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苏教课堂新坐标必修一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word教案二

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word教案二一、教材分析1、在人类认识的金属元素中,铁、铜是较早被人类认识、对人类社会的进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两种金属。
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它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猎取这些物质?”的摸索,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如此的安排,是为了使学生在更宽敞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在资源的利用和爱护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说明或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2、在本单元有关铁、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觉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新问题,将探究引向深入。
在实验探究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确定实验目的,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加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3、本单元的第一部分从铁、铜的存在和提取着手,介绍了它们的冶炼方法,回忆比较了铁、铜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把握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转化,使学生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更完整、更系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学会用图示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
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与Fe3+。
系统把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的交流与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摸索、比较并回忆往常学习过的知识;依照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从实验中总结体会以获得自我探究乐趣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通过列表比较和图示联系的方式,在了解、把握Fe2+、Fe3+的性质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二单元铁. 铜的获取及应用第1课时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本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及常见的冶炼方法2.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1. 下列有关铁的叙述正确的是()A. 铁是人类发现和使用最早的金属之一B. 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游离态铁C. 纯铁的硬度很大D.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 硬铝B. 黄铜C. 钢铁D. 水银3. 在Fe、 Fe2+、Fe3+三种粒子中,具有相同的()A. 质子数B. 最外层电子数C. 核外电子数D. 电荷数4. 下列情况中,能通过置换反应得到铁的是()A. 铜与氯化亚铁溶液常温下混合;B. 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三氧化二铁;C. 氢气通入硫酸亚铁溶液;D. 铝和四氧化三铁混合加热到高温;5. 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如下反应:Cu2S + 2Cu2O 6Cu + SO2↑下列对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Cu2OB. 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6. 下列盐既可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得到,也可以通过金属与单质反应得到的是()A.FeCl3 B.CuCl2 C.FeCl2 D.MgCl27. 铁是色金属,可以被磁铁吸引。
而铜是色金属。
铁和铜都有良好的性和性。
铁、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常见的有磁铁矿、赤铁矿,常见的铜铁矿有黄铜矿(CuFeS2)、孔雀石 (写化学式)。
8.工业上铁的冶炼是在_______进行的,原料有、、和空气。
①写出赤铁矿被还原成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②写出焦炭起还原作用前在高炉中参与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③写出碳酸钙参与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④用这种方法炼出的铁是含碳2%~4.5%的,将其进一步冶炼,就可以得到用途广泛的钢。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铁、铜的获取及应用》word同步测试题三.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学习目标】1.掌握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掌握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及鉴别3.了解铁、铜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和铁、铜的冶炼方法【主干知识】一、铁的性质1、铁、铜性质:(1)物理性质:不同点:铁——银白色,质软,易被磁化;铜——紫红色,导电性比铁好⑵铁、铜化学性质:铁铜与非金属单质与Cl2与氧气与硫与非氧化性酸反应与金属的盐溶液与浓硫酸、硝酸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浓硫酸反应(P92)常温下可与硝酸反应(P101)小结:“铁三角”2.Fe2+与Fe3+的检验物质Fe2+Fe3+溶液颜色化学性质检观察法验碱法SCN-法3.铁的氧化物的性质比较:化学式FeO Fe2O3Fe3O4俗名色态铁的价态与酸反应4.Fe(OH)2和Fe(OH)3化学式Fe(OH)2Fe(OH)3颜色状态化学性质制法转化5.铁的冶炼基本原理:原料:设备:石灰石的作用:主要化学反应:造渣反应:【精彩例题】1.下列物质中,不能由Fe跟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A Fe3O4B CuSC FeCl3D FeCl22.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在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A、硫酸B、氯水C、硝酸锌D、氯化铜3.某500mL溶液中含0.1 mol Fe2+、0.2 mol Fe3+,加入0.2 mol 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 ) A.0.4 mol·L-1 B.0.6 mol·L-1 C.0.8 mol·L-1 D.1.0 mol·L-1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3+、Fe2+、Cl-、OH-B、Fe2+、H+、Na+、NO3-C、H+、Fe2+、SO42-、Cl-D、Fe3+、NO3-、K+、Cl- E. Fe2+、NO3-、K+、Cl-5.如何除去杂质,提纯下列各物质混合物成分提纯所用试剂的化学式离子方程式(1)FeCl2中含少量FeCl3杂质(2)FeCl3中含少量FeCl2杂质(3)FeSO4中含少量CuSO4杂质6.向某晶体的溶液中加入Fe2+的溶液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几滴溴水后,混合液出现血红色,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Fe3+的氧化性比溴的氧化性强B、该晶体中一定含有SCN-C、Fe2+与SCN-不能形成血红色化合物D、Fe2+被溴氧化成Fe3+7.高炉炼铁生产中,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A、焦炭和一氧化碳都是还原剂B、采用富氧空气可以得到纯铁C、加石灰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CO2D、用于冶炼生铁的矿石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和黄铁矿8.被视为现代湿法冶金先驱的反应是()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高温下用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C、氢气还原热的氧化铜得到铜 D、高温下木炭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巩固练习】1、下列溶液有呈黄色,其中是由于久置时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变色的是()A、浓硝酸B、FeSOC、KMnOD、工业盐酸2.为除去FeSO4溶液中的Fe2(SO4)3和CuSO4,最好选用()A.烧碱溶液 B.浓氨水 C.镁粉 D.铁粉3.根据Fe+CuCl2=FeCl2+Cu;2FeCl3+Cu=2FeCl2+CuCl2两个反应,判断Fe3+、Fe2+、Cu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A.Cu2+>Fe2+>Fe3+ B.Fe3+>Fe2+>Cu2+ C.Fe3+>Cu2+>Fe2+D.Fe2+>Fe3+>Cu2+4.在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 )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5.将下列四种铁的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的是 A.FeS B.Fe2O3 C.FeCl3 D.Fe2(SO4)3()6.将40 mL 1.5 mol·L-1的CuSO4溶液与3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Cu2+]或[OH-]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A Cu(OH)2B CuSO4·Cu(OH)2C CuSO4·2Cu(OH)2D CuSO4·3Cu(OH)2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Fe3++Fe=2Fe2+B.氯化镁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Ag++Cl-=AgCl↓C过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2Fe2++2Br-+2Cl2=Fe3++Br2+4Cl-D.氢氧化铜溶于稀硫酸中Cu(OH)2+2H+=Cu2++2H2O8.由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为a%,则所含铁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 )A.3a%B.(100-2a)%C. 20%D. 1-3a%9.向铁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生成FeSO4溶液,当生成的Fe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1时,反应中关系量正确的是()A.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1B.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1C.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2D.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310.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请填写以下空白:(1)孔雀石的主要成份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学案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学习目标] 1.了解铁和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及形式。
2.了解铁、铜冶炼的常见方法及原理,明确从矿石到单质所经历的反应以及炼铁、炼铜中各种原料的作用。
3.通过对铁、铜化合物的学习,记住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化学实验鉴别Fe 2+和Fe 3+。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1.铁的冶炼冶炼设备:□01高炉。
原料:□02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反应原理:□03在高温下用还原剂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主要反应:C +O 2=====点燃CO 2 CO 2+C=====高温2CO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造渣反应:CaCO 3=====高温CaO +CO 2↑ CaO +SiO 2=====高温CaSiO 3 2.铜的存在及物理性质 (1)铜的存在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常见的矿石主要有黄铜矿(□04CuFeS 2)、孔雀石(□05CuCO 3·Cu(OH)2)。
(2)铜的物理性质铜为□06紫红色金属,密度□07较大,熔点□08较高,具有□09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3.铜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2Cu +O 2=====△2CuO Cu +Cl 2=====点燃CuCl 2(棕黄色烟)(2)与某些盐溶液反应:Cu +2FeCl 3===CuCl 2+2FeCl 2 4.铜的冶炼工业炼铜工艺流程:黄铜矿(CuFeS 2)――→高温□10粗铜――→精炼□11精铜 生物炼铜(矿堆浸铜法): CuS ――→细菌CuSO 4――→FeCu特点:成本低,污染少,反应条件简单。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1.Fe 2+的检验Fe 2+:浅绿色,易被氧化。
(1)用NaOH 检验Fe 2++2OH -===Fe(OH)2↓(□01白色沉淀) 4Fe(OH)2+O 2+2H 2O===4Fe(OH)3(□02红褐色沉淀) 现象:向含有Fe 2+的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立即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一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一课一练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一课时)1、铁在自然界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人类最早利用的单质铁来自于;铜在自然界主要以形式存在,人类最早利用的单质铜来自于,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会利用获得单质铜,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冶炼原理。
2、下列情况中,能通过置换反应得到铁的是()A、铜与氯化亚铁溶液常温下混合;B、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三氧化二铁;C、氢气通入硫酸亚铁溶液;D、铝和四氧化三铁混合加热到高温;3、下列关于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铁能被磁铁吸引D、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被氧化4、铁是地壳中含量很丰富的元素,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元素。
自然界中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Fe2O3)和磁铁矿。
金属铁是在高炉中冶炼的,高炉炼铁除了加入铁矿石外,还需加入焦炭和石灰石,石灰石能除去铁矿中的二氧化硅。
请填空:①、写出赤铁矿被还原成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②、写出焦炭起还原作用前在高炉中参与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碳酸钙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冶炼金属有下列方法:①焦炭法②水煤气还原法③活泼金属置换法④电解法冶炼金属的生产实际有:古代有a、火烧孔雀石b、湿法炼铜现代有c、铝热法炼铁d、精炼铜,以下是生产实际与冶炼方法关系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A、a--①B、b-- ②C、c --③D、d--④6、有一块铝铁合金,将其溶解于足量盐酸中,再加入过量NaOH 溶液,在空气中静置至红褐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将沉淀滤出再灼烧至恒重,得到残留物的质量与原合金质量相同,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A. 22.2%B. 30%C. 75.5%D. 80.6%7、5.0g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收集到2.8LH2(标准状况),这种混合物可能的组成是()A、Fe ZnB、Mg AlC、Fe Cu ZnD、Mg Fe Cu8、能直接由金属单质与酸反应得到的盐是()A.Fe(NO3)3 B.CuCl2 C.FeCl3 D.AgCl9、运用所学知识,写出通过赤铁矿获得生铁的化学方应方程式。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同步练习1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某500mL溶液中含0.1 mol Fe2+、0.2 mol Fe3+,加入0.2 mol 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A.0.4 mol·L-1 B.0.6 mol·L-1 C.0.8 mol·L-1 D.1.0 mol·L-12.由FeO、Fe2O3和Fe3O4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FeO、Fe2O3和Fe3O4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A.1∶2∶1B.2∶1∶1C.1∶1∶1D.2∶2∶53.某人设想利用①3FeCl2+4H2O−−→−︒500Fe3O4+6HCl+H2②Fe3O4+23Cl2+6HCl−−→−︒1003FeCl3+3H2O+21O2③3FeCl3−−→−︒3003FeCl2+23Cl2这三个反应的联合与循环,主要用来生产能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某种气体,该气体是( )A.O2B.Cl2C.HClD.H24.将适量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2∶3 B.3∶2 C.1∶2 D.1∶15.已知某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铁混合液100 mL中,各阳离子浓度相等,硫酸根离子总浓度是6 mol·L-1,此溶液中还可溶解的铁粉的质量为()A.11.2g B.16.8g C.33.6g D.5.6g6.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的气体。
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那么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A.11.2gB.5.6gC.2.8gD.无法确定7.把a g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学海导航: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一些有关铁和铜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化学腐蚀等知识进一步学习铁、铜及它们的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本节某些内容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可能已有所涉猎,但还应通过阅读教材、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在增强感性认识的同时积极思考,运用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理解有关物质的性质,并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
铁、亚铁盐、铁盐之间的关系,是较为重要的“铁三角”关系。
我们可在借助教材演示实验的帮助下理解该内容,并注意分析三者之间转换的条件。
本单元建议采用“复习 → 讨论 → 演示 → 归纳”的方法 1.炼铁(1)反应原理: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CO)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3)设备:高炉 (4)生产过程①还原剂的生成 C+O 2 ===== CO 2 CO 2+C =====2CO②铁矿石还原成铁 Fe 2O 3+3CO ===== 2Fe+3CO 2↑③除脉石、炉渣的形成 CaCO 3 ===== CaO+CO 2↑ SiO 2+CaO ===== CaSiO 32.铁的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常显+2、+3价,且通常Fe 3+比Fe 2+稳定。
①铁三角(见右图)②Fe 2+与Fe 3+离子的检验;(1)溶液是浅绿色(2)与KSCN 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3)加NaOH 溶液现象:白色沉淀 → 灰绿色→ 红褐色(1) 与无色KSCN 溶液作用显红色Fe 2+点燃 高温高温高温 高温(2) 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Fe3+(3) 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3.铜的物理性质铜是一种紫红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4.铜的冶炼),得粗铜(99.5%~99.7%);(1) 高温冶炼黄铜矿(CuFeS2(2) 电解精炼,得纯度较高的铜(99.95%~99.98%)。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2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Fe2+、Fe3+的检验及转化 教案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名称:《F e2+和Fe3+的相互转化》所属课程:苏教版必修一所属专业:化学《F e2+和Fe3+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内容分析:“Fe2+、Fe3+的转化”是新课标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的重点之一。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通过了解铁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为什么补铁的时候需要同时服用维C效果会更好”。
然后结合专题一和专题二的氧化还原的有关知识,推测Fe3+和Fe2+之间是否能发生转化?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最后总结出Fe3+和Fe2+之间转化的条件,从而解决一开始提出的补铁问题。
实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又从化学回归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使学生将“铁离子的检验”与“氧化还原反应”、“铁盐转化”等知识有机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Fe2+和Fe3+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2.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Fe2+和Fe3+的相互转化探究实验,学生学会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2.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氧化还原反应的普遍存在,并能举例说明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通过了解铁与人体健康的内容,知道化学无处不在,真正感悟到生命健康与化学的紧密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掌握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3.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四、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以及离子反应之后一次非常重要的综合升华,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对上述知识的掌握不太到位,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同时这节课本身也属于高中知识的难点,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要求,所以,想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的设计和组织上要多花点心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七)(对应学生用书第119页)(限时40分钟)A 组 基础过关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 .硬铝B .黄铜C .钢铁D .水银【解析】 水银是单质。
【答案】 D2.我国古代曾用火烧孔雀石和焦炭混合物的方法炼铜。
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 2(OH)2CO 3,其冶炼方法是( )A .焦炭还原法B .湿法炼铜C .铝热还原法D .电解冶炼法【解析】 孔雀石受热发生分解反应[实为Cu(OH)2、CuCO 3的分解反应]:Cu 2(OH)2CO 3=====高温2CuO +H 2O +CO 2↑。
由CuO 炼铜,可用焦炭还原法:C +2CuO=====高温2Cu +CO 2↑。
【答案】 A3.下列有关金属冶炼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湿法炼铜的原理属于置换反应B .1 000年前中国就能炼锌,现代炼锌主要利用热还原法C .铝热法应用很普遍,可冶炼Mn 、Mg 、W 等金属D .钠、镁、铝等活泼金属的冶炼采用电解法【解析】 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活动性很强的金属采用电解法冶炼,如钾、钙、钠、镁、铝等;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采用热还原法冶炼,如锌、铁、锡、铅、铜等;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一般采用热分解法冶炼,如银、汞等。
本题C 项中由于镁的活动性比铝的强,所以铝不能置换出镁。
【答案】 C4.将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血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 4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 3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 .②③①④B .③②①④C .③①②④D .①②③④【解析】 Na 2O 2呈淡黄色、Fe(OH)3呈红褐色、Fe(SCN)3呈血红色、CuSO 4溶液呈蓝色。
【答案】 B5.(2014·芜湖高一检测)实验室在配制FeSO 4溶液时,为防止FeSO 4被氧化而变质,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A .锌粉B .铁粉C .硫酸铁D .盐酸【解析】 Fe 2+极易被氧化,所以应加入还原性物质,Zn 、Fe 都具有还原性,但Zn 能将Fe 2+还原成铁单质。
【答案】 B6.(2014·黄冈模拟)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 .Cu 2+B .Fe 3+C .Fe 2+D .H +【解析】 因反应后剩余的固体能被磁铁吸引,说明Fe 有剩余,2Fe 3++Fe===3Fe 2+,Cu 2++Fe===Cu +Fe 2+,2H ++Fe===Fe 2++H 2↑,即Fe 3+、Cu 2+、H +等均可与Fe 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主要是Fe 2+。
【答案】 C7.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法对A 盐的水解液进行鉴定,由此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适量酸化的AgNO 3过滤B(浅黄色沉淀)C ――→KSCN D (血红色溶液) A .D 溶液中存在Fe(SCN)3B .滤液中有Fe 3+C .B 为AgBrD .A 一定为无氧酸盐FeBr 2【解析】 根据B 、D 现象可确定A 是由Fe 3+和Br -或由Fe 2+和Br -组成的盐。
答案:D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铁跟FeCl 3溶液反应:Fe +Fe 3+===2Fe 2+B.Fe跟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C.FeCl2溶液跟Cl2反应:Fe2++Cl2===Fe3++2Cl-D.Fe(OH)3跟盐酸反应:Fe(OH)3+3H+===Fe3++3H2O【解析】A中电荷不守恒,应为:Fe+2Fe3+===3Fe2+;B中违反反应事实,应为:Fe+2H+===Fe2++H2↑;C中得失电子、电荷均不守恒,应为:2Fe2++Cl2===2Fe3++2Cl-。
【答案】 DB组能力提升9.(2014·南通高一期末)某溶液由相同物质的量的CuCl2、FeCl3、AlCl3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搅拌后振荡,铁粉仍有剩余,此时得到的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金属阳离子是()A.Fe3+、Cu2+B.Fe2+、Al3+C.Fe3+、Al3+D.Fe2+、Fe3+【解析】向CuCl2、FeCl3、AlCl3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时,由于Al的活动性大于Fe的,所以Fe不与Al3+反应,实际上是Cu2+、Fe3+与Fe反应。
反应后Fe 有剩余,则说明Cu2+、Fe3+与Fe分别完全反应:Fe+Cu2+===Fe2++Cu、Fe+2Fe3+===3Fe2+,由此可知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金属阳离子为Fe2+、Al3+。
【答案】 B10.已知Cu+2Fe3+===Cu2++2Fe2+,Zn+2Fe3+===Zn2++2Fe2+,现把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Cl3和Zn置于水中,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中除SO42-、Cl-外还有()A.Zn2+、Cu、Fe2+B.Zn2+、Cu2+、Fe、Fe2+C.Zn2+、Cu2+、Fe2+D.Zn2+、Cu2+、Cu、Fe2+【解析】设CuSO4、FeCl3和Zn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由题中所给的反应式可得出氧化性:Fe3+>Cu2+,所以Zn先与Fe3+反应,同1 mol Fe3+消耗Zn 0.5 mol,剩余的0.5 mol Zn能置换出0.5 mol Cu,溶液中还剩余Cu2+0.5 mol,即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Fe2+、Zn2+、Cu2+、Cu。
【答案】 D11.实验室欲使1.6 g氧化铁完全被还原,事先需准备的C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应为()A.336 mL B.672 mLC.大于672 mL D.小于672 mL【解析】根据题意,设完全还原1.6 g氧化铁消耗标准情况下的CO气体体积为V ,则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160 g 3×22 400 mL1.6 g V160 g 1.6 g =3×22 400 mL VV =672 mL因为反应前后都要通入CO 气体,所以实际需要的CO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应大于672 mL 。
【答案】 C12.已知Al 、Cu 、Hg 三种金属分别用如下方法冶炼:2Al 2O 3(熔融)=====通电4Al+3O 2↑ H 2+CuO=====△ Cu +H 2O 2HgO=====△2Hg +O 2↑ (1)分析以上信息,可总结出金属的冶炼方法与其金属性强弱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1)中的结论,并结合题目信息,写出工业上用CaCl 2冶炼金属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往往用铝热反应来冶炼一些难熔金属,写出据此法用MnO 2冶炼金属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金属的冶炼方法与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金属活动性有关。
一般来说,非常活泼的金属一般采用电解法冶炼(如K 、Ca 、Na 、Mg 、Al 等),较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热还原法冶炼(如Zn 、Fe 、Sn 、Pb 、Cu 等),不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冶炼(如Hg 、Ag 等)。
(2)钙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工业上用电解熔融CaCl 2的方法冶炼钙。
(3)金属铝和MnO 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锰和氧化铝。
【答案】 (1)非常活泼的金属一般采用电解法冶炼,较活泼的金属一般采用热还原法冶炼,不活泼的金属一般采用热分解法冶炼(2)CaCl 2(熔融)=====通电Ca +Cl 2↑(3)4Al +3MnO 2=====高温2Al 2O 3+3Mn13.(2014·辽宁鞍山二模)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某红色粉末是Fe 2O 3、Cu 2O 或二者的混合物。
探究过程如下:【查阅资料】 Cu 2O 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 和CuSO 4,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 。
【提出假设】假设1:红色粉末是Fe 2O 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 2O 。
假设3:红色粉末是Fe 2O 3和Cu 2O 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滴加KSCN 溶液后不变血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Fe 2O 3。
你认为这种说法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简述理由(不需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 溶液时不变血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延伸】 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 2O 3和Cu 2O 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