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精品)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画》,使学生了解到画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2.能听懂、读准课文,理解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的作用与价值,表达自己的感受。

4.通过叙事、讲授让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来理解画的作用。

5.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要点。

2.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画的作用。

3.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画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把握诗歌《画》中的比喻和意象。

2.能够跳脱现实场景,用心灵的眼睛去感知画的内在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初读《画》带领学生一起读诗歌《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丽、节奏和意象。

2. 导入活动老师和学生一起谈论诗歌中的“画”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 集中训练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各自对“画”不同的理解,并对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进行分析和解读。

4. 延伸拓展设计一些与画相关的活动,如美术课、表演课等,丰富学生对“画”的理解。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回顾学习收获,并表达自己对“画”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作业1.背诵诗歌《画》。

2.完成《画》相关的绘画作业。

3.撰写关于“画”的作用与价值的小短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画”的过程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也让我深受启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涉及学生情感层面的引导,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感悟人生,培养美的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的详细安排,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课文(二)画(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文(二)画(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文(二)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简单了解画的含义和作用。

2.能借助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地描述画。

3.能借助画的故事情节简单架设情节。

教学准备
1.课文《画》
2.与画有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具。

3.经典绘画作品的图片资料和解析。

4.与故事情节有关的小道具、角色扮演服饰。

教学过程
导入
1.创设场景:我带领学生在一个画廊里看了很多美丽的画作,让学生感受到画作的美丽和神奇。

2.导入情境:让学生看一些与画有关的图片物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去发现画的奥秘。

学习
1.提问:老师提出“画”这个词,让学生联想到自己见过的画,以及画的作用等。

2.学习课文《画》,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画”的含义。

3.小组讨论:尝试描述自己见到的画和画中的内容表现。

4.创造情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想象一幅自己的画,构建情节和主题,并在小组内简单汇报。

拓展
1.赏析经典绘画作品,如《蒙娜丽莎》等,并讲解作者、画作内涵等。

2.创造情境,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幅小画作,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激发学生对画的创作热情。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画”的含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了画作的美丽与神秘,并且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共情能力的培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画》(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汉字“画”,并能正确地书写该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画的种类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1.认识汉字“画”,并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2.了解画的种类和用途,培养学生对画的观察能力。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1.在认识汉字“画”时,教师要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2.在描述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时,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进行练习。

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来演示汉字“画”的写法。

2.探究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探究问题。

3.图文结合法: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来帮助学生认识画的种类和用途。

4.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活动来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绘画作品,例如毛笔字画、油画、动画等,让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和用途。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喜欢看绘画作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参考一些已经提出的观点,例如画面美、可以感受到画家的情感等。

学习识字《画》(15分钟)1.通过图片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认识汉字“画”的写法,并多次书写该字。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画”的意思和用法,例如画一幅画、做画纸等。

3.教师可以通过绕口令等趣味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汉字“画”的认识。

观察绘画作品(2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常见的绘画作品,例如毛笔字画、油画、水彩画等,让学生观察并从中找出不同之处。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不同之处,例如颜色的不同、画面的不同等。

3.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互相学习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绘画活动(3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和颜料给学生,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画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2.学生能够辨认简单的图形并试着模仿;3.加深学生对元素颜色的理解;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画的种类活动一:谈画•让学生观察课堂环境中出现的图画,并让学生描述画中的内容。

•了解画的种类,引导他们谈论一下他们知道的画种类,并与学生分享其他新颖的画种类。

•导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将学习到关于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线条、颜色等。

活动二:画线条•让学生拿出笔和纸,让他们模仿书写字画线条。

逐步增加他们画图形的难度,如画圆、正方形等。

•学生可以慢慢试着在图形里添加其他图形。

活动三:元素颜色•引导学生想象各种颜色并用基本工具将它们绘制在纸上。

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他们对基本颜色的理解程度。

第二课:画的方式活动一:用图画说话•让学生选定一幅图片,并试着讲述出其中的内容。

可以借助图片中的线条、颜色等元素。

•谈论这些元素如何影响观众的情感和状态。

活动二:画一个故事•让学生想象一个小故事,并试着用图形和颜色表达出它。

•谈论使用不同元素和颜色的效果。

活动三:向导画•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人做画,其他人向他们提供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材料:1.笔和纸2.各种颜色的颜料3.不同类型的画册或图片教学评价: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设计多种评价方式,如课中的互动、作品展示等。

同时也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和态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画》公开课教案【教材分析】《画》是部编版第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

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教学难点】1.掌握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猜谜语:雪花。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

导入课题《画》。

(板书课题,书空,齐读)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看!熊大把这幅山水画带到了我们的课堂。

请同学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话)(真棒!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7页,听老师范读课文。

(注意:左手按书,右手指字。

)(声情并茂地范读,读出节奏感。

)3.像老师一样自己试着读2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

(注意:左手按书,右手指字。

)4.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得扫清拦路虎,过好生字宝宝这一关。

你们有信心吗?现在,熊大给大家派任务了: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圈生字,圈好以后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并组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绘画可以表达情感和意思,培养对美的感觉和审美能力。

2.理解绘画的基本要素,如线条、颜色、形状等。

3.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达简单的形体。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绘画的基本要素,并能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达简单的形体。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色彩斑斓的绘画作品,或讲述一些艺术家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绘画的基本要素1.线条: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线条,如直线、弯曲线、交叉线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线条的特点。

2.颜色: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常见的颜色和颜色的混搭效果,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

3.形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的特点。

3. 练习基本画线教师示范不同类型的线条的画法,如直线、弯曲线,然后让学生跟着画。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线条样式。

4. 用颜色进行涂色练习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图形,如糖果、彩虹等,让学生自由涂色。

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并且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5. 整合要素,绘制简单的形体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简单的形体,如房子、树、花等,让学生通过练习应用之前学到的基本要素进行创作。

6. 结束语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创作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不同的绘画要素及技巧,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绘画技巧。

3.练习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绘画技巧。

五、教学评估1.学生的兴趣、参与度和自主性。

2.学生的作品创意和表现力。

3.学生对绘画基本要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纸笔、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七、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如大自然、万物和建筑等,从中获取灵感和素材进行创作。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画》这篇课文。

2.能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3.能够掌握本课时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

2.能够感知绘画的美和灵性。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画的热爱和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和表达画的美和感受。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对画的情感。

2.如何启发学生对画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课文《画》2.教学图片或实物画作3.课堂小组讨论材料教学环境1.教室内放置画作2.保证课堂安静的环境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看课文标题《画》,并问学生:你们知道画是什么吗?你们喜欢画吗?第二步:导读(10分钟)1.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以问题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畅想画的美和灵性。

第三步:学习(15分钟)1.课文学习和解读,老师讲解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画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步:练习(15分钟)1.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老师给出几幅画作,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这些画作的美和自己的感受。

第五步:总结(5分钟)1.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鼓励学生对画的理解和欣赏。

五、课堂作业1.写一篇关于画的短文,描述自己对画的看法和感受。

2.自己动手画一幅小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画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画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欣赏能力。

画教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

画教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

画教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标题:画教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引言:绘画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绘画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绘画教案,包括教案的设计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

一、教案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5. 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持续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基本绘画材料和工具。

2. 学习基本的色彩理论。

3. 学习观察和描绘的基本技巧。

4. 进行简单的创作活动,如画小动物、花朵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或者是艺术品,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引入介绍基本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颜料、画笔、画板等,并让学生触摸和感受这些材料和工具。

3. 学习色彩理论通过教师简单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学习基本的色彩理论,如红色、黄色、蓝色等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4. 观察和描绘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并描绘出来。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绘能力。

5. 创作活动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简单的创作活动,例如画小动物、花朵等。

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

6. 艺术欣赏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7.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进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专注程度。

2. 学生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评价其对于绘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评价学生对绘画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结语:通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绘画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观察和描绘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画》教学设计
“走之”,它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3.找反义词:有—无、来—去、远—近
4.结合生活组词造句:色色彩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漂亮。

“色”这个字的偏旁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偏旁“斜刀头”。

(三)朗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过渡: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1.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2.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的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3.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三、指导书写,展示评价
1.抽读生字卡片,看谁能把这些生字读准确!
2.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水”。

看来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现在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它们。

先来看“水”这个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它?(水手、口水、雨水……)它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写中间的竖钩,再写左右的部分)那我们把“水”这个字请回“家”吧。

(出示投影)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才能在田字格中把这个字写好看呢?(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不能写成一笔。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运用最喜欢的方式识字。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水来
去不
精彩片段
猜一猜
师: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
底是什么?
生:(兴奋地,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

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马上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慢慢巡视,时而凑过去听听小朋友都在讨论些什么。

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弯下腰加入了他们小组的讨论。

生A说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说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表示赞同B的说法。

生D说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教师认真地听完每位同学的发言后,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示意停下,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毛思琪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

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

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老早就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的,所以猜是画。

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