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内科学》建设初探

德
医
学
院
学
报
Vo 1 . 3 0 No. 5 2 0 1 3
J OURNAL 0F CHE NGDE ME DI CAL C OLL E GE
【 3 】 吴兆苏 , 姚崇华 , 赵冬 , 等. 我国多省市 心血管病 趋势及决
监测结果[ J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 9 9 7 , 2 5 ( 4 ) : 2 5 5 - 2 5 9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4 - - 0 1 )
( 学 生 园 地 栏 目编 辑 : 张 健 )
定因素的人群监测( 中国MO N C I A方案) I . 人群危险因素
精 品资源共享课程 中医内科学) 》 建设初探
冯 梅 , 储成志 , 王 晓戎‘ , 邓 沂‘ , 张 宏 , 熊 煜
( 1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芜湖 2 4 1 0 0 0 ; 2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医院)
十安 徽 省精 品开 放课 程( 2 O 1 2 g x k 1 1 8 )
高职称 以上教师指导青年教师, 帮助青年教师尽早胜任教 学工作 ; ②为更好地完成本课程的实践教学, 提高实践教 学质量 , 继续加强教研室与附属芜湖市 中医医院临床医师 间的 “ 结对培养” 工程 , 加大双方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对 培养、 培训 的力度 , 一方面丰富 自己的教学 内容 , 为理论教 学提供活水之源 , 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教 、 研 相长 ; ③注重在 职培养和继续教育, 制定学科成员培养计划, 鼓励学科教师 到其它院校访问学习,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计划通过 “ 青蓝工程” 、 “ 结对培养” 、 “ 师资进修” 等措施 , 建立一支年 龄、 职称结构合理 、 理论与临床结合紧密的 “ 双师型” 师资梯 队, 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教材建设是精 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核心 教材是课程建设 的主要载体, 也是 “ 精品” 得 以实现的 重要形 ” 。 因此 , 建设与专业层次相适应、 具有较强针对性 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 , 是精 品课程建设 的核心 内容。 目前 , 我学科授课 主要针对三年制大专 中医学专业学生, 所用教 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 “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肖 振辉教授主编的2版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 学学习指导 与习题集》 。 为弥补上述教材表现形式过于单一、 技能训练 缺乏可操作性 的不足 , 课程组计划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 材建设 : ①组织本学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 师编写 中医内 科学实切I 指导》 、 ( ( 中医内科学实训报告》 等校本教材供学生 参考 ; ②在教学过程 中, 面对 内容 多、 任务重、 课 时少的现 状, 必 须重组课程内容。 为满足学生未来职业 岗位的需要 , 主要筛选符合农村和基层特色的内科常见病 、 多发病 , 病因 病机 的阐释和诊断要点、 辅助检查的应用等, 使学生更有效 地掌握并灵活运用 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 。 ④为扩大教师 的视野和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病案资料 , 使用由本课程组 成员和先辈们协力编著的医学著作《 国医大师经验研读录 、 ( 《 名家教你读医案》 等作为扩充性资料 , ④加强C A I 课件、 多 媒体课件 、 电子教案 、 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 , 指导学生查 阅文献, 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 , 培养学生掌握学 科发展动态和开拓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

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设优秀团队的理念:要重视团队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注重培养团队成员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责任感。
团队成员要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形成团结稳定、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
2. 选拔和培养团队成员:团队成员的选拔应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核,包括教学能力、学术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建设团队需要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同时注重发掘和培养潜力较大的教师。
3. 建立有效的团队管理机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团队管理体系,明确团队的组织结构以及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建设团队需要制定团队的年度发展计划和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4. 加强团队建设的外部支持和资源保障:团队建设需要得到学校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关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此外,还可以积极寻找与其他中医内科学团队的合作,开展教学和科研项目,共同提高团队的综合实力。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中医内科学团队的优秀建设:1. 加强教学团队的交流和协作,定期召开教研讨论会和教学经验交流会,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 注重教学研究和创新,鼓励团队成员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和提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4. 加强与学生和实习单位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需求和问题,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水平。
通过以上的思路与实践,可以有效推进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实验课程要求
学生需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 结果,并具备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 。
实验课程时间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验室资源情况, 合理安排实验课程时间,确保学生 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 分析。
临床实习组织与实施
01
02
03
临床实习目标
通过临床实习,使学生能 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 实际临床工作中,提高临 床思维和操作技能。
临床实习内容
包括门诊跟诊、病房查房 、病例讨论、医患沟通等 方面的实习内容,全面培 养学生的临床能力。
临床实习管理
制定完善的临床实习管理 制度,明确带教老师和实 习学生的职责和要求,确 保实习质量和安全。
科研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
科研训练目标
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 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术
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设计 与实践
汇报人:XX 2024-01-24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 • 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 •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 • 教学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中医内科学概述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体内部脏腑、经络、气血等生理病理变化 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资
源,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及标准
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定标准应明确、 具体,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7期2021年4月Vol. 12Apr. 2021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董岩,满鑫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哈尔滨150040)摘要:对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建设展开研究。
概述了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特色、分类及建设情况,分析了中医院校加强 中医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组建精品课教师团队、创建趣味性精品课程、构建复合型精品课程三方面,提出了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的建设策略。
开展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建设,加强院际间紧密合作,能够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不断建设出数字 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精品课程,提升专业教学效果,提高中医药精品课程的使用率。
关键词:中医院校;中医药;精品课程中图分类号:F250-4;C642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8646(2021)07 -0072-02Research of the Boutiqu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in th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ong Yan , Man Xinyu(Publ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 Heilongjiang University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Abstract :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boutiqu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llege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 class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analyz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boutique cours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and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strategies of the boutique cour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ree aspects , including establishing boutique teacher team , constructing interesting boutique course and building compoundboutique courses ・ It is suggested to develop the boutiqu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and strengthen the close cooperation among colleges , in order to fully play theadvantages of the team , continuously construct digital ,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boutique course , improve professional teaching effect ,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boutique cour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Boutique course在中医院校的教学领域,无论专业核心课程还是公共选修课程,中医药课程的地位都十分突出。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175动的知识接受,缺乏积极的学习参与和思考。
在传统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互动和思辨的机会。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许多教育机构开始对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
这些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改革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本研究旨在对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进行探索,并评估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为此,我们设置了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比较两组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表现,以评估改革后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医学领域的发展和需求。
此外,本研究还可以为中医药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了5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和50名学生作为对对照组中有28名男性和22名女性学生。
两组之间的性别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分布上基本保持一致。
在学历背景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
在实验组中,本科生人数为35人,研究生人数为15人;对照组中,本科生人数为40人,研究生人数为10人。
两组学生的学历背景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历背景上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学习。
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教科书的阅读和课堂互动。
教师以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时间主要用于知识传授和学生提问。
(2)实验组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验组中,我们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中医内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教学内容整合
教学方法创新
将中医内科学知识与现代医学相融合,形 成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便于学生综合 运用。
引入案例教学、PBL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 增加互动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临床思 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价改革
实践教学强化
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临 床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病证的中医辨治方法。
实践教学内容
临床见习
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进行 临床见习,观察和学习中医内科疾病 的诊疗过程。
病例讨论与模拟诊疗
选取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诊疗,提高其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实习
组织学生在实习医院参与内科疾病的 诊疗工作,培养其临床思维和操作技 能。
争意识。
05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教师队伍现状及需求分析
现状分析
目前中医内科学教师队伍在数量、结 构和素质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 高质量教学需求。
需求分析
根据中医内科学教学特点和要求,分 析教师队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 质结构,提出针对性的建设目标。
专兼职教师选拔及培训机制
选拔机制
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包括面试、试讲等环节,确保选拔出具备优秀中医内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专 兼职教师。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
制作原则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生动 形象的课件。注重课件的交互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应用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可将课件上传至学校教学 平台,供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
网络资源推荐及获取途径
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

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以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为标题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学科之一。
建设一支优秀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对于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团队建设的思路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团队建设的思路1.明确教学目标:建设优秀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其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
团队成员应共同确定教学目标,并通过定期的讨论和反馈机制进行调整和改进。
2.多学科融合: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涉及中医学、西医学、中西医结合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需要将各个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实现多学科的融合。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创新教学方法: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团队成员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建设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需要成员之间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团队成员应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
可以定期组织团队活动,增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二、实践经验1.优化教学资源:建设优秀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需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设高质量的实验室和临床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
同时,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是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的核心力量。
要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与实施

() 2 以学 生为主的病案讨论课
一
教师在讲完 生如何抓主证。其 中以采集病史最为重要。要求
证立法 , 以法统方 , 选方遣药应有法度规范 , 重点培 科室设立固定的时间结合典 型病人为实习学生讲 养学生解决问题 、 处理 问题 的能力。 授本科常见病 的诊治 , 突出“ 学与用 紧密结合 ” 的 () 2 助诊 阶 段 此 阶 段 学 生 在 带 教 老 师 的指 特色 , 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生动 的临床实践紧
收稿 日期 : 0 — 5 0 ; 2 8 0 - 8 修回 日期 : 0 — 6— 5 0 2 8 0 0 0
作者简介 : 孙杰(92 , 讲师 , 17 一) 男, 医学硕 士, 主要从事 中医内科的教 学与研 究。
-- — ・ ・
4 ・— 0 - - —
第2 5卷 第 6期பைடு நூலகம் 20 年 1 0 8 2月
甘 肃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 GAN U CO L E OF T . S L EG CM
V0 . 5 No 6 I2 .
De . 0 c 2 08
繁多复杂的病史进行系统归纳分类 ; 重点——抓主 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临床带教教师 , 实习生分派到各 症, 对复杂的病例学会抓主证 , 做到由博返约 , 提纲 科 室后 , 随指 定 的教师 进行实 习。要求 教 师每 天 跟 挈领 。第二次以查体为主, 反复训练和掌握中医望 带领学生查房 , 针对具体患者做详细的讲解 , 条件 闻问切和西医望触叩听的技巧 , 着重培养学生的动 允许 , 让学生亲 自实践 。教师定期给学生做专题讲 手能力。第 三次是 以辨证 分析为 主, 要求言之有 座 , 指导学生的病历书写 、 查体及操作等临床技能 理, 理必有据 , 陈述简 明, 表达准确 , 重点培养学生 训练 。 辨证 思维方法。第 四次以立法 、 处方为主 , 要求据 () 2 每周 1 次小讲课和教学查房 规定 每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最主要的有张伯臾、田德禄等主编的教材和邓铁涛、焦树 德等主编的临床经验辑要等作为扩充性资料使用。三是编写 《中医内科学实训大纲》《中医内科学实训指导》等供学生参考, 使学生明确实训目标。通过实训使学生四诊应用熟练,中医病 历的书写和立法处方规范、完整,能独立解决临床常见问题,逐 步形成中医临床思维。四是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实训室宽敞明 亮,设备完善,为实训室的开放创造了条件。学校附属医院和学 校所在地张掖市各医院有心血管、呼吸、消化内、糖尿病、肾病、
程中,针对某一典型病案,带教教师认真分析患者的病因与病
机,病程中病情的转归、理法方药、辨证论治、护理调节以及预 后分析,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临床诊治患者的程序,目睹带 教教师治病救人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对中医辨证论治内涵的理 解,为其毕业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毕业实习是本课程重要的学习阶段。此阶段学习目标:一 是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二是通过 临床实习,奠定良好的中医内科临床基本功,即四诊运用、辨证 分析、立法处方、病案书写的基本功。这是培养中医临床思维方 法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想提高l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 须掌握诊疗各环节的方法,明确其意义,循序渐进以求之。毕业 实习的教学查房指导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实习生进行 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要途径。我校与实习医院一起制定了教学查
风湿病等科病房,涵盖了中医内科所有领域,拥有800余张病
床,日平均门诊量1千余人,为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提供了 良好的实习基地。五是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建立校园网,以便师 生随时上网查阅有关中医内科学教学、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 享。校园网站将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方案、网络教学 课件、部分授课录像、习题、推荐的参考文献、参考书目录等免 费开放;通过建立中医内科学教学网页,可开展双向性互动教 学。建立网上教室进行中医内科学网上教学,并以E-mail形式 建立网络答疑和复习、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网上交流便于师生 沟通、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网络双向性互动 互学,充分发挥了教学的交互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突出“三点一线”式教学法。“三点”即重点(辨证 论治)、难点(病因病机)、疑点(提出教师本人观点,对相关内容 提出质疑);“一线”即将临床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坚 持四加强。一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教师言传身教,注重教 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二是 加强教学研究。坚持集体备课,相互讨论和学习,以促进教师教 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定期召开专门的教学会议,讨论教学法。对 学生反映良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推广。教师相互听课、讨 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三是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坚持 青年教师试讲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优质课程比赛,进行公开 教学,由全体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以帮助其提高教学效果。四是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采用交叉 听课、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填写“教与学动态观测表”等形式 动态监测教师教学效果。在考核方面,加大实训考核比重,使其 占总成绩的30%,理论考试占50%,病案分析占5%,平时作业 成绩占15%。实训考核根据病案讨论、临床见习、实训要求,采 取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分的方法,根据每次实训的成绩积分,得 出实训成绩。 从近3年教研室收集的学生评价资料分析出,授课教师平 均得分在90分以上,均为优秀。学校督导组收集的以校内专家 和学生评教结果为主要依据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任课教师均 为优秀。 2007年中医内科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进行重点建 设;2008年该课程被省教育厅确认为高职高专省级精品课程。 A
房规范和考核体系,各教学医院成立了临床教务科和教研室, 每周都有教学查房和讲座,每月进行教学查房质量评比,这大
大提高了临床带教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带教热情,并使实 习生临床技能得到提高。 4完善教学基本条件
一是以教材建设为突破口,编写适合中西医结合专业专科
教育教学的教材。2005年由姚军汉主编、侯志英及其他8所医 学专科院校教师参编的,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
用重点讲透、难点深入浅出的启发式教育.紧扣病例分析,帮助
学生对重点内容深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中医内科 学每一病症的概念,通过病例分析、实训(见习)及参与处理患 者,有助于学生对临床知识进一步地理解和记忆。对于抽象的 问题借助多媒体、图表、对比和举例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二是 实施整合教学。为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与临床脱节的问题,教学 中穿插临床病例,甚至将典型患者请进教室。让患者讲述疾病 体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中医内科 学理论知识。通过讲解和讨论,培养学生应用中医内科学知识 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讲授以问题为中心,并适
科学》已投入使用。本教材于2007年获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实践
教学改革三等奖。二是为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校 图书馆购买了不同版本的《中医内科学》教参、历代医家医案。
一23—
万方数据
摘要:通过对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应理清课程建设思路、注重创新与建立特色、进行有效的见 习实训指导、完善教学基本条件。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09)03--0022-02 相结合。加强实习带教、指导,是本课程后期教学的主要特点。 课程分理论教学与实训、临床实践教学2部分,这种模式有利 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思维方法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是注重课程设计,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以保证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四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 技术。加强网络辅助教学。在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 结合临床讲述及演示疾病的特征和特例、现代诊治的进展和规 律以及现代医学相关的临床知识,以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 思维。在教学手段上,在注意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同 时,利用录像、CAI课件以及网络课程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和媒 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 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提问式、悬念式、举例式 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3理论教学与实训并举 3.1理论馥学 教师让学生有步骤、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地理解中医 内科学各系统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诊断、相关检查、鉴别诊 断、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分型治疗、转归和预后、预防与调摄, 为临证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的难点是各病证的辨证要点、分 型治疗和临床加减用药。解决办法:一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采
1.1_rt确锞程定位
中医内科学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中西医结
合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后,于第4学期开设的必修课程;
它既与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又是临床诸学科的基础,与临床各 科有密切的联系,且涉及面广,整体性强。
1.2明碹锞程日栎
学习中医内科学是为了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以达到独立诊断和防治中医内科常见病和多发 病,并能继续学习,不断提高中医内科理论知识和防治疾病能 力的目的。 1.3提出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内容,掌握中医常见病概 念,深入理解其病因与病机、治疗原则,掌握辨证论治等基本技 能。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归纳总结各章节 间的联系,对比较相近、相似的概念和问题,需掌握其区别和联 系。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及自 学、表达、应用知识、创新等各种能课程建设过程中,一是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保
持中医传统特色,体现现代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科技诊疗手段,
使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二是突出高职高专特色,注重实践教学
环节。中医内科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理论必须与临床
一22一
万方数据
当介绍学科新进展,使学生开阔枧野。 总之,在理论学习阶段,要让学生经常复习与中医内科学 联系紧密的前期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 方剂学等。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各内科疾病的证 候特征、诊断依据和辨证论治原则,同时深入探讨其病因、发病 机理等。以便更好地把内科学临床知识运用于医疗实践。 3.2实ljc馥学 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点,重视实训和毕业实习教学环 节,要求学生掌握临诊技巧,熟练应用辨证方法,准确提出治疗 原则,合理选方用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1)重视实训,即 实习前的集中培训,主要是四诊运用、辨证分析、立法处方、病 案书写等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实训以小班为单位,每班40人左 右,每2人1组,模拟医患双方,并互换角色进行练习。(2)以病 案为基础的讨论。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能围绕临 床需要,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地学习;要求学生对病证提出诊 断、分析病因与病机,并阐明治疗原则和写出处方。这种讨论式 教学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带着教师布置的思考题,自己看书和 查阅资料,主动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3)采取示教、放映录像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方法。在 实训过程中,学生跟师抄方是实训的主要形式,在门诊抄方过
V01.27 2009
No.3
俨嘞%劫嘞嘞嘞勘嘞勘%岛物嘞劫≮向嘞嘞嘞‰劫向嘞嘞劫嘞劫物白匈%嘞嘞渤嘞向岛劫嘞断断嘞%墙
避 建
萋
蓬 器 器 雾 黎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侯志英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张掖734000)
萋
毽 建 建
雾
萎 §
建
叁t豁e碡t套t窜‘窜‘肇2肇峰t套岛掣%鼢t肇岛海岛;沾¥峰e拿‘耷‘耷岛幸蝽峪蟀t耷t冷岛鼢岛;蝽2耷t套±肇岛;七拿蝽e肇蝽蝽蝽t肇蝽砍
中医内科学是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前 承中医基础理论,后启中医临床诸学科,是中医临床学科的基
础课程。我校一直将其作为重点建设课程。2004年以来学校以
精品课程为目标进行中医内科学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 力进行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课程组教师在多年的工 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及临床经验,尤其是近几年不断丰富教 学内容,注重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为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作出 了贡献。并奠定了坚实基础。 1理清课程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