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幼根横切.
cys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的活动,使根的次生结构与其初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在做双子叶植物根次生结构实验时,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其制片,在周皮以内可以见到有许多呈喇叭形的薄壁细胞带(次生射线)将整个切面分成许多部分,每个部分内的结构组成基本相同,因此,掌握了一个部分的结构组成特点,就基本掌握了根的次生结构。
因此,在实验中常采用沿着一条射线由外至内(或由内至外)观察两条射线之间的部分结构即可。
取棉老根横切片(图5-15)观察,从外到内可依次见到下列各部分:1. 木栓层:位于棉根最外侧,由数层呈扁平长方形的细胞构成,细胞中空,为死细胞(图5-16)。
2.木栓形成层:在木栓层内侧的一层细胞,细胞扁平,内含有许多细胞质(图5-16)。
3.栓内层:在木栓形 成层内侧的一层细胞(图5-16)。
4.次生韧皮部:位于周皮以内,维管形成层以外 图5—16棉老根横切面——周皮的 区域。
它由韧皮射线(图 5-17,从维管形成层到周皮之间的全为薄壁细胞构成的带,靠近图5—17棉老根横切面—次生韧皮部周皮的薄壁细胞较近维管形成层的薄壁细胞大,为什么?)、韧皮 纤维(图5-17 ,在韧皮射线之间有几层与切向 壁方向平行的厚壁细胞带)、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多位于两层韧皮纤维之间)组成(图5-17)。
(5)维管形成层:位于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之间,在横切面上细胞为长方形,壁薄,排列紧密,细胞较内外两侧都小。
一般维管形成层只有一层,但由于刚 图5—18 棉老根横切面—维管形成层分裂出来的几层细胞的形态、大小与维管形成层细胞的形态、大小相似而很难区分它们,因此,观察到的为一形成层带(图5-18)。
(6)次生木质部:位于维管形成层以内,它由木射线(从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的薄壁细胞带,外侧与韧皮射线相对)、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图5-15)。
(7)初生木质部:在根的中央,有四束,外侧导管口径小,内侧导 图5—19 棉老根横切面—木质部管口径大的导管带,此为 初生木质部(图5-19)。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专项练习题版有答案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专项练习题1、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人分泌蛋白需要能量但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B.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C.葡萄糖等较大的分子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D.当植物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外液浓度时会发生质壁分离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3、当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水分子的运输情况是()A.水分子只进不出B.水分子只出不进C.单位时间内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多于从细胞中出来的水分子数D.单位时间内从细胞内出来的水分子数多于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4、为探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为()A.<0.15mol/LB.<0.2mol/LC.>0.2mol/LD.>0.3mol/L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B.水分子跨膜运输总的方向是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D.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6、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协助扩散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运输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7、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的B.动作电位产生时,神经细胞才进行Na+、K+的跨膜运输C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始终呈正相关D.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的过程依靠膜的流动性即可完成,不消耗能量8、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B.液泡膜、细胞膜、细胞质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9、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则明显影响其吸收的物质是()A.氧气、甘油B.脂肪酸、钾离子C.葡萄糖、甘油D.钾离子、氨基酸10、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11、下图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图中B化学本质为糖蛋白C.如果A是释放到细胞外,则运转方向为I到nD图中细胞膜模型为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12、将阴生植物移植到强光下培养,植物迅速发生萎蔫,此时比较右图中①、②、③三个部位的细胞液浓度,正确的是()小麦幼根成熟区的横切A.③吗>①B.①喧>③C.①0②D②遍>①13、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
研究小麦根部的结构层次教案

研究小麦根部的结构层次教案。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小麦根系的结构层次和发育特点。
2.了解小麦根系和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
3.学会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小麦的根系结构。
二、带领学生了解小麦的根系1.引入本部分将凭借带有小麦标本的图片或实际的小麦样本来引入,宣传小麦作为我们的主食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小麦的根系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功能。
2.介绍小麦根系的结构让学生观察小麦根系的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小麦根系的结构,包括根毛、主根、侧根和根冠等结构部分。
通过解释这些结构的作用和功能,让学生对小麦根系的特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了解小麦的根部发育过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小麦根部的发育过程。
在本节课中,可以通过展示小麦的生长周期图或相关文献,让学生了解小麦根部的发育模式和成长速度。
三、实验操作本节课也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小麦根系的了解。
实验操作可以设计如下:1.准备实验材料:小麦根系样本、显微镜或放大镜、注射器或吸管、涂片、色素。
2.请学生取一个小麦根系样本,将其放在涂片上。
3.让学生用注射器或吸管吸取颜色,并将其滴在涂片上。
4.学生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小麦的根系结构,并了解吸取的颜色可以用于研究小麦的根系。
四、课程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小麦根系的结构特点,也能够认识到小麦根系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结论可以总结如下:1.小麦根系结构复杂,包括根毛、主根、侧根和根冠等组成部分。
2.小麦根系承担着吸收水分和养分等重要功能。
3.显微镜或放大镜是研究小麦根系结构的必备工具。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将对小麦的根系结构和生长发育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机理和特性,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植物切片注解图

棉花幼茎横切(初生)
棉花幼茎横切(次生)
表皮 薄壁组织
厚角组织
韧皮纤维 初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 髓
束中形成层 筛管 韧皮纤维
次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
形成层 次生韧皮部
导管 管胞
南瓜茎横切(示导管细胞)
南瓜茎横切(示导管细胞)单子叶植物茎横切后生木质部导管细胞韧皮部
韧皮部
原生木质部
椴木三年生茎横切
松三年生茎横切
原生木质部
根本组织
后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
微牵制鞘
周皮
木射线 次生木质部 形成层 韧皮射线
皮层
次生韧皮部
髓射线
睡莲叶横切迎春叶横切木射线树脂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髓
周皮
皮层
韧皮部木质部厚角组织
夹竹桃叶横切(示气孔)
百合花蕾横切气孔
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中脉
百合花药横切花粉萌发装片造孢细胞
表皮
药室内壁
药隔维牵制药隔根本组织
药室
松幼雌球果纵切松幼雄球果纵切养分核生殖核萌发管卵核珠被珠心颈卵器
荠菜二细胞原胚切片
荠菜四细胞原胚切片二细胞原胚四分孢子二分孢子
荠菜球形胚切片荠菜心形胚切片胚体
球形胚
胚柄
胚柄基细胞
胚柄
胚柄基细胞
荠菜成熟胚切片青霉装片心形胚
胚芽
子叶
胚根
胚轴
残留胚乳
曲装片霉
分生孢子梗
孢子
分生孢子梗
泡囊-小梗-分生孢子(由内而外)
分生孢子
小梗
梗基。
实验八 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

实验八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根尖及根的初生、次生构造【实验目的】了解根尖各部分及根的初生、次生结构。
【实验材料】油菜和小麦种子萌发的幼根、棉花幼根横切、水稻幼根横切,棉花次生根横切片。
【实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刀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培养皿及碘液等。
【实验内容】(一)根尖的区分(图8-1)取油菜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上清水后,用放大镜观察,注意根上长有许多白色根毛的部分是根毛区,其下白色部分是伸长区,再下是略带淡黄色的生长点及根冠部分,然后用另一载玻片盖在根尖上,加适当的压力,把根尖压扁,取去上面的载玻片,滴上碘液,盖上盖玻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根冠细胞为椭园形,排列疏松,靠近生长点的因含淀粉粒被染成兰色,生长点细胞着色较深,细胞形小、核大、壁薄、质浓,排列紧密。
伸长区着色较浅,细胞显著伸长,成长方形,并出现液泡,开始分化,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许多小根毛,并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等(称为吸收组织)。
用高倍镜观察根毛,可见根毛细胞壁薄、胞质少、液泡大。
有时在根毛尖端还可见到细胞核。
(二)观察棉花幼根横切片(图8-2)取棉花幼根横切片置低倍镜下观察。
找到材料后,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下列各部分:1.表皮最外面一层细胞,排列比较整齐,而且有的表皮细胞具有一条向外伸展的根毛。
2.皮层表皮以内的许多层薄壁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即是皮层。
皮层最内一层排列紧密整齐,称内皮层,在横切面上为一圈,其半径壁上可见木栓化增厚的部分为卡氏点,常被染成红色。
图8-2 根的初生构造A.外方组织B.维管柱1.表皮2.皮层3.内皮层4.中柱鞘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7.韧皮部3.维管柱位于皮层以内,可分为:(1)中柱鞘:由1-2层薄壁细胞构成,位于内皮层以内。
(2)初生维管组织:位于中柱鞘内,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
初生木质部呈放射状,有四条染成红色的放射棱,靠近外面的导管口径较小,是原生木质部,靠近里面的口径较大,是后生木质部。
实验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学解剖观察

肉的机械组织。
2
(4)叶肉: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具无数的皱壁向内腔伸展, 细胞内具叶绿体,在叶肉中有分泌细胞围成的树脂 道,注意树脂道的数目。
(5)内皮层:细胞排列整齐成为一圈,凯氏带也明显可见 。
(6)叶脉:在内皮层之内,有两个维管束,维管束的木质 部靠近茎表面的一面,维管束的韧皮部,靠近叶表面 凸的一面。
(7)传输组织:内皮层与叶脉之间的细胞为传输组织。
3
裸子植物叶的结构(松针叶)
4
玉米叶的构造 ——单子叶植物的叶
取玉米叶的横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1)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排列较规则,切面稍近方形,细
胞的外壁有加厚的角质层,上下表皮上均有气孔分布,每 一气孔的内方,有一较大的细胞间隙叫做气室,在上表皮 细胞之中有一些特别大的细胞,其外壁无角质层,这便是 运动细胞。
7
8
茎的生长与结构
➢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衍生出的细胞经过分裂、延长生长和分化
,形成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的茎的初生结构。
➢ 双子叶植物:维管束 环状,环的内部为髓
表皮 皮层维管柱
,外部为皮层,在维 表皮
管束间为细的髓射线 形成层
。每一个维管束中, 木质部通常面向髓排 列在内侧,而韧皮部 通常面向皮层排列在 维管束的外侧。
实验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学 解剖观察
2
观察实验中的植物切片:
1、根:芍药根横切;水稻幼根横切;大蒜根横切;玉米根横切;
白萝卜根横切;常春藤攀援根横切;
2、茎:丁香茎横切;棉老茎横切;洋槐茎横切;银杏茎横切;
双子叶植物茎横切;单子叶植物茎横切;
3、叶:银杏叶横切;棕榈叶横切;铁树叶横切;玉米叶横切;
植物的根

根的成熟区的各种结构都是由初生分生组织 分化而来的,因此也称为初生结构。
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明显地分为表皮、 皮层和中柱三个部分。
表皮
为根的最外层细胞,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 表皮发育而来。细胞壁薄,近似长方形, 有时可以看到根毛。 表皮细胞有无角质层覆盖?有气孔分布吗? 为什么?
皮层
维管柱
位于根的中心部分,只具有初生构造。 中柱鞘 紧靠在内皮层内,通常由一层排列紧密的 薄壁细胞所组成。 木质部 木质部多原型,在横切面上排成星芒状, 原生木质不仅有1-2个小型导管,而大型后生木质 部导管围绕着髓部排列成一圈。 韧皮部 由筛管、伴胞等组成,与木质部相间排列。 髓 由较大型薄壁细胞所组成。
根毛区
又叫成熟区,位于伸长区的后面,此区域 的细胞已停止伸长,并分化成熟为各种不 同的成熟组织,细胞各自执行自己的生理 功能。
这部分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延伸形成根毛, 为根的主要吸收区。
扫描电镜下的根毛区
取玉米根尖纵剖片在 显微镜下加以观察,了 解根尖各部分细胞特征。
7.2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表皮
为根的最外层细胞,细胞壁薄,排列紧密, 有时可看到根毛。较老的玉米根,表皮常 常消失,由内方的外皮层细胞替代行使保 护功能。
皮层
可分为外皮层、皮层和内皮层三部分。 外皮层 位于表皮内方,为一到数层排列整齐的薄壁细胞, 无细胞间隙,细胞形态较小,在发育后期常有细胞壁的次 生加厚,代替表皮行使保护功能。 皮层 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疏松,具有较大的 细胞间隙。 内皮层 位于皮层的最内一层,此层细胞的壁除了邻接皮 层一面的细胞壁没有加厚外,其余五面都已加厚并且栓质 化。在横切面上,内皮层细胞壁呈马蹄形加厚。而对着木 质部束角端的部分内皮层细胞中则不具栓质化,叫做通道 细胞。通过通道细胞,溶解在水中的一些物质可以进入维 管柱。
小麦的器官建成:萌发、叶、根、茎、分蘖

33
(二)根的功能
1.吸收功能 吸收大量水和无机盐
靠根压和蒸腾拉力 根压:主动吸水力——早晨吐水现象 分蘖前,种子根,分蘖后次生根作用逐渐变大 种子根功能延续到成熟期 种子根吸收P能力较强,次生根N利用率较高 全株,种子根吸收量小于次生根,如抽穗期,吸P占全株8%左右 根系吸收营养物质主要输向地上部生长中心
n——种子覆土深度,以cm表示
20——幼芽鞘出土到第一片叶露出芽鞘2cm时所需平均积温
覆土深度为5cm,所需积温:
∑t℃=50+10×5+20=120℃
据多年气象资料,可估算播种到出苗所需日数
17
3、水分 适宜田间持水量(相对含水量):75%—80%
(土壤绝对含水量:沙土14—16%,壤土16—18%,粘土20—24%)
红色、白色(中间色)
麸皮(15-17%):
加工制粉中,皮层与糊粉层合并 红粒:皮层厚,休眠期长,出粉率低 白粒:皮层薄,休眠期短,出粉率高 长江中下游:雨量较多,麦粒红色居多
黄淮平原麦区:气候干燥,以白色居多
休眠期长:外表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凑、呈长方形,休眠期短:细胞排列疏松、不规则、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5
31
3、根系发生:两个高峰期
冬前分蘖期: 较多从主茎分蘖上长出
春季拔节期: 一生中发根力最旺盛时期 成倍增加,分蘖次生根增加率高 根系总干物质的40-50%
拔节后,增加率显著下降 一般持续至抽穗,功能延续到成熟期
32
4、根系分布
主要 0-40cm 土层 0-20cm:70-80% 20-40cm:10-15% 40cm以下:10-15% 根量的垂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