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演变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演变1、重复形式;2、近似形式;3、渐变形式;4、发射形式;5、空间形式;6、特异构成形式;7、密集构成;8、对比构成;9、肌理构成。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
1、重复形式:重复构成形式是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2、对数形式:对数形成形式就是存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形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就是对数形成的特征,在设计中,通常使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乘或相乘去求出对数的基本形。
3、渐变形式:渐变构成形式是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渐变包括(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
4、升空形式:升空形成形式就是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圆形作响周围升空、蔓延等视觉效果,具备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升空包含(点式升空形成形态多点式升空形成形态旋转式升空格)。
5、空间形式:空间构成形式是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其中包括——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6、如上所述形成形式:如上所述形成形式就是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展开大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形成形式,如上所述形成的因素存有形状、大小、边线、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无法变化过小,否则可以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照效果。
7、密集构成:密集构成是指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基本形的密集,须有一定的数量、方向的移动变化,常带有从集中到消失的渐移现象。
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本章要点·了解平面构成发展史·注意平面构成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平面构成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几种构成形式共同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中的构成主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的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这一时期构成主义的发展处于相对的独立阶段,对于世界的设计运动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俄国的构成主义开始向西传人欧洲各国,并成为日后设计向现代主义转化的重要刺激因素。
其中,捷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受其影响最为强烈。
俄国构成主义大师李西斯基1920年在波兰讲学,深刻地影响了波兰设计师亨利克·伯利维,而后亨利克·伯利维开创了称为“麦查诺—法可图拉理论”,他提倡摒弃虚无的传统三维绘画表现形式,而用基本的几何构成原理进行平面设计。
亨利克·伯利维的设计带有明显的数学计算和几何构成的特点(如图2—1)。
当然,在其他的东欧国家里同样产生许多构成主义的倡导者,他们都为构成主义向今后的形态构成学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谈到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我们就不能不介绍包豪斯。
包豪斯是1919年由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的“国家包豪斯学院”,它是当时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欧洲很长一个阶段的对现代主义的探索最终在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包豪斯所奠定的设计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也是决定性的。
更为值得纪念的是包豪斯把这种总结制定成为现代主义设计教学体系(如图2—2),这时的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的目的,开始把想象丰富的设想同技术上的精通结合起来为生活中现实问题服务。
在包豪斯的教学和设计活动中,大量的启用了年轻的有激进思想的画家和雕塑家,他们为构成发展做出了许多有利的尝试,他们在设计中放弃了作品中的装饰因素,探求发挥结构本身的美感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构成设计原则,这时的平面构成已经初见规模了(如图2—3)。
平面构成的起源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形势美法则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构成形式美的感性材料二、构成形式美的感性材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构成规律
第7页/共17页
一、对比与统一 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色调的明暗、冷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形态的虚实、黑白、轻重、动静、隐现、软硬、干湿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它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统一的世界观。对比法则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
第5页/共17页
二、平面构成的元素1.概念元素 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2.视觉元素 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3.关系元素 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4.实用元素 是指射精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等,如指定的文字、图案、标志等。
第8页/共17页
第9页/共17页
二、对称和均衡 自然界中到处可见对称的形式,如鸟类的羽翼、花木的叶子等。所以,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平面构图中的对称可分为点对称和轴对称。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如果两部分的形状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的图形,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假定针对某一图形,存在一个中心点,以此点为中心通过旋转得到相同的图形,即称为点对称。点对称又有向心的“求心对称”,离心的“发射对称”,旋转式的“旋转对称”,逆向组合的“逆对称”,以及自圆心逐层扩大的“同心圆对称”等等。在平面构图中运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有的时候,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因素,反而能增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在平面构成设计上的平衡并非实际重量×力矩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视觉冲击最强的地方的中点)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如图。在实际生活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运动、鸟的飞翔、野兽的奔驰、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因而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 。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一、构成的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马斯创建了“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bahous),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就是包豪斯学院成立),也是现代教育史上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充分展现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造型设计的新形态。
包豪斯设计学院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建筑设计为中心,以艺术设计综合化为手段,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在不断深入实践的教案中寻求现代工业相适应的教育途径,包豪斯的设计基础是其核心内容,现代造型和设计教育,主要是教育内容。
b5E2RGbCAP1921年,荷兰“风格派”艺术运动领袖温·杜斯伯格来到魏玛,驱散了迷困包豪斯的神秘主义烟蒂,反对神秘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旧教案理论,提出”艺术和生活不再是分离的两个领域”,在理论上两者的追求目标不谋而合,均倡导致力于艺术与科学,工业与生活相结合的自然形态构成观,从而促使包豪斯学院的主导地位,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正式引入教案,这种基础设计教案方式,不仅为包豪斯开了先河,也一度成为设计基础教育的典范。
p1EanqFDPw二、构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简况我国构成教育较晚,当时受到日本和香港的影响。
日本学者水谷武焱先生曾留学德国魏玛Bahaus学院,回国后在东京国立建筑大学执教,他将Bahaus的基础造型教育应用于日本艺术设计教育当中,称之为“造型法”或“构成”,由此构成课程在日本国立大学落地生根。
DXDiTa9E3d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改革开放时期的对外政策与交流成为现实,教育的落后与实际状况,亟待改变,“请进来”<国外学者讲学),走出去<出国研习)的办法使得构成教育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
80年代初,出国学者纷纷出国,主要是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请来的学者在无锡轻工业大学<学院)<江南大学)讲授了从平面到立体,从色彩到空间,从动构到光构等知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受益匪浅,感触至深,引起诸多学者,从此构成设计在我国开始普及。
平面构成相关基础知识及产生与发展

构成平面设计成为一种风尚
第一次将视觉艺术与心理、 哲学、数学等其他门类科学 进行综合研究。为很多以往 仅仅出于感觉的构成艺术找 到理性的科学依据。 引入平面构成,并在高等学 校教学中普遍开展
中国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 1970-80)
PART3
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三)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1、平面构成的含义
构成的过程
自然创造的
平面构成 主要研究内容以点、线、面 人为创造的 为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探 索构成规律和基础法则。
模仿 思维 拆解
重构
(三)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2、如何认识、学习平面构成 (1)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 (2)培养有创新的思维方式 (3)发展与新技术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三)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自然形态
现实形态 (现实存在的形态)
人工形态
现实抽象后的再现
抽象形态
纯粹形态
(三)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5、平面构成形态与知觉心理学
小结
SUMMARY
33
平面构成
为什么学习
产生与发展
相关基础知识
作业
HOME WORK
根据上课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为什么要学习平面构成?(可以从含 义、用途等等方面来阐述)
包豪斯是1919年由德国著名建筑大师沃尔特格洛佩斯创立“国立魏玛建筑学校”也就是“国家包豪斯学 院”,它是当时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欧洲很长时间对现代主义的探索最终在此有了一个完备的体系。对 于平面设计来说,包豪斯所奠定的设计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是由决定性的。包豪斯的构成主义摆脱了纯艺术的 目的,追求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包豪斯在教学与设计活动中,大量启用了年轻又激进的画家和雕塑家,如神 秘画家伊顿,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克利,构成主义设计师纳吉等。他们将各种新艺术观注入教学和设计活 动中,最终形成现代主义理论和艺术风格,他们在设计中放弃作品中的装饰因素,探求发挥结构本身的美感并 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构成设计原则,这就是平面构成的初见规模了。
平面构成(1)

平面构成概念
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指将不同或相同形态的多个单元重 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其视觉化、力学化的观念。
包括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抽象形态。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被称为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是构成艺术的设计基础,就像素描是绘画的基础。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俄国构成派
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在艺术上被称为“至上主义”运动。十月革命 之后,俄国构成派引发了一场如何将艺术与工业联系起来的讨论 认为设计具有工程师和艺术家工作的双重性。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荷兰风格派
蒙德里安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荷兰风格派
“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它反对个性,排除一切 表现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既纯粹抽象。 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因而, 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减至红、黄、蓝三原色 黑、白、灰三非色。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 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德国包豪斯学院派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中国传统的平装帧的设计上采用了前卫 的拼贴手法,设计版式高低错落、字体大小参差,强调抽象的 几何构成、黑白对比。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俄国构成派
代表人物康定斯基、马列维奇、马克.夏加尔和李西斯基等。
构图八号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俄国构成派
代表人物康定斯基、马列维奇、马克.夏加尔和李西斯基等。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德国包豪斯学院派
现代设计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进入成熟阶段,它标志就是包豪斯学 院的建立。包豪斯是现代学院的发源地。它的设计观念,体系和教育 是集英国工业美术运动和德意志工业美术家联盟之大成,强调设计 第一,功能第二,同时注意将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设计。抛弃传统 限制,认为艺术应与技术统一。
平面构成概述

《百老汇爵士乐》, 1942--43年,布上油 画,127x127厘米,纽 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它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 息。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 泼跳动的彩色界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 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
1.3 德国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 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 (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 “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 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 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 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 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 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 一词倒置而成。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
1.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 2.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 3.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 4.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 5.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 6.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
包豪斯校舍本身在建筑史上由重要地位,是现代建筑的杰作。它 再功能处理上有分有合,关系明确,方便而实用;在构图上采用 了灵活的不规则布局,建筑体型纵横错落,变化丰富;立面造型 充分体现了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特点,法古斯工厂的工业建筑风格 被应用到了民用建筑之上,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建筑设计传统, 获得了简洁和清新的效果。
平面构成Biblioteka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1.构成主义的起源
平面构成的概念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体形态和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视觉形式的设计基础课程。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发展平面构成的发展必须从包豪斯及其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开始讲起。
1919年在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将魏玛手工艺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创办了一所设计学府——包豪斯。
图三为1910年德国魏玛。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的,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
它有两方面的特点.第一,它以直觉为基础.平面构成不是简单的摹仿具体的物体形象,而是以直觉为基础,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把自然界中存在的复杂过程,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进行分解、组合和变化,以反映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运动规律.第二,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效果重新设计和构成空间深度,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有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第四节平面构成的分类根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
构成对象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抽象形态。
因此平面构成可以分为自然形态的构成和抽象形态的两大类。
自然形态的构成自然形态的构成是以自然本体形态为基础的构成。
这种构成形式保持了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形象整体或局部的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的图形。
抽象形态的构成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几何形为基础的构成,即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进行几何形态的多种组合。
其构成方法是以集合形态为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一节点点的概念点只表示位置,不具有大小,及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
现实中的点是各式各样的,有圆点·椭圆点·方点·三角点·锯齿点·梯形点等.点是最简单的构成单位它不仅指明位置,而且使人能感觉到在其内部具有膨胀和扩散的潜能,并作用在周围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构成从萌芽到成型
一、绘画艺术中的构成派
1、康定斯基 ——画家,艺术理论家 俄国抽象构成主义的代表
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鼻祖, 主要作品均采用音乐名称
《康定斯基Leabharlann 点线面》康定斯基将绘画与音乐类比后,绘 画可以通过色彩、空间、和运动表 现一样的精神,而不需要参照可见 自然的任何东西进行
2、蒙德里安 ——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
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
荷兰的风格派的主要代表
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