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灯灯丝冷阻与管流关系

合集下载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深入剖析荧光灯的工作原理现在的荧光照明随处可见--办公室,商店,街道....甚至在家里都可以发现它的存在。

尽管它们随处可以见到但它的工作原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

究竟在这些白色的管里面发生了什么了?为了理解荧光灯就要对光本身有所认识。

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由原子释放出来的。

它是由许多微小类似粒子的小团组成的,这些类似粒子的东西有能量和动量但没有质量。

这些粒子叫做可见光子,是光的最基本单位。

当电子受到激发的时候原子就会释放出可见光子。

如果你已经知道原子是如何工作的话,那你也就知道电子是围着原子核走来走去的负极电荷粒子。

原子的电子有着不同等级的能量,主要取决几个因素,包括它们的速度和离原子核的距离。

电子不同的能量等级占有不同的轨函数和轨道。

通常来说,有着大能量的电子就会离原子核更远。

当原子得到或失去能量的时候,是以电子移动表示变化。

当有某些东西将能量传到原子的时候---以热量为例子--电子可以暂时被推进到一个更高的轨道(远离原子核)。

电子只是在这一轨道位置停留极短时间:几乎马上就被退回到原子核,到达它的原始轨道上。

这时电子就以光子的形式放出额外的能量。

发光的波长取决于有多少能量被释放出来,这也就取决于电子所在的轨道位置。

因此,不同类的原子就会释放出不同类的可见光子。

换句话说就是光的颜色是由受激发的原子种类决定。

这几乎是在所有光源的最基本工作机制。

这些光源的主要不同是在于激发原子的过程。

在白炽灯光源里,原子是由通过加热来激发;而在灯管里,原子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激发。

荧光灯的中心元件就是它的一个密封的玻璃管。

这个管含有少量水银和惰性气体,通常是氩惰性气体元素,这种惰性气体要保持非常低压。

管也含有荧光粉,在玻璃管内单独涂上一层荧光粉。

玻璃管两端各有一个电极,是连接到电流用的。

当你开灯的时候,电流就会穿过电路流到电极。

有相当大的电压流过电极,所以电子会穿过来自管中的一端的气体到达另一端。

这个能量的变化会将管内的水银从液体变为气体。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荧光灯(Fluorescent Lamp)是一种常见的高效照明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荧光物质在受激时发出可见光。

荧光灯具有较高的光效(光效较高,即单位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能力较强),长寿命和低能耗的特点,因此在各种照明应用中广泛使用。

荧光灯由充气的长玻璃管(荧光灯管)和两个端子组成。

荧光灯的主要构造包括两个电极、荧光粉、荧光管和镧系掺杂的卤素化合物。

1.主机通电:在荧光灯的主机中,将两个电极连接到电源上。

电流流过电极并通过整个荧光灯管。

实际上,荧光灯管内部有一些细丝(称为阴极和阳极),它们产生电弧。

2.电极发出电子:当电流通过荧光灯管时,电极上产生的电弧会产生电子流。

这些电子被加热,逐渐增加速度,最终形成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3.电子激发荧光粉:当这些高速运动的电子流穿过荧光灯管时,它们会撞击灯管内壁上的荧光粉。

这些撞击会导致荧光粉中的原子和离子被激发,跳跃到更高的能级。

4.荧光粉发出可见光:当激发的原子或离子退回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一部分能量。

这些能量被以可见光的形式发出,从而使荧光灯发出光线。

5.荧光灯加热:在开始启动荧光灯时,电极上的电弧会加热荧光灯管中的气体。

加热气体会导致激发荧光粉所需的电子能级转变变得更容易。

6.稳定工作:一旦荧光灯开始起动并达到运行温度,它会一直维持稳定的光线输出。

荧光灯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大小来控制,这通常由镇流器来完成。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基于激发荧光粉发光的过程,这与传统的白炽灯工作原理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的白炽灯是通过加热金属丝产生热辐射来产生光线,其效率较低,大部分能量被转化为热量而不是光线。

相比之下,荧光灯的荧光粉能够更高效地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因此荧光灯具有更高的光效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通电产生的电子流与荧光粉的相互作用,使荧光粉被激发并发出可见光。

荧光灯具有高效、长寿命和低能耗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室内照明和各种照明需求中。

日光灯管灯丝阻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日光灯管灯丝阻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日光灯管灯丝阻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日光灯管的发光原理是通过电流通入灯丝,加热灯丝并使其发射电子,进而激活荧光粉并产生可见光。

灯丝作为日光灯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阻值对日光灯管的使用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日光灯管中,灯丝阻值是指灯丝的电阻大小,通常以欧姆(Ω)为单位来表示。

灯丝的电阻取决于其材料、尺寸和形状等因素。

较高的灯丝阻值会产生较高的电阻,从而使通过灯丝的电流减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灯丝的发热量。

相反,较低的灯丝阻值会产生较低的电阻,电流会增加,导致灯丝发热量的增加。

灯丝阻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日光灯管的发光效果和寿命。

当灯丝阻值过高时,电流减小,灯丝无法达到所需的发热温度,导致发光弱或无法点亮。

而当灯丝阻值过低时,灯丝过热,超过其承受范围,可能导致灯丝烧断,进而导致日光灯管损坏。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日光灯管时,合理选择和控制灯丝阻值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形状、材料和尺寸的灯丝都会对阻值产生影响,而这也直接关系到日光灯管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详细探讨灯丝的作用以及灯丝阻值的影响因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日光灯管,并提高其对灯丝阻值重要性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灯丝的作用和灯丝阻值的影响因素。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清晰地了解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首先,本文将会介绍日光灯管灯丝阻值的相关知识,揭示灯丝阻值在日光灯管运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接下来,文章将从两个方面探讨灯丝阻值的影响因素。

一方面,我们将详细阐述灯丝材质对阻值的影响,包括不同材质的灯丝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程度、灯丝材质热膨胀系数对阻值的改变等。

另一方面,我们将探究灯丝的尺寸对阻值的影响,比如灯丝的长度、直径等。

这部分内容将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简要总结整篇文章的内容,并强调灯丝阻值在日光灯管运行中的重要性。

荧光灯详解

荧光灯详解

普通线路的节能灯(包括电子镇流器)工作电压有一定的范围,比如220V 节能灯的工作电压通常在190V到240V之间,超过这个范围灯将不能可靠工作。

调光灯具中的调光器通常是将工作电压从0V到220V之间调整,这对电阻性负载如普通白炽灯的工作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但对节能灯来讲,0V-190V的低压段会导致灯启动困难甚至烧毁。

1、为什么荧光灯不能作为调光灯使用?普通线路的节能灯(包括电子镇流器)工作电压有一定的范围,比如220V 节能灯的工作电压通常在190V到240V之间,超过这个范围灯将不能可靠工作。

调光灯具中的调光器通常是将工作电压从0V到220V之间调整,这对电阻性负载如普通白炽灯的工作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但对节能灯来讲,0V-190V的低压段会导致灯启动困难甚至烧毁。

2、低于-10℃或高于50℃的环境会对灯的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原因是什么?低温对使用寿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灯启动困难和光输出低。

当环境温度低于-10度时,灯管内的汞蒸汽压过低,气体放电非常困难,灯管将无法正常启动,此时电子线路还在工作,元器件将无法承受过大的功率而烧毁。

环境温度低时,即便能启动,灯的光输出也会很低,满足不了照明要求。

需要提到的是,高性能的电子镇流器有保护线路,当灯启动不了时会自动关闭以保护元器件不被损坏。

高温对使用寿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灯的寿命大大降低。

通常元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为105度(如电解电容在105度时的寿命为1000小时),当环境温度高于50度时,塑料壳内的环境温度将会更高,加之灯管烘烤和元器件自身发热,封闭在内的电子元器件温度甚至会超过100度,元器件将无法长时间承受高温而烧毁。

另外,环境温度过高,灯的光输出也会大大下降。

3、为什么荧光灯不宜用于有水或潮湿的环境?对湿度有什么要求?当节能灯用于有水或潮湿的环境下时,灯的周围及内部就会有水或水蒸气。

一是会引起灯头生锈而接触不良;二是引起元器件及线路板生锈而线路损坏;三是会引起元器件及线路板绝缘能力降低而击穿;四是会引起电路短路。

T5荧光灯主要性能指标

T5荧光灯主要性能指标

T5线性泛光灯主要性能指标T5线性泛光灯问世后很快受到照明行业的重视,国际电工委员会已于1997年12月将T5荧光灯系列纳入IEC60081标准,对灯的尺寸、启动特性、电特性、阴极特性等作了规定。

2002年5月,我国发布的GBPT10682 —2002《双端荧光灯性能要求》国家标准也收纳了T5 灯管系列内容。

从参数指标上看,光参数、寿命等指标与国外大公司尚有一定差距,这也客观反映了国内多数厂家的制灯工艺水平。

这里就几项主要性能指标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控制方法。

1、电参数及其控制T5 线性泛光灯分为高光效(HE) 和高亮度(HO) 两大系列。

IEC60081 和GBPT10682 —2002 中规定了T5 HE系列灯管的额定电流、灯端电压等电参数。

两个标准的相关参数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IEC60081 规定测试温度为35 ℃,而GBPT10682 —2002 规定测试温度为25 ℃。

实际上在不同温度下,电参数特别是灯端电压是有一定变化的。

对于T5 (HE) 荧光灯,其显著特点是无论额定功率为何种规格,灯的额定电流都一样,从而使该系列各种规格灯管的阴极特性完全一样,简化了阴极设计,更便于大规模生产中的品种调整。

对于T5 HO 系列荧光灯,是在与HE 荧光灯管长相等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工作电流增加灯的功率以获得更大光输出的。

标准规定,不同规格的灯管,工作电流不同,因此阴极的设计也不相同。

在灯管的设计尺寸和灯电流确定后,灯端电压和灯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灯管的真空度以及充入惰性气体的种类和压力。

有资料介绍,T5 HE 灯管采用纯氩作填充气体,目的是防止充填氪氩混合气低温下易产生的“条纹放电”现象。

但实际上,如充填纯氩灯端电压和功率接近甚至超过标准规定上限,无法达到额定值。

由理论计算和实际制灯试验可知,要达到IEC 标准规定的电参数额定值仍可采用氪氩混合气。

从理论上讲,气体的原子量越大,电子与它碰撞截面越大,碰撞几率增加。

荧光灯原理及检测

荧光灯原理及检测
22
卤粉绿光
23
c.保护膜: 目前我们使用旳是Υ-Al2O3。 保护膜旳作用是在玻璃和荧光粉之间形成一层致密旳薄
膜,这层膜能够很好地使两者隔离开,使得析出旳金属不至 于影响灯管性能体现,可提升光通维持率。
分析:玻璃中旳金属元素在长时间电子轰击下会逐渐析 出,并迁移到玻璃管内侧和汞形成汞齐,一方面使灯管发黑, 一方面使汞失效,使灯管旳转换效率降低,光线被遮挡。
电子粉
– d.电子粉: – 节能灯所采用旳电子粉要满足如下条件:工
作温度较低、发射效率较高、寿命较长。涂覆 电子粉浆,使灯丝上带有足够发射旳物质
25
e.汞/汞齐: 汞在气体放电灯旳作用是接受电子,并产生出紫外线。汞齐
旳目旳是在相对高旳温度环境中维持放电所需要旳最佳蒸汽压。 不同旳金属和汞形成旳汞齐有不同旳适应温度,设计时选用不同 种类旳汞齐放置于不同旳位置来确保相对良好旳光输出。 分为:低温汞齐 T4/T5直管,节能灯,PLC9-26W
✓ 开氏温度为摄氏温度加上273
例如: 2700K
烛光色
3000K
暖白色
3500K
白色
4000K
冷白色
5000K
日光色
6500K
冷日光色
色参数
3、色坐标:反应该颜色在 色度图中位置。唯一拟 定灯管旳颜色。
4、色容差:反应色坐标与 目旳值间旳颜色旳距离。 单位:SDCM
45
• 色温和色坐标 • 同一色温可能有无数个色坐标。 • 同一色坐标相应一种色温。 • 同一色坐标相应一种色容差。 • 目前我们考核光源以色坐标为根据而不是
中高温汞齐 PLC 42W 辅助汞齐:在未使用旳辅助汞齐中是不含汞旳,它在灯中吸收汞, 形成汞齐。在灯刚刚开启旳时候,借助阴极旳热量迅速释放出汞, 缩短灯旳开启时间。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解析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解析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解析在电学的世界里,电流与电阻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概念。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和分析电路,以及解决各种与电相关的实际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弄清楚电流和电阻分别是什么。

电流,简单来说,就是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想象一下,就像一群人在一条特定的道路上有秩序地行走,这些行走的人就代表着电荷,而他们的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电流的大小用安培(A)来度量。

而电阻呢,则是指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

就好比道路上的障碍物,会使得人们行走变得困难。

电阻的大小用欧姆(Ω)来表示。

那么电流与电阻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就要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学定律——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指出: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I = U / R,其中 I 表示电流,U 表示电压,R 表示电阻。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比喻。

电流就像是水流,电压好比是水压,而电阻则如同水管的粗细。

水压越大,水流就越大;水管越细,水流就越小。

同样的道理,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大;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

当电阻不变时,如果我们增加电压,电流就会随之增大。

这就好比加大了水压,水的流量自然会增加。

反之,如果降低电压,电流就会减小。

比如减小了水压,水流就会变得缓慢。

而当电压不变时,电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电流的大小。

电阻增大,电流就会减小。

想象一下水管变细了,水能够通过的量自然就少了。

电阻减小,电流则会增大,如同水管变粗,水能够更顺畅地流过,流量也就增大了。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应用。

例如,我们使用的灯泡,其灯丝具有一定的电阻。

当电流通过灯丝时,由于电阻的存在,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从而使灯泡发光。

不同功率的灯泡,其灯丝的电阻也不同,从而导致通过的电流大小不同,产生的亮度也不一样。

再比如,我们的电线也有一定的电阻。

x射线管主要参数

x射线管主要参数

x射线管主要参数X射线管是一种用于产生和控制X射线的设备,其主要参数包括:1. 管电压(Tube Voltage):X射线管的工作电压,通常在几十到几百千伏之间,用于产生高能电子束。

2. 管电流(Tube Current):X射线管中流过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影响X射线的产量。

3. 灯丝(Filament):位于X射线管阴极上的一根细丝,用于发射电子。

灯丝的材质、长度和温度等因素会影响X射线管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4. 靶材(Target):位于X射线管阳极上的一块金属或其他材料,用于接收电子轰击并产生X射线。

靶材的材质、厚度和形状等参数会影响X射线的光谱和强度。

5. 焦点(Focus):X射线管阴极和阳极之间的最小距离,影响X射线的聚焦效果。

焦点大小与X射线管的尺寸、灯丝和靶材的设计有关。

6. 高压稳定性(High Voltage Stability):X射线管在高压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关系到X射线产生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安全性。

7. 使用寿命(Service Life):X射线管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工作时间,受灯丝、靶材、高压稳定性等因素影响。

8. 附加价值(Added Value):X射线管在特定应用场景下所具备的额外功能和性能,如影像质量、辐射防护等。

9. 出口总量(Export Volume):表示我国X射线管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量。

10. 进口总量(Import Volume):表示我国X射线管的进口量。

以上参数是评估和选择X射线管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

在国内市场,X射线管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价格与国际品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国内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未来有望逐步缩小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灯灯丝冷阻与管流的关系摘要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两种方法,论述了荧光灯灯丝冷阻与管流的关系,结论为:一旦管流确定,灯丝冷阻也随之确定。

本文给出了管流与冷阻关系的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并推导出了实用的计算公式,对于灯管灯丝冷阻的选择、电子镇流器匹配灯管选择都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荧光灯;灯丝冷阻;灯管电流;灯丝温度0 引言:在荧光灯生产、研发过程中,灯丝冷阻与管流的匹配关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二者的匹配性能将会直接影响到灯的寿命、光效等重要指标,因此通过科学(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验)方法找出二者的最佳匹配关系是很有意义的。

1灯丝冷阻与灯管电流的定义灯丝冷阻是指荧光灯灯丝在环境温度25℃时的电阻,除特殊说明外,一般指一条灯丝的电阻,这里用R25表示。

灯丝冷阻可以用万用表,三用电桥,毫欧姆计等仪器测试出来,一般工厂冷阻误差控制在±5% 以内。

灯管电流是指灯管点亮达到稳定状态后,仪器测试出来的流过灯管的电流,也叫弧光放电电流。

弧光放电电流两端与灯丝接触,接触位置产生最高温度,叫热点,见图中的黑点。

每个灯丝都有一个热点,开始位于靠近阴极电流IK进入一端,和接扼流圈一端,在灯工作过程中,热点向灯丝电容一端慢慢移动,直到耗尽灯丝上面的电子粉,或者烧断灯丝;可见,灯丝温度分布是不均的。

在灯管生产以及测试时,对灯丝施加的电流,和灯管工作时的实际电流相差不大,可以满足测试和计算需要。

灯管出厂时,标称的灯管电流,简称管流,这里用ID表示.电感镇流器环境下,灯管只有一个管流ID,电子镇流器环境下,灯管存在3个电流,除管流ID外,还有阴极电流IK,灯丝电流IS,如图所示。

数学表达式为IK*IK=ID*ID+IS*IS,即,阴极电流的平方,等于管流的平方,与灯丝电流的平方和。

实际上,阴极电流IK是灯管电流ID的1.15倍左右。

2管流与灯丝冷阻的关系2.1 管流大小决定灯丝冷阻灯管在出厂时,灯管有几个必须标称的电参数,即:灯功率、管流、灯丝冷阻等。

例如,T5 -28瓦直管荧光灯,管流是0.17安,灯丝冷阻6欧姆。

电子镇流器必须提供0.17安管流,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原因是,灯管点亮后,灯丝温度必须保持800℃---1050℃左右。

这个温度,是阴极电流流过灯丝电阻提供的,此时,灯丝电阻已经不是环境温度25℃时的电阻,该阻值已经升高,称为热阻。

灯丝热阻与灯丝冷阻相关,下面我们将论述热阻与热阻的关系。

目前,国内制作荧光灯灯丝的材料都是钨丝,如:某个工厂采用的钨丝,其温度系数是WS=0.00482倍/度,即灯丝温度每升高一度,灯丝电阻升高0.00482倍。

当灯丝温度升高到800度时,灯丝电阻升高0.00482*800=3.9倍,物理学解释是,金属导体温度升高,电阻也升高。

这是灯丝热阻和冷阻关系。

2.2 升阻比确定的意义升阻比的确定使我们可以测试和计算出灯丝冷阻,它沟通了管流和冷阻联系。

如果设定灯丝冷态温度是T25,热态温度是T,冷阻是R25,热阻是RR,联系到钨丝的温度系数,由物理学定律推导出,T=[RR/R25] * 260 — 235导出灯丝升阻比公式;RR/R25=[T+235]/260RR比R25 热态温度T(℃)RR比R25 热态温度T(℃)1.00 25 4.20 8571.50 155 4.50 9352.00 285 4.75 10002.50 415 5.00 10653.00 545 5.25 11303.50 675 5.50 11953.98 800 6.00 1325当热态温度T改变时(温度从25℃一直升高到1325℃),某款灯丝的升阻比如上表,可见,灯丝热态温度1000℃时,升阻比是4.75.目前许多荧光灯生产厂已经对灯丝冷阻(25℃时电阻)与热阻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把灯丝制成标准灯后,在额定的阴极电流下,当热阻与冷阻之比为4时,灯丝温度在800℃左右。

所以,部分厂家要求灯管正常工作时,(电子镇流器灯为导入阴极电流)热阻与冷阻之比≥4,但不能大于5.5倍。

这是因为,如果热阻与冷阻比小于4,则灯丝热态温度偏低,会出现起动时阴极温度不够而欠热起动的不良现象,还会因为燃点时灯丝温度过低,而造成灯管频闪,阴极溅射严重,减少灯管寿命。

如果热阻与冷阻比大于5.5,则灯丝热态温度偏高,起动虽没问题,但在燃点过程中会因为灯丝温度过高,而造成灯管光效降低,阴极热蒸发大,直接导致灯管寿命下降。

3 管流与灯丝冷阻的数学公式推导灯丝温度是阴极电流IK,流过灯丝电阻产生的加热功率造成的,由于,阴极电流IK 是灯管电流ID的1.15倍左右,采用灯管电流ID进行计算时,要乘1.15倍。

假设对灯丝的加热功率为P, 环境25℃时灯丝冷阻为R25,当灯丝1000℃时灯丝热阻是RR,根据电工学定律, P=IK*IK*RR=1.15*1.15*ID*ID*RR=1.32*ID*ID*RR.可见,灯丝加热功率与阴极电流平方成正比,与灯丝热阻成正比。

前面已证明,当温度为1000℃时灯丝热阻与冷阻之比是4.75,将RR=4.75*R25带入电工学定律公式中,P=6.3*ID*ID*R25,这样,灯丝加热功率与灯丝冷阻沟通了联系。

实验证明,当灯丝加热到1000℃,加热功率P是个确定值,这个确定值主要受灯丝体积影响,灯丝体积大,加热功率P也要大些。

当灯丝体积确定时,加热功率P有就是一确定值,例如,T2体积的灯丝,加热功率P是1瓦, 由1=6.3*ID*ID*R25,推导出灯丝冷阻R25数学公式是:R25=0.16比ID*ID. 即,灯丝冷阻等于0.16比灯管电流平方,其中,管流ID单位安,灯丝冷阻单位是欧姆。

已知灯功率PD瓦特,和灯管电压VG伏特时,把ID=PD/VG,带入灯丝冷阻R25数学公式中,得到以下公式:4 根据灯丝冷阻公式,计算灯管电参数序号光源类型灯丝冷阻灯管电流ID 阴极电流IK 预热电流倍数整灯功率1 T2 全螺25欧0.08A 0.095 1.5 5W2 T2 全螺22欧0.086A 0.1A 1.5 8W3 T2 3U 11欧0.12A 0.153A 1.5 11W4 T2 3U 8欧0.14A 0.174A 1.5 14W5 T2 全螺13欧0.11A 0.125A 1.5 15W6 T3 4U 8欧0.14A 0.173A 1.5 18W7 T3 全螺4欧0.15A 0.18A 1.5 20W8 T3 半螺7欧0.15A 0.18A 1.5 20W9 T3 4U 7欧0.15A 0.175A 1.5 20W10 T3 半螺 4.3欧0.19A 0.22A 1.5 23W阴极电流IK是整灯实测值。

整灯功率是灯管标称值。

预热电流倍数是经验值,当灯丝冷阻和灯管电流符合计算公式规律时,预热电流是阴极电流IK的1.5倍,这样设计可以增加开关次数,延长灯的寿命。

预热电流是荧光灯启动时,加在灯丝上面的电流,由电子镇流器控制调节。

灯管电流ID大时,所对应灯的功率大,计算出的灯丝冷阻小,例如,8瓦灯阴极电流IK是0.1安,计算灯丝冷阻22欧姆,而20瓦灯阴极电流IK是0.175安,计算灯丝冷阻7欧姆,这两组数据和大多数生产厂相近型号灯管的灯丝冷阻差不多,可以看出有一定的规律性。

5 管流与灯丝冷阻测试分析第一步,接好测试电路。

按图所示,采用合适的直流电源供电,(交流(50Hz)或高频(25KHz)以上等电源也可以),改变直流电源电压值,将流经灯丝的电流表读数,调整至额定阴极电流值IK,或者管流ID的1.15倍,这2个电流是灯管出厂时候给定的,如果没有给定,依据灯管功率做成整灯,测试这2个电流。

读出电压表电压值V,就可以算出灯丝热电阻RR, 第二步,测试灯丝冷阻。

灯丝冷阻R25,这个值是在室温时,用仪表测试出来的第三步,计算灯丝热阻,RR=V/IK=V/1.15*ID.第四步,计算升阻比,灯丝升阻比公式=RR/R25如果升阻比等于4.75,则说明灯丝冷阻选择比较合格,如果升阻比比4.75小太多,则应该加大灯丝冷阻;如果升阻比比4.75大太多,则应该减小灯丝冷阻。

6 预热启动和灯点亮后对灯丝冷阻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荧光灯预热启动时,如果灯丝冷阻较大,能得到较大加热功率P=IK*IK*R25,预热效果好,开关次数上升,所以预热启动一般要求灯丝冷阻大。

但是,灯点亮后,灯丝温度可能会太高。

一般来说,灯点亮正常工作时,灯丝温度要维持在1000℃左右,因此当冷阻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动。

可见,预热启动要求灯丝冷阻大,灯点亮后要求灯丝冷阻不能过大,是相互矛盾的。

没有延时预热电路时,荧光灯是冷启动,预热时间约0.1秒左右,预热电流是阴极电流的7倍左右,由于延时时间太短,灯丝预热温度不足,开关次数一般小于7000次。

有延时预热电路时,荧光灯预热启动,预热时间约0.8秒左右,预热电流是阴极电流的1.5倍左右,由于延时时间长,灯丝预热温度充足,开关次数一般大于30000次。

7 结束语在实践中,灯管电流可以由电子镇流器进行小范围调整,管流大灯功率高,适合灯丝冷阻偏低的情况,管流小灯功率低,适合灯丝冷阻偏高的情况,一般灯功率控制在标称功率的85%-105%范围内。

灯丝冷阻也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调整,但这个调整是以牺牲寿命为代价的。

当选择的灯丝冷阻偏小时,灯丝温度较低,不能低于800℃,耗电小,效率高,低温低压启动特性好。

当选择的灯丝冷阻偏大时,灯丝温度高,不能高过1100℃,开关次数多,电路稳定性提高,但是,耗电大,效率低,低温低压启动特性不好。

灯丝冷阻与管流的匹配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灯的寿命,因此这个规律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冷阻与管流最佳匹配关系的计算公式,可以指导灯管生产厂正确的选择灯丝冷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