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

合集下载

儿科用药剂量标准计算

儿科用药剂量标准计算

儿科用药剂量标准计算1,头孢拉定针(1g ; 一周岁以上 12. 5~25mg/kg2, 头孢噻肟钠 (1g ; 新生儿日龄小于等于 7日者每天 12小时 50 mg/kg, 出生大于 7日者每 8小时 50 mg/kg。

3,头孢曲松钠(1g ; 小儿常用量按体重一日 20~80 mg/kg, 12岁以上小儿用成人剂量。

4,头孢呋辛钠(1g ; 婴儿和儿童按体重一日 30~100 mg/kg,分 3~4次给药。

5, 20万单位白霉素; 小儿一日 20万单位(1支或酌减,分 2~3次给药。

6, 阿米卡星注射液 (0. 2 g ; 小儿首剂按体重 10 mg/kg, 继以每天 12小时 7. 5 mg/kg,每天 12小时 15 mg/kg.7,克林霉素针(0. 3 g ; 儿童剂量如下;中度感染; 15~25 mg/kg /日,严重感染;25~40 mg/kg/日 .8,林可霉素针(0. 6g ; 小儿每日按体重 10~20 mg/kg。

9,小诺霉素针(0. 3 g ; 小儿按体重 3~4 mg/kg,分 2~3次给药。

10,磷霉素针(1g ; 儿童一日 0. 1~0. 3g/kg,分 2~3次给药。

11,氯霉素针(0. 3 g ; 小儿按体重一日 25~50 mg/kg,分 3~4次给药。

12,利巴韦林针(0. 1g ; 小儿按体重一日 10~15 mg/kg,分 2 次给药。

13,复方氨林巴比妥针 2m l ; 2岁以下;一次 0. 5~1 ml , 2~5岁;一次 1~2 m l ,大于 5岁一次 2 ml.14,维 D2果糖酸钙针 1 ml ; 小儿一日 1 ml 。

15,双黄连粉针(600mg ; 每次每公斤体重 60 mg,16,双黄连水针 20m l ; 每次千克体重 1 ml 。

17,维生素 C 针 0. 5 g 小儿每日 100~300 mg/kg,分次注射。

18, 654一 2针 10 mg 小儿 0. 1~0. 2 mg/kg.19, 胃腹胺针 10 mg 小儿 6岁以下每次 0. 1 mg/kg, 6~14岁一次 2. 5 mg ~5mg/kg.20,氨茶碱针 0. 25 g 小儿常用量,一次按体重 2~4 mg/kg.21, 洛贝林针 3 mg 小儿一次 0. 3~3 mg, 必要时每隔 30分钟可重复使用。

儿科用药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用药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用药计算公式大全1. 标准剂量法(mg/kg):这是最常用的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的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

计算公式为:剂量 = 身体重量(kg)× 需要的剂量(mg/kg)2. 表面积法(mg/m²):这种计算方法考虑到了儿童的体表面积与药物的分布和代谢有关。

适用于化疗药物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表面积(m²)× 需要的剂量(mg/m²)分娩后0天-28天的婴儿:BSA (m²)= 0.0061 × 身长(cm) +0.0128 × 体重(kg) - 0.15293. Clarkson公式(mg):适用于儿童和新生儿的口服用药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单次剂量(mg)× 日剂量(mg/kg)× 体重(kg)4. Young公式(mg):适用于婴儿的口服药物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单次剂量(mg)+年龄(月))/25. Fried公式(mg):适用于预测儿童的肾功能和调整药物剂量。

计算公式为:剂量 = 成人剂量(mg)× (年龄(月)/ 12)^0.756. Allgower公式(mg):适用于静脉输液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静脉输液量(mL)× 浓度(mg/mL)/ 时间(小时)除了以上提到的常用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用药计算公式,如矫正剂量法(调整剂量以达到治疗效果)、肝肾功能不全下的用药计算等。

需要注意的是,儿科用药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生长发育情况、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

并且,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量调整方法和给药途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使用儿科用药计算公式时,应当遵循药物治疗的指导方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计算和用药。

总之,准确计算儿科用药剂量对于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在使用药物之前,应仔细计算剂量,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公式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公式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公式1.体表面积法(BSA法)体表面积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儿科用药剂量计算方法之一,它使用儿童的体表面积(BSA)来估算药物剂量。

体表面积是儿童的身体表面积与体重的关系,通常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使用下述公式计算:BSA (m²) = (身高(cm) × 体重 (kg)) / 3600根据儿童的体表面积可以通过参考表格获得相应的药物剂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仅有体表面积适宜药物剂量的情况,例如放射治疗。

2.身体质量法(BW法)身体质量法是最常用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药物剂量。

一般可以使用下述公式进行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成人用药剂量×(儿童体重/成人体重)这种方法适用于成人和儿童在药物代谢方面差异较小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该法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过量或过少的给药。

3.年龄法(Age法)年龄法是根据儿童的年龄来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它适用于一些儿童特有的药物剂量计算,如各种疫苗的剂量。

在儿科用药剂量计算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注意:1.考虑个体差异:儿童在体重、代谢功能、生长发育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在用药剂量计算时需要考虑这些个体差异,避免过量或过少的给药。

2.使用儿科用药参考资料:儿科用药剂量计算时应该参考相关的儿科用药参考资料,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特征选择合适的剂量,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临床监测和调整:儿童的生长发育、代谢速度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监测,根据儿童的临床反应和药物浓度等指标进行剂量的调整。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是临床儿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合理的用药剂量计算对儿童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临床病情等多种因素,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及合理的剂量,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童用药剂量换算

儿童用药剂量换算

儿童用药剂量换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按儿童体重计算(1)按儿童体重计算:儿童每次(日)剂量=儿童体重×每次(日)剂量/kg(2)根据成人剂量按儿童体重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70kg对年幼儿剂量偏小,而对年长儿,特别是体重过重儿,剂量偏大。

因此计算剂量时应同时考虑年龄因素,年龄越小所需剂量应相对大些,故常以高限数值计算。

例如:地高辛的口服的饱和量,2岁以下为0.06-0.08mg/kg,2岁以上为0.04-0.06 mg/kg。

这是因为药物代谢与体表面积有关,年龄越小,体表面积相对越大,则用药量相对较多。

较大儿童按体重计算,所得剂量超过成人剂量时,以成人剂量为限。

实际称量的儿童体重,结果准确;根据年龄估算时方法如下:出生时平均体重3kg1-6个月儿童体重(kg)=3(出生时体重)+月龄×0.67-12个月儿童体重(kg)=3(出生时体重)+月龄×0.51岁以上儿童体重(kg)=年龄×2+82.按儿童年龄计算有时只知道成人剂量参数,而不知道每千克体重用量时,可如下:(1)1岁以内的剂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1岁以上的剂量=0.05×(月龄+2)×成人剂量(2)Fried公式:婴儿剂量=月龄×成人量/150(3)Young公式:儿童剂量=年龄×成人量/(年龄+12)3.按体表面积计算(1) 药品说明书按体表面积已推荐儿童用量儿童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每次(日)剂量/ m2(2) 药品说明书未按体表面积推荐儿童用量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 m2由于很多生理过程(如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等)与体表面积的关系比与体重、年龄更为密切,因此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更为合理,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包括新生儿至成年人,即不论任何年龄,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用药剂量是相同的。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新生儿用药剂量应该没有专门的书籍介绍,不过可以参照临床《指南》和药品说明书。

儿童用药有几种计算方法,可以掌握。

方法一: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情况。

公式如下:1 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1 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2)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 毫克(即1 片),8 岁儿童1 次该服多少? 按上式计算:100(毫克)*0.05*(8+2)=50(毫克),即8 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 毫克(即半片)。

方法二: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每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

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千克) 计算用药量。

公式如下:小儿剂量= 每公斤每天(或每次) 用药量* 体重(千克)方法三:按公斤折算剂量。

小儿剂量= 成人剂量* 儿童体重/50(即成人平均体重)。

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婴儿6 月前体重(千克)= 月龄*0.6+37 个月~12 个月体重(千克)= 月龄*0.5+3一周岁以上体重(千克)= 年龄*2+7方法四: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

其计算方法如下:1、体重在30 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0.1= 体表现积(平方米)。

2、体重在30 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 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 平方米。

比如30 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 1.15 平方米,35 公斤体重者为1.25 平方米,40 公斤体重者为1.35 平方米。

方法五: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所以简便易行,但每个小儿的个体生长发育不同,虽是同一年龄,但体重各有差异,这种方法比较粗糙。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儿科用药是指针对儿童临床需求,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计算给药剂量的过程。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精确计算儿科用药剂量十分重要,以确保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并保障患儿的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儿科用药挑战。

一、根据年龄划分药物剂量1. 婴幼儿期(0-1岁):婴儿期的用药剂量主要根据体重来计算。

常用的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婴幼儿剂量(mg)或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体表面积修正系数= 婴幼儿剂量(mg)。

另外,有些药物的剂量会根据婴儿的实际出生天数进行调整,如早产儿及新生儿等。

2. 幼儿期(1-3岁):幼儿时期的用药剂量一般是根据体重进行计算的。

可以使用与婴幼儿相同的公式来计算幼儿的给药剂量,即体重(kg)×给药剂量(mg/kg)=幼儿剂量(mg)。

此外,根据儿童年龄和发育情况,不同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用药评估方法。

3. 学龄前儿童(3-6岁):在学龄前儿童时期,用药剂量仍是根据体重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前儿童剂量(mg)。

4. 学龄儿童(6-12岁):学龄儿童的用药剂量可以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

计算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儿童剂量(mg)或体表面积(m²)× 给药剂量(mg/m²)= 学龄儿童剂量(mg)。

在特殊情况下,还需根据儿童的生理和药物代谢特征来调整剂量。

5. 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的用药剂量可以采用成人剂量,具体剂量还需考虑患者的生理特点、年龄和发育情况等。

二、根据体表面积调整药物剂量1. 什么是体表面积(BSA)?体表面积是指一个人体的外表面积,根据身高和体重可以计算得出。

计算BSA的公式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Du Bois' 和Haycock'公式。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儿科用药是指针对儿童临床需求,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计算给药剂量的过程。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精确计算儿科用药剂量十分重要,以确保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并保障患儿的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儿科用药挑战。

一、根据年龄划分药物剂量1. 婴幼儿期(0-1岁):婴儿期的用药剂量主要根据体重来计算。

常用的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婴幼儿剂量(mg)或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体表面积修正系数= 婴幼儿剂量(mg)。

另外,有些药物的剂量会根据婴儿的实际出生天数进行调整,如早产儿及新生儿等。

2. 幼儿期(1-3岁):幼儿时期的用药剂量一般是根据体重进行计算的。

可以使用与婴幼儿相同的公式来计算幼儿的给药剂量,即体重(kg)×给药剂量(mg/kg)=幼儿剂量(mg)。

此外,根据儿童年龄和发育情况,不同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用药评估方法。

3. 学龄前儿童(3-6岁):在学龄前儿童时期,用药剂量仍是根据体重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前儿童剂量(mg)。

4. 学龄儿童(6-12岁):学龄儿童的用药剂量可以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

计算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儿童剂量(mg)或体表面积(m²)× 给药剂量(mg/m²)= 学龄儿童剂量(mg)。

在特殊情况下,还需根据儿童的生理和药物代谢特征来调整剂量。

5. 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的用药剂量可以采用成人剂量,具体剂量还需考虑患者的生理特点、年龄和发育情况等。

二、根据体表面积调整药物剂量1. 什么是体表面积(BSA)?体表面积是指一个人体的外表面积,根据身高和体重可以计算得出。

计算BSA的公式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Du Bois' 和Haycock'公式。

儿童用药的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的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的剂量计算方法
根据儿童的年龄计算剂量:
1. 参考剂量法:根据成人的剂量和儿童的年龄,按照一定的比例确
定儿童的剂量。

例如药物成人剂量为1mg/kg,适用于儿童的最小年龄为2岁,可以按照每2岁增加1/12的成人剂量进行计算。

2.孔子法:根据儿童的年龄将儿童的体重估算为成人体重的n倍,然
后按照成人的剂量计算儿童的剂量。

常用的孔子法系数有1/2(新生儿)、1/3(1岁)、1/4(2岁)等。

根据儿童的体重计算剂量:
1. 体重法:根据儿童的体重(通常以kg为单位),按照一定的剂量
-体重比例计算儿童的剂量。

例如药物的剂量为10mg/kg,当儿童体重为
20kg时,计算得到的剂量为200mg。

2. 布罗潘亨肉毒杆菌法(Broslow法):布罗潘亨肉毒杆菌法是儿
科用药中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身高,结合儿童的年龄
和性别,使用一套颜色编码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剂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急救
过程中需要迅速计算儿童剂量的情况。

其他考虑因素:
1.成长发育: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代谢、肝脏和肾脏功能都处于
发育阶段,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来调整剂量。

2.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病情较重的儿童,可能需要给予较高的剂量,
但同时要注意不要超过安全剂量。

3.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在儿童的体内代谢速度较慢,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剂量的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特别注意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应尽可能选择合适的剂型,避免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药物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Fried’s公式婴儿药物剂量=月龄×成人剂量/150
Young’s公式小儿药物剂量=(年龄×成人剂量)/(年龄+12)
其他
1岁以内儿童用量=×(月龄+3)×成人剂量
1岁以上儿童用量=×(月龄+2)×成人剂量
根据年龄计算用药剂量的方法不太实用,很少被儿科医师采用,但对某些剂量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物,如镇咳药、助消化药,仍可以按年龄计算。

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若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直接乘以体重即可得1日或1次剂量。

如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剂量,可按下式计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70
如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可按下式计算
1~6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3
7~12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3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
如所得结果不是整数,为便于服药可稍做调整。

用体重计算年长儿童的剂量时,为避免剂量过大,应选用剂量的下限。

反之,对婴幼儿可选择剂量的上限以防药量偏低。

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按体面面积计算剂量最为合理,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看,包括新生儿及成人,即不论任何年龄,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时相同的。

对某些特殊的治疗药,如抗肿瘤药、抗生素、激素,应以体表面积计算。

儿童体表面积=(体重×)+
但是对10岁以上的儿童,每增加5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体重超过50kg时,则每增加10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

若已知每平方米剂量,直接乘以个人的体表面积即可。

若不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可按下式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
按成人剂量折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