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戏说

合集下载

好看的历史剧

好看的历史剧

历史剧的类型很多,但是本期,我想为大家介绍的33部历史剧,首先排除了单纯的宫斗剧、穿越剧、探案剧等(这几种类型前期已做介绍)。

本期选取的可以称为历史正剧,属于比较传统和中规中矩的历史剧。

在我选的这33部电视剧中,除了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基本上囊括了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到近代的历史。

这些电视剧中,你最喜欢哪几部?还有那些你觉得可以上榜的?1、东周列国《东周列国》是一部62集的电视剧,由沈好放执导,王绘春等主演。

全剧分为《东周列国·春秋篇》和《东周列国·战国篇》。

其剧情主要是根据小说《东周列国志》改编,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2、卧薪尝胆《卧薪尝胆》是由北京欢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品,由侯咏执导,陈道明、胡军、安以轩、左小青、贾一平、马精武主演的一部历史剧。

《卧薪尝胆》描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吴越之争,其中“卧薪尝胆”的典故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励精图治”的象征。

该剧于2007年1月10日在中央八套首播。

3、大秦帝国之裂变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由黄健中执导,孙皓晖编剧,侯勇、王志飞、高圆圆、李立群、许还山等领衔主演。

该剧剧情本着尊重史实为原则,进行了适度的艺术加工,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该剧讲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一统天下的过程。

4、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纵横》是由西安曲江大秦帝国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出品。

讲述了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的秦国惠文王时期,年轻的秦国国君果断任用张仪,再一次君臣携手,纵横捭阖,一次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险局,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

该剧于2013年9月5日起在央视一套每晚8点黄金档播出。

5、大秦帝国之崛起《大秦帝国之崛起》是由丁黑执导的大秦历史大戏,张博、宁静、邢佳栋、张译文等参加演出。

该剧是《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的第三部,是由孙皓晖的历史长篇小说《大秦帝国》改编。

故事从秦昭襄王当政开始,到秦国崛起的结束,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大秦帝国崛起的原因。

2014辩论:历史题材影视剧是否可以戏说

2014辩论:历史题材影视剧是否可以戏说

辩题:历史题材影视剧是否可以戏说辩论点:可以首先,我方认为历史题材影视剧是指在一定历史背景下,通过描写历史事件,人物来反映历史历程的电影、电视剧。

而戏说是指在尊重历史、合理想象的基础上以戏剧化的方式反映历史的艺术表现手法。

下面我方将从三个方面论证我方的观点第一,从其媒介属性而言,它通过戏剧化的表现手法,以轻松、幽默、活泼、生动的方式,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放松、娱乐的属性。

由于环境等诸多原因,看电视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的基本生活习惯之一,当然也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娱乐的基本途径,对于广大工作压力大,工作繁忙、枯燥的人来说,下班之后最想做的无非是躺在沙发上,看一些戏说剧来放松放松,借以消除身心疲惫,释放心理压力。

对广大孤寡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消除寂寞的好方式。

从另一角度而言,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对于历史的亲切感,增加了人们了解历史的大众化途径。

因而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是可以戏说的。

第二,从其商品属性而言,作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部门之一,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为不少地区通过发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经济提供了一条捷径,它不断向社会提供工作岗位,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持续发展。

因而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是可以戏说的。

第三,从其文化属性而言,它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中的一朵或者一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在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将虚构、夸张、想象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对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得一大继承和发展。

相对于严肃、呆板的历史教材,或者大多数的历史正剧,它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对于观众的吸引力,它从另一个角度对历史进行了新的解读,不但丰富了大众文化,消除了精英文化一同江湖的局面,而且促进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因而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是可以戏说的。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戏说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它还不断地繁荣着我们的视听文化,给广大民众更多的选择余地,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我们在繁忙和焦虑之余获得的精神的慰藉,并促进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经典历史战争题材电视剧推荐

经典历史战争题材电视剧推荐

经典历史战争题材电视剧推荐依历史朝代表推荐中国古代历史经典电视剧历史剧能让人们了解过去的文明和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远古帝国的政治角逐,封建王朝的后宫阴谋,冷兵器时代的金戈铁马,都让今天的我们津津乐道。

下面我依历史朝代顺序推荐历史经典电视剧,这些历史剧有的耐人寻味、有的堪称经典。

一、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1、《东周列国〃春秋篇》东周列国春秋篇,该剧中很多演员同时也参演了三国演义,担任主要角色。

该剧特色鲜明,每一集的开头都以流动字幕加旁白的形式对这集的主要内容作一总结概括,剧情完美展现了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孔子、伍子胥、勾践等春秋时期的杰出人物,只是风格略显阴森,其对白文绉绉的,插曲很多都是用《诗经》原句。

2、《东周列国·战国篇》此篇历史感都很足,不论是道具,服装,还是内在的气势,都令人喜欢!此历史剧在以历史为源的基础上,还高于了历史,战国篇则做得很好。

3、《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简介,战国时期,世外奇人鬼谷子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孙子,另一个是庞涓。

庞涓先于孙膑出山,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独传于孙膑。

庞涓率魏国大军在方城与楚国军队相持不下。

4、《吕不韦传奇》。

①别名:乱世英雄吕不韦②演员:张铁林陈好宁静③简介: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曾产生过七个大英雄。

他们是:老聃、孔丘、孙武、范蠡、商鞅、吕不韦、秦始皇。

他们以艰苦卓绝的个人奋斗,影响或改变过历史过程。

本剧讲述的是——吕不韦一生波谲云诡的传奇故事。

战国末年,群雄争霸,诸侯割据,战乱纷纷。

然而,乱世待有英雄出,大商人吕不韦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财资,经过一生的艰难竞争,做成了古今中外最大的一笔生意——买卖国王!吕不韦弃商从政,执掌秦国大权十二年之外,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代中国统一的奠基人。

5、《大秦帝国》(推荐)侯勇王志飞主演。

此剧是中国历史剧中的另类之作,全剧突出了“法治”二字。

历史电视剧大全

历史电视剧大全

历史电视剧大全历史电视剧作为一种具有教育意义和娱乐性的影视作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它们通过生动的视听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风貌,为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提供了极佳的平台。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和优秀的历史电视剧,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大明宫词》是一部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历史剧,剧中精彩的情节和优美的画面感染了无数观众。

剧中的台词与音乐相得益彰,令人回味无穷。

影片透过宫廷的权谋斗争,展现了唐代风华绝代的盛世景象,让人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古代帝王的豪华与艰辛。

《琅琊榜》是改编自南派三叔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苏轼在琅琊山的传奇故事。

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剧情曲折,将中国古代的政治、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和精良的制作,使这部电视剧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甄嬛传》则是一部以清宫后宫生活为背景的历史剧,讲述了甄嬛从一个普通宫女到最后成为贵妃的传奇经历。

剧中的宫廷生活描写细腻,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的时代。

剧中对于宫廷权谋的描写颇有深意,引人深思。

《琅琊榜》、《大明宫词》和《甄嬛传》都是优秀的历史电视剧,它们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向观众展示了不同朝代的历史风貌。

这些电视剧不仅仅是在娱乐观众,更是在向观众传递历史文化的价值观,引导观众热爱传统文化,珍视历史传承。

在导演和演员的精心演绎下,这些历史电视剧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之作。

它们让人回味无穷,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启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相信随着电视剧的不断进步,我们将看到更多更好的历史题材作品出现,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和感动。

愿我们珍视历史、传承文化,共同期待更多优秀的历史电视剧问世。

历史电视剧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们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通过观看这些电视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历史电视剧,从中汲取智慧,感受历史的厚重,珍惜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历史观、审美观

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历史观、审美观

近年来,我国历史题材影视剧发展迅速,在各类播出影视剧中一直占有较高比例。

这是因为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的传播和延伸。

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影视创作呈现出持续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影视剧产量逐年增加,也为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近年产量有所递减,但整体质量在不断提高。

绝大部分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能够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尊重史实、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并涌现了一大批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为普及历史知识,弘扬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不够尊重历史,篡改史实,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等。

下文将就我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应该秉持的正确历史观、审美观进行简要论述。

当前,某些作品对历史事件进行失当的虚构或篡改;某些创作人员缺乏对唯物史观的正确把握,导致作品宣扬偏颇的历史观;某些作品集中展现帝王将相的权谋斗争和后宫生活,忽视了对广大劳动人民形象的展示;某些作品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随意“戏说”,淡化主流意识形态,有庸俗化、媚俗化倾向等。

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首先应该尊重真实历史,不能歪曲及无界限地篡改、戏说,正确引导观众认识历史、了解历史。

作品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和影视艺术创作的规律,同时应该做到认真贯彻“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上努力做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所包含的历史观、价值观、历史知识等,对各年龄层次、各阶层观众都有较强的教育、示范和引导作用,一定要认真、严肃去对待。

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审美观包含内容较广,因为创作者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导致了一些审美问题的出现。

从当前来看,优秀作品仍然不够多。

因为许多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剧本的作者原来是传记类作品作者,已经习惯于历史性思维,艺术想象力不高,并且还有很多客观原因对剧本创作、拍摄的干涉,往往压制了作品审美方面的艺术性提高。

国产历史剧点评吐槽大排名

国产历史剧点评吐槽大排名

国产历史剧点评吐槽大排名1.剧名:《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集数:46集年份:2006年导演:张黎编剧:刘和平。

《大明王朝1566》在国内播得不温不火,在海外却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总编剧刘和平透露,《大明王朝1566》在海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号召内阁成员集体观看《大明王朝1566》,学习海瑞精神。

外国政府把一部中国电视剧当成“参考书”,《大明王朝1 566》可谓开了先河。

此剧做工精致,对服饰,建筑的考究几近完美,此剧一出,立即引起影视界大地震,大呼过瘾的堪称完美的历史剧,错过是你的不幸。

《大明王朝1566》这样经受得住思想家和历史家推敲的。

2.剧名:《走向共和》集数:59集导演:张黎走向共和集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0年的历史,气势恢弘地再现了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立宪新政、辛亥革命、隆裕退位、缔造共和等重大历史事件,精心刻画了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弱积贫、人民饥寒交迫等血泪杂陈的屈辱历史卷轴;浓墨重彩地勾勒了晚清封建统治的腐朽以及无数民族精英、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找救国救民出路的斗争和探索历程。

王冰饰演的李鸿章非常出彩,此剧由于政治原因被迫禁止,质量上也相当过硬,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禁止。

3.剧名:《康熙王朝》集数:50集导演:陈家林编剧:朱苏进清朝顺治十八年,天花在皇宫蔓延,顺治帝的董爱妃因此一命呜呼,顺治因痛不欲生而决意出家。

此时,清帝国充满了内隐外忧。

危急之际,孝庄太后(斯琴高娃饰)当机立断,将得了天花初愈的年仅八岁的皇子玄烨力推为皇室继承人,康熙皇帝登基了。

康熙(陈道明饰)即位以后,手握兵权的鳌拜以权相逼,孝庄太后为了大局也只好暂时放权让鳌拜亲政。

鳌拜的野心并不止亲政,他最终目标是图谋改朝换代,少年康熙机智过人,先以终日和一班少年嬉戏放松鳌拜警惕,随后邀约鳌拜进宫而乘机将其软禁,终于为大清除了一大隐患,保住了江山。

随后,康熙更是励精图治,向隐忧以久的三藩开刀,开始一段除乱安内的康熙之治!4.剧名:《汉武大帝》集数:64集导演:胡玫编剧:江奇涛《汉武大帝》该剧在力求正确把握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前提下,采用了新古典主义(导演胡玫语)的写实手法,即:用最现代的技法来处理故事情节及结构,线性叙事,强调节奏和速度;大量使用现代语言,尽量准确而有限地使用文言和古典语汇,力求使现代人在感观和心理上无隔膜地切入古代社会。

浅谈影视作品戏说历史的利弊

浅谈影视作品戏说历史的利弊

浅谈影视作品戏说历史的利害【要点词】影视作品:戏说历史:利害一、影视作品戏说历史概括(一)影视戏说的现状中国有悠长的历史,是世界少见的一个自古到现在从未中止过自己文明传统的古老国家。

尽人皆知,中国历史上,朝代曾多次更替而波涛起伏,文化却连续连绵如血脉贯穿。

因此,这样丰富而连绵的历史,素来都是中国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根源之一。

平常化的历史演义也为百姓所喜闻乐道――人们从中认识历史,鉴别善恶,感悟兴替。

《楚汉传奇》、《三国演义》等以历史为载体进行再创作的影视剧也在观众中产生了宽泛影响。

能够说演绎历史故事的影视剧成了最能吸引人的“说书场”。

当下电视荧屏上戏说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愈来愈多,层见迭出,并且这些影视剧作品中大多数都被广大观众认同和喜欢。

从电视文化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惊喜的现象,但关于史学界而言,这些电视剧或多或少都窜改历史事实,惹是生非,张冠李戴历史人物,形象推翻,关于历史足一种不甚尊敬的行为,关于今世人的历史观也有错误的引导,更足让一些在历史观萌芽期的青少年关于历史的认知混杂,迷乱。

(二)影视戏说的形式戏说历史的电视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还珠格格》式毫无史据的影视剧,一种是《隋唐英豪》式有史可查的影视剧。

前者区分到“戏说”是毫无争议的,因为他的人物、剧情设定与历史并没有太大关系,不过借用了一个真切存在的朝代来烘托剧集;尔后者却不能只将其当成“戏说”来解说,甚至说是披上了所谓“正剧”的外衣来加深剧集的历史厚度,但其实却会让人有更多的诟病。

前者这样纯属虚假的影视能够无条件的宽然接受,可是后者这样的所谓“戏说”却多了几分计较。

我们能够理解,这些影视的创作毕竟要切合大众胃口,才能获取好的收视率,甚至能够说还能引导着观众对各个期间的历史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可是,这些却不可以成为影视剧胡乱编写、歪曲历史的借口。

二、戏说历史影视剧的兴隆(一)戏说历史的影视剧剧情吸引人、收视率高影视戏说为何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呢?是因为它足一种会合了多种性质的感性文化,是与思想、经济相同进步的。

戏说历史可不可取一辩

戏说历史可不可取一辩

我方认为,戏说历史不可取。

所谓戏说历史,是指附会历史题材,虚构一些有趣或引入发笑的情节进行创作或讲述。

我方之所以认为戏说历史不可取,是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

第一,从历史的传承与发展角度看,戏说历史不可取。

首先,戏说历史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造成了人们对历史的误读与曲解。

原本雄才伟略的曹操,因《三国演义》的戏说成了奸佞小人;这么说行不原本臭名昭著的奸佞之臣秦桧却因《南宋皇朝》的戏被说成了倡导民族融合的大义之人。

真正的史实渐渐被掩埋。

读史以明智,可如果读到的是错误的历史,又何以明智?当人们看不清历史的真相,历史如何传承?其次,戏说历史会导致错误的历史观。

读史本应本着严谨、务实、尊敬的态度。

而戏说历史恰恰背离了这一态度。

戏说历史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也会使我们偏离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二,立足当今文化市场的现状,我们认为,戏说历史不可取。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文化市场的现状:调查显示,我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占到了41%,戏说历史在近年来呈井喷状。

这其中粗制滥造影视作品泛滥成灾。

雍正皇帝和穿越女谈情说爱,项羽的真爱竟然是吕后,抗日神剧上演手撕鬼子……当今对历史的戏说,真可谓天滚滚,不忍直视。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如何还能说戏说历史是可取的?其次,当今的戏说历史引领了错误的文化价值观,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文化市场中的戏说历史恰恰是迎合了大众的心理,主要目的是娱乐大众。

非常悲哀的是,现在的人们,宁愿边骂边看于妈的雷剧,也不愿静下心来读一读真正的历史。

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的现象愈演愈烈,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其原本的价值渐渐被忽略,这不利于人们的精神修养和文化价值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戏说
影视(剧):电影和电视
历史题材:取材于历史,讲述历史上存在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部分事件属实,带有不同程度虚构、改编的影视题材
历史剧:指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影视剧
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经历;过去的事实;过去事实的记载;指历史学
戏剧:综合艺术的一种,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在中国戏剧史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

第一,从影视剧的根本属性上来讲,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有戏说的成分。

历史题材影视剧并非历史科学纪录片,它不是历史教科书,没必要非得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相反的,它是一门艺术,是带给观众精神享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戏剧性是影视剧的根本属性。

在具备戏剧性,成功带给观众精神享受和共鸣的基础之上,我们才去讨论一个影视剧的知识性。

正是因为影视剧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而非历史科学范畴,所以过分强调它是否真实地反映历史,或者为了真实反映历史而不允许戏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方式。

如果一部影视剧缺乏戏剧性,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一部影视剧——或者说,起码不算是一部成功的影视剧。

我们也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今天探讨的是拍影视剧,不是拍历史教科片,我们一定要区分清楚两者的本质区别。

第二,对历史题材戏剧的戏说古已有之,事先声明是历史娱乐剧“演义”,对观众无伤大雅。

也不会起到多大的误导作用。

这种戏说手段早就已经被观众接受和认可。

《寻秦记》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我相信观众们看完寻秦记,谁也不会真的认为秦朝的历史是有人穿越过去创造的吧?再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谁都知道它跟陈寿的《三国志》有着很大差别,一般来说,后者被当作正史,而前者只是文学界的小说家演绎,但这丝毫不妨碍《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三国志》在史家典籍里怎么排名我不知道,但《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却是妇孺皆知的。

其实仔细一点考虑,四大名著都可以说是“戏说”的典型:《水浒》自不必说,跟《三国演义》一样也是把历史演绎成了小说,绝不能算作信史;《红楼梦》虽然有时代背景的影射,但那也仅仅是“影射”而已,原作者曹雪芹可是注明了“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的;而《西游记》虽然是神怪小说,但也嫁接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背景,并且玄奘本人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大名著都是娱乐历史的名著,但这丝毫无损于它们的崇高地位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也曾多次被搬上了电视荧屏。

第三,历史资料细节的不完善、不充实,甚至很多历史资料本身都存在着前后矛盾,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后人在拍摄影视剧时,必须有戏说成分。

很多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情节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需要后人的自行完善和适当想象,才能让很多历史事件相互连贯,内容完整。

试想,如果不允许戏说,那史料上没有写到的动作、表情、故事细节,我们的演员们如何去演?史料上同一历史事件,有各自矛盾的记载,我们如何去选择?史料再细,也很难细到一举手、一投足,
细到人物的心理活动中去,而在电视剧拍摄时,这些都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所以即使是历史正剧,也需要给创作者们以足够的发挥空间。

综上所述,首先,历史题材影视剧在学科范畴上属于艺术类范畴,并不要求它一定完全按照史料进行编剧;其次,对历史剧进行戏说早已被观众所广泛接受,至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历史题材影视剧都或多或少的含有戏说成分;其次,单纯依靠历史资料,不掺杂戏说成分,影视剧也没法拍摄。

这是因为很多史料不完善、不全面、本身还可能存在矛盾。

因此,我方认为,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戏说。

当然可以戏说,历史都是胜利者的历史,历史上有记录的事情况且不能保证百分百真实,何况当时的细节现在根本无人能了解。

在影视剧中加入现代的价值观念,使得现代人更容易理解,也可以使观看者受到教育,一些以古讽今的电视剧就能给人以很深的思考。

说到底,影视剧无非是一个媒介,要将某种思想传播给大众,无论是戏说古装剧还是现代剧,只是题材不同。

就好像《聊斋志异》和《西游记》,以神怪的题材来表达对现实的看法一样,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内涵。

影视剧只是人们紧张生活中的一个娱乐而已,不是做学问,所以就算有些完全与事实不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我们心中的历史不是戏说.这还是一个"度"的问题,略加戏说可让乏味的历史变得生动,使观众印象更
为深刻.可若是戏说过度则有歪曲历史之虞,严重的甚至可能改变人们的思想,如
制造"粪青"之类的.
可以戏说,影视归影视,历史归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