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兽》教案

合集下载

《炮兽》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

《炮兽》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

《炮兽》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炮兽》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炮兽》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1.2.2 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1.2.3 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炮兽》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掌握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展示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场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设计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古代战争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课文《炮兽》的背景和内容。

4.2 讲解课文分段讲解课文《炮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讲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4.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4.4 总结要点归纳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以及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方式5.1 作业布置5.2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读后感的质量,综合评价学生对《炮兽》这篇课文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战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战争和军事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正确运用科技,维护世界和平。

第七章:教学反思与改进7.1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炮兽》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炮兽》主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炮兽》,使学生了解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炮兽》是一篇讲述自然界中动物生存法则的散文,通过描绘炮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互动,展现了炮兽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

2.2 生字词解析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2.3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炮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互动等内容,深入领会课文所传达的自然界生存法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炮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独特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字典,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基本内容。

3.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揭示的自然界生存法则,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4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炮兽》的课后作业,包括作文、练习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炮兽》课文文本。

5.2 多媒体课件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包括炮兽图片、视频等素材。

5.3 字典、注释等辅助资料为学生提供字典、注释等辅助学习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炮兽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6.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人教版高二选修课程中的《炮兽》一课,该课程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北方军队中的“炮兽”在战争中的故事。

此教材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对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将选取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其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把握故事情节的要点;(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并了解其性格特点;(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提升其语言综合能力。

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理解小说中不同的情感表达;(2)通过分析小说情节,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意识;(2)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并了解其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2)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导入(1)让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章节,提高其课前预习能力。

(2)通过引入,导入本次课程的关键点,提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感受小说情节。

(二)课堂授课(1)讲解故事情节。

本次课程中将选择小说《炮兽》中的第一章,详细讲解主要情节及其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故事的情感表达。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情节,认识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形象特点、性格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炮兽”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的能力,拓宽视野。

(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了解“炮兽”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增强学生对家乡资源的了解,激发学生自豪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炮兽”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深入了解“炮兽”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实例分析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炮兽”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视频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分组讨论所需资料。

4. 互联网查询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炮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炮兽”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难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4. 实例分析:(1)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炮兽”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语文:《炮兽》教案(新人教《外国小说欣赏》)

语文:《炮兽》教案(新人教《外国小说欣赏》)

《炮兽》教学设计盂县第三中学张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九三年》的故事梗概,能够准确的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本文场景描写的作用,学习并尝试运用场景描写渲染气氛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小说中将军对炮队队长的态度,理解将军赏罚分明的行为。

【教学重点】探究场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渗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帆船模型【教学流程】【教学设想】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归纳法,围绕《炮兽》中的人物形象展开教学.教学过程分为朗读导入、温故知新、教学目标、人物赏析、课内检测和课外探究六大步骤,将内容集中于8张幻灯片中。

本节课旨在鉴赏人物形象,探究场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场景描写的作用,体会雨果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鞠躬,请坐!)一、朗读导入[出示幻灯片一]“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

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没法挽救.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

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

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

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是哪位大家的文字呢?(生:雨果。

)[出示幻灯片二]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炮兽》,进一步去感受人物形象、探究场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板书题目、作者]二、温故知新[出示幻灯片三]上节课我们自主学习了《炮兽》,首先,请同学解读题目,并介绍小说的故事梗概。

(答案略)文学鉴赏的重要原则是“知人论世"。

下面,我们一起回忆作者相关情况。

(答案:雨果,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炮兽》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课文《炮兽》,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炮兽》的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2.2 课文《炮兽》的主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和支持主题的论据。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分享对课文《炮兽》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主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和支持主题的论据。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文阅读测试或问题回答,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2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通过主题讨论的参与情况和写作练习的反馈,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3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的协调情况和合作程度,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炮兽》的文本。

5.2 相关背景资料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炮兽》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炮兽》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炮兽》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炮兽》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炮兽》,使学生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增强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炮兽》的基本内容2.1.1 课文介绍:这是一篇描写一种奇特的动物——炮兽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炮兽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互动,展示了炮兽的独特之处。

2.1.2 课文结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炮兽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第二部分描写了炮兽的食性和与人类的互动;第三部分讲述了炮兽的繁殖习性和保护意义。

2.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2.2.1 修辞手法: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2.2.2 表达方式:课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说明等表达方式,展示了炮兽的特点和与人类的互动。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3.1.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

3.1.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1.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3.2 教学难点3.2.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难理解的部分,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3.2.2 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教师进行示例和练习。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4.1.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炮兽》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共3篇

《炮兽》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共3篇

《炮兽》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共3篇《炮兽》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1《炮兽》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炮兽》是一部由美国作家埃尔弗雷德·比斯特所著的小说,本文将结合该小说内容,撰写一份《炮兽》教案,旨在帮助高中生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经典小说。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炮兽》,学生将会了解到美国二战期间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和文化现象;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于人性、战争和生命等话题的探讨和思考。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会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于《炮兽》的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珍视和平、热爱国家等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教学内容:引子、主体和收尾三部分。

引子:老师可以通过介绍《炮兽》的作者介绍、小说背景、主题和阅读方法等,唤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欲望来阅读。

主体:老师可以分别以小说的几个部分、章节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此次教学可以结合各种形式,如口语、朗读、课堂讨论、文件展示等等,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对《炮兽》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收尾:本节课结束了,如何让学生对学到的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呢?可以通过小结、思考题、观影等等一系列上课要求来鞭策学生,在回家之前,让学生对于本次教学有所印象和领悟。

2.教学步骤:引子部分:a.简要介绍小说作者和其作品的主题,揭示小说内容的重要价值。

b.通过刺激学生,引导他们生起阅读欲望,降低文化隔阂的顺势c.激活学生的预备知识,让他们对二战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有基本了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主体部分:第一部分:《炮兽》章节一十种死法a.总结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b.道出身份:询问、解答一个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如何理解世界是“赛场”, 而不是“战场”?c.开展讨论:针对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事件的内容等等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呈现出小说中丰富多彩和独特的世界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血的浪漫
——《炮兽》教案
一、教学焦点分析: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雨果的小说艺术特色,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

2. 能力目标:分析《炮兽》的三个场景,能说出场景的描写方法,体会场景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理解对照法在《炮兽》中塑造人物、描写场景等方面的作用。

3.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小说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智勇双全以及坚毅果敢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炮兽》的三个场景,能说出场景的描写方法,体会场景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理解对照法在《炮兽》中塑造人物、描写场景等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结合本单元课文重点,有深入地分析文本,挖掘场景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体会雨果的对照法和作品中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中国的杜甫与李白
大肆铺陈与冰山一角:雨果(浪漫主义作家)与海明威(偏现实主义作家)诗意的浪漫:
暴风可以停止,
台风可以吹过,
漏洞可以堵上,
火灾可以扑灭,
可是我对你的思念呢?
用什么方法来制止它?
(学生朗诵)
如果把“我对你的思念”换成“一尊滑脱的大炮”呢?我们能够制止吗?
场景聚焦:
场景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场景三要素:事件、人物、环境;
人物是中心;
场景和环境的区别?
(一)小场景里的大震撼
1.这篇节选自《九三年》的小说片段发生的场景(人物活动的场所,故
事发生的区域)是什么?
2.哪些画面令你感到震撼?为什么?(学生可随意发挥,言之成理即
可,顺便可以分析学生所找句子或段落的语言特色)
景中之景:
1.炮兽肆虐,惊心动魄;
2.人兽大战,紧张激烈;
3.赏功罚过,跌宕起伏。

场景的功能:
①给全篇定调;
②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③导引人物出场;
④揭示人物的性格;
⑤作为象征。

(二)小人物中的大BOSS
1.这段节选出现了哪些人物?(按出场顺序作答)
全体船员、船长和大副、神秘老人、炮队队长、水手等
2.谁是主角?性格特征?
神秘老人or炮队队长?
用什么方式来判定小说中的主角?
3.对照原则
(1)炮兽的强大、疯狂与人的渺小、怯懦;
(2)勇士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
(3)船员的束手无策与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
(4)炮队队长的勇斗大炮与神秘老人的智取大炮;
(5)赏功与罚过;
(6)欢呼与惊惶。

(注:人物的对照,事件的对照,情景的对照,具体语言的对照等)
(三)小故事外的大事件
作家作品简介
《九三年》故事梗概,通过这一小说,雨果展开了对革命和人道主义的思考,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思想,把人道主义看成是永恒的最高的原则。

生命、革命、人道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思考:从雨果的人道主义角度来看,神秘老人该不该杀炮手?
(学生讨论)
作业布置:
阅读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并和同学分享,体会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板书设计:
场景——人物——对照原则——人道主义
教师姓名:毛明伟
2016年3月1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