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A)个。
A 12B 13C 14D 15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5.农学是于(C)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B 18C 19D 20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B 14C 16D 18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D)。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D复种指数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A)。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A大豆B玉米C茄子 D马铃薯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A大豆B油菜C黄麻 D烟草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花生 B水稻 C青稞D烟草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B)。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A)。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B双亲产量都要高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16.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C)。
A.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17.一复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B)。
A N2 0%、P 10%、K 10%B N2 0%、P2O5 10%、K2O 10%C C 20%、H 10%、O2 10%D CO2 20%、H2O 10%、O2 10%18.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D)。
考研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农业的基本功能是()A. 食物生产B. 生态保护C. 经济发展D. 文化传承2. 下列哪项不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A. 高科技应用B. 机械化生产C. 单一作物种植D. 可持续性发展3.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可能导致()A. 病虫害增加B. 土壤肥力提高C. 生态平衡稳定D. 农业产量增加4.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域?()A. 转基因技术B. 智能农业C. 传统耕作方式D. 节水灌溉技术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效益最大化B. 生态环境保护C. 社会公平D. 技术革新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农业产量B. 增加农民收入C. 保护生态环境D. 促进农业产业化7.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进行()A. 自动化改造B. 信息化改造C. 机械化改造D. 化学化改造8.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A. 作物基因编辑B. 动物克隆C. 土壤改良D. 疾病疫苗研发9. 农业机械化可以带来以下哪些好处?()A. 提高劳动效率B. 降低生产成本C. 减少农业污染D. 所有以上选项10. 农业政策性保险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农民收入B. 保障农民利益C. 提高农业产量D. 促进农业现代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A. 农业生产设施化B. 农业产业信息化C. 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D.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12.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 经济效益B. 生态效益C. 社会效益D. 政治效益13.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A. 农业政策性保险B. 农业科技创新C.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D. 农业机械化14.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哪些好处?()A. 提高作物产量B. 改善作物品质C. 降低生产成本D. 增加农业就业机会1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 市场需求B. 资源条件C. 政策导向D. 农民意愿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农学的定义是什么?A)农学是研究针对农业相关问题的科学。
B)农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C)农学是研究土壤种植问题的科学。
D)农学是研究动物饲养和畜牧业的科学。
答案:A2.下列哪个不是农学研究的内容?A)农作物栽培学。
B)果树病虫害防治。
C)农业机械与设备使用。
D)农田水利与灌溉管理。
答案:C3.农学中的“耕作”是指什么?A)植物根系的生长。
B)土壤的翻耕与改良。
C)农作物的施肥与浇水。
D)种子的播种与收获。
答案:B4.以下哪个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A)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C)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D)促进农民的增收与脱贫。
答案:D5.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有哪些影响?A)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B)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D)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答案:A、B、C、D第二节:填空题6.农作物的主要有机元素是氮、磷和______。
答案:钾7.全球农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
答案:小麦8.我国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答案:东部9.农田水利中常用的水源是______。
答案:江河湖泊10.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_。
答案:节约、保护、合理利用第三节:简答题11.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科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农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科学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和专业化。
最初的农业科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土壤、植物和动物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科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现代农业科学通过跨学科合作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民收入。
12.请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并能够持续满足人类对食品和生物资源的需求。
农学概论(通识)复习题库完整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45分)1.油菜叶片生长的位置是。
A.节间 B.叶枕 C.节 D.叶舌2.三沟按由深到浅的顺序排为。
A.腰沟,围沟,厢沟 B.围沟,腰沟,厢沟C.腰沟,厢沟,围沟 D.围沟,厢沟,腰沟3.一般植物的胚乳是。
A.两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五倍体4.生长环境适宜条件下,如果小麦主茎叶片数为7,则其二次分蘖数为。
A.1 B.2 C.3 D.45.两年三熟的复种指数为。
A.66.7% B.100% C.150% D.200%6.日平均气温℃以上的持续期,称为耐寒作物生长活跃期。
A. 0B. 5C. 10D. 15 7.作物一般在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B. 营养生长期C. 生殖生长期D. 成熟期8A.地面 B.真叶.根系9.经济产量不是生殖生长产物的作物包括。
A.禾谷类作物 B.豆类作物C.薯类作物 D.油料作物10.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棉花11.大田基础耕作时施用的肥料是。
A.基肥B.种肥 C.追肥 D.苗肥12.下列哪种追肥可能使用有机肥。
A.苗肥 B.花费 C.穗肥 D.腊肥13A.细菌.线虫 D.病毒14A.水稻 B.大豆.菠菜15.面筋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 B.糖类 C.纤维 D.脂肪16.作物的将来将发育成果实。
A.柱头 B.花柱C.子房 D.雄蕊17.面筋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碳水化合物D.纤维素18.下列不属于三碳作物的是。
A.棉花 B.烟草 C.玉米 D.花生19.土壤中最有效的土壤水分是。
A. 重力水 B.毛管水 C.束缚水 D.降雨20.土壤胶体是指土壤颗粒中小于的土粒。
A.0.002mm B.0.02mm C.0.002um D.0.02um21.以下不属于作物三基点温度的是。
A.最低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高温度 D.致死温度22A.50% .0.5 D.223A.变态块根.变态叶 D.球茎24.成熟的胚囊中有个核个细胞。
农学概论考试整理

一、名词解释农学:是指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
(广义)资源: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种植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作物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和信息。
(二选一)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渐渐增加,等达到某一速率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达到平衡,净光合速率等于零,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便不再因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二选一)积温:指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
无霜期: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的一次霜冻出现时其间的一段时间。
冷害:又称寒害,是指作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的一种现象。
冻害:是指作物遇到低于零度的低温,组织体内发生冰冻而引起伤害的现象。
霜害:主要有黑霜和白霜两种,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或者零度以下时,如果空气干燥,温度降低未形成霜,而使作物受害的称为黑霜,如果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霜,则称为白霜。
(四选一)土壤干旱:指土壤中缺乏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儿造成的干旱,其对作物的危害极大。
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二选一)作物产品品质:指人类所需要的作物的目标产品的品质,即产品达到某种用途的需求的适宜程度。
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作物植株或器官从小到大、由轻到重的不可逆的数量增长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少耕法:指减少不必要的耕作次数或耕作面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的一种耕作方法。
农业学概论考试试题

农业学概论考试试题在农业学概论考试试题中,考生将面对多种题型,涵盖了农业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下面就试卷中可能出现的题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一、选择题**1. 农业学的定义是:A. 研究种植作物的学科B. 研究动物饲养的学科C. 研究农业生产的学科D. 研究农民生活的学科正确答案:C2.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A. 机械化种植B. 农业劳动密集型C. 依赖人力耕作D. 小规模、家庭农场正确答案:A3. 农业发展所需的基本生产要素不包括:A. 土地B. 劳动力C. 科技D. 资金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数量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资源永续利用和保障农民生活质量的发展模式。
其重要性在于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
2. 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控方法有哪些,分别介绍其原理。
答:常见的病虫害防控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杀灭病虫害,通过杀虫剂、杀菌剂等作用于病虫害,达到防治的目的;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天然生物控制病虫害,通过调节天敌与害虫之间的关系实现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如黄板、粘虫球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通过干扰害虫的生活环境达到防治的目的。
**三、论述题**论述农业科技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答: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育种改良、良种推广、生产技术研究等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生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作物适应环境的时间,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对于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以上试题分析和解答,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农业学概论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有助于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绪论⼀、名词解释农业:是指⼈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然和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物的⽣命活动过程,以取得⼈类⽣活所需产品的⽣产活动以及附属于这种⽣产的各个部门的统称。
农业⽣态系统:农业⽣态系统即是指⼈类在⼀定的时空范围内,利⽤农业⽣物与⾮⽣物环境之间,以及⽣物种群间相互作⽤建⽴起来的,并在⼈为和⾃然共同⽀配下进⾏农副产品⽣产的综合体。
农学:⼴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产理论和实践的⼀类科学,包括农业基本科学、农业⼯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产的⼀类科学,它涉及到作物学、园艺学、⼟壤学、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问答题1、农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农业的组成农业是由农业⽣物、农业⽣物赖以⽣长发育、繁殖以及发⽣遗传变异的⾃然环境和⼈类的⽣产劳动三部分组成。
3、农业⽣产的实质是什么?农业⽣产的实质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传递的过程,包括初级⽣产(第⼀性⽣产)和次级⽣产(第⼆性⽣产)。
初级⽣产的实质是利⽤植物的光合作⽤,这是⼀个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及⽣物化学反应。
(光合反应)次级⽣产是通过动物⽣产实现物质的转化,植物性蛋⽩到动物性蛋⽩。
4、农业⽣产的特点是什么?农业⽣产受⽣物学规律⽀配。
农业⽣产具有地域性与季节性。
农业⽣产具要连续性。
农业⽣产是综合性⽣产。
5、农业⽣态系统的特点农业⽣态系统是被⼈类驯化了的⾃然⽣态系统,因此它既保留了⾃然⽣态系统的⼀般特点,⼜具备很多⼈类改造、控制、调节、⼲扰甚⾄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
主要表现在:1.系统受⼈类的调控;2.系统⾃⾝稳定性差;3.系统净⽣产⼒较⾼;4.系统的开放性更强;5.系统受双规律⽀配。
6、农业的发展农业作为古⽼的产业,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
从历史的⾓度,根据⽣产⼒的发展⽔平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
7、农学的特点1. 系统的复杂性2. 技术的实⽤性3. ⽣产的连续性4. 作物⽣长的规律性5. 明显的季节性6. 严格的地域性第⼀章⼀、名词解释⼟壤⼟壤肥⼒⾃然肥⼒与⼈为肥⼒潜在肥⼒与有效肥⼒⼟壤⽣产⼒⼟壤质地(⼟壤的颗粒组成)原⽣矿物次⽣矿物⼟壤质地分类(⼟壤颗粒组成分类)原⽣矿物:直接由熔岩凝结核结晶⽽形成的原始矿物,是岩⽯组成中原来含有的矿物。
《农学概论》考卷答案

《农学概论》考试卷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植物根据生活周期不同,分为(1)、(2)、(3)植物。
2、叶脉的脉序有(4)、(5)和(6)三种类型。
3、花的雌蕊由(7)、(8)、(9)和(10)四部分组成。
4、由同一生活型植物组成的植物集合体叫做(11)。
5、植物抽穗或开花前的生长阶段称为(12);抽穗或开花后的生长阶段称为(13)。
6、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称为(14)。
7、农业生产中最好的土壤结构为(15)。
8、根系的类型分为(16)和(17)。
9、草地植物根据叶子在茎上着生的位置分为 (18)、(19)和(20)等三种株从类型。
二、填图题(共15分,每空1 分)1A (1)B(2) C(3) D (4)2 写出下面叶子的类型。
3 写出下面几种叶裂的种类A __(8)__B (9)C (10)D ____(11)_____4 写出下面各花序的类型A____(12)___ B___(13)______ C_ _(14)____ D_____(15)_____三、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2分)1 光补偿点;2春化作用;3 CO2补偿点;4 凋萎系数(萎蔫系数); 5 土壤孔隙度;6 土壤缓冲性;7 群落演替;8 建群种四、简答题(共39分,除第6题3分外,其余每题6分)1 草地植物分为哪几种生活型?2 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 土壤耕作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 植物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5、土壤表土耕作有哪些耕作项目?6、土壤耕性好坏的评价指标有那些?7、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有哪几方面?五、论述题(共20分,第1题12分;第2题8分)1、论述少耕法和免耕法?(12分)2、论述植物器官之间的生长相关性?(8分)2008~20XX年第一学期期末《农学概论》考试卷 A 卷答案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 (1):(一年生)、(2):(越年生)、(3):(多年生)2 (4):(网状脉)、(5):(平行脉)和(6):(射出脉)3 (7):(柱头)、(8):(花柱)、(9):(子房)、和(10)(胚珠)4 (11):(层片)5 (12)(营养生长期);(13):(生殖生长期)6 (14)(田间持水量)7 (15)(团粒结构)8 (16):(直根系)和(17)(须根系)9 (18)、:(上繁草)、(19):(下繁草)和(20):(莲座叶丛草)二、填图题(共15分,每空1 分)1 A (1):叶片; B (2) :叶舌; C (3):叶耳;D(4) :叶鞘2 A (5):掌状复叶;B(6):三出复叶;C(7):单身(生)复叶3 A (8):掌状浅裂、B(9):羽状浅裂 C (10):掌状深裂 D (11):羽状深裂4 A(12)伞房花序 B (13):圆锥花序 C (14):肉穗花序 D (15):柔荑花序三、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2分)1 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小到某一值时(0.5分),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动态平衡(0.5分),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
出缘生长。
居间生长
2.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
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
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3.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
本质性变化。
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
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4.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5.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6.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7.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8.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9.*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
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
总而言之。
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
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
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霜冻害冷害高温害p74)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
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
把大于等于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温室效应:主要由CO2\CH4\N2O等气体含量增加引起。
*酸雨;ph小与5.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江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
(改错)在作物生产上有效积温一般毕活动激吻更能反映作物温度的需求
2简述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
(略)
3.简述自由水束缚水的区别
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以蒸发丧失的水为束缚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能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称为自由水。
.
4.简述温室效应对全球变暖的表现
(略)
10.*5.酸雨使作物的双重危害(p82)
11.为什么推广CO2施肥还有很大难处
CO2施肥主要还是还是再有控制条件的温度中。
1)每生产1kg的干物质需要消耗1.5kgCO2,用量大体积大。
CO2是气体状态,流动性大,应用起来困难。
2)目前生产CO2成本较高,价格不菲,效益不高。
(目前提高其浓度还是多事有机肥和多采用作物秸秆还田)
7.是否为作物必须营养元素,三条判断标准;
1)由于该元素缺乏,作物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表现出专一的的缺乏症状,而且这种症状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作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出直接的效果,不是因为土壤或培养基的改变产生的间接效果。
8.简述作物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102)
9.干旱使作物受害的原因
(略)
第五章作物的种植制度
种直制度;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作物布局;指农作物在一定的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地域分布,也包括一个生产单位(如农场)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与田块配置。
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
混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在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
间作: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论述)我国种植制度主要类型的特点
按作物的构成分类,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以饲料作物为主的,以多年生植物为主的种植制度
按降水与灌溉程度分类,分为干旱地区种植制度,半湿润地区或无湿润区,无灌溉种植制度,灌溉旱地种植制度和水田种植制度
按农田的利用程度分,分为撂荒制度,休闲制度,连年制度和多熟制度
1)人多耕地少,土地利用率高,复种指数高达156%。
是世界上复种面积最多的国家
2)作物组成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多年生牧草在耕地上所占比列低
3)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单做与间套做轮作与连做均有分布,连做换茬比较灵活。
2.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
1.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2.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3.选择适应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4.作物配置的确定。
3.复种对增产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增加了作物有效播种面积2是缓种了作物之间争地的矛盾3.有利于稳产,即复种有利于前后茬产量互补,增加农产品刚给的稳定性
4.间套做的增产的原理
1.充分利用增长季节(关键)
2.充分利用光能
3.改善通风条件
4.充分利用土壤条件
5.增加群体抗灾,抗逆性
6.边行优势
5.轮作的作用
1减轻作物的病虫草害2.均衡利用土壤养分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7、简述轮作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12.答: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3、均衡利用土壤养
分和水分,4、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13.*连作的危害
生物原因: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2.化学原因:营养物质偏耗,有毒物质积累3.物理因素;
主要是土壤理化性状的恶化
第六章作物的品种改良
品种改良:
良种繁育:是指在保持品种种性的前提下有计划、迅速地、大量地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或苗木的技术。
1.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第七章作物栽培技术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同时的不断的供应和调节作物生产发育所需的碎粉,养分、空气和热量等生态因子的能力
土壤质地:土壤中粒级土粒配分比列
土体构造分为表土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务消耗的水分克数
需水临界期:作物对缺水特别敏感的时期。
这个时期缺水对产量影响较大
营养临界期:需要量不多,但是很迫切的时期(幼苗p生长繁殖n)
*肥料的种类:有机肥料(农家肥)化学肥料(无机肥)微生物肥料(菌肥)
病害
虫害
草害
种子寿命: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1.病虫害传播媒介:种子繁殖、营养繁殖
2.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
水肥气热
3.水分是存在于土粒表面和土粒中间的空隙中,以吸附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组成
4.为什么有机肥要充分腐热后施用
讲授病虫危害的作物体制成有机肥,如不经发酵腐热,病虫就能存活,并通过施肥而传播,所以
~~
3.病虫草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也给作物的生产带来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1.病原物虫草的抗性增加
2.大量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
3.污染和环境和农产品,造成公害
二、预防措施
1.植物检疫
三综合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方法: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控制(抗性品种、和轮作)
2.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代谢产物来检测,(对象:害虫)
1.化学防治:有毒化学物质的改良(手段:天敌益虫、杀虫剂,除草剂)
2.第八章农业现代化与种植业展望
3.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技术科学化(1.品种改良2.化肥生产3.农药、栽培技术、灌溉技术)
2)操作机械化
3)产销社会化
4)生产高效化
5)农民知识化
2.现代农业的弊端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
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