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因素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双因素理论,又称为动机-卫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的,用于解释工作动机和满意度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动机因素和卫生因素。
动机因素包括工作本身的特点,如成就、认可、责任、晋升等,这些因素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卫生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外部因素,如工资、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
这些因素虽然不能直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但缺乏会导致员工不满和不满意。
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双因素理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双因素理论提醒企业关注员工的工作动机和满意度,不仅要创造有吸引力的工作内容和条件,还要重视员工的需求和价值认同。
双因素理论提醒企业注意卫生因素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企业环境中,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卫生因素往往被忽略,但恰恰是这些因素影响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表现。
企业应该注重提高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双因素理论还提醒企业注意动机因素的重要性。
在中国企业中,由于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很容易忽视员工的成就感和发展需求。
只有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提供晋升机会和培训发展机会,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绩效和创新能力。
双因素理论也指导企业在招聘和员工留任方面的工作。
企业应该在招聘过程中,专注于激发求职者的工作动机和对工作的兴趣,并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
在员工留任方面,企业应该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晋升机会和培训资源,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和成就感。
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通过关注动机和卫生因素,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力,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通过合理运用双因素理论,企业能够更好地吸引、留住和激发员工的潜力,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双因素理论最初由Frederick Herzberg提出,它认为工作场所有两类因素:激励因素和卫生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工作中的成就感、发展机会、自我实现等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给员工带来积极的情绪、满意度和创造力。
而卫生因素是指薪酬、工作条件、关系等基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这些因素不会给员工带来积极的情绪,但会导致员工不满意。
一、给员工提供激励因素
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充分利用员工的能力和潜力。
同时,也需要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这些因素会使员工感到有成就感,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改善卫生因素
尽管卫生因素不能给员工带来积极的情绪和创造力,但它们是员工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以及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关系。
这些因素可以给员工带来一定的满意度,使员工更加愿意留在企业。
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方式和社会责任。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更加认同企业的理念和目标,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更加自豪和满足。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培训课程、员工讲座等方式来建立和强化企业文化。
综上所述,双因素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
应用双因素理论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给员工提供激励因素、改善卫生因素,以及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初探【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说明了双因素理论在管理领域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研究意义,强调了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意义。
在详细阐述了双因素理论的理论基础,以及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理论依据,应用现状,具体案例分析,启示和建议。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文中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了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双因素理论、高校教育管理、应用、理论基础、理论依据、现状、案例分析、启示、建议、实际应用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教育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领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校教育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管理高校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成为了高校领导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深入探讨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对于完善高校管理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的明确分析将为本文后续部分的展开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2000字内容如下:高校教育管理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校教育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双因素理论作为对员工激励和满意度的重要理论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领域。
目前对于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仍相对较少,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高校管理者更深入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进而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通过对双因素理论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激励和管理高校教职工,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
研究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具体案例,可以为其他高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顾客满意的“双因素”理论及其在营销中的应用

广 东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FGU 卜 D IG R DI &T , Nv! ST O R A A I 0卜 A O G I \ U Il lY R
20 年第 1 06 期
No. 1 2 6 . 00
顾客满意 的“ 因素" 双 理论及其在营销 中的应用
较为流行的理念有以下几点顾客至上企业要把顾客放在经营管理体系中的第一位站在顾客立场上研究开发产品预先把顾客的不满意从设计制造和供应过程中去除使消费者在心理上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产生顾客满意的群体网络效应
维普资讯
第 1卷 总第 5 期 5 7
V 1 5 s N .5 o .1 I 0 7 n
二、 顾客满意 的“ 因素" 双 理论
弗雷德里克 ・ 赫茨 伯格 ( ・ e br) 15 F H r e 于 99 z g 年创立 了“ 双因素” 理论 , 其要 点是把激励与工作 满足联 系起来 , 出影 响 工作 满 足 与不 满 足 两 类 提 因素 , 前者 称 为激 励 因 素 ( oi tef ts , 者 m tav c r) 后 vi a o
需求并使其满意 的程度 。企业要想获得成功, 就 必须站 在顾 客 的角度 上考 虑 问题 。随着 国外实力 强大的企业大举进入我国, 竞争不断升级 , 中国企 业 已经 意识 到 了顾 客 满意 对企 业生存 与发 展的绝
对 重要性 。
据美国房地产行业 的调查 , 一个满意的顾客 会引发 8 笔潜在的生意 , 其中至少有一笔会成交 ; 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 2 5个人的购买欲。争 取一位新顾 客所发生的成本是保住一位老顾客的
满 意 程 度
恰恰是企 业需要搜集 的信 息; 第三 , 由于顾客有 “ 天然一致性” 同一个顾客争吵就是 同所有顾客 ,
双因素理论案例

双因素理论案例在组织行为学中,双因素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由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被认为是激励理论的经典之作。
该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因素,它们分别影响着员工的工作表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解释双因素理论,并探讨其在现实工作中的应用。
在一家制造业公司中,管理层决定对员工进行一项调查,了解他们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员工对工资待遇、晋升机会和工作环境感到满意,但另一部分员工则对上述因素感到不满意。
这就是双因素理论所描述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
根据双因素理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并不是处于同一个连续的情感维度上。
而是分别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工作满意度受到工作内容、晋升机会、工资待遇等因素的影响,而工作不满意度则受到管理政策、工作环境、同事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并不能直接减少他们的工作不满意度,反之亦然。
在这家制造业公司中,管理层意识到了双因素理论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
针对工作满意度,他们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待遇,增加了晋升机会,并改善了工作内容。
而针对工作不满意度,他们优化了管理政策,改善了工作环境,加强了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调查结果显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都有了显著的改善。
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不满意度也相应降低了。
这充分验证了双因素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双因素理论的实际效果。
在管理实践中,了解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是提高员工工作表现和组织绩效的重要途径。
只有综合考虑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才能更好地激励员工,提升组织的竞争力。
总之,双因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双因素理论的观点,通过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管理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工作不满意度,从而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赢。
论双因素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论双因素理论及其应用价值作者:赵丽娜来源:《商情》2013年第10期摘要:赫兹伯格认为,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大不相同的,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是工作本身产生的;使人感到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大多是由环境、条件等外部因素引起的。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应用价值1双因素理论的内涵1.1双因素理论的定义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h Herzberg)l966年在其代表作《工作与人性》一书中提出来的。
赫兹伯格认为,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大不相同的,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是工作本身产生的;使人感到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大多是由环境、条件等外部因素引起的。
1.2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较大的责任、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等因素,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
这些积极感情和个人过去的成就,被人认可以及担负过的责任有关,它们的基础在于工作环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成就。
这类因素若得到改善,员工就会很满意,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1.3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方式、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工资、福利、安全与生活条件等,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极因素,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关。
也就是说,对工作和工作本身而言,这些因素是外在的,而激励因素是内在的,或者说是与工作相联系的内在因素。
这类因素若解决得不好,员工得不到基本满足,就会很不满意;但是即使是这些因素改善了,也仅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怠工和对抗,并不能使员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4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不同作用激励因素则相当于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较高级的需要;保健因素相当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等较低级的需要。
浅议“双因素”激励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 … … …~总 …… ● 21 第1 ( 第 8 0 年 3 … 1 期) 2 期 1
浅议 “ 因素” 激励理论 在教育中的应用 双
戈 玉荣 西华 师 范大 学 ,四川 南充
心理学研 究的结果表 明: 普通学生在一般条件下只能 发挥其能力的 2 % ~ 0 但 是如果受到老师的合理激励 0 3 %, 后 , 可将 能力发挥到 8%~ 0 竞 0 9 %。可见, 学生在受到激发 和鼓励的情况下 , 可产生完成 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促使他们 自觉地创造 条件 , 最大限度地发挥 自己主观能动性、 积极性 和创造性 , 勤奋努力 , 直至完成 目标 。 我们在教学评价中引 进双 因素的激励机制 , 向全体学生, 面 培养学生 的兴趣 , 激 发他们的求 知欲望, 发现身边 的感悟 , 合理利用学生时代的 好奇心 , 使他们对 自己、 对社会有责任感 , 自己以后的成 为
2针对 中等学生, . 要宣扬“ 业精于勤”
在 每 个 班 级都 会 有 一 大批 看 似 很 乖 的学 生 , 人 称 他 有
则只 能给学生生的基本学习能力所起 的作用 , 包括
们为默默无闻的“ 老好学生” 。这些学生成绩一般 , 很少有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因此, 我们要巧妙利用好评价语言 , 赞 扬学生做到真诚, 自内心 的去赞扬 , 发 不盲 目地对学生进行
夸奖 , 适 可 而 止 。 要
独立 的, 教师若努力在教学中消除学生不满意因素 , 也就是
只 是 按 部就 班 的上 课 , 课 就 走 出课 堂 , 学 生 不予 理 睬 , 下 对
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来讲, 世界不可能存在相 同的两片叶子, 我们必须坚持辩证 去看 问题 , 一分为二 , 切 勿以偏概全。 双因素” “ 激励理论也告诉我们应该区分看待 保健 因素和激励 因素 。 在教学过程 中, 由于我 国地大物博、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也被称为激励卫生理论或者心理收益理论。
该理论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工作动机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讨论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双因素理论主张,工作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于工作本身的兴趣和满足,包括个人成长、自我实现等。
而外在动机是指通过物质奖励和激励措施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包括工资、晋升等。
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内在动机来激励员工。
企业可以提供具有发展空间和挑战性的工作岗位,让员工能够感受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企业可以开展培训和发展计划,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让员工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感到工作有意义和有价值。
双因素理论还强调了满意度与工作环境及员工关系的关系。
赫茨伯格认为,员工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受到工作本身环境的影响,包括公司政策、工作条件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等。
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加强员工关系来提高满意度。
对于工作环境,企业可以提供良好的办公设施和舒适的工作条件,为员工创造一个适宜工作的环境。
企业还可以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双因素理论也提出了员工的激励机制。
外在动机是企业用来激励员工的手段,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薪酬、福利和奖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实行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来激励员工。
企业还可以提供适当的福利,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来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
双因素理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动机和满意度的关系。
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借鉴双因素理论的思想和方法,通过提供良好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改善工作环境和加强员工关系,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进而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双因素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双因素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首先阐述了双因素理论的概念,其次探讨了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接着对双因素理论的应用进行分析,最后指出了双因素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局限
引言
双因素理论又称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得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在《工作的激励》一书中提出的。
该理论来自赫茨伯格对企业工人的劳动态度的研究,他们对所在地区9个企业中的200多名会计师和工程师采用“关键事件法”进行了调查访问,要求他们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什么原因使你原意做你的工作?第二,什么原因使你不愿意做你的工作?其目的在于检验以下假设:人类在工作中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需要,即作为动物要求避开和免除痛苦,作为人要求在精神上不断成长。
1 双因素理论的概念阐述
赫茨伯格把影响人们工作行为的因素划分为保健因素(维持因素)与激励因素(满意因素)。
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双因素理论开创性地提出了满意度中的“满意”和“不满意”的不对称问题,让人对满意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引发了对工作满意度的广泛讨论。
它的着眼点在于“满意”和“不满意”具有不同的来源。
1.1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度的工作因素主要是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承担重大的责任、在职位是能得到发展和成长等。
赫茨伯格把这类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
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提高生产率。
如图1所示①。
无不满
激励
图1 激励因素
1.2保健因素
赫茨伯格发现,造成职工非常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在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与下级的关系、地位、安全等方面处理不当。
改善这些方面,也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职工满意,也不能激发其积极性,进而促进生产率的增长。
赫茨伯格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意思是只能防止疾病,不能治疗疾病。
虽然,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人们的作用,但是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确保职工在保健因素方面得到满足。
同时,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激励方面的因素,为职工创造出贡献与成绩的工作机会和条件,丰富工作内容,加强职工的责任心,使其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得到上级和人们的赏识,才能保证其不断进步和发展。
如图2所示②。
不满意不激励
图2 保健因素
2 双因素理
论的主要内容
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有区别的。
赫茨伯格将导致工作不满意感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而将导致工作满意感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保健因素的改善不能对员工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但是保健因素处理不好,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
激励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如:成就感、承认、工作的挑战性等。
激励因素的欠缺不会导致员工的不满,而其改善却可以使员工感到满意,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
①
聂正安.管理学.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265-289
的工作行为。
赫茨伯格认为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激励因素的满足能带来工作满足感,他的不满足并不导致不满意。
即没有满意。
二是保健因素的欠缺带来工作不满意感,他的满足并不导致满意。
即没有不满意。
三是激励因素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工作对员工的吸引力才是主要的激励因素,当员工受到很大激励的时候,对外部因素引起的不满意度具有很强的耐受力,而当职工经常处于保健状态的时候,则会对周围事物感到极大的不满意。
四是调动工作积极性不仅要注重外部保健因素的激励作用,更要注重内部激励因素的激励作用。
由于,保健因素与外在因素如环境因素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内在因素如个人工作有关。
因此,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主要因素又可以表示为表1所示③。
表1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3 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在科学管理时代,企业管理者多把注意力集中于保健因素方面,用提高薪金、津贴、改善工作条件等方式来激励员工。
实践证明,这种简单的办法有时难以见效,双因素理论的研究提醒人们还需要注意工作本身等内部因素的改善的激励作用。
为管理的激励手段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方法。
双因素理论在企业管理上的一项应用是“工作丰富化”通过工作丰富化。
提高工作意义和工作本身的挑战意味,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同时,现在的双因素理论还被广泛的应用于指导工资、奖金的管理,如基本工资就是保健因素,绩效工资就属于激励因素的范围。
目前,双因素理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对双因素理论与生活满意度的结合研究还没有涉及。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似于激励因素。
相比马斯洛理论而言,双因素理论更能体现对生活满意度提高发挥重要作用的激励因素。
现在,马斯洛理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并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本研究拟以双因素理论为基础构建满意度指标体系。
4 双因素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双因素理论提出后,在管理研究史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受到广大管理者的追捧也受到许多非议。
总而言之,双因素理论的贡献性主要有:一是表明采取了某种激励机制的措施以后并不能一定就带来满意。
二是满足各个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三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用一些内在激励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然而双因素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赫兹伯格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表性。
有人认为,赫茨伯格所调查的对象大部分是工程师和会计师,其调研对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概括其他类型劳动者的情况。
同时,薪金、职务保障等对不同阶层的职员有不同的意义。
二是赫兹伯格在调查时,问卷的方法和题目有缺陷。
如对工程师、会计师及企业高管来说只能归为保健因素,而对于普通员工则能归为激励因素。
三是赫兹伯格认为,满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必然的联系,而实际上满意并不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是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截然分开是不妥的。
对于具体的激励、保健因素的界定并不具有统一可循的规律。
因此,在实际的研究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5 总结
双因素理论的一般特征在于:保健因素是基础性和前提性的,不具备这些因素就会丧失起码的资格和机会,而拥有资格和机会并不等于就能够出类拔萃;激励因素是关键性和决定性的,缺乏这些因素只会使其陷入平庸,而具备这些因素却可以使其鹤立鸡群。
目前,双因素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但是对在生活满意度上的尝试还没有涉及。
参考文献:
1.沙莲香.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
2.
2.聂正安.管理学.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3.吕殿平,李晓静,余元冠.现代企业管理学.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
4.余兴安.激励的理论与制度创新[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
5.奥尼尔.激励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6.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