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
金融市场动荡的例子

金融市场动荡的例子金融市场动荡是指市场的价格和波动率剧烈变动的情况。
这种波动可能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政治事件、经济衰退、金融危机以及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等。
以下是一些金融市场动荡的例子: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是近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市场动荡之一。
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随后引发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
这场危机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金融机构倒闭和大量失业问题。
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是对亚洲国家经济体系的重大挑战。
该危机起因于泰国的货币危机,随后波及到了东南亚地区。
这场危机导致了股票市场崩溃、货币贬值和金融体系瘫痪。
3. 2015年中国股市崩盘:2015年中国股市崩盘是中国股市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市场崩盘。
该危机始于中国政府对股市的过度干预,随后市场情绪恶化,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
这场危机导致了股市大幅下跌,成千上万的股民损失惨重。
4.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了广泛影响。
股市下跌、国际贸易受阻和全球经济放缓成为了这场危机的主要特征。
此次危机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政府干预和刺激措施的大规模推出。
5. 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1987年10月19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的这一天,美国股市崩盘。
当天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22.6%,成为历史上最大单日跌幅。
这场危机引发了全球股市的普遍动荡,成为1980年代的重大事件。
这些例子仅仅是金融市场动荡的一部分。
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使得这些动荡在历史上时有发生。
通过学习这些动荡事件,了解其原因和影响,可以增加对金融市场的认识和警觉,并帮助投资者制定更加明智的投资策略。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中国股市历史很短,但也曾经有过两次大崩盘:第一次:1993-1994,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第二次:2001-2005,股指从2245-998,大盘跌幅为55.55%,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目前大盘最大跌幅为36.45%,很多个股票已经跌了一半左右。
这次会如何运行呢?会不会是第三次大崩盘呢?上两次大崩盘事件值得我们警惕。
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但无论如何,即使是熊市,每年也会有一至二次的中级行情,但前提是要有资金实力。
1.为什么鬼佬不敢轻易给上市公司高于20倍以上的市盈率?因为在他们国家的市场,机构投资人占多数,聪明的机构投资人拍拍脑袋一想啊,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不过40到50年,美国每年有50万家企业注册,10年后只剩下4%不到,大多数公司能生存10年都够呛,即使来上市的质量好一点能活的相对久一点,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都是未来世界500强吧?所以打个对折,20倍左右或以下还是可以接受的。
2.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就能享受20倍以上的市盈率呢?毕竟一个企业如果活都活不到50年,你给它50倍市盈,那不是自己傻是什么?抛开“智力问题”,很显然这不是有关基本面估值领域的问题,而是资金问题。
我们知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里的推手就是供求关系,而货币就充当这个一般等价物.所以资金充裕价格就会逐步偏离价值上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又来自哪里呢?很显然无非两方面一是国内,二是国际。
由于我国是一个实行资本管制和间接融资比例十分高的国家,所以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统一归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这里就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家一旦限定贷款规模,提高准备金率辅之提高利率,这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就被限制了.(在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就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可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在总量来说就是减少的。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文本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第一次大跌: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72%。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8月10日,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之后三天,股市受此影响暴跌22.2%,上证指数跌去400余点,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跌幅达到45%。
1992年11月17日,联农股份(天宸股份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8·10风波。
第二次大跌:1993年2月至1994年7月,上证指数从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1993年2月16日“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指数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年暂停新股发行上市;严控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围),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关键词:扩容、三大政策。
第三次大跌:1994年9月至1996年1月,上证指数从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20世纪以来主要的四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

20世纪以来主要的三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中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开始发展,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经过18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但是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曲折,现在国内各位股票投资者正在感受着股市危机的滋味。
为了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的发展,同时也给国内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危机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我们既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分析研究它们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教训。
特别是研究近两百年来世界主要股票市场危机的发展历程、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危害对于今天的中国股票市场,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
上个世纪以来国际股票市场发生了很多次的危机事件,为了便于分析与了解,我们选择其中最典型的三次做一分析:分别是: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1987年的美国股市危机、1989年的日本股市危机和2001年美国网络股的危机。
1、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1929年10月发生的纽约股市20世纪以来主要的三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
上世纪20年代是一个繁荣的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资本主义工业都处在高涨之中。
1929年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指数比1913年增长45%。
由于经济的繁荣,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支出增加,企业利润上升,加大投资,这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和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升的内在价值推动股票价格持续上涨,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股市,投机成分激增。
人们对未来普遍抱着乐观预期,认为繁荣会一直持续下去,股票永远会上涨,完全没有风险意识。
纽约证券交易所道琼斯股票指数从1924年88点开始上涨,到1928年股价己经和实体经济状况完全脱节,这种严重情况在1929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9月股指达到最高点319点。
从1924年到1929年这5年时间是泡沫的形成和不断膨胀的过程。
股市崩盘

历史上的两次股市大崩盘在当今的时代,随着资本经济的发展,股市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不再单单是一种企业融资的行为,更是无数股民体验人生的所在。
当股市牛劲十足,疯狂飙升时,股民喜笑颜开;当股市像一头病熊,全线跌停时,股民心急如焚。
当今天的股民沉浸于投资获利带来的幸福时,也应看到硬币的另外一面,那些股市曾经有过的重大灾难,那些黑色的记忆……1929:“黑色星期二”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对于美国的经济以及股民来说,都是最黑暗的一天。
上午10点,纽约证券交易所刚一开市,猛烈的抛单就席卷而来,“抛!抛!抛!”所有股票成了烫手的山芋,不计价格、不计成本,只要抛掉就好,经纪人被“抛”得发晕、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随之而来的就是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股指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
这是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为发端,美国乃至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全民炒股催生股市崩盘。
对于这个黑色的梦魇,所有人都陷入恐慌和怨天尤人之中,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日子的降临恰恰是他们自己催生的。
对于美国来说,一战是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由于大发战争财,美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带来的是股市一派牛气,入市炒股成为全民的投机行为。
到1928年,股市几近疯狂。
在地铁中,人们纷纷指责地铁公司没有在车厢里装上电传打字电报机,以致人们在乘车途中无法炒股。
在波士顿的一家工厂,所有的车间都安放有大黑板,并有专人每隔一小时就用粉笔写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
在得克萨斯州的大牧场上,牛仔们通过高音喇叭收听电台的消息,实时了解行情。
当乘客乘坐出租车时,司机会和乘客热情地讨论股票行情,就连宾馆门口擦皮鞋的小童也会向顾客介绍当天的热门股。
大多数股民都是炒短线,并非为了长期投资。
在疯狂的投机热潮刺激下,纽约股市一涨再涨。
所有投身其中的人们都未曾想到,当时股市的行情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股市在今天已成为很多人投资理财的一个重要所在。
其实早在100 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股市,而且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生了三次大股灾。
胡雪岩垮台引起股市下跌1850 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股市,最早是一些在华的外国人从事外企的股票投机,后来一些中方买办看到有利可图,也加入进来。
洋务运动兴起后,很多近代意义的中国企业开始出现,为了融资的需要,这些企业也开始发行股票,进入股票市场。
经过20 多年的培育,中国股市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从1870 年代开始,上海股市开始疯涨。
许多商人和投机者大肆追捧新上市的中方企业股票。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企业多半是官督商办,有着很强的官方背景,经营上也少有竞争对手。
在投机者的追捧下,这些企业的股票开始疯涨,当时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一开始一股只有几十两,短短几个月便上涨到近300 两,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也在短时间内从不足十两涨到百余两。
受股市疯涨的刺激,不仅普通投机者开始大量涌入,一些钱庄也不甘人后,开始将钱庄资金投入股市。
钱庄逐渐成为股市中的主力军,其用于拉升股价的资金几乎全为钱庄的流通资金,而在这些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后,由流通资金变成企业的生产资金,也就意味着市场流通货币开始减少,这离股灾的爆发就不远了。
而这次股灾的诱因与当时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垮台密切相关。
胡雪岩在短短几十年间,依靠灵活的手腕在官场和商场长袖善舞,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所掌握的阜康钱庄营业区域遍布大江南北。
在这次股市繁荣之中,阜康将掌握的大量流通资金投入股市。
正当阜康大肆牟利时,作为阜康的老板胡雪岩突然垮台,这使得阜康发生挤兑风潮,由于无力应对,阜康只得宣布倒闭。
阜康的倒闭令早就岌岌可危的股市终于崩盘,股价一泻千里。
开平矿务局的股票1883年 5 月还是每股210两以上,并且很难买到,到了8月,其股价已跌至120两,而有人则"愿意以115 两或更低的价格随意出让"。
世界上最惨烈的几次股市大蹦盘

纽约1929大崩盘: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1929年10月24日,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
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
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
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
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
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
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
至止1933年,还有大约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1987:大恐慌再临1987年10月19日,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
股市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
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
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
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藉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日本股市梦魇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
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
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
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中国发生金融风暴的历史

中国发生金融风暴的历史中国金融风暴是指在中国发生的大规模金融危机或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事件。
这些事件往往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和困扰。
本文将回顾中国发生的几次金融风暴,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1980年代初的金融风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过程中,中国遭遇了一次金融风暴。
这次金融风暴主要源于政府放松了金融管制,导致了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和金融市场的混乱。
1988年至1989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银行不良贷款激增,金融机构陷入信贷危机,金融体系严重受损。
二、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东亚地区,中国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这次金融风暴的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国家的外债和投机性资金的大规模撤离,导致了亚洲货币贬值、股市暴跌和金融体系的崩溃。
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受到较大冲击,股市暴跌,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国内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链断裂和信用危机。
三、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
这次金融风暴的起因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出口市场遭遇重创,国内需求下降,经济增长放缓。
同时,中国的股市也受到冲击,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危机,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功稳定了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势。
四、2015年的股市崩盘2015年,中国股市发生了一次规模庞大的崩盘,被认为是中国金融风暴的一次重要事件。
这次股市崩盘的原因是中国股市泡沫破裂,投机炒作行为过度,市场信心受挫。
股指大幅下跌,数万家上市公司遭遇巨大损失,投资者遭受重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危机,包括暂停熔断机制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最终稳定了股市。
五、2020年的疫情冲击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也不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中国股市历史很短,但也曾经有过两次大崩盘:第一次:1993-1994,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第二次:2001-2005,股指从2245-998,大盘跌幅为55.55%,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目前大盘最大跌幅为36.45%,很多个股票已经跌了一半左右。
这次会如何运行呢?会不会是第三次大崩盘呢?上两次大崩盘事件值得我们警惕。
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但无论如何,即使是熊市,每年也会有一至二次的中级行情,但前提是要有资金实力。
1.为什么鬼佬不敢轻易给上市公司高于20倍以上的市盈率?因为在他们国家的市场,机构投资人占多数,聪明的机构投资人拍拍脑袋一想啊,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不过40到50年,美国每年有50万家企业注册,10年后只剩下4%不到,大多数公司能生存10年都够呛,即使来上市的质量好一点能活的相对久一点,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都是未来世界500强吧?所以打个对折,20倍左右或以下还是可以接受的。
2.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就能享受20倍以上的市盈率呢?毕竟一个企业如果活都活不到50年,你给它50倍市盈,那不是自己傻是什么?抛开“智力问题”,很显然这不是有关基本面估值领域的问题,而是资金问题。
我们知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里的推手就是供求关系,而货币就充当这个一般等价物.所以资金充裕价格就会逐步偏离价值上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又来自哪里呢?很显然无非两方面一是国内,二是国际。
由于我国是一个实行资本管制和间接融资比例十分高的国家,所以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统一归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这里就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家一旦限定贷款规模,提高准备金率辅之提高利率,这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就被限制了.(在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就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可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在总量来说就是减少的。
那么能够按比例渗入股市的量也就是减少的。
当然,您会说除了企业的资金还有居民的资金可以流入。
可是有两个事实您不要忘了。
其一,我们的医疗卫生、教育、住房、保险体系还不完善,居民不可能将所有储蓄用于证券投资;其二,经过前两年轰轰烈烈的“式”营销,能进来的钱早已就位,这个从现在基金和理财产品发行火爆程度的衰退就不难看出端倪。
试想一下,前两年在人类历史上少有的火爆行情诱惑下都不进来的资金,难道行情越来越差,他们就会来了?稍微有一点常识,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既然国内没辙,再看看国际也就是国外。
现在正是全球生产关系瓶颈的初期,以美国次级债为导火索的全球衰退刚刚露出冰山一角,这个时候各国的金融市场都需要各国央行注入流动性,也就是缺钱。
在这种背景下,能流入国内的钱是增多还是减少呢?既然国内和国际的钱都在减少即使在供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法期望今年的行情比去年好,今年的钱比去年好挣?您说是吗? 3.可是从目前看来,想要今年供给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呢?首先在的工作报告里,创业板的推出被纳入了议程,也就是今年一定会推出,即使今年IPO和再融资的总额和去年基本不变,这一块的抽血是实实在在增加的。
另外就是有关允许境外公司来A 股上市解决红筹股回归的问题今年也非常有可能破题,别的红筹公司我们暂且不说,光是中移动、中电信、中海油这些巨无霸加入,今年的IPO额肯定会创新高。
接着是平安1200亿的再融资方案被通过,虽然从1600亿减少到1200亿(当然这是中国最惨烈的非暴力不合作市值蒸发运动)但是一数字仍然接近去年再融资额的三分之一,平安这样一个公司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不说明用途、在不顾中小股东压力的情况下况且能如此?其他公司还不跃跃欲试?所以今年的再融资额恐怕也要创新高。
如果这样矛盾就出来了。
一个月49次登陆龙虎榜,没有人怀疑东吴证券杭州湖墅南路营业部有大鳄深藏。
是宁波敢死队移师这里?是机构客户在此安营?还是一群大户集结于此?事实会让你大跌眼镜。
让湖墅南路风生水起的,其实只有一对夫妻。
丈夫章建平是绝对核心,妻子方文艳是他的助手。
他们有多大实力? 20亿资金,一年交易700亿元。
今年1月8日,章建平光买中信证券的资金,就投入了5.3亿元。
2005年7月以来,湖墅南路上榜的几乎每只股票,都是这对夫妻导演的。
2月25日至28日,理财周报记者数次踏访湖墅南路,都未能见到章建平夫妇本人。
但通过遍访杭州证券业人士,并多方求证,章建平的面目,已经大体清晰。
一个人贡献营业部成交额一半在朋友的描述中,章建平个子较矮,微胖,不会开车,甚至连手机都没有。
章性格和,为人低调,生活简朴,如果在路上碰到,没人会想到他是有10位数身家的人,更不会将他同“股神”联系起来。
章建平1967年出生,天津商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从事家电的销售和批发业务。
1992年,章从XD杭州解辞职,回到老家临安,做起了复印机维修的生意。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章建平将当时仅有的5万元资金投入股市,就此成就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
“1996年至1998年,炒股可以透支,应该说,正是这个机制,成就了他。
1997年,他账户上的资金,已经从5万元增长到20万元,1999年达到500万,一年后又到了3000万元。
” 2000年,章建平杀入刚刚推出的香港创业板,可惜才半年时间, 3000万元资产,就亏了一半。
经此一役,章建平据说理性了不少,从此顺风顺水,在2007年年末接触中信证券和建设银行前,几乎没载过大的跟头。
他的资金规模,也一直平稳上行。
2007年高峰的时候,章建平个人的资产,据说已经达到近20亿元。
如果把他放到中国最牛散户百强榜,章建平是绝对的第一,即使放在2007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也能排到275位,同正泰集团老总南存辉并驾齐驱。
了解其实力的人,都将其奉为浙江股市第一盟主。
可供佐证的是,2007年,章建平在沪深两市的交易额,光股票一项,据说就达到了700亿元,平均每个交易日成交2.8亿元。
单单印花税,他一年就给国家上交了近2亿元。
记者注意到,整个2007年,湖墅南路营业部在上交所的股票交易额,不过639.5亿元,如果沪深两市成交额相当,那么章建平一人的交易量,就占据了整个营业部的一半强。
据说2005年的时候,他的交易量曾占据90%份额。
'东吴湖墅南路可以说是章建平一个人撑起来的,兴衰全寄托在他身上。
章建平钱多了,确实也怕被监管部门盯上。
据我们了解,他基本遵守证券市场的交易规则。
交易所说哪个股票不能买,他绝不会顶风,比如近段时间市场炒作极为疯狂的全聚德和N金风,章建平就没有参与。
”理财周报记者注意到,这两只浙江游资屡屡兴风作浪的股票,东吴湖墅南路确实没有上榜。
8年时间换了3家营业部从1996年进入股市后,2000年,已经颇有实力的章建平到了国信证券杭州保俶路营业部,两三年后,又去了新疆证券庆春路证券营业部。
章建平加盟后,新疆证券营业部马上成为杭州证券市场最大的一匹黑马。
2002年,营业部排名全国743名,次年就蹿到了270名,接下来两年分别为317名、325名。
2005年全国8大敢死队栖身营业部,新疆证券杭州营业部排名第五。
当时市场传言,宁波敢死队有核心成员转战这里,却不知主力正是章建平。
2005年7月,章建平转移到东吴证券,新疆证券营业部的交易额应声而下,2006年就直线下降到1840名。
显然,章建平及其追随者的离去,让新疆证券一下从云端坠入谷底。
“他有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既可以让一个营业部绝处逢生,也可以让一个营业部瞬间死去。
”据说浙江本土券商财通证券总部、银河证券杭州管理部等,一直都在想方设法挖他过去,但因为东吴证券服务到家,一直未果。
东吴湖墅南路的总经理杨运是位女士,在服务客户方面,有一般男性经理所没有的细致。
今年年初买下自己的私家车前,章建平每天早晚来回炒股,都由营业部一位高层开车接送,风雨无阻。
营业部唯一的一辆轿车,几乎成了章建平夫妇的接送车。
有一个版本的说法是:章建平还在新疆证券营业部时,有一次和宁波过来的一位敢死队成员一起吃饭,杨运刚好也在场,席间端饭送菜,极尽殷勤,章建平当即被感动,之后终于下决心,移师此前默默无闻的东吴湖墅南路,并以一己之力,将湖墅南路推上一个又一个的龙虎榜,最终成为令市场刮目相看的浙江游资大本营。
业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东吴湖墅南路几乎所有上榜股票,都是章建平一手主导的。
他的风格与宁波敢死队有些类似,就是调动巨额资金,博新股和强势股,短线操作,见好就收。
因为资金量大,交易频繁,而且屡屡上榜,章建平早就被沪深交易所定为“疯狂的投资者”,成为重点监控对象。
据说有段时间,深交所几乎天天给他打电话,有一次还警告他,再不收敛,就让营业部总经理到深圳谈话。
两只股票赚了上亿元在章建平参与过的数百只股票中,据说北辰实业和招商轮船是他赚得最多的两只。
2006年10月16日,北辰实业上市,东吴证券湖墅南路买入92268946.62元,居买入榜第二。
11月9日,北辰实业出现首次涨停,湖墅南路买入31769415.98元,排名第一。
11月20日至22日,营业部又5次上榜,3天共成交1.54亿元。
从10月16日上市时的3.27元,到12月 6日收盘的8.91元,一个多月时间,北辰实业即大涨172%。
在此期间,湖墅南路共上榜14次,累计买入2.5亿元,卖出2亿元。
几乎与北辰实业同时,招商轮船也掀起了大涨行情。
2006年12月1日,招商轮船上市首日,就从开盘的5.51元最高涨到了6.70元,收于6.37 元。
湖墅南路排在买入第一位,单向买入1.05亿元,随后三天招商轮船连续涨停,湖墅南路分别买入0.35亿元、0.45亿元、0.58亿元,卖出 0.65亿元、1.09亿元和0.5亿元。
到12月11日的7个交易日中,湖墅南路共上榜10次,累计买入3.3亿元,卖出3.52亿元。
在2只股票上,章建平的获利,据说就达上亿元。
数亿资金折戟中信证券 2007年12月14日(周五),章建平开始建仓中信证券,首次以84元左右的价格,买入1.68亿元,第二个交易日,又买入2.23亿元。
1月8日,章建平尝试拉升突破,当日动用资金5.3亿强势买入,中信证券最高拉至98.88元,但出乎章建平意料,中信证券没能封住涨停,收盘时反而掉到了92.88元。
次日,章建平火速出货1.6亿元。
这段时间,大盘尚在盘升,中信证券也有所上行。
但1月15日,中信证券以98.35元开盘后,急速下跌,以94.04元收盘,此后几个交易日,又狂跌不止,到1月22日收盘,股价已经跌到了72.57元。
这中间的1月17日,章建平又补仓5468万元。
章建平也许认为反弹的机会已经来临,22日买入8585万元。
不料股价依旧埋头下跌,1月30日开盘,只有69.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