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节日对青少年的影响

合集下载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摘要】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较为复杂,既可以带来欢乐和放松,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在大学生群体中,西方节日文化普遍传播,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社交焦虑。

一些大学生可能因为过度参与西方节日庆祝活动而忽视学业,影响成绩。

为了应对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提倡理性消费和合理时间规划,以及鼓励个体与团体之间的真诚沟通来应对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虽然西方节日文化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通过适当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认识和利用,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更好地享受节日的乐趣,同时确保学业和心理健康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西方节日文化、大学生、影响、成长、心理健康、传播、消费观念、社交焦虑、成绩、对策、负面影响、理性认识、利用。

1. 引言1.1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西方节日文化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传播越来越广泛。

这种文化形式包括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带来了新鲜感和快乐,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负面影响。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影响。

在这些节日期间,商家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诱使大学生购买各种商品。

这种消费文化会导致大学生对物质的追求过度,影响他们的理财观念和未来规划。

西方节日文化也加剧了大学生的社交焦虑。

在这些特殊节日,大家都在谈论和庆祝,如果一个人没有参与可能会感到孤单和排斥。

这种社交压力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人际关系。

西方节日文化也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学业表现。

过度沉浸在节日氛围中,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时间规划。

如果没有控制好节日和学业之间的平衡,可能会导致成绩下滑和学习压力增加。

了解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引导他们理性对待和利用这些节日资源至关重要。

只有在充分意识到这种文化对自身的影响后,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抵御其负面影响,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学业稳定。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1. 引言1.1 现代社会,西方节日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影响。

在当今社会,西方节日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西方文化在各个领域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其中节日文化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已经成为了我国不少大学生的热门话题和庆祝对象。

他们通过参加派对、购物、送礼等方式融入到西方节日文化中,享受其中带来的乐趣和情感满足。

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负面问题。

一些大学生可能会盲目模仿西方文化,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导致文化认同感不强;过度追求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可能会带来消费压力、时间浪费等问题。

我们需要审视西方节日文化带来的影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调整和处理。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将是我们接下来讨论的重点,只有深入了解并正确应对这种影响,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2. 正文2.1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西方节日文化的盛行会使大学生对西方节日有较强的认同感,可能会忽略传统节日与文化的重要性,导致文化认同感不足。

西方节日文化会带来商业化、消费主义倾向,大学生可能会在西方节日期间过度消费,增加经济负担。

西方节日文化的传播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过度追求节日狂欢会影响学业表现和身心健康。

西方节日文化中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如部分节日活动可能存在暴力、淫秽等内容,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规避不利影响。

2.2 对策一:加强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在现代社会,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显著。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保持自身的文化自信。

加强文化教育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对策。

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

学校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包括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讲座、展览和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探索万圣节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探索万圣节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探索万圣节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万圣节作为西方国家重要的节日之一,不仅在古老的传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在现代社会中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本文将探讨万圣节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并从文化交流、社交互动、创造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万圣节作为一个充满奇幻与恐怖氛围的节日,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节日中,青少年常常会参与到创造性的角色扮演中。

他们有机会化身成自己喜欢的角色,通过服装、化妆和表演来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种参与让他们感受到了自由和个性表达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万圣节还是一个社交互动的机会。

在这个节日中,青少年常常与同龄人一起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参加狂欢游行、参观恐怖屋、举办派对等。

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青少年与朋友之间的联系,还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通过与他人共同参与和策划活动,青少年学会了合作、协调与沟通,这对他们今后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社交互动,万圣节还使得青少年对不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尽管万圣节起源于西方国家,但如今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人庆祝。

青少年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万圣节传统与习俗,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背景。

这种跨文化的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尊重他人文化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国际化思维和全球视野。

然而,万圣节也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关注外貌和物质。

在与同伴比较的过程中,青少年可能会过分追求服装和装扮的炫耀效果,而忽视了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

这可能导致他们对消费主义的依赖,对外表和物质的追求变得过于重要。

同时,饮食过度和嗜糖也可能成为青少年健康的隐患。

尽管让青少年享受一些糖果是合理的,但是过度食用糖分却对健康不利。

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万圣节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正面影响,有几点建议值得注意。

首先,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与青少年一起探索万圣节的文化背景和庆祝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节日的意义和学会适度地参与其中。

外国的节日对我们的影响

外国的节日对我们的影响
外国的节日对我们的影响
参考资料:狂欢节
狂欢节通常是基督教四旬斋前饮宴和狂欢的节日,原由主节一直延长到四旬节前一天,如今通常 只限四旬节前几天。盛行于欧美地区。许多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狂欢节节日,化妆舞会、彩车游 行、假面具和宴会是狂欢节的几大特色,它起源于非基督徒的节日庆典,如希腊酒神节、古罗马 农神节和牧神节以及凯尔特人的宗教仪式等。一般在2、3月份举行。
内容介绍
由于受西方文化的严重影响,现代越来越多的的中国人更喜欢西方节日而非传统节日。当圣诞节 或情人节来临,青少年涌进酒吧,餐馆,百货公司为了庆祝这些节日打折扣吸引顾客。
西方节日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给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 面,不断吸收新的节日也可以充实国人的生活,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促 进国际间的交流,也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趣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谢谢观看
应对措施
中国传统需要通过教育更好的传承,如果当代教育只是传授科学技术,重视经济发展,那么培养 出来的人才也不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备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
当今时代西方文化随着经济在全球泛滥,而青少年还未真正的成熟,很容易就会盲目崇拜西方文 化。因此社会、学校、家庭都要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使更多的青少年对于中国传统节 日产生自豪感。

浅谈中学生与西方节日

浅谈中学生与西方节日

浅谈中学生与西方节日浅谈中学生与西方节日近些年来,一些中国人开始过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愚人节等。

据对中国八大城市的2143份问卷调查显示,有60%的人参与过西方节日。

而另一份调查显示,在参与过西方节日的人群中,大城市多于小城市,小城市多于乡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多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有知识阶层多于普通人群。

年轻人多于老年人,而高中生则是其中一支力量不容小觑的团体。

西方节日,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人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

而当今社会西方节日大受青年学生的追捧和青睐,应该说是有着深刻的内在和外在的原因的:一、外在原因(一)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近现代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一直是中国追赶和学习的目标,在引入西方先进生产力、管理模式、优秀人才的同时,西方文化也必然伴随着经济的影响,进入中国对中国的新生代产生一定影响。

(二)商业炒作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火爆,与商业的炒作是密不可分的。

每年一到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商家的各种广告、宣传活动就会铺天盖地、塞人耳目。

而与西方节日有关的商品、文化、服务也被追捧到了极致。

足以把青年学生冲击得头脑发热、蠢蠢欲动,欲罢不能。

(三)教育媒体的推波助澜对西方节日的狂热,主要体现在年轻人身上(大、中学生)。

英语教育在中国的普及推广,使得西方文化迅速影响了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在和平、自由年代里的青年人的文化思维。

而媒体方面、网络、电视、广播等音像媒介的大量报道,对信息时代的青年人的新思维产生着巨大冲击。

(四)西方节日自身的优势西方节日往往和宗教结合在一起,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随着宗教的传播,传到了世界各地。

西方节日传入我国之时,因为时代的关系,西方节日中的宗教元素逐渐减少,而相应的娱乐成分却不断增加。

因其极具交往性、活动性和参与性,而被青年人迅速接受。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节日在青年人中这么有市场,并不是什么崇洋媚外,究其真正原因,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在我国文化领域的渗透,西方节日作为文化载体,首当其冲,先行步入我们的生活,首先被青年学生接受。

西方节日文化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

西方节日文化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

西方节日文化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针对西方节日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做好我国当代大学生教育和引导的做法及设想,以使大学生走出对西方节日文化认识的误区,更好地结合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和吸收西方节日文化中的精华,创建和谐校园。

关键字:节日文化;西方节日;学校教育;传统文化西方节日在我国的盛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节日文化不可避免涌入我国。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节日文化给我国当今的传统节日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特别是在中国当代大学生中影响更为广泛。

一、节日文化概述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

有深刻的寓意,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人物,或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是庆祝某一时节的到来等等。

节日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现象的节日有着特定的含义:节日是一年当中由种种传承路线形成的固定的或者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

节日根植于文化系统之中,以特定的仪式传播文化,对文化系统的运行起着不替代的作用。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展示民族社会生活状况的窗口,同时也是”人类传递并扩展生存知识和生存态度”的一种手段,”是象征和意义的体系”①。

节日是民族历史和文明的产物和象征,它以独特的内涵融汇成民族之魂和民族精神,并化为集体意识渗入民族血液之中,潜移默化的规范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二、西方节日文化西方节日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的体现了西方国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而且每一个民族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习惯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般而言,西方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生产性、生活性和宗教性三大特征,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前两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日益淡化,或逐渐消亡,或让位于宗教性节日;此外,由于西方文化的多元性,使得传统的生产性节日仅仅具有地域性特征。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西方节日文化在我国的大学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影响。

这些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在中国年轻人中变得越来越流行。

这种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着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同时提出一些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

1. 社交影响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社交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通常会举行各种聚会、派对,分享礼物,表达友谊和爱意。

这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多的社交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交流和融入社会。

2. 消费观念西方节日文化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消费观念上的影响。

在节日期间,商家通常打折促销,甚至推出一些新产品,这会让许多大学生产生购物欲望,买买买成为了一种心态。

这种消费观念可能会对大学生的理财观念产生不良影响。

3. 文化冲击西方节日文化的传入,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在一些人看来,传统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在西方节日的冲击下变得不再那么重要,甚至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

这给大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对策建议1. 自我价值观的确立在接受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时,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对西方文化有个清醒的认识,不盲目崇洋媚外。

同时也要保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不要因噎废食,要坚守本土文化的底线。

2. 充分利用社交机会西方节日文化的传入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这些机会,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子,增加社交技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3. 理性消费在西方节日促销期间,大学生要学会理性消费,理性对待商品打折促销活动,坚持“需要而买、合理消费”的理念,避免盲目消费造成的经济浪费。

4. 提倡多元文化当西方节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应该提倡多元文化观念,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找到文化交融的平衡点,使两种文化能够和谐共存。

结语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无法回避的。

西方传统节日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教材

西方传统节日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教材

西方传统节日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以下节日都是对中国年轻一代有影响的西方节日1月1日新年(New Year's Day)这个节日我们通常是作为中国的元旦来过。

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 Day)情人节: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有一个极富有浪漫色彩、最受情侣们欢迎的节日,这就是每年2月14日举行的情人节。

对那些心有所属,平日又羞于启齿的痴情男女来说,情人节是倾心吐露心底秘密的佳期。

在情人节的前一天夜里,姑娘们便采来月桂树的叶子,贴在枕头上,希望在梦中见到意中的情人。

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在自己挚爱的姑娘达芙妮变成月桂树后,便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桂冠,戴在自己头上。

阿波罗是希腊众神中最英俊潇洒的一个。

也许,姑娘们希望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也能和他一样吧!与此同时,小伙子们则把瓦伦丁情人卡剪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如剪成心形、花形,更多的是希腊神话中小爱神厄洛斯弯弓搭箭的形象。

神话中说,厄洛斯百发百中,他射中了谁,谁就会坠入爱河。

就是因为他把煽动情欲之箭射给了阿波罗,又把毁灭爱情之箭射给了达芙妮,才造成了希腊神话中那一段著名的爱情悲剧。

小伙子们当然希望爱神能把他的爱情之箭,分毫不差地射在姑娘们枕头上的月桂叶上,从此心心相印,成为花好月圆时的一对情侣。

3月12日复活节(Easter)复活节的下一个星期一:复活节星期一(Easter Monday)复活节:在欧美各国,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

按《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因而设立此节。

根据西方教会的传统,在春分节(3月21日)当日见到满月或过了春分见到第一个满月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星期日即为复活节。

东方教会则规定,如果满月恰好出现在这第一个星期日,则复活节再推迟一周。

因此,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Easter egg bunny典型的复活节礼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关系:鸡蛋、小鸡、小兔子、鲜花,特别是百合花是这一季节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节日对青少年的影响
内容提要
时下,中国人过西方节日的人数越来越多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有,而且年轻人更多。

在时代变迁和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冲击的确已经成为事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于各种原因而对西方节日表现出较感兴趣。

1节日文化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

有深刻的寓意,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人物,或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是庆祝某一时节的到来等等。

节日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现象的节日有着特定的含义:节日是一年当中由种种传承路线形成的固定的或者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

节日根植于文化系统之中,以特定的仪式传播文化,对文化系统的运行起着不替代的作用。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展示民族社会生活状况的窗口,同时也是"人类传递并扩展生存知识和生存态度"的一种手段,"是象征和意义的体系" 。

节日是民族历史和文明的产物和象征,它以独特的内涵融汇成民族之魂和民族精神,并化为集体意识渗入民族血液之中,潜移默化的规范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西方节日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的体现了西方国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而且每一个民族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习惯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般而言,西方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生产性、生活性和宗教性三大特征,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前两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日益淡化,或逐渐消亡,或让位于宗教性节日;此外,由于西方文化的多元性,使得传统的生产性节日仅仅具有地域性特征。

敬奉土地和祈求丰收是古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各民族的共同特点和传统习俗,在农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自然经济社会时代尤其如此。

在进入工业社会后的西方国家,失去了特定经济生存形态基础的敬土祈年习俗逐渐为人们所淡忘消亡,仅仅遗存于极少数一些仍然保留着传统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地区。

2喜欢西方节日的原因
我们年轻,喜欢朝气蓬勃的东西,于是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释放激情的西方节日便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

父母长辈借此说我们崇洋媚外,其实我们只是更追求个性,而西方节日正好满足了我们在这一点上的需求。

青少年喜欢过“洋节”并不是由于一种文化内核的因子,而只是一种流于形式、表面化的东西。

有不少人虽然喜欢过西方的节日,但节日的来历也许他们并不清楚,这就带有一种盲目的趋众心理。

3西方节日影响
a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这些热衷于过西方节日的学生中,往往要用一笔钱和朋友聚餐,购置节日物品,参加节日活动和互赠礼物。

其中餐饮费和购置礼品的费用加起来花费不少,对于几乎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额外的负担。

青少年
在过西方节日时的消费虚荣心理以及由此导致的高消费行为的确在校园中存在。

虽然消费观是由个人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以及消费常识等因素综合决定,但是西方节日客观上为大学生的高消费行为提供了一个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消费观。

b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西方节日在校园的流行的确给青少年节日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西方节日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存的土壤。

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

现在很多人在不信仰基督教乃至对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浑然不觉地加整理入到狂欢行列。

这是无形中把一种外来文化与异质宗教人为种植异国他乡,好比无源之水。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大众认同、沟通、交流、凝聚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民族大众共同娱乐、游戏的重要方式。

每个节日都有历史根源,通过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人文、民族色彩来展示民族的人情世故、忠奸善恶、民族伦理、民族风格及强烈的民族意识。

青年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养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c青少年过度的迷恋西方节日,将影响中国的文化安全
大学生盛行过西方节日,对于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我们如果没有了包括春节在内的节日文化,就意味着在文化发展中被淘汰。

青少年应该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不要被别人"化"
掉。

西方文明有它的魅力,我们当然可以接受,但是,我们更应该坚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尊严。

d我们不可否认,“洋节日”之所以深受青少年的欢迎,它有自身的优势。

首先,它的简捷方便,少了传统节日的那种繁文缛节,没有传统节日那么多的禁忌,如春节时的“口忌”,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说,说话要讨吉利,这对于喜欢简单方便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其次,过“洋节日”新鲜刺激。

同为情人节,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过得红红火火,而农历七月初七的中国的情人节则被记起的不多,究其原因,玫瑰花、巧克力、烛光晚餐总要比携手仰头望鹊桥现代得多,浪漫得多,这对于喜欢新鲜刺激的年轻人人来说,更有吸引力。

诚如一位暨南大学经济系的女生小朱说:“我喜欢西方情人节,喜欢它带来的浪漫感觉,喜欢路边橱窗上温馨的字眼,喜欢大街上飘散着玫瑰花香的味道。

”再次,西方节日娱乐成分在增加,使得大家的参与意识增加。

与之比较,我们的传统节日几百年、几千年不变,娱乐成分少,公众参与性弱,而且大部分中国节日强调的是家人团聚和社会祥和,一些年轻人将此视为一种责任,认为没有西方节日可以“娱乐狂欢”过得轻松。

过洋节,能体验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节日的氛围,能更加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了解西方人的历史,更能很好的和世界接轨,使得中国走向世界,世界拥抱中国。

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中国传统节日缺少对应时代潮流变化,而且还逐渐丢失自己的一些文化习俗和底蕴,同时还带有一些封建迷信的活动。

洋节日在节日氛围上很好,也很环保,没有燃放鞭炮等污染环境的行为,而且洋节日提供了和朋友快乐相处的机会。

4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西方节日
面对不同文化,因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漠视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而应尊重自己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
等交流、互相学习。

如今作为80后90后的我们,大多对于传统节日不甚了解而且缺少感情,却对过各种洋节很感兴趣。

更有甚者盲目追求所谓的“追赶潮流,”民族文化观念日趋淡漠,因而使是他们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等洋节目。

我们接受各国文化、体验西方新鲜有趣的节日本事无可厚非的。

但这都应基于不数典忘宗,铭记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基础上。

请将对于西方节日的热衷、情感更多的交予我国的传统节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