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名人谈如何学好英语
名人学外语十大妙诀

名人学外语十大妙诀
匈牙利著名翻译家扎大。
罗姆布精通十多门外语。
她的体会是:
1、学外语一天也不能中断,哪怕每天挤出十分钟也好。
早晨是学外语的大好时光。
2、如果学厌了,不要勉强,也不要扔掉不学,可以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和形式。
3、绝不要脱离上下文孤立地死记硬背。
4、应随时记下并背熟常用的句型。
5、尽量“心译”你接触到的任何东西,如一闪而过的广告,偶尔听到的话语。
6、不要反复看那些未经老师修改的练习,只有正确无误的东西才值得牢记。
7、抄录和记忆句型和习惯用语时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做。
8、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围攻:读报纸、听广播、看英语电视和
英语电影、听录音、听讲座、读课本等,不能只走一条路。
9、要敢于用外语说话,不要怕出错,当别人帮你纠错时,不要难为情,更不要
泄气。
10、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达到目的,坚信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和语言方面的天赋。
英语启蒙教育名人

英语启蒙教育名人英语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而在英语启蒙教育领域,有许多名人对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对英语启蒙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的名人,以及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英国作家贝蒂·鲍尔。
贝蒂·鲍尔是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小王子》等被广泛用于英语启蒙教育。
她的作品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语言简洁易懂,非常适合孩子们的接受能力。
通过阅读她的作品,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
其次,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美国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她提出的“自由活动”、“教育环境”等概念对于启蒙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启蒙教育中,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也被广泛运用,她提倡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另外,还有一位对英语启蒙教育有着重要贡献的名人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琼·皮亚杰。
皮亚杰提出了许多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她的研究成果为英语启蒙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英语启蒙教育中,教师们可以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设计符合孩子认知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
除了以上提到的名人,还有许多其他对英语启蒙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的名人,比如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美国作家艾丽斯·梅勒特等。
他们的作品和理论对于英语启蒙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总的来说,英语启蒙教育名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为英语启蒙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作品和理论为英语启蒙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英语能力和语言素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英语启蒙教育,为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名人学英语的方法

名人学英语的方法学习英语是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但是也有很多名人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名人学英语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名人学英语的方法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辜鸿铭小的时候极想知道《浮士德》书里讲的是什么,但他的义父英国人布朗坚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讲解。
他说:“只求你读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
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
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再讲给你听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胡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
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
辜鸿铭深厚的西方素养极得益于童年背诵《浮士德》、《莎士比亚》的经历。
他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英诗时,有学生向他请教掌握西文的妙法,他答曰:“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作根基。
”辜鸿铭曾说:“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
”他主张“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
”丰子恺(画家、散文家、书法家)他学外文的方法是有计划地熟读课文,或以中译本为参考,熟读原著。
每天读一新课,同时不断地温习旧课。
为了加深记忆,牢固掌握所学东西,他常采取有计划的重复的方法掌握所学的东西。
如读一篇文章,每读一遍,在文章下面划一笔,一笔一笔积起来,组成一个“读”字的繁体字“ ”,即表示他把这篇文章读了22遍。
具体的办法是这样:第一天他把第1课读10遍,写下左边的言字旁和右上的士字;第二天把第二课同样读10遍,再把每一课温五遍,在士字下加写一个四字;第三天把第三课读10遍,第二课温5遍,每一课温5遍,写下目字;第四天把第四课读10遍,重温第二,三课,同时把第一课再温2遍结束,即完成“ ”字的最后两只脚。
如何学好英语?十位语言大师给你建议

如何学好英语?十位语言大师给你建议关于英语学习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些学识渊博的语言大家们又有怎样学习秘诀呢,快来看看,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林语堂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英语学习观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
近年国内学英语风气甚盛,无论在中学,在大学,或在自修,多少莘莘学子都在用功夫,日求进益,我想据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这个中的关系。
四十年前我在德国,听过柏林大学教出来的操华语的德国人,听起来像在北京长大的,但他们都是成年以后才学的;同时我在上海所见到的留过学的中学英文教员,文法冼练极了,分析词句精透了,而说出英文,毫不地道。
有人以为目标在了解阅读,不在口讲,这是把问题看错了,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清顺自然四字而已。
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可算英文大家,他有名的句子:We shall fight on the hills. We shall fight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blood and sweat and tears.这是多么矫健的句子!何尝有一个不是小学生所能用的字?又何尝有一字夸词浮句?中国人写英文,寻章摘句,多用深句,所以才学不好。
例如对人十分佩服,你说“I admire him profoundly”,便是古人做文章的做法,因为英美人士并不这样讲,用admire greatly才是自然,而用“I take off my hat to him”,才是真正地道的英文。
你要明白英语言文一致,而骨子里是白话。
愈平易自然愈好,愈少粉饰藻丽语句愈好,愈近清顺口语愈好,愈能念出来顺口成章愈好。
中国人写英文,能写到这个地步的就不多,你写出来,外国人念下去象外国人写,就不容易,所以难能可贵,就在这一点。
中国人要写英文,必先淘汰古人“做文章“的观念,才能打稳正当的英文基础。
关于学习的英语名人名言【三篇】

【导语】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跨峻岭。
下⾯是©⽆忧考⽹整理发布的“关于学习的英语名⼈名⾔【三篇】”,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 【篇⼀】惜时专⼼苦读是做学问的⼀个好⽅法。
——蔡尚思precious little time to concentrate on studying is a good way to learning.努⼒学习,勤奋⼯作,让青春更加光彩。
——王光美study hard, work hard, make the youth more glorious.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learning knowledge to be good at thinking, thinking, think again.学习要有三⼼,⼀信⼼,⼆决⼼,三恒⼼。
——陈景润learning to have three heart, a confidence, the determination, perseverance.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the contents of the knowledge in interest could be learning motivation.年轻只知学习营利,乃⽣命中最黯淡之时刻。
——格⾥尔young only study profit, is the moment of life's most bleak.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那就要学习⼀辈⼦。
——⾼尔基if you don't want to wasted life in the world, that is about to study for a lifetime.治学有三⼤原则:⼴见闻,多阅读,勤实验。
——戴布劳格利research has three principles: understanding, reading more, frequently experiments.⼈永远是要学习的。
十大名人英语演讲稿

十大名人英语演讲稿1、MLK: I Have a DreamMartin Luther King Jr.'s "I Have a Dream" speech is one of the most iconic and influential in American history. Delivered on August 28, 1963, at the Lincoln Memorial in Washington, DC, during the March on Washington for Jobs and Freedom, the speech was a clarion call for racial equality and justice.2、JFK: Inaugural Address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address, delivered on January 20, 1961, is remembered for its optimistic and eloquent call to service. Speaking to a nation in the throes of the Cold War, Kennedy challenged Americans to work together to "ask what we can do for our country."3、Winston Churchill: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Winston Churchill's speech to the House of Commons on June 4, 1940, was a rousing declaration of war and defiance in the face of Nazi Germany's invasion of France. Speaking with theauthority of a British bulldog, Churchill vowed that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4、John F. Kennedy: Address at Rice UniversityOn September 12, 1962, John F. Kennedy delivered an address to Rice University in Houston that was a clarion call for American space exploration and scientific discovery. Speaking to a nation still reeling from the Soviet Union's lead in space exploration, Kennedy challenged the country to go to the moon and beyond, saying,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5、Barack Obama: 2004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Keynote AddressBarack Obama's keynote address at the 2004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launched his national political career and set the stage for a groundbreaking presidency. Speaking with optimismand urgency, Obama challenged Americans to put aside partisan politics and work together to solve the country's problems.6、MLK: Beyond Vietnam - A Time to Break SilenceOn April 4, 1967, Martin Luther King Jr. delivered a speech at New York's Riverside Church that was a scathing critique of the Vietnam War and America's unjust systems of poverty and violence. Speaking from his pulpit as a prophet of peace, King called for an end to the war and a rejection of violence and war machines in favor of love and peace.7、Ronald Reagan: Address to the Nation on Tax ReformOn February 5, 1981, Ronald Reagan gave an address to the nation outlining his vision for tax reform. Speaking with his trademark optimism and charm, Reagan challenged Congress to pass legislation that would simplify the tax code, reduce rates, and spur economic growth.8、JFK: Address at American UniversityJohn F. Kennedy's address at American University on June 10,1963, was a plea for peace in the nuclear age and a clarion call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nations. Speaking at a time when the world was on edge due to Cold War tensions, Kennedy called fora reduction in nuclear weapons and an end to the arms race.9、FDR: Pearl Harbor Address to the NationFranklin D. Roosevelt's address to the nation on December 7, 1941, following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was a call to arms and a declaration of war against Japan. Speaking with resolve and anger, Roosevelt vowed that "our country demands action now...we will always remember...and we will always honor...those who died here.名人小故事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听众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名人小故事演讲稿”。
曾国藩学英语方法
曾国藩学英语方法
曾国藩学英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刻苦学习:曾国藩非常勤奋,他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学习英语。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掌握一门语言。
2. 多听多说:曾国藩认为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听多说。
他会找一些英语母语的人来和他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的口语水平,还能够让他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音和语调。
3. 阅读英文书籍:曾国藩非常喜欢阅读英文书籍,他认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的阅读能力,还能够让他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法和词汇。
4. 创造语境:曾国藩认为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实际的语境中使用。
他会尽量创造一些使用英语的场景,比如和他的朋友用英语聊天,或者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用英语进行思考。
5. 坚持不懈:曾国藩认为学习语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他始终坚持每天学习英语,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关于英语的名人格言
关于英语的名人格言英语的名人格言英语是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而且它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英语的名人都曾说过一些深思熟虑的格言,这些格言既激励人心,又启迪人心。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有关英语的名人格言。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一位美国诗人和批评家,他认为“文明是语言的最终产品”。
这句话表明语言的重要性,没有语言,文明无法存续。
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使得文明和交流变得更加容易。
这句格言也提醒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珍惜它,因为它是连接不同文化和人群的桥梁。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是一位英国作家,他在《纳粹主义的时代》中提到,语言不仅反映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而且也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这句格言告诫我们要慎重选择我们使用的词语,因为它们会影响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和态度。
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词汇和用法,以避免误导他人或被误导。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是英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演说家,他曾说过“英语是我武器之一,话语是我战争之剑。
”这句格言表明英语的力量和重要性。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它还是一种掌握世界的能力。
学习英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与他人进行交流,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乔治·伯纳德·肖(George Bernard Shaw)是一位爱尔兰剧作家和评论家,他在《智者之石》中说道:“进步永远是因不满足现状而来的。
”这句格言提醒我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要持续进步和学习。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不能放弃,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他在《查拉图文集》中说:“没有优秀的语言,就没有优秀的文明。
”这句格言强调了语言在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
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或与人交流,更是为了发展自己的文明和思维能力。
[学习交流] 英语专家、名人——语言学习方法大汇集
钱清教授简介;
1932年生于南京。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大 (现苏州大学),1957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博士研究生班。1984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8年起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大学英语教授协会会员。
主要著作有《英语会话手册》、《当代英文散文选读》(与吴景荣、丁往道合编)、《美国文学名著精选》(主编)、《英美文学工具书指南》《美国六十年代的实验小说》、《当代美国探索性小说的小说技巧》等书籍和文章。
英语专家吴一安教授谈英语学习
在我国,许多人都是在学校里学习英语的,但课堂和课本能够提供的英语环境毕竟十分有限,学生大多只能具备英语的基本语法知识,白能够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去听、说、读、写还相距甚远。不少人往往只能在自己熟悉的有限场合重复学过的话语,遇到新的场合便不知所措或漏洞百出。可见,仅具备语法知识不等于语言过关,从语言知识到语言运用之间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应该说,从了解英语基本语法知识到自如地运用英语语法体系,并没有什么捷径,但我们可以通过势力缩短这个过程。我国目前的英语环境已有很大改善,在课堂之外,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听、说、读、与为自己创造英语环境和使用机会,这是学好英语所必需的。在这个前提下,要把握英语语法体系,还要有学习语法的意识。例如,我们可以从读物或听力材料中选出有趣的片断,茬精读/精听这些片段的过程中,琢磨作者是如何运用语法手段来表达意义的,从而悟出一些语法项目的使用规律。一般说来,叙事/小说体的英语材料里蕴含右丰富的语法手段,最适合用来感受、领悟英语的语法规律。又如,语法知识的盘活,只能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实现。若能带听语法意识去说和写,在表达中监察自己的语法结构是否正确,坚持下来,可以加快语法体系的习得。还有一种大家都熟悉的方法,即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语法练习,强化自己的弱项。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语法练习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例如,围绕某个语法项目,对英语典型语境进行产出性练习,既有助干我们从中悟出该项目的用法规则,又有助干打好语言功底,比判断性的多项选择题更能促进语法乃至整个目标语言的习得。
十位语言大师给你的英语学习建议
十位语言大师给你的英语学习建议1、林语堂(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英语学习观: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
近年国内学英语风气甚盛,无论在中学,在大学,或在自修,多少莘莘学子都在用功夫,日求进益,我想据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这其中的关系。
四十年前我在德国,听过柏林大学教出来的操华语的德国人,听起来象在北京长大的,但他们都是成年以后才学的;同时我在上海所见到的留过学的中学英文教员,文法冼练极了,分析词句精透了,而说出英文,毫不地道。
有人以为目标在了解阅读,不在口讲,这是把问题看错了,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清顺自然四字而已。
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可算英文大家,他有名的句子:We shall fight on the hills。
We shall fight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blood and sweat and tears。
这是多么矫健的句子!何尝有一个不是小学生所能用的字?又何尝有一字夸词浮句?中国人写英文,寻章摘句,多用深句,所以才学不好。
例如对人十分佩服,你说I admire him profoundly。
便是古人做文章的做法,因为英美人士并不这样讲,用admire greatly才是自然,而用I take off my hat to him。
才是真正地道的英文。
你要明白英语言文一致,而骨子里是白话。
愈平易自然愈好,愈少粉饰藻丽语句愈好,愈近清顺口语愈好,愈能念出来顺口成章愈好。
中国人写英文,能写到这个地步的就不多,你写出来,外国人念下去象外国人写,就不容易,所以难能可贵,就在这一点。
中国人要写英文,必先淘汰古人“做文章“的观念,才能打稳正当的英文基础。
因此我们必须以口语入手,才能掌握个中窍门。
大家要注意常用字及口语的用法;英文那个“有“字,当然有have,而口语却是have got ( Have you got any money?) 老外这样说,我们只好这样写! Forget about it(算了)!也是一种口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位名人谈如何学好英语罗兰谈“幸运的一分钟”我从小学五年级就学英文,念的是「模范读本」。
到小学毕业时,已经念完了第一册和第二册。
进了前期师范(以前师范是六年制,从初中开始),又从头念模范读本第一册,和在英文上刚刚起步的同班同学比起来,我比她们当然是超前多了,由于这点程度上的鼓励,使我对英文一直兴趣浓厚,也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
后期师范的英文是选修,我当仁不让的也选了英文。
考大学是在八年抗战以后,沦陷区学生英文程度较低,入学考试未考英文,大一的英文课又回过头来念“泰西五十轶事”,使我几乎变成“教授级”的学生而骄傲不已。
不料,这种“好成绩”只是一种假象。
是环境程度太差,而并非我自己程度真好,特别是会话。
走入社会之后,第一次和人用英语交谈,就大受打击,发现自己多年来是只会背课文和划语法成份,却从未学过日用会话。
每当对方向我说 Thank you 的时候,我就想说 No ,那是中文的「不谢」。
由一个英文分数最高的学生跌落到不能张口说英语的最差的社交者,使自己对英文的信心大为动摇。
于是在到处需要英语的现代社会里,我装聋作哑了好多年。
但是,先天的爱好,使我对英文的兴趣一直未减。
在听与说都不灵光的情形之下,只好靠读与写来给自己作为补偿。
手边一切英文报导、杂志、音乐、艺术等刊物,不但勤读勤查,还把英译的老子、庄子、孙子兵法之类拿来译回中文。
自得其乐之余,脑子里堆积了无数的各类单字、术语,却只是无法把它们拿来应用。
当然,这使我又生气又着急,于是,在一九六七年,决心去徐州路语言中心--学说话。
语言中心是要考的,目的是为了给你分班。
离开学校那么久,忽然又去做学生,心情甚是复杂。
考试的那天,碰到一位在台糖公司做英文翻译多年的老友,也来报考。
两人彼此鼓励一番,然后照着考卷,听着扩音器里用英文念给我们听的问题,一一作答,倒也十分新鲜刺激。
过了几天,通知来了,我被分到第六级。
语言中心的会话班,一共只有六级。
我一下子考取了最高班,骄傲之心又未免抬头。
心想,既然已经有这么高的程度,就不要念了吧?犹豫着勉强去注册的时候,偏巧第六班额满,注册组让我念第五班,降一级。
我就更加觉得自己可以不必念了,于是婉拒了注册组的好意,走出了语言中心。
谁知一出门,正好碰到台糖那位老友。
他问我,分到哪班了?我据实以告,说我想不念了。
这位老友把我一拉,说:“你为什么不念?我被分到第一级,还来念呢?你不就是为了想要会开口讲吗?现在不学,你永远也不会讲!走走走!回去注册!”老友不由分说,把我拉回了注册组,念第五级。
至今我感谢那幸运的一分钟-如果不是碰到这位老友,我将永远不会发现语言中心那几期的学说话对我这一生有如此关键性的帮助!我不但念了第五级、第六级,还念了以后的句型班,更接下去念了阅读与写作。
左念右念,乐此不疲,成了语言中心最舍不得离开的一个学生,也使我此生有了两年重现的春天,用补偿的心情领略做学生的快乐。
两年届满,适逢美国国务院邀请我到美国做四十五天访问,我欣喜雀跃自己的英文能够学以致用,不必带翻译,不必有旅伴,自己一个人,怡然上路。
不但在美国可以自动自发,到处参观,又多呆了二十天,专为欣赏纽约;而且还顺路到欧洲,畅游八国,加上日本与泰国,单枪匹马,共走了十一个国家,廿五个城市,绕地球一周,恰好是一百天整。
沿途除在法国略感不便之外,到处英语可以通行。
自己多年来,积存在脑子里无法发挥的英文单字,在语言中心的句型训练之下,一个一个的都可以在必要时各就各位。
虽然,当年所学的语法时常赶不上说话所需速度,“时态”“介系词”之类难免用得乱七八糟,但这已经使我具备了“跑天下”的基本条件,真是不亦快哉!也就因为自己那一阵和英语混得太熟了,到了巴黎,忽然没有人乐意和我讲英语,觉得十分烦闷。
那天,参加了去凡尔赛宫的旅行团,旁座刚好是位美国女士,两人相谈甚欢,参观完毕,回城之后,还在路边咖啡座喝些小酒,畅谈一阵才分手。
回到住处,见到朋友,我高兴地对她说:“你知道吗?我今天碰见了一个中国人!”说完之后,才发现下意识里,我把那位可以用我所知道的语言和我交谈的美国女士,当成“中国人”啦!自那以后,我多次出国旅行,畅游天下,独来独往,无牵无绊,那是托那一阵在语言中心上课之福。
有了英语这一项工具,也实在使我得以大享“天下一家”之张芳杰谈“英文自修”语言的学习着重于听、说、读、写四方面。
虽然这四种技巧皆以音韵、语法和句法为基础,但如欲达到运用自如,四种技巧仍宜分别训练。
欲学好一种语文,必须多听、多读、多说、多写,采渐进、累积、反复等原则,别无秘诀,这虽是老生常谈,却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
关于听力的训练,目前种种视听设备和环境,例如收音机、电视机、录音带、录像带等传播媒介,供人学习的教材,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可选用适合自己程度的英语唱片或录音带,反复播放收听。
看电影或电视时,亦可作自我训练,寓学习于娱乐。
起初或不易听懂,但可借字幕之助,得知在表达某一意念时,用的是什么字句,而该字句又是如何发音的。
时日既久,自可进一步舍弃字幕,而借剧情或说话者的表情或自己了解。
在听别人的发音时,如能同时注意自己的发音与别人正确的发音有何不同,借以纠正自己发音上的错误,更是一举两得。
在培养听力时,不仅要注意区别个别音的念法,尤要注意音的轻重和整句的语调。
此外,时下电台及电视的英语教学节目,均编有教材,又有优秀的教师讲授,可择适合自己程度者,多加利用。
说与听一样需要反复练习训练,最好当然是能常常和英美人士接触交谈。
常听学习英语的人抱怨,认为国内缺少说英语的良好环境。
诚然这是我们学习外语时最弱的一环。
但是我们可以寻求环境的突破,退而求其次来自己制造环境。
譬如随着唱片或录音带等大声念,朗读对话或短篇小文,都是训练说讲能力的方式。
甚至如无交谈的对象,自言自语亦未尝不可。
事实上多数国人学习说英语最大的障碍不是学习环境,而是害羞胆怯,深恐说出来的英语不合文法,或是中国式的英语,招人取笑。
我们绝不可让此种心理作祟,要讲就必须要开口,不要怕讲错,闭口不言,永远也不会讲,消除心理障碍,大胆去讲,日久生熟,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自能脱口而出。
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有略读与精读之分,略读重其量,要广泛涉猎,精读重其质,要深究熟读。
略读一篇文章,应自首至尾,先明其大意,若遇纠缠不清,特别艰涩的句子,寻上下文意之脉络条理,加以文法之分析,慢慢推敲,细心揣摩,困难当可迎刃而解。
精读的文章,除了先了解其内容、组织、论点、写作技巧外,遇有含精辟的见解之优美词句,应择量背诵,然后将全文多读几遍,即使不能背诵,至少亦须读到琅琅上口,如此亦有助于说、写能力的培养。
至于读物的选择,当配合自己的兴趣和程度。
从童话、故事、小品文、中英对照的读物开始,到报章杂志、文学名著、专门性的刊物书籍等。
不仅增强阅读能力,并可增广见闻。
此外,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尚需两个良好的伴侣,即一部最新的英文字典和一部优良的英汉字典。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谈到英文自修,字典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训练用英文写作的能力,可先从造句开始奠定根基,文章毕竟是一群有意义之词句的组合,应该由「以字为中心」进入「以句为中心」,进而发展段落。
初期练习用英文写作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熟读一篇文章后写出其摘要,或模仿其形式另写一篇。
若能持之以恒,写作日记乃最有效方式之一。
每日策励自己写点东西,倘时间不允,可抄录精彩文句,或剪贴佳作及重要新闻等。
再者,结交外国笔友,用英文通信,亦可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写作能力。
初习写作,不免会有词穷或自觉不畅之感,可尝试以句代词去表达,但词汇的记忆,原为写作的基本条件,与阅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读与写关系最密切,读的越多,越能增加字汇记忆,无形中还会增加思考和组织的能力。
英文在大体上是语文合一的,听、说、读、写是驾驭一种语言的整体,四者本是息息相连,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能说得对,才能写得对,能听得懂,更能读得懂,四者应均衡发展。
但是四种技能,单凭自修而达到精通,的确不易,需要绝大的毅力和恒心,有了决心和信心,然后订定自己的目标,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乐,觉得好像所到之处,无论哪国人都有点像是“中国人”了。
我的另一扇窗子ANOTHER WINDOW OF MINE作者聂光炎先生「阶梯英文」的编辑先生要我写一篇东西谈谈英文,这可使我很为难,而且“受宠若惊”。
真的,谈英文,这是多么专门的事,应该是那些专家学者来做的,怎么也不该轮到我头上,因为我的那点儿贫薄英文,确实无从品论,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经深一层了解,他们的用意,只是让我说说学习英文的经验,以及英文对我的用处。
这倒使我宽心不少,也就冒然用我也不太灵光的中文,来叙一叙过去学英文的因缘琐事。
其实,我从小就算是个挺爱学习,也喜欢读书的人。
只是生不逢时,求学读书的好日子,正赶上那段大动乱的悲惨岁月,终日处于恐慌、流浪、逃难、求生的折磨之中,根本读不成书,更不要说学英文了。
虽然后来死里逃生,算是安顿下来,而当时的环境、气氛,对所谓“学文的”、追求纯粹知识,实在是不可能,也得不到多大的支持和谅解。
当然你去挑着头儿摘什么英文,也会是很不得体的举措。
一耽误下来就是好几年(学东西最好的时光),有点儿可惜。
直到了二十五、六岁,我还没有好好正式学过英文,就连“你好吗?”“I am fine.”这类的话,我都不会说,真是很糟。
一次,遇上工作环境的变迁,很巧,一下子碰到很多同事,他们都是“吃英文饭的”,个个“能说会道”,遇见洋人都是“振振有词”,张开嘴就说,提起笔就写,这使我羡慕死了。
羡慕别人的学问。
我想不是坏事,于是生起我也来学英文的念头。
同时,也由于略有“公余之暇”,赶着天不亮就起来听收音机,凑钱缴学费,夜晚进补习班。
有的朋友给我鼓励,也有的说我发疯,更有人笑我是“八十岁学吹鼓手”。
八十岁,太夸张了一点,二十有六,开始念ABCD倒是真的。
“这是一只小白猫。
”“那是一条小黑狗。
”“请开开这扇窗子。
”“关上那扇门,请!”可是狠狠折磨了我一阵子。
“华盛顿砍树”、“阿伯拉罕·林肯”都使我出过“洋相”,受过“洋罪”,由于情绪不对劲儿,由于年纪大了几岁,由于没有基础,由于……最后的效果是So so带着学英文不成的沮丧,我反而转入了学术机构。
这个可好,周围长辈、先进、不少饱学之士,爱知识,也鼓励年轻人。
特别是李曼瑰老师,她自己英文很好,更不时提醒我,告诉我:“如果想把剧场艺术学好,非从英文下手不可”。
因为当时有关现代剧场艺术,连本中文书都没有,(现在也不多)。
她的启示很重要,我接受了她的观念、督促和指引,痛下决心,更认真的学英文。
从剧场的Facade到Cyclorama,一步一步通过剧场知识接触英文。
由英文的学习而去探索剧场艺术。
一九六三年,我得到一个“不以英文取胜”的机会,在文化技术交换计划下,到美国进修剧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