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赏植物传统矮化技术

合集下载

秋菊矮化十法

秋菊矮化十法

秋菊矮化十法花大、色艳、株矮、叶全,是秋菊莳养成功的标志。

怎样使植株矮化,是栽培管理中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经多年探索实践,总结出秋菊矮化十法,供花卉爱好者参考。

(1)扦插要晚菊花繁殖通常是用扦插方法,扦插时间的早晚,是秋菊能否矮化的关键之一。

为使植株高不盈尺,三叉九顶菊宜在6月份扦插,独本菊则在7~8月扦插。

与春季扦插的比较,植株要矮10~20厘米。

(2)插穗要短以往擂穗一般要有3~4个节,10厘米长。

如将插穗改用两个节,一节入土生根,一节露外发芽,既能保证插穗成活,又使插条大为缩短。

若用单芽扦插,只要精心养护,节下可以生根,节上可以发芽,矮化效果更佳。

(3)栽植要低在幼苗上盆时,把根系植于盆的底部,培养土先填1/3或1/2,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再逐步添土。

这样比栽在盆上部的,要隐去8~10厘米,而且入土茎干逢节生根,植株生长更旺。

(4)摘心即摘决植株的生长点或顶梢,既抑制其生长,又促发侧芽。

摘心时间,一般从苗高10厘米左右起,到立秋前后3~5日止。

摘心次数应按照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及栽培所需而定。

有的1~2次,有的3~4次,甚至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次摘心的时间不能过迟,否则,有可能出现不现蕾,或花蕾不能开放。

(5)针刺由于针刺能破坏部分疏导组织,使植株的生长点受到抑制,因而可以达到矮化的目的。

具体方法是,在生长点的叶片下端,用经消毒的缝衣针或大头针,刺入茎干。

其深度,长势一般的刺入中心,长势旺盛的可刺透。

通过针刺,不仅可以制约其高度,还可使茎干增粗、叶片增大增厚,以后花开更大色更艳。

(6)盘茎在春季上盆的菊苗,因未采取抑制措施,到了秋天已长得很高,用一般方法矮化为时己晚。

挽救措施是将盆土取出一部分,经扣水使株茎变软后,将其茎干顺盆边盘在盆内,在盆的中心露出高10厘米左右的顶梢,然后再填土至盆沿。

经这样处理,到开花时植株就不高了。

(7)节水育苗阶段,在保证幼苗成活的前提下,应尽量少浇水,以起到促根与“蹲苗”作用。

文竹矮化方法

文竹矮化方法

文竹矮化方法文竹矮化方法是一种技术,可以帮助延缓它的生长,使它在小范围内保持紧凑的外观。

种植的文竹不但能美化环境,还能作为挡风、遮阳等功能。

没有采取文竹矮化方法,文竹的生长会非常迅速,很难控制它的高度,非常不方便。

文竹矮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定期修剪定期修剪,是文竹矮化的最常用方法。

修剪时要采用齐平剪法,不要太彻底,顶梢的叶子节点不能太少,否则就会引起文竹伤害和叶片脱落。

如果叶片像棱锥,可以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修剪。

一般情况下,每个月都要对文竹进行一次修剪。

二、施肥施药施肥施药是矮化文竹的重要方法之一,施肥选择中性施肥,可以根据文竹的生长状况适当减少施肥量。

施药要按照文竹病虫害的防治来进行,可以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不要施用大颗粒材料。

三、雨季控水文竹属于温雨型植物,在雨季易受水分充盈,造成文竹生长快而矮化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在雨季科学控水,把文竹的水分控制在一定水平,一方面可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减缓文竹的生长速度,助力文竹矮化。

四、叶际穿刺叶际穿刺是一种新型的文竹矮化方法,主要是在叶腋处利用针状物将活性物质植入叶腋,通过激活文竹根系中的细胞,抑制文竹植株的生长,有效地达到矮化的目的。

五、环绕枝条环绕枝条是把文竹枝条环绕并拴在树桩上,阻止文竹的自由伸长,长期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从而保持文竹的紧凑性。

不过,要注意,绑紧的太紧会引起文竹的损伤,所以要按照文竹的特性,采取合适的绑紧力度。

文竹矮化方法多种多样,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竹来选择不同的方法,只有正确施工,才能获得理想的矮化效果,才能真正实现文竹的美化功能。

文竹矮化方法

文竹矮化方法

文竹矮化方法
文竹矮化是指对文竹的树形进行处理,使其高度变低,宽度变窄,大大改变它在景区的感官效果,以适应景区的规划需要。

文竹矮化方
法主要有植物切割法、重新育苗法、组合种植法、层次种植法等。

植物切割法是指将文竹的高大部分切割掉,保留株高1-3米,宽
度较小的株子。

缩短文竹芽茎的高度,有利于保护株子的活力,也可
以有效避免残苗生长和拔根,改变文竹植株的树形。

重新育苗法是指对文竹进行盆栽重新育苗,在室内气温恒定的条
件下,配合合适的新肥料,把新的苗苗灌溉护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
培育、营养投放,使文竹树形矮化,且抗逆性强,能够应用于景区中。

组合种植法是指将高大的文竹与植物组合植入到篱笆和栏杆中,
栏杆的宽度可以把文竹树形锁定,文竹与篱笆植物结合,把文竹树形
与植物形成有机的美丽图景,实现文竹矮化。

层次种植法是指先将文竹植入凹地,然后把它们排列成几行,每
行之间留有距离,用植物将这些文竹所在的凹地边缘连接起来,既可
以使文竹矮化,又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景,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总之,文竹矮化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上述是几种常用的文
竹矮化方法,选择合适的文竹矮化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文竹植株的树形,以及景观美观度,美化景区。

文竹矮化方法

文竹矮化方法

文竹矮化方法
文竹矮化法是一种有效的景观美化技术,它通过合理地操作文竹
的根、茎、叶三部分,使其成为短小精悍的美丽植物,给我们的景观
带来无限的美感。

文竹矮化的方法通常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刷剪文竹:刷剪文竹对促进文竹矮化和美化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使用钢刷或其他刷子将文竹上的叶子刷下,以减少植物
表面绿叶。

第二步,清理文竹:要想使文竹更矮小美观,必须对文竹进行清理。

我们可以使用手工工具清除文竹身上的杂草,让文竹更加干净整洁。

第三步,绑扎文竹:绑扎文竹也是一种有效的文竹矮化方法,它
可以帮助文竹保持其形态,同时也可以防止文竹生长过大。

我们可以
用不锈钢钢丝将文竹的茎扎住,然后将其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限制
文竹的生长。

第四步,施肥文竹:为了使文竹生长更加健康,我们可以在植物
成长期间定期施肥,保证文竹营养充足。

一般来说,在文竹矮化期间,建议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以保证文竹的健康生长和矮化效果。

总的来说,文竹矮化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植物美化技术,它能够
使我们的景观更加美观。

要想让文竹更矮小美观,除了要正确地操作
之外,还要注意施肥管理,保证文竹得到充足的营养。

植物矮化

植物矮化

花卉矮化栽培措施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小型化、紧凑型的盆花、盆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花卉的矮化技术越来越显示出生命力。

一、栽培矮化1.无性繁殖。

采用嫁接、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方法都可达到矮化效果,使开花阶段缩短,植株高度降低,株型紧凑。

嫁接可通过选用矮化品种来达到矮化。

扦插可从安排扦插时间来确定植株高度,如菊花在7月下旬扦插可达到矮化而控制倒伏。

另外,用含蕾扦插法可使株形高大的大丽花植于直径十几厘米的盐内,株高仅0.33米且花大色艳。

2.整形修剪。

在幼株时去掉主枝促其萌发侧枝,再剪去过多且长得不好的侧枝,以达到株型丰满,植株低矮,提高观赏性。

月季、一串红、杜鹃、观叶花卉等修剪多采用此法矮化。

3.控制施肥。

对盆栽花卉适时施磷、钾肥,少施氮肥,控制植株营养生长,达到矮化。

4.人工曲干。

人工扭曲枝干,使植株运输通道受阻,减慢植株生长速度,达到花卉株型低矮。

??般在小型盆景的制作中应用较多。

5.其他措施。

如菊花采用脚芽繁殖来达到矮化,水仙通过针刺、雕刻破坏生长点来进行矮化等。

二、使用生长调节剂高品质的盆花要求株型矮小、紧凑。

茎部粗壮,花繁叶茂,仅采用栽培手段进行矮化还远远不够,要辅以激素类物质来抑制植株生长达到矮化。

常用的激素类物质包括多效唑(PP333)、缩节胺(DPC)、B9、矮化素(CCC)等。

1. 用40×10-6~80×10-6的多效唑(PP333)喷洒一串红植株,可以使其节间变短,叶面积变小,叶色加深,从而改变一串红株高茎细、花叶稀疏、脱脚严重的现象,提高观赏价值。

此外,金鱼草、菊花等花卉矮化上也常采用。

2. 用100×10-6的缩节胺(DPC)处理一串红等植株,可使植株高度降低26%,并且茎节变短,分枝数增多,观赏性提高。

3. 用1500×10-6~6000×10-6的B9处理,可抑制牵牛花的营养生长,使其在营养生长期矮化61.5%~67%,盛花期矮化40.5%,从而使株型矮小,枝叶紧凑,开花集中。

文竹的矮化方法文竹怎么矮化

文竹的矮化方法文竹怎么矮化

文竹的矮化方法文竹怎么矮化
文竹又称云片松、刺天冬、云竹,为多年生常绿藤本观叶植物,著名的观赏植物。

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文竹(Asparagus plumosus Baker),以根入药,有治疗急性气管炎和止咳作用,具有润肺功能。

以盆栽观叶为主,又为重要切叶材料。

文竹的茎具有攀缘性,倘若任其生长,高可达数米,则失去轻盈之态。

使文竹矮化的措施是:
1.对于幼株,在春、夏生长旺盛季节不可多施肥,一般一月施一次肥即可。

肥量也不能过大,要掌握清淡的原则。

对于老株来说,最好少施肥或不施肥,只需在换盆时,利用换盆机会,在盆底填装新鲜土壤,或少量施肥。

这样,不管幼株还是老株,都能保持稳定的生长势。

2.注意经常修剪。

文竹生长较快,要随时疏剪老枝、枯茎,保持底矮姿态。

同时,及时剪去蔓生的枝条,保持挺拔秀丽,疏密有致而青翠。

3.选用矮生文竹品种。

矮生文竹茎无蔓性,能保持小巧玲珑之态。

4.采用化学矮化法。

当新苗长到10厘米高时,用稀释1000倍液的多效唑,进行叶面喷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生长高度,以增加其观赏价值和观赏时间。

5。

当文竹到成品苗期后,还可以用适量的矮壮素或三西,比久等进行叶面喷雾处理,也有较好的观赏效果。

菊花矮化栽培措施

菊花矮化栽培措施
将采收的菊花放入烘干机中进 行烘干,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
,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杀青处理
对于一些需要杀青处理的菊花 品种,可以使用开水或蒸汽进 行杀青,然后晾晒或烘干。
加工成茶
将干燥后的菊花加工成菊花茶 ,可以通过炒制、烘焙等工艺
提高口感和品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播种方式
采用点播或条播方式,根 据品种和土壤条件确定播 种密度。
覆盖保湿
播种后覆盖一层薄土,然 后喷水保湿,促进种子萌 发。
苗期管理
温度管理
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影响
幼苗生长。
水分管理
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 况,适时浇水,保持土
壤湿润。
施肥管理
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适 时施肥,提供充足的养
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黄绿色或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片。防治方法包括加 强田间管理,降低湿度,喷洒杀菌剂如甲霜灵、代森锰锌等。
03
病毒病
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斑纹或斑块。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喷洒抗病毒剂如盐酸吗啉呱、宁南霉
素等。
虫害防治
蚜虫
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或绿色小 点,严重时叶片卷曲。防治方法 包括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湿度, 喷洒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等
在菊花种植前,将基肥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翻耕入土。
追肥施用
氮磷钾肥
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根据菊花生长阶段和需肥特点进行施 肥。
施肥时间和方法
在菊花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将肥料稀释后浇灌或喷洒在植 株上。
叶面肥施用
种类和浓度
选择适合菊花的叶面肥,如磷酸二氢 钾、尿素等,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浓度 进行稀释。

家养盆栽如何矮化

家养盆栽如何矮化

家养盆栽如何矮化
家庭养花常将盆栽花木放在室内或阳台上观赏,因此以矮化为好。

若枝干过高,枝叶疏散,就会失去或降低观赏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使植株矮化呢?现介绍现介绍几种简易方法:
三控所谓三控就是采用“控土、控肥、控水”的三种措施,使植株较高大的花木变得矮小而有生机。

此法多用于盆景的造型。

不同种类的花卉,三控的方法不同,同时管理养护要精心,方能达到目的。

打顶对萌发力强的木本花卉来说,当主干长到一定高度时,及时进行打顶,即能在顶下萌发出几个侧枝,待侧枝长到一定长度时再进行摘心,便可使树干矮化,如对夹竹桃的主干和主枝进行打顶,就能培养出较矮化的具有“三杈九顶”的丰满株形。

曲干对于枝干柔软易弯曲的花木,待其长到人们需要的高度时进行人工曲干处理,就能使株形变矮,培养出螺旋式的花木,如将一品红进行作弯处理,使之成为左右盘旋的螺旋状。

瑞香、迎春、罗汉松等,也可将主干和侧枝在模架上进行曲枝处理,左右曲折或弓成半月形,或弯曲成圆圈,均可使植株矮化,株形优美。

修枝如黄杨、海桐等花木,从幼株开始不断进行整枝修剪,促使其多发分枝,即可修剪成不同形状的绿色圆球。

无花果也可通过打顶和修剪,使之形成株形较矮的圆头形。

现代月季,每次开花后及时进行整枝,从而达到矮化多开花的目的。

环剥对于葡萄、佛手等易于生根的花木,座果之后可在果枝下进行环状剥皮,并将环剥处包上装有湿润疏松肥沃的基质的塑料薄膜,绑扎好。

经常保持基质湿润,约经2~3个月即可生根,这时剪离母株另行栽培管理,即成一矮化的新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 第3期北京林业大学学报Vol.20,No.3 1998年5月JOURNAL OF BEI J IN G FORESTR Y UN IV ERSIT Y May,1998综合述评中国观赏植物传统矮化技术3王玉华1) 王华芳2) 王丽芸1)摘要 该文综述了中国观赏植物矮化途径与历史经验.以史实阐明中国是利用盆栽、盘扎、成年枝嫁接、矮化砧等最早的国家.归纳探讨了植物各种相关调控技术及其机理,指出矮化各主要途径间的关系与地位.关键词 观赏植物,矮化技术,矮性品种培育中图分类号 S680.22D w arf ing T echniques for Ornamental Plants in ChinaWang Yuhua1) Wang Huafang2) Wang Liyun1)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For.Univ.,100083,P.R.China2)College of Biology,Beijing For.Univ.,100083,P.R.China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dwarfing techniques and the experience are summed up in the pa2 per.The historic evidences show that China is one of the earli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use pot2 ting,coil binding,grafting,and dwarfing stocks as well as other measures in ornamental horticul2 ture.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for plants and the inter2relationship between crown and roots are recommended and discussed.At last,breeding for dwarf cultivars of ornamental plants is emphasized.KE Y WOR DS ornamental plants,dwarfing technique,breeding for dwarf cultivars城市的现代化促进了家庭的小型化,住进楼房的人,只能在居室和阳台摆设盆花.为适应这种变化,研究开发多样、高档的微型花卉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关于果树的矮化栽培途径,国内有人作过较概括的叙述[1].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观赏园艺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的技术遗产.然而其中的矮化技术至今未见有系统整理,实有归纳总结之必要.回顾和总结历史经验,对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传统矮化术1997206213收稿3 林业部1996年重点课题资助项目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100083,北京;第一作者男,59岁,副教授 2)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100083,北京1.1 控 根1.1.1 盆栽法广义的还包括池、箱、木桶等多种容器栽培.在古代,室内栽培植物离不开土壤,且必需具有盛土的容器,当时主要是用土制的陶器.中国应用盆栽的历史可能是世界最早的.据70年代在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所发掘的古遗址[2]中,发现当时制陶盛器已很发达,并已将陶塑饰件用于建筑装饰.在此陶饰件上刻有五叶纹植物的盆栽图案,说明距今7000多年前中国人就用陶盆栽培植物了.从事过园艺的人都知道,植物经盆栽能矮化,换盆间隔期长的更明显.1.1.2 阻、断根系法欲使地栽植物矮化,可采用阻、断根系法.早在公元6世纪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的栽石榴法中记有“……又以骨石布其根下,则科圆滋茂可爱(若孤根独立者虽生亦不佳)”[3].此乃为防直根深入引起徒长而延迟结果.明・邝 撰《便民图纂》(公元1494年)记有骟诸果树:“……树芽未生,于根旁宽深掘开,寻攒心钉地根凿去,谓之骟树.留四边乱根勿动,仍用土覆盖筑实,则结子肥大”[4].以上阻、断主根虽为结果,实通过抑制生长而达目的.此法至今在育实生苗时仍在应用.多次断根,对植株矮化有明显的作用.北京花乡黄土岗,在原樊家村栽培不耐寒的石榴(Punica granat um )时,为观果和获果,将4~5年生至百年生的结果树,每年于11月上旬带土球掘起,移入一种直(刷有桐油)纸窗低温温室(仅严寒时用明火炉临时加温)中假植越冬,于次年4月移栽于露地[5].那些经多年移植的土球,须根密集,短距离运输已达到不必包装的程度.蜀葵(A lthaea rosea )地栽的高可达3m 多.北京东直门花圃有位花农在蜀葵长到30多cm 高时,选晴天用铁锹将主侧根切断并在强光下观察,未蔫者,将其提空些,待全蔫后再灌水;间隔一段时期后,再如此处理数次,便可培育出高不足0.5m 、茎矮叶小而硬实、花朵相对硕大、起坨上市也不易萎蔫的植株.上述控根二法,盆栽限制了根系的伸展和吸收范围,相对干旱,可能影响到生长物质的合成,从而抑制了地上部的生长.断根法改变了根系的组成结构,可减少氮素营养的吸收,使C/N 增加,改变了地上部和地下部之间的激素平衡而发挥作用.1.1.3 利用矮化砧现代园艺种植业多趋向“矮、密、早、丰”的栽培技术,而关键在于植株能否矮化.西方于1507年开始研究苹果矮化砧,当时利用‘乐园’苹果(M al us pum ila var.paradisiaca )作苹果的矮化砧.最著名的英国东茂林试验站(East Malling Research Station )在1914年选育出苹果M 1~M 16的营养系矮化砧,随后波兰、前苏联、加拿大等国竞相推出系列优良的苹果矮化砧.20~30年代开始应用于生产,目前主要分布在欧美诸国,近20年中苹果矮化砧应用已达90%以上.中国在50年代后才开始研究苹果矮化砧,从三叶海棠(M al us siebol dii )、崂山奈子(M al us prunif olia )、河南(武乡)海棠(M al us honanensis )等材料和杂种苗获得有希望的矮化砧.如山西果树研究所育的SH 系,吉林园艺所育的6322219等[6].一提矮化砧,人们只知东茂林.然而应用矮化砧最早的还数中国.据公元前3世纪的《考工记》曰:“橘逾淮而北为枳”[7].橘(Cit rus reticulata )和枳(Ponci rus t rif oliata )为同科不同属的植物.橘移栽到淮北冬冷之地显然不可能变为枳,唯一科学的解释是:当时已用枳为砧嫁接了橘,因枳较耐寒,移栽淮北后,接穗部分的橘冻死了,以枳砧萌生而代之.而枳又是橘的矮化砧,说明中国应用矮化砧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了.另在公元15世纪的明代还用寿星桃(Prunus persica f.densa )作桃的矮化砧,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8].以上二例说明中国是世界最早利用矮化砧的国家.中国于80年代将矮化砧用于果树盆景制作[9].57第3期 王玉华等:中国观赏植物传统矮化技术 67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第20卷关于矮化的机理,据研究认为:①根量少,根毛短,与土接触面小吸收就少.②经解剖观察根皮率高.皮层厚,薄壁活细胞多,自耗养多,而木质部导管细而少,抑制养分、水分上运.③从生理生化上看,叶绿素多,光合作用强,同化产物多,而蒸腾、呼吸强度低,累积大于消耗;含脱落酸(ABA)多,对生长有抑制作用[8].所合成的细胞分裂素量少,类赤霉素亦少,与不同激素间的平衡有关[1],或代谢加快.1.2 控 冠1.2.1 盘扎法中国对观赏树木的矮化造型多以盘扎法为主,用棕绳或铅丝等对枝条按造型要求,进行曲枝盘扎与缠绕,对粗枝还需配合竹、木棍,经一定时间形成固定的姿态.在《齐民要术》中就记有将篱栽之榆、柳编扎成窗棂、龙蛇之形、鸟兽之状[5].在中国庭园中,为景观构图的要求,对亭台旁、山石上的树,在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仿古树姿态的盘扎整形.至今在四川成都、河南鄢陵仍保留有对树木行盘扎整形的技艺[10~11].以盘扎为主(近代也结合修剪)将树木矮化,在中国树桩盆景中应用得最为充分.它是古人受自然生长于高山岩缝或悬崖峭壁的树木,终生低矮扭曲的启迪而产生.在盆栽的基础上,经艺术加工而成的盆景,最早在唐代就开始出现.1972年在中国陕西乾陵发掘的唐初章怀太子(武则天之子李贤)墓(建于公元706年).在甬道东壁上,绘有二侍女手捧树、石盆景的壁画[12].如今技师们将主干稍呈斜栽,用铅丝缠绕并使之扭曲或悬崖;疏剪对(或轮)生枝为互生,并使其自上而下依次开张至下层呈低垂状;去除主枝基部枝叶而于先端盘扎成层片.将中央领导枝行结顶,即可使一株幼青年树,整成低矮老态之树.中国人将原为高大的乔木缩微于盆而成矮化的桩景并培养百年的技艺,尤为西方人士所赞叹.此外,对茎蔓修长的藤本等也用盘扎作弯或用各式支架整形使其低矮,增进观赏.1.2.2 多次短截法西方对树木的矮化造型多采用多次短截法,修成整齐的几何形体或门、亭、动物等绿雕塑,中国人称之为造型(或人工形体式)修剪.此法于清代传入中国,多用于绿篱和柏类、黄杨的球类造型.其他造型修剪在今河南淮阳县(古称陈州)有保留和发展[13].1.2.3 草本摘心法对某些秋季开花的草花多行摘心,使形成矮化丰满的株形和增加花量,如一串红、秋菊(Dendranthem a×grandif lorum)等.其中值得着重一提的是中国人特称的“大立菊”的培养:选择适宜的品种;长江流域至华北习用黄蒿(A rti m isia annua)或青蒿(A.apiacea)为根砧,嫁接分枝性强而柔软的大花品种;华南用扦插苗,应提早育苗,用排水良好的基质和在优良的肥水管理等基础上,随新梢生长,留6~7片叶行多次摘心(并立支架),至当地正常花期前4个月止,可达开数百至上千朵的花[14].广州加用其他控中有促措施创造出4000~5000朵的“特大立菊”奇观.1.3 控 干1.3.1 锤伤干皮法制作树桩盆景时,用锤子锤伤主干和主枝,使其愈合后起瘤,以增老态并起到矮化的作用.此法最早也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书中记有用斧背斑锤枣树之树皮,谓之“嫁枣”[3].其目的虽为促进枣树结实,但也能起到矮化作用.1.3.2 应用矮化中间砧与多重接由于矮化砧根系浅,不适寒冷干旱以及多风雨地区.1955年M C维文首先用一段M4号苹果矮化砧接于(乔化)根砧与栽培品种接穗之间作中间砧,亦能产生矮化、早果、丰产的效果[15].由于中国果树种植的土壤条件较差和冬冷区面积大,故更重视中间砧的研究应用,在本世纪70年代发展很快.关于中间砧的必要长度,经试验认为不得小于15cm ,否则可能无效,以20cm 左右为最好.矮化中间砧也已于80年代用于果树盆景的制作[9].应用中间砧因要嫁接2次,故又叫“二重接”.进行2次以上的嫁接,叫多重接.据山东烟台果农告知,不用矮化中间砧,而用某些其它品种行多重接,也可使植株矮化.1.3.3 环状倒贴皮华中农学院章文才教授在60年代初于5月中旬对果树树干行“环状倒贴皮”,即把环剥之皮倒过来再贴接上使其愈合.其促早成花,抑长矮化效果与环剥相同且安全.后恐持续抑长太过对果树长远不利,改为二半环相间5cm 倒贴,不会过强削弱而影响寿命[15].以上控干之法均有阻碍韧皮部有机养分的输导,用叶喷示踪元素证明在倒贴皮和中间砧中积累,说明控干是通过阻滞地上、地下有机营养的交换而致矮.其中矮化中间砧可使中间砧以上氮、磷、钾水平降低,根内游离氨基酸增多,而碳水化合物累积增加.还可能降低接口输导水分的能力.从生长调节物质来看,中间砧以上与赤霉素相似的生长调节物质含量低,而与脱落酸相似的抑制生长物质较高,可抑制细胞分裂和茎的生长.1.4 取成年枝嫁接法营养繁殖苗多能提早开花结实并使其相对矮化,但具体也要看繁殖枝穗取自实生树体的哪个部位.实生大树实际上存在着幼年区(树冠下部内膛至主干根颈)和成年区[16](树冠上部及外围枝).只有取用成年枝繁殖才能提早结实并矮化.最早发现此现象的可能是中国人.在《齐民要术》中就记有:“凡插(“插”字指嫁接)梨,园中者用旁枝;庭前者,中心.旁枝,树下易收;中心,上耸不妨.用根蒂小枝,树形可喜,五年方结实;鸠脚老枝,三年结实,而树丑”[3].1976年作者从南宁市搞果树上街中了解到,荔枝(L itchi chi nensis )用冠外枝繁殖的,因树冠低矮,不适作行道树用.1.5 控制肥水1.5.1 适控氮肥法在植物茎枝生长期,充足供应氮肥和水能明显促进生长.而对具混合花芽的花木,如花开于新梢之端的牡丹(Paeonia suf f ruticosa ),在抽枝展叶期,如果施氮肥和供水过多,就会出现“叶里藏花”.尤其是牡丹冬季催花时,一不能施氮肥,二是新梢达一定长度后就应严格控水,以防徒长;否则有叶无花[5].磷肥有促花作用,自然也能致矮.关键在于不同时期应施用适当比例的完全肥料.1.5.2 适当干旱法草本植物的生长对水分最为敏感,控水即可抑制营养生长,并诱导成花和矮化.北京花乡黄土岗栽培瓜叶菊(Senecio cruent us ),在10月上旬入温室后的20d 内,采用严格控水,即待叶片将萎蔫时,才浇6成水,注意切勿过量,以防徒长[5].这种多次反复处在半蔫和恢复交替状态下的植株,主茎节间和叶柄变短,叶较小而硬实,且成花早,可养成的植株矮而紧凑,叶盖盆面,衬托整齐的花簇.另一位栽养露地草花的老农告知,他养的‘平顶’凤仙(顶头凤Im patiens bal 2sami na cv.Pingding )在长出一定叶片数之后,充分浇一次水.此后,就只中耕不再浇水,能使其提早开花,矮而整齐.栽培菊花往往长得细高,基叶先秃.浙江海滨某城市有位菊花爱好者,根据植物夜间比白天长得快的习性,利用当地夜间湿度大的特点,对菊花采用午后至傍晚不浇水,改为上午只浇一次水的办法,可使菊花养得矮壮.适当干旱对木本植物诱导早成花也有效.长在干旱瘠薄山地的果树,多矮化,提早结实,但易形成“小老树”.77第3期 王玉华等:中国观赏植物传统矮化技术 87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第20卷1.6 选用矮性品种矮性品种又称紧凑型或短枝型品种.其植株紧凑矮小,茎枝节间短,萌芽力高.中国明代用作桃矮化砧的‘寿星’桃,就是观赏桃的短枝型品种.明・王象晋撰《群芳谱》(1612年)中记有:“寿星桃树矮而花能结大桃,亦奇种可玩,桃殊不堪食”[17].说明当时主要用于观赏;至今一直用于盆栽观赏,近年连同7103(源于矮性桃)用制果树盆景[9].云南山茶花(Camellia reticula2 ta)中有一品种生长极为缓慢,前人给它起了个颇具灵性的名字‘恨天高’(cv.Hentian2 gao),另外还有几个品系[18].牡丹中有矮牡丹(Paeonia suf f ruticosa var.spontanea)等,株植较矮.荷花(Nel umbo nucif era)有‘碗莲’品种群,含红、粉、白等各色,品种甚多[14].在梅花(Prunus m ume)中,近几年发现有矮性的‘密丛晚粉’[19].其它栽培历史悠久的观赏植物中,都有可能筛选出矮性品种.另需提及的是:西方以中国的小月季(Rosa chi nensis cv.Pumila)为主要杂交亲本,已培育了100多个微型月季(Miniature Rose)品种[14].2 归纳与探讨2.1 相关调控的辩证观植物体的两大部分根系和株冠以及各部分器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即生理学所谓的“生长的相关性”.矮化栽培,更应重视控根.控冠的各种方法,最终必然也影响到根系的生长,进而通过抑根达到稳定的控冠.树干是地上与地下两大类营养源交换的必经之总渠道,采取锤伤干皮、环状倒贴皮以及应用矮化中间砧等,好象在这总渠道上安了一道“闸门”,以此阻滞上、下间营养运输的作用而致矮.因此控根、控冠、控干是控制树体的3大部分,利用其间的相关性,都可以达到矮化的目的.以上二者或三者配合使用,更能达成矮化目标.例如制作果树盆景应用矮化根砧、嫁接带花枝组成短果枝型品种,则矮化效果更好[9].但必须指出,也不是一味的只有控,而是控中有促,促控结合.即使为了观赏而采用的极度矮化的树桩盆景,也有个营养平衡的问题.因为人们希望的不是病态的小老树,而是矮壮的老态树.2.2 必须重视化学调控矮化的传统技艺需要继承与发展.植物部分和器官间的相关调控,最终都会影响到生化物质的平衡而致矮.因此,必须重视现代致矮的高科技成就.自6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比久(B9)、矮壮素(CCC)、乙烯利、多效唑(PP333)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矮化效果显著.生长延缓剂的应用,对观赏植物的致矮效果良好.因一般花卉不作食用,故无需考虑毒副作用,因而所用矮化剂种类更可多样[21].自1978年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推出多效唑以来,已证实对果树、蔬菜、观赏植物有显著的致矮效果,且副作用小,引起国际的普遍重视.经试验后,证明对苹果、芒果等果树以及山茶、杜鹃花、丁香、木槿等花木均有良好效果[22~23].我国自1984年来,已创造了自己生产多效唑的工艺,成立了全国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网,开展了使用研究.多效唑除喷施外还可用于土地,能节省1/2的用量,滞呆期也较短(仅1~1.5个月).在桃树上试验已完全成功;对苹果成效也渐趋成熟;对樱桃、柑桔等果树都已取得明显效果,尚在进一步试验中[20].国内多效唑在花卉上使用,还不太普遍.将其溶入水中处理水仙花,因控根极为明显,应先用清水浸出根后再加多效唑,但花蒂变矮也很明显.对于如何克服“叶里藏花”的缺点,尚有待研究改进.3 结束语上述矮化传统技艺的史实说明中国人自古就很善于进行矮化栽培,但近代未能使古代的经验提高到理性的认识而加以发挥.其中利用矮化砧和矮化中间砧是矮化树体的有效措施.传统的矮化术,仍是矮化栽培的基础.使用生长延缓剂,是个较为省时省工的办法.在矮化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研究开发副作用小、无污染的化控制剂,具有广阔的前景.选育矮性品种是根本,是今后园艺作物育种者持续奋斗的目标之一.园艺植物的遗传基因通过内源激素调控其生理代谢,规定其一定范围的自然生产能力.用良好的栽培手段来调控环境和生育进程,其作用是有限的.只有改良基因型,才能实现新的飞跃.另一方面,基因型的充分发挥,又必须有相应的良好栽培相配合.参考文献1 张鹏.矮化栽培(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Ⅰ.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1~22 河姆渡遗址考古队.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主要收获.文物,1980(5):7~93 后魏・贾思勰著.缪启愉校译.齐民要术校释.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178~2524 陈 子辑.伊钦恒校注.花镜.第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95.65~665 北京林学院园林系,北京黄土岗中匈友好人民公社编.北京黄土岗花卉栽培(修订本).第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89~2776 李光晨,李正应,邢卫兵,等编著.园艺通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42~1497 闻人军译注.考工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5~98 河北农业大学总校编.果树栽培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6.56~1889 王兆毅编著.果树盆栽与盆景技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9~9810 陈思甫著.盆景桩头蟠扎技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11 北京林学院城市园林系编著.花木栽培法.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46~5612 陕西省博物馆2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7):17~2213 殷默惠编著.陈州园林造型艺术.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5~7514 陈俊愉,程绪柯主编.中国花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117~15415 章文才.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控制的途径.园艺学报,1963,2(1):1~816 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917 明・王象晋纂辑.伊钦恒诠释.群芳谱诠释(增补订正).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9518 庄茂长编著.云南山茶花.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019 陈俊愉主编.中国梅花.海口:中国海南出版社,1996.12520 全国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网,江苏建湖农药厂编.多效唑应用技术.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54~9621 邵莉楣编著.花卉化学促控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34~5922 K iyosawa Y ,Y Hirata.Test of growth 2retarding effect of S 207on Camellia (in Japanese ).Veg and Ornamental Crops Res Sta ,Kurume Branch Bul ,1986,10:187~18823 Wilkinsom R I ,D Richards.Influence of Paclobutrazol on the growth and flower in of Camellia ×Williamsii HortScince ,1998,23:359~360(责任编辑 董晓燕)97第3期 王玉华等:中国观赏植物传统矮化技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