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07年上海市初三语文模拟试卷(3).

2007年上海市初三语文模拟试卷(3).

2007年上海市初三语文模拟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共38分)考生注意: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A组】(一)默写(15分)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3)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扁鹊见蔡桓公(节选)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4、课文《扁鹊见蔡桓公》选自_________,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________(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子。

(2分)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桓侯遂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B组】(一)默写(15分)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作者:沈琴加入日期:08-01-04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大同中学沈琴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做完了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我很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个浅陋的分析,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一、试卷结构格式化及试题的更合理化今年的试卷结构已完全格式化了,三大板块:文言文、现代文、作文,与前两年一样。

题量适当:20道题。

文言文10道,现代文9道,作文1道,给以了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普通学生100分钟内做完全可以。

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受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内容和要求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整个试卷难易适中,题型设计灵活多样,与以往不同的是作文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

二、试卷选文特点1、试卷选文体现了人文性。

(1)选文既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人文气息,将考查学生语文知识、技能和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熏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这一理念。

如《老海棠树》,向读者展现了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对亲人的热爱。

(2)选文注重了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可读性,如《中国瓷器》,意在唤醒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欣赏自己的国宝,从而激发热爱祖国,为祖国而自豪的情感。

(3)选文关注社会生活。

《捕蛇者说》虽出自古代名篇,但所体现的关心百姓疾苦的主题今天仍很重要。

而《鲍君》今天读来,在让人一笑之余,仍引人思考。

2、试卷选文体现了整体性。

“条条道路通罗马”,道道试题关整体,有的题目命题点在局部,但辐射到整篇文章。

如10题、14题、18题。

学生只有读完全文,才能完成试卷的要求。

《中国瓷器》中的14题是“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回答这样的题目,如果不是认真地、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还真难以完成。

《鲍君》中的第10题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回答这个题目,如果不仔细咀嚼全文也是很难回答的。

中考上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中考上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5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

(18分)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3.,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5.,亭亭净植……(《爱莲说》)6.虎见之,,以为神……(《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

(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的林嗣环。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12分)闻公有一册历①,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2007年全国中考语文作文试题汇编

2007年全国中考语文作文试题汇编

2007年全国中考语文作文试题汇编1、河南省:任选一题作文。

(50分)(1)那一次,我很(快乐、内疚、受启发)。

从括号里的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写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

要求:①先写出完整的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湖北省黄冈市二选一:题一:请以“我心中的那 (一轮太阳、一抹绿色、一份真情、一丝牵挂)”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山野里的第一朵迎春花开了,留下了你采撷和追求的脚印;园子里的第一阵果香飘来了,留下了你收获和思考的脚印;混浊的小河边,留下了你畏缩和退却的脚印;泥泞的黄土路上,留下了你徘徊与进击的脚印。

开拓不止,路才无尽。

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不必徘徊顾盼,但只用力前行!请以“深深的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如选题一,请在提示的四个选项中任选一个词语补全题目;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

(3)不少于600字。

(4)书写工整,规范。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浙江省义乌市:走进自然,我们领略景色之美;亲近大师,我们感受哲理之美;享受亲情,我们体验生活之美;展现才华,我们成就青春之美……生活并不缺少美。

美,就在我们身边。

请以“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

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广西省百色市:当你沉浸于孩儿的记忆时,就让那记忆像门前的小河般流过吧,人总要学着长大的;当你为失意痛苦而悲伤时,就让那失意痛苦像门前小河般流过吧,人总要学会忍耐的;当你为成功而喝彩时,就让那喝彩也像门前小河般流过吧,更美的风景在前头等着你呢……请以“让____像门前小河般流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文字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

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0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共38分)考生注意:1.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1—6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B组供使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请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卷指定处。

2.7—10题为考生共做试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共15分)1. (1)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2)____,清泉石上流。

(3)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

(4)尝贻余核舟一,____(5)《岳阳楼记》中表明洞庭湖天气早晚变化的语句是____(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____3.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4. 选文作者是____(人名)。

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____》。

(2分)5.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言之,貌若甚戚者。

____6. 选文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共15分)1 (1)海内存知己,____(2)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

(3)若言声在指头上,____?(4)博闻强记,____,智。

(5)《醉翁亭记》中描写花草芬芳的语句是____(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 求石兽于水中____3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007-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7-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1“从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的三大板块可以看出,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须注重三点:1.文言文基础,2.重视议论文和散文阅读能力培养,3.突出记叙文写作训练。

”这是上海市徐汇中学的曾老师在整体研究201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中考尚在录取阶段,但明年、甚至后几年的考生就已开始“备战”。

新一轮的考生及其家长争相查看有关视频,仔细分析发展趋势,盘算着如何应对下一次考试。

上海市徐汇中学曾老师从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的三大板块可以看出,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须注重三点:1.文言文基础,2.重视议论文和散文阅读能力培养,3.突出记叙文写作训练。

文言文教与学的底线是扎扎实实落实《考试手册》规定范围内:默写41篇、古诗词理解20篇、课内文言文30篇。

“默写”以名句考查为主。

虽然能力层级只是“识记”,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一定要有“记忆”的指导,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考生在学习时一定要注重理解基础上的记诵。

建议教师再补充一定量的课外古诗词名句,让学生多积累,不仅对写作文有用,更能丰富语文底蕴。

青少年多积累古诗词名句会终身受用,也是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要求。

“古诗词理解”是词语和语句的理解。

词语要重点落实书下注解,理解时要落实诗(词)句“交代了什么”“指的是什么”“写出了什么”“点明了什么”“紧扣了什么”等,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必须理解到位。

虽然考得简单,但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是要进行必要的鉴赏,也可以再补充一些课外篇目。

学生也要多掌握一些有关古诗词的基本常识,多了解一些有关诗词的文化常识,乃至著名诗人、词人的风格特色等。

“课内文言文”主要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语句翻译、句意理解、段意概括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学常识的重点是课文标题、课文出处、作者、作者所处的朝代和重要的流派等。

句子翻译时要求字字对译,要有关键词意识,注意补足省略的句子成分。

只是能翻译不等于真正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会提炼,培养理解和概括能力是文言课文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

权威_上海市05-10年中考语文考试规律及重难点分析

权威_上海市05-10年中考语文考试规律及重难点分析

上海2005年~2010年中考语文分析一、概述:上海中招常识1、上海考试体系试卷分值: 05年是120分,05年至09年是150分考试所需时间:100分考试时间:2、如何填报志愿3、上海招生情况分析二、试卷分析2、各题考查的知识点(按题型分)★题型分析一、2005年1、200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的文言文默写采用的是“八取五”的答题方式,有H版、S版、新教材供不同的考生选择。

文言实词的解释一为初二《曹刿论战》“肉食者鄙”中的“鄙”,二为初一《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中的“全”,分别是“目光短浅(浅陋无知、鄙陋、没有见识)”和“整块(完整)”只要理解课文这题难度不大。

课内文言短文的考查采用大分叉的形式,三篇短文均是记叙为主,难易度相仿,题型相似,都是要求写出文章作者以及朝代,文中句子翻译,文章概括,就拿《卖油翁》中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翻译题来说,“无”和“惟”都是通假字同时也考察到了虚词“亦”。

这就要求考证在注重诗词的同时也要注重虚词。

着三篇文章均考文学常识、句子解释和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试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

文言文课外语段选取了《郑人逃暑》一文。

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生平时只要认真学好课内文言文,答题一般不会出错,这是课内所学的文言知识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的再现。

如“徒以从阴”、“其阴逾去”中的“徒”和“去”的解释,我们在课文《捕蛇者说》中的“非死则徒尔”、《小石潭记》中“乃记之而去”这两句中学到过,分别解释为“迁移”、“离开”。

至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考查阅读能力与概括能力、从“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这一句子中,便可明白: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不同的事物。

2、现代文阅读11题是考查阅读能力,要求考生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回答第3、第4段所论述的内容。

倘若平时有一定的阅读水平,掌握阅读方法,善于从段落的首、尾提炼出该段的中心句,则不难答出“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和“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两段所论述的内容。

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试题答案答案

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试题答案答案

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第一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共38分)A组:(一)(15分,每题3分,错一字扣1分)1.(1)各领风骚数百年(2)明月松问照(3)也傍桑阴学种瓜(4)盖大苏泛赤壁云(5)朝晖夕阴(二)(4分,每空2分)2.侵犯3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三)(7分)4.(2分)柳宗元《小石潭记》或《钻母潭西小丘记》5.(2分)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6.(3分)外形毒性药用B组:(一)(15分,每题3分,错一宇扣1分)1.(1)天涯若比邻(2)碧玉妆成一树高(3)何不了君指上听(4)守之以浅者(5)野芳发而幽香(二)(4分,每空2分)!.寻找3.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三)(7分)4.(2分)柳宗元《小石潭记》或《童区寄传》5.(2分)说这些话(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6.(3分)外形毒性药性C组:(一)(15分,每题3分,错一宇扣1分)1.(1)此日中流自在行(2)烈士暮年(3)两鬓苍苍十指黑(4)借者之用心专(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二)(4分,每空2分)2.剩下3.与世隔绝的地方(三)(7分)4(!分)柳宗元《小石潭记》或《黔之驴》5.(2分)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6.(3分)外形毒性药性(四)(12分)7.(4分)(1)离开(2)原因8.(2分)这是我的鲍龟,哪里有什么神啊,9.(3分)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10.(3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二、现代文(共49分)(一)(23分)11.(2分)C12.(5分。

每空1分)时间简单精细自然刻意13,(7分)(1)(3分)岁寒三友(1分)瓷盘以松、竹、梅为主体图案,寓意要追求高洁、坚韧的品质(2分)(2)(4分,每空2分)花卉瓷酒盅形体小酒盅因它的“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14.(9分,每空3分)科学技术含量高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二)(26分)15.(2分)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16.(5分)内容上,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亡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结构上,为下文进‘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17.(6分)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18.(5分)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xx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0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共38分)考生注意:1.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1—6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B组供使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请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卷指定处。

2.7—10题为考生共做试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共15分)1.(1)xx代有才人出,____(2)____,xx上流。

(3)xx未解供耕织,____。

(4)尝贻余核舟一,____(5)《岳阳楼记》中表明洞庭湖天气早晚变化的语句是____(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____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4.选文作者是____(人名)。

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____》。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言之,貌若甚xx者。

____6.选文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共15分)1(1)海内存知己,____(2)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

(3)若言声在指头上,____?(4)博闻强记,____,智。

(5)《醉翁亭记》中描写花草芬芳的语句是____(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求石兽于水中____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4选文作者是____(人名)。

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____》。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言之,貌若甚xx者。

____6选文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一)默写(共15分)1(1)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2)____,壮心不已。

(3)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4)然后叹____,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清晨之景的语句是____(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实冀三横唯余其一____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4选文作者是____(人名)。

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____》。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言之,貌若甚xx者。

____6选文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xx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

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

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

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

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乃以xx置罝中而去⑵问其故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此是我xx,xx之有________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3分)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3分)xx瓷器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上,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

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

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

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传统细瓷早巳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_____。

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

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口口口口”等寓意丰富的图案。

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xx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

(2分)A光彩夺目B流光溢彩C巧夺天工D栩栩如生……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____12第⑤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____顺序。

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____到____、从____到____的变化过程。

13阅读第⑥段,完成下列两题。

⑴用四个字概括上图“青花瓷盘”图案的内容,填入方格中,并简述该图案所蕴涵的寓意。

______(3分)⑵画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____________,“无限的韵味”是指____________(4分)14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⑴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9分)老海棠树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5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____(2分)16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5分)17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

’‘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____(6分)18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____(5分)19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

(8分)2007年xx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答题要点第一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共38分)A组:(一)(15分,每题3分,错一字扣1分)1.(1)各领风骚数百年(2)明月松问照(3)也傍桑阴学种瓜(4)盖大苏泛赤壁云(5)朝晖夕阴(二)(4分,每空2分)2.侵犯3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三)(7分)4.(2分)柳宗元《小石潭记》或《钻母潭西小丘记》5.(2分)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