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属Cymbidium植物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兰花种间杂种的非共生萌发研究和ISSR分析

兰花种间杂种的非共生萌发研究和ISSR分析本研究以8个兰科植物为亲本,进行兰科远缘杂交实验和杂种的非共生萌发研究。
运用ISSR分子标记法对送春×多花兰的F1代和两亲本进行分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创造新的种质并在分子水平和形态特征上评价后代特性,为兰花育种做一些基础性的探索工作。
研究结果如下:1.以8个兰科植物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实验。
16个杂交组合中有12个得到朔果,5个杂交组合的种子成功萌发。
表明送春×多花兰、多花兰×送春、春剑×送春、送春×春剑、春兰×送春、多花兰×春兰等属内组合较易获得杂种,叉唇钗子股×珍珠矮、多花指甲兰×珍珠矮、硬叶兜兰×送春、送春×硬叶兜兰等属间组合较难获得杂交后代。
2.以送春×多花兰的F1代种子为试材,对促进非共生萌发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胚龄7个月、0.1 mol/L KOH处理10 min的种子萌发率最高。
种子萌发后原球茎的增殖以Z<sub>4</sub>(KC+BA 0.4 mg/L+NAA 0.6 mg/L+KT 0.2 mg/L)培养基为最好,增殖系数可达到12.8。
在原球茎增殖和分化成苗过程中加入活性碳能够有效地防止切口褐化。
3.送春×多花兰杂交种子的非共生萌发过程的系统观察表明,F1代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一些形态特征介于双亲之间,萌发后约90天时形成的原球茎类似原球茎与根状茎的复合体,当分化后在原球茎生根部位下方仍然有类似根状茎的结构存在。
由于母本为地生兰,父本为附生兰,其杂交后代对生态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4.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了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的优化,从8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4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并通过梯度PCR试验,确定每一个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
再用这14个引物对送春×多花兰的F1代59个单株个体和两亲本共61份材料进行ISSR-PCR扩增。
兰科植物各论

三、兰花的分布
兰花分布广泛,从72°N -52°S均有分布,80%-90%种类分布在以赤道为中 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以内,尤以亚洲热带和亚热带 、美洲热带地区为主,降水在1500—2500毫米左右。中国兰主产于亚洲尤其在中 国的亚热带地区,其分布纬度略向北1—2度。 主要分布区有:
四、兰花的分类
(一)按生态习性分类
1、附生兰类:主要产于热带,它们多生长于树干上(或岩石 、悬崖上),以粗壮根系附着在树干、岩石等表面,根系裸露 于空气中,不从树干、岩石上吸取养分,而自雨水、露水、雾 水中吸取水份、无机盐,也从落叶、脱落树皮、昆虫等动物残
体中吸取养分。常见有卡特兰属(Cattleya)、蝴蝶兰属 (Phaiaenopsis)、万带兰属(Vandacidum)等属的种类。
3、根通常下垂,但有些种类如西藏虎头兰的根向上生长成篮状或鸟 巢状,上面积存落叶供给养分。
4、根组织内或根际周围,生有根菌(也称兰菌,为真菌类,可固定 空气中的氮),菌丝体侵入根内后被分解、吸收,以供给养分和水分。尤其 对无胚乳且胚发育不完全的兰种子而言,尤需根菌的侵入。
(五)果实:
果为蒴果,含几个或多数种子,种子细小,近无胚乳,胚分化不完全。
1、直立茎:为单轴类。茎直立或倾斜向上,叶片长在茎两侧,随着新叶生长 , 老叶脱落。常见有兜兰、蝴蝶兰、指甲兰、万带兰、凤兰、火焰兰等。
兰属植物EST-SSR标记开发及应用

兰属植物EST-SSR标记开发及应用作者:孙叶刘红马辉单东方曹宏包建忠陈秀兰赵国琦来源:《江苏农业学报》2020年第03期摘要:本研究利用蘭属植物杂交种转录组测序数据开发EST-SSR标记,分析标记的多态性及兰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兰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分类研究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113 780条Unigene,从中共识别到23 709个SSR位点,SSR位点出现频率为20.84%。
从设计的200对引物中筛选出20对具有多态性,并且扩增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的EST-SSR标记引物,对48份兰属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平均多态位点数为3.0,共检测到81.0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05个等位基因。
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320 8,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507 0;Shannon’s信息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33 8~1.472 4,平均值为0.932 1,多态信息含量为0.110 3~0.662 2。
对4个参试兰属植物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春兰和大花蕙兰的F1杂交种群与大花蕙兰种群亲缘关系较近,与春兰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远。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为0.72时,48份种质聚成7类,春兰和大花蕙兰的F1代杂交种群大多聚入第I类,春兰种群聚入第V类,第II类、第III类、第IV类、第VII类均为大花蕙兰种群。
关键词:兰属植物;EST-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中图分类号:S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440(2020)03-0681-08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ST-SSR marker in CymbidiumSUN Ye1,2,LIU Hong2,MA Hui2,SHAN Dong-fang2,CAO Hong2,BAO Jian-zhong2,CHEN Xiu-lan2,ZHAO Guo-qi1(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 Technology,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China;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the Lixiahe District in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007, China)Abstract: Expressed sequence tag-simple sequence repeat (EST-SSR) marker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the polymorphism of markers 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ymbidium germplasms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resour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13 780 unigenes were obtained from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a total of 23 709 SSR loci were detected in the unigene with the frequency of 20.84%. In addition, 20 pairs of EST-SSR primers with polymorphism were selected from 200 primers, and the size of amplified bands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ctation. Moreover, 48 Cymbidium germplasms were amplified by PCR,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polymorphic loci was 3.0. A total of 81.00 alleles were observed, with an average of 4.05 alleles per locus. The mean values of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were 0.320 8 and 0.507 0,respectively.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ranged from 0.233 8 to 1.472 4, and the average value was 0.932 1. The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 ranged from 0.110 3 to 0.662 2. The F1 population of Cymbidium georingii and Cymbidium hybridum was close to thepopulation of C. hybridum, and far away the population of C.georingii.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48 germplasms were grouped into seven groups at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0.72, the F1 population of C.georingii and C. hybridum was grouped into class I, the population ofC.georingii was grouped into class V, and class II, class III, class IV and class VII were the population of C. hybridum.Key words:Cymbidium;expressed sequence tag-simple sequence repeat (EST-SSR)marker;genetic diversity;genetic relationship兰属植物主要分于中国、日本、韩国、马来群岛、印度西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等国家和地区,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
基于ITS2序列探讨兰属的DNA条形码鉴定和系统发育关系

基于ITS2序列探讨兰属的DNA条形码鉴定和系统发育关系巫伟峰;陈孝丑;陈发兴;陈春;张毅智【摘要】兰属中许多类型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并在兰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兰属植物复杂的演化、遗传历史,f直以来分类鉴定困难,存在诸多分类学争议.近年来,快速发展的DNA条形码技术为兰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利用12个兰属本地样品和250条GenBank下载的兰科ITS2序列(其中81条属于兰属),通过BLAST1、遗传变异、建树法等分析评估了ITS2序列用于兰属植物分子鉴定的可行性,并基于建树结果探讨了兰属的系统发育关系.BLAST1结果显示,ITS2序列可以准确鉴定12个本地兰属样品的属、亚属划分,鉴定成功率达到100%;在组水平也具有较好的鉴定能力,鉴定成功率为92%,但在物种水平上的鉴别能力较差,鉴定成功率仅17%.参考库(GenBank下载的250条兰科ITS2序列)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兰属ITS2序列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率为74.9%),在属、亚属水平上能较好地区分,但在组或组下的物种水平,由于组内和组间变异、种内和种间变异存在较大重叠,鉴别能力较差.建树结果显示,ITS2序列可以将兰属中的建兰亚属、兰亚属和大花亚属明显区分开,建兰亚属与兰亚属亲缘较近,两者与大花亚属亲缘较远,同还发现莲瓣兰与春兰在系统发育树中关系紧密,结果支持DuPuy&Cribb的3亚属划分,并暗示莲瓣兰可能是春兰下的f个变种或品种(支持率为69%).综上所述,ITS2序列在兰属植物的分子鉴定上具有f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兰属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的辅助条形码.【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9(031)008【总页数】10页(P1295-1304)【关键词】ITS2;兰属;DNA条形码;系统发育关系;兰科【作者】巫伟峰;陈孝丑;陈发兴;陈春;张毅智【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福建南靖 363600;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 550000;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福建南靖 363600;福州植物园,福建福州350000;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福建南靖 363600;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福建南靖 363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31兰属(Cymbidium)是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中最著名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类[1],全世界约有70种,中国约有49种[2]。
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离体快繁及四倍体培育研究

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离体快繁及四倍体培育研究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为兰科(Orchidaceae)兰属(Cymbidum Sw.)多年生草本花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是经济价值最高的兰花之一。
兰花主要靠分株繁殖,生长速度慢,繁殖系数低,另外兰花种子没有胚乳和子叶,常规播种难以萌发。
兰花育种的主要方法是杂交育种,但由于兰花种子发育不全,杂交育种很繁琐。
冈此,繁殖和育种是兰花的主要问题。
迄今为止,有关兰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洋半和国兰中的墨兰,而蕙兰的相关研究很少。
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多倍体的诱导是进行快速繁殖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
为此,本文对蕙兰组织培养中多倍体诱导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蕙兰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蕙兰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消毒方式是以洗涤剂浸泡10 min,自来水冲洗30 min,75%乙醇消毒60 s,0.1%升汞消毒10 min(加数滴吐温-20).无菌水冲洗4-6次为宜。
初代诱导芽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S+1.5 mg/L6-BA+0.2 mg/LNAA,诱导率达93.3%:其继代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6-BA+0.1 mg/LNAA,增殖系数为4.8;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植株和根系生长状况良好,生根率为100%,移栽成活率为85%。
在建立离体再生体系基础上,利用秋水仙素溶液为诱变剂,采用浸泡法和混培法对蕙兰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中以浸泡法处理效果较好,以0.5%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48 h为佳,诱变产生的植株经染色体鉴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4x=88,属四倍体类型,诱导率高达13.3%。
四倍体蕙兰在二倍体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上增殖,在MS+1.0 mg/LIBA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增殖与生根情况良好,移栽成活率为60%。
对诱导获得的四倍体蕙兰新种质与二倍体植株进行了外部形态和细胞学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在同一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下,四倍体植株叶片形态充分体现了器官的巨人性。
兰属植物Cymbidium的栽培及其历史

5/5/2019
13
影响 蕙蘭 栽培的因素及方式
4.蘭花的微繁殖技术 (2)
茎尖组织培养是切取一个新生长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部分并接种于一个预置液体培养基 的无菌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置于旋转轮或震荡器上。周期性的不断的运动阻止茎尖分 生组织向根与茎的方向分化,而是分化成许多胚胎植物和原胚体。该分化物可以由水平 方向切分开,而且这个过程可以一直重复,直到达到所要求的数量为止;然后再进行根 与茎的诱导培养;最后将分化成熟的幼苗移植,进行常规栽培。
1.) 树皮、泥炭、珍珠岩、陶粒等。
2.) 泥炭土为基础,加入沙、珍珠岩和树皮混合而成略偏酸性材料, pH值在5.5-6.0; 还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缓效肥,缓效肥的用量约为一般植物的一半为好。
• 3.) 无机介质,象岩棉、塑料泡沫、和海绵等也用来栽植蘭花。
• 4.) 园艺用岩棉和珍珠岩混合栽植大花蕙蘭效果很好(工业用岩棉不能用来种植蘭花, 以下所指均为园艺用岩棉).
•
从旧盆中取出植物时务必小心,有时你必须破坏旧盆才能无伤害地取出植株 。
首先清理黄叶、病叶、老花梗等;然后检查根系生长情况,摘除烂根、干瘪的假鳞茎,去 掉老的基质。
那些叶已脱落的老鳞茎如果不影响株型、容器空间的利用可以保留,因为它们是无 损于植物生长,而且还可能帮助水分和营养的储存。
•
选择好合适的容器,底部垫上瓦片、塑料泡沫等透水的大颗粒材料。将植株放入盆
我国南方地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遗传变异分析

我国南方地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遗传变异分析在我国的南部地区,特别是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生长着大量的兰科植物,这些植物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
同时,由于南方地区的气候和地形复杂多样,这些兰科植物的遗传变异程度也非常高,成为了兰科植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研究的热点。
兰科植物的多样性作为一类典型的花卉植物,兰科植物拥有许多色彩绚丽、形态各异的花朵。
在我国,兰科植物的种类非常多,有些植物只生长在非常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使得它们的分布范围非常有限。
例如南药兰、水萝卜、水龙骨等珍稀植物,都只分布在云南某些特定的山谷或河流附近,是非常难以获取的材料。
此外,由于兰科植物的繁衍生殖方式多样,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多种方式,使得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非常大。
一些物种甚至存在着多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混合体等现象,这种复杂程度使得兰科植物成为了研究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的重要对象。
兰科植物的遗传变异众所周知,生物之间的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基因、染色体和基因组的变异等多种因素。
而在兰科植物中,由于其繁殖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这些遗传变异的因素也非常多。
首先,由于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交替进行,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在不同生殖阶段的遗传变异有所不同。
例如,水仙兰在有性繁殖时会产生独特的遗传变异,而在无性繁殖时则会没有这种变异。
而对于一些常见的兰科植物,例如文心兰、蝴蝶兰等,由于它们存在较多的两倍体和多倍体混合体等现象,使得它们之间的遗传变异也非常丰富。
此外,兰科植物的基因组结构也非常复杂。
例如一些物种的DNA序列非常长,构建其基因组图谱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这些基因组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它们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非常高,也使得它们能够产生更为多样化的遗传变异现象。
兰科植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研究的意义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兰科植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的研究能够深入探索生命的奥秘,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做出重要的贡献。
并且,由于一些兰科植物具有高经济价值的特点,例如某些药用兰、食用兰、观赏兰等,对于它们繁殖生长的研究也有着极大的经济意义。
百里香属7种植物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的开题报告

百里香属7种植物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百里香属(Thymus)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具有
药用价值。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逐渐减少,对百里香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越来越受
到重视。
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和ISSR(间隔序列重复引物)技术是两种常
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
本研究旨在通过RAPD和ISSR技术对百里香属7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百里香属7种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包括Thymus vulgaris、Thymus x citriodorus、Thymus pulegioides、Thymus herba-barona、Thymus serpyllum、Thymus capitatus和Thymus zygis。
采用RAPD和ISSR技术对各种植物
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种技术在分析中的差异。
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调查和前人研究,选择合适的引物,设计合理的扩增条件;收集并处理多种来源的植物样品;运用PCR技术扩增样品DNA;通过电泳技术分离扩增出的DNA条带,并进行分析。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对百里香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揭示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和演化历史,为百里香属植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同时,由于RAPD和ISSR技术具有简便、高效、快速等优点,该研究所得的结
果也将有助于推进遗传多样性研究在其他植物物种中的应用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t ia c r c ssb t e .o r giR h .) c bfadC o r gi a.o gba t tm, dC1n i l m e c s newee l et e id t o wenCg ei i( c b .R h . n g ei ivr 1 irce u a . c oi n f . n n a n a f u
A bsr c :I t a t SSR a pple t de e tt eai ns i b t e 6 Cy bii m p is n 3 ba d e e a plfe i w s a id o t c he r lto hp e we n 1 m d u s ece ,a d 8 6 n sw r m i d w t i h 1 rm e s n l ng 22 l m or hi n ds 5 p i r.i cudi 7 po y p c ba .The p ym o ph cpe c nag s2 2% . ol r i r e t e i 7. UPGM A e ulss r s t howe a e g — d t tt e h h
维普资讯
蘧 H R DT S(ei ) 20 年 5 3() 2 —62 EE I A B i g 08 j n 月,05: 7 3 6
I N 23 72 W W haeen S 5・ 7 S 0 9 W.ign. cn c
Doh 03 2 / ..0 5 2 0 .0 2 1 .7 4SPJ 1 0 .0 80 6 7
H o .wasf ra y fom eot e 5 s ces T i e ul sq t i l o e ta ton lc a sfc to ok a wa r h t h r1 pe i . h sr s ti uie smia t t r dii a l s i a in,i i ai g t a e r h i nd c tn tt h h
t c n q e c u d s p lme t o f r t n t a i o a x n my i e mo e u a v 1 e h i u o l u p e n me i o mai t d t n t o o t l c l l e . s n o or i l a nh r e Ke wo ds Cy i i m ; o y r h s ; S R y r : mb d u p l mo p im I S
兰属 是 兰科 兰族 的萼足 兰 涯族 的一个 属 ,全 世 界约有 兰属 植物 7 0种 【,主要 分布 于亚洲 热带 与亚 l 】
热带 地 区,向南 到 澳大 利亚北 部 。根 据 Du P y 和 u C ib分类 系统 ,我 国有 4 r b 9种 兰属 植物 和一些 变种 , 产 于秦岭 以南 各省 [。我 国兰花 的市 场交 易额 巨大 , 2 】 这 是 由于 兰属 植物 不 仅具 有 观赏 价值 ,还具 有 重要 的药用 价值 。 】
Th e tcdie st fCy i i eg nei v r iy o mb d um S R byI S
W U e — n W ANG Zh n Xi g , HuiZh n HINon — ng , — o g ,S g No ZHAO n Ya
1Ke L b rtr Bo h mir a dMoeu r ilg , n zo . y a oaoyo ice sy n f t l l Booy Ha gh uNoma Unvri , n zO 101,hn ; ca r l i sy Ha gh U30 8C ia e t 2 C lg F o , ilgc l n nio metl n ier g Z n o g h n nvri, n zo 101, hn . ol e f o d Boo i a dE vrn na E gnei , h e o a n gG nsa gU iest Ha gh u30 8 C ia y
兰 属植 物在 自然 界 中存 在杂 交 ,也 有人 通 过属 间杂 交 培 育 出 优 良品 种 ,因 此 该 属 的 分 类 较 为 混 乱 【。兰属 的系统 分类 以形 态学 为标 准 ,而 近几 年 , 4 】 利 用分 子标 记技 术对 该属 植 物进 行遗 传 多样性 研 究
摘要 :将 简单 重复序 列 区间扩增 多态标
( trs l sq e c p as I S ) 术应用 于 l i e—i e e u n er et,S R 技 n mp e 6种兰属 的遗 传 多样
性分 析, 5个 引物共扩 增 出 8 6条 带,其 中有 2 7条 多 态带,多态 百分 比为 2 .%。UP 1 3 2 72 GMA聚 类结果 显示:春 兰 与春剑 的亲缘 关系 最近 ,而兔 耳兰 与其他 1 兰属植 物 的距离 最远 。I S 明该技 术 能在分 子水 平 上对传 统 兰属分 类进 行 必要 补充 。 关键 词 :兰属植 物 ;遗 传 多样性 ;S R IS
研 究报告
兰属 C mbdu 植物 I S y iim S R遗传多样性分析
吴振兴 ,王 慧中 ,施农 农 ,赵 艳
1 州 师 范 大 学 生 物 化 学 与分 子 生 物 学 杭 州 市 重 点 实 验 室 , 州 3 0 1; .杭 杭 10 8
2 .浙 江 工 商 大 学 食 品 、生 物 与环 境 工 程 学 院,杭 州 30 1 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