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合集下载

新闻导语类型并举例

新闻导语类型并举例

新闻导语类型并举例
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的开头部分,它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新闻导语类型:
1. 直叙式导语:直接陈述新闻的核心事实,不做过多的修饰和解释。

这种导语通常用于突发事件、重大新闻等。

例如:“今天早上,一列火车在我市出轨,造成多人伤亡。


2. 描写式导语:通过描写新闻现场的情景或细节,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种导语通常用于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

例如:“昨天晚上,一场大火烧毁了市区的一座古老建筑,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3. 疑问式导语:以问句的形式提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这种导语通常用于具有争议性或敏感性的新闻。

例如:“政府是否应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4. 引语式导语:引用新闻中某个人物的话或观点,突出新闻的重点或亮点。

这种导语通常用于具有代表性或权威性的言论。

例如:“总统在讲话中表示,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国家的安全。


5. 对比式导语:通过对比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变化,突出新闻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导语通常用于具有时间性或地域性的新闻。

例如:“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房价上涨了10%。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新闻导语类型,不同类型的导语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在不同媒体中找茬有关同一消息的报道分析题导语类型与写作特点

在不同媒体中找茬有关同一消息的报道分析题导语类型与写作特点

在不同媒体中找茬有关同一消息的报道分析题导语类
型与写作特点
一、导语的类型
1、直接式导语直接式导语是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导语,在第一句话里报道最重要的信息内容,比较简短,开宗明义。

主要在报道硬新闻时采用,要求记者高度凝练概括,不能拖沓烦冗。

2、延缓式导语延缓式导语与直接式导语的“刚性”刚好相反,比较“软”,不直接陈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而是运用描写、反问、设问等手法烘托和渲染气氛,引入情境。

这类导语描绘了可知可感的新闻画面,趣味盎然,引发受众的好奇心。

二、写作特点
1、直接式导语提供最重要的信息用倒金字塔结构写硬新闻比较适合硬新闻的表达需要,导语就是倒金字塔的“塔顶”,交代最有意义和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要素,如果受众看了导语,可以不用再往下看就能知道发生了什么,这就是好导语。

2、延缓式导语要语出“惊”人延缓式导语尤其是讲故事型的新闻导语,要么能引起受众的敬意,引发情感共鸣;要么激发好奇心,放大想象空间;要么引发质疑,想进一步求证。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特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特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特点
1. 直接式导语:直接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说出来,简单明了!比如,“哇塞,快看呐,小明获得了全市演讲比赛的冠军!”
2. 延缓式导语:不马上说重点,而是先铺垫一下,引起你的兴趣。

就像“嘿,你能想象吗,一场看似普通的聚会,最后竟然出现了让人震惊的事情——小红竟然在聚会上宣布了她要出国留学!”
3. 悬念式导语:哎呀呀,留个悬念让你特别想知道后面的事情呢!比如“天啊,学校图书馆昨晚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到底是什么呢?”
4. 描述式导语:用生动的描述来吸引你。

就像“哇,操场上热闹非凡,同学们都在为即将开始的运动会兴奋地准备着,然而这时意外发生了!”
5. 对比式导语:通过对比来突出新闻的重要性。

比如“去年这个时候还冷冷清清,今年却截然不同了,小李的店铺竟然天天顾客盈门!”
6. 引语式导语:用别人说的话来引出新闻。

像“爷爷常说:‘真没想到咱们村子也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啊!’这不,村子最近又有新发展啦!”
7. 特写式导语:聚焦在某个具体的场景或细节上,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

比如“阳光洒在那本荣誉证书上,而它的主人——小王正笑得合不拢嘴,因为他刚刚获得了一项重要的荣誉!”
8. 概括式导语:对新闻内容进行大致的概括。

就像“今天真是不寻常的一天,发生了好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小张在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9. 幽默式导语:用幽默的方式来写导语,让你不禁莞尔。

像是“哈哈,你肯定想不到,一向马马虎虎的小赵竟然做出了这么厉害的事情!”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不同类型的导语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可以根据新闻的具体情况和想要达到的效果来选择,它们会让新闻更加吸引人呢!。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4.导语概念化 概念化,主要指导语言之无物,就是说导语 里面没有具体内容,全是抽象的概念。如: “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以丰收计划为龙头, 以重点项目为保证,扩大了农业技术的普及 面,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第一财 经日报》) 5.导语长而不约 一是,用一句话能够将主要新闻事实交代清 楚的要用两句话;二是,把太多的事实或可 有可无的话塞进导语里,这两点造成文章长 而不明晰。应该在导语里传达新闻的精髓或 本质的东西,不要把你手头所有的事实都写 进去。
三、导语写作经常存在的问题
1.名称罗列式 如:“记者从省轻工设计院服装研究所获悉, 由某市民族服装厂、市服装研究所、省服装 厂、省呢绒服装厂、省轻工服装研究室等单 位设计制作的25 件套女士服装,近日将送 往北京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将选定15 件套(最低数),参加今年9 月在巴黎举办的 52 届国际女装博览会。”(某省日报)
3.设问式。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 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如: “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 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 着他们的试验” (《人民日报》)设问模式 的优点是有“悬念”,缺点是有点绕弯子。 值得提醒的是:一旦弯子绕得太大。 4.引语式。直接引语用作导语是新闻上常 见的样式之一,但所用引语一定是加引号的 严格的直接引语,且所用引语应尽量挑选 “掷地有声”的“点睛”之语,所用引语应 该通俗易懂,不要让人感到很费解。
T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K
YOU
3.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 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如: 1957年,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 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 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 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 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 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这 小中见大的功夫真了得。

常见的新闻导语类型

常见的新闻导语类型

常见的新闻导语类型
新闻导语是正文前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用以介绍新闻事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且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新闻导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叙述式导语
叙述式导语又称直叙式导语,是指以凝练的语言简要而直接地将消息中主要的事实叙述出来,通常用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

其优势在于能开门见山地告知读者最新发生的事实,给读者提供信息增量。

但其缺点在于难以持续吸引读者的兴趣,叙述较为平淡。

二、描写式导语
描写式导语以展示事物的形象和事件的场景为主要特征,写作时常抓取某一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或有特色的细节加以描绘,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使用这种导语形式时应特别注意:描写的文字不宜过多,尽量使用简洁而又富于表现力的白描文字。

三、引语式导语
引语式导语是引用新闻人物精彩而生动的语言来揭示消息主题,使得新闻更加生动,能够迅速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引语式导语,最常见的是引用领导人或知名人士的话语、言论,以增强新闻的权威性。

也有引用一些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人物的话语,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新闻写作考点

新闻写作考点

新闻写作考点单元素导语亦称一句话导语,或单因素导语。

即在导语中只表现一个新闻事实。

理想的单元素导语所表现的这一个新闻事实,应当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核心事实。

如按新闻五要素来区分的,单元素导语具体又可分为:①何人导语。

这种导语一般来说,只突出报道显要或影响大的新闻人物时采用。

因为这些人从事的活动,比一般人做的事情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②何事导语。

一般说来,新闻事实本身的重要性或影响力超过了其他新闻要素,应当用这种导语。

③何时导语。

读者关心的事情什么时候会发生或进行,可用此种导语。

④何地导语。

报道一些重要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发生重大变化的消息,常用此种导语。

⑤为什么导语。

当报道一个事件的起因,比其后果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时,可用这种导语。

例如下列两例就是单元素导语。

①本报讯(记者李红鹰)7日,武昌杨先生带着2岁的女儿到市儿童医院看病,没想到看一个“咳嗽”就要花1000多元。

因此,他于昨日投诉到本报新闻110。

(第13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消息作品《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的导语)②本报讯(记者高坡)从昨天起,昆山31万多农民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刷卡”看病了!(第15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消息作品《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的导语)多元素导语一则导语中,用几个事实组合而成。

这是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有的新闻导语难以用一个主要事实来表达,因此,导语中需要写三个以上的主要事实时,这就是多元素导语。

亦称成套式、多因素(多段落)导语。

写这类导语,应防止平铺直叙,罗列事实,而应按照新闻事实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有机地组合起来。

例如下列两例就是多元素导语:①一位82岁高龄的离休工人,在大半辈子的伐木生涯中,为国家采伐原木3.6万多棵,成为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14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

离休后,他带领全家历经20多个春秋的风风雨雨,又在荒坡上种下了3万多棵树木,了却了多年的夙愿,还上了一笔他心中的“欠债”。

新闻写作笔记

新闻写作笔记

新闻导语定义:(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类型:一、概述型导语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是概述型导语。

应注意:1、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2、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二、描述型导语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是描述型导语。

它有以下优点:1、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2、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记者:1、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2、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3、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三、评述型导语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

评述型导语有以下优点:1、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2、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能够直接影响舆论。

评述型导语的写作应注意:1、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2、评述型导评中的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3、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时,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四、橱窗式导语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

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

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有如一只小小的麻雀,五脏俱全,可供解剖。

导语写作基本要求和理由: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所谓实质性内容,即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

二、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1、最新鲜的材料;2、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3、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导语不可太长。

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新闻导语分类的方法有多种。

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大体上可以按照表现手法上的区别,把导语简单分为三大类型。

1.叙述型导语与新闻报道要可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叙述型导语。

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1)叙述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

例如——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军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又如——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但是要写好它,并不容易。

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

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你所要报道的内容中,哪一个新闻事实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

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而且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

(2)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

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

这类导语通常适合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百货公司有一大批女带鞋积压在仓库里,曾经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动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

后来又两个商贩买去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争购一空,第二天又去带了900双,不到一个钟头全部卖光。

《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这条导语从纷繁的内容中,概括出积压商品与农民见面后成畅销货这个主要新闻事实,突然了全文精华,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

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分类的方法有多种。

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大体上可以按照表现手法上的区别,把导语简单分为三大类型。

1.叙述型导语
与新闻报道要可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叙述型导语。

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1)叙述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

例如——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军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又如——
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但是要写好它,并不容易。

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

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你所要报道的内容中,哪一个新闻事实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

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而且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

(2)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

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

这类导语通常适合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百货公司有一大批女带鞋积压在仓库里,曾经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动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

后来又两个商贩买去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争购一空,第二天又去带了900双,不到一个钟头全部卖光。

《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
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这条导语从纷繁的内容中,概括出积压商品与农民见面后成畅销货这个主要新闻事实,突然了全文精华,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

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

概括时的抽象程度不能过高,以免给人空洞的感觉。

如果抽象程度较高,那就应该补充一点实实在在的内容。

例如,《羊城晚报》有这样一天消息的导语:
本报讯山西省大寨大队也不大锅饭了。

今天,他们将960亩地全部分给130户农民承包,实行大包干责任制。

原来集体经营的一个煤窖、一座酱粉坊、3台拖拉机、200亩果园、800亩山林,也全部承包给个人。

这条导语劈头第一句“大寨大队也不吃大锅饭了”,抽象程度较高,记者紧接着就用较为实在的内容充实它,使这条导语既引人注目,又较为具体实在,使读者一瞥之下便掌握了事件的梗概。

(3)对比式导语。

就是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相比较,或者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情景相对比,使之相映成趣。

它的特点是着眼于当前,讲过去是为了衬托现在,使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充分显露出来。

例如——合众国际社伦敦5月20日电24岁的冈萨雷斯去年在马德里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现在却做零工,其中最好的工作是遛狗。

法学博士只能以遛狗为业,这条导语中人物的身份和职业反差强烈,容易吸引读者。

2.描写型导语
描写型导语以展示事物的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

有些新闻事实具有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细节,在写导语时若能抓住其中一点绘声绘色,给读者以某种现场感或生动感,那就成为一条描写型导语。

描写型导语最常见的有见闻式和特写式两种。

见闻式一般用于记叙、描绘比较大的场面,以叙事为主,穿插一些形象的描写。

而特写式导语则抓住人物的表情或一些事情的局部细加描绘,给人留下特写镜头般的印象,使人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本报讯多么威武神气的猫头鹰!一对大眼睛正在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看来它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猾的大田鼠。

这只用棕榈树桩因材施艺而雕琢成的猫头鹰,最近飞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会”上栖息。

这条导语对于猫头鹰的刻画就比较细腻:“威武神气”的神态,“一对大眼睛正在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看来它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猾的大田鼠”。

观察细致而周到,描写生动而传神。

这次民间艺术展览会上展出的做品有树根造型、民间玩具、陶瓷、泥塑、剪纸、编织、绣品等100余种,而作者偏偏从中挑出一件,在导语中如此精雕细琢、着意描绘,这便是特写式导语的写法。

在采用描写型导语时,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要明确描写的目的,描写是为生动地表现报道主题服务的,不要为描写而描写。

第二,描写要简洁而传神。

描写型导语与消息躯干部分的描写不太相同。

它要求更为简练,一般只寥寥几笔勾勒。

描写过多,就不
符合导语要“清晰、简明”的要求了。

第三,在描写时要尽量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

新闻报道中的描写
是建立在细致而独到的观察基础上的,若是记者自身没有被观
察、采访的对象所打动,没有掌握采访、描写对象的个性特征,
那就无法写出别具匠心的描写型导语。

光靠堆砌现成的形容词
是不行的。

过分的矫饰往往反而掩盖掉新闻的特色,陈词滥调
恰如旧瓶装酒,两者都是新闻写作所忌讳的。

3.议论型导语
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因而一般不允许记者直接在新闻稿里滥发议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一切议论。

议论有多种形式,运用得巧妙,既不违背新闻报道的要求,又能达到好的报道效果。

议论型导语主要有引语式、设问式、评论式数种。

(1)引语式导语。

记者自己不便出面议论,可以借助别人的口发表言论。

在导语中,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本报讯“啊,新娘子,让我亲亲你的脸蛋吧!”正在中国访问的大平首相夫人大平志华子,七日下午访问北京动物园,看望赠送给日本的熊猫“欢欢”。

引语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使用引语式导语时,应该注意:A.所引用的话,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报道的主题。

B.所引用的话必须精彩、生动,富有新意,能够牢牢地吸引读者。

C.所引用的话必须忠于原意。

可以把采访对象的有语病、或拖沓的话略加调整,但不能歪曲人家的意思。

未加改动的是直接引语,
要加引号;略加调整的是间接引语,不能加引号。

D.引语不要太长,要精辟,最好是“警句式”的。

E.一般把最精彩的引语放在导语的开头部分,然后再交代说此话的人物的身份。

合众国际社5月26日电“我比尼克松早来了十几年。

”57岁的詹姆斯温纳里斯自豪地说,“历史已经证明朝鲜战争后,我决定留在中国是正确的。

”温纳里斯现在是中国一个省级大学的英语教授。

朝鲜战争停战后,有20名美军战俘自愿留在中国,温纳里斯是其中之一。

(2)设问式导语。

记者故意在消息开头提出某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这就是设问式导语。

设问式导语有一点议论的色彩,而又紧密围绕关键的新闻事实展开,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设问式导语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要注意抓取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

设问式导语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特别感兴趣的事情。

除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外,某些新的知识、奇特构思也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例如——
本报讯你知道怎样把黑夜变成白昼吗?一位科学家设想在月球
上装反光镜,在夜间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

估计只要在月球上安装20万平方米的反光镜,就可以使地球永远摆脱黑暗。

B.要有疑而问,注意针对性。

设问式导语所涉及的问题,应该确确实实是令读者感到迷惑不解、急切需要寻求答案的问题。

不能单纯为了吸引人或叙述的方便而故弄玄虚。

例如——
本报讯青年团的干部应该配备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实践证明:配备青年人比年老的人更好、更能组织青年活动。

在设问式导语中提出这类尽人皆知的常识问题,往往反而惹读者耻笑。

C.要自问自答。

设问的目的在于吸引读者,而不是为了考读者,因此在设问之后,一般要立即用事实作出解答。

本报讯长江究竟有多长?源头在哪里?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查勘的结果表明:长江的源头不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还要长,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尼罗河。

D.一般不要连续设问。

为求导语简洁,一般不要在设问式导语中提两个以上的问题,而且所提问题以具体明确为宜。

(3)评论式导语
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实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蕴含的因果关系或现实意义,这是评论式导语的特点。

例如——
本报讯多年来青蛙已经绝迹的北京市莲花河上游一带河区,如今在深夜又听到了阵阵蛙声。

莲花河水系管理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治理影片洗印污水取得的成果。

在这条导语中,第一句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第二句是对于事实的评论。

“听到了阵阵的蛙声”是现象,加以评论是为了引导读者透过这一现象,看到实质——由于污水治理改善了水质,才有蛙声阵阵。

如果没有后面的评论和补充,前一句关于蛙声的描写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这种写法适用于那些意在“用事实说话”的寓理于事的报道和“以小见大”的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