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研究
化学主题的WebQuest作品分析

化学主题的WebQuest作品分析摘要WebQuest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它紧密契合新课程下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将与化学相关的WebQuest作品按主题分类,探讨其在化学教学以及化学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
关键词WebQuest 网络探究化学教学网络教学1 WebQuest简介WebQuest(基于网络的探究性活动)是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课程单元式探究学习模式[1],由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伯尼•道奇博士和汤姆•马奇于1995年创建[2]。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WebQuest 已逐渐渗透在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WebQuest技术以网页作为载体,教师通过对WebQuest当中各个版块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在资源栏目里整合一些对研究主题有帮助的站点、链接,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挖掘知识的平台,确保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素材,结合所学知识在实践探究中加以运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思维水平。
WebQuest在使用中主要包括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总结六大模块,以学习资源的利用为核心,尤为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
依照课程活动的时间长短以及教学目标的不同,WebQuest可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类型。
短周期一般用1-3课时完成,长周期则需持续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
2 WebQuest分类介绍WebQuest适用于多种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国内化学教育工作者于2003年开始关注WebQuest的发展[3],但历经八年,国内科学学科的WebQuest发展还是很不完善。
笔者检索所得化学相关WebQuest网页大多为国外作品,下面将按照主题内容进行分类并列举典型例子加以评析。
2.1 物质结构与性质篇由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涉及的知识点系统性和灵活性都很强,教师通常建议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帮助他们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将探讨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WebQuest的概念,以及其设计原则。
然后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课堂中应用WebQuest,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实际效果。
接着分析了WebQuest对高中学生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这些内容,希望可以展示WebQuest在高中教育中的潜力和重要性,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WebQuest、高中、研究性学习、应用、概念、设计原则、课堂、实际案例、影响、未来发展、总结、展望1. 引言1.1 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WebQuest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设计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WebQuest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学生的关注。
通过WebQuest,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WebQuest中,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指导性任务,探究和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潜力和价值,并分享一些实际案例和学生的反馈,以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帮助。
2. 正文2.1 WebQuest的概念WebQuest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它是由教育技术专家Bernie Dodge和Tom March于1995年提出的,是一种结合了课程教学、互联网资源和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模式。
WebQuest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一个导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究。
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开发与应用

研究性学习中WebQuest的开发与应用福建晋江一中林德田(362200)“展望新世纪,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
”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方式及其发展方向的问题,一些国外较为流行的网络教学模式也被引入我国,如:“WebQuest”、“Intel未来教育”、“E-Learning”等。
其中的WebQuest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两位教授伯尼·道格(Bernie Dodge)和汤姆·马奇(Tom March)首创的。
其主要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其模块式的设计,让我国许多中小学教师应用起来感到得心应手,因此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学科的网络教学或研究性学习中去。
许多教育类网站还开辟专区对WebQuest 进行探讨、研究;2002年底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组织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暨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其中WebQuest 的应用就是大会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WebQuest的魅力可见一斑。
WebQuest主要由网页形式的六大模块构成:1、情境模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2、任务模块(分析任务,发现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3、资源模块(教师围绕任务,提供相关资源);4、过程模块(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形成初步成果);5、评价模块(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实现交流与共享);6、总结模块(学生、教师共同进行反思与总结)。
这种基于网络的模块式的设计无疑是十分科学的,它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引导和管理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②学生真正成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人,而不再是被灌输的对象。
基于WebQuest的化学史课程表教学模式研究初探——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 X i n g y i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i t o n a l i i t e s , X i n g y i , G u i z h o u 5 6 2 4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a r t i c l e e x p l a i n s t h e r e l a t e d t h e o r i e s o f t h e We b Q u e s t m o d e l a n d d i s c u s s e s h o w t o a p p l y t h e We b Q u e s t m o d e l t o
一
、
引言
兴义 民族 师 范学 院是 贵 州省 新建 的地方 性 全 日制 本科 师范 院校 , 为 了适 应 专业 发 展 的需要 , 自 2 0 1 3年 起 在 化 学 本 科 专 业 和应 用 化 学 本 科 专 业
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的《 化学史简明教程》 。通过对 化学 史课 程进行 的教 学 中发 现 ,该课 程 以陈述 化 学史实为主,若单纯采取传统说教为主的教学方 法 的话 , 学 生会 觉得 教学 内容 枯燥 乏 味 , 从 而 使教 学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此 , 尝试在该课程 的教学中 采 取 We b Q u e s t ( 网络 主题 探 究 式 ) 教学 模 式 , 让学
f e c t i v e l y i mp r o v e t h e t e a c h i n g e f e c t o f C h e mi s t r y Hi s t o r y c o u r s e .
WebQuest模式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_李晓晶

但 3 年发病流行曲线略有不同。
2008 年 4 月病例数开始上升,5 月达到高峰,6 月开始下降;2009、2010 年季节性基本一致,均从 2 月开始上升,4 月达到高峰,6 月开始下降(如图 2)。
图 1 2008~2010 年河南省HFMD职业发病数及构成Web Quest模式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李晓晶 苏燕[摘要] 生物化学是我国医学院校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难于记忆。
由于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
传统实验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是单向灌输与被动接受相结合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Web Quest 实验模式可以使实验课内容与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这种模式是全方位、新的教学模式。
Web Quest实验模式教学可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培养出有学术素养的医学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Web Quest模式;教学[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courses of the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it has a strong theory and a number of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3.7.120基金项目:包头医学院 2010-2012 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 (02)作者单位:014060 包头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李晓晶 苏燕)通讯作者:苏燕 E-mail:synmg@图 2 2008~2010 年河南省HFMD发病时间分布2.4 HFMD地区分布 2008~2010 年全省 18 个地市HFMD均有发病,HFMD平均年发病率居前 3 位的依次为鹤壁市、郑州市、焦作市,发病率分别为 152.30/10 万、133.62/10 万和 113.51/10 万。
Webquest模式下的化学教学研究

We q e t b u s 模式下的化学教学研 究①
曹 清 李 盛 彪 郭 能 王 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里 ( 中 师 范 大 学 化学 学 院 武 汉 4 0 7 华 3 0 9)
摘 要: 本文介 船 了一种探 究式教 学模 式—— We q et的定 义, bus 组成及 在化 学 中的教 学案倒研 究 , 井对 它的应 用前 景做 了评价 。 关键 词 : b u s 定义 组成 案 例 前 景 We q et 中圈 分类 号 : 6 3 8 G .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6 3 9 9 ( 0 9 0 () 0 3 —0 1 7 - 7 5 2 0 ) 5c一 0 9 1
随 着 时 代 的 发 展 , 方 面 网 络 技 术 与 一 () 源 : 助 学 习者 完 成 任 务 的 信 息 , 4资 帮 化 学 教 学 的 整 合 成 为 新 的 教 学 模 式 , ~ 既 可 由教 师 提 供 , 可 由 学 生 或 小 组 成 员 另 也 方 面 ,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被 越 来越 多的 教 师 间互 相 交 流 提 供 。 探 所 推 崇 。 We q e t 式这 两 方 面 结 合 下 而 b u s正 ( ) 习建 议 : 师 可 使 用 流程 图 、 结 5学 教 总 的产物 。 表 、 念 地 图 等 组 织 结 构 【 帮 助 学 生 组 织 概 , 他们所 搜集到的信息 。 1定 义 ( ) 估 : 学生 的行 为 的 评价 标 准 , 6评 对 即 测 评 学 习结 果 。 根据 任 务 的 差 异 , 价 对 象 评 1 1 究式 学 习 .探 调 探 究 式 学 习是 一 种 强调 学 生 自主 积极 可 以 是 作业 、 查 报 告 和 实 践 心 得 等 。 () 7结论 : 生 反 思 、 师总 结 的阶 段 , 学 教 这 投身学 习过程的 学习方式 , 学 生通过 自 是 主 参 与 获 得 知 识 的 过 程 …。 过程 有 利 于学 生 拓展 与 概 括所 学 的 知识 。 12 .什么 是We qe t bus W e Qu s网络 探究 是一 种 基于 Itr e 3 用W e O e t 行 化学 教 学 的 案例 b et nent N b u s进 的 以 探 究为 取 向 的 研 究 性 学 习 活 动 。 习 学 以 高 中 课 程标 准 选 修 Ⅸ 学 与 生 活 》 化 第 者所 需 要 的 多 数信 息来 源 干 互联 网w e 。 二 章 第 二 节 “ 理 选 择 饮 食 ” 例 。 b1 合 为 () 1 引言 : 天我 们 人体 都 要 摄取 各 种 各 每 2 成 组 样 的食 物 , 如 水 , 菜 , 例 蔬 肉等 , 么 同学 们 那 是 否思 考 过 怎 样 吃 才 健 康 , 营 养 均衡 呢 ? 才 2 1 究 式学 习组 成 .探 ( ) 务 : 课 前 要 求 学 生 自学 本 节 内 2任 ① 般 分 为 4 分 , 提 出假 说 一 搜 集 资 部 即 料 、 计 实 验 / 案 一 具 体 验 证 一 结 果 讨 容 。 设 方 论 。 过 程 能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积极 性 , 养 此 培 ②将 学 生 分 成 三 个 小 组 通 过 各 种 途 径 查 找资料 , 每组分配任务 。 为 学生的思维能 力。 第 一 小 组 : 关 水 的 资 料 : 们 平 时 饮 有 我 2 2 b us组成 .We q et 如 W e q e t 学 模 式 的 建 构 实 际上 是 创 用 的 水 为 人 体 提 供 了 那 些 营 养 成 分 ? 何 b u s教 建 一 种 有 利 于 化 学 学 生 寻 找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饮 永 更 健 康 ? 第 二 小 组 : 关 食 物 酸碱 性 的 资 料 : 有 将 法 , 从 解 决 问题 的 过 程 中获 得 对 化 学 知 并 根 识 的 意 义 建 构 以 及 对 高 级 思 维 的 训 练 的 教 我 们 平 时 吃 的食 物 按 酸 碱 性 进 行 分 类 。 学 模 式 , 时 也 是 学 生 亲 自参 与 研 究 探 索 据 你 的 分 类 推 测 一 下 我 们 如 何 搭 配 食 物 吃 同 得更健康 。 化 学 知 识 的 过 程 。 _ 3 第 三 小 组 : 关 食 品 添加 剂 的 资 料 : 有 搜 个 标 准 的We q e t 般 包括 介 绍 ( b u s- 引 言 )任 务 、 程 、 、 过 资源 、 习建 议 、 估 、 学 评 结论 集 一 些 零 食 或 调 料 中 食 品 添 加 剂 的 名 称 , 并 总 结 出 它 们 的 用 途 。 想 食 品 添 加 剂 的 想 七部分 。 () 1引言 : 主要 向学 生 提供 相 关 背景 知 识 选 用 应 注 意 些 什 么 。 () 3 过程 : ①学 生利用 课外 合作查 找资 料 。 介 绍 , 时让 学 生 了解 学 习 目标 , 高兴 趣 。 同 提 ② 处 理 加 工 他 们 搜 集 到 的 信 息 , 要 并 () 2 任务 : 主要 让学 生 很 清楚 的 了解 在 完 做成 P T 式 ) P 形 , 成 此项 学 习后 需 要获 得什 么样 的 结 果 , 个 求 每 组 完 成一 份 调 查 报 告 ( 这 任 务 应 该 结 合学 生 的兴 趣 与 认 知 水 平 。 作为课上 的展示内容 。 ③讨 论 分 析 各 小 组 成 果 。 () 程 : 体的任务实施 办法 、 骤 , 3过 具 步 ( ) 源 : 师 可 提 供 一 些 网 上 资 源 供 4资 教 还 可 将 大 任 务 细化 , 组 完 成 等 , 师 应该 分 教 学生 参 考 : ①有 关水 的 资料 : tp / www . ht:/ 积 极 引导 组 织 。 h o h n c m/中 国水 网 l tp: / 2 -c ia.o h t / www. c i a t r n t C /中 国 水 利 科 技 网 ; h n wa e . e . D
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WebQuest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其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接着详细讨论了如何设计和实施WebQuest以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最后探讨了WebQuest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强调了它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WebQuest在高中教育中的巨大潜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WebQuest将继续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关键词】WebQuest, 高中研究性学习, 应用, 基本概念, 教学价值, 设计和实施, 学生影响, 不同学科, 重要性, 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在高中教学中,WebQuest有着独特的价值。
它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WebQuest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合作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而且,WebQuest还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设计和实施一个成功的WebQuest任务是关键。
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任务目标和要求,并选择合适的网络资源和活动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并取得学习成果。
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还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WebQuest在高中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WebQuest的基本概念WebQuest是由美国教育学家伯纳黛特·李·道奇(Bernie Dodge)和汤姆·马彻尔(Tom March)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
利用Webquest在化学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

利用Webquest在化学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Webquest的简要介绍WebQuest课程是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伯尼·道格(Bernie.Dodge)和汤姆·马奇(Tom.March)创立。
"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而“WebQucst'’在汉语中则还没有个与之匹配的词汇。
WebQucst是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联网上的资源。
根据这意思叫以把它译为“网络专题调查”。
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绪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sources)、评估(Evaluation)、结论(Conclusion)等6个部分(关键属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有诸如小组活动、学习者角色扮演、跨学科等非关键属性(一)它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任务。
(二)WebQuest提供了一个“脚手架”的模式,它引导学生象熟练的研究者那样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三)WebQuest的资源提供了可以便捷存取、有质量的信息Webquest在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一.首先,选择合适的化学主题进行探究对于一些已经非常清楚的化学主题,没有必要做成WebQuest,毕竟WebQuest 的教学模式成本更高。
我认为,以下三类问题采用WebQuest教学模式往往效果不错:一是现在正处于大力发展的化学前沿问题,如绿色有机合成、电化学合成等与时代科技相适应的问题;二是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没有特别确定的答案,同时又非常具有启发性,甚至是化学与哲学等问题;三是化学在其它学科中的运用问题,如化学新能源、绿色化学等问题。
二.设计一个化学WebQuest网页WebQuest网页是开展WebQuest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它向学习者描述WebQuest探究任务的目的、步骤和参考资源等,使得学习者能在复杂的任务情境中围绕探究主题进行探究,它一般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Quest”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研究
作者:陈大鹏
来源:《教师·下》2015年第06期
摘要:“WebQuest”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课程单元通过呈现给学生一个特定的情境任务,让学生通过对资源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后进行评价与总结。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网络探究学习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WebQuest”;高中化学教学;批判性思维
“WebQuest”(网络探究)主要是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授课计划或课程单元,通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一个需要完成的项目。
下面介绍一个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的“WebQuest”案例——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硬件要求: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
软件要求:办公软件:Office 2000
或以上版本;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 4.0或以上版本,Flash 5.0或以上版本,Photoshop 6.0或以上版本;常用的媒体播放软件:如Real One Player等;Windows 98以上操作系统等。
1.介绍
1800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18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
从0.73到4.63,产生这么大的飞跃的原因是什么呢?产生这么大的飞跃的原因是化肥的使用。
化肥的种类有很多,其中一种是氮肥。
那氮肥是如何生产的,使用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2.任务
当地的一个公民组织雇佣了你们和其他一些研究人员来调查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你们要扮演一个角色,有化学家、生物学家、环保学家和经济学家,要从他们的角度来研究问题。
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小组要建立一个网站,谈论氮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小组每个成员必须根据扮演的角色,认真负责地收集数据和资料,以简报方式写出自己研究的摘要。
每一小组必须完成有关专题的研究报告。
(1)化学专家组。
①生产氮肥的原料;②氨气的性质;③氨气的利和弊;④铵盐的性质;⑤氨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等。
(2)生物学专家组。
①氮肥的种类;②作物对氮元素的吸收利用;③农作物体内的含氮量;④土壤的氮元素供应;⑤氮肥中尿素的用途等。
(3)环保专家组。
①氮肥的流失对土壤的污染;②氮肥流失对水体的污染;③氮肥的流失对空气的污染;④氮肥生产的职业病等。
(4)经济学专家组。
①氮肥的工业生产和发展;②氨气的工业生产的设备、反应条件、原料;③长效氮肥施用要点;④氮肥如何保存不失效等。
3.资源
百度——氮肥:http:///view/536764.htm#4;中国化肥网:http:
///cn/index.html;新农网:http:///index.html;
世纪图书馆:http:///html/
1435/1991/986122.htm。
4.过程
这个“WebQuest”活动的每个小组最终必须向全班提交一份“研究简报”,介绍氮肥的生产原料、氮肥的性质、氮肥的使用、氮肥的污染。
尽管报告中的建议和结论要通过整个小组的合作才能形成,但每个“科学家”都要负责好自己的那一部分。
5.评价
调查与收集信息。
初级:没收集与主题相关信息。
中级:收集的信息非常少,少许与主题有关。
完成得较好组:收集了一些基本信息,大部分与主题相关。
典范:收集了大量的信息,都与主题有关。
小组角色职责完成情况。
初级:对分配的角色未尽一点责。
中级:尽责很少。
完成得较好组:差不多完成了所有的职责。
典范:完成角色的所有职责。
与组员的合作。
初级:不和组员合作。
中级:几乎不和组员们合作。
完成得较好组:有时和组员合作。
典范:常常和组员合作。
角色。
初级:未回答布置给角色的问题。
中级:回答了几个布置给角色的问题。
完成得较好组:回答了多数布置给角色的问题。
典范:回答了布置给角色的所有问题,还包括许多有趣的事实。
任务。
初级:未说明问题,未提出建议。
中级:对氮肥的相关问题,有几个做了详细说明,但没有建议。
完成得较好的组:对氮肥有相关问题,有许多做了详细的说明,提供了几个建议。
典范:对氮肥的相关问题,有许多做了详细的说明,并提供了许多建议。
结论。
初级:对研究未做阐述。
中级:对研究的阐述含糊不清。
完成得较好组:对研究有阐述有逻辑性,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
典范:对研究做了精辟的阐述,提供了许多可能的解决办法。
完成这项任务,各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学会如何就自己的研究结果写成一份研究简报;如何把小组中不同领域的研究汇总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如何就自己的报告进行演示和答辩;如何与他人合作。
“WebQuest”这种教学模式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