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国家规定节假日有哪些

国家规定节假日有哪些
国家规定的节假日有:
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持续7天,也称为春节长假。
2. 国际劳动节:每年的5月1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以庆祝劳动者的权益和劳动成果。
3.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起源于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被列为法定节假日。
4.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以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为主要活动。
5. 国庆节:每年的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般与中秋节前后连休7天。
6. 清明节:每年的4月4日或4月5日,是传统的祭祀节日,用于祭扫祖先墓地和悼念逝去的亲人。
7. 劳动节:每年的7月1日,是纪念工人阶级的节日,原为国际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8. 元旦节:每年的1月1日,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假日。
9. 十一假期:每年的10月1日至7日,是中国的国庆节,是中国人民最长的年休假期。
10. 小年:农历十二月初二,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被认为是春节的前奏,往往会举行祭灶等活动。
这些是中国国家规定的主要节假日,每年按照农历或公历日期固定。
此外,各地还有因地域特色和习俗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节假日,如重阳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中国农历十二个月节日和纪念日

中国农历十二个月节日和纪念日中国农历十二个月的节日和纪念日农历正月1、正月初一:,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
这一节日又与“”节气相关。
后的节气是“雨水”。
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
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
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
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7、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8、后一百零五天:节的前一天,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9、清明,24节气之一:农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农历三月1、三月初三:上巳节,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正月为什么叫正月?正月的来历是什么?

正月为什么叫正月?正月的来历是什么?本文导读:正月初一,在清明时期也称为“元旦”,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指太阳出地平线之时,即一日之始,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新年的第一天,辛亥革命之后,历法改为国际通用的西历,于是,公历的1月1日就成为了元旦,而传统的元旦则变成了春节。
在中国古代,正月初一其实是个政治节日,是人为定的,老百姓什么时候过年,涉及到奉正朔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一下这个问题。
正月初一的元旦朝贺仪式,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隆重的,故宫有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是当时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的朝会,一般最为隆重,每年以元旦、冬至和万寿节(皇帝的生日)举行的朝会最为盛大,称为“大朝仪,此外,在每个月的朔望日,皇帝也会在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称为“常朝仪”,朔日是每个月的初一,这一天月球背向太阳的一面朝向地球,在夜空之中,看不到月亮;望日是每个月的十五,这一天夜空会出现满月。
正月初一的元旦朝贺仪式,之所以很隆重,是因为正月初一就是“正朔”,正月初一,即是一年的第一个月,也是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即朔日,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正朔”,正朔其实就是正月初一,正指的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即正月,朔是指一个月的第一天,即朔日,正月初一就是“正朔”,正朔在中国古代是天子权力的象征,改朝换代之际,忠于哪个皇帝,也称奉何种正朔。
孔子也非常重视什么时候过年的问题,《春秋》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儒家“六经”之一,为孔子所编定,《春秋》的第一句话是:“元年春,王正月。
”鲁隐公元年正月,鲁国并无大事,但却记了一下时间,写作:“元年春,王正月”,《春秋谷梁传》解释道:“元年春,王正月。
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
”在《春秋》一书中,每到记载年初之事,必说:“某年春王正月”,“春”指的是一年的开始,所谓“岁之始也”,“王”是指周文王,而非鲁国君主,鲁国君主的爵位是公爵,不能称王,“王正月”即是大一统的意思,周正以子月(夏历十二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鲁国的一年之始,是周朝的正月,也就是说鲁国仍然奉周文王的正朔,忠于周天子,但是在鲁桓公当政期间,记载年初之事,并未用“某年春王正月”,而是称“某年春正月”,因为在孔子看来,鲁桓公是弑君而立,没有资格奉周天子的正朔。
你知道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是什么节日吗?知道它的由来吗?

你知道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是什么节日吗?知道它的由来吗?正月初一,原来称“元旦”,象征着一年的开始。
又称扫帚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如果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不过现在我家好像从来都不扫,哈哈哈。
正月初二,俗称“迎婿日”,女儿要回娘家拜年,还要带上一些礼品好红包,然后分发给乡里乡亲。
就是给大家发红包,不过现在,要发的话都变成微信红包了吧,哈哈哈。
正月初三,传说中女娲造羊的日子,俗称“羊日”,这一天呢养羊的人不能对可爱的羊羊下手哈,反正大过年的有那么多肉吃都吃不完,谁还有功夫杀羊啊,你说是吧。
正月初四,这一天就厉害了,要祭拜财神爷,过去,有东家想把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免得查到你家没人在家生火做饭,以后都不保佑你家的灶火了,哈哈哈。
正月初五,送穷日,就是把穷鬼(穷神)送走,这一天可要好好过啊,谁也不想新的一年当穷鬼吧,哈哈哈,这一天你可以吃得饱饱的,象征吃饱穿暖,填穷坑,那么穷鬼就不会找上你了。
正月初六,很多商铺酒楼就开张了,有六六大顺的含义在里面,这一天要放很多鞭炮,越响亮意味着生意兴隆。
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也就是女娲造人的日子,有《占书》记载,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一天呢,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有的要吃“春卷饼”,有的和七宝羹,就是七种菜做成的羹,取意可去除百病,吉祥如意。
有的地方还会送火神,把“火神”送走(就是放烟花,哈哈哈),预示着一年里没有火灾,一家人平平安安。
正月初八,俗称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就是天上的神仙都要来视察人间的工作情况了,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神仙心情比较好),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心情差)则年欠。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一、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便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也是过去姑娘小伙最喜欢的日子之一。
三、清明节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
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
后来晋文公为悼他,禁止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
寒食节最初确定在寒冷的冬季,后来“随时之宜,唯变所适”,逐渐演变确定在了清明节令期间。
鉴于寒食节活动内容长期在清明节日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渐渐被“清明”所替代。
一般风俗是在清明前一天或两禁火禁烟,吃冷食。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初一不能做什么事

初一不能做什么事初一是中国传统新年的第一天,也是农历正月初一。
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初一有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和禁忌。
在这一天,人们会尽量避免做一些被认为不吉利或可以引来困扰的事情。
下面是初一不宜做的一些事情:1. 不宜打扫房子在传统文化中,初一是家庭成员相聚的重要时刻。
人们通常会把初一当作一个寓意吉祥的日子来对待,所以不宜在这一天打扫房子。
打扫房子被视为把好运气扫走的做法。
相反,人们会在除夕前认真清洁房间,以求在新年到来之后拥有一个干净、温馨的家。
2. 不宜剪发在初一这一天,人们也不宜剪发。
在中文中,“初一”与“剪”谐音,人们认为剪发会剪断财运和好运气,甚至有可能导致亲人的生命剪短。
所以,人们通常会在初一之前或之后剪发,以避免剪断好运的可能性。
3. 不宜讨债或还债初一也是一个不适合讨债或还债的日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初一是一个对欠债进行整理并准备新的开始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将债务明细记录在册,也不会主动去追讨债务。
相反,初一被认为是一个关系家庭和谐的日子,人们更愿意团聚和享受团圆的乐趣。
4. 不宜索要或讨要红包红包是中国新年传统的一部分,通常是长辈给小辈的钱包装。
然而,在初一这一天,人们通常不会主动索要或讨要红包。
这是因为初一被视为人们互相祝福和团结的时刻,人们习惯性地避免过于功利和自私的行为。
相反,长辈会主动给红包给小辈,表达他们的祝福和关爱。
5. 不宜大声喧哗或争吵在初一这一天,人们也不宜大声喧哗或争吵。
这是因为初一被认为是一个缔造和谐氛围的日子,人们希望以和睦的方式迎接新年,以求整个家庭在新的一年中和睦相处,不带来矛盾和纷争。
所以,人们通常会尽量保持宁静,避免争吵和不和的情况发生。
总结起来,初一是中国传统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尽量避免一些被认为不吉利或可以引来困扰的事情,比如打扫房子、剪发、讨债或还债、索要红包以及大声喧哗或争吵。
人们希望在新年的第一天,拥有一个吉祥、祥和的开始,以求新的一年里幸福、健康和和谐相伴。
正月初一是什么日子

正月初一是什么日子
1、正月初一是春节。
2、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3、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
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
4、正月一日是农历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第 1 页共1 页。
传统节日常识小考点

传统节日常识小考点传统节日常识小考点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传统节日常识小考点,希望有所帮助!一、春节(一)节日介绍古时称正月初一为元旦,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如日之初出。
改用公历后,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俗称“过年”“新年”。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二)节日别称改岁、献岁、岁旦、岁日、元日、元旦等。
(三)节日习俗燃放爆竹、蒸年糕、贴春联、贴年画、拜年、饮屠苏酒、聚财、吃饺子等。
(四)相关诗文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孟浩然《田间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明)叶颙《己酉新正》:“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孔尚任《甲午元旦》:“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二、元宵节(一)节日介绍正月十五,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元宵节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二)节日别称上元节、元夕、元夜、灯节、正月半。
(三)节日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火、舞狮子、踩高跷、走百病等。
(四)相关诗文(唐)崔液《上元夜》:“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唐)李商隐《观灯乐行》:“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篇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汤圆)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左右祭祖、扫墓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即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赏灯,吃元宵
农历节气清明清明节扫墓祭祀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纪念屈原(存在争议),吃粽子,赛龙舟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相传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中国的情人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老年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祭祖先神灵,祈丰收吉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祭灶,送灶王爷上天
农历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除夕岁末,守岁
1月1日元旦节公历新年放假一天
3月8日国际妇女节庆祝妇女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做出的贡献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不放假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放假三天5月4日五四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不放假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儿童放假一天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纪念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放假
8月1日建军节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不放假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纪念1945年9月2日日本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不放假
9月10日教师节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国庆节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放
篇二:我国在何时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确定为春节
我国在何时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确定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何时正式定名为春节?
1911年12月31日《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
1913年7(: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月,由当时北京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
”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