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四合院设计理念

中国四合院设计理念

中国四合院设计理念中国四合院设计理念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人们对家庭、社会和环境的理解与追求。

四合院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国古代哲学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四合院的设计理念亦体现了这种思想。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通常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庭院展开,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

庭院种植花草树木,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的美好,进而达到身心舒适的境地。

二、家庭凝聚力的体现四合院设计理念更多地关注家庭的凝聚力和人际关系。

由于四合院所有的房间都直接面向庭院,这种设计使得家庭成员更容易互相交流和互动。

家人们可以在庭院中共进晚餐、聊天、游戏,增进感情,培养家庭和睦的氛围。

三、私密性与开放性的平衡中国人注重私密性,同时也注重与邻里、社会的交流。

四合院设计理念既给了居住者足够的私密空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立的住宅单元,保护了居住者的隐私,又保持了开放性,庭院的中心位置通常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为居住者提供了社交和交流的场所。

四、环境可持续性的追求四合院设计理念强调环境的可持续性。

四合院通常会设置渗水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使得庭院能够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用水量,同时也可利用庭院的植物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五、人文精神的表达四合院的设计理念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四合院通常以传统的建筑材料和装饰风格为主,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墙壁上的壁画、门窗的雕刻和庭院的布局都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体现了中华传统的审美理念,同时也传递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综上所述,中国四合院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家庭凝聚力、私密性与开放性的平衡、环境可持续性的追求以及人文精神的表达。

这些思想和理念对于当今社会也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四合院文化之旅:传统文化的体验与感悟

四合院文化之旅:传统文化的体验与感悟

四合院文化之旅:传统文化的体验与感悟一、引言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庭院式建筑布局。

它以天井为中心,由四栋建筑围合而成,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四合院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我有幸能够参与一次四合院文化之旅,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下面我将共享我的感悟与体验。

二、四合院文化的历史与传承四合院建筑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家庭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将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

四合院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文化的传承中,四合院不仅仅是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理念。

三、四合院文化之旅的体验1. 初识四合院:走进四合院,我被它的古朴和典雅所吸引。

在精心设计的布局中,每一处构造都彰显着古代文化的韵味。

天井中央的水池清澈见底,四周的厅堂错落有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 了解四合院的历史与文化:在导游的讲解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四合院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我得知四合院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蕴含着中国古代人们的居住观念、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3. 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四合院内,我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宁静的环境中,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和深远,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视。

四合院内的传统建筑、古老家具以及文物展览,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对四合院文化的个人观点与感悟四合院文化之旅让我深刻地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合院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使得四合院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认为,传统文化应当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五、总结与回顾参与四合院文化之旅,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合院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合院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合院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合院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它
的出现使千百年来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首先,四合院所体现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庭观。

四合院的结构非
常特殊,内部分为外院、内院,还包括庭院、楼阁、树园等建筑,向人们
展示了古人“父母在,兄弟在,家室团圆”的家庭观。

外院是父母住的地方,内院是子女住的地方,周围有庭院、花园,展现出一种深厚的家庭情谊。

其次,四合院还体现出中国对社会秩序的重视。

四合院的主体建筑建
造的比较规整,呈现出一定的规则性,反映出中国古代对于社会秩序的严
格要求。

此外,四合院的建筑特点往往展示出家族的地位和权威,比如四
合院的大门要高大,反映出古代家族的强大实力,也反映出家族在社会秩
序中的权力。

此外,在四合院的内部,家族内部也会设立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建筑,如佛殿、仪礼厅、影楼等,用以表达家族的信仰、家族的传统、家族的尊
崇等,反映出家庭的传承和尊重,以及家族在社会秩序中所起的不可估量
的作用。

总的来说,四合院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庭观、对社会秩序的重
视以及家族对传统和权力的尊重。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驰名中外。

四合院在中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出现了四合院形式的住宅.一、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在北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后,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没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

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街通。

“这里所谓|街道”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胡同与胡同之间是攻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

经过明、清两代,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形式。

二、北京四合院的结构北京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结构上的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结构。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中国的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南方的气候条件,但通风采光都欠理想。

而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敞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

北京四合院的组成部分有大门、影壁、屏门、垂花门、廊、正房、耳房、厢房、倒座房、厅房、后罩房、群房、园林、围墙及更道。

正规的北京四合院一般都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的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四合院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内涵

四合院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内涵

四合院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内涵四合院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内涵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四合院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四合院的特点1:规模不一的四面庭院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中间还有一道隔墙。

2:外观规矩中线对称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特点3:院落封闭私密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

对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将使民居的文化弘扬并发展下去。

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四合院的文化内涵1:宗族观念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较大规模的由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宫,都是礼制的反映,是礼制最充分的体现。

我们可以看出,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四合院的那种“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交以义的人生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

2:社会等级四合院的大门分为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多种。

广亮大门一般是贵族住宅的大门;门框和门扇按装在外檐柱的大门称为蛮子门。

级别比广亮大门底,但总体上与广亮大门、金柱大门是一致的;别再底一些的是如意门。

不论大门,四合院的主人总是要尽力美化的,因为大门是脸面,它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四合院的特点及内涵

四合院的特点及内涵

四合院的特点及内涵四合院,又称四合子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形式,特别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地区。

其特点是:四面有院墙,形成四合院的封闭结构;四合院的布局呈四合形,中央庭院通常为方形或矩形,四周为房屋;院墙和房屋通常采用红色砖墙,搭配青灰瓦顶;庭院和房屋间有坡道相连,形成通畅的人行通道。

四合院内有房屋和庭院布局合理,房屋一般按照中轴线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一般为正房,中部为厢房,后部为横房,形成一个层次较为明确的布局。

四合院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内涵丰富。

四合院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典范之一,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深厚底蕴,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

四合院的布局结构中,庭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庭院中的花草树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精神环境和自然景观的重要体现。

其次,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家庭生活方式的代表,内涵丰富。

四合院是一个封闭的生活空间,由于封闭的院墙和逐渐递进的房屋布局,形成了亲密的家庭氛围和私密空间。

四合院中的各个房屋和院落之间通过通道相连,形成了自然流通的空间和人际互动的渠道。

同时,四合院内还有鱼池、花坛等装饰,这些都是提供给居住者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合院的内部空间分层明确,有利于家庭成员的相互区隔,形成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

再次,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一,内涵丰富。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注重建筑的形式美和装饰美。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布局推崇中轴线对称的原则,力求形状、空间、景观、构造各个方面的和谐统一、同时,四合院的建筑构造也注重细节的装饰和雕刻,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独特的艺术审美观念和精湛的工艺技巧。

四合院内的花木绿植、石头斗拱、窗棂等细节装饰,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最后,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体现,内涵丰富。

赞美四合院的优美句子

赞美四合院的优美句子

赞美四合院的优美句子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简洁、美观,富有内涵和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以《赞美四合院的优美句子》为题,为大家介绍四合院的美丽。

1.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简单,但却非常美丽,它的美是一种内敛的、含蓄的美。

四合院的四面围墙、中间的院落,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2.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它的设计和装饰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合院的墙面、门窗、屋檐等装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们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3.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风格都非常适合中国的气候和环境,它们能够很好地适应中国的四季变化。

四合院的设计使得它在夏天比较凉爽,冬天比较温暖,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利用自然光线,提高室内采光度。

4.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风格都非常适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方式。

四合院的院落和房间都非常适合家庭生活和人们的社交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家庭温馨和社交互动的氛围。

5.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风格都非常适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装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的独特魅力。

6.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风格都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四合院的简洁、美观、实用的建筑风格和内涵丰富、意义深刻的文化特色,正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总之,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都非常独特,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四合院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其建筑结构和装饰,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赞美四合院的优美句子,正是在赞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文化(汉语拼音wén huà,英文culture),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是一座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在历经五朝古都后,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留下浓重的历史文化色彩。

提到北京的文化,就不能不说起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这已经成为北京生活文化的特色代表,四合院的生活变迁也同样映衬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

所谓四合院,是指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的,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布局的内院式住宅。

这种民居形式可以说是代表汉民族特色的建筑,以不同形式遍布中国很多地区。

在古籍记载中,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这种正房、厢房包围庭院的建筑模式,但由于城市规模不大,并不明显;汉唐以来,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城市的规划也更趋完善,形成以街、坊、里、巷逐步分割的方框化区域分割,带动了四合形式的民居;自金代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北京的四合院就形成现在的模式,大到宫殿、衙署,小到杂院,都是围绕街区和胡同构建的四合形式的放大或缩小,北京地区的四合院建筑也因古都皇城特色而与其他地区的院落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北京的城区中,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以一户一宅形式形成连片的居住区,一宅有一个或几个院。

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作倒座。

标准的四合院房间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

四合院大门都在巽位上,即路北的住宅,大门开在东南角,路南的住宅,大门开在西北角。

高大的墙壁,不开窗子,表现出一种防御性,全家人在合院里十分安适,适合于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

在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和平面布局中,暗暗体现着很多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这种生活与文化合一的独特风格就是老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合院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烟大文经学院文英2 孙秀201090503228 烟台264000)摘要: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它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居形式独特文化形式典型特征现代风格正文:1、传统文化对四合院的影响四合院是我国传统的民居格式,是别的国家没有的,是我国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因此四合院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居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以北京四合院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除了历史悠久、构成独特等因素,更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让人身在其中,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研究北京四合院如同翻阅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

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易经在古代思想中起着统治作用。

《易经》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

这种对立两分法的宇宙运行规律的阐述,深入每个人的思想中,因此衍生出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在对立中求统一的思想。

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建筑形式都受到了这种观念的影响。

据此形成的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

北京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

北京的胡同多为东西走向,胡同两侧均建有四合院,处在胡同北的院落,宅门开在东南角;处在胡同南侧的院落,宅门开在西北角。

不论宅门开在哪个方位,宅院均以北房为正房。

北京四合院建筑较为敦实厚重,淡雅质朴。

以正房、厢房、倒座房为四正向,四角耳房及大门为四偏向,形成八卦方位,以此推定吉位。

通常在东南角(巽位)设大门,《易经》中巽位有入的意思。

若以巽位为伏位按顺时针大游年歌诀推演,则南(离位)北(坎位)东(震位)均为吉位,北房、南房、东房皆要高大以取吉方,东北方次吉,可设厨房、杂用房。

独西南方为凶方,只能建厕所。

因此北京四合院方位皆为朝南(座坎朝离),巽位开门的布局。

北京的四合院虽然是严格按照风水建造的,但是今天从客观角度来看,它还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如从华北地区的大地势看来“坎宅巽门”布局亦甚合理,西北高,东南低,院内排水由东南角门屋下排出至胡同,不影响居室。

因此说,风水术中包含了历代先民在居住环境及建筑营造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地区习用的民居择地及形制要求是一致的。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是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精神主轴,儒学渗透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儒家主张“中正”、“仁和”、谐调统一、不偏不倚、包容万物的中庸之道。

其中心思想是承认事物是有对立面的,对立面是可以统一的,对立之中无优劣之分。

以此观点来观察居住建筑空间文化的内外、封敞、遮露、人工与自然等对立因素,都不是绝对的,是可互相转化的,应该把它们统一起来。

北京四合院正是这种协和圆通思想的反映。

北京四合院的形制是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及伦理道德制约下的民居形式,很多地方反映出深刻的等级规定及尊卑差别。

北京的四合院强调对称的平面布局,对外封闭,对内开敞,中间设有多个庭院,反映严格的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的宗法思想。

全宅分为内外院,中间以垂花门隔绝,外宾、仆役不得随意入内院,内眷不轻易到外院,反映出封建家庭关系中内外有别的观念。

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全宅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

正房不仅是实际家庭生活的中心,也是家族精神的象征。

此外对各种朝向、质量、面积不同的住房皆按照尊卑、长幼的次序安排使用。

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左次间住祖父母,右次间住父母。

正房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

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

东西厢房则由子侄等晚辈居住,大哥住左厢,二弟住右厢。

而仆役等只能住在外院从房内。

四合院的垂花门就是沟通内外院的门,俗称二门,又称内门。

在垂花门以外的倒座房或厅房及其所属院落算作外宅,它是接待外来宾客的地方;垂花门以内的正房、厢房、耳房以及后罩房等则属内宅,是供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内宅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

对来客而言,每道门都意味着它与内宅分隔的一道屏障;每进道门,就象征着客人与此家庭的亲密程度又加深了一层。

在品第森严的封建社会,宅院门户等级的高低直接标志着房主人的品级地位。

历来的有钱有势之家,都很注重对二门的修饰装点。

正因为如此,宅院里的垂花门一般都是建造得非常华丽考究.2、四合院里的民居形式四合院式民居的朝向是以院中正房的朝向为主要标志。

由于中国特定的自然条件,即西北为大陆、东南为海洋的地形构架态势,造成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而夏季为偏南或东南风的季节风,因此民居的主导朝向选择为南或偏南。

这种朝向不仅可以避开冬日寒风、迎来夏日凉风,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吸纳日照阳光。

在民间流传的“风水”相法中,亦以“负阴抱阳”为宅第选择的第一要义。

北京地区谚语称“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即是此意。

南向民居的大门亦设在南面。

通用的布置方式有:设在南面东侧,进入门屋并不正对厅堂主轴线,须通过影壁、屏门的引导,曲折转入主庭院,即“风水”相法的“坎宅巽门”的布局。

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合族而居。

宋朝以后的统治阶级,为缓解阶级矛盾,进一步扩大统治阶层,提倡宗族制度,即一个姓氏祖先的子孙数代合族而居,认为这样可以防止地主阶级的分化、破产,使宗族成为封建国家的基石,达到保国保家的目的。

北京的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贯通,院内各幢房之间,均由卡子墙连接,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几代人的生活既各自独立又相互照应,起居十分方便。

露天空地可按照主人的意愿,栽植四时花木,饲鸟养鱼,叠石造景,一家人关起门来过活,怡然自乐,俨然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居住环境。

而对外只有一个街门,临街房屋不开后窗或仅开很小的高窗。

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因此对于四世同堂、祖孙合居共食的封建大家庭较为适用。

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圈地而居。

中国人历来对土地都极为重视,土地给人们带来生存的希望,是家庭最重要的财富。

中国人对自己开垦的土地,习惯上都认为是自家的财产,因此在地头建房守住领地,院子也就这样产生了。

生活在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也是这样,只不过因为生活在皇城,受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制约,已经不能再留存大面积的土地了,但是院子的形式却保留下来,而且功能上更完善了许多。

四合院内除通向各房间的十字形砖甬路外,其余都是土地,可以用来植树、栽花、种草。

由于院落宽绰疏朗,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在正房前的绿地上,一般都植两株树,常采用的树种有海棠、丁香、槐树、枣树、石榴等,春可赏花,夏可纳凉,秋季结果,可谓春华秋实。

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财不外露。

由于封建社会农耕经济的影响,家庭的社会交往较少,私密的思想比较浓厚,家财不可外扬,内外有别,表现在民居建筑上就是在室内外有许多遮护与分隔的措施,以加强私密的要求。

例如,进门有靠山影壁,内外院间有垂花门或二门,厅堂内有后屏门或屏壁,房间之间有纱隔和花罩,院落之间有花墙、漏窗、月洞、半廊甚至实墙等。

这些都满足了封建家庭对秘密性的要求,以及内向的心理状规定。

但是不管是实隔还是半隔,其效果都是使视线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一览全局。

所以一所轴线规整的大宅,除了婚丧大事,各座厅门洞开之时以外,人们必须左右回绕地联系宅内各个房间,增加了许多空间变幻的情趣。

所以遮护与分隔为中国传统民居提供了虚实、幽敞的变化之美,也揭示了严格执行轴线、对称、重复等构图手法的传统民居,为什么还会产生丰富的空间变化的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影响社会居民的思想观念是多方面的,而且又是时常混杂在一起的,在建造民宅中,这些观念或多或少在起着影响作用。

今天研究北京的四合院,无论对建筑,还是对历史文化,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北京四合院,这种古代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伴随人们休养生息成百上千年,留给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留给历史的遗产是极丰厚的。

通过对四合院蕴涵的深刻文化传统的剖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它的历史,认识它的宝贵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物价值,从而更好地继承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3、四合院的独特文化含义除了布局之外,四合院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1)封闭的符号(院落四面均有墙,墙没有窗子,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

)(2)是家长制的符号(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严格规定。

正房三间高于侧侧房,中为堂屋,家长左长子右,兄弟子侄住厢房。

)(3)是中国人伦理的符号(堂屋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祭祖宗,喻家训,婚丧寿诞礼,待客等传统礼教皆行与此。

)(4)是融汇情缘感情,增强内聚倾向的符号4、四合院的典型特征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两侧有厢房。

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

对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将使民居的文化弘扬并发展下去。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

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

”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它的独特之处。

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