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针刺肩痛穴(附答案)

合集下载

肩周炎特效穴“肩痛穴”

肩周炎特效穴“肩痛穴”

肩周炎特效穴“肩痛穴”
肩周炎特效穴“肩痛穴”
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
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
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
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

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
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妇科的痛经、精神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禁忌症主要针对妊娠期的患者。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肩关节
病理分期
(1)早期患者,即出现临床症状2 周以内者。 (2)中期患者,即发病2-4周者。 (3)晚期患者,即发病1月以上者。
• 疾病诊断标准 • 1、西医诊断标准 • 2、中药诊断标准
针刺“肩痛穴”疗法概述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 文远教授于1976年成功发现治疗肩周炎的特效 穴,冠名“肩痛穴”(BP-LE6)。该项治疗技 术可迅速止痛、即刻效应达90%,不仅可以止 痛,还可以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平衡针灸技术已作为卫生部百项技术向全国推 广。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 以上的 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直 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 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断修复、不断完善,恢复患 者机体内的平衡系统去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取 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不足传统穴位的1/10。
突出即时效应
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80%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 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 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症 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 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 病人生存时间。 平衡针灸学的疗效不是取决于医生,而是取决于 病人自身的平衡系统调节能力。其中发病时间的长短、 病情的轻重、年龄结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直接决定 疗效的好坏。
突出针感效应
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不同的 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 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平衡针灸在治疗中不过于强 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 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通过提插将不同的针感扎出 来即可。
突出离穴不离经
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而是要求针刺到 相应的部位即神经相应的阶段上而出现针感即可。平衡 针灸要求针刺的是神经干或神经支,神经分布有一定规 律,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实际临床中不可能 对每个人十分准确,所以针刺穴位的部位只能是相对的, 而不是决对的。如肩痛穴针刺在腓浅神经上下10cm内均 可。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一)项目背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决定在“十五”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简称“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

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在全国筛选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有疗效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和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

(二)技术介绍本技术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从80年代起开始深入基层,对数万肩痛病人进行平衡针治,积累近20年的临床经验而探索出来的。

课题组首次发现了治疗肩痛的有效穴位,将其命名为“肩痛穴”,针刺该穴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肢肩痛,即时见效率达90%。

1.方法简介“肩痛穴”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

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2.适应症与禁忌症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妇科的痛经、精神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禁忌症主要针对妊娠期的患者。

3.治疗原理肩痛的发病原因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又感受风寒湿邪致慢性劳损,或肩部外伤导致气血不畅、经脉阻滞等因素有关,通过针刺平衡穴—肩痛穴,可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调节体内平衡,使肩部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目的。

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一、肩痛 (2)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2)皮神经卡压性颈肩部疼痛的铍针治疗技术 (7)二、肩关节周围炎 (10)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技术 (10)三、颈椎病 (12)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 (12)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14)髁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 (14)“益气通经”指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18)董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21)牵弹三步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技术 (2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综合(电针)治疗技术 (27)五、中风 (31)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技术 (31)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技术 (33)急性中风病意识障碍的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应急救治技术 (41)经穴电体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技术 (42)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技术 (44)电针健脑安神法治疗中风后抑郁技术 (47)六、骨折 (51)塑形弹力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技术 (51)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技术 (54)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结合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技术 (57)经跟距反弹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技术 (59)七、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61)“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 (61)一、肩痛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疗法介绍【技术名称】平衡针灸针刺技术【技术概念】肩痛,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引起的临床肩痛症状表现之一,以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在肩痛病变进展过程中,累及了较多的组织结构,疾病的初期、后期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诊断命名也较复杂。

【技术特征】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突出人体信息系统、突出单穴疗法、快速针刺、突出即时效应、突出针感效应、突出离穴不离经、突出穴名通俗化、突出安全无不良反应、突出临床实用性【研究基础】早在1872年,法国医生Duplay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肩关节的病程变化主要是肩峰下滑囊的渗出变性及粘连,是盂肱关节以外的软组织病变引起的肩痛和关节活动受限。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讲义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讲义
• (2)在急性期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严禁在局部进行机械 性治疗,如推拿按摩、火罐、刮痧、针灸针刀,药物封闭、理疗 烤电等,都会加重肩关节的急性炎症和水肿,待进人恢复期以后 在局部配合上述治疗,但不要过度,过度以后还会形成新的炎症 和水肿。
• (3)对体质虚、体质过敏,伴有慢性病的病人,针刺肩痛穴后可出 现局部痛或不适感觉,可以通过针刺膝痛穴即可缓解。
• (2)中期患者,即发病2-4周者,针刺肩痛穴,每日一次, 21次为1疗程。
• (3)晚期注意事项
• (1)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绝对不能进行功能锻炼, 待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可配合适度的功能锻炼,不能过度,过度以 后还会增加新的炎症和水肿。
• 针刺得气的快慢、强弱与患者的体质、医者的针刺手法等有关。针刺 不得气者,可因取穴不准或因针刺角度、方向、深度未掌握好,也可 能是患者体质虚弱,经气不足引起,临床上应注意分析。一般说来, 气至而有效,气速而速效,但这是相对而言。
治疗时间及疗程
• (1)早期患者,即出现临床症状2周以内者,针刺肩痛 穴, 每日1次,14次为1疗程。
• 2.中医标准
• ①风寒阻络:肩部疼痛、抬举困难、手指麻木、微恶风 寒、舌 淡红苔白、脉浮紧。②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上举困难、肩部活 动不便、面色灰白、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③ 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苔白腻、脉沉而迟 缓。
三、适应症
• 肩痛(包括肩周炎、颈椎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袖损伤、颈 肩肌筋膜炎、脆性骨软骨炎、冈上肌腱断裂等引起的 疼痛)。
详细操作步骤
• (8)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 (9)针刺特点: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时,在熟悉局部解剖定位
准确的基础上,要突出“三快”的特点,即进针快、出针感快、 出针快,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肩痛穴位置表浅、 临床操作安全。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PPT参考幻灯片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PPT参考幻灯片

2020/4/1
11
再见
2020/4/1
12
渐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③体征检查:肩局部压痛,活动 受限,肌肉萎缩。④X线检查阴性。
• ①风寒阻络:肩部疼痛、抬举困难、手指麻木、微恶风 寒、舌
淡红苔白、脉浮紧。②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上举困难、肩部活
动不便、面色灰白、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③
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苔白腻、脉沉而迟 缓。
• (5)针刺体位:患者取坐位。 • (6)针刺角度:直刺角度。 • (7)针刺方法:采用2寸无菌性毫针,直刺2cm(1寸)左右。 • 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28号2寸毫针一支,行直刺法,进针约1寸左右,
可行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泻为主,待出现针感即可出针。病情较重、病 程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可使 患者的意念集中在“动”的患部,有利于激发经气,并较快地导引,气 至病所,抵御病邪。运动次数由少到多,频率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 以患者耐受为度。若患部肌肉粘连,血脉不通、气血不畅,运动以松解 粘连,通经活络,调和气机为目的;若是气血亏损,肌肉萎缩,机能衰 退者,运动则以运行气血,振奋阳气,活跃患部肌肉为目的。可视具体 情况做肩部的某种形式的主动或被动运动。
• 针刺得气的快慢、强弱与患者的体质、医者的针刺手法等有关。针刺 不得气者,可因取穴不准或因针刺角度、方向、深度未掌握好,也可 能是患者体质虚弱,经气不足引起,临床上应注意分析。一般说来, 气至而有效,气速而速效,但这是相对而言。
2020/4/1
9
治疗时间及疗程
• (1)早期患者,即出现临床症状2周以内者,针刺肩痛 穴, 每日1次,14次为1疗程。
经外奇穴之一,又称“中平穴”,此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 踝连线的上1/3点。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 寸,以偏于腓侧1寸的原则取穴。 • (3)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 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之针刺治疗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之针刺治疗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之针刺治疗1 .针灸处方处方一选穴:肩髃、肩髎、肩贞、巨骨、秉风、曲池、外关。

操作: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各穴均采用适宜长度的毫针进行针剌,得气后用烧山火法,然后在肩髃、肩髎、肩贞穴外加上艾灸,留针钟,每曰针1次,灸3〜5壮。

辨证加减:湿重者加阴陵泉,寒重者加灸关元。

方义:肩髃、肩髎、肩贞等穴具有疏通病变部位的经气,活络止痛之功。

曲池和外关穴是循经远取,能疏通患侧上肢的经气,通则不痛。

阴陵泉具有除湿行气之功,灸关元具有振奋阳气之功。

处方二选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内陵、曲池。

操作: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各穴均采用适宜长度的毫针进行针剌,得气后施用捻转泻法,然后用针上加灸法,留针钟,每曰针1次。

灸3〜5壮。

辨证加减:风邪重者加针风门和外关穴。

湿邪重者加阴陵泉和三阴交。

方义:肩髃、肩髎、肩贞等穴具有疏通经气,活络止痛之功。

肩贞和肩内陵穴是循经前后取穴,兼顾了阴阳,使得阴阳得以调和。

阴陵泉具有除湿除痹之功,风门和外关穴具有袪风散寒之效。

注意事项:针风门时要注意针剌角度,要向椎体方向斜剌,以防造成气胸。

肩周炎健康网处方三选穴:肩髃、肩髎、肩贞、天宗。

操作: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各穴均采用适宜长度的毫针进行针剌,得气后采用补法,并针上加灸,10〜20分钟。

上肢的针起完后再针剌下肢的穴位时,边操作边嘱患者进行上肢的各方向活动。

辨证加减:上举困难加条口透承山,内收困难加申脉,外展困难加阳陵泉透阴陵泉。

方义:肩髃、肩髎、肩贞、天宗等穴具有通经活络,袪除患部风寒之邪,止痹痛之效。

处方四选穴:肩三针穴。

第一组肩二针穴:肩髃、肩前穴、肩贞穴。

第二组肩三针穴:肩髃、以肩髃为中心向前后各平移1寸处。

第三组肩三针穴:第一针位于肩峰下一寸,在臂外侧中线,·第二针位于肩峰下2寸,在三角肌后缘;第三针位于肩峰下2寸,在三角肌前缘。

操作: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各穴均采用适宜长度的毫针进行针剌,得气后采用补法,各穴均可剌入1寸半到地2寸,针尖向关节囊方向剌入,针入一定深度后,快速捻转,用较强的手法,使患肩麻胀,痛感即刻消失为度。

一针疗法丨肩痛穴

一针疗法丨肩痛穴

一针疗法丨肩痛穴肩痛穴【位置】肩痛穴为一经外奇穴,在阴陵泉下0.5寸。

《针灸甲乙经》中载:阴陵泉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

【取法】仰卧或正坐垂足。

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当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即为阴陵泉穴,其下0.5寸处为肩痛穴(图4-3)。

【作用】具有活血通络、止痛消炎的作用。

【主治】肩周炎、肱二头肌肌腱炎、肩部软组织损伤。

【治法】取肩痛穴常规消毒后,选用3寸毫针向足三里穴方向斜刺2~2.5寸,开始以提插泻法为主,待针感出现时改用捻转手法,并嘱咐病人活动肩关节,做上举、前屈和后伸活动约2分钟,然后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注释】肩关节疼痛是多种肩部疾病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多见于肩周炎、肱二头肌肌腱炎、肩部软组织挫伤、三角肌损伤等。

肩痛是骨科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以50岁左右的中年人发病率居高,故又称为五十肩。

多数与局部劳损和受寒有关。

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组织肿胀、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

属中医学“漏肩风”“冻结肩”的范畴。

肩痛穴因近于阴陵泉穴,行于足太阴脾经经脉线上,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妇科和男性疾病,功效同于阴陵泉穴。

但在长期针灸实践中,作者发现大多数肩关节疼痛病人此点均有明显的压痛,且感传非常强烈。

原来在本穴的下方有胫神经通过,所以神经丰富的穴位其感传就强,治疗效果也就明显。

另一方面,肩痛穴可能是肩部疾患的一个特定信息穴。

通过针刺健侧的信息穴可反射性地引起大脑皮质的平衡调节作用,即调节患侧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病例】翁某男,51岁,商人。

因右肩痛1年余,于1997年8月16日就诊。

病人于1年前冬天,始感右肩臂僵硬疼痛,抬举不利,动则疼痛加重,有时穿衣都感到困难,遇冷风后加重,曾用扶他林等止痛药及物理治疗,但疗效不佳。

检查:体表正常,右肱二头肌长短头压痛、冈上肌肌腱压痛(+),右臂上举110°痛(+),外展45(+),后伸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肩痛穴技术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总计20分)
1.下列哪项不是针刺肩痛穴技术的适应症?()
A.年龄40-69岁
B.肩部疼痛和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C.慢性闭塞性滑囊炎
D.颈肩综合症
2.下列哪项不属于针刺肩痛穴技术的禁忌症?()
A.肩凝症
B.精神病患者
C.合并高血压患者
D.糖尿病患者
3.下列哪项属于针刺肩痛穴技术注意事项?()
A.定位准确、交叉取穴
B.缓慢进针
C.针刺过程超过1分钟
D.针尖与皮肤呈45度角斜向下刺2.5寸左右
4.肩周炎诊断标准有哪些?()
A.慢性老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B.疼痛、活动受限
C.肌肉萎缩
D.X先检查多为隐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二、填空题(每题10分,总计50分)
1.肩周炎病因多为、、、
2.在祖国医学上,本病称为或。

3.取穴原则:位于小腿侧,与高点的连线上,髌骨中线下寸处,或髌骨中线与踝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

4.足三里穴下寸,上巨虚穴上寸,以偏于腓侧寸的原则取穴。

5.右侧肩周炎取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侧穴位。

三、问答题(共计30分)
请试述针刺肩痛穴技术关键环节?
答:
针刺肩痛穴答案:
一、1.D 2.A 3.D 4.ABCD
二、1.外伤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
2.漏肩风肩痹
3.腓腓骨小头外踝 5
4.2 1 1
5.左右
三、定位准确;交叉取穴;快速进针;快速手法;针感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