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分析部分习题.docx
光学分析法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光学分析法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π→π*;更大;大。
2.中心波长( 频率);谱线宽度;空心阴极灯( 锐线光源)3.干燥;分解( 灰化);原子蒸气4.发光强度;自吸;变宽5.C O;σ→σ*、n→π*、n→σ*、π→π*6.温度升高引起发射线热变宽7.分析线或分析线对有背景干扰;扣除背景8. π→π*、n→π*、n→σ *。
9. 第一激发态, 基态.10. 反衬度,惰延量11.高;小。
12.蒸发、激发13.较慢;长;还可以保持发射磷光一段时间。
14.Li的670.785nm的原子线;Be的313.042的一级离子线。
15.谱线波长标尺来判断待测元素的分析线16. 呈正比;降低17.π→π*。
18.共振(吸收)线19.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层电子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级差(∆E)大小不同,受激跃迁时,不同的原子都有其特征的光谱线及线组;2~3根。
20.氘灯的连续辐射可被产生背景的分子吸收,基态原子也吸收连续辐射,但其吸收度可忽略。
21..积分吸收;峰值吸收22.错误的23.小;体系间窜跃24.激发;发射25.振动弛豫和内转换(或非辐射跃迁);最低振动能极。
26. 保护剂EDTA,释放剂La盐或Sr盐。
27. 一致的28.光源发射出的分析线,其中心频率与吸收线要一致且半宽度小于吸收线的半峰宽(即锐线光源),辐射强度大,稳定性高,背景小;空心阴极灯,高频无极放电灯。
29.愈严重30.低;低;稳定。
31.光源(空心阴极灯)、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光电倍增管)32.含量准确与试样的基体组成、结构和形态相似各组分要均匀三、计算题1解:平均吸光度A=0.101样本标准差S=1.96×10-3D L=(2S/o)×c=(2×1.96×10-3/0.101)×0.0100=3.88×10-10四、问答题1.2.。
光学分析部分习题

光学分析部分习题第二章光分析方法导论一、选择题1、恳请按能量递减的次序,排序以下电磁波谱区:红外、射频、红外线、紫外、x射线、微波、?射线()a、微波、射频、红外、红外线、紫外、x射线、?射线b、射频、微波、红外、红外线、紫外、x射线、?射线c、?射线、x射线、紫外、红外线、红外、微波、射频d、?射线、x射线、紫外、红外线、红外、射频、微波2、请按波长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红外、射频、可见光、紫外、x射线、微波、?射线(a、微波、射频、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射线b、射频、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射线c、?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射频d、?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射频、微波3、恳请按能量递减的次序,排序以下电磁波谱区:远红外、红外线、将近紫外、近红外、离紫外()a、远红外、近红外、红外线、将近紫外、离紫外b、远红外、近红外、红外线、离紫外、将近紫外c、离紫外、将近紫外、红外线、近红外、远红外d、将近紫外、离紫外、红外线、近红外、远红外4、请按波长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远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近红外、远紫外()a、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远紫外b、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远紫外、近紫外c、远紫外、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d、近紫外、远紫外、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5、下列哪种光谱分析法不属于吸收光谱()a、分子荧光光谱法b、紫外-可知分光光度法c、原子吸收光谱法d、红外吸收光谱法6、以下哪种光谱分析属发射光谱法()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原子荧光光谱法d、激光拉曼光谱法7、某分子的旋转能够级差?e=0.05ev,产生此能级光子所须要稀释的电磁辐射的波长为()a、2.48?mb、24.8?mc、248?md、2480?m8、产生能级差?e=2.5ev的跃迁所需吸收的电磁辐射的频率为()a、6.0?1013hzb、6.0?1014hzc、6.0?1015hzd、6.0?1016hz1)9、频率可用下列哪种方式表示(c-光速,λ-波长,σ-波数)()a、1cb、c?c、d、c??10、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1)x射线、(2)红外区、(3)无线电波、(4)紫外和红外线区恳请表示:()(a)能量最轻者(b)频率最轻者(c)波数最大者(d)波长最长者11、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电磁辐射的()a、频率b、波长c、波数d、传播速度第二章答案单选题:1-5:b6-11:ccabbcaba.b挑选3,c.d挑选12ac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就是依靠辨识元素特征谱线去辨别元素的存有b、对于复杂组分的分析我们通常以铁光谱为标准,采用元素光谱图比较法c、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主要依据元素特征谱线的高度展开定量分析2、原子发射光谱中,常用的光源存有()a、空心阴极灯b、电弧、电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等c、棱镜和光栅d、钨灯、氢灯和氘灯3、谱线强度与以下短萼有关:①唤起电位与电离电位;②光子几率与统计权重;③唤起温度;④试样中元素浓度;⑤电离度;⑥自发发射谱线的频率()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4、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分析污水中的cr、mn、cu、fe等(含量为10-6数量级),应选用下列哪种激发光源()a、火焰b、直流电弧c、高压火花d、电感耦合等离子炬5、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就是由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b、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c、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d、原子核的振动6、矿石粉未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那种光源为好()a、交流电弧b、直流电弧c、高压火花d、等离子体光源二、填空题: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对激发光源性能的建议就是,。
光分析习题解答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3、 计算:(1)670.7 nm 锂线的频率;(2)3300 cm -1谱线的波长;(3)钠588.99 nm 共振线的激发电位。
解:(1)1141101047.47.670100.3--⨯=⋅⨯==s nms cm cv λ(2)nm cm30303300111===-σλ (3)J eV nms cm s eV ch E 19-110151077.33107.299.588)100.3()10136.4(⨯==⋅⨯⨯⋅⨯=⋅=--λ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的两个吸收峰 138nm 和279nm 分别属于л→л*跃迁和n→л*跃迁,试计算л、n 、л*轨道间的能量差,并分别以电子伏特(ev ),焦耳(J )表示。
解:对于л→л*跃迁,λ1=138nm =1.38×10-7m 则ν=νC =C/λ1=3×108/1.38×10-7=2.17×1015s -1则E=hv=6.62×10-34×2.17×1015=1.44×10-18J E=hv=4.136×10-15×2.17×1015=8.98ev对于n→л*跃迁,λ2=279nm =2.79×10-7m 则ν=νC =C/λ1=3×108/2.79×10-7=1.08×1015s -1则E=hv=6.62×10-34×1.08×1015=7.12×10-19J E=hv=4.136×10-15×1.08×1015=4.47ev答:л→л*跃迁的能量差为1.44×10-18J ,合8.98ev ;n→л*跃迁的能量差为7.12×10-19J ,合4.47ev 。
大学物理习题详解—光学部分

杨氏实验、光程和光程差 14. 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 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若将缝 2S 盖住,并在1S 、2S 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反射镜M ,如图所示,则此时(A )P 点处仍为明条纹;(B )P 点处为暗条纹;(C )不能确定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D )无干涉条纹.[ ] 答:B分析:原来为明纹,说明两束光的光程差21r r k λ-=±。
放反射镜后,该装置成为洛埃德镜,S 1发出的光一束直接入射到屏上P ,另一束经镜面反射后入射到屏上P ,相当于从S 2发出,但反射光有半波损失,相当于反射光增加或减少了半个波长,因此两光的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故为暗纹。
14.2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拉大光屏与双缝间的距离,则条纹间距将(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不能确定. [ ]答: C分析:条纹间距x D d λ∆=,拉大光屏与双缝间的距离D ,条纹间距变大。
14.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初级单色光源S 到两缝1S 、2S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处,现将光源S 向下微移到图中的S ’位置,则(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 ]答:B分析:中央明纹的定义为光程差为零,即210r r -=。
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S ’后,S ’到S 1的距离大于到S 2的距离,要使光程差为零,S 1到屏的距离必须小于S 2到屏的距离,因此中央明纹向上移动,而条纹间距为x D d λ∆=,与S 的位置无关,故保持不变。
14.4 一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它射入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由一点传播到另一点,相位改变3π/2,则此光波在这两点间的光程差δ 和几何路程差Δr 分别为(A )34n δλ=,34r λ∆=;(B )34δλ=,34r n λ∆=;SS 1 S 2 M P E第14. 1题图 S S 1 S 2 E OS ’(C )34n δλ=,34r λ∆=;(D )34δλ=,34r n λ∆=.[ ] 答:D分析: 光程与位相的关系为2δφπλ∆=。
物理光学各章典型习题及部分习题解答2

例题2-10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采用蓝绿光源,波长 分别为 1=440和2=540 ,试计算条纹从第几级发生 完全重叠。
解:杨氏干涉条纹中明纹的位置为
D xm d
条纹发生重叠
m 0, 1 2, , ...
2ne (2m 1)
2
设1=500nm的第m级干涉极小, 2=700nm的第m-1 级干涉极小,则
(2m 1)
1
2
2(m 1) 1
2
2
1 2 m 2(2 1 )
12 e 673nm 2n(2 1 )
例题2-15 光线以 =300入射到折射率n2=1.25的空 气中的薄膜上。当波长1=6400Å时,反射最大;而 当波长2=4000Å时,反射最小。求薄膜的最小厚度。 解: 由于是空气中的薄膜,一定有半波损失,故
e
(零级)
现在,两光线到达中央处的光 程差:
5 -5 e =10 (m) n2 n1
=5 =(n2 -n1)e
例2-13 有一单色光垂直照射在杨氏双缝实验装置上, 已知双缝间距为a=1.1297mm,在缝后放置一接收屏, 测得相邻明条纹的间距为0.5362mm,然后将屏向后 移动50cm,测得相邻明条纹的间距为0.8043mm,确 定该单色光波长。
零级条纹出现条件是
m 0
即 考虑到
S2Q2 (n n)l 0 S 2Q2 (n n)l
n n S2Q2 0
于是,零级条纹(因而所有条纹)应当上移。 (2) 考察屏幕上的一个固定点移动一个条纹,表明光 程差相差一个波长 由
光学分析法部分练习

光学分析法部分练习题一、选择题3.在光学原子发射光谱摄谱法定性分析时采用哈特曼光阑是为了A.控制谱带高度B.同时摄下三条铁光谱作波长参比C.防止板移时谱线产生位移D.控制谱线宽度4.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最稳定的时是A.直流电弧B.交流电弧C.电火花D.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A.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B.分子的电子结构C.原子的电子结构D.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6.原子吸收光谱是A.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时对光的选择吸收产生的基态原子B.吸收了特征辐射跃迁到激发态后又回到基态时产生的C.分子的电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D.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7.在原子吸收分析中,下列哪种火焰组成的温度最高?A.空气-乙炔B.空气煤气C.标准加入法 C.间接测定法8.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若组分比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比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的进行分析,最好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分析?A.工作曲线法B.内标法C.标准加入法D.间接测定法9.原子吸收测定时,调节燃烧器高度的目的是A.控制燃烧的高度B.增加燃气与助燃气预混时间C.提高试样雾化效率D.选择合适的吸光区域11.在原子吸光光度计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A.火焰B.空心阴极灯C.氙灯D.交流电弧12.指出下列那种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A.硅碳棒B.激光器C.空心阴极灯 C.卤钨灯14.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A.KB.CaC.ZnD.Fe17.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的比较尺的元素是A.钠B.碳C.铁D.硅19.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光光源中,分析的线性范围最大的是A.直流电弧B.交流电弧C.电火花D.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20.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无火焰原子吸收法的重要优点为A.谱线干扰小B.试样用量少C.背景干扰小D.重现性好22.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A.盐酸B.磷酸C.钠D.镁23.常用的紫外区的波长范围是A.200~360nmB.360~800nmC.100~200nmD.200~800nm24.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A.频率B波长 C.波数 D.周期26.若原子吸收的定量法为标准加入法时,消除下列哪种干扰?A.分子吸收B.背景吸收C.光散射D.基本效应27.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收光度法的灵敏度A.高B.低C.相当D.不一定谁高谁低28.原子吸收光谱仪与原子发射光谱仪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A.透镜B.单色器C.光电倍增管D.原子化器32.在原子吸收分析的理论中,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要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得多B.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与吸收线的半宽度相当C.吸收线的半宽度要比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小得多D.单色器能分辨出发射谱线,即单色器必须有很高得分辨率35.在原子吸收分析中,由于某种元素含量太高,已经进行了适当的稀释,但由于浓度高,但测量结果偏离矫正曲线,要改变这种情况,下列哪种方法可能是最有效的?A.将分析线改用非共振线 C.继续稀释到能测量为止C.改用标准系列浓度D.缩小读数标尺36.在原子吸收分析法中,被测定的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空心阴极灯B.火焰C.原子化系统D.分光系统39.在荧光光谱中,测量时,通常检测系统与入光的夹角呈A.180°B.120 °C.90°D.45°40.空心阴极灯内充的气体是A.大量的空气B.大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C.少量的空气 C.少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41.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A.将试样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B.将试样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C.将试样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D.将试样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43.在石墨炉原子转化器中,应采用下列哪种气体作保护气?A.乙炔B.氧化亚氮C.氢D.氩二、填空题2.原子吸收法测量值,要求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一致,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相比,要窄得多,产生这种发射线的光源,通常是。
光学分析法导论发射光谱习题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习题(P223)1、光谱法的仪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3、简述光栅和棱镜分光的原理。
4、影响光栅色散率(线色散率)的因素有哪些?线色散率的单位是什么?5、波长为500nm和520nm的光谱线垂直照射到光栅上,经焦距为两米的成像物镜系统进行光谱测量,若光栅刻线数分别为600条/mm,1200条/mm,问一级光谱和二级光谱中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为多少?6、一台配有长63.5mm,刻线数为600条/mm光栅的光谱仪,理论上至少要用哪一级光谱才能分辨开309.990nm和309.997nm的铁双线?7、某光谱仪光栅长5cm,刻线数为1000条/mm,暗箱物镜焦距为1m,光线垂直光栅入射,问分别用一、二级光谱时在衍射为30°处的波长各为多少?在此波长下所能分辨开的最小波长差各为什么?此时的倒线色散率为多大?第三张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P242)1、光谱项的意义是什么?2、光谱分析常用的激发光源有哪几种?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3、发射光谱分析中,如何选择分析线和分析线对?补充题1、原子发射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其特点是什么?2、原子发射光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什么?3、名词解释:(1)激发电位;(2)电离电位;(3)原子线;(4);离子线;(5)共振线;(6)灵敏线(7)等离子体;(8)自吸;(9)基体效应4、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
5、光谱定性分析摄谱时,为什么要使用哈特曼光阑?为什么要同时摄取铁光谱?6、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内标法?简述内标法的原理。
7、为什么原子发射光谱可采用内标法来消除实验条件的影响?8、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下列试样时,选用什么光源为宜?(1)矿石中组分的定性、半定量分析;(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10-2数量级)(3)钢中锰的质量分数(10-4~10-3数量级)(4)污水中的Cr、Mn、Cu、Fe等的质量分数(10-6~10-3数量级)9、某合金中Pb的光谱的定量测定,以Mg作为内标,实验测得数据如下:根据下面数据,(1)绘制工作曲线;(2)求溶液中A、B、C的质量浓度。
光学分析法导论习题

光学分析法导论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 光速c≈3×1010cm·s-1是在中测得的。
2.原子内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光,原子外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光和。
3.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相当于光,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光。
4.钠的基态光谱项为,钠的共振谱线以表示。
5.,和三种光分析方法是利用线光谱进行检测的。
二.选择题1.电磁辐射的微粒性表现在下述哪种性质上A. 能量B. 频率C. 波长D. 波数2.当辐射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下述哪种参量不变?A. 波长B.频率C.速度D.方向3.镁的L=2光谱项可具有几个J值?A.1B.2C.3D.44.下述哪种分析方法是基于发射原理的?A.红外光谱法B.荧光光度法C.核磁共振波谱法D.分光光度法5.带光谱是由于A 炽热固体发射的结果B 受激分子发射的结果C 受激原子发射的结果D 简单离子发射的结果三.计算题1. 1.50A0的X射线其波数(σ)应为多少?2. 670.7nm的锂线其频率(υ)应为多少?3. 波数为3300cm-1。
其波长应为多少纳米?4.铜的共振线激发电位为3.824eV,其波长应为(h=6.63×10-34J·s;c=3.0×1010cm·s-1;1eV=1.602×10一19J)多少埃(A0)?5.可见光相应的能量范围应为多少电子伏特?四.解释下列名词:1.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2.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3.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4.统计权重和简并度五.写出镁原子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光谱支项。
6.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的标准溶液,测得相应的吸光度如下βB/(mg.L-1)0.5 1.0 2.0 3.0 4.0 5.0A 0.140 0.160 0.280 0.380 0.410 0.540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光分析方法导论一、选择题1、 请按能量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红外、射频、可见光、紫外、X 射线、微波、丫射线(A 、 微波、射频、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丫射线B 、 射频、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丫射线C 、 丫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射频D 、 丫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射频、微波2、 请按波长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红外、射频、可见光、紫外、X 射线、微波、丫射线( 微波、射频、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丫射线 射频、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丫射线Y 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射频丫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射频、微波请按能量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远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近红外、远紫外( 某分了的转动能级差△ E=0.05eV ,产生此能级跃迁所需吸收的电磁辐射的波长为(248pm D 、2480pmA 、B 、 D 、 3、 A 、 远红外、 近红外、 可见光、近紫外、 远紫外 B 、 远红外、 近红外、 可见光、远紫外、 近紫外C 、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光、近红外、 远红外D 、 近紫外、 远紫外、可见光、近红外、 远红外 4、A 、 请按波长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远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近红外、远紫外( 可见光、近紫外、 远红外、 近红外、 远紫外B 、 远红外、 近红外、 可见光、远紫外、 近紫外C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光、近红外、 远红外D 、 近紫外、 远紫外、 可见光、近红外、 远红外 5、 下列哪种光谱分析法不属于吸收光谱( A 、 C 、 分了荧光光谱法 原了吸收光谱法B 、 D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6、A 、 下列哪种光谱分析属于发射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B 、 原了吸收分光光度法C 、 原了荧光光谱法D 、 激光拉曼光谱法 7、 A 、 2.48pm 24.8屮Yi C 、产生能级^AE=2.5eV的跃迁所需吸收的电磁辐射的频率为()9、频率可用下列哪种方式表示(c・光速,入一波长,o—波数)()a 1 _ cA、—B、cO'C^ — D、—c 2 cr10、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1) X射线、(2)红外区、(3)无线电波、(4)紫外和可见光区请指出:()(A)能量最小者(B)频率最小者(C)波数最大者(D)波长最短者11、光量了的能最正比于辐射的()D、传播速度笫二章答案单选题:1-5: B6-11: C C A CB B BAA.B 选3, C.D 选1ACA、6.0X10,3H ZB、6.0X10,4H Z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说法屮错误的是()A 、 原了发射光谱分析是靠识别元索特征谱线来鉴别元索的存在B 、 对于复杂纟R 分的分析我们通常以铁光谱为标准,采用元素光谱图比较法C 、 原了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D 、 原了发射光谱主要依据元素特征谱线的高度进行定量分析 2、 原子发射光谱屮,常用的光源有( )A 、空心阴极灯B 、电弧、电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等C 、棱镜和光栅D 、钙灯、氢灯和宛灯3、 谱线强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激发电位与电离电位;②跃迁几率与统计权重;③激发温度;④试样二、填空题:1、 原了发射光谱分析屮,对激发光源性能的要求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0对照明系统的要求是 ______ , _______ 02、 等离了体光源(ICP )具有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等优点,它的装置主要包括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等部分。
3、 在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在“标准光谱图上”,标有Mg '"符号,其屮Mg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 ,2852, II 表不 _______________ ,10 表不 ____________ ,r 表不 _________ ,2852 表不 _____ o 4、 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木关系是 ____________ oA 、 ①, ②, ③, ④B 、①, ②, ③, ④, ⑤ C 、①, ②, ③, ④, ⑥ D 、①, ②, ③, ④, ⑤,⑥ 4、 用原 了发 〕射谱分 •析法分析污水屮的C 「、Mn> Cu 、Fe 等(含量为IO%数量级),应选用下列哪种激发A 、 火焰B 、直流电弧C 、 5、 A 、 C 、D 、电感耦合等离了炬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原了的次外层电了在不同能态问跃迁 原了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高压火花B 、原了的外层电了在不同能态间跃迁 D 、原了核的振动6、 A 、 矿石粉未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那种光源为好()D 、等离了体光源屮元素浓度;⑤电离度;⑥门发发射谱线的频率光源( )三、解释术语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2、共振线、灵敏线和最后线3、谱线白吸四、简述题:1、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过程。
2、简述原了发射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及方法。
3、简述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4、写出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木关系式,并说明光谱定量分析为什么需采用内标法?6、何谓分析线对?选择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的基木条件是什么?第三章答案:一、选择题:1一6: D B D D B B (因直流电弧电极头温度高,有利于蒸发,且它的激发能力已能满足一般元素激发的要求,样品又是矿石粉未。
所以选择B。
二、填空题:1、强度大(能量大),稳定;亮度大(强度大),照明均匀(对光谱仪狭缝);2、检岀限低,基体效应小,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高频发生器,等离子矩管,进样系统(装置)3、元素符号;原子线;谱线强度级别;自吸;波长(A)4、Z = aC b三、解释术语:1、激发电位:原了或离了屮某一外层电子由基态激发到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
电离电位:当外界的能量足够大时,可把原了屮的电了激发至无穷远处,也即脱离原了核的束缚,使原子发生电离成为离子的过稈,使原子电离所需的最低能量叫电离电位。
2、灵敏线:各种元索谱线屮最容易激发或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共振线:激发态岚接跃迁至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最后线:最示消失的谱线。
3、谱线白吸:原了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了乂能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白吸现象。
四、简述题:1、试样蒸发、激发产生辐射一色散分光形成光谱一检测、记录光谱一根据光谱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答:定性分析依据:特征谱线的波长;定性分析方法: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元索光谱图比较法。
定量分析依据:特征谱线的强度(黑度)。
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
3、谱线强度表达式为:“九叫(严)•严化叫占0从上式屮可以看出,煤响谱线强度(I)的因索有:(1)激发电位(Eq), Iqp与Eq是负指数关系,Eq愈大,心愈小。
(2)跃迁几率(Aqp), Iqp与Aqp成正比。
(3)统计权重(g q/g0),统计权重是与能级简并度有关的常数,心与&幽。
成正比。
(4)温度(T), T升高,切增大,但如与T关系往往是曲线关系,谱线各有其最合适的温度,在此温度时,Iqp最大。
(5)原子(No), Iqp与No成正比,由于No是元素的浓度©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No正比于浓度C , 这是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4、谱线定量分析基木关系式为:I=aC b!ogI=loga+blogC上式a,b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在常数的情况下,谱线强度(I)与被测物浓度(C)成正比,这就是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木关系式。
b称白吸系数,无白吸时,b=l, b< 1有白吸,b愈小,自吸愈大。
a与试样的蒸发有关,受试样组成、形态及放电条件等的影响。
正因为a的情况,在实验过稈屮,“值不可能保持一常数,a值变化,I随着变化,因此,通过测量谱线的绝对强度(I)来进行光谱定量分析会产生较大误差, 准确度受到影响。
假如采用内标法,即引用内标线与被测元素的分标线组成分析线对,其基本关系式为:logl i/I2=Ioga+blogC式小,1|和2为分析线和内标线的强度采用测量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1川2)来代替谱线绝对强度(I)就可以减少实验条件变化("的变化)的影响,也即实验条件变化对谱线绝对强度有较大的影响,但对分析线和内标线强度影响是均等的,其相对强度受影响不大,这样就能减少误差,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这就是要引入内标元索,采用内标法的原因所在。
5、所谓分析线对指在分析元素的谱线屮选一根谱线,称为分析线,在内标元索的谱线屮选一根谱线,称为内标线。
这两根线组成分析对,然后以分析线对相对强度与被分析元素含量的关系来进行光谱定量分析。
选用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基木条件:⑴内标元素与分析元素必须尽可能具有相近的沸点、熔点及化学反应性能,使它们的蒸发行为相似。
(2)内标线与分析线必须具有相近的激发电位。
⑶分析线对无B吸现象,b=i⑷分析线及内标线应无光谱线干扰。
⑸考虑到摄谱法,分析线对的波长应尽可能靠近(Y保持不变),且分析线对黑度值必须落在相板的乳剂特征曲线直线部分。
⑹内标元素在标样与试剂'11的含量为定值。
一、选择题1、 原子吸收分析屮光源的作用是:( )A 、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B 、发射待测元索的特征谱线C 、产生紫外光D 、产生具有足够浓度的散射光2、 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御(Rb )时,加入1%钠盐溶液其作用是:( ) A 、减少背景B 、提高火焰温度C 、减少Rb 电离D 、提高Rb+的浓度3、 空心阴极灯屮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索( )A 、阴极材料B 、填充气体C 、灯电流D 、阳极材料4、 某些易电离的元索在火焰屮易发生电离而产生电离干扰,使参与原了吸收的基态原了数减少,从而引起原了吸收信号的降低。
为了消除电离干扰,我们一般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 、扣除背景B 、使用高温火焰C 、 加入释放剂、保护剂和缓冲剂D 、 加入比待测元索更易电离的元索来抑制待测元索的电离5、 当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共存元素的吸收线相互重叠,不能分开时,可采用的办法是( )A 、扣除背景B 、加入消电离剂C 、 采用其它分析线D 、 采用稀释法或标准加入法来排除干扰6、 原了荧光按形成机理可分为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和敏化原了荧光,其屮非共振荧光又可分为肓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和热助荧光。
在上述各种荧光屮哪种荧光强度最大的的,常用来作为分析线()A^共振荧光 B 、肓跃线荧光C 、热助荧光D 、敏化原子荧光7、欲测定血清屮的锌和镉(〜Zn2pg/mL, Cd 0.003pg/mL ) /y :选用下列哪种原了光谱分析法( A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 、原子发射光谱法 C 、原了荧光光谱法D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8、欲测定废水屮的神(~0.xpg/mL ),应选用下歹1」明种原子光谱分析法( )A 、冷原了吸收分光光度法B 、原了发射光谱法C 、紫外吸收光谱法D 、红外吸收光谱法9、欲测定鱼肉中的汞(xyg/mL ), 应选用下列哪种原了光谱分析法( )A 、冷原了吸收分光光度法B 、原子发射光谱法C 、紫外吸收光谱法D 、红外吸收光谱法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木结构可用下列哪种示意图来表示()A B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1=5D 、以上答案那不对11、原子吸收谱线的宽度主要决定于( )A 、H 然变宽B.多普勒变宽和B 然变宽 C 、多普勒变宽和FE 力变宽 12、原了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是( A 、分子屮电子能级跃迁 C 、振动能级跃迁13、原子吸收屮背景干扰主要来源于( )A 、火焰屮待测元索发射的谱线B 、干扰元索发射的谱线16、AAS 选择性好,是因为(C 、检测器灵敏度高17、 在原子吸收分析屮,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 、空心阴极灯 B 、原子化系统 C 、分光系统D 、检测系统18、 多普勒变宽产生的原因是(A 、被测元素的激发态原了与基态原了相互碰撞 B 、原了的无规则热运动 C 、 被测元素的原•了与其他粒了的碰撞D 、 外部电场的影响 19、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主要用于测定As 、Bi 、Ge 、Sn 、Sb 、Se> Te 等元素,常用的还原剂是(A 、NaBH 4B 、Na 2SO 4D N ZnC 、SnCl 220、双光束与单光束原了吸收分光光度计比校,前者突出的优点是 B 、可以消除背景的影响A 、灵敏度高C 、便于采用最大的狭缝宽度21、在原了吸收分光光度法屮可以除物理干扰的定量方法是(D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d 的谋羌D 、场致变宽 )B 、转动能级跃迁 D 、原了最外层电了跃迁C 、光源辐射的非共振线D 、分了吸收14、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屮,原子蒸汽对共振辐射的吸收程度与( )A 、透射光强度I 有线性关系 C 、激发态原子数*成正比B 、 D 、基态原子数No 成正比 被测物质N (/Nj 成正A 、溶液屮分了的吸收B 、 蒸汽屮分了的吸收C 、溶液中原子的吸收D 、 蒸汽中原子的吸收A 、原子化效率高B 、光源发出的特征辐射只能被特定的基态原了所吸收 D 、原了蒸汽屮基态原了数不受温度影响A 、 产生1%吸收所需被测元索的浓度B 、 产生1%吸收所需被测元素的质量C 、 一定条件下,被测物含量或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所影起测量信号的变化D 、 在给定置信水平内,可以从式样屮定性检测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哉小量 25、 采用峰值吸收测量代替积分吸收测量,必须满足() A 、 发射线半宽度小于吸收线半宽度B 、 发射线的屮心频率与吸收线的屮心频率重合C 、 发射线半宽度大于吸收线半宽度D 、 发射线的屮心频率小于吸收线的屮心频率 26、 吸收线的轮廓,用以下哪些参数来表征?( )A 、波长B 、谱线半宽度C 、中心频率D 、吸收系数27、消除物理干扰常用的方法是( )A 、 加入释放剂和保护剂B 、 采用标准加入法C 、 使用高温火焰D 、 配置与被测式样组成相似的标准样品 28、以下测定条件的选择,正确的是( )A 、 在保证稳定和合适光强输出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低的灯电流B 、 使用较宽的狭缝宽度C 、 尽量提高原子化温度D 、 调務燃烧器的高度,使测量光朿从基态原了浓度最大的火焰区通过二、 填空题1、 空心阴极灯是一种—光源,它的发射光谱具有 _______ 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