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炮兽3-人教版

《炮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场景的概念及其功能,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3、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预习案】【预习检测】1、维克多·雨果2、字词注音槌垛禀赋褥子桅杆驯服颠踬锚索胳膊肘摇曳剐铁锤瞥见飓风合拢歼灭痉挛晕眩船舷旋风颠簸捉摸旋转牡牛3、相关链接:《九三年》《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出版于1874年,以共和国军队平息旺代叛乱为中心事件,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九三年》的开头,《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全书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出场。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
他的对手正好是他的侄孙,勇敢善战的共和国远征军司令郭文(另译为“戈万”)。
而郭文背后,又有一个既富理想主义精神,又铁面无私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是共和国派来监督“过于仁慈”的郭文的。
在最后的决战中,凶狠残暴的叛军头子朗德纳克大败,从暗道逃跑,可是当三个小孩被困火海时,他却在刹那间良心闪现,返身回救,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当了俘虏,被判死刑。
郭文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便私自放走了他。
这样,郭文就触犯了革命的法律。
当郭文被送上断头台而人头落地时,判他死刑的公安委员代表、他的老师西莫尔登也在痛苦中开枪自杀了。
通过这一情节,雨果展开了对革命和人道主义的思考,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思想,把人道主义看成是永恒的、最高的原则。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
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
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
然而,他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
小说中那个被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炮兽》教案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炮兽》教案第一篇: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炮兽》教案《炮兽》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雨果小说的艺术特色。
2、分析《炮兽》的三个主要场景,能说出场景的主要描写方法,体会场景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3、理解对照法在《炮兽》中塑造人物、描写场景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雨果名句探究雨果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设置的功能。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请学生上网查询雨果及“浪漫主义文学”的资料。
2、阅读《简·爱》的则是为了衬托神秘老人的有勇有谋。
这个场景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层层对照,将重要人物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果敢、智勇双全作了第一次展示。
(三)第三场景中有没有对照?(讨论、交流)1、赏功与罚罪课文相关内容: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
“现在,把这个人拉出去枪毙。
”“……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
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执行。
”2、呼与惊惶。
课文相关内容:“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
惊惶代替了欢呼。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
【点拨要点】雨果名言对照: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按照常理,人的两只耳朵听到的是同一个声音,所以,“上帝的声音”与“魔鬼的声音”是同一个声音。
这句名言与这一场景的共通之处就在于朗德纳克侯爵的赏功与罚罪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
朗德纳克侯爵对炮队队长两次截然相反的处置的对比,使他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跃然纸上。
总结:多用“对照法”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三、比较阅读,深入探究:(一)(PPT展示《简·爱》第十二章节选部分)一个粗重的声音,冲破了细微的潺潺水声和沙沙的风声,既遥远而又清晰:一种确确实实的脚步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炮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炮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分析小说中运用的对照法。
(2)掌握场景描写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究,达成知识目标。
3.情感与态度:面对困难,不要退缩,应该勇敢面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雨果名句探究雨果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设置的功能.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时说明:本篇课文设计三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五、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两个问题:(一).阅读小说,《炮兽》可分为几个场景?明确:可以分为三个场景:第一场景(从开头到“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炮兽肆虐。
第二场景(从“突然间”到“把舵索的……青铜脖子上”)人兽大战。
第三场景(从“斗争结束了”到结尾) 赏功罚罪。
(二).对照雨果名句,探究对照法:多媒体展示: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曾经指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共存,光明与黑暗相伴。
”这条准则始终指导着雨果的创作。
问:(1)第一场景中蕴含着哪些对照?①炮兽的强大,疯狂与人的渺小,怯懦课文相关内容:炮兽——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
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
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逃避,冲过,使人无法捉摸,粉碎障碍物,把人当作苍蝇似的压死。
人——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大炮被抛向前,一直朝人群冲过去,头一下子就压死了四个人,然后被船身向左右倾斜的力量拉回来,再推出去,又把第五个可怜的人碾成两半,再向左舷的船壁冲过去,撞坏了一门大炮……炮舱里一转眼间人都跑光了。
②勇士的犹豫不决与老人的沉着镇定课文相关内容:船长和大副——船长布瓦斯贝特洛和大副利•维厄维勒虽然是两个勇士,也在楼梯顶上停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脸色发青,犹豫不决,向中甲板里面张望。
“的确,现在只有上帝能够救我们了”。
布瓦斯贝特洛说。
老人——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在楼梯底像一尊石像一样站着。
2020学年高中语文《炮兽》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2020学年高二语文《炮兽》精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习目标】1、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2、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一、背景链接1、雨果生平: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贝尚松平民家庭,父母因政见不和而离异,雨果跟随母亲长大。
15 岁获法兰西学士院征文奖,18 岁获图卢兹学士院“文艺竞赛硕士”荣誉称号。
在理论上,《〈克伦威尔〉序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在创作实践上,雨果的剧本《欧那尼》的上演,彻底击败了古典主义戏剧,雨果少年时代狂热崇拜拿破仑,王政复辟时期倾向保皇党,1830年支持共和党,1845年成为贵族议员,1848年又成为共和主义者,1851 年,反对路易-波拿巴政变,被迫流亡19年,1870年回国参加普法战争,1871年又反对巴黎公社,但同情被镇压的工人。
雨果的政治态度表面上反复动摇于共和党与保皇党之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即他的人道主义立场,所以,人民爱戴他。
无论他身处流亡逆境,还是鲜花包围的顺境,无论他的诗歌、小说还是戏剧,雨果的作品都突出一个主题:对专制暴虐的无比痛恨,对人间苦难的悲悯同情。
对人的关怀,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感,成就了他一个圣者的情怀。
1881年2月26日,雨果80岁寿辰时,在他的寓所外,5万儿童载歌载舞为他祝寿,50万工人高歌雨果最喜爱的马赛曲游行庆祝。
1885年5月26日雨果患肺病去世,法兰西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200万人参加了葬礼。
2、作者作品:雨果一生作品有26卷的诗歌、20卷的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学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他的代表小说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合称为“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
其中《巴黎圣母院》“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 。
3、雨果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学案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

3.炮兽一毫秒的价值人人都知道,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你若看着钟表思索生命的长度,便常感力不从心。
就好比用一把文具小尺去丈量喜马拉雅山,用一柄水果刀雕刻南极。
秒针重复运行,错觉主宰着我们,仿佛时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你如果想把握光年的长度,请看银河;你如果想把握沧海桑田的长度,请看化石;你如果想把握一年的长度,请看麦田;你如果想把握一个月的长度,请看婴孩;你如果想把握一天的长度,请看潮起潮落;你如果想把握一个小时的长度,请看抢救心脏;你如果想把握一分钟的长度,请看上班族的打卡;你如果想把握一秒钟的长度,请看神舟飞船升天;你如果想把握一毫秒的长度,请看奥运百米争冠;你如果想把握自己一生的长度,请珍惜眼前无数个瞬间。
相关链接一、作者介绍维克多·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东部贝桑松省一个军人家庭。
小说《冰岛魔王》,奇思异想的浪漫主义手法运用得相当娴熟。
1885年在巴黎逝世,法国为他举行国丧。
雨果一生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
贯穿他创作的主导思想的是人道主义,宣扬以爱制“恶”。
代表作品主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的杰作,《悲惨世界》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世界名著。
二、写作背景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第四年,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急风暴雨时期。
当时,共和国诞生未满周岁,国内保王复辟势力和国外以英国为首的封建势力互相勾结、里应外合,阴谋策动武装叛乱和进攻,企图将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共和国的心脏——巴黎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革命和反革命两种力量处于生死决战时刻,斗争十分激烈。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九三年》的开头,讲述叛军头目朗特纳克侯爵带领军舰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并企图勾结当地的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的故事。
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一尊没有锁好的大炮如一头出笼的猛兽给军舰本身以及武器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3课 炮兽含答案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保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
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
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
然而,朗德纳克侯爵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渡过了难关。
“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着幸福、丰收、甜美的生活。
出身于没落贵族的蒲宁也许一生已注定不会有太多变化。
贵族的身份让他骄傲,虽然落魄但也是一个贵族,这个身份束缚了他——即使他曾受教于托尔斯泰等名人,他身上的血液也让他无法忘记那曾经珍贵的一切,也无法让他放弃心中的幻想。
身份等级的观念让蒲宁厌恶任何打破“理想化”社会平衡的革命,而“理想化”社会正是他意识中那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农庄生活。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赏析场景描写的方法、技巧,认识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特别要注意领会景物描写的意义及在小说中的地位,掌握景物描写的顺序和笔法,从而提高自己进行场面描写及写景状物的能力。
学习《炮兽》一文,应理清文中的三个场景,探讨小说中对照手法及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学习《安东诺夫卡苹果》一文,要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3课炮__兽对应学生用书P12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1.歼.灭(ji ān) 2.桅.杆(w éi) 3.胳膊肘.(zh ǒu) 4.晕眩.(xu àn) 5.朦.胧(m én ɡ) 6.禀.赋(b ǐn ɡ) 7.痉挛..(j ìn ɡ lu án) 8.驯.服(x ùn) 9.船舷.(xi án) 10.瞥.见(pi ē) 11.颠踬.(zh ì) 12.飓.风(j ù) (二)多音字1.系⎩⎪⎨⎪⎧系.鞋带(j ì)派系.(x ì)2.吓⎩⎪⎨⎪⎧恐吓.(h è)吓.唬(xi à)3.塞⎩⎪⎨⎪⎧软木塞.(s āi )要塞.(s ài )堵塞.(s è)4.模⎩⎪⎨⎪⎧模.糊(m ó)模.样(m ú)5.创⎩⎪⎨⎪⎧创.伤(chu āng )创.办(chu àng )6.吁⎩⎪⎨⎪⎧呼吁.(y ù)气喘吁.吁(x ū)二、写准字形 1.⎩⎪⎨⎪⎧ 冲zhu àn ɡ(撞)t ón ɡ(瞳)孔一zhu àn ɡ(幢)楼2.⎩⎪⎨⎪⎧晕xu àn (眩)船xi án (舷)弓xi án (弦)3.⎩⎪⎨⎪⎧ 吉xi áng (祥)xi áng (详)细y áng (洋)溢 4.⎩⎪⎨⎪⎧ 关ji àn (键)ji àn (健)康5.⎩⎪⎨⎪⎧ch āo (钞)票ch āo (抄)写巧mi ào (妙)6.⎩⎪⎨⎪⎧mi áo (瞄)准扫mi áo (描)三、用准词语 1.治服 制伏。
《炮兽》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共3篇

《炮兽》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共3篇《炮兽》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1《炮兽》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炮兽》是一部由美国作家埃尔弗雷德·比斯特所著的小说,本文将结合该小说内容,撰写一份《炮兽》教案,旨在帮助高中生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经典小说。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炮兽》,学生将会了解到美国二战期间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和文化现象;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于人性、战争和生命等话题的探讨和思考。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会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于《炮兽》的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珍视和平、热爱国家等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教学内容:引子、主体和收尾三部分。
引子:老师可以通过介绍《炮兽》的作者介绍、小说背景、主题和阅读方法等,唤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欲望来阅读。
主体:老师可以分别以小说的几个部分、章节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此次教学可以结合各种形式,如口语、朗读、课堂讨论、文件展示等等,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对《炮兽》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收尾:本节课结束了,如何让学生对学到的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呢?可以通过小结、思考题、观影等等一系列上课要求来鞭策学生,在回家之前,让学生对于本次教学有所印象和领悟。
2.教学步骤:引子部分:a.简要介绍小说作者和其作品的主题,揭示小说内容的重要价值。
b.通过刺激学生,引导他们生起阅读欲望,降低文化隔阂的顺势c.激活学生的预备知识,让他们对二战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有基本了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主体部分:第一部分:《炮兽》章节一十种死法a.总结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b.道出身份:询问、解答一个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如何理解世界是“赛场”, 而不是“战场”?c.开展讨论:针对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事件的内容等等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呈现出小说中丰富多彩和独特的世界观。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炮兽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炮兽教学内容解析:《炮兽》是高中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场景为话题,意在告诉学生场景的概念及作用。
本文是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九三年》的开头部分,在典型的场景描绘中为后续故事的开展奠定基调,同时为我们更好的了解作者,感受社会生活,体悟文化差异提供抓手。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认识雨果创作中浪漫主义手法的使用及场景的诸多作用。
教学目标设置: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雨果及其创作风格,明确从四个维度认识作家的方法。
2.明确场景的概念及作用。
3.鉴赏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1.研读赏析明确层层铺叙的创作技巧及场景的作用。
2.学以致用验证并熟练掌握场景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找准文本鉴赏点,有针对性地阅读小说的阅读习惯。
学生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泰河中学高一一班的学生,作为普通班,该班学生语文基本较为薄弱,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一般。
教学策略分析: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先走进作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初读感知难度较低,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大意。
紧接着通过研读赏析、疑难探究深入文本,让学生欣赏雨果特有的创作手法,明确场景的作用及对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
最后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巩固本堂课的知识点,并布置课后作业,以A、B套餐的形式点燃学生参与激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神秘莫测的大海上上演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雨果的《炮兽》,来看一看这出海上事故。
二、走进雨果师:回顾已知,同学们对雨果有怎样的了解?(生答,生补充,师补充)(一)生平经历天资聪慧,少年神童,当选院士,积极斗争。
政局动荡,被迫流亡,一十九年,终回巴黎。
安然逝世,举行国葬,万民瞻仰,显荣身后。
(二)创作成就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
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生活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一个这样的“面”组成的。
本单元以“场景”作为单元的话题,选取了雨果的《炮兽》和蒲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两篇小说,目的在于使同学们了解并掌握场景的定义、场景的功能、现代小说的场景观等理论知识,以便准确地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同学们要在阅读中快速地融入文本,实现与作者的沟通与对话,达到与作者在思想认识上的共鸣,并在阅读欣赏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文学修养,受到美的熏陶。
课标定位1.领会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2.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与功能。
3.了解场景描写方法和场景效果。
学法指导1.学会阅读小说,关注场景描写,理解场景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把握小说的情节,体会小说的内容与主旨。
3.理解场景描写的方法,要关注时间、空间,注意场景与人物的关系。
第3课炮兽坚守自我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做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1.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汉·贾谊《新书·容经》赏读:凡事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做过了头和不足都是不好的。
凡事都需要掌握分寸,真理再往前跨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2.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赏读:积累千千万万的家产,比不上学会一种小小的技艺。
这句话说明一个人不能靠家里的财产过日子,而应该学会一些技能,掌握谋生的手段,能够自食其力,这样才靠得住。
今天,我们讲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其中的学会生活是最起码的。
一、作家作品雨果(1802—1885),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诗集《光与影》等。
二、写作背景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三、审美视窗饱经宠辱的雨果雨果不是出身于劳动人民,是什么思想促使他去关注下层人民的苦难、用小说全部的形象力量来提出劳苦人民的悲怆命运问题?这就是人道主义的思想。
这是一种浩博精神的结晶,人道主义精神的结晶。
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一个军人家庭,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
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进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得奖。
17岁在“百花诗赛”上获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
他一生历经宠辱,当过法兰西学院院士、上院议员,也被迫流亡海外长达19年。
在艰苦的流亡生涯中,他笔耕不辍,始终不向强权屈服。
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暴行的西方作家。
他死时,法国举国致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死后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碑的“先贤祠”。
1.识记字音(1)单音字①禀.赋( ) ②颠踬.( ) ③桅.杆( ) ④胳膊肘.( ) ⑤剐.( ) ⑥晕眩.( ) (2)多音字①塞⎩⎪⎨⎪⎧ 软木塞. 要塞.堵塞.②系⎩⎪⎨⎪⎧ 系.鞋带 派系.③创⎩⎪⎨⎪⎧ 创.伤 创.办 ④吁⎩⎪⎨⎪⎧ 呼吁. 气喘吁.吁答案 (1)①bǐnɡ ②zhì ③wéi ④zhǒu ⑤ɡuǎ ⑥xuàn(2)①sāi sài sè ②jì xì ③chuānɡ chuànɡ ④yù xū2.辨形组词(1)⎩⎪⎨⎪⎧ 阻 狙沮 (2)⎩⎪⎨⎪⎧ 溽 缛 褥 (3)⎩⎪⎨⎪⎧ 锚 瞄 描(4)⎩⎪⎨⎪⎧ 桅 诡 (5)⎩⎪⎨⎪⎧ 骇 赅劾 (6)⎩⎪⎨⎪⎧ 碾 辗答案 (1)阻止 狙击 沮丧 (2)溽暑 繁文缛节 被褥 (3)抛锚 瞄准 描绘 (4)桅杆 诡计(5)惊骇 言简意赅 弹劾 (6)碾碎 辗转3.近义辨析(1)琢磨·捉摸辨析:“琢磨”指雕刻和打磨(玉石),后来引申为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也指思索、考虑。
“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中。
例句:①十几年来他一直在________:怎样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成为让学生欣赏的教师?怎样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②接连的上涨让很多人回忆起前几年暴涨的市场行情,但是市场牛熊难________,究竟现在能否认为市场已经进入牛市了还很难说。
答案 ①琢磨 ②捉摸(2)制止·制伏·治服辨析:制止: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行动)。
制伏:用强力压制使屈服或驯服,也作制服。
治服:治理使驯服,多用于兴修水利、改造自然等。
例句:①面对在街头持刀行凶的歹徒,民警不怕危险,迅速出手将其________。
②我打了一个手势,________他继续说下去。
③他会像格列弗在里里普特那样,被无数矮小的人_________了。
答案 ①制伏 ②制止 ③治服4.词语解释(1)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闻所未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所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动声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受宠若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2)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3)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4)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5)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紧张不安。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描写一尊二十四磅重弹的大炮滑脱的可怕场面,营造了阴森、神秘、悲壮的氛围,塑造了失职后勇敢挺身而出的炮队队长形象和严厉、冷峻、果断、对下属赏罚分明的将军朗德纳克的形象。
1.文中的将军是个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将军是一个严厉、冷峻和刚毅的指挥官形象。
将军一开始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乡下老头,在事故发生时的可怕场面中,船长和大副犹豫不决,而他走到了楼梯底。
他勇敢而又有策略,他不像炮队队长那样冲上去和炮兽格斗,而是冷静地站在旁边观察,寻找时机,临危不乱。
在队长被逼到绝境时,他迅速地在大炮的车轮中间塞入伪钞,动作准确而敏捷。
处决炮队队长时,他赏罚分明,具有卓越指挥家的风度,而他对海上形势的准确预测又显示出他丰富的作战经验。
2.炮队队长的形象是怎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炮兽被制伏后军舰的情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炮兽虽然被制伏了,但它造成的后果异常严重:船壁上有五道裂缝,炮舱里只剩下九尊大炮,舱底已经进水,为了抢救不得不挂起船灯以至于暴露自己,船偏离了航线。
所有这一切,使得军舰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而即将到来的大旋风或暴雨或许会使船遭受灭顶之灾。
这一切都是炮队队长的疏忽所致,所以后文将军处决炮队队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一个严厉、冷峻的将军看来,这些都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1.生动的场面描写《炮兽》中大炮滑脱的情景是典型的场面描写。
大炮在军舰上肆虐冲撞翻滚的气势场面令人震撼,大炮完全解除了军舰的战斗力,雨果将这个场面描绘得令人叹为观止。
2.对照法的巧妙运用(1)炮兽的强大、疯狂与人的渺小、怯懦对照在这一场景里,炮兽越是凶猛、庞大、威力无穷,就越显得人怯懦、渺小、无能;人越是怯懦、渺小、无能,就越能显出炮队队长的勇敢。
这样的对照,为炮队队长的出场做了有力铺垫。
(2)勇士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对照面对“炮兽”巨大的破坏能力,大家内心似乎都充满了恐怖,连“勇士”都犹豫不决,只有老人沉着冷静。
这一对照暗示了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物所具有的临危不乱的优秀品格。
“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
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
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
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