名侦探本书评与书无关,纯属看后的胡扯。

标题就是看过书后的最大感受。

好奇与猜疑是女人的天性,特别是在谈恋爱的时候。

男人有点风吹草动,立刻就能明察秋毫。

可是没有男人的时候,或者男人实在没有什么风吹草动的时候,这种本领也不能荒废不用啊,于是女人发展出了另一个爱好,也就是八卦。

几个女人凑在一起,一包瓜子,东家长,李家短,巴拉巴拉,一通畅谈信息共享之后,便开始了推理。

A+b 的信息能够得出结论1,A+c的信息合力印证了已知结论2。

无聊的时候日子就是这么打发的。

无聊的时候尚且如此,所以只要出了事,可想而知,女人该有多么的兴奋啊。

某处发生了什么惨烈案件,嘴里说着害怕害怕,还是要把详情打听清楚,心里慢慢琢磨,回头跟人八卦。

邻居家女人自杀了,一定要搞明白她是为了啥事,绝望主妇的故事就是这么开场的,不是么。

《迷失的盛宴》的读后感 (3000字以上)

《迷失的盛宴》的读后感 (3000字以上)

《迷失的盛宴》读后感记得在刚上专业课的时候,老师曾经提到过一本作为保险专业的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即《迷失的盛宴》,乍一听,这本书的名字充满了神秘感,好像一本精彩的悬疑小说,可是拿到手后,却发现它完整的名字其实是《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产业1919-2009》,记得当时对保险不感兴趣,拿到手后翻了几页,便把它跟其他的书堆在了一起,没打算往下看。

直到大三的保险营销课上,老师要我们写一篇关于保险书籍的读后感时,我才想起了它,这本已经被我忽略很久的书。

再一次翻阅它时,发觉已经跟一年前的看法有很多的不同,在学习专业课时,老师曾经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个概述,我的头脑里也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但是对保险业的发展史还是觉得了解的不够清楚,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本既不枯燥也不乏味的讲述保险行业史的书能够满足我了解中国保险行业历史的需要。

这本书不是小说,但胜似小说,经典的商业保险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比一般的悬疑小说更让人回味。

一般情况下,行业历史书籍给人的感觉都是严谨、厚重,充斥着许许多多的专业术语,让人眼花缭乱的统计数据,可是这本《迷失的盛宴》给人的感觉,很生动,有趣,此书最独特之处是将一个个生动而又真实的中国商业保险的经典故事串联起来,以独特的叙事风格讲述了1919-2009这九十年间的中国商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并对改革开放十年来的保险业的发展变迁以及关于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的有益思考。

在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诞生及其发展历程,作者在书中也讲述了很多平安保险故事,中国平安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平安的锐意创新,正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鲜明特点。

在书中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第二章冰河初开(1978-1991)中“马明哲旧瓶装新酒”,第四章蹒跚学步(1993-1995)中“平安‘偷’师”,第七章投连之殇(2001)中平安的“分业抗战”,第十四章盛世危言(2008)中“平安三重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迷失的盛宴》读后感
在刚进入大学时,就看到有的师兄师姐拿着《迷失的盛宴》这本书在读,本身我就是读保险专业的,所以对有关保险的东西比较敏感,虽然学了保险两年多了,但是对于保险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对于中国的保险业的发展,更不是很清楚,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过程。

这几天都在抱着陈恳编著《迷失的盛宴》在“啃”,在看完这本的《迷失的盛宴》之后,保险业在中国的发展,脑海中呈现除了一个详细的框架。

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对于保险业的发展,以及对于一些保险公司的发展历程,相应的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我国保险相对于西方来说落后很多很多年,虽然我们保险业这些年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差距还不是一般的大。

当保险在西方趋向大众化的时候,我们国家对于保险仍然是一无所知,更别谈及发展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只知道闭关锁国,夜郎自大。

在那时起
我曾经听过有同学评价过经济与政治是命运的双生子,互相依赖,彼此共生,并举了很多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听了他的评价之后,觉得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在看了《迷失的盛宴》之后,我就不赞同了,在保险的发展史上他的评价就不是太准确。

在保险的发展史上,不同的政治虽然不断地左右着保险的发展,有时还会阻碍保险的发展,但我觉得他们的关系不像是双生子,而更像是父子,儿子的发展要在父亲的应允下才能进行。

从清末的保险招商局开始就一直因为政权的变更、局势的动荡、政策的严谨,保险的发展都是断断续续,困难重重。

不说由“官督商办”到“官办”的保险招商局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官僚主义”结束,不说民国初期的成名于政经又失败于政经的华商,更不说1930年盛极一时却最后被逼移师海外45年的太平,单单是人保的轮回的“四起三落”足以就可以说明问题。

保险业的起点是因为鸦片战争后的清政府的“洋务运动”,而保险业也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迎来的第一个春天的民族工业而发展,但到了从日本侵华而导致政权动乱到内战爆发的通货膨胀,保险业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

虽然一九四九年后保险跟着经济一起复苏,但因为“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外资被撤,而最严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财产保险被看成是封资修,即使是人保也被被逼精简到寥寥几人,人员配置也要按照党的原则组成。

那时保险业几乎全都停办,成了保险历史上的一片空白。

即使是改革开放时期,保险的发展依然被政策管的死死的,计划性很强,甚至保险公司只是国有银行的下属机构,要受到保险总公司和人民银行的领导,幸好后来的保险像其他行业一样,渐渐脱离计划的影子,开始由市场领导,但即使是这样政策的影响依然不可忽视,如1997-1999年央行的七次降息就让众多保险公司的“利差损”成为一大毒瘤,甚至影响了保险市场的大洗牌。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人口大国,无论任何的行业只要一分摊到全国人头上就马上变个巨大的销售量和营业额。

中国这块大蛋糕是谁都想分一杯羹的,保险行业当然不例外。

《迷失的盛宴》介绍了早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外国就想介入中国市场,英国能够找到鸦片打开中国紧闭的市场,而史带就找到了水险和火险的业务,同时也成立了中国第一间外资保险公司,或许中国保险业真的不太成熟,给了史带很大的机遇,他创建的保险公司也迅速占领了中国保险业三分之一的市场。

虽然他后来因政局的原因而退出了中国市场,但他的后继人格林伯特却在1980年卷土重来。

他代表的AIG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合作成立了中美保险公司。

但这只是他想再次打开中国市场的一个棋子,最后中美都是无疾而终。

而就是借着这个跳板,AIG公司的美亚、友邦如愿的进入中国市场,而且还占领了不小的市场份额。

但这也只限于AIG而已,其它国外的保险行业巨头,却在中国市场碰到灰。

虽然“532”这个特别的门槛没法阻碍身价显赫的巨头,其中不乏像安联、安盛、荷兰国际这样世界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但他们与国内保险公司合资,看似“强强联合”,但后来就像美亚一样,无疾而终。

其中一个重要的数据就是,2008年,30多间外资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下降到只有5%,虽然国外保险
巨头的财力雄厚,但也经受不住中国市场如黑洞般的吞噬。

不过令人费解的就是像高盛这样的投资方投资平安却赚到大钱,这其中自有它自己本身的优势和策略。

从事保险或学习保险的对于代理人制度一定不会陌生。

这一制度让中国保险业又爱又恨。

友邦公司率先引进代理人制度,这一举措改变了中国保险的历史,更给中国的保险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代理人制度让保险公司的业绩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利润更是像火箭一样飙升,同时也让代理人的提成塞爆了他们的荷包。

但随着保险公司的无限制拓宽代理人的规模,保险代理人由高素质人才的形象变成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甚至让客户认为“只要是人就可以做保险”而这样低水平的代理人直接就导致了买前服务质量和售后质量巨大差别,而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更似让人“闻保险色变”。

而最严重的是恶性循环---形象越差越招不到高
素质人才,越招不到高素质人才,形象越差。

代理人制度的危害还不仅仅对于保险公司,对代理人本身更是如此。

代理人的形象之差,代理人数目之多,行业竞争之大让许多代理人很难获得好的收入,或许这么说,如果你不耍手段卖保险你很难生存。

同时因为代理人的数目如此之大,让保险公司不愿为他们提供保险,他们是“卖保险的却没有保险”,他们是做着保险公司员工的工作,却没有保险公司员工的待遇,这样的待遇又导致了他们为提高提成而不择手段的卖保险,让保险公司的形象几乎和骗子挂钩,而这都得益于代理人制度。

虽然在我国很多人的保险意识还不是很强,但我相信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人们会更加重视保险的,让保险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更好的体现保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

读了《迷失的盛宴》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