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超详细)

合集下载

生物新案同步三讲义: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 含答案

生物新案同步三讲义: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 含答案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标导读]1。

结合教材P118中国历年来人口增长曲线,简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

通过P119图6-2分析,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3。

结合P120~121资料搜集与分析,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重难点击]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方式一2015年,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更为重要。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呢?方式二2011年11月1日,“地球村”迎来了第70亿位村民。

这是地球上人口快速增长的又一声警钟。

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更为重要。

那么,我国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呢?人口增长对环境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一、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与前景1.现状(1)采取的措施错误!(2)结果错误!2.前景(1)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2)目标①201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要控制在13.6亿以内。

②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

③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问题探究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试分析其相互关系: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可以能动地控制人口增长,如实行计划生育,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点。

1.人口状况是制订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问题变化明显,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225.4%B.与1990~2000年相比,2000~2010年人口净增长量上升C.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多于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D.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答案D解析2010年与1953年相比,人口总量增长了(13.40-5。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第二十一单元环境保护第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第二十一单元环境保护第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1力)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耕地不足,依靠占世界8.6%的耕地 石油: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洋环境退化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2.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草地退化的原因与危害。
自然 原 原因 因 人为
原因
危害
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干旱频繁 发生;虫害与鼠害严重等
人口增加;过度放牧;盲目开垦; 乱采滥挖;捕杀野生动物等
牧场退化,载畜量下降;草原生态 恶化;土地沙化和盐渍化;草原动 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 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 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措施:加固尾矿 矿渣库;兴建必要的泄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 江中。
考点 3 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资源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 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 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 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 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 失,需保护。
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
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 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 施。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污染 ,防治土地退化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2015要点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2015要点
——《辞海》
“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如矿物、植物、动物、地形、 水、空气、土壤和化石等,只要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效益的, 都属于自然资源”。
--1970联合国出版的文献
“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 经济价值的、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往往是同一客 体.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透过人类社会这个棱镜的反映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还涉及到经济 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文化景观论开山大师卡 尔.苏尔(Sauer),1963)
第一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第三节:自然资源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资源;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也离
不开资源。一句话,资源 (主要是指自然资源 )是人类社会得 以维持的物质基础。 从字面上看,所谓资源的“资”就是“可以提供的”, “可以利用的”、“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包括一切生产资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 要的任何天然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 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1、几个重要的概念:
不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 恒定资源 临界性资源
2、自然资源“可更新性”的相对性: 3、分类的多样性
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如:太阳能、地热;
• 临界性资源: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程度的可更新资源。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演讲稿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演讲稿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主人,我们赖以生存的一切资源都来自于自
然界。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我们对自
然资源的利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我们在享受自然资源带
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对自然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给地球带来了
怎样的影响。

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许多地区的水资源枯竭,土
地的过度开发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些都是我们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的直接后果。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那么地球将会面
临更大的灾难。

其次,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保护是我们自身利益的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我们无法生存;土地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没
有土地我们无法生存;空气是我们呼吸的氧气,没有新鲜的空气我
们无法生存。

因此,自然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地球的未来,更
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保护自然资源做出我们每个人的贡献。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垃圾的产生,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都是在保护自然资源。

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倡导绿色出行、倡导环保理念,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列中来。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行动者,都是推动者,都是守护者。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保护自然资源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学考要求1.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2.理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燃料。

(2)石油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1)对石油资源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2)我国石油利用的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

因此,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

(3)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4)加强资源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还有很大潜力。

石油资源危机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石油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并逐渐因消费而耗竭;二是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石油消费日益增加。

两者结合,将使石油供应出现短缺,价格上扬,冲击石化工业,甚至阻碍经济增长,这些均构成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来理解和识记。

(1)“开源”方面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对其开发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②加强资源勘探,发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保证国内石油的正常供应。

③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2)“节流”方面①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我国石油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约潜力很大。

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以达到节约使用石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②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Mt:百万吨)。

2015年全国1卷地理真题及解析

2015年全国1卷地理真题及解析

2015年全国1卷地理真题及解析D( B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C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试题分析:1、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

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达到此目的。

2、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

B 正确。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

故C正确。

考点:可以看出考察的主干知识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分析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

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A. 位置B. 经济C. 地形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D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C )A. 66.5°NB. 60°NC. 53°ND. 40°N试题分析:4、该机场位于北大西洋空中航线的必经之地,该机场位于纽芬兰岛上。

该岛是北美洲的最东端,飞机飞离北美洲,飞往欧洲地区最后的补给点。

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探析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探析
2.1环境保护 对于环境保护问题而言,其是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各国所
需要面临的重大危机,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来说,主要存在 以下几点:①当前城市的快速发展,其建设所产生的空气污 染、水污染、光污染等问题严峻;②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较为 薄弱,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无法为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帮助;③ 环境保护技术和措施还存在欠缺,这主要是由于有关部门在 技术、资金、专业人才等方面还存在欠缺,这就使得环境保护 工作无法全面开展,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就现阶段的 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应多措并举,从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 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环保工作的质量水平。
1.2 开发利用与保护统一于生态系统服务
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紧密 联系的一条关键纽带,人类不断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就是来自
收稿日期:2020-10-10 作者简介:陈玉华(1977—),女,河南息县人,硕士,讲卯,主要研究方 向:生态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丈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农村生态旅游 中的环境教育(2020 - ZDJH - 377 )
为了能够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 对林业资源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森林的巡逻工作,并且增加 巡视岗位,避免对森林资源做出进一步的伤害。同时,对于 游玩的游客,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工作,提升其对森林资源 的保护意识,一些游客可能随身携带易燃等危险品,此时必 须要及时制止,避免森林出现火灾的危害。此外,对于企业 而言,其要提高自身的认知,明确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在 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 护,并且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只有将企业的发展与环境 保护有效结合,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V“|.47.N“.6 June.2021
G I"老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分布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分布
1、煤: 北半球多 于南半球 很不均衡
欧亚大陆为最主要的煤带,北 美洲的美、加也有煤带分布; 澳大利亚和南非(煤质好) 北方为主:山西、陕西、内蒙古

国 南方严重缺煤,贵州除外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利用
图3.9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利用
(四)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采用科学方法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
开发使用中,环保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推进; 矿区生产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进行深加工、精加工; 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一)太阳能
1、形式: 太阳辐射(光、热)释放能量
(一)化石燃料的分布 很不均衡
2、石油、天然气: 世界主要 油田 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 度尼西亚(中东、北非最丰富)
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 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
东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 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 西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 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一、淡水资源短缺
(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2、对策: (1)开发水源
科学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2)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因地制宜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改变 江河、湖泊、湿地面貌 (3)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推行清洁生产,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倡导遵守水法, 保护水资源;提高忧患意识,节约生活用水
图2
图3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 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 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 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 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 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
二、耕地日渐减少
(一)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潜在耕地不足,世界人口增长,耕地资源不足
二、耕地日渐减少
(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空间上
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半壁比重大, 西北半壁比重小;
数量上
耕地面积比重小,人均耕地仅为世界的45%;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挤占耕地;
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导致土地退化严重,灌溉 质量上 和施用农药的不合理严重污染耕地,耕地质 量下降。
干蒸汽、湿蒸汽、热水 3、用途: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 4、分布: 板块交界处(生长或消亡边界) 5、利: 成本低廉 6、弊: 可供开发地点少且更新速度慢; 地热蒸汽常含有毒有害物质。
下图示意美国某种能源资源的分布以及利用该能源 资源发电的电站分布,读图完成23-24题。
40°

图例

30°

(颜色深浅表 示该能源资源 丰富程度)
农牧业措施:保护耕地、提高肥力; 发展舍饲养畜、牧草栽培。
三、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原因: 非可再生性与消费数量快速增长的矛盾 我国矿产资源的情况: 总量多,人均少; 富矿少、贫矿多,采富弃贫、品位下降;
分布不平衡:富集区在中部或西部; 如: 消费区在东南沿海 西气东输 需求缺口将扩大,供需矛盾加剧。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一)化石燃料的分布 很不均衡
2、石油、天然气: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分布 很不均衡
2、石油、天然气: 世界主要 油田 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 度尼西亚(中东、北非最比亚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燃烧
甘蔗、玉米等制造酒精; 秸秆、粪便发酵产生沼气。
环境污染 弊 资源浪费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六)地热能 1、来源: 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量 2、形式: 地下热岩和热液中
干蒸汽、湿蒸汽、热水 3、用途: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 4、分布:
【典例1】(2013·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半岛地 形图。读图,完成1—2题。
2、利: 无污染、用之不尽 3、弊: 受天气影响较大; 分布较分散,直接利用少。 4、利用: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一)太阳能
1、形式: 太阳辐射(光、热)释放能量
2、利: 无污染、用之不尽 3、弊: 受天气影响较大; 分布较分散,直接利用少。 4、利用: 光热转换(太阳灶、太阳能供热系统) 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 5、影响分布的因素: 纬度、地势、天气
一、淡水资源短缺
(一)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 1、问题:矛盾突出 数量有限 分布不均 供应
污染浪费 供不 应求
人口增长 需求 工农业生产 其他用水扩大
水资源短缺的影 响: 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生产,影响生态环境, 直接损害身体健康,引发国际冲突。
巴西水资源最丰富,为什么?
俄罗斯水资源排第二,为什么?
第三章
【学习目标】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会说明主要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了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 措施; 4、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 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及对策
巴西主要是年降水总量大;俄罗斯主要是 纬度高蒸发弱 新加坡为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缺水较严重?
(2011.全国新课标卷)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 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 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 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 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2示意该 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3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沙丁鱼数量减少
对海岸地形的影响:
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三)水能
1、形式: 太阳能的间接形式
2、利: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3、弊: 建坝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 不利影响
4、我国水能分布特点:
山峰雪
4、我国水能分布特点:水能丰富,世界首位;
分布很不均匀;
电站
120°
110°
100°
90°
80°
23.该能源资源是 A.水能 B.风能
C.地热能
D.太阳能
【逻辑联系】
淡水资源短缺 人类面临的主要 资源问题 耕地日益减少 一些矿产资源濒临枯竭
自然资源的 利用和保护
非可再生资源合 理开发利用对策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可再生资源的合 理利用和保护
(一)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
2、对策: (1)开源: 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2)节流: 农业上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 工业上提高用水效率,提高重复利用率,实行 污水资源化;
一、淡水资源短缺
(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问题: 总量多 人均少 供应 分布极 不均衡
中国石油 资源集中 分布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利用
(二)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1、消耗 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高于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
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
2、前景 煤炭: 200—220年 天然气:50—60年 石油:45—50年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利用
(三)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化石燃料在开采、运输、存放、加工、利用过 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较显著的不利影响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二)风能
1、形式: 太阳能的间接形式
2、利: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3、弊:
4、影响分布的因素: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二)风能
1、形式: 太阳能的间接形式
2、利: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3、弊: 风速不稳定; 风力有季节性和短期变化; 风力丰沛区与人口、经济发达区不一致, 风电存在储存与输送问题。 4、影响分布的因素: 源地;途经(地形及植被)
人均可开发比重小。 5、影响分布的因素: 落差;水量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四)潮汐能 1、形式: 日、地引力使海水呈周期性涨落 2、分布: 狭窄的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 3、利: 干净且无污染
4、弊: 大坝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五)生物能
能量 柴草 形式: 转换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三)水能
1、形式: 太阳能的间接形式
2、利: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3、弊: 建坝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 不利影响
阿斯旺大坝 纳赛尔水库
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利: 防洪、发电、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
对土地的影响: 土壤肥力下降,加重土壤盐渍化(下游灌区)
二、耕地日渐减少
(三)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 护耕地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耕地质量。
二、耕地日渐减少
(三)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土地退化的防治
原则: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体系 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 济林,加强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水利工程(修水库、灌渠); 水土保持工程(修梯田、淤地坝)。
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 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 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