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3月份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

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3分)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A.x≥0B.x≤0C.x=0D.x为任意实数2.(3分)△ABC三边为a、b、C,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b=2,c=B.a=3,b=4,c=5C.b2=a2﹣c2D.∠A:∠B:∠C=1:2:33.(3分)下列二次根式中,化简后不能与进行合并的是()A.B.C.D.4.(3分)若平行四边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2,则其中较小的内角是()A.60°B.90°C.120°D.45°5.(3分)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成立的是()A.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C.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6.(3分)点D、E、F分别为△ABC三边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3,则△ABC的周长为()A.12B.9C.6D.1.57.(3分)甲、乙两艘客轮同时离开港口,航行的速度都是40m/min,甲客轮用15min到达点A,乙客轮用20min到达点B,若A,B两点的直线距离为1000m,甲客轮沿着北偏东30°的方向航行,则乙客轮的航行方向可能是()A.北偏西30°B.南偏西30°C.南偏东60°D.南偏西60°8.(3分)如图,Rt△ABC中,∠C=90°,D为AB中点,E为BC上一点,且CE=2BE =2DE=6.则AB的长为()A.12B.6C.6D.39.(3分)如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4、2,一只蚂蚁要沿着长方体的外表面从A点爬到B点,最短路径长为()A.5B.C.3D.10.(3分)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若∠AOB=45°,则OA、OB、OC之间满足()A.OA2+OB2=OC2B.OA2+OB2=2OC2C.OA2+OB2+OA•OB=2OC2D.OA2+OB2+OA•OB=2OC2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11.(3分)=;(3)2=;=.12.(3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5、、,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13.(3分)如图,E、F是▱ABCD对角线BD上的两点,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14.(3分)E为▱ABCD边AD上一点,将△ABE沿BE翻折得到△FBE,点F在BD上,且EF=DF.若∠C=52°,那么∠ABE=.15.(3分)A(3,4)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内一点,B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若△AOB 为等腰三角形,则B点坐标为.16.(3分)如图,Rt△ABC中,∠C=90°,∠ABC=30°,AC=4.P为BC边上一点,以AP为边在右侧构造等边△APD.连接BD,Q为BD中点,则P点从C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Q点的运动路径长为.三、解答题(共72分)17.(8分)(1)计算(﹣)﹣(+);(2)(﹣)×.18.(8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9.(8分)如图,Rt△ABC中,∠C=90°(1)若AB=,AC=,求BC2(2)若AB=4,AC=1,求AB边上高.20.(8分)▱ABCD中,BD是对角线,CE⊥CD交BD于E点,AF⊥AB交BD于F点,连接AE、C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1.(8分)按要求仅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图,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1)如图1,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为1,以格点A为顶点画一个△ABC,使其三边长分别为AB=,AC=,BC=;(2)在▱ABCD中,点E在BC边上,AB=BE,BF平分∠ABC交AD于点F.①在图2中,过点A画出△ABF的BF边上的高AG;②在图3中,过点C画出C到BF的垂线段CH.22.(10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O,OE⊥AC交CD于E点.(1)求证:OA平分∠BAE;(2)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0,求△ADE的周长.23.(10分)如图,等腰Rt△ABD中,AB=AD,点M为边AD上一动点,点E在DA的延长线上,且AM=AE,以BE为直角边,向外作等腰Rt△BEG,MG交AB于N,连NE、DN.(1)求证:∠BEN=∠BGN.(2)求的值.(3)当M在AD上运动时,探究四边形BDNG的形状,并证明之.24.(12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0),D(0,d),以AB,AD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其中a,b,d满足.(1)直接写出C点坐标;(2)如图2,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交y轴于点E,F为AD的中点,试判断∠EFB的大小,并说明理由;(3)如图3,点E(,0),F为x轴上的一点,∠ECF=45°,求F点的坐标.。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华师希平双语学校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华师希平双语学校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A. B.C.D.2.在中,,若,,则AB 的长为()A.5B.12C.13D.153.下列式子化简正确的是()A. B.C.D.4.如图,剪两张对边平行的纸条,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转动其中一张纸条,重合的部分构成了一个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 B.C.D.5.下列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6.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的是()A.三个角的比是1:2:3 B.三条边满足关系C.三条边的比是2:3:4D.三个角满足关系7.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则a 的值是()A.B.C.D.8.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n 值为,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A.14B.C.16D.9.大约在公元222年,赵爽为《周髀算经》一书作序时,介绍了“勾股圆方图”,亦称“赵爽弦图”如图,某数学兴趣小组类比“赵爽弦图”构造出图2:为等边三角形,AD 、BE 、CF 围成的也是等边三角形.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E 、CF 、AD 的中点,若的面积为14,则的面积是()A.1B.2C.3D.4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E 平分,交边AD 于点连接CE ,若,则CE 的长为()A.10B.6C.D.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12.比较大小:______填“>”、“=”或“<”13.如图是与在的网格上的位置,则______.14.如图,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在离地面5m处撕裂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m处,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是______.15.在▱ABCD中,BC边上的高为4,,,则▱ABCD的周长等于______.16.在中,,若点P在边AC上移动,则BP的最小值是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八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评价数学(1)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式子是分式的是( )A.B.C. D.【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识别,对于两个整式A 、B ,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形如的式子就叫做分式,据此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分式的定义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B 选项中的式子是分式,故选:B .2. 化简的结果是( )A. 2 B. C.D.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解:,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为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次幂的倒数,即(,为正整数).3. 下列分式中,最简分式是( )A.B.C.D.【答案】C 【解析】【分析】利用最简分式定义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该分式的分子、分母中含有公因式,不是最简分式,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32a1x x +x y+xπ0B ≠AB12-2-1212-1122-=n -n n 1nnaa -=0a ≠n 211a a +-246a bc 22a a-2a b a ab++A ()1+aB 、该分式的分子、分母中含有公因数,不是最简分式,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该分式最简分式,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该分式的分子、分母中含有公因式,不是最简分式,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分式的定义: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解题关键掌握最简分式的定义.4. 把下列分式中x ,y 的值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5倍,那么分式的值保持不变的是( )A.B.C.D.【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x ,y 的值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5倍,求出每个式子的结果,看结果是否等于原式.【详解】解:A 、,分式的值保持不变,符合题意;B 、,分式的值改变,不符合题意;C 、,分式的值改变,不符合题意;D 、,分式的值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5. 春节游河南,探寻千年古韵,品味地道年味!有游客人,到龙门石窟游玩,需要住宿,如每个人住一间房,结果还有一个人无房住,则客房的间数是( )A.B.C.D.【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根据有一个人无房住可得住进房间的人数为人,再除以即可求出是2()a b +y x y-1x y-x y xy-2x y y -()55555y y yx y x y x y==---()11115555x y x y x y==⨯---()55515·5255x y x y x yx y xy xy---==⨯()()22255512555x y x yx yy yy ---==⨯m n 1m n-1m n-1m n+1m n+()1m -n客房的间数,读懂题意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客房间数为,故选:.6. 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得到的方程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分式方程,把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去分母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去分母得,故选:B .7. 若,,则的值是( )A. 2 B. ﹣2C. 4D.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求出的值,再计算异分母分式相加即可.【详解】∵,∴,∴,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涉及完全平方根公式,异分母分式相加,熟练掌握公式和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8. 如图,若,则表示的值的点落在( )的1m n-A 12113x x x+-=()1321x x -+=()13213x x-+=()13211x -+=1633x x x-+=3x 12113x x x+-=3x ()13213x x -+=2x y +=2xy =-y xx y+22x y +()2222x y x xy y +=++()()222222228x y x y xy +=+-=-⨯-=22842y x y x x y xy ++===--2a b =222a ab a b --A. 第①段B. 第②段C. 第③段D. 第④段【答案】C 【解析】【分析】把代入即可求出分式的值,再看值的点落在的位置.【详解】解:∵,∴,∵,∴表示的值的点落在段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知晓把整体代入是解此题的关键.9. 已知关于m 的不等式组,且m 为整数,则关于x 的分式方程的解是( )A. B. C. D. 不能确定【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解分式方程,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无解)”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进而求出其整数解,即m 的值,然后解分式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解不等式①得,解不等式②得:,∴不等式组的解集为,∵m 为整数,2a b =2a b =222a ab a b --2222224222433b b b b b b -===-2013<<222a ab a b--2a b =12020m m -<⎧⎨-<⎩12+=-x x m 5x =1x =3x =12020m m -<⎧⎨-<⎩①②12m >2m <122m <<∴原分式方程为,去分母得:,去括号得:,解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故选:C10. 漳州市教育局为帮助全市贫困师生举行“一日捐”活动,甲、乙两校教师各捐款60000元,已知“…”,设乙学校教师有x 人,则可得方程,根据此情景,题中用“…”表示的缺失的条件应补( )A. 乙校教师比甲校教师人均多捐20元,且甲校教师的人数比乙校教师的人数多20%B. 甲校教师比乙校教师人均多捐20元,且乙校教师人数比甲校教师的人数多20%C. 甲校教师比乙校教师人均多捐20元,且甲校教师的人数比乙校教师的人数多20%D. 乙校教师比甲校教师人均多捐20元,且乙校教师人数比甲校教师的人数多2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乙学校教师有x 人推出的含义,再推出的含义,即可得解.【详解】设乙学校教师有x 人,则表示:甲校教师的人数比乙校教师的人数多20%,表示乙校教师比甲校教师人均多捐20元,因此可得出:已知“甲校教师比乙校教师人数多,且乙校教师比甲校老师人均多捐20元”;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准确理解方程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 若分式的值为0,则=______.【答案】1的的121x x +=-()121x x +=-122x x +=-3x =3x =600006000020(120)x x-=+%(120)x +%600006000020(120)x x-=+%(120)x +%600006000020(120)x x-=+%20%11x x -+x【分析】分式的值为0,即是分子为0,分母不能为0,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关键在于理解值为0的条件.12. 某种花粉颗粒的直径约为,将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现形式为的形式,其中,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大于等于10时,n 是正数,当原数绝对值小于1时n 是负数;由此进行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故答案为:.13. 若关于x 的方程无解,则m =_____.【答案】1或2【解析】【分析】去分母得(m -2)x +1=0,根据方程无解分情况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去分母,得mx +1﹣2x =0,化简得(m ﹣2)x +1=0,当=0时,x =0或x =1当方程有增根为x =0时,m 不存在;当方程有增根x =1时,得m ﹣2+1=0,即当方程有增根时m =1;当m ﹣2=0时,原方程无解,此时m =2,综上所述:m =1或2,故答案为:1或2.101x x -=+10x -=10x +≠1x =0.000031m 0.00003153.110-⨯10n a ⨯110a ≤<50.000031 3.110-=⨯53.110-⨯21201mx x x x +-=--2x x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理解分式方程无解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4. 已知,则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异分母分式加法计算,先把已知式子右边通分得到,进而得到,据此求出A 、B 的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故答案为:4.15. 已知关于分式方程的解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且【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解不等式组,先求出分式方程的解,根据,得到关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求出的取值范围,又由最简公分母的值不等于,可得不符合条件的取值,最后综合即可得到最终的取值范围,正确求出分式方程的解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由分式方程得,,∵分式方程的解满足,的()()223222x ABx x x +=+---A B -=4()()223222x Bx A Bx x ++-=--231A B B -==,()()223222x AB x x x +=+---()()()()22223222B x x Ax x x -+=+---()()223222x Bx A Bx x ++-=--231A B B -==,51A B ==,514A B -=-=x ()()232223x kx x x +=+--+41x -<<-k 714k -<<0k ≠41x -<<-k k 0k k ()()232223x kx x x +=+--+217x k =-()()232223x k x x x +=+--+41x -<<-∴,即,解得,又∵,∴且,即且,解得且,∴的取值范围为且,故答案为:且.三.解答题.(本大题8小题,共75分)16. 计算:(1);(2)解方程:.【答案】(1);(2)【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除法计算,解分式方程:(1)先把除法变成乘法,然后约分即可得到答案;(2)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步骤解方程,然后检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2)21471k --<<-21472117k k -⎧>-⎪⎪⎨-⎪<-⎪⎩714k -<<()()230x x -+≠20x -≠30x +≠21207k --≠21307k -+≠35k ≠0k ≠k 714k -<<0k ≠714k -<<0k ≠322243x z xz y y ÷-32222x x x x-=---232x yz-1x =322243x z xz y y ÷-322234x z y y xz -=⋅232x yz=-32222x xx x-=---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为.17.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答案】,【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零指数幂,先把除数的式子通分,然后把除法变成乘法,接着约分化简,最后代值计算即可.【详解】解:,∵,∴原式.18. 已知x =﹣4时,分式无意义,x =2时,此分式的值为零,求分式的值.【答案】5【解析】【分析】由分式无意义,可求出a 的值,由分式的值为0,可求出b 的值.把a 、b 的值代入分式中求值即可.【详解】解:∵分式无意义,∴2x +a =0即当x =﹣4时,2x +a =0.解得a =8()3222x x x -=---3224x x x -=--+2243x x x -++=-1x =1x =1x =11a a a a +⎛⎫⎛⎫÷- ⎪ ⎪⎝⎭⎝⎭020241a =+11a -111a a a a +⎛⎫⎛⎫÷-⎪ ⎪⎝⎭⎝⎭211a a a a+-=÷()()111a a a a a +=⋅+-11a =-020241112a =+=+=1121==-2x b x a -+3a ba b+-∵分式的值为0,∴x ﹣b =0,即当x =2时,x ﹣b =0.解得b =2∴.【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意义的条件,关键在于通过分式无意义算出a 、b 的值.19. 已知x 为整数,且++化简结果为整数,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x 值.【答案】x 值的为1或2或4或5【解析】【分析】将原式化简成,由x 为整数且化简结果为整数可得出x −3=±2或±1,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x 为整数且也是整数,∴x-3=±2或±1,则x =1或2或4或5.所以所有符合条件的x 值的为1或2或4或5.【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将原式化简成是解题的关键.20. 有甲、乙两筐水果,甲筐水果的质量为,乙筐水果的质量为(其中).售完后,两筐水果都卖了150元.(1)哪筐水果卖的单价高?(2)高的单价是低的单价的多少倍?【答案】(1)甲水果的单价卖得高; (2)高的单价是低的单价的倍.【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8253832a b a b ++==--⨯23x +23x -22189x x +-23x -222218339x x x x ++++--2222626218999x x x x x x ---+=++---2269x x +-23x -23x -23x -()21kg m -()21kg m -1m >11m m +-(1)用甲框的单间减去乙框的单间,再进行整理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得:,所以甲水果的单价卖得高;【小问2详解】根据题意得:,答:高的单价是低的单价的倍.21. 当时,定义一种新运算:,例如:,.(1)直接写出_______________;(2)若,求出m 的值.【答案】(1)2;(2).【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所给条件代值进去计算即可求出,(2)根据m 与2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讨论求解分式方程即可求出m 的值.【详解】解:(1)因为,所以;(2)时,,解得,不合题意,舍去.时,,2222150150150(1)150(1)1500(1)1(1)(1)(1)(1)m m m m m m m m +---==>---+-+()()222111501501501(1)1(1)1501m m m m m m m +-+÷==---- 11m m +-a b ¹2,(,)2,a b a b F a b b a b b a⎧>⎪⎪-=⎨⎪<⎪-⎩2(3,1)131F ==-248(1,4)4(1)5F ⨯-==--(1,)F a a +=(),22,1()F m F m -=0m =1a a +>2(1,)21F a a a a+==+-m>222,22,12()(2)m F m F m m m -=-=--423m =<2m <()(222,22,22)1F m F m m m⨯-=-=--解得.综上,.【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定义与分式方程的求解,根据题目给定公式代值计算即可,第(2)问注意对m 的值进行分类讨论求解,注意求解出来的m 的值要根据分类讨论时的取值范围进行取舍.22. 甘蔗富含大量铁、钙、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素有“补血果”的美称,是冬季热销的水果之一,为此,某水果商家12月份第一次用600元购进云南甘蔗若干千克,销售完后,他第二次又用600元购进该甘蔗,但这次每千克的进价比第一次的进价提高了20%,所购进甘蔗的数量比第一次少了25千克.(1)求该商家第一次购买云南甘蔗的进价是每千克多少元?(2)假设商家两次购进的云南甘蔗按同一价格销售,要使销售后获利不低于1000元,则每千克的售价至少为多少元?【答案】(1)每千克4元;(2)每千克的售价至少为8元【解析】【分析】(1)设该商家第一次购买云南甘蔗的进价是每千克x 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答案;(2)设每千克的售价为y 元,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设该商家第一次购买云南甘蔗的进价是每千克x 元,根据题意可知:=﹣25,x =4,经检验,x =4是原方程的解,答:该商家第一次购买云南甘蔗的进价是每千克4元;(2)设每千克的售价为y 元,第一销售了=150千克,第二次销售了125千克,根据题意可知:150(y ﹣4)+125(y ﹣4.8)≥1000,解得:y≥8,答:每千克的售价至少为8元.【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本题属于基础题型.23. 我们定义:如果两个分式与的差为常数,且这个常数为正数,则称是的“和雅式”,这个常数称为关于的“和雅值”.如分式,,,则是的“和雅式”,关于的“和雅值”为.0m =0m =6000.2x x +600x 6004A B A B A B 21x A x =+21B x -=+22222(1)21111x x x A B x x x x -++-=-===++++A B A B 2(1)已知分式,,判断是否为的“和雅式”,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证明并求出关于的“和雅值”;(2)已知分式,,是的“和雅式”,且关于的“和雅值”是,求的值;(3)已知分式,,是的“和雅式”,且关于的“和雅值”是,为整数,且“和雅式”的值也为整数,求所代表的代数式及所有符合条件的的值之和.【答案】(1)不是,理由见解析(2)(3),【解析】【分析】(1)根据新定义进行判断;(2)根据新定义,列出方程求解;(3)根据新定义列出方程,再根据整除的意义求解.【小问1详解】解:C 不是的“和雅式”;理由:,不是的“和雅式”;【小问2详解】由题意得:,,,,解得:,,;12C x =+225644x x D x x ++=++C D C D M =()(1)x b x x --N =()x x a x-M N M N 1a b +29E P x =-3x Q x=-P Q P Q 1x P E x 239E x =+12D C D -= 12x +-2(2)(3)(2)x x x +++=1(3)2x x -++=22x x --+10=-<C ∴D 1M N -=∴()(1)x b x x ---()x x a x-1=()2a b x b ∴-+=20a b b ∴-+==2a =0b =2a b ∴+=【小问3详解】由题意得:,,,为整数,为整数,的值为:或,的值为:,,,,,所以所有符合条件的的值之和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理解新定义和掌握分式的运算是解题的关键.1P Q -=∴(3)(3)E x x +--3x x-1=39E x ∴=+ 29E P x =-=33x-x 3x ∴-1±3±x ∴024*******∴+++=x 12。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九校联考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九校联考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EB=EC,AB=AC,则此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2.不等式x+12≥3x−2的解集为( )A. x≥1B. x≤1C. x≥32D. x≤323.下列数学式子:①−3<0;②2x+3y≥0;③x=1;④x2−2xy+y2;⑤x+1≠3;其中是不等式的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4.若(m−2)x2m+1−1>5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该不等式的解集为( )A. m=0B. x<−3C. x>−3D. m≠25.如图,在△ABC中,AB=5,AC=4,AD平分∠BAC,DE是△ABD的中线,则S△ADE:S△ACD=( )A. 4:5B. 5:4C. 16:25D. 5:86.如图,△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3,D,E分别为BC,AC的中点,P是AD上的一个动点,则PE+PC的最小值为( )A. 3B. 33C. 1D. 27.如图,△ABC和△ADE均为等腰三角形,AB=AC,AD=AE,∠ABC=60°且∠BAC=∠DAE.当B、D、E三点共线时,∠BEC的度数为( )A. 54°B. 56°C. 60°D. 62°8.如图,∠BAC为120°的等腰△ABC中,底边BC为33,DE垂直平分AB于点D,则AE的长为( )A. 23B. 2+3C. 3D. 339.如图,∠AOB=60°,C是BO延长线上的一点,OC=8cm,动点P从点C出发沿CB以3c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O出发沿OA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当t为s时,△POQ是等腰三角形.( )A. 85B. 6 C. 85或6 D. 85或810.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列结论中正确的序号是:①∠PAC=60°;②AC=AO+AP;③△OPC是等边三角形;④∠APO=∠DCO.( )A. ①③④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多校联考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答案解析(附后)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多校联考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1. 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B.C.D.2.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D. 若,则3. 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3B. 13或17C. 10D. 17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中,若,则”,首先应假设( )A. B.C. D.5. 如图,,,,要根据“HL ”证明,则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A. B.C.D.6. 有一个角是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1cm ,则斜边上的高为( )A.B.C. D.7. 如图,在中,,,BD 、CE 分别是、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8. 如图,,OE平分,交OA于点D,,垂足为若,则OD的长为 ( )A. 2B.C. 4D.9. 下面是教师出示的作图题.已知:线段a,h,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作,使,AB上的高作法:①作射线AM,以点A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M于点B;②分别以点A,B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E;③作直线DE,交AB于点P;④以点P为圆心、⊕为半径在AM上方画弧,交直线DE于点C,连接AC,对于横线上符号代表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代表“线段a的长” B. 代表“任意长”C. 代表“大于的长”D. ⊕代表“线段h的长”10. 已知点C在线段BE上,分别以BC、CE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DCE,连接AE与CD相交于点N,连接BD与AC相交于点M,连接OC、MN,则①;②≌;③;④是等边三角形;⑤OC平分;⑥;以上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11. 若的解集是,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2. 在实数范围内定义一种新运算“⊕”,其运算规则为:如:则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 .13. 如图,在中,,,则的度数为______ .14.如图,已知的周长是21,OB,OC分别平分和,于D,且,的面积是______.15. 如图,在中,AC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交BC于点E,,则的度数为______ .16.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6,面积是18,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C,AB于E,F点,若点D为BC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的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17. 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8. 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20道题,规定答对一道题得6分,答错或不答一道题扣2分;80分以上含80分可以获奖,问若要获奖,至少要答对几道题?19. 在等边的三条边AB,BC,CA上,分别取点D,E,F,使得,连接DE,EF,FD,求证:是等边三角形.20. 如图,点C在线段AB上,,,,于点求证:≌;求证:CF平分21. 已知:如图中,,BD平分,CD平分,过D作直线平行于BC,交AB,AC于E,求证:是等腰三角形;求的周长.22. 如图1,在中,,,直线m经过点A,直线m,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求证:≌;如图2,将中的条件改为:在中,,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其中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是否成立?如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拓展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平分线上的一点,且和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求证:是等边三角形.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识别.主要依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进行辨别.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解:A分母中含有未知数,所以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符合题意;B是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符合题意;C是二元一次不等式,不符合题意;D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符合题意.故选2.【答案】D【解析】解:A、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2,不等式仍成立,即,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不等号方向改变,即,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2,不等式仍成立,即,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时,,原变形错误,符合题意.故选: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本题考查的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答案】D【解析】解:若3为腰长,7为底边长,由于,则三角形不存在;若7为腰长,则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故选: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即是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长求周长;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3和7,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题目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4.【答案】A【解析】解:反证法证明命题“在中,若,则”时,首先假设,故选:根据反证法的步骤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反面成立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反证法的应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根据垂直定义求出,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即可.【解答】解:条件是,理由是:,,,在和中,,,故选6.【答案】C【解析】解:如下图所示:,于点D,,,,,,,,故选项A错误,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故选:根据题目画出相应的图形,由题意可以求得BC、AC的长,由,,可以求得CD 的长,从而可以解答本题.本题考查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画出合适的三角形,灵活变化,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7.【答案】A【解析】解:共有5个.,是等腰三角形;、CE分别是、的角平分线,,,是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又BD是的角平分线,,是等腰三角形;、CE分别平分,,,,,,,,,即是等腰三角形由可得,即是等腰三角形.综上所述,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故选:根据已知条件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图中的三角形进行一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判定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中档题.8.【答案】C【解析】解:过点E作于点H,如图所示:平分,,,,OE平分,,,,,,,,,,,,故选:过点E作于点H,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的度数,再根据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的长度,再证明,即可求出OD的长.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熟练掌握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答案】B【解析】解:作法:①作射线AM,以点A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M于点B;②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二分之一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E;③作直线DE,交AB于点P;④以点P为圆心、“线段h的长”为半径在AM上方画弧,交直线DE于点C,连接AC,所以说法不正确的是故选:根据基本作图方法即可完成填空.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0.【答案】D【解析】解: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CE都是等边三角形,,,,,≌,,故①正确;,又,,,故③正确;,,,≌,故②正确;,又,是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如图,过C作,,≌,中BD边上的高与中AE边上的高对应相等,即,点C在的角平分线上,即CO平分,故⑤正确;如图,在BO上截取,则是等边三角形,,,又,,≌,,,故⑥正确;故选: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再分别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即可得到正确的结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断的综合运用,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11.【答案】【解析】解:,且不等式的解集是,,解得:故答案为: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结合题意可得,解之即可.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能力.12.【答案】【解析】解:,,不等式即为:,解得,故答案为:根据新定义运算,列出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本题考查了新定义运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根据新定义得出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3.【答案】【解析】解:,,,,为的外角,,,,,即,故答案为: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出,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结合,求出的度数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边对等角.14.【答案】4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过O作于E,于F,连接OA,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根据的面积等于的面积、的面积以及的面积之和,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过O作于E,于F,连接OA,,OC分别平分和,,,,即,的面积是:故答案为:15.【答案】【解析】解:垂直平分线段AC,,,,,,故答案为:证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答案】9【解析】解:连接AD,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解得,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C,,,的长为的最小值,的周长最短故答案为:连接AD,AM,由于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故,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的长,再根据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C,,推出,故AD的长为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答案】解:,,,,,,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解析】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即可;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即可;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即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即可.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在表示解集时“”,“”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用空心圆点表示.18.【答案】解:设答对x题,那么答错或者不答的有题解得:答:至少要答对15题.【解析】根据题意,设答对x题,则答对获得的分数为6x,而答错损失的分数为,由这次竞赛获奖必须达到80分,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正确的不等关系是解题关键.19.【答案】证明:是等边三角形,,,,,在和中,,≌,在和中,,≌,≌,,是等边三角形.【解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进一步证得,即可证得≌≌,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证得是等边三角形.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答案】证明:,,在和中,,≌,≌,,又,平分【解析】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根据SAS推出≌;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推出,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即可证明CF平分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1.【答案】证明:,,平分,,,,是等腰三角形;,,平分,,,,,,的周长为:【解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可得,据此即可证得;同理可得,根据的周长,求解即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答案】证明:如图1,直线m,直线m,,,,在和中,,≌解:≌成立,证明:当为钝角时,如图2,,,,,在和中,,≌当为锐角时,如图,,,,,在和中,,≌证明:如图3,和均为等边三角形,,,,,由得≌,,,,,,在和中,,≌和,,,,是等边三角形.【解析】由,推导出,即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证明≌;当为钝角时,由,推导出,即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证明≌;当为锐角时,用同样的方法可证明≌;先由和均为等边三角形,得,,,则,而,由得≌,则,,可推导出,即可证明≌和,得,,则,即可证明是等边三角形.此题重点考查同角的余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运用等知识与方法,此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属于考试压轴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图形选自历届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2.若a−b=2,a2+b2=7,则a+b=( )A. ±2B. ±7C. ±10D. ±53.某年,某河流发生流域性洪水,将其水位下降记为负,上涨记为正,甲地和乙地的七日水位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m)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地区甲地+0.72+4.11−2.55−2.05−0.83−0.40−0.57乙地−0.29−0.19+0.51+0.02−1.15+1.29−0.9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第四天时,乙地的水位达到七天中的最高峰B. 乙地第七天后的最终水位比初始水位高C. 这七天内,甲地的水位变化比乙地小D. 甲地第七天后的最终水位比初始水位低4.如图所示,将一副三角尺放置于两条平行线之间,已知∠1=15°,那么∠2为( )A. 60°B. 67.5°C. 72.5°D. 75°5.快递公司在打包小提琴等乐器时,通过如下图所示的包装盒进行包装,下列哪个选项是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 )A.B.C.D.6.数学课上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程序,当任意一个有序数对(a,b)输入其中,会得到一个新的数:(a+3)(b−3),例如输入(3,5)得到的数是(3+3)×(5−3)=12.有一个学生将有序数对(2x,1)输入,得到的数是6,请问x的值是( )A. 3B. 0C. −3D. −947.小明解不等式1+x2≤1+3x3+1的过程如下:解:3(1+x)≤2(1+3x)+6 ①3+3x≤2+6x+6 ②3x−6x≤2+6−3 ③−3x≤5 ④x≤−5⑤3其中,小明出现错误的一步是( )A. 从①到②B. 从②到③C. 从③到④D. 从④到⑤8.如图,某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过图中E,F两点,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k>0,b>0B. k>0,b<0C. k<0,b>0D. k<0,b<09.四个正方形如图摆放,除A,B,C,D外,其余各点均为所在线段的中点.其中最小的正方形边长为2,请问四个正方形中有几个正方形的边长为无理数?( )A. 1B. 2C. 3D. 410.在长方形ABCD内,将两张边长分别为a和b(a>b)的正方形纸片按图①,②两种方式放置(图①,②中两张正方形纸片均有部分重叠),长方形中未被这两张正方形纸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若AD=m,AB=n,图①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为S1,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为S2,S2−S1的值与a,b,m,n 四个字母中哪个字母的取值无关?( )A. 与a的取值无关B. 与b的取值无关C. 与m的取值无关D. 与n的取值无关.二、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黄石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黄石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下列四组数中,属于勾股数的是() A.1,2,3B.9,12,15C.1,,D.4,5,6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B.C.D.3.下列各命题中,其逆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若,则B.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C.对顶角相等D.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二次根式化成最简结果为()A.B.C.D.5.满足下列条件时,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为()A.,,B.AB :BC ::4:5C.:::4:5 D.,6.已知为整数,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为()A.3B.9C.18D.217.《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题意是:一根竹子原高1丈丈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 尺,则可列方程为()A. B.C.D.8.把一副三角板如图甲放置,其中,,,斜边,,把三角板DCE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如图乙,此时AB 与交于点O ,则线段的长为A. B.5 C.4 D.9.如图,阴影部分表示以的各边为直径向上作三个半圆所组成的两个新月形,面积分别记作和若,,则BC长是()A. B. C.4 D.510.阅读下列材料:若一个任意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记,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古希腊的数学家海伦给出了这个公式的证明,这一公式称为海伦公式.若在海伦公式中,,,,则()A. B. C.3 D.4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2.当时,代数式的值是______.13.已知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______.14.有一个如图所示的长方体透明玻璃鱼缸,假设其长,高,水深,在水面上紧贴内壁的G处有一块面包屑,G在水面线EF上,且,一只蚂蚁想从鱼缸外的A点沿鱼缸壁爬进鱼缸内的G处吃面包屑.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为______15.如图,在中,,,以BC为斜边在BC上方作等腰直角连接AD,则AD的最大值为______.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75分。
八年级下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下)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长度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8.15.17 B.1.5.2.3 C.6.8.10 D.5.12.132.在△ABC中.AB=.BC=.AC=.则()A.∠A=90°B.∠B=90°C.∠C=90°D.∠A=∠B 3.如图所示.AB=BC=CD=DE=1.AB⊥BC.AC⊥CD.AD⊥DE.则AE=()A.1 B.C.D.24.如图.在▱ABCD中.AB=4.BC=6.∠B=30°.则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A.6 B.12 C.18 D.245.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已知等腰梯形的两底之差等于腰长.则腰与下底的夹角为()A.15°B.30°C.45°D.60°7.如图.在△ABC中.D、E、F三点将BC分成四等分.XG:BX=1:3.H为AB中点.则△ABC的重心是()A.X B.Y C.Z D.W8.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10.BD⊥AC于D.CD=2.则BD的长为()A.4 B.5 C.6 D.89.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3=0时.原方程变形为()A.2=4 C.2=310.在下面图形中.每个大正方形网格都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最大的是()A.B.C.D.二、填空(每小题4分.共24分)1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3cm和4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cm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12.在Rt△ABC中.∠C=90°.若a=15.c=25.则b=.13.▱ABCD的周长是30.AC、BD相交于点O.△OAB的周长比△OBC的周长大3.则AB=.14.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CD上.点G、H在对角线AC 上.若四边形EGFH是菱形.则AE的长是.15.梯形中位线长6cm.下底长8cm.则上底的长为cm.16.在一张三角形纸片中.剪去其中一个50°的角.得到如图所示的四边形.则图中∠1+∠2的度数为度.三、解答题(一)(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7.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3cm.AD=4cm.BC=13cm.CD=12cm.∠A=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18.如图.已知线段a和b.a>b.求作直角三角形ABC.使直角三角形的斜边AB=a.直角边AC=b.(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19.(6分)(2016丹东模拟)如图.在▱ABCD中.E是CD的中点.A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求证:BC=CF.四、解答题(二)(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20.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在边AD.BC上.且DE=CF.连接OE.OF.求证:OE=OF.21.梯形ABCD中.AD∥BC.AB=DC=2.∠DBC=30°.∠BDC=90°.求:梯形ABCD的面积.2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为对角线AC上两点.且AE=CF.DF∥BE.求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五、解答题(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23.如图.在△ABC中.∠ACB=90°.∠B=30°.CD.CE分别是AB边上的中线和高.(1)求证:AE=ED;(2)若AC=2.求△CDE的周长.24.已知:如图.在▱ABCD中.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EF分别交AD.BC于E.F 两点.连结BE.DF.(1)求证:△DOE≌△BOF;(2)当∠DOE等于多少度时.四边形BFDE为菱形?请说明理由.25.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CD上一点.延长BC到E.使CE=CG.连接BG并延长交DE于F.(1)求证:△BCG≌△DCE;(2)将△DCE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DAE′.判断四边形E′BG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2017-2018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八年级(下)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长度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8.15.17 B.1.5.2.3 C.6.8.10 D.5.12.13【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答.【解答】解:A、82+152=17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1.52+22≠3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C、62+82=10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52+122=13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2.在△ABC中.AB=.BC=.AC=.则()A.∠A=90°B.∠B=90°C.∠C=90°D.∠A=∠B【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三角形的三边长.计算它们的平方.满足a2+b2=c2.哪一个是斜边.其所对的角就是直角.【解答】解:∵AB2=()2=2.BC2=()2=5.AC2=()2=3.∴AB2+AC2=BC2.∴BC边是斜边.∴∠A=9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本题没有让学生直接判定直角三角形.而是创新的求哪一个角是直角.是一道不错的好题.3.如图所示.AB=BC=CD=DE=1.AB⊥BC.AC⊥CD.AD⊥DE.则AE=()A.1 B.C.D.2【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进行逐一计算即可.【解答】解:∵AB=BC=CD=DE=1.AB⊥BC.AC⊥CD.AD⊥DE.∴AC===;AD===;AE===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4.如图.在▱ABCD中.AB=4.BC=6.∠B=30°.则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A.6 B.12 C.18 D.24【分析】过点A作AE⊥BC于E.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AE的长.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即可求出其面积.【解答】解:过点A作AE⊥BC于E.∵直角△ABE中.∠B=30°.∴AE=AB=×4=2∴平行四边形ABCD面积=BCAE=6×2=1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和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5.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对A、B进行判断;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对C、D进行判断.【解答】解:A、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为真命题.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为真命题.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为假命题.故C选项符合题意;D、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为真命题.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6.已知等腰梯形的两底之差等于腰长.则腰与下底的夹角为()A.15°B.30°C.45°D.60°【分析】过点D作DE∥BC.可知△ADE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C=60°.【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DE=CB=AD.∵AD=AE.∴△AD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6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等腰梯形的性质及梯形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7.如图.在△ABC中.D、E、F三点将BC分成四等分.XG:BX=1:3.H为AB中点.则△ABC的重心是()A.X B.Y C.Z D.W【分析】根据重心的定义得出AE是△ABC边BC的中线.CH是△ABC边BA的中线.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D、E、F三点将BC分成四等分.∴BE=CE.∴AE是△ABC边BC的中线.∵H为AB中点.∴CH是△ABC边BA的中线.∴交点即是重心.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重心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重心的定义找出AE是△ABC边BC的中线.CH是△ABC边BA的中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10.BD⊥AC于D.CD=2.则BD的长为()A.4 B.5 C.6 D.8【分析】根据AB=AC=10.CD=2得出AD的长.再由BD⊥AC可知△ABD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即可.【解答】解:∵AB=AC=10.CD=2.∴AD=10﹣2=8.∵BD⊥AC.∴BD===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3=0时.原方程变形为()A.2=4 C.2=3【分析】将原方程的常数项﹣3变号后移项到方程右边.然后方程两边都加上1.方程左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后.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x2﹣2x﹣3=0.移项得:x2﹣2x=3.两边加上1得:x2﹣2x+1=4.变形得:(x﹣1)2=4.则原方程利用配方法变形为(x﹣1)2=4.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此方法的步骤为: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2、将常数项移项到方程右边;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方程左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方程右边为非负常数;4、开方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10.在下面图形中.每个大正方形网格都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最大的是()A.B.C.D.【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看成是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从而可得到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最大的图形.【解答】解: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看成是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计算得.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最大的是第四选项.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方形的性质的理解及运用.二、填空(每小题4分.共24分)1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3cm和4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5或cm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分析】本题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形成的条件.涉及分类讨论的思考方法.即:由于“两边长分别为3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指代不明.因此.要讨论第三边是直角边和斜边的情形.【解答】解:当第三边是直角边时.根据勾股定理.第三边的长==5.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4.5能构成三角形;当第三边是斜边时.根据勾股定理.第三边的长==.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亦能构成三角形;综合以上两种情况.第三边的长应为5或.故答案为5或.【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时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当题目指代不明时.一定要分情况讨论.把符合条件的保留下来.不符合的舍去.12.在Rt△ABC中.∠C=90°.若a=15.c=25.则b=20.【分析】依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Rt△ABC中.∠C=90°.∴b==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3.▱ABCD的周长是30.AC、BD相交于点O.△OAB的周长比△OBC的周长大3.则AB= 9.【分析】如图: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B=CD.BC=AD.OA=OC.OB=OD;又由△OAB的周长比△OBC的周长大3.可得AB﹣BC=3.又因为▱ABCD的周长是30.所以AB+BC=10;解方程组即可求得.【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BC=AD.OA=OC.OB=OD;又∵△OAB的周长比△OBC的周长大3.∴AB+OA+OB﹣(BC+OB+OC)=3∴AB﹣BC=3.又∵▱ABCD的周长是30.∴AB+BC=15.∴AB=9.故答案为9.【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解题时要注意利用方程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求解.14.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CD上.点G、H在对角线AC 上.若四边形EGFH是菱形.则AE的长是5.【分析】首先连接EF交AC于O.由矩形ABCD中.四边形EGFH是菱形.易证得△CFO≌△AOE(AAS).即可得OA=OC.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继而求得OA的长.又由△AOE ∽△AB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连接EF交AC于O.∵四边形EGFH是菱形.∴EF⊥AC.OE=OF.∵四边形ABCD是矩形.∴∠B=∠D=90°.AB∥CD.∴∠ACD=∠CAB.在△CFO与△AOE中..∴△CFO≌△AOE(AAS).∴AO=CO.∵AC==4.∴AO=AC=2.∵∠CAB=∠CAB.∠AOE=∠B=90°.∴△AOE∽△ABC.∴.∴.∴AE=5.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准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15.梯形中位线长6cm.下底长8cm.则上底的长为4cm.【分析】根据“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可求得其上底.【解答】解:由已知得.下底=2×6﹣8=4(cm).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数量关系: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16.在一张三角形纸片中.剪去其中一个50°的角.得到如图所示的四边形.则图中∠1+∠2的度数为230度.【分析】三角形纸片中.剪去其中一个50°的角后变成四边形.则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即可求得∠1+∠2的度数.【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四边形除去∠1.∠2后的两角的度数为180°﹣50°=130°.则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得:∠1+∠2=360°﹣130°=230°.【点评】主要考查了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的实际运用与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之间的关系.三、解答题(一)(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7.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3cm.AD=4cm.BC=13cm.CD=12cm.∠A=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析】连接BD.根据已知分别求得△ABD的面积与△BDC的面积.即可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答】解:连接BD.∵AB=3cm.AD=4cm.∠A=90°∴BD=5cm.S△ABD=×3×4=6cm2又∵BD=5cm.BC=13cm.CD=12cm∴BD2+CD2=BC2∴∠BDC=90°∴S△BDC=×5×12=30cm2∴S四边形ABCD=S△ABD+S△BDC=6+30=36cm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还涉及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连接BD.是关键的一步.18.如图.已知线段a和b.a>b.求作直角三角形ABC.使直角三角形的斜边AB=a.直角边AC=b.(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分析】先作线段AC=b.再过点C作AC的垂线.接着以点A为圆心.a为半径画弧交此垂线于B.则△ABC为所求.【解答】解:如图.△ABC为所求作的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也19.(6分)(2016丹东模拟)如图.在▱ABCD中.E是CD的中点.A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求证:BC=CF.【分析】先证明△ADE≌△FCE.得出AD=CF.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AD=BC.继而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BC.∴∠ADE=∠FCE.∵E是CD的中点.∴DE=CE.在△ADE和△FCE中.∵.∴△ADE≌△FCE.∴AD=CF.又∵AD=BC.∴BC=CF.【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找出△ADE与△FCE全等的条件.难度一般.四、解答题(二)(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20.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在边AD.BC上.且DE=CF.连接OE.OF.求证:OE=OF.【分析】欲证明OE=OF.只需证得△ODE≌△OCF即可.【解答】证明: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DC=∠BCD=90°.AC=BD.OD=BD.OC=AC.∴OD=OC.∴∠ODC=∠OCD.∴∠ADC﹣∠ODC=∠BCD﹣∠OCD.即∠EDO=∠FCO.在△ODE与△OCF中..∴△ODE≌△OCF(SAS).∴OE=O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1.梯形ABCD中.AD∥BC.AB=DC=2.∠DBC=30°.∠BDC=90°.求:梯形ABCD的面积.【分析】作DE⊥BCTVE.则∠DEB=90°.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E=BD.BC=2DC=4.求出BD=DC=6.DE=3.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得出∠ABD=∠ADB.得出AD=AB=2.即可求出梯形ABCD的面积.【解答】解:如图所示:作DE⊥BCTVE.则∠DEB=90°.∵∠DBC=30°.∠BDC=90°.∴∠C=60°.DE=BD.BC=2DC=4.BD=DC=6.∴DE=3.∵AD∥BC.AB=DC.∴∠ABC=∠C=60°.∠ADB=∠BDC=30°.∴∠ABD=30°=∠ADB.∴AD=AB=2.∴梯形ABCD的面积=(AD+BC)×DE=(2+4)×3=9.【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梯形面积的计算;熟练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和DE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为对角线AC上两点.且AE=CF.DF∥BE.求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分析】首先证明△AEB≌△CFD可得AB=CD.再由条件AB∥CD可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解答】证明:∵AB∥CD.∴∠DCA=∠BAC.∵DF∥BE.∴∠DFA=∠BEC.∴∠AEB=∠DFC.在△AEB和△CFD中.∴△AEB≌△CFD(ASA).∴AB=CD.∵AB∥C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五、解答题(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23.如图.在△ABC中.∠ACB=90°.∠B=30°.CD.CE分别是AB边上的中线和高.(1)求证:AE=ED;(2)若AC=2.求△CDE的周长.【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CD=AD.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得∠A=60°.从而判定△ACD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证明;(2)结合(1)中的结论.求得CD=2.DE=1.只需根据勾股定理求得CE的长即可.【解答】(1)证明:∵∠ACB=90°.CD是AB边上的中线.∴CD=AD=DB.∵∠B=30°.∴∠A=60°.∴△ACD是等边三角形.∵CE是斜边AB上的高.∴AE=ED.(2)解:由(1)得AC=CD=AD=2ED.又AC=2.∴CD=2.ED=1.∴.∴△CDE的周长=.【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4.已知:如图.在▱ABCD中.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EF分别交AD.BC于E.F 两点.连结BE.DF.(1)求证:△DOE≌△BOF;(2)当∠DOE等于多少度时.四边形BFDE为菱形?请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DOE≌△BOF(ASA);(2)首先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出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E=ED.即可得出答案.【解答】(1)证明:∵在▱ABCD中.O为对角线BD的中点.∴BO=DO.∠EDB=∠FBO.在△EOD和△FOB中.∴△DOE≌△BOF(ASA);(2)解:当∠DOE=90°时.四边形BFDE为菱形.理由:∵△DOE≌△BOF.∴OE=OF.又∵OB=OD∴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EOD=90°.∴EF⊥BD.∴四边形BFDE为菱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菱形的判定等知识.得出BE=DE是解题关键.25.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CD上一点.延长BC到E.使CE=CG.连接BG并延长交DE于F.(1)求证:△BCG≌△DCE;(2)将△DCE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DAE′.判断四边形E′BG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1)由正方形ABCD.得BC=CD.∠BCD=∠DCE=90°.又CG=CE.所以△BCG≌△DCE 【分析】(SAS).(2)由(1)得BG=DE.又由旋转的性质知AE′=CE=CG.所以BE′=DG.从而证得四边形E′BGD 为平行四边形.【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BCD=90°.∵∠BCD+∠DCE=180°.∴∠BCD=∠DCE=90°.又∵CG=CE.∴△BCG≌△DCE.(2)解:四边形E′BGD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DCE绕D顺时针旋转90°得到△DAE′.∴CE=AE′.∵CE=CG.∴CG=A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DG.AB=CD.∴AB﹣AE′=CD﹣CG.即BE′=DG.∴四边形E′BGD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考生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f;lf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学期3月份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5-=﹣5 B .4y =2y C .822aaa=D .235+=2.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1832= B .322366⨯=C .()2516+=D .()()72723+-=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3=5B .8=42C .32﹣2=3D .23⋅=64.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 1.5B .13C .10D .275.下列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12B .3C .0.01D .12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5+=B .1823=C .3223-=D .1222÷= 7.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A .32222-=B .8383-=-C .2323+=D .()222-=-8.已知526x =-,则2101x x -+的值为( ) A .306-B .106C .1862--D .0 9.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32 >23 B .a 3 • a 2=a 6C .(b+2a) (2a -b) =b 2 -4a 2D .5m + 2m = 7m 210.下列计算不正确的是 ( )A .35525-=B .236⨯=C 774=D 363693=+==11.2a a =-成立,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a ≤B .0a ≥C .0a <D .0a >12.已知实数x 、y 满足222y x x =--,则yx 值是( )A .﹣2B .4C .﹣4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3.设42-的整数部分为 a,小数部分为 b.则1a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2b a b +-﹣|a +b |的结果是_____.15.甲容器中装有浓度为a 40kg ,乙容器中装有浓度为b 90kg ,两个容器都倒出m kg ,把甲容器倒出的果汁混入乙容器,把乙容器倒出的果汁混入甲容器,混合后,两容器内的果汁浓度相同,则m 的值为_________. 16.已知函数1x f xx,那么21f _____.17.已知1<x <2,171x x +=-11x x --_____.18.36,3,2315,,则第100个数是_______.19.4102541025-+++=_______. 20.28n n 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1123124231372831-+-533121【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计算乘除法,同时分别化简各加数中的二次根式,最后计算加减法. 【详解】1123124231372831-+-=48132331)32(337228+⨯⨯⨯=46233132337533121. 【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化简,正确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阅读下面问题: 阅读理解:==1;==2==-.应用计算:(1(21(n 为正整数)的值.归纳拓展:(398++【答案】应用计算:(12 归纳拓展:(3)9. 【分析】由阅读部分分析发现式子的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为此(1分母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2(3)根据分母的特点各项分子分母乘以各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分母用公式计算化去分母,分子合并同类项二次根式即可. 【详解】(1(2(3+98+,(+98+,++99-, =10-1,=9.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化简求值问题,关键找到各分母的有理化因式,用平方差公式化去分母.23.计算:(1﹣(2) (3)244x -﹣12x -.【答案】(1)2(3)-12x + 【解析】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先因式分解,再通分,然后按同分母的分式进行加减计算,再约分即可.详解:(1(2)(3)24142x x --- =41(2)(2)2x x x -+--= 42(2)(2)(2)(2)x x x x x +-+-+-=2(2)(2)xx x -+-=12 x-+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分式的加减运算,熟练应用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24.计算:(1)0 1 2⎛⎫ ⎪⎝⎭(2)(4【答案】(1)-5;(2)9【分析】(1)第一项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计算,后一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详解】(1)0 1 2⎛⎫ ⎪⎝⎭41=--,5=-;(2)(4167=-9=.【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以及零指数幂,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5.计算:(1)11(2【答案】(12+;(2)【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和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运算顺序与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2)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和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运算顺序与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详解】解:)1131-=233÷3==【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26.已知x y ==求下列各式的值: (1)22x xy y -+; (2).y xx y+ 【答案】(1) 72;(2)8. 【分析】计算出xy=12, (1)把x 2-xy+y 2变形为(x+y )2-3xy ,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2)把原式变形为2()2x y xyxy+-,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详解】∵x =,y ==32∴xy=12, (1)22x xy y -+ =(x+y )2-3xy,=2132-⨯ =72;(2)y xx y+=2212()22812x y xyxy-⨯+-==.【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一定要先化简再代入求值.二次根式运算的最后,注意结果要化到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要与加减运算区分,避免互相干扰.27.计算下列各式:(1;(2【答案】(12;(2)【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详解】(1)原式2=-2 =;(2)原式==.【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熟练掌握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0)(0)a aaa a≥⎧==⎨-<⎩,)0,0a b=≥≥=(a≥0,b>0).28.计算(1(2)(()21-【答案】(1)2;(2)24+(1)先将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合并即可得到答案;(2)原式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把括号展开后,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1==-=(2)(()21-=22(181)---=452181--+=24+.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9.计算(1(2)21)-【答案】(1)4;(2)3+ 【分析】(1)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 (2)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1)解:原式=4=+4=-(2)解:原式()22161=---63=-+3=+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注意先化简,再进一步利用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计算.30.化简求值:212(1)211x x x x -÷-+++,其中1x =.【解析】分析:先把小括号内的通分,按照分式的减法和分式除法法则进行化简,再把字母的值代入运算即可. 详解:原式2112,2111x x x x x x -+⎛⎫=÷- ⎪++++⎝⎭2112,211x x x x x -+-=÷+++()211,11x x x x -+=⋅-+ 1.1x =+当1x =时,11x ==+ 点睛: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是解题的关键.【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A 、B 进行判断;利用分母有理化对C 进行判断;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对D 进行判断. 【详解】解:A 、原式=5,所以A 选项错误;B 、原式=,所以B 选项错误;Ca =,所以C 选项正确;D D 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合并同类项法则,正确化简各式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化简、乘法、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逐项判断即可得. 【详解】A =,此项正确;B 、=C 、)21516=+=+D 、)22743=-=,此项正确;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与乘法运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3.D解析:D 【解析】解:A A 错误;B ==,所以B 错误;C .=C 错误;D ==D 正确.故选D .4.C解析:C 【分析】化简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详解】解:A 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B 3,不是最简二次根式;C 是最简二次根式;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公式是解题关键.5.B解析:B【分析】直接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ABC0.1,故此选项错误;D2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6.D解析:D【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对A、C进行判断;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对B进行判断;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对D进行判断.【详解】解:A A选项错误;B=B选项错误;C、=C选项错误;=,所以D选项正确.D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7.A解析:A【分析】由合并同类项、二次根式的性质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 、-=A 正确;B =B 错误;C 、2不能合并,故C 错误;D 2=,故D 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合并同类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解题.8.D解析:D【分析】把x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当时,原式=()2-10×()+1+1=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A【分析】比较两个二次根式的大小可判别A ,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可判断B 、C 、D 的正误.【详解】A 、=,=∵1812>,∴>,故该选项正确;B 、3a •25a a =,故该选项错误;C 、()()22224b a a b a b +-=-,故该选项错误; D 、527m m m +=,故该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大小的比较,同底数幂的乘法、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的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可知=故正确;=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化简,=,故正确;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故不正确.故选D.11.A解析:A【分析】由根号可知等号左边的式子为正,所以右边的式子也为正,所以可得答案.【详解】得-a≥0,所以a≤0,所以答案选择A项.【点睛】本题考查了求解数的取值范围,等号两边的值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C解析:C【分析】依据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求得x的值,然后可得到y的值,最后代入计算即可.【详解】y=,∵实数x、y满足2∴x=2,y=﹣2,-⨯=-4.∴yx=2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实数的估算求出a,b,再代入即可求解.【详解】∵1<<2,∴-2<-<-1,∴2<<3∴整数部分a=2,小数部分为-2=2-,∴==故填:.【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无理解析:1 【分析】根据实数的估算求出a,b ,再代入1a b -即可求解. 【详解】∵1<2,∴-2<<-1,∴2<43∴整数部分a=2,小数部分为4,∴1ab -=2222=-=12-故填: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无理数的估算,分母有理化等,解题的关键熟知实数的性质.14.3b【分析】先判断a ,b 的取值范围,并分别判断a-b ,a+b 的符号,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绝对值的性质化简,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由数轴可知:b >0,a ﹣b <0,a+b <0,∴原式=|解析:3b【分析】先判断a ,b 的取值范围,并分别判断a-b ,a+b 的符号,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绝对值的性质化简,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由数轴可知:b >0,a ﹣b <0,a +b <0,∴原式=|b |+|a ﹣b |﹣|a +b |=b ﹣(a ﹣b )+(a +b )=b ﹣a +b +a +b=3b,故答案为:3b【点睛】=和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a键.15.【分析】分别求出甲,乙容器中原溶液中纯果汁的含量,再求出mkg溶液中纯果汁的含量,最后利用混合后果汁的浓度相等列出关系式,求出m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甲容器中纯果汁含量为akg,乙容器【分析】分别求出甲,乙容器中原溶液中纯果汁的含量,再求出mkg溶液中纯果汁的含量,最后利=,求出m即可.【详解】,甲容器倒出mkg果汁中含有纯果汁makg,乙容器倒出mkg果汁中含有纯果汁mbkg,,=,整理得,-6b=5ma-5mb,∴(a-b)=5m(a-b),∴m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应用,能够正确理解题意,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代入原函数即可解答.【详解】因为函数,所以当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求值问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是解题关键.解析:2+【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x=,代入原函数即可解答.【详解】因为函数1xf xx,所以当1x=时,211()2221f x.【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求值问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是解题关键. 17.-2【详解】∵x+=7,∴x-1+=6,∴(x-1)-2+=4,即 =4,又∵1<x<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完全平方式的应用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解析:-2【详解】∵x+11x-=7,∴x-1+11x-=6,∴(x-1)-2+11x-=4,即2=4,又∵1<x<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完全平方式的应用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要根据所求的式子对已知的式子进行变形.18.【分析】原来的一列数即为,,,,,,于是可得第n个数是,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原来的一列数即为:,,,,,,∴第100个数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数的规律探求,属于常考解析:【分析】,,于是可得第n进而可得答案.【详解】,∴第100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数的规律探求,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设,将等式的两边平方,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由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得t≥0,则.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二【分析】t=,将等式的两边平方,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得出结论.【详解】t=,由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得t≥0,则244t=+=+8=+8=+81)=+62=1)∴=.t1.【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0.7【分析】把28分解因数,再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判断出n的最小值即可.【详解】解:∵28=4×7,4是平方数,∴若是整数,则n的最小正整数值为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解析:7【分析】把28分解因数,再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判断出n的最小值即可.【详解】解:∵28=4×7,4是平方数,n的最小正整数值为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把28分解成平方数与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无22.无23.无24.无25.无26.无27.无28.无29.无30.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