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二版-课后习题标准答案-第九章

《大学物理》第二版-课后习题标准答案-第九章
《大学物理》第二版-课后习题标准答案-第九章

《大学物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作者:————————————————————————————————日期:

习题精解

9-1.在气垫导轨上质量为m 的物体由两个轻弹簧分别固定在气垫导轨的两端,如图9-1所示,试证明物体m 的左右运动为简谐振动,并求其振动周期。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1和k 2. 解:取物体在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则物体在任意位置时受的力为 12()F k k x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122()d x

F k k x ma m dt

=-+==

化简得

212

20k k d x x dt m

++

= 令2

12k k m

ω+=则22

20d x x dt ω+=所以物体做简谐振动,其周期

12

22m

T k k π

π

ω

=

=+

9-2 如图9.2所示在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中,放置一电偶极矩P=ql 的电偶极子,+q 和-q 相距l ,且l 不变。若有一外界扰动使这对电荷偏过一微小角度,扰动消息后,这对电荷会以垂直与电场并通过l 的中心点o 的直线为轴来回摆动。试证明这种摆动是近似的简谐振动,并求其振动周期。设电荷的质量皆为m ,重力忽略不计。

解 取逆时针的力矩方向为正方向,当电偶极子在如图9.2所示位置时,电偶极子所受力矩为

sin sin sin 22

l l

M qE qE qEl θθθ=--=- 电偶极子对中心O 点的转动惯量为

2

2

21

222

l l J m m ml ????=+= ? ?????

由转动定律知

2221sin 2d M qEl J ml dt

θθβ=-==?

化简得

222sin 0d qE

dt ml

θθ+= 当角度很小时有sin 0θ≈,若令2

2qE

ml

ω=

,则上式变为

222sin 0d dt

θ

ωθ+= 所以电偶极子的微小摆动是简谐振动。而且其周期为

222ml

T qE

π

π

ω

=

= 9-3 汽车的质量一般支承在固定与轴承的若干根弹簧上,成为一倒置的弹簧振子。汽车为开动时,上下为自由振动的频率应保持在 1.3v Hz = 附近,与人的步行频率接近,才能使乘客没有不适之感。问汽车正常载重时,每根弹簧松弛状态下压缩了多少长度? 解 汽车正常载重时的质量为m ,振子总劲度系数为k ,则振动的周期为2m

T k

π

=,频率为112k v T m

π=

= 正常载重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22220.15()44mg T g x g m k v

ππ====

9-4 一根质量为m ,长为l 的均匀细棒,一端悬挂在水平轴O 点,如图9.3所示。开始棒在

平衡位置OO ,

处于平衡状态。将棒拉开微小角度后放手,棒将在重力矩作用下,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来回摆动。此装置时最简单的物理摆。

若不计棒与轴的摩擦力和空气的阻力,棒将摆动不止。试证明摆角很小的情况下,细棒的摆动为简谐振动,并求其振动周期。

解 设在某一时刻,细棒偏离铅直线的角位移为θ,并规定细棒在平衡位置向右时θ为正,在向左时为负,则力矩为

1

sin 2

M mg l θ=-

负号表示力矩方向与角位移方向相反,细棒对O 点转动惯量为2

13

J ml =

,根据转动定律有

222

11sin 23d M mgl J ml dt

θθβ=-== 化简得

223sin 02d g

dt l

θθ+= 当θ很小时有sin θθ≈,若令2

32g

l

ω=

则上式变为

222sin 0d dt

θ

ωθ+=

所以细棒的摆动为简谐振动,其周期为

2223l T g

π

π

ω

=

= 9-5 一放置在水平光滑桌面上的弹簧振子,振幅2

210A m -=?,周期0.50T s =,当t=0时,

(1)物体在正方向的端点; (2)物体在负方向的端点;

(3) 物体在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 (4)物体在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 (5)物体在2

1.010x m -=?处向负方向运动

(6)物体在21.010x m -=-?处向正方向运动。求以上各种情况的振动方程。 解 由题意知2122.010,0.5,4A m T s s T

π

ωπ--=?==

= (1)由初始条件得初想为是10?=,所以振动方程为

2210cos 4()x m π-=?

(2)由初始条件得初想为是2?π=,所以振动方程为

2210cos(4)()x t m ππ-=?+

(3)由初始条件得初想为是32

π?=,所以振动方程为

2210cos(4)()2

x t m π

π-=?+

(4)由初始条件得初想为是432

π

?=,所以振动方程为

23210cos(4)()2

x t m π

π-=?+

(5)因为2052110cos 0.5210x A ?--?===?,所以55,33ππ?=,取53

π?=(因为速度小于零),所以振动方程为

2210cos(4)()3

x t m π

π-=?+

(6)2062110cos 0.5210x A ?---?===-?,所以624,33ππ?=,取643

π?=(因为速度大于零),所以振动方程为

24210cos(4)()3

x t m π

π-=?+

9-6一质点沿x 轴做简谐振动,振幅为0.12m ,周期为2s ,当t=0时,质点的位置在0.06m 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求; (1)质点振动的运动方程;

(2)t=0.5s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

(3)质点x=-0.06m 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在回到平衡位置所需最短的时间。 解 (1)由题意可知:0020.12,,cos A m x A T πωπ?====可求得03

π

?=-(初速度为零),所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0.12cos 3x t ππ?

?=- ??

?

(2)

0.50.12cos 0.50.1()3t x m ππ=?

?=-= ??

?

任意时刻的速度为

0.12cos 3v t ππ?

?=-- ??

?

所以

10.50.12cos 0.50.19()3t v m s ππ-=?

?=--=-? ???

任意时刻的加速度为

20.12cos 3a t πππ?

?=-- ??

?

所以

()220.50.12cos 0.5 1.03t a m s πππ-=?

?=--=-? ??

?

(3)根据题意画旋转矢量图如图9.4所示。

由图可知,质点在x=-0.06m 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再回到平衡位置相位的变化为

325236?πππ?=-=

所以

()5

0.8336

t s ?

ω

??=

=

≈ 9-7 一弹簧悬挂0.01kg 砝码时伸长8cm ,现在这根弹簧下悬挂0.025kg 的物体,使它作自由振动。请建立坐标系,分析对下述3种情况列出初始条件,求出振幅和初相位,最后建立振动方程。

(1)开始时,使物体从平衡位置向下移动4cm 后松手;

(2)开始时,物体在平衡位置,给以向上的初速度,使其振动;

(3)把物体从平衡位置向下拉动4cm 后,又给以向上1

21cm s -?的初速度,同时开始计时。 解 (1)取物体处在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向下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9.5所示坐标系。 系统振动的圆频率为

()1110.010.08

70.025

m g x k g s m m ω-?=

=== 根据题意,初始条件为

01

040x cm v cm s

-=??=?? 振幅220

2

4v A x cm ω

=+

=,初相位10?=

振动方程为

4cos7()x t m =

(2)根据题意,初始条件为

01

021x cm

v cm s -=??=-?? 振幅220

2

3v A x cm ω

=+

=,初相位22

π

?=

振动方程为

3cos(7)()2

x t m π

=+

(3)根据题意,初始条件为

01

0421x cm

v cm s

-=??=-?? 振幅220

2

5v A x cm ω=+

=,0

30tan 0.75v x ?ω

=-

=,得30.64?= 振动方程为

5cos(70.64)()x t m =+

9-8 质量为0.1kg 的物体,以振幅2

1.010A m -=?做简谐振动,其最大加速度为

24.0m s -?,求:(1)振动周期;(2)通过平衡位置时的动能;(3)总能量。

解 (1)简谐振动的物体的最大加速度为

2max a A ω=

()1

max 24.0201.010a s A ω-=

==?,所以周期为()220.31420

T s ππω===。 (2)做简谐振动的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具有最大速度

max v A ω=

所以动能为

()()2

22223max 1110.1 1.010********

k E mv mA J ω--===????=?

(3)总能量为

()3210k E E J -==?总

9-9 弹簧振子在光滑的水平上面上做振幅为0A 的简谐振动,如图9.6所示,物体的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当物体到达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时,一质量为m 的小泥团以

速度v '从右打来,并粘附于物体之上,若以此时刻作为起始时刻,求: (1)系统振动的圆频率;

(2)按图示坐标列出初始条件; (3)写出振动方程;

解 (1)小泥团粘附于物体之后与物体一起做简谐振动,总质量为M+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所以系统振动的圆频率为

k

M m

ω=

+

(2)小泥团粘附于物体之上后动量守恒,所以有 ()0Mv mv M m v '--=+

0Mv mv v M m

'

+=-

+

按图9.6所示坐标初始条件为000x Mv mv v M m =??

'+?=-?+?

(3)根据初始条件,系统振动的初相位为2

π

?=;假设,系统的振动振幅为A ,根据能量

守恒,有

()2220111()222Mv mv kA M m v M m

'+=+=+ 其中

2201122

Mv kA = 故得

()k mv MA M A M m k

'+=

+

振动方程为

()0

cos 2()k

mv MA k M x t m M m

M m k π'+??=

?+ ? ?++?? 9-10 有一个弹簧振子,振幅2

210A m -=?,周期T=1s ,初相位3

4

?π=,(1)写出它的振动方程;(2)利用旋转矢量图,作x-t 图。 解 (1)由题意可知,22T

π

ωπ=

=,所以弹簧振子的振动方程为

()2

3210cos 24x t m ππ-??

=?+

???

(2)利用旋转矢量图做x-t 图如图9.7所示 9-11 一物体做简谐振动,(1)当它的位置在振幅一半处时,试利用旋转矢量计算它的相位可能为哪几个值?做出这些旋转矢量;(2)谐振子在这些位置时,其动能。势能各占总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解 (1)根据题意做旋转矢量如图9.8所示。

由图9.8可知,当它的位置在振幅的一半时,它的可能相位是

2,3

3

ππ±

±

(2)物体做简谐振动时的总能量为212W kA =

,在任意位置时的时能为21

2

p W kx =,所以当它的位置在振幅的一半时的势能为2

2111

228

p W k A kA ??== ???,势能占总能量的百分比为

25%,动能占总能量的百分比为75%。

9-12 手持一块平板,平板上放以质量为0.5kg 的砝码,现使平板在竖直方向上下振动,设该振动是简谐振动,频率为2Hz ,振幅是0.04m,问: (1) 位移最大时,砝码对平板的正压力多大? (2)以多大的振幅振动时,会使砝码脱离平板?

(3) 如果振动频率加快一倍则砝码随板保持一起振动的振幅上限是多大?

解 (1)由题意可知,1

24,0.04v s A m ωππ-===。因为物体在作简谐振动,物体在最

大位移时加速度大小222

max 0.04160.64a A ωππ==?=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max 2max

N mg ma mg N ma -=-=

解得18.06N N =(最低位置),2 1.74N N = (最高位置)

(2)当2

max mg ma mA ω==,即时0.062A m = 会使砝码脱离平板。 (3)频率增大一倍,把12ωω=代入2

max 11mg ma mA ω==得

()211

1.55104

A A m -=

=? 9-13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振子A 和B ,并排地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测得它们的周期都是2s 。现将两个物体从平衡位置向右拉开5cm ,然后先释放A 振子,经过0.5s 后,再释放B 振子,如图9.9所示,若以B 振子释放的瞬间作为时间的起点, (1)分别写出两个物体的振动方程;

(2)它们的相位差为多少?分别画出它们的x-t 图。 解 (1)由题可知,两物体做简谐振动的圆频率为2T

π

ωπ=

=,若以B 振子释放的瞬时作为时间的起点,则B 物体振动的初相位是0B ?=,振动方程应为

5cos ()B x t cm π=

由于A 物体先释放0.5s 时的时间,所以相位超前B 物体0.522

T π

?π?=?=,所以A 物体振动的初相位是2

A π?=,振动方程应为

()5cos 2A x t cm ππ?

?=+ ??

?

(2)它们的相位差为

2

π

??=

作A,B 两物体的振动曲线如图9.10所示。

9-14 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动方程分别为

126cos 268cos 23x t cm

x t cm

ππ?

?=+ ??

???

=- ??

?

试 用旋转矢量求出合振动方程。

解 作旋转矢量如图9.11所示。 由平面几何关系可知

22

1212106

tan 0.758

A A A cm

A A ?=

+==

== 合振动的初相位是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编译原理(清华大学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N=>D=> {0,1,2,3,4,5,6,7,8,9} N=>ND=>NDD L={a |a(0|1|3..|9)n且 n>=1} (0|1|3..|9)n且 n>=1 {ab,} a n b n n>=1 第6题. (1) <表达式> => <项> => <因子> => i (2) <表达式> => <项> => <因子> => (<表达式>) => (<项>) => (<因子>)=>(i) (3) <表达式> => <项> => <项>*<因子> => <因子>*<因子> =i*i (4) <表达式> => <表达式> + <项> => <项>+<项> => <项>*<因子>+<项> => <因子>*<因子>+<项> => <因子>*<因子>+<因子> = i*i+i (5) <表达式> => <表达式>+<项>=><项>+<项> => <因子>+<项>=i+<项> => i+<因子> => i+(<表达式>) => i+(<表达式>+<项>) => i+(<因子>+<因子>) => i+(i+i) (6) <表达式> => <表达式>+<项> => <项>+<项> => <因子>+<项> => i+<项> => i+<项>*<因子> => i+<因子>*<因子> = i+i*i 第7题

第9题 语法树 s s s* s s+a a a 推导: S=>SS*=>SS+S*=>aa+a* 11. 推导:E=>E+T=>E+T*F 语法树: E +T * 短语: T*F E+T*F 直接短语: T*F 句柄: T*F 12.

短语: 直接短语: 句柄: 13.(1)最左推导:S => ABS => aBS =>aSBBS => aBBS => abBS => abbS => abbAa => abbaa 最右推导:S => ABS => ABAa => ABaa => ASBBaa => ASBbaa => ASbbaa => Abbaa => a1b1b2a2a3 (2) 文法:S → ABS S → Aa S →ε A → a B → b (3) 短语:a1 , b1 , b2, a2 , , bb , aa , abbaa, 直接短语: a1 , b1 , b2, a2 , , 句柄:a1 14 (1) S → AB A → aAb | ε B → aBb | ε (2) S → 1S0 S → A A → 0A1 |ε 第四章 1. 1. 构造下列正规式相应的DFA (1)1(0|1)*101 NFA (2) 1(1010*|1(010)*1)*0 NFA

最新编译原理试题汇总+编译原理期末试题(8套含答案+大题集)

编译原理考试题及答案汇总一、选择 1.将编译程序分成若干个“遍”是为了_B__。 A . 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B.使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 C. 利用有限的机器内存并提高机器的执行效率 D.利用有限的机器内存但降低了机器的执行效率 2.正规式 MI 和 M2 等价是指__C__。 A . MI 和 M2 的状态数相等 B.Ml 和 M2 的有向弧条数相等。 C .M1 和 M2 所识别的语言集相等 D. Ml 和 M2 状态数和有向弧条数相等 3.中间代码生成时所依据的是 _C_。 A.语法规则 B.词法规则 C.语义规则 D.等价变换规则 4.后缀式 ab+cd+/可用表达式__B_来表示。 A. a+b/c+d B.(a+b)/(c+d) C. a+b/(c+d) D. a+b+c/d 6.一个编译程序中,不仅包含词法分析,_A____,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五个部分。 A.( ) 语法分析 B.( )文法分析 C.( )语言分析 D.( )解释分析 7.词法分析器用于识别__C___。 A.( ) 字符串 B.( )语句 C.( )单词 D.( )标识符 8.语法分析器则可以发现源程序中的___D__。 A.( ) 语义错误 B.( ) 语法和语义错误 C.( ) 错误并校正 D.( ) 语法错误 9.下面关于解释程序的描述正确的是__B___。 (1) 解释程序的特点是处理程序时不产生目标代码 (2) 解释程序适用于 COBOL 和 FORTRAN 语言 (3) 解释程序是为打开编译程序技术的僵局而开发的 A.( ) (1)(2) B.( ) (1) C.( ) (1)(2)(3) D.( ) (2)(3) 10.解释程序处理语言时 , 大多数采用的是__B___方法。 A.( ) 源程序命令被逐个直接解释执行 B.( ) 先将源程序转化为中间代码 , 再解释执行 C.( ) 先将源程序解释转化为目标程序 , 再执行 D.( ) 以上方法都可以 11.编译过程中 , 语法分析器的任务就是__B___。 (1) 分析单词是怎样构成的 (2) 分析单词串是如何构成语句和说明的 (3) 分析语句和说明是如何构成程序的 (4) 分析程序的结构 A.( ) (2)(3) B.( ) (2)(3)(4)C.( ) (1)(2)(3) D.( ) (1)(2)(3)(4) 12.编译程序是一种___C__。 A. ( ) 汇编程序 B.( ) 翻译程序 C.( ) 解释程序 D.( ) 目标程序 13.文法 G 所描述的语言是_C____的集合。 A. ( ) 文法 G 的字母表 V 中所有符号组成的符号串 B.( ) 文法 G 的字母表 V 的闭包 V* 中的所有符号串 C.( ) 由文法的开始符号推出的所有终极符串 D. ( ) 由文法的开始符号推出的所有符号串 14.文法分为四种类型,即 0 型、1 型、2 型、3 型。其中 3 型文法是___B__。 A. ( ) 短语文法 B.( ) 正则文法 C.( ) 上下文有关文法 D.( ) 上下文无关文法15.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 G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一组非终结符号,一组终结符号,一个开始符号,以及一组 __D___。 A.( ) 句子 B.( ) 句型 C.( ) 单词 D.( ) 产生式

西南大学12级农经《农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 1.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双重风险”性?(区别与小农经济、工业及商业): “双重风险性”即自然和市场的风险:(1)多变的自然环境,致使农业生产面临着其他非农产业不可比拟的自然风险;(2)市场供求状况与经济运行体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获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由农业实质来看发展农业(动植物生产)的3条基本途径?发展农业的三条基本途径: A :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B:增加物质、能量的投入(改变生产条件,化 肥、灌溉、农药和新的生产资料投入);C:A、B同时使用,如“绿色革命”的成功。 3.农业与工业的区别? 农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很长,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差别特别显著,农业的对象是生物,而生物要进行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外界环境多变而不稳定。 工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几乎为零,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较小,工业是对无生命的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生产环境稳定。 4.怎样理解在我国的国情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与发展趋势?动植物性食品的 区别?现代农业4大投入是什么?(与发展农业的3条基本途径结合理解,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对工业化产品依赖性愈来愈强,对农业内部循环产物依赖性愈来愈弱。) 国情: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量少;人均水资源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减少。 农业生产结构基本趋势: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 发展趋势: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比例加大,农业产业化,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的非农用途化。 膳食结构基本趋势:以植物性食物(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发展趋势:新鲜的蔬菜、水果消费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人均口粮消费下降。 四大投入: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一)引进新品种和新的作物类型、畜禽等基因性投入,用于改善农业生物的遗传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转化能力。(二)施肥、浇水等资源性投入,用予改善水分、养分等生活必须资源的供应,保证有机生产的顺利进行;(三),农业机械和工程(道路、厂房、水利设施等)设施性投入,用于为农业生物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特别是土壤环境,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和农时等;(四) 农药、防治、医疗技术等保护性投入,用于控制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发展,提高农业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显示了人工辅助能投入对促进农业增产的巨大潜力。 5.(补充)为什么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都呈现明显的区域化专业化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编译原理_第三版_课后答案

编译 原理 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P36-6 (1) L G ()1是0~9组成的数字串 (2) 最左推导: N ND NDD NDDD DDDD DDD DD D N ND DD D N ND NDD DDD DD D ??????????????????0010120127334 556568 最右推导: N ND N ND N ND N D N ND N D N ND N ND N D ??????????????????77272712712701274434 886868568 P36-7 G(S) O N O D N S O AO A AD N →→→→→1357924680||||||||||| P36-8 文法: E T E T E T T F T F T F F E i →+-→→|||*|/()| 最左推导: E E T T T F T i T i T F i F F i i F i i i E T T F F F i F i E i E T i T T i F T i i T i i F i i i ?+?+?+?+?+?+?+?+??????+?+?+?+?+?+********()*()*()*()*()*()*() 最右推导:

E E T E T F E T i E F i E i i T i i F i i i i i E T F T F F F E F E T F E F F E i F T i F F i F i i i i i ?+?+?+?+?+?+?+?+?????+?+?+?+?+?+?+**********()*()*()*()*()*()*()*() 语法树:/******************************** E E F T E + T F F T +i i i E E F T E -T F F T -i i i E E F T +T F F T i i i *i+i+i i-i-i i+i*i *****************/ P36-9 句子iiiei 有两个语法树: S iSeS iSei iiSei iiiei S iS iiSeS iiSei iiiei ???????? P36-10 /************** ) (|)(|S T T TS S →→ ***************/ P36-11 /*************** L1: ε ||cC C ab aAb A AC S →→→ L2:

编译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编译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一个正规语言只能对应(B) A 一个正规文法 B 一个最小有限状态自动机 2.文法G[A]:A→εA→aB B→Ab B→a是(A) A 正规文法 B 二型文法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一个SLR(1)文法一定也是LALR(1)文法 B 一个LR(1)文法一定也是LALR(1)文法 4.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消除了左递归,提取了左公共因子后是满足LL(1)文法的(A) A 必要条件 B 充分必要条件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 一个正规式只能对应一个确定的有限状态自动机 B 一个正规语言可能对应多个正规文法 6.算符优先分析与规范归约相比的优点是(A) A 归约速度快 B 对文法限制少 7.一个LR(1)文法合并同心集后若不是LALR(1)文法(B) A 则可能存在移进/归约冲突 B 则可能存在归约/归约冲突 C 则可能存在移进/归约冲突和归约/归约冲突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Lex是一个词法分析器的生成器 B Yacc是一个语法分析器 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一个正规文法也一定是二型文法 B 一个二型文法也一定能有一个等价的正规文法 10.编译原理是对(C)。 A、机器语言的执行 B、汇编语言的翻译 C、高级语言的翻译 D、高级语言程序的解释执行 11.(A)是一种典型的解释型语言。

A.BASIC B.C C.FORTRAN D.PASCAL 12.把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可执行的目标程序的工作是由(B)完成的。 A. 编译器 B. 汇编器 C. 解释器 D. 预处理器 13.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经编译后产生的程序叫(B) A.源程序 B.目标程序C.连接程序D.解释程序 14.(C)不是编译程序的组成部分。 A.词法分析程序 B.代码生成程序 C.设备管理程序 D.语法分析程序 15.通常一个编译程序中,不仅包含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六个部分,还应包括(C)。 A.模拟执行器B.解释器 C.表格处理和出错处理D.符号执行器16.编译程序绝大多数时间花在(D)上。 A.出错处理B.词法分析C.目标代码生成D.表格管理 17.源程序是句子的集合,(B)可以较好地反映句子的结构。 A. 线性表 B. 树 C. 完全图 D. 堆栈 18.词法分析器的输出结果是(D)。 A、单词自身值 B、单词在符号表中的位置 C、单词的种别编码 D、单词的种别编码和自身值 19.词法分析器不能(D) A. 识别出数值常量 B. 过滤源程序中的注释 C. 扫描源程序并识别记号 D. 发现括号不匹配 20.文法:G:S→xSx | y所识别的语言是(D)。 A、xyx B、(xyx)* C、x*yx* D、x n yx n (n≥0) 21.如果文法G是无二义的,则它的任何句子α(A) A.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必定相同 B.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可能不同 C.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必定相同 D.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但它们对应的语法树相同 22.正则文法(A)二义性的。 A. 可以是 B. 一定不是 C. 一定是 23.(B)这样一些语言,它们能被确定的有穷自动机识别,但不能用正则表达式表示。 A. 存在 B. 不存在 C. 无法判定是否存在 24.给定文法A→bA | ca,为该文法句子的是(C) A. bba B. cab C. bca D. cba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2.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3.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 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4.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5.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6.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7.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8.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9.*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霜冻害冷害高温害p74)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 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大于等于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温室效应:主要由CO2\CH4\N2O等气体含量增加引起。 *酸雨;ph小与5.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江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 (改错)在作物生产上有效积温一般毕活动激吻更能反映作物温度的需求 2简述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 (略)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最新编译原理复习题(经典)

编译原理复习题 一、是非题 1.计算机高级语言翻译成低级语言只有解释一种方式。(×) 3.每个文法都能改写为 LL(1) 文法。 (×) 4.算符优先关系表不一定存在对应的优先函数。 (√) 5.LR分析方法是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 (×) 6.“ 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都必须通过编译,产生目标代码后才能投入运行”这种说法。(× ) 7.一个句型的句柄一定是文法某产生式的右部。(√) 8.仅考虑一个基本块,不能确定一个赋值是否真是无用的。(√ ) 9.在中间代码优化中循环上的优化主要有不变表达式外提和削减运算强度。(× ) 10.对于数据空间的存贮分配,FORTRAN采用动态贮存分配策略。(×) 11.甲机上的某编译程序在乙机上能直接使用的必要条件是甲机和乙机的操作系统功能完全相同。(× ) 12.递归下降分析法是自顶向下分析方法。(√ ) 13.产生式是用于定义词法成分的一种书写规则。(×) 14.在SLR(1)分析法的名称中,S的含义是简单的。(√) 15.综合属性是用于“ 自上而下” 传递信息。(× ) 16.符号表中的信息栏中登记了每个名字的属性和特征等有关信息,如类型、种属、所占单元大小、地址等等。(×) 17.程序语言的语言处理程序是一种应用软件。(×) 18.解释程序适用于COBOL 和FORTRAN 语言。(×) 19.一个LL(l)文法一定是无二义的。(√) 20.正规文法产生的语言都可以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来描述。(√) 21.一张转换图只包含有限个状态,其中有一个被认为是初态,最多只有一个终态。(×) 22.目标代码生成时,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寄存器的问题。(√) 22.逆波兰法表示的表达式亦称后缀式。(√ ) 23.如果一个文法存在某个句子对应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称这个文法是二义的。(√ ) 24.数组元素的地址计算与数组的存储方式有关。(√) 25.算符优先关系表不一定存在对应的优先函数。(×) 26.编译程序是对高级语言程序的解释执行。(× ) 27.一个有限状态自动机中,有且仅有一个唯一的终态。(×) 28.一个算符优先文法可能不存在算符优先函数与之对应。(√ ) 29.语法分析时必须先消除文法中的左递归。(×) 30.LR分析法在自左至右扫描输入串时就能发现错误,但不能准确地指出出错地点。(√) 31.逆波兰表示法表示表达式时无须使用括号。(√ ) 32.静态数组的存储空间可以在编译时确定。(√) 33.进行代码优化时应着重考虑循环的代码优化,这对提高目标代码的效率将起更大作用。(√) 34.两个正规集相等的必要条件是他们对应的正规式等价。(√) 35.一个语义子程序描述了一个文法所对应的翻译工作。(×) 36.设r和s分别是正规式,则有L(r|s)=L(r)L(s)。(×) 37.确定的自动机以及不确定的自动机都能正确地识别正规集。(√) 38.词法分析作为单独的一遍来处理较好。(× ) 39.构造LR分析器的任务就是产生LR分析表。(√) 40.规范归约和规范推导是互逆的两个过程。(√) 41.同心集的合并有可能产生新的“移进”/“归约”冲突。(× )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 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4.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5.* 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清华大学-第二版

第1章引论 第1题 解释下列术语: (1)编译程序 (2)源程序 (3)目标程序 (4)编译程序的前端 (5)后端 (6)遍 答案: (1) 编译程序:如果源语言为高级语言,目标语言为某台计算机上的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则此翻译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2) 源程序:源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 (3) 目标程序:目标语言书写的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4) 编译程序的前端:它由这样一些阶段组成:这些阶段的工作主要依赖于源语言而与目标机无关。通常前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这些阶 段,某些优化工作也可在前端做,也包括与前端每个阶段相关的出错处理工作和符 号表管理等工作。 (5) 后端:指那些依赖于目标机而一般不依赖源语言,只与中间代码有关的那些阶段,即目标代码生成,以及相关出错处理和符号表操作。 (6) 遍:是对源程序或其等价的中间语言程序从头到尾扫视并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 第2题 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画出编译程序的总体结构图。 答案: 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通常包含8个组成部分,它们是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中间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表格管理程序和错误处理程序。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简述如下。 词法分析程序:输人源程序,拼单词、检查单词和分析单词,输出单词的机内表达形式。 语法分析程序:检查源程序中存在的形式语法错误,输出错误处理信息。 语义分析程序:进行语义检查和分析语义信息,并把分析的结果保存到各类语义信息表中。

目标代码生成程序: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程序转换成目标代码程序。 表格管理程序:负责建立、填写和查找等一系列表格工作。表格的作用是记录源程序的各类信息和编译各阶段的进展情况,编译的每个阶段所需信息多数都从表格中读取,产生的中间结果都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可以说整个编译过程就是造表、查表的工作过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表格管理程序”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个独立的表格管理模块,而是指编译程序具有的表格管理功能。 错误处理程序:处理和校正源程序中存在的词法、语法和语义错误。当编译程序发现源程序中的错误时,错误处理程序负责报告出错的位置和错误性质等信息,同时对发现的错误进行适当的校正(修复),目的是使编译程序能够继续向下进行分析和处理。 注意:如果问编译程序有哪些主要构成成分,只要回答六部分就可以。如果搞不清楚,就回答八部分。 第3题 何谓翻译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它们三者之间有何种关系? 答案: 翻译程序是指将用某种语言编写的程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程序的程序,如编译程序和汇编程序等。 编译程序是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加工)成与之等价的另一种用低级语言编写的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 解释程序是解释、执行高级语言源程序的程序。解释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方式是,源程序功能的实现完全由解释程序承担和完成,即每读出源程序的一条语句的第一个单词,则依据这个单词把控制转移到实现这条语句功能的程序部分,该部分负责完成这条语句的功

哈工大编译原理习题及答案

1.1何谓源程序、目标程序、翻译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它们之间可能有何种关系? 1.2一个典型的编译系统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3选择一种你所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试列出此语言中的全部关键字,并通过上机使用该语言以判明这些关键字是否为保留字。 1.4选取一种你所熟悉的语言,试对它进行分析,以找出此语言中的括号、关键字END以及逗号有多少种不同的用途。 1.5试用你常用的一种高级语言编写一短小的程序,上机进行编译和运行,记录下操作步骤和输出信息,如果可能,请卸出中间代码和目标代码。 第一章习题解答 1.解:源程序是指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所编写的程序。目标程序是指编译程序(或解释程序)将 源程序处理加工而得的另一种语言(目标语言)的程序。翻译程序是将某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程序的统称。编译程序与解释程序均为翻译程序,但二者工作方法不同。解释程序的特点是并不先将高级语言程序全部翻译成机器代码,而是每读入一条高级语言程序语句,就用解释程序将其翻译成一段机器指令并执行之,然后再读入下一条语句继续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即边解释边执行,翻译所得的指令序列并不保存。编译程序的特点是先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将其保存到指定的空间中,在用户需要时再执行之。即先翻译、后执行。 2.解:一般说来,编译程序主要由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 程序、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信息表管理程序、错误检查处理程序组成。 3.解:C语言的关键字有:auto break case char const continue default do double else enum extern float for goto if int long register return short signed sizeof static struct switch typedef union unsigned void volatile while。上述关键字在C语言中均为保留字。 4.解:C语言中括号有三种:{},[],()。其中,{}用于语句括号;[]用于数组;()用于函数(定 义与调用)及表达式运算(改变运算顺序)。C语言中无END关键字。逗号在C语言中被视为分隔符和运算符,作为优先级最低的运算符,运算结果为逗号表达式最右侧子表达式的值(如:(a,b,c,d)的值为d)。 5.略 第二章前后文无关文法和语言 21设有字母表A1={a,b,…,z},A2={0,1,…,9},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字母表A1上长度为2的符号串有多少个? (2) 集合A1A2含有多少个元素? (3) 列出集合A1 (A1∪A2)*中的全部长度不大于3的符号串。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 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