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古诗文里的常见意象在诗词中,诗人们经常借物抒情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意象,每一种意象都代表不同的情绪和情思了解了它们,对赏析古诗很有帮助。
1.杜鹃,是一种鸟,又名子规、杜宇等,在杜鹃叫声很像“不如归去”,于是古诗词中的杜鹃就成为抒发凄凉、哀伤情感的意象。
例如:①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②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蝉,.蝉的寿命很短,基本上只活在夏天,到了秋天就会死去,死前的叫声听上去非常凄惨,所以诗人会用秋蝉或寒蝉来象征悲伤和凄惨的情绪例如:①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骆宾王《在狱咏蝉》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3.乌鸦,乌鸦出没的时间,多是秋冬季节的黄昏,再加上自身的外貌与习性,因而成为体现凄凉的意象,古人除了将乌鸦与破败景象相联系之外,还会用来象征“小人”,总之乌鸦在古诗中往往象征着不好的人或事例如:乌鸦撩乱舞黄云,楼上飞花已唾人。
范成大《欲雪》4.落花,暮春时节花朵纷纷凋落,缤纷的落花是,古诗词伤春主题里最常见的意象,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例如:残月晓窗迥,落花幽院深。
元稹《春病》5.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用来烘托思乡之情,鸿雁还是书信的象征,古代就有雁足传书的典故。
例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6.红豆又叫相思子,相爱的人会用红豆来寄托相思,王维有著名诗作《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一直以来都被当做爱情的象征。
7.帆船,帆、船、舟,都是水上漂浮之物,行驶在茫茫的水面上,诗人往往将自己人生情感,以及在行舟中的感受融入帆船中,比如漂泊他乡或者“逆水行舟”的积极进取等等例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8.松柏,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松柏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罕有意象的象征意义一.草木类:1.草木的闹热(以草木闹热反衬荒漠,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叹.)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平常苍生家.朱雀桥边往日的繁荣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掉去往日的华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悲凉的巷口,点出了时期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2.草( 拜别.荒漠.思乡怀人)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隆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旧道,晴翠接荒城.又送天孙去,萋萋满别情.3.黄叶.枫叶.落叶(凋落,成熟,丽人迟暮,时光飞逝,流浪.)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夕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夕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美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器械,异旅异域,瞻仰天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流浪他乡的迷惘,勾起热闹乡愁.4.松柏(正派,高洁.立崖岸,常青.倔强的性命力)诗歌经常应用松柏象征孤傲正派耐寒的品德.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5.竹(气节.正派.虚心.高洁.积极向上.倔强的性命力)亭亭玉立,挺立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德,博得古今诗人的爱好和称颂.《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器械南冬风.本诗赞扬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果断倔强.不平不挠的风骨和不畏困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成居无竹”.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倔强的性命力,不与世俗与世浮沉.)如《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合桃李混芳尘. 溘然一夜幽喷鼻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色彩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寥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述中依靠了一种高洁的品德.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方本身备受摧残的不幸遭受和不肯与世浮沉的崇高情操“不要人夸色彩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应本身不肯与世浮沉的品德,言浅而意深.7.柳(送别,迷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依靠依依惜别之情,因为“柳”.“留”谐音,前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此外蜜意.如《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花草类:8.落花(时光飞逝,芳华不在.对美功德物的迷恋.追怀)《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衰退,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穷关山,别时轻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世.9.菊(高洁,山人,倔强的性命力)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赞扬它倔强的品德,有人观赏它高傲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本身操行的崇高和纯洁.表达了诗人对坚毅.高洁品德的寻求.其他者如“宁可枝头抱喷鼻逝世,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力品德,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10.兰(高洁,耿耿劲节.崇高)如《咏幽兰》(陈毅)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喷鼻.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11.莲花高洁.爱情的象征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许多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取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须眉的深长怀念和爱情的纯洁.12.丁喷鼻(忧闷.崇高.高洁.脆弱.纯洁)如《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喷鼻空结雨中愁.回想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三.动物类13.子规(杜鹃.杜宇)(悲惨.凄恻.思乡怀归)杜鹃鸟俗称布谷,别名子规.杜宇.子鹃.古代传奇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故,逝世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听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接洽在一路.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不雅《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夕阳暮.”杜鹃的啼叫又似乎是说“不如回去,不如回去”,它的啼叫轻易触动听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穷好,犹道不如归.”14.猿猴(快乐,凄厉)如《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苦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5.鸿雁(幻想,寻求,思乡怀归. 思亲.音信, 新闻)如《思乡》(岑参)渡口欲傍晚,归人争流喧.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见雁思家书,闻猿积泪痕.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气象,经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是以诗人经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哀鸿象征流浪掉所的苍生,孤鸿是孤单.孤傲的象征.16.鹧鸪(离愁别绪,思乡怀归.)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轻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不雅意义上的一种鸟.17.马( 流浪思乡,奔驰,寻求 )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旧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18.燕子(春光的美妙,惜春.拜别怀念亲朋.时光飞逝.世事项迁亡国破家的感叹和悲忿.羁旅情愁,流浪流落)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望族堂前燕,飞入平常苍生家.燕子经常出如今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衬着离愁,或依靠相思,或感伤时事.以含蓄手段,写燕子依旧,但屋主易人,来表示往日朱门贵族不成防止的没落命运,概况是感叹,实为辛辣的讥讽.宴殊的“无可若何怎样花落去,似曾了解燕归来,小园喷鼻径独彷徨”(《浣溪沙》).“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恰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恋人寄情于燕.盼望凤凰于飞的怀念.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破阵子》)的伶丁凄冷和怀念.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硕的想象空间,或流浪流落,“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凡此各种,不一而足.四.天然风霜雨雪水云类19.烟雾(忧闷.情绪的昏黄.暗澹.前程的迷惘.迷茫,幻想的掉?.破灭.)《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 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 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 夕照五湖春.谁见汀洲上, 相思愁白蘋.诗中借“烟雾”写友人一去前程的茫茫,“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感,倾泻了本身的关心和放心.20.雨(惆怅.春景.愿望.活力.残暴的情况(风雨,人生的挫折)定风浪(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草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平.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想素来萧瑟处,回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1.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汗青的成长趋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22.秋.西风(金风抽丰)(惆怅.游子思归.衰败.落寞)如“自古逢秋悲寥寂”,秋,成了愁的词.无论是秋瑾诗中的“金风抽丰秋雨愁煞人”,照样“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都付与秋奇特的涵义.23.霜(人生易老.社会情况的良好.恶权势的跋扈狂.人生坎坷挫折 .)《秋菊》(陈毅)秋菊能傲雪,风霜重重恶.赋机能耐寒,风霜其若何怎样?24.云(游子流散.自由安闲)《答齐高帝诏问》(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夕照故情面.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5.冰雪(心志高洁美妙. 情况的良好.恶权势的跋扈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旦送客楚山孤.洛阳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雪的晶莹比方心志的忠贞.品德的崇高.如“洛阳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高洁的心性,前人用“清如玉壶冰”比方一小我光亮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宦途生活中,本身的人格操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26.月亮(思乡盼归.思亲怀人 .祖国之悲)《月夜忆舍弟》(杜甫)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疏散,无家问逝世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对月思亲——激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春风,祖国不堪回想月明中.”(李煜《虞丽人》)望月思祖国,标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想月中看.”碛,戈壁,茫茫大漠中几十万兵士一时光都昂首望着东升的月亮,克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27.夕阳(思乡怀归.时光易逝人生的短暂)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穷好,只是近傍晚.《从军行》(王昌龄)狼烟城西百尺楼,傍晚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狼烟城西百尺楼”这首写的是一位处于战役闲暇之中的唐军兵士戍楼独坐,夕阳西下,晚风轻拂.他吹的是依靠着“伤拜别”之情的《关山月》曲调.经由过程“夕阳”与“笛声”,表达兵士怀念故乡亲人的情绪.28.寰宇(人类的微小人生的短暂气量气度的辽阔情绪的孤单)《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前人, 后不见来者.念寰宇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作者纵不雅辽阔宇宙,浩浩苍空,茫茫田野,不由产生人生微小.前程无望的哀痛,由此而觉得本身的不遇,心中诞生了无穷抑郁悲惨之感.。
有关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

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有关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3、菊花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4松柏孤直、顽强、高洁5莲爱情6梧桐凄凉、悲伤7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2)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8、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凉9、红豆爱情、相思10、豆蔻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11、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12、黍离。
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3、丁香:愁思或情结14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15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6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7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18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9桃花:象征美人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兰:高洁21牡丹:富贵美好二、动物类1蝉:(1)品行高洁。
(2)悲凉凄切(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2、杜鹃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3、鹧鸪乡思、羁旅行役4、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5乌鸦衰败、荒凉、小人、俗客庸夫6蟋蟀思乡7鸳鸯夫妇恩爱8精卫复仇、奋斗、不畏艰难9青鸟信使10、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一、协议关键信息1、常见意象:月、柳、梅、菊、雁、竹等2、象征意义分类:思乡怀人、离别愁绪、高洁品质、坚韧精神等3、诗词举例:《静夜思》《折杨柳》《梅花》《饮酒》《使至塞上》《竹石》等二、具体内容11 月的象征意义111 思乡怀人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月常常被用来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的光辉洒在床前,诗人恍惚中以为是地上的霜,抬头仰望明月,不禁低头思念起远方的故乡。
又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112 孤独寂寞的象征月也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寂寞的心境。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一弯残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113 美好时光的象征有时月还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月年年相似,而人生短暂,引发了对时光和生命的思考。
12 柳的象征意义121 离别愁绪的象征柳在古诗词中多与离别相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暗含挽留之意。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客舍旁新绿的柳色,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岸边,晓风轻拂,残月高悬,烘托出离别的凄楚。
122 柔情的象征柳也能象征柔情。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柳树的柔美姿态。
13 梅的象征意义131 高洁品质的象征梅在严寒中独自绽放,常被视为高洁品质的象征。
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常用的意象在形式上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是古人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表现方式。
以下是部分常见意象和其象征意义。
1. 春天春天是一个象征万物生长、迎来新生的季节,象征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生命力和希望。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静夜思》)。
这里的春色代表新的开始和希望,一枝红杏则意味着万物生长的力量和生机。
2. 月亮月亮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感情和文化传统,象征美好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例如:"庭前有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这句古诗中的月光代表独具匠心、追求卓越的品质,也代表着文化的自我价值。
3. 花朵花朵象征着美丽和神秘,也代表美好的爱情和夫妻之间的感情。
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绮怀》),这里的细叶和春风是美爱情的象征,代表着情感和人类的向往。
4. 山山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人们向上进取、挑战自我、探索生命真理的精神。
例如:"青山绿水几竿楼,一点浮云半片秋"(《登楼》),这里的青山绿水是人民艰苦奋斗和努力不懈的代表,而浮云则代表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5. 水水在古诗中是常用的意象,它代表着流动、变换和柔弱,也象征着生命的不可逆转。
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菩萨蛮》),这里的雨代表生命与变化的世界观,也代表了生命中的不可逆转。
总之,古诗词中的意象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和沉淀,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意义,是我们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的重要元素。
古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惯,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2.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3.红豆: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4.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6.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7.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8.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写梅花的纯净洁白,梅花来比喻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9.丁香:指愁思或情结,10.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1.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12.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3.春草(芳草):以芳草喻离恨,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14.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15.黍离:后世于是把对故国的悲叹、忆念称为“黍离”之悲。
它是体现中华民族眷恋故国的意识的一个重要意象。
芭蕉:孤独与忧愁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桑榆: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双鲤:代指书信。
杜鹃: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蝉:蝉品行高洁。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青鸟:”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古典诗词典型意象及其含义

考点:高考诗词鉴赏之意象和意境汤云整理诗词典型意象及其含义:一、A自然意像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
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斜阳(夕阳、落日)。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风、烟、霜。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杨柳(垂柳、柳枝、柳)。
“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落花(落红、残红)。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松、菊、梅。
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梧桐、萍、芭蕉。
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S226;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2、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5、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
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17、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落”为曲子名。
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19、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等等。
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1、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