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梁启超传》

合集下载

梁启超传读后感500字

梁启超传读后感500字

梁启超传读后感500字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是一本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的传记。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梁启超的思想和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想分享一些我对梁启超的认识和感悟。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这对他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法治,认为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维新运动,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梁启超的思想深受孔子和康德的影响。

他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也需要与现代科学和民主相结合,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他强调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他还提倡教育改革,主张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梁启超对中国的政治现状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他对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批判,揭示了这些制度的弊端和不适应性。

他主张实行宪政制度,建立起一个民主的国家体制,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他还关注社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建议。

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中国的崛起和国家的富强。

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中国的希望和信念。

他在政治上多次受挫,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实践者。

他积极参与政治运动,为中国的进步和民主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读完《梁启超传》,我对梁启超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思想和行动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他的追求和奉献精神让我深受鼓舞,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他的思想也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总之,读完《梁启超传》让我对梁启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018年梁启超传读后感word版本 (8页)

2018年梁启超传读后感word版本 (8页)

2018年梁启超传读后感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的教育,政治,经济,文明,学术等方面的研究无疑是非常深入的。

梁启超传读后感【1】
最近偶然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发现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围绕第三届读
书节展开一些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向读者推荐一系列书籍,不过无
奈的是,
中大部分书籍,图书馆都没有收藏,而且收藏的有限几本,早已被借出,
最后侥幸的发现,解玺璋编写的《梁启超传》,图书馆中尚存有样品书,有光
梁启超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中的维新变法中,提到一点而已。

于是便怀着对梁启超在维新变法运动之后的行踪的好奇,便借阅这本《梁
启超传》了,谁知一睹之后,便爱不释手,只欲读完方休。

解玺璋的这本《梁启超传》,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同历来诸多传记有着
极大的不同,正如刘再复在序言中所述的那般“此书除了前三章讲述梁启超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关系为章节。

“如此构筑传记,便是以‘人’为中心,相应地,便是历史以‘人’为主轴,从而主客兼宜,脉略清晰,既有历史性,又有文学性。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既是一本梁启超传记,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
梁启超传记,也是一群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综合传记。

读罢,方知梁启超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曾因为维新运动的失败而终止,
反而其影响贯穿整个近代中国史。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一)前两天从图书馆借了本《梁启超传》,我看梁启超的东西,是因为较之他老师康有为,他的成就和气质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成就,很欣赏他的才华,文笔,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

书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资质好,勤奋,有激情,并有一腔爱国热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着的《梁启超传》很棒。

600多页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传记,人物生活状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尽量引用原着或书信或文章,让那个时代的文字来讲述历史,阐述梁的观点,并努力分析形成这些观点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虽然书中许多部分为文言文,但这对得到梁真实的观点很重要,还可以顺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彻底和康有为的保皇派决裂了,有了自己的观点,成为改良派的领袖人物。

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觉梁阐述的实施路线不无道理:其一,它不同于保皇派,比保皇派的激进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们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确实是不理智,让文人看到举国生灵前仆后继去用生命推翻一个专制政府是他们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国当时社会开发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在未开发民智前,不说发动革命难上加难,即使真的发动了广大愚昧民众,也极易被别有心机的人或集团利用,历史证明我的推测是正确的。

以我不算广博的知识,清末民初的高级知识分子多主张改良,后来的胡适就是一例,而那些学生以及渐渐觉醒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则多偏重用武力推翻旧政府,搞革命。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思路真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革命不是他们所说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说愚民起义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谈那些无辜生命的毫无价值的陨灭,社会财富的破坏,社会治安的动荡,以及不知能否获胜的迷茫,远不如梁的主张来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国只有一个梁启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员都是梁启超,民众会成为“新民”,君主立宪会和平实现,不会是这么大的代价后,换来社会主义。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梁启超传读后感(一)前两天从图书馆借了本《梁启超传》,我看梁启超的东西,是因为较之他老师康有为,他的成就和气质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成就,很欣赏他的才华,文笔,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

书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资质好,勤奋,有激情,并有一腔爱国热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着的《梁启超传》很棒。

600多页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传记,人物生活状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尽量引用原着或书信或文章,让那个时代的文字来讲述历史,阐述梁的观点,并努力分析形成这些观点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虽然书中许多部分为文言文,但这对得到梁真实的观点很重要,还可以顺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彻底和康有为的保皇派决裂了,有了自己的观点,成为改良派的领袖人物。

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觉梁阐述的实施路线不无道理:其一,它不同于保皇派,比保皇派的激进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们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确实是不理智,让文人看到举国生灵前仆后继去用生命推翻一个专制政府是他们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国当时社会开发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在未开发民智前,不说发动革命难上加难,即使真的发动了广大愚昧民众,也极易被别有心机的人或集团利用,历史证明我的推测是正确的。

以我不算广博的知识,清末民初的高级知识分子多主张改良,后来的胡适就是一例,而那些学生以及渐渐觉醒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则多偏重用武力推翻旧政府,搞革命。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思路真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革命不是他们所说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说愚民起义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谈那些无辜生命的毫无价值的陨灭,社会财富的破坏,社会治安的动荡,以及不知能否获胜的迷茫,远不如梁的主张来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国只有一个梁启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员都是梁启超,民众会成为“新民”,君主立宪会和平实现,不会是这么大的代价后,换来社会主义。

梁启超传读后感(范本)

梁启超传读后感(范本)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一)前两‎天从图书馆借了本‎《梁启超传》,我‎看梁启超的东西,‎是因为较之他老师‎康有为,他的成就‎和气质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成就,很欣赏‎他的才华,文笔,‎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

书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资质好,勤奋,有‎激情,并有一腔爱‎国热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着的《梁启‎超传》很棒。

60‎0多页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传‎记,人物生活状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尽量引用原着或书‎信或文章,让那个‎时代的文字来讲述‎历史,阐述梁的观‎点,并努力分析形‎成这些观点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虽然‎书中许多部分为文‎言文,但这对得到‎梁真实的观点很重‎要,还可以顺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彻底和康有‎为的保皇派决裂了‎,有了自己的观点‎,成为改良派的领‎袖人物。

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觉‎梁阐述的实施路线‎不无道理:‎其一,它不同于‎保皇派,比保皇派‎的激进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们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确实是不理智,‎让文人看到举国生‎灵前仆后继去用生‎命推翻一个专制政‎府是他们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国当时‎社会开发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在‎未开发民智前,不‎说发动革命难上加‎难,即使真的发动‎了广大愚昧民众,‎也极易被别有心机‎的人或集团利用,‎历史证明我的推测‎是正确的。

以我‎不算广博的知识,‎清末民初的高级知‎识分子多主张改良‎,后来的胡适就是‎一例,而那些学生‎以及渐渐觉醒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则‎多偏重用武力推翻‎旧政府,搞革命。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思路真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革命不是他们所说‎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说愚民‎起义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谈那些无‎辜生命的毫无价值‎的陨灭,社会财富‎的破坏,社会治安‎的动荡,以及不知‎能否获胜的迷茫,‎远不如梁的主张来‎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国只有一个‎梁启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员‎都是梁启超,民众‎会成为新民,‎君主立宪会和平实‎现,不会是这么大‎的代价后,换来社‎会主义。

梁 启超传读后感

梁 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读完《梁启超传》,我仿佛跟着这位近代的风云人物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人生之旅。

梁启超,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复杂的时期之一。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梁启超。

他自幼聪慧好学,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年轻的梁启超怀揣着报国之志,投身于变法维新的洪流之中。

他的文章犀利而有力,如同一把把利剑,刺破封建旧制的黑暗。

他倡导的新思想,为当时沉闷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海外,但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在异国他乡继续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奔走呼号,不断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在海外的经历。

他面临着资金的匮乏、外界的压力以及生活的种种困难,但他始终坚定地前行。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国内的改革事业,他四处演讲,哪怕声音沙哑,也不曾停歇。

有时候,他一天要辗转好几个地方,疲惫不堪,但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国家带来一丝希望,他就又充满了力量。

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小镇上演讲。

那天的天气很糟糕,下着倾盆大雨。

但听众们依然热情高涨,挤满了小小的礼堂。

梁启超站在台上,雨水从他的额头滑落,打湿了他的衣衫。

但他的眼神却无比坚定,声音依然激昂。

他说:“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奋起,要改革,要让我们的国家重新崛起!”那一刻,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人们被他的热情和坚定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为国家的变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国内后,梁启超依然活跃在政治和文化的舞台上。

他致力于教育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他的教育理念新颖而实用,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他的一生中,家庭也是他坚强的后盾。

他与妻子相濡以沫,与子女们关系融洽。

他不仅在事业上追求卓越,在家庭中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丈夫和父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梁启超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一生。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第1篇:梁启超读后感读《梁启超传》有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之所以想了解一些有关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可以说完全是因为《少年中国说》里的这段话。

身为梁启超口中的少年的我们,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又该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到真正的中国少年呢?或许通过对《梁启超传》的阅读,了解他的身处的特殊环境,感受他屹立时代前沿的想法,能让我收获不少吧。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如公车上书、立宪行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等等紧密相联。

他一生多变,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古今中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其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都极其复杂,且时常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争议颇多的人物之一。

他的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通过他既可以从一些侧面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又可以从一些层面了解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化的轨迹。

《梁启超传》是李喜所和元青所著,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传记。

一方面对其思想文化建树分析评价;另一方面对他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余爱好、人际关系,以及后人情况等进行介绍。

读书之前,就曾听说读梁启超,如果能读出忧患,便是读懂了他所处的时代,甚至也会读懂他身后即今天的中国和世界。

确实如此,梁启超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而事业多艰,这也是跟近代国家之忧患坎坷相合。

他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地求新求变,其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言的:“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以明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战。

”但其思想的一个核心,还是爱国,强国之梦,忧国,忧民之心。

梁启超所生于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内忧外患,乱象毕现,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堕入地狱的底层”。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精选3篇)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精选3篇)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精选3篇)梁启超家书的篇1提倡"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从蒙学的《朱子家训》,《颜氏家训》,一直到清末的《曾国藩家训》,任何一篇关于教导自己子女立身、处世、做学问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严峻的教训面孔,板着,端着,让孩子和家人觉得惧怕。

有此印象,对于写这类文章的父亲们,便都有了一种固定的认识。

甚至读《傅雷家书》时,也羡慕傅聪有如此博学多才,循循善诱,同时又严格要求孩子的父亲。

而近日,读得一本旧书——《梁启超家书》,忽然发现,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写《少年中国说》的梁任公(启超)曾经这样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参加戊戌变法之前之后,曾经想着君主立宪,而后又支持民主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变,兴趣多变,唯有对他儿女的拳拳爱意从未改变,为了少年中国梦,梁任公仁慈地呵护着子女,精心培育着子女,引导着子女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发展,梁启超的9个儿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长,当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两人是他的孩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此外有才女梁思顺,图书馆学家梁思庄,毕业于西点军校任十九路军校官早年病逝的梁思忠,研究经济学的梁思达,参加革命的梁思懿和梁思宁,已经第三个成为院士的火箭专家梁思礼。

家书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第一篇便可看见梁启超指导时年十九岁的女儿梁思顺学习行政法、经济学、财政学、国际法,等等,"因思若吾爱女在侧,当能令我忘他事……""汝求学不可太急……",接下来便是给思成思永的"若缘怠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子弟矣。

"随着儿女们的成长,梁任公说:"人生之旅历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着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头下畏""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梁启超传》
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专业:2015级中医学三班
姓名:***
学号:************
读书报告:关于《梁启超传》的感悟与思考
从1840年到1912年,如果要在这一时期选出一位能从政治、文化、教育多个关系民族命脉的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的人作为济世救国的代表,我一定选梁启超。

他的生平与成就无需赘述。

作为一代优秀人物的代表,他给我的印象是:真知灼见救国家,尊师重教兴教育,修身齐家济天下。

真知灼见救国家:从公车上书到与“师傅”分道扬镳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

他与康有为同行戊戌变法,支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

变法失败,封建势力也随之的余晖散尽。

书中曾记,他们求助与日本,意图借日本扶助光绪重夺帝位,恢复变法所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就在康有为依旧坚持:“保皇”路线的时候,梁启超抢先一步认识到共和潮流的兴起,与康有为和保皇党分道扬镳。

他积极接受新思想与新知识。

争自由,兴民权。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之疾非一时一事所致也,积之愈深,引之愈长,其病原“远者在数千百年以前,近者亦在数十年之内。

”(出自《饮冰室合集》)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朝廷没落的必然性与人民因为长期被奴役所丧失的国民意识与公民意志。

可谓是找出了救国于水火之中的关键。

作者也评价他与孙中山同为中国共和浪潮中的“近世双雄”。

他是将宪政、民主、民族主义引入中国并且有机结合用于救亡图存的第一人,奉行着着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底线的自由国家主义。

他甚至提前近百年为后世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二十一世纪法治与创新的基本原则。

尊师重教兴教育:从康有为到黄遵宪再到徐志摩
对康有为,他是敬重的:对黄遵宪,他是支持的:对徐志摩,他是鼓励的。

对自己的老师,同仁和学生能做到以上三点者方可谓之大家。

中国自明清以来,八股取士,“腐朽的政治熏臭了教育”。

然而能像梁公复古风、求新知者可谓凤毛麟角。

科举出身,却能有先见于诸子,提出不仅政治要实现现代化,文化、教育也要实现现代化。

这样的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为中华第一学府——北京与清华两所大学作出过不朽贡献。

他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敬业与乐业》,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在中国率先倡导敬业乐业的思想准则,提升了中国的国民意志。

他的教育思想无论是对国民党内的胡适之还是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文化与教育的民主化方面可谓无人可出其右。

修身齐家济天下:梁氏一门对中国的贡献
不仅梁任公个人一直在为国家求复兴谋发展,他的言行举止也影响了他的家人。

梁氏一门大多为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

以梁任公长子梁思成和梁思成夫人、民国一代才女——林
徽因为例。

梁思成先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曾在清华大学任职,学术上多有建树。

抗战爆发前夕,嗅到来自东瀛的火药味的他立刻同夫人林徽因一起投身到记录和保护古迹的工作中。

梁启超作为一代名士,对修身齐家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年轻时,在祖父的影响下他走上爱国济世的道路;当他作为一家之主,他又以这种胸怀教育子女。

试问,这样的成就世间几人堪比?梁启超先生将自己的先进教育思想从家庭开始贯彻,并做到了在“善其身”后“兼济天下”。

梁启超先生的一生见证了封建的覆灭,共和的兴起:经历了戊戌变法的兴衰,看到了民主的发展。

对中国的贡献无人堪比。

希望他对中国发展做出的研究希望在未来可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