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十一章概况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第11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11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11章知识点本章主要介绍了九年级物理中的第11章知识点。

以下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知识点一: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有三种:使物体静止的力称为静力;使物体运动的力称为动力;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力称为形变力。

知识点二:力的分解与合成力的分解是将一个作用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使它们合力等于原作用力。

力的合成是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使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知识点三: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方向上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知识点四: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始终垂直向下,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知识点五: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物体将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六: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它可以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知识点七: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对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知识点八:功与能量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可以用公式W=Fs表示,其中W为功,F为力的大小,s为力所作用的位移。

能量是物体由于位置、状态或运动而具有的,可以用来做功。

知识点九: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综上所述,九年级物理第11章涵盖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解与合成、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牛顿三定律、功与能量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原理,提高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电流与电阻电流与电阻,作为物理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对我们理解电的特性和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电流、电阻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实际应用方面展开论述。

一、电流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数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在电路中,电流是由电压驱动的,这个原理可以类比水流,电压就像是水流的水压,电流就像是水流的流量。

电流的大小与电阻和电压有关,按照欧姆定律的公式I=U/R,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随电阻增大而减小。

这个公式揭示了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和计算电路中电流的重要工具。

二、电阻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元件,单位是欧姆(Ω),物理学家欧姆命名,以此来纪念他对电阻现象的研究贡献。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特性和结构,材料越导电,电阻越小,反之则越大。

电阻可以是固体材料、电解液或者气体。

在电路中,电阻通过使电能形式的转化而阻挡电流的流动。

根据电阻的特性,可以将其分为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

线性电阻的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即符合欧姆定律。

而非线性电阻则不符合欧姆定律,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在电路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对电阻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三、实际应用电流与电阻作为电路中重要的概念,对现代社会中的科技产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电子设备中的集成电路和电线的设计都需要考虑电流和电阻的影响。

并且,电流与电阻也在电力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我们常见的电器都需要电流来运作,如电灯、电视机、电冰箱等。

这些家用电器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电阻和电流,保证了电器的正常运行。

另外,电流也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等。

电流的应用也延伸到现代通信领域。

移动电话、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都离不开电流和电阻。

电子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都需要对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进行合理安排,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总结电流与电阻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对我们理解电的特性以及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详细知识点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人教版初中物理详细知识点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人教版初中物理详细知识点集--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

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

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1)分子的大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4.纳米技术(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

1nm=10-9m。

(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都有应用。

二、质量l.质量(1)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其中千克是质量的国际单位。

(3)换算关系: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4)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用天平(1)构造:托盘天平由横梁、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托盘、平衡螺母构成,每架天平配制一盒砝码。

物理九年级十一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十一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十一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对于世界万物运动规律的研究,是科学的一支重要分支。

在中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其中包括了很多有趣且有深度的内容。

在九年级物理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将会学习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第一部分:光的传播与成像1. 光的传播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

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两种。

光的传播路径遵循着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当光遇到介质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遵循着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而光的折射则遵循着折射率的规律,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3.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通过透镜将物体上的光线聚集到焦点上,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焦距和成像特点。

第二部分:声的传播与特性1. 声的传播原理声音是物质在发声体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声音通过物质的振动引起周围分子的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递。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的存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2. 声的特性声音有振幅、周期、频率、波长和速度等特性。

声音的振幅与声音的响度相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响;周期与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第三部分:电的基本概念与电路1. 电的基本概念电是指带有电荷的微观粒子的现象。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路的构成与特点电路由电源、导体和电器等组成。

电源提供电能,导体起到连接电器和电源的作用,电器则是使用电能的装置。

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它们的电流和电阻有不同的特点。

第四部分:电能与电功1. 电能的转化与损耗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在电路中经过电器的使用,电能可以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

在电能转化过程中会有能量的损耗,如电阻产生的热能。

2. 电功的计算与应用电功是指电能的消耗速率,可以通过电功的计算来了解电路的工作状态。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简单电路一、认识电路一、电流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如图所示。

如金属导线中的电流是由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金属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就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按照这个规定,当电池、导线、小灯泡组成的回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沿着“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的方向流动的。

二、电路的构成1、电路的概念:电路就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

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种电路元件,缺一不可。

如图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电路。

作用能量分析举例注意事项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电能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在连接电源与用电器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用电器和电源极性的标识,做到用电器标有“+”的位置与电源正极相连,标有“-”的位置与电源负极相连用电器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电灯、电炉、电视机、电铃、电冰箱开关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控制用电器工作,起控制电路的作用-----------------拉线开关、拨动开关、闸刀开关、声光控开关开关接入电路前应是断开的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输送电能铜芯导线、铝芯导线(金属线芯外包一层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不能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直接连接起来3、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电源,二是电路闭合。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电路图1、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2、画电路图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①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不能自造符号。

②要注意所画符号和实物的对应性,如符号中的开关的状态应注意与实物一致。

③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使之均匀分布在电路中,元件符号不能画在电路的拐角处。

九年级第十一章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第十一章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第十一章物理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物理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浮力及浮力的应用、简单机械。

下面将逐个进行介绍。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在九年级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力的合成与分解。

在力的合成过程中,当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直接相加即可得到合力。

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过程。

通过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受到的合力以及分解后的各个分力对物体的作用。

二、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在力的平衡中,我们学习了平衡条件和平衡力的概念。

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就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这一概念在许多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中都有应用,如悬挂物体、建筑物的支撑等。

三、浮力及浮力的应用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

”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浮力的重要定律。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的乘积,并且作用方向垂直于物体的底面。

浮力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鱼类在水中浮游、气球在空气中漂浮等。

四、简单机械在九年级物理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等。

简单机械是指构造简单,具有简单功能的机械装置。

通过学习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杠杆原理在平衡物体上的应用以及滑轮提供力的增大、方向改变等。

综上所述,九年级第十一章物理知识点主要涉及了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浮力及浮力的应用、简单机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上物理第11章课程讲解

九上物理第11章课程讲解

九上物理第11章课程讲解【实用版】目录1.九上物理第 11 章课程讲解的内容概述2.九上物理第 11 章课程讲解的具体内容2.1 带电验电器的实验原理2.2 物体在水平拉力下的运动状态和平衡条件2.3 滑轮组的使用和拉力所做的功正文一、九上物理第 11 章课程讲解的内容概述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带电验电器的实验原理,物体在水平拉力下的运动状态和平衡条件,以及滑轮组的使用和拉力所做的功。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将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

二、九上物理第 11 章课程讲解的具体内容2.1 带电验电器的实验原理带电验电器是一种用于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带电验电器以及它的实验原理。

我们将通过实验了解如何用橡胶棒和玻璃棒带电,并观察它们对金属箔片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将更好地理解电荷的作用和原理。

2.2 物体在水平拉力下的运动状态和平衡条件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物体在水平拉力下的运动状态和平衡条件。

我们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学习,了解如何计算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拉力,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学习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水平拉力下的运动状态和平衡条件。

2.3 滑轮组的使用和拉力所做的功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滑轮组的使用和拉力所做的功。

我们将学习到,滑轮组可以有效地减小拉力,从而使我们能够更轻松地提升重物。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滑轮组,并了解拉力所做的功如何计算。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滑轮组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九年级物理十一章知识梳理

九年级物理十一章知识梳理

九年级物理十一章知识梳理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梳理一下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的知识。

这章的知识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只要咱们用心挖掘,就能收获满满呢!在这一章里,有一个超级重要的概念——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助手,默默地帮我们干活。

比如说杠杆,这东西可太常见啦。

我有个朋友小明,有一次他想撬动一块大石头,他找了一根长木棍,把木棍的一端放在石头下面,在木棍的另一端用力往下压。

这根木棍其实就是一个杠杆呀。

杠杆有三个重要的点: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

就像小明撬石头的例子,石头下面的那一点就是支点,小明用力的地方就是动力作用点,而石头的重力就相当于阻力,作用在石头的重心上。

咱们可以想象杠杆就像一个跷跷板,两边的力在支点的作用下达到平衡或者不平衡的状态。

还有滑轮呢!滑轮就像一个小轮子,不过它的作用可不小。

定滑轮就像一个固执的家伙,它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

我记得有一次在学校的科技小制作里,小红想把一个小旗升到旗杆顶,她就用了定滑轮。

她拉着绳子的一端,小旗就顺着旗杆升上去了。

那动滑轮呢?动滑轮就像是一个热心肠的小伙伴,它能省力,不过呢,它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就变成了滑轮组,这可就厉害了,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这就好比是两个人合作,一个有方向,一个有力气,组合起来就能干大事啦。

再来说说功这个概念吧。

功是什么呢?功就像是我们努力之后得到的成果。

当我们用力推一个物体,并且这个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那我们就做了功。

我问过我的同桌小李,我说:“小李,你觉得做功是不是就像我们把地上的书包捡起来放到桌子上,这个过程就是做功呢?”小李想了想说:“嗯,好像是呢,我们用力了,书包也移动了一段距离。

”但是要注意哦,要是我们用力推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纹丝不动,那我们可就没有做功。

这就好比我们对着一堵墙使劲推,墙动都不动,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呀。

功率又是什么呢?功率就像是干活的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状态的分子模型, 其中甲图表示______,乙图表示______,丙图表示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2)物质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相应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构成物质 的分子在_________上发生了变化.
提示:(1)图甲的分子排列十分紧密、规则,分子有固定的位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物质的形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固态 极小 极大 液态 较小 气态 极大 _____ 极小
较小 _____
振动加移动 无固定位置 无形 有体积、_____ 状 ,具有流动 ___ 性
分子运 动情况
分子排列
只振动、 不移动
十分紧密 有体积、 有形状, 无流动性 _________
m (2)鉴别原理: . V
【活学巧用】
水的反常膨胀
如图所示是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 象.
(1)水在4 ℃时的密度为1×103 kg/m3,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2)温度高于4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 质量_____,体积______,密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码使天平平衡. (2பைடு நூலகம்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其
中读取游码的示数时以游码左侧所对刻度为准, m物=70 g+
4.0 g=74.0 g. 答案:(1)平衡螺母 游码 (2)74.0
三、密度 1.定义 单位体积 某种物质的质量. _________ 2.公式及变形公式
m (1)求密度: . V
(1)如果在测量前观察到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所示,应该移动 ______使天平平衡;如果在测量过程中观察到指针的指示情况
如图所示,应该移动_____使天平平衡.
(2)如图所示,所测物体的质量m物=_____g. 提示:(1)在测量前应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在测
量过程中如果通过加减砝码无法使天平平衡,应该通过移动游
(3)温度低于4 ℃时,随着温度的降低,质量______,体积 _____,密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水凝固成冰时,质量_____,体积_____,密度_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提示:(1)解答本题时要明确密度的概念,即反映物质单位体 积的质量,所以水的密度的物理意义是“1 m3 的水的质量是 1×103 kg”. (2)由图象可知,温度高于4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越 来越大,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 ℃时,随着温度的降 低,体积也越来越大,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由此可见,4 ℃ 的水密度最大.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将变大,密度将变小.但水 和冰含有物质的多少相同,故质量始终不发生变化. 答案:(1)1 m3的水的质量是1×103 kg
(2)求质量:______. m=ρ V
m . (3)求体积: V
3.单位及换算 1×103 kg/m3. 1 g/cm3=______
4.测量
(1)原理:
量筒 天平 和_____. (2)测量工具:_____ (3)测固体密度的步骤: 天平 量筒
m . V
m V2 V1
(4)测液体密度的步骤:
气;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如二氧化碳;有的分子只由一
个原子组成,如铁.
【典例1】(2012·成都中考)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C.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置,组成的物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属于固态分子模型 . 图乙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组成的物质没有 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属于液态分子模型 .图丙的分子极 度散乱,间距很大,容易被压缩,组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体积,
具有流动性,属于气态分子模型.
(2)由甲、乙、丙三图可知,当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 发生变化时,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物质的体积将发生变 化.
高速自 由运动
极度散乱 ________ 体积 、无 无_____ 形状,有流 动性,易压 缩
宏观特性
4.原子及其结构(如图所示)
核外电子 组成. (1)原子由原子核和_________ 质子 和_____ 中子 组成. (2)原子核由_____ 夸克 组成. (3)质子和中子由_____
【活学巧用】 物质的组成和形态
答案:(1)固态
液态
气态
(2)排列方式
二、质量 物质的多少 它不随物体_______________ 形状、位置、状 1.定义:物体所含___________, 态、温度 的改变而改变. _________
2.测量: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分度值
左盘 由大到小
右盘砝码质量 数
游码在标尺上的示
【活学巧用】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2)不变
大 变小
变大
变小
(3)不变
变大
变小
(4)不变

一、原子的构成 电子 原子 原子核 不带电 中子 夸克
带负电
质子
带正电
1.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
体积非常小,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 不同的轨道上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2.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对外不 显电性.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基本相等,但前者带正电,后者不 带电. 【中考警示】不同物质的分子由不同的原子组成,有的分子由 多种原子组成,如二氧化碳;有的分子由一种原子组成,如氢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
物质 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 拥有数十亿个星系,它们都是由_____
运动和发展 中. 的___________
2.分子 原来性质 的最小微粒. (1)分子:保持物质_________
(2)大小:分子很小,通常以_____m 10-10 做单位来量度.
天平
量筒
天平
量筒
m1 m 2 V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 (1)关系: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质的密度随着温度 减小 的升高而_____. 最大 (2)个例:水的密度在4 ℃时_____.
2.密度与物质鉴别
(1)特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特性,物质不同,密度一般 _____. 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