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物理压轴题精选(一)详细解答
高考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压轴题提高题专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压轴题提高题专题附答案解析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压轴题1.如图所示,两条竖直长虚线所夹的区域被线段MN 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的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下部分的电场方向竖直向下,两电场均为匀强电场且电场强度大小相同。
挡板PQ 垂直MN 放置,挡板的中点置于N 点。
在挡板的右侧区域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在左侧虚线上紧靠M 的上方取点A,一比荷qm=5×105C/kg 的带正电粒子,从A 点以v 0=2×103m/s 的速度沿平行MN 方向射入电场,该粒子恰好从P 点离开电场,经过磁场的作用后恰好从Q 点回到电场。
已知MN 、PQ 的长度均为L=0.5m ,不考虑重力对带电粒子的影响,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1)求电场强度E 的大小; (2)求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3)在左侧虚线上M 点的下方取一点C ,且CM=0.5m ,带负电的粒子从C 点沿平行MN 方向射入电场,该带负电粒子与上述带正电粒子除电性相反外其他都相同。
若两带电粒子经过磁场后同时分别运动到Q 点和P 点,求两带电粒子在A 、C 两点射入电场的时间差。
【答案】(1) 16/N C (2) 21.610T -⨯ (3) 43.910s -⨯ 【解析】 【详解】(1)带正电的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有:L=v 0t2122L qE t m = 解得E=16N/C(2)设带正电的粒子从P 点射出电场时与虚线的夹角为θ,则:0tan v qE t mθ=可得θ=450粒子射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2v 0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2v qvB m r=由几何关系可知2r L = 解得B=1.6×10-2T(3)两带电粒子在电场中都做类平抛运动,运动时间相同;两带电粒子在磁场中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带正电的粒子转过的圆心角为32π,带负电的粒子转过的圆心角为2π;两带电粒子在AC 两点进入电场的时间差就是两粒子在磁场中的时间差; 若带电粒子能在匀强磁场中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其运动一周的时间22r mT v qBππ==; 带正电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4135.910s 4t T -==⨯; 带负电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4212.010s 4t T -==⨯ 带电粒子在AC 两点射入电场的时间差为412 3.910t t t s -∆=-=⨯2.如图,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矩形区域abcd ,bc 长度为2L ,cd 长度为1.5L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efcd 区域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绝缘小球A 静止在磁场中f 点.abfe 区域存在沿bf 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26qB Lm;质量为km 的不带电绝缘小球P ,以大小为qBL m 的初速度沿bf 方向运动.P 与A发生弹性正碰,A 的电量保持不变,P 、A 均可视为质点.(1)求碰撞后A 球的速度大小;(2)若A 从ed 边离开磁场,求k 的最大值;(3)若A 从ed 边中点离开磁场,求k 的可能值和A 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答案】(1)A 21k qBL v k m =⋅+(2)1(3)57k =或13k =;32m t qB π=【解析】【分析】 【详解】(1)设P 、A 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 P 和v A ,P 碰前的速度为qBLv m= 由动量守恒定律:P A kmv kmv mv =+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222P A 111222kmv kmv mv =+ 解得:A 21k qBL v k m=⋅+(2)设A 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半径为R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A A mv qvB R= 解得:21kR L k =+ 由公式可得R 越大,k 值越大如图1,当A 的轨迹与cd 相切时,R 为最大值,R L = 求得k 的最大值为1k =(3)令z 点为ed 边的中点,分类讨论如下:(I )A 球在磁场中偏转一次从z 点就离开磁场,如图2有222()(1.5)2LR L R =+-解得:56L R = 由21k R L k =+可得:57k =(II )由图可知A 球能从z 点离开磁场要满足2LR ≥,则A 球在磁场中还可能经历一次半圆运动后回到电场,再被电场加速后又进入磁场,最终从z 点离开.如图3和如图4,由几何关系有:2223()(3)22L R R L =+-解得:58L R =或2LR = 由21k R L k =+可得:511k =或13k = 球A 在电场中克服电场力做功的最大值为2226m q B L W m=当511k =时,A 58qBL v m =,由于2222222A 12521286qB L q B L mv m m ⋅=>当13k =时,A 2qBL v m =,由于2222222A 1286qB L q B L mv m m⋅=<综合(I )、(II )可得A 球能从z 点离开的k 的可能值为:57k =或13k = A 球在磁场中运动周期为2mT qBπ= 当13k =时,如图4,A 球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34t T = 即32mt qBπ=3.如图,区域I 内有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匀强电场1E ,区域宽度为1d ,区域Ⅱ内有正交的有界匀强磁场B 和匀强电场2E ,区域宽度为2d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电场方向竖直向下.一质量为m 、电量大小为q 的微粒在区域I 左边界的P 点,由静止释放后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进入区域Ⅱ后做匀速圆周运动,从区域Ⅱ右边界上的Q 点穿出,其速度方向改变了30,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区域I 和区域Ⅱ内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12E E 、的大小. (2)区域Ⅱ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 (3)微粒从P 运动到Q 的时间有多长. 【答案】(1)12mg E =2mgE q =122m gd 121626d d gd gd π+ 【解析】 【详解】(1)微粒在区域I 内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则在竖直方向上有:1sin45qE mg ︒= 求得:12mgE =微粒在区域II 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重力和电场力平衡,有:2mg qE = 求得:2mgE q=(2)粒子进入磁场区域时满足:2111cos452qE d mv ︒=2v qvB m R=根据几何关系,分析可知:222sin30d R d ==︒整理得:122m gd B =(3)微粒从P 到Q 的时间包括在区域I 内的运动时间t 1和在区域II 内的运动时间t 2,并满足:211112a t d = 1tan45mg ma ︒=2302360Rt vπ︒=⨯︒经整理得:112121222612126gd d d d t t t gd g gd ππ+=+=+⨯=4.如图甲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的0≤x≤L 区域内有沿y 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右侧有以点(2L ,0)为圆心、半径为L 的圆形区域,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M 、N ,在xOy 平面内,从电离室产生的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e 的电子以几乎为零的初速度从P 点飘入电势差为U 的加速电场中,加速后经过右侧极板上的小孔Q 点沿x 轴正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已知O 、Q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L,飞出电场后从M 点进入圆形区域,不考虑电子所受的重力。
高三物理压轴题及其答案

高三物理压轴题及其答案(10道)1〔20分〕.如图12所示,PR是一块长为L=4 m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于PR的匀强电场E,在板的右半局部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一个质量为m=0.1 kg,带电量为q=0.5 C的物体,从板的P端由静止开场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进入磁场后恰能做匀速运动。
当物体碰到板R端的挡板后被弹回,假设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物体返回时在磁场中仍做匀速运动,离开磁场后做匀减速运动停在C点,PC=L/4,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10m/s2 ,求:〔1〕判断物体带电性质,正电荷还是负电荷?〔2〕物体与挡板碰撞前后的速度v1和v2〔3〕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4〕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方向图122(10分)如图2—14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长L=2m的木板C,质量m c=5kg,在其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小滑块A和B,m A=1kg,m B=4kg,开场时三物都静止.在A、B间有少量塑胶炸药,爆炸后A以速度6m/s水平向左运动,A、B中任一块与挡板碰撞后,都粘在一起,不计摩擦和碰撞时间,求:(1)当两滑块A、B都与挡板碰撞后,C的速度是多大"(2)到A、B都与挡板碰撞为止,C的位移为多少"3〔10分〕为了测量小木板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如下图实验,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轻弹簧,弹簧下端吊一个光滑小球,弹簧长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现将木板连同弹簧、小,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后弹簧球放在斜面上,用手固定木板时,弹簧示数为F1示数为F,测得斜面斜角为θ,那么木板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多少?〔斜面体固定在地面2上〕4有一倾角为θ的斜面,其底端固定一挡板M ,另有三个木块A 、B 和C ,它们的质 量分别为m A =m B =m ,m C =3 m ,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一样.其中木块A 连接一轻弹簧放于斜面上,并通过轻弹簧与挡板M 相连,如下图.开场时,木块A 静止在P 处,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木块B 在Q 点以初速度v 0向下运动,P 、Q 间的距离为L.木块B 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木块A 相碰后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木块B 向上运动恰好能回到Q 点.假设木块A 静止于P 点,木块C 从Q 点开场以初速度032v 向下运动,经历同样过程,最后木块C 停在斜面上的R 点,求P 、R 间的距离L ′的大小。
高考物理压轴题详解

高考物理压轴题(含详解答案)1、如图9-13所示,S 是粒子源,只能在纸面上的360°范围内发射速率相同、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电子。
MN 是一块足够大的挡板,与S 相距OS = L 。
它们处在磁感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试求:(1)要电子能到达挡板,其发射速度至少应为多大?(2)若发射速率为meBL ,则电子击打在挡板上的范围怎样? 【解说】第一问甚简,电子能击打到挡板的临界情形是轨迹与挡板相切,此时 r min = 2L ; 在第二问中,先求得r = L ,在考查各种方向的初速所对应的轨迹与挡板相交的“最远”点。
值得注意的是,O 点上方的最远点和下方的最远点并不是相对O 点对称的。
【答案】(1)m2eBL ;(2)从图中O 点上方距O 点3L 处到O 点下方距O 点L 处的范围内。
2、如图9-14甲所示,由加速电压为U 的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沿x 方向射入匀强磁场,要使电子经过x 下方距O 为L 且∠xOP = θ的P 点,试讨论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和方向的取值情况。
【解说】以一般情形论:电子初速度v 0与磁感应强度B 成任意夹角α ,电子应做螺旋运动,半径为r = eB sin mv 0α,螺距为d = eB cos mv 20απ,它们都由α 、B 决定(v 0 =e mU 2是固定不变的)。
我们总可以找到适当的半径与螺距,使P 点的位置满足L 、θ的要求。
电子运动轨迹的三维展示如图9-14乙所示。
如果P 点处于(乙图中)螺线轨迹的P 1位置,则α = θ ,B ∥OP ;如果P 点处于P 2或P 3位置,则α ≠ θ ,B 与OP 成一般夹角。
对于前一种情形,求解并不难——只要解L = kd (其中k = 1,2,3,…)方程即可;而对后一种情形,要求出B 的通解就难了,这里不做讨论。
此外,还有一种特解,那就是当B ⊥OP 时,这时的解法和【例题4】就完全重合了。
十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12—21年) 专题31 电学综合3 压轴大题1(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31电学综合3压轴大题1
(2012-2021)
电磁综合压轴大题1—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与能量综合问题
1.(2021全国乙)12.如图,一倾角为 的光滑固定斜面的顶端放有质量 的U型导体框,导体框的电阻忽略不计;一电阻 的金属棒 的两端置于导体框上,与导体框构成矩形回路 ; 与斜面底边平行,长度 。初始时 与 相距 ,金属棒与导体框同时由静止开始下滑,金属棒下滑距离 后进入一方向垂直于斜面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边界(图中虚线)与斜面底边平行;金属棒在磁场中做匀速运动,直至离开磁场区域。当金属棒离开磁场的瞬间,导体框的 边正好进入磁场,并在匀速运动一段距离后开始加速。已知金属棒与导体框之间始终接触良好,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求:
由闭合回路的欧姆定律可得
则导体棒刚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为
(2)金属棒进入磁场以后因为瞬间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根据楞次定律可知金属棒的安培力沿斜面向上,之后金属棒相对导体框向上运动,因此金属棒受到导体框给的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因匀速运动,可有
(1)求金属杆CD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及运动到x=0.8 m处电势差UCD;
高考物理压轴题集(含答案)

1、如图 12 所示, PR 是一块长为L=4 m 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于 PR 的匀强电场 E,在板的右半部分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一个质量为m=0. 1 kg,带电量为 q=0 . 5 C 的物体,从板的P 端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进入磁场后恰能做匀速运动。
当物体碰到板R 端的挡板后被弹回,若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物体返回时在磁场中仍做匀速运动,离开磁场后做匀减速运动停在C 点, PC=L/4 ,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 4,取 g=10m/s2,求:(1)判断物体带电性质,正电荷还是负电荷?(2)物体与挡板碰撞前后的速度v1和 v2(3)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 4)电场强度 E 的大小和方向解:( 1)由于物体返回后在磁场中无电场,且仍做匀速运动,故知摩擦力为0,所以物体带正电荷.且: mg=qBv2①(2)离开电场后,按动能定理,有:-μmg L =0- 1 mv2②由①式得: v2=2 2 m/s4 22(3)代入前式①求得: B= T2(4)由于电荷由P 运动到 C 点做匀加速运动,可知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右,且:( Eq-μmg)L 12 22mv1 -0 ③进入电磁场后做匀速运动,故有:Eq=μ( qBv1+mg)④由以上③④两式得:v1 4 2 m/sE 2.4 N/C2、如图 2— 14 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长 L=2m 的木板 C,质量 mc=5kg ,在其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小滑块 A 和 B, mA=1kg , mB=4kg ,开始时三物都静止.在 A、 B 间有少量塑胶炸药,爆炸后 A 以速度 6m/ s 水平向左运动, A 、B 中任一块与挡板碰撞后,都粘在一起,不计摩擦和碰撞时间,求:(1)当两滑块 A 、 B 都与挡板碰撞后, C 的速度是多大 ?(2)到 A 、B 都与挡板碰撞为止, C 的位移为多少 ?解:( 1) A 、 B、 C 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系统动量守恒,且总动量为零,故两物块与挡板碰撞后, C 的速度为零,即v C 0( 2)炸药爆炸时有mA vA mB v B解得 v B 1.5m / s又 m A s A m B s B当 s A=1 m 时 s B= 0.25m,即当Ls B0.75m A、C 相撞时 B 与 C 右板相距s2、m A v A(m A m C )v 解得 v = 1m/s,方向向左A C 相撞时有:而 v B= 1.5m/s,方向向右,两者相距0.75m,故到 A, B 都与挡板碰撞为止,C 的位sv0.3 m19.移为 s Cv v B第1页共38页3、为了测量小木板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轻弹簧,弹簧下端吊一个光滑小球,弹簧长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现将木板连同弹簧、小球放在斜面上,用手固定木板时,弹簧示数为 F 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后弹簧示数为 F 2,测得斜面斜角为θ,则木板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多少?(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解:固定时示数为 F 1,对小球 F 1 =mgsin θ①整体下滑:( M+m ) sin θ-μ(M+m)gcosθ=(M+m)a ②下滑时,对小球: mgsin θ-F 2 =ma ③F2tan θ由式①、式②、式③得μ=F14、有一倾角为θ的斜面,其底端固定一挡板M,另有三个木块A 、 B 和 C,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m A =m B =m , m C =3 m,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其中木块 A 连接一轻弹簧放于斜面上,并通过轻弹簧与挡板M 相连,如图所示 .开始时,木块 A 静止在 P 处,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木块 B 在 Q 点以初速度v 0向下运动, P、Q 间的距离为L. 已知木块 B 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木块 A 相碰后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木块 B 向上运动恰好能回到Q 点.若木块 A 静止于 P 点,木块 C 从Q点开始以初速度2 v0向下运动,经历同样过程,最后木块3C 停在斜面上的R 点,求 P、 R 间的距离 L′的大小。
(完整版)高考物理压轴题和高中物理初赛难题汇集一

高考物理压轴题和高中物理初赛难题汇集-11. 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 R ,自转角速度为ω,万有引力恒量为 G ,如果规定物体在离地球无穷远处势能为 0,则质量为 m 的物体离地心距离为 r 时,具有的万有引力势能可表示为 E p = —GrMm.国际空间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它是在地球大气层上空地球飞行的一个巨大的人造天体,可供宇航员在其上居住和进行科学实验。
设空间站离地面高度为 h ,如果在该空间站上直接发射一颗质量为 m 的小卫星,使其能到达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并能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则该卫星在离开空间站时必须具有多大的动能? 解析:由G 2rMm =r mv 2得,卫星在空间站上的动能为 E k =21 mv 2=G)(2h R Mm+。
卫星在空间站上的引力势能在 E p = -G hR Mm+ 机械能为 E 1 = E k + E p =—G)(2h R Mm+同步卫星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时有 G 2rMm =m ω2r 故其轨道半径 r =32ωMG由③式得,同步卫星的机械能E 2 = -G r Mm 2=-G2Mm32GMω=-21m (3ωGM )2卫星在运行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离开航天飞机的卫星的机械能应为 E 2,设离开航天飞机时卫星的动能为E k x ,则E k x = E 2 - E p —21 32ωGM +G hR Mm+2. 如图甲所示,一粗糙斜面的倾角为37°,一物块m=5kg 在斜面上,用F=50N 的力沿斜面向上作用于物体,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g 取10N/kg ,sin37°=0.6,cos37°=0.8,求:(1)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将F 改为水平向右推力F ',如图乙,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力F '才能使物体沿斜面上升。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解析:(1)物体受力情况如图,取平行于斜面为x 轴方向,垂直斜面为y 轴方向,由物体匀速运动知物体受力平衡0sin =--=f G F F x θ 0cos =-=θG N F y 解得 f=20N N=40N因为N F N =,由N F f μ=得5.021===N f μ (2)物体受力情况如图,取平行于斜面为x 轴方向,垂直斜面为y 轴方向。
物理压轴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题答案及解析1.【考点】D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H:焦耳定律.【专题】53C: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可求解感应电动势;(2)由功率表达式,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即可;(3)对线框受力分析,并结合平衡条件,及焦耳定律,从而求得。
【解答】解:(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n得:E=n=2.5V(2)小灯泡正常发光,有:P=I2R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I(R0+R)即有:R代入数据解得:R=1.25Ω(3)对线框bc边处于磁场中的部分受力分析如图,当线框恰好要运动时,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由力的平衡条件有:mgsinθ=F安+f=F安+μmgcosθF安=nB′I×2r由上解得线框刚要运动时,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4T线框在斜面上可保持静止的时间为:t=s小灯泡产生的热量为:Q=Pt=1.25×=π≈3.2J答:(1)线框不动时,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2.5V;(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1.25Ω;(3)线框保持不动的时间内,小灯泡产生的热量3.2J。
【点评】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及焦耳定律的公式,注意安培力大小计算。
2.【考点】CO:霍尔效应及其应用.【专题】11 :计算题;32 :定量思想;43 :推理法;536: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1)根据左手定则,即可求解;(2)根据电场力等于洛伦兹力,结合电阻定律,即可求解;(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焦耳定律,即可求解。
【解答】解:(1)由左手定则得,N板的电势较高。
(2)当海水中流动的带电离子进入磁场后,将在两板之间形成电势差,当带电离子所受到的电场力F与洛伦兹力f相平衡时达到稳定状态,有:q=qvB代入有关数据得电动势为:E=25V。
(3)内阻为:r=ρ代入数据得:r=0.025Ω电路中的电流为:I═A=40A.答:(1)达到稳定状态时,金属N板的电势较高;(2)该磁流体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E为25V;(3)若用此发电机给一电阻为0.6Ω的航标灯供电,则流过航标灯的电流大小为40A。
高考物理压轴题精选(附答案)

近年高考物理压轴题精选第1题 如图12所示,PR 是一块长为L =4 m 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于PR 的匀强电场E ,在板的右半部分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 ,一个质量为m =0.1 kg ,带电量为q =0.5 C 的物体,从板的P 端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进入磁场后恰能做匀速运动。
当物体碰到板R 端的挡板后被弹回,若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物体返回时在磁场中仍做匀速运动,离开磁场后做匀减速运动停在C 点,PC =L/4,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10m/s 2 ,求:(1)判断物体带电性质,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2)物体与挡板碰撞前后的速度v 1和v 2 (3)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 (4)电场强度E 的大小和方向第2题如图2—14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长L=2m 的木板C ,质量m c =5kg ,在其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小滑块A 和B ,m A =1kg ,m B =4kg ,开始时三物都静止.在A 、B 间有少量塑胶炸药,爆炸后A 以速度6m /s 水平向左运动,A 、B 中任一块与挡板碰撞后,都粘在一起,不计摩擦和碰撞时间,求: (1)当两滑块A 、B 都与挡板碰撞后,C 的速度是多大? (2)到A 、B 都与挡板碰撞为止,C 的位移为多少?3(10分)为了测量小木板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轻弹簧,弹簧下端吊一个光滑小球,弹簧长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现将木板连同弹簧、小球放在斜面上,用手固定木板时,弹簧示数为F 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后弹簧示数为F 2,测得斜面斜角为θ,则木板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多少?(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4有一倾角为θ的斜面,其底端固定一挡板M ,另有三个木块A 、B 和C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m C =3 m ,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其中木块A 连接一轻弹簧放于斜面上,并通过轻弹簧与挡板M 相连,如图所示.开始时,木块A 静止在P 处,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木块B 在Q 点以初速度v 0向下运动,P 、Q 间的距离为L.已知木块B 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木块A 相碰后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木块B 向上运动恰好能回到Q 点.若木块A 静止于P 点,木块C 从Q 点开始以初速度032v 向下运动,经历同样过程,最后木块C 停在斜面上的R 点,求P 、R 间的距离L ′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高考物理压轴题精选 (一)一、力学2001年全国理综(江苏、安徽、福建卷)31.(28分)太阳现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
它主要是由电子和H 11、He 42等原子核组成。
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是2e+4H 11→He 42+释放的核能,这些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
根据目前关于恒星演化的理论,若由于聚变反应而使太阳中的H 11核数目从现有数减少10%,太阳将离开主序垦阶段而转入红巨星的演化阶段。
为了简化,假定目前太阳全部由电子和H 11核组成。
(1)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进程,需知道目前太阳的质量M 。
已知地球半径R =6.4×106 m ,地球质量m =6.0×1024 kg ,日地中心的距离r =1.5×1011 m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10 m/s 2,1年约为3.2×107秒。
试估算目前太阳的质量M 。
(2)已知质子质量m p =1.6726×10-27kg ,He 42质量m α=6.6458×10-27kg ,电子质量m e =0.9×10-30 kg ,光速c =3×108 m/s 。
求每发生一次题中所述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
(3)又知地球上与太阳光垂直的每平方米截面上,每秒通过的太阳辐射能w =1.35×103 W/m 2。
试估算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还有多少年的寿命。
(估算结果只要求一位有效数字。
)参考解答:(1)估算太阳的质量M设T 为地球绕日心运动的周期,则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①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2R mGg ② 由①、②式联立解得③以题给数值代入,得M =2×1030 kg ④(2)根据质量亏损和质能公式,该核反应每发生一次释放的核能为 △E =(4m p +2m e -m α)c 2 ⑤ 代入数值,解得△E =4.2×10-12 J ⑥(3)根据题给假定,在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的时间内,发生题中所述的核聚变反应的次数为pm MN 4=×10% ⑦ 因此,太阳总共辐射出的能量为 E =N ·△E设太阳辐射是各向同性的,则每秒内太阳向外放出的辐射能为 ε=4πr 2w ⑧ 所以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的时间为εEt =⑨由以上各式解得以题给数据代入,并以年为单位,可得 t =1×1010 年=1 百亿年 ⑩评分标准:本题28分,其中第(1)问14分,第(2)问7分。
第(3)问7分。
第(1)问中,①、②两式各3分,③式4分,得出④式4分; 第(2)问中⑤式4分,⑥式3分;第(3)问中⑦、⑧两式各2分,⑨式2分,⑩式1分。
2003年理综(全国卷)34.(22分)一传送带装置示意如图,其中传送带经过AB 区域时是水平的,经过BC 区域时变为圆弧形(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未画出),经过CD 区域时是倾斜的,AB 和CD 都与BC 相切。
现将大量的质量均为m 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 处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为零,经传送带运送到D 处,D 和A 的高度差为h 。
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CD 段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L 。
每个箱子在A 处投放后,在到达B 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且以后也不再滑动(忽略经BC 段时的微小滑动)。
已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T 内,共运送小货箱的数目为N 。
这装置由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
求电动机的平均抽出功率P 。
参考解答: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同),设传送带的运动速度为v 0,在水平段运输的过程中,小货箱先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设这段路程为s ,所用时间为t ,加速度为a ,则对小箱有s =1/2at 2 ① v 0=at ② 在这段时间内,传送带运动的路程为s 0=v 0t ③ 由以上可得s 0=2s ④用f 表示小箱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则传送带对小箱做功为A =fs =1/2mv 02 ⑤ 传送带克服小箱对它的摩擦力做功A 0=fs 0=2·1/2mv 02 ⑥ 两者之差就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发出的热量Q =1/2mv02 ⑦可见,在小箱加速运动过程中,小箱获得的动能与发热量相等。
T 时间内,电动机输出的功为W =P T ⑧此功用于增加小箱的动能、势能以及克服摩擦力发热,即W =1/2Nmv 02+Nmgh +NQ ⑨ 已知相邻两小箱的距离为L ,所以v 0T =NL ⑩ 联立⑦⑧⑨⑩,得P =T Nm [222T L N +gh]2004年全国理综25.(20分)柴油打桩机的重锤由气缸、活塞等若干部件组成,气缸与活塞间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
在重锤与桩碰撞的过程中,通过压缩使混合物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使桩向下运动,锤向上运动。
现把柴油打桩机和打桩过程简化如下:柴油打桩机重锤的质量为m ,锤在桩帽以上高度为h 处(如图1)从静止开始沿竖直轨道自由落下,打在质量为M (包括桩帽)的钢筋混凝土桩子上。
同时,柴油燃烧,产生猛烈推力,锤和桩分离,这一过程的时间极短。
随后,桩在泥土中向下移动一距离l 。
已知锤反跳后到达最高点时,锤与已停下的桩幅之间的距离也为h (如图2)。
已知m =1.0×103kg ,M =2.0×103kg ,h =2.0m ,l =0.20m ,重力加速度g =10m/s 2,混合物的质量不计。
设桩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泥土对桩的作用力F 是恒力,求此力的大小。
25.锤自由下落,碰桩前速度v 1向下,gh v 21= ①碰后,已知锤上升高度为(h -l ),故刚碰后向上的速度为)(22l h g v -= ②设碰后桩的速度为V ,方向向下,由动量守恒,21mv MV mv -= ③ 桩下降的过程中,根据功能关系,Fl Mgl MV =+221④ 由①、②、③、④式得])(22)[(l h h l h Mml mg Mg F -+-+= ⑤ 代入数值,得5101.2⨯=F N ⑥2005年理综(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25.(20分)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 点由静止出发绕O 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 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己刚好能回到高处A 。
求男演员落地点C 与O 点的水平距离s 。
已知男演员质量m 1和女演员质量m 2之比m 1/m 2=2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 ,C 点低5R 。
解:设分离前男女演员在秋千最低点B 的速度为v 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202121)(21)(v m m gR m m +=+ 设刚分离时男演员速度的大小为v 1,方向与v 0相同;女演员速度的大小为v 2,方向与v 0相反,由动量守恒,2211021)(v m v m v m m -=+分离后,男演员做平抛运动,设男演员从被推出到落在C 点所需的时间为t ,根据题给条件,由运动学规律,2214gt R =t v x 1=,根据题给条件,女演员刚好回A 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222221v m gR m =,已知m 1=2m 2,由以上各式可得x =8R2006年全国理综(天津卷)25.(22分)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
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麦哲伦云时,发现了LMCX-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A 和不可见的暗星B 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它天体的影响,A 、B 围绕两者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
引力常量为G ,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A 的速率v 和运行周期。
(1)可见得A 所受暗星B 的引力F A 可等效为位于O 点处质量为m /的星体(视为质点)对它的引力,设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
试求m /的(用m 1、m 2表示);(2)求暗星B 的质量m 2与可见星A 的速率v 、运行周期T 和质量m 1之间的关系式; (3)恒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质量大于太阳质量m I 的两倍,它将有可能成为黑洞。
若可见星A 的速率v =2.7m/s ,运行周期T =4.7π×104s ,质量m 1=6m I ,试通过估算来判断暗星B 有可能是黑洞吗?(G =6.67×1011-N ·m/kg 2,m I =2.0×1030kg )解析(1)设A 、B 的圆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由题意知,A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相同,其为ω。
由牛顿运动运动定律,有F A =m 1ω2r 1 F B =m 2ω2r 2 F A =F B设A 、B 之间的距离为r ,又r =r 1+r 2,由上述各式得 r =1212m m r m ①由万有引力定律,有F A =G122m m r将①代入得F A =G 3122212()m m m m r +令F A =G 121/m m r比较可得3212()/=m m m m + ②(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11211m m v G m r r = ③又可见星A 的轨道半径r 1=2vTπ④ 由②③④式可得332212()2m v Tm m Gπ=+ (3)将m 1=6m I 代入⑤式,得33222(6)2I m v Tm m Gπ=+ ⑤ 代入数据得3222 3.5(6)I I m m m m =+ ⑥ 设m 2=nm I ,(n >0),将其代入⑥式,得32222 3.56(6)(1)I I I m nm m m m n==++ ⑦可见,3222(6)I m m m +的值随n 的增大而增大,试令n =2,得 20.125 3.56(1)I I I n m m m n=<+ ⑧若使⑦式成立,则n 必须大于2,即暗星B 的质量m 2必须大于2m I ,由此得出结论:暗星B 有可能是黑洞。
2006年全国理综(重庆卷)25.(2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如题25图,半径为R 的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
小球A 、B 质量分别为m 、βm (β为待定系数)。
A 球从工边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B 球相撞,碰撞后A 、B 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均为R 41,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
重力加速度为g 。
试求: (1)待定系数β;(2)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小球A 、B 各自的速度和B 球对轨道的压力; (3)小球A 、B 在轨道最低处第二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并讨论小球A 、B 在轨道最低处第n 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
解析:(1)由mgR =4mgR +4mgRβ得β=3(2)设A 、B 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 1、v 2,则2112mv =4mgR 2212mv β=4mgR β设向右为正、向左为负,解得 v 1v 2设轨道对B 球的支持力为N ,B 球对轨道的压力为N /,方向竖直向上为正、向下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