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屯溪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入学考试摸底语文试卷.doc

合集下载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曲牌的“京剧化”创新在我国传统音乐宝库中,有不计其数的曲牌音乐。

这些曲牌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音乐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历代音乐生活的产物,是地域性的音乐符号,是大众共有的音乐资源库。

对京剧器乐曲牌伴奏艺术的探讨,自京剧诞生以来、特别是发展至成熟阶段,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

京剧器乐曲牌作为无词的纯音乐伴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京剧的前奏、幕间过场音乐、情景音乐、尾奏等,均是通过这些器乐曲牌的演奏来实现的。

它与唱腔音乐、锣鼓打击乐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使京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京剧器乐曲牌各种形式的产生,与京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广纳各种艺术精华。

形成之初,京剧的唱腔主要是吸取徽剧的二黄、四平调、拨子腔、吹腔,以及汉剧的西皮,进而合流成为皮簧腔,并从梆子腔引进南梆子等。

京剧的器乐曲牌则受徽、汉剧的影响很少,而是广泛从昆曲、民间鼓乐和丝竹乐以及宋元南北曲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自己的形态。

“京剧化”的变革创新,便是京剧器乐曲牌适应需要最重要的手法。

无论是胡琴套子,还是唢呐、笛子吹奏,都根据京剧风格加以变异。

京胡主要是通过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的定弦及特有的弓法、指法来体现“京味”;笛子、唢呐则是用筒音变化及特有的气口、变气等吹奏方法来表达浓郁的京剧韵味。

这些“京剧化”的革新,实际上就是改编再创作,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

因其是在已有原生态曲调基础上的口头音乐创作方法,所以演奏者也是改编者。

琴师的演奏和乐师的吹奏,时有即兴发挥,常常是在演奏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很少有一个定本,处于反复加工的过程中。

安徽省屯溪区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

安徽省屯溪区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

安徽省屯溪区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中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对他们不能求全责备,尤其是那些无心向学的学生,他们在班级有时危言危行来恐吓同学,交上来的作业常常是文不加点,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不以为意,但是这些不良现象的背后常常是有原因的,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我认为还是不足为训好,应该多给他们关爱,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引导他们逐步走向学习的正轨。

A . 求全责备B . 危言危行C . 文不加点D . 不足为训2. (2分) (2017高一下·覃塘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7月11日凌晨,第15届欧洲杯决赛开赛,葡萄牙队在主力C罗伤腿的情况下,经过加时,以1:0力克东道主法国队,捧起欧洲杯冠军。

B . 与被评为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相比,我国FAST望远镜灵敏度高其约2.5倍,将在未来30年保持领先的地位。

C . 2016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已突破246亿,同比增长21%,国产电影市场火爆,《美人鱼》以33亿元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

D . 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另辟蹊径,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首次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

3. (2分)(2020·宝山模拟) 小王遭到误解猜忌后,借诗句表明心迹,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 .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C .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D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4. (9分) (2019高二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 艾 斐 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面临安全风险,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与削弱,甚至还会招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维护文化安全成为各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防范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防范决非封闭自囿。

最有效的防范,永远都是自强自律;警惕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把群众文化看作“下里巴人”的态度,更警惕一味崇洋媚外,紧紧盯着国外的领奖台,把文化创造的着眼点一骨脑儿放在对奖项的拼争上。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自律自强还要求我们警惕在文化建设与文化创造中的趋利、媚俗、浅薄、浮躁、恶搞、收视率为王、“娱乐至死”等现象,切实回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

而最有力的维护,则始终都是开拓创新。

因为,对我国文化安全构成威胁的,除了诸多外部因素,内部开拓创新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相较于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积累与文脉延亘,只有200多年建国史的美国为什么能拥有文化强势并称霸全球?关键就在于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

他们在文化创造中不仅将从欧洲带去的骑士精神、绅士精神和现代科技发挥到极致,还从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中“猎取”要件和元素。

花木兰、孙悟空、熊猫、武术,以及《道德经》、《论语》、《庄子》、《易经》、《孙子兵法》和四大名著等,就常常成为其开发新项目和创造新产品的素材。

不独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在其文化产业的生产链上也少不了中国文化元素。

面对安全威胁若单纯防堵与抵挡,效力不大。

只有不断加大我们自身的开拓创新力度,充分挖掘中华文化资源,创造出足以征服人心的文化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文化与其他一切“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只有从被吸引、认同、接受、欣赏、消化与感动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生命并产生价值。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

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

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

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

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

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

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

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

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

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

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

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

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

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

高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5至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5至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屯溪一中2015-2016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传神正在“阿堵”中戴明贤顾恺之画人物不轻易点眼睛,说是“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意为这个)中。

”借来比喻文学语言,也很恰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它的“心灵之窗”,精气神借以闪现。

文学语言相近于古人说的“文字”,或“五四”后说的“文体”,或契诃夫说的“笔调”,或今人说的“叙事风格”。

它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指词汇,更指对词汇的指挥调遣。

人生故事大同小异,“太阳底下无新事”,说什么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说得好。

想把故事说得吸引人,全靠语言来传神写照。

文学语言可以有多种定义,“传神”二字最能一语中的。

文学语言极其复杂,用“文野”“雅俗”“精粗”等现成概念来衡量,往往走进误区。

《辞海》归纳文学语言的特点为“准确、鲜明、生动、富有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

然而准确、鲜明和生动表现在作品中是多元、不居、变异无穷的。

它因体裁而异,因作家而异,因读者而异,永远是一个个个案。

对这样一个充满动势和变数的活体,不可能有标准化的“公尺”。

若把文学语言作为议论的话题,我认为应以一个基本观点作为前提:承认它的多样性,承认文无一体、美有万殊。

从文体看,对语言要求最考究的是诗。

诗要求高度概括,一语道破。

宏大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壮阔如“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精致如“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微妙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但诗人的语言是单纯和稳定的。

散文亦然,通篇是作者自己的语言。

不过小说则因多重成分而情况复杂。

作家以语言为风格的载体,好的作家必有敏锐的语言感觉和独特使用。

钱锺书锋芒毕露,杨绛绵里藏针,沈从文忌用成语,王蒙成语编队列阵。

宗璞用典雅的文字写学者教授的故事,王朔用俚俗的语言写市井人物的故事,都能传特定人物和特定生活之神,各得其宜。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一(上)入学化学试卷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一(上)入学化学试卷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一(上)入学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当某实验没有准确的药品用量说明时,为看到明显现象,取用药品越多越好B.取用细口瓶里的试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标签朝外拿起瓶子,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C.胶头滴管取完一种试液后,可直接取另一种不与其反应的试液D.取用粉末状固体或固体小颗粒时,应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固体时,应用镊子夹取【答案】D【解析】解:A.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m 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故A错误;B.如果瓶塞正放的话会腐蚀桌面,再放到试剂瓶上时会污染试剂,所以要瓶塞倒放;如果标签不向着手心,倾倒液体的残留液会流下时腐蚀标签,所以标签向着手心,故B 错误;C..胶头滴管一般专瓶专用,若取另一种液体,会污染试剂,故需洗涤后再用,故C错误;D.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取用时可以用药匙,或者用镊子夹取.具体的操作是: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滑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或小颗粒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竖起,使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壁,故D正确;故选D.A.在取用药品时要做到节约药品,用到最小量,且不能影响实验效果;B.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原则来做题;C.胶头滴管一般专瓶专用;D.根据固体药品取用原则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2.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A.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答案】A【解析】解: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碳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钾,此时引入了碳酸钾,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钾,故A正确;B、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此时引入了硫酸钾,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未能除去杂质,故B错误;C、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此时引入了硫酸钠,硝酸钠,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未能除去杂质,故C错误;D、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此时引入了碳酸钠,硝酸钠,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未能除去杂质,故D错误;故选A.根据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除杂,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A.AB.BC.CD.D【答案】D【解析】解:A.乙醇和水混溶,不能用作萃取剂,应用四氯化碳或苯萃取,故A错误;B.乙酸乙酯和乙醇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C.根据二者在水中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不同,利用重结晶法.N a C l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KNO3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大,经冷却过滤,故C错误;D.丁醇和乙醚混溶,但二者的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正确.故选D.A.乙醇和水混溶,不能用作萃取剂;B.乙酸乙酯和乙醇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C.应利用二者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同分离;D.丁醇和乙醚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物质的性质的异同,把握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和操作原理.4.在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C.过滤时,烧杯内壁与漏斗下端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答案】D【解析】解:过滤的原理: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普通的常压过滤实验中的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末端与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接触,漏斗下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接触.A.在滤操作中,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滤纸弄破,故A正确;B.在滤操作中,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故B正确;C.分液操作中,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故C正确;D.根据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尖端应垂直悬空于试管上方0.5cm处,故D错误;故选D.A.根据过滤液体时的“三靠”原则来回答;B.根据过滤液体时的“三靠”原则来回答;C.分液操作和过滤液体时的“一贴”操作相似;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来回答.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过滤,抓住过滤的原理进行解答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5.化学实验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溶液加入CC l4,CC 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B.B a(NO3)2可溶于水,可将含有B 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试管内壁残留的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产生红褐色固体,可以用盐酸将其溶解.D.某溶液加入B a C 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 g+【答案】C【解析】解:A.某溶液加入CC l4,发生萃取,CC 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故A错误;B.将含有B a(NO3)2的废液不可随意丢弃,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B错误;C.红褐色的固体是氢氧化铁固体,氢氧化铁固体溶于盐酸,故C正确;D.某溶液加入B a C 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可能含有A g+,或硫酸根离子,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D错误,故选C.A.CC l4层显紫色,则溶液中含碘单质;B.化学实验的废液不可随意丢弃,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C.红褐色的固体是氢氧化铁固体;D.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检验、离子检验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6.不用其他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正确的鉴别顺序是()①N a OH溶液,②M g(NO3)2溶液,③C u SO4溶液,④KC l溶液.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①②③D.③①②④【答案】D【解析】解:观察为蓝色溶液的为③,与③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为①,剩余两种与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为②,则另一种物质为④,所以鉴别顺序为③①②④,故选D.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先观察颜色,再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现象鉴别物质,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试剂的鉴别,把握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为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物质的颜色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7.除去铜粉中混的有少量氧化铜,其主要操作过程是()A.在空气中燃烧B.加适量稀硫酸、微热、过滤C.加适量水、微热、过滤D.加适量稀硫酸、微热、蒸发【答案】B【解析】解:A.在空气中燃烧能使铜与氧气反应,不会除掉氧化铜,故A错误;B.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加适量稀硫酸过滤能除掉氧化铜,故B正确;C.铜和氧化铜都不溶于水,过滤不能分离这两种物质,故C错误;D.加适量稀硫酸虽然能和氧化铜反应除掉氧化铜,但又生成硫酸铜物质,如蒸发水分时,在铜物质中又增添了新的杂质,故D错误.故选B.A.分析谁是杂质,在空气中燃烧会除掉谁;B.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C.铜和氧化铜都不溶于水;D.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和水,蒸发会得到新的杂质硫酸铜.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除杂,难度不大,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N2和CO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1mol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常温常压下占有体积22.4L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答案】C【解析】解:A.N2和CO的相对原子质量都为28,且都为双原子分子,则等质量的N2和CO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故A正确;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都含有3mol氧原子,故B正确;C.注意常温常压下V m≠22.4L/mol,故C错误;D.干冰分子式为CO2,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故D正确.故选C.根据n==结合物质的构成计算相关物理量,注意常温常压下V m≠22.4L/mol.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物理量的计算以及气体摩尔体积等知识,难度不大.9.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16gB.32gC.64g/molD.32g/molD【解析】解:8g气体X的物质的量为:n(X)=mol=0.25mol,X的摩尔质量为:M(X)===32g/mol,故选D.先根据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系:n=计算出X的物质的量,然后利用摩尔质量的表达式:M=计算出X的摩尔质量.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简单计算,题目难度不大,解题根据是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转化关系,试题主要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10.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g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 AD.17g OH-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答案】D【解析】解:A、NO2和CO2中均含2个氧原子,故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2N A个氧原子,故A正确;B、乙烯和环丁烷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g混合气体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为n==2mol,则含有2N A个碳原子,故B正确;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92g混合物中含有NO2的物质的量n==2mol,故含6mol原子即6N A个,故C正确;D、17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1mol氢氧根中含9mol质子,即9N A个,故D错误.故选D.A、NO2和CO2中均含2个氧原子;B、乙烯和环丁烷的最简式均为CH2;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D、求出氢氧根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氢氧根中含9mol质子来计算.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1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N 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B.在常温常压下,11.2L C 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C.25℃,1.01×105P a,64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D.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答案】C解:A、依据n==计算,含有N A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mol,氦气是单原子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故A错误;B、在常温常压下,11.2L C l2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B错误;C、由n=可知,物质的量==1mol,则原子数3N A,故C正确;D、标准状况水不是气体,11.2LH2O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D错误;故选C.A、依据n==计算;B、依据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分析判断;C、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结合分子式计算原子数;D、标准状况水不是气体.本题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注意氦气是单原子分子,题目较简单.12.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A.n/1mol-1B.9nmol-1C.2nmol-1D.nmol-1【答案】B【解析】解:1g水的物质的量==mol,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则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ol×2=mol,由N=n×N A可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N A=.故选B.根据水分子的构成、n=、N=n×N A来计算.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明确质量、物质的量、微粒数目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不同字母表示的意义来解答.13.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①0.5mol NH3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③4℃9m L水④0.2mol H3PO4.A.①④③②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答案】A【解析】解:①0.5mol NH3含有的物质的量为0.5mol×4=2mol;②标准状况下22.4L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1=1mol;③4℃9m L水的质量为9g,物质的量为=0.5mol,则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3=1.5mol,④0.2mol H3PO4含有的物质的量为0.2mol×8=1.6mol;所以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①④③②,故选:A.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以及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来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要注意公式的应用范围以及不同离子间的计算方法.14.将a g氯化钾溶于1.8L水中,恰好使K+离子数与水分子数之比为1:100,则a值为()A.0.745B.0.39C.39D.74.5【答案】D【解析】解:1.8L水的质量为1800g,其物质的量==100mol,溶液中K离子数与水分子数之比为1:100,则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钾离子守恒知,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氯化钾的质量=74.5g/mol×1mol=74.5g,故选D.1.8L水的质量为1800g,其物质的量==100mol,氯化钾溶液中钾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据此计算钾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 M计算氯化钾的质量.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根据钾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计算钾离子的物质的量,熟练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公式,题目难度不大.15.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摩氙气和7.5摩氟气,于400℃和2633千帕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摩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是()A.1:2B.1:3C.1:4D.1:6【答案】C【解析】解:7.5mo L氟气反应剩余4.5mol氟气,反应了3mol氟气,1.5mol X e与3mo L氟气反应生成物中X e原子与氟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5:3×2=1:4故选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题.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6.若某氖原子质量是a g,12C的原子质量是b g,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2a/bB.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 N A gC.W 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molD.W 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0W/a【答案】CD【解析】=,氖元素存在同位素,氖元素的相解:A、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碳原子质量的对原子质量是同位素所占体积分数的平均值,故A错误;B、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mol原子的质量即a N A g•mol-1,故B错误;=mol,故C正确;C、W 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D、W 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1mol氖原子所含质子数×物质的量×N A=10××NA=,故D正确;故选CD.A、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含义计算;B、依据摩尔质量概念分析计算;C、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D、质量换算为物质的量进而计算质子数;本题考查了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等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三、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7.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A.LB.LC.LD.L【答案】D【解析】解: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c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在标准状况下V m=22.4L/mol,则cg该气体的体积为mol×22.4L/mol=L,故选D.根据n=计算ag气体的物质的量,质量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据此计算c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根据V=n×V m来计算体积.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难度不大.18.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 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p(N e)>p(H2)>p(O2)B.p(O2)>p(N e)>p(H2)C.p(H2)>p(O2)>p(N e)D.p(H2)>p(N e)>p(O2)【答案】D【解析】解:N e的摩尔质量为20g/mol,H2的摩尔质量为2g/mol,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呈反比,摩尔质量越大,压强越小.所以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p(H2)>p(N e)>p(O2).故选:D.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呈反比.据此判断.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可借助p V=n RT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注意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19.(1)CC l4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液体,请按下列要求用实验方法鉴别:只允许用一种试剂: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出少量的CC l4和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的单质碘,振荡,呈紫红色的液体是______ ,呈棕黄色的液体是______ .(2)N a C 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 a C l2,某学生用过量的N a2CO3使C a2+转化为沉淀而除去,确认C a2+已经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3)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萃取分液法B、加热分解C、结晶法D、分液法E、蒸馏法F、过滤法① ______ 分离水和苯的混合物;② ______ 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C)和甲苯(沸点为110.6°C),已知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CC l4;蒸馏水;取少量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加入N a2CO3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证明沉淀已完全;D;E;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倒置漏斗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将活塞旋转180度后再倒置观察,若还是不漏水,则活塞的密封性能合格【解析】解:(1)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出少量的CC l4和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的单质碘,振荡,呈紫红色的液体是CC l4,呈棕黄色的液体是蒸馏水,故答案为:CC l4;蒸馏水;(2)确认C a2+已经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加入N a2CO3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证明沉淀已完全,故答案为:取少量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加入N a2CO3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证明沉淀已完全;(3)①水和苯的混合物分层,则利用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D;②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但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的方法为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倒置漏斗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将活塞旋转180度后再倒置观察,若还是不漏水,则活塞的密封性能合格,故答案为:E;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倒置漏斗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将活塞旋转180度后再倒置观察,若还是不漏水,则活塞的密封性能合格.(1)碘水为棕黄色,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为紫红色;(2)确认C a2+已经沉淀完全,可向滤液中继续加碳酸钠不生成沉淀;(3)①水和苯的混合物分层;②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但沸点不同,分液漏斗应检查活塞、塞子位置是否漏水.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检验和鉴别及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于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实验能力,注意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离子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20.(1)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2个N a+,则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该溶液中含溶质N a2SO4的质量为______ 克.(2)34.2g某强碱M(OH)2中含有0.4mol OH-,则M(OH)2的摩尔质量为______ ,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3)同温同压下某钢瓶充满O2时重116g,充满CO2时重122g,充满某气体时重132g,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______ .(4)标准状况下,44.8L由N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57.6g,则其中N2和O2体积之比为:______ .【答案】0.025mol;3.55;171g/mol;100;64g/mol;4:1【解析】解:(1)解:n(N a+)==0.05mol,n(SO42-)=n(N a2SO4)=n(N a+)=0.05mol×=0.025mol,故硫酸钠的质量=0.025mol×142g/mol=3.55g,故答案为:0.025mol;3.55(2)由于1mol M(OH)2中含2mol氢氧根,故当含0.4mol 氢氧根时M(OH)2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其摩尔质量M===171g/mol,故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1-71=100,故答案为:171g/mol;100;(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相同容器中气体的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物质的量相等,设容器的质量为m,则=,m=100g,设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则=,解得M=64g/mol,故答案为:64g/mol;(4)标况下,44.8L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设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x+y=2①28x+32y=57.6②解得x=1.6y=0.4,故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mol:0.4mol=4:1,故答案为:4:1.(1)根据n=计算N a+离子物质的量,n(SO42-)=n(N a2SO4)=n(N a+),根据m=n M计算硫酸钠的质量;(2)根据1mol M(OH)2中含2mol氢氧根,从而求出M(OH)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其摩尔质量M=来计算;(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相同容器中气体的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计算;(4)根据n=计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再结合总质量列方程计算各自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注意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相同容器中气体的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相等列方程式计算.建议把握相关计算公式及运用.五、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21.L i PF6是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电解质.某工厂用L i F、PC l5为原料,低温反应制备L i PF6,其流程如下:已知:HC l的沸点是-85.0℃,HF的沸点是19.5℃.(1)第①步反应中无水HF的作用是______ 、______ .反应设备不能用玻璃材质的原因是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无水HF有腐蚀性和毒性,工厂安全手册提示:如果不小心将HF沾到皮肤上,可立即用2%的______ 溶液冲洗.(2)该流程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第③步反应中PF5极易水解,其产物为两种酸,写出PF5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第④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第⑤步分离尾气中HF、HC l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L i PF6产品中通常混有少量L i F.取样品wg,测得L i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该样品中L i PF6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mol(用含w、n的代数式表示).【答案】反应物;溶剂;S i O2+4HF═S i F4↑+2H2O;N a HCO3;PF5+4H2O═H3PO4+5HF;过滤;冷凝;【解析】解:(1)根据题目中的流程可以看出,固体+液体→新物质+饱和溶液,所以无水HF的作用是反应物和溶剂;玻璃的主要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和HF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 i O2+4HF═S i F4↑+2H2O;HF属于弱酸,必须用弱碱性溶液来除去(比如2%的N a HCO3溶液);故答案为:反应物、溶剂;S i O2+4HF═S i F4↑+2H2O;N a HCO3;(2)根据题目中的信息“PF5极易水解,其产物为两种酸”,则根据元素组成可知,两种酸分别是H3PO4和HF,所以反应的方程式为PF5+4H2O═H3PO4+5HF,故答案为:PF5+4H2O═H3PO4+5HF;(3)第④步分离的是固体(L i PF4(s))和液体(HF(l)),所以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尾气中HF、HC l,可以利用二者沸点的差异(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进行分离,所以采用冷凝法,故答案为:过滤;冷凝;(4)设L i PF6为xmol,L i F为ymol;根据L i守恒,有x+y=n,根据质量守恒有152x+26y=w,解得x=mol,故答案为:mol.(1)根据题目中的流程可以看出,固体+液体→新物质+饱和溶液,所以无水HF的作用是反应物和溶剂;玻璃的主要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和HF发生反应;HF属于弱酸,必须用弱碱性溶液来除去;(2)根据元素组成可知,两种酸分别是H3PO4和HF;(3)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固体采用过滤分离,HF分子间含有氢键,沸点大于HC l,可采用冷凝法分离;(4)根据L i守恒和质量守恒计算.本题为无机化学流程题,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涉及物质推断、分离提纯、方程式书写、化学计算等知识,注意题干所给信息的使用,侧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六、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22.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图: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已知NH4C l固体受热时可完全分解为气体.回答下列问题:(1)欲制备10.7g NH4C l,理论上需N a C l ______ g.(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_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 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______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 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______ .【答案】11.7;蒸发皿;35℃;取少量所得样品于大试管中,加强热,若无固体剩余,证明产品纯净【解析】解:将氯化钠和硫酸铵混合溶解,蒸发浓缩,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温度较高时,硫酸钠溶解度较小,所以趁热过滤可得硫酸钠固体,溶液中则主要为氯化铵,过滤得氯化铵溶液,将氯化铵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得氯化铵固体,经洗涤干燥得氯化铵产品,(1)10.7g NH4C l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C l元素守恒,需要N a C l的物质的量也为0.2mol,质量为0.2mol×58.5g/mol=11.7g,故答案为:11.7;(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故答案为:蒸发皿;(3)根据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低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曲牌的“京剧化”创新在我国传统音乐宝库中,有不计其数的曲牌音乐。

这些曲牌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音乐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历代音乐生活的产物,是地域性的音乐符号,是大众共有的音乐资源库。

对京剧器乐曲牌伴奏艺术的探讨,自京剧诞生以来、特别是发展至成熟阶段,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

京剧器乐曲牌作为无词的纯音乐伴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京剧的前奏、幕间过场音乐、情景音乐、尾奏等,均是通过这些器乐曲牌的演奏来实现的。

它与唱腔音乐、锣鼓打击乐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使京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京剧器乐曲牌各种形式的产生,与京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广纳各种艺术精华。

形成之初,京剧的唱腔主要是吸取徽剧的二黄、四平调、拨子腔、吹腔,以及汉剧的西皮,进而合流成为皮簧腔,并从梆子腔引进南梆子等。

京剧的器乐曲牌则受徽、汉剧的影响很少,而是广泛从昆曲、民间鼓乐和丝竹乐以及宋元南北曲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自己的形态。

“京剧化”的变革创新,便是京剧器乐曲牌适应需要最重要的手法。

无论是胡琴套子,还是唢呐、笛子吹奏,都根据京剧风格加以变异。

京胡主要是通过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的定弦及特有的弓法、指法来体现“京味”;笛子、唢呐则是用筒音变化及特有的气口、变气等吹奏方法来表达浓郁的京剧韵味。

这些“京剧化”的革新,实际上就是改编再创作,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

因其是在已有原生态曲调基础上的口头音乐创作方法,所以演奏者也是改编者。

琴师的演奏和乐师的吹奏,时有即兴发挥,常常是在演奏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很少有一个定本,处于反复加工的过程中。

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级语文摸底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级语文入学摸底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

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

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

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

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

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

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B.②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接着分析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③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C.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

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应。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

B.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

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

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七年,伐江南。

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

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诸将许诺。

明日,稍愈。

又明日,城陷。

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

”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

”及还,献俘。

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

”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

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

六月薨,年六十九。

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注:①.觌(dí):相见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B.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参与,加入D.仍.赐白金万两仍:于是,又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B.观其所.取一无所.受C.汝何.故疏我吾何.功哉D.彬之.总师也上临哭之.恸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

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3分)(2)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3分)(3)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8分)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②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__________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①,②,③,④,⑤,⑥,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乙:①,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④,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⑤妇姑荷箪食,。

(白居易《观刈麦》)⑥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鞋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

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

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

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

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

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

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

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

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

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

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

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

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