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E点任意角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E点任意角度

3 3 333 33
. 3
为待求的未知数 。
e
-i2
1 2 3 2
. ii-i)1 -θ ) i L i(1iei2(θ + ie2 =iLθ3 ie.ie33)iie i3 11ie1111ie +2L22L2L2.iθ2iie =33=33Li(θie3 3-2) L11ie θ + L + 22 i 2= L L 33 ie i( ie ie 2 -θ L 1 L1
2tan 3 2 sin 3 1 tan 2 3 2
i
B + M A2 + B 2 - C 2 φ3 = 2 arctan (A - C)
E
B+L3 sin 3 2 arctan A L3 cos 3
1 目录 2 设计题目 3 数学模型的建立 4 程序主体、运行结果 5 运行结果分析、运动曲线图、机构简图 6 设计小结 7 主要参考资料---著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月
二、复数矢量法的基本知识
1、复数矢量的表示
2、复数矢量的旋转
3、复数矢量的求导
4、复数矢量的消元
1、复数矢量的表示
S = L4 2 L12 2L1 L4 sin 1
1
两式平方后相加
L +L sin 1 3 arctan 4 1 L1 cos 1 (2)速度分析P80
(3)加速度分析P81
创建Visual Basic 6.0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 1.创建用户界面 2.设置对象的属性
--用户与应用程序是通过用户界面进行交互操作 既可在设计用户界面直接通过Project窗口进行 设置,也可通过编写代码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 中进行设置和修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南航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南航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能够描述和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特点,理解其工作原理。
3. 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勇于探索,面对问题能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机械设计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南航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南航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为我国航空事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与定律: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摩擦定律等,涉及教材第1章和第2章内容。
2. 简单机械系统分析:讲解杠杆、滑轮、齿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点,涉及教材第3章内容。
3. 机械系统设计原则: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强度、刚度、稳定性、可靠性等,涉及教材第4章内容。
4.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运用CAD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的方法,涉及教材第5章内容。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结合教材第6章实验内容。
教学安排与进度:1. 第1-2周:基本概念与定律的学习。
机械原理算角度的时候

机械原理算角度的时候机械原理是研究螺旋线、线稀螺旋线、平行导轨等常用曲线的性质和应用的一门科学。
在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经常需要计算角度,以保证各个部件之间的运动能够协调和配合,实现预定的运动轨迹。
下面将从机械原理算角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角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机械原理算角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1. 角度的基本概念角度是物体或点在平面内或空间中运动所形成的夹角或转角。
常用的单位有度()和弧度(rad)两种。
2. 角度的计算公式(1) 如果物体或点在平面内绕一个固定点旋转,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旋转圆弧的长度来确定角度。
假设旋转半径为R,旋转圆弧的长度为L,则角度θ(弧度)可表示为:θ = L / R(2) 如果物体或点在平面内或空间中绕一个固定线轴旋转,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旋转圆的半径L和发生旋转的长度来确定角度。
旋转圆的半径L和旋转线段的长度s之间的关系为:θ = s / L(3) 如果物体或点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运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路径的长度L 和旋转圆的半径r来确定角度。
路径的长度L与旋转圆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θ = L / r二、角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 曲线的角度计算在机械设计中,经常需要计算曲线的角度,以确定该曲线的运动轨迹。
例如,螺旋线是一种常见的曲线,在螺旋线传动中,通过计算螺旋线的角度,可以确定螺旋线传动的速度比和位置关系。
而在线稀螺旋线传动中,通过计算线稀螺旋线的角度,可以确定线稀螺旋线传动的传动比和位置关系。
2. 线轴的角度计算在机械设计中,经常需要计算线轴的角度,以确定线轴的旋转角度。
例如,在齿轮传动中,通过计算齿轮的角度,可以确定齿轮传动的速度比和传动关系。
在滚子轴承中,通过计算滚子的角度,可以确定滚子轴承的角接触线和接触点的位置关系。
3. 直线运动的角度计算在机械设计中,经常需要计算直线运动的角度,以确定直线运动的位置关系。
例如,在平行导轨传动中,通过计算导轨的角度,可以确定导轨的位置关系和运动轨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02
掌握了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
04 不足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设计进度滞 后。
05
06
对某些设计软件的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 设计效率。
对未来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展望
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 化设计,以满足多样 化的市场需求。
加强与其他专业的交 叉融合,拓展机械系 统方案设计的领域和 应用范围。
作精度等方面。
可靠性
评价机械系统在规定的使用条 件下,能够无故障地完成预定 功能的性能。
经济性
评价机械系统的制造成本、运 行成本以及维护成本等经济指 标,以确定其经济可行性。
安全性
评价机械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对 操作者和环境的安全保障程度
。
03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
确定设计目标
根据设计任务,确定设计目标,如优化机械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稳定性、降低 能耗等。
设计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制定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任务和目标,制定初步的设计方案,包括机械系统的整体结构、工作原理、关键参数等。
方案优化
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如改进结构、调整参数、提高效率等,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
设计要求
设计方案应满足实际需求,具有 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时,设计过 程需遵循工程规范和安全标准。
02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概述
机械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机械系统的定义
机械系统是由各种机械设备、装置、 工具等组成的,用于实现特定功能的 整体。
机械系统的组成
机械系统通常包括原动机、传动装置 、执行装置、控制装置以及辅助装置 等部分。
引入更多的智能化和 自动化技术,提高机 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机械原理-铰链四杆带E点(任意角度)任务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设计任务:
1、用解析法建立机构的数学建模、编制源程序;
2、绘制13ϕϕ-、31ϕ
ϕ- 和31ϕϕ- 曲线图; 1E x ϕ-、1E x ϕ- 和1E x ϕ- 曲线图; 1E y ϕ-、1E y ϕ- 和1E y
ϕ- 曲线图; 3、绘制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位置图以及动态模拟图。
已知条件:如图所示,给定曲柄1、连杆2、摇杆3、机架4的长度分别L 1、L 2、L 3和L 4、a 、δ及构件1的角速度ω1为常数。
(自定)。
设计要求:
1、建立平面铰链四杆机构运动分析的数学模型;
2、拟定程序流程图,程序变量名,编写源程序;
3、上机调试、计算,并打印计算结果。
4、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学生: 指导教师:梅瑛
2011年 6月 6日~2011年 6月 10日
x。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经验总结
分享团队成员在课程设计中的经 验和教训。
实际应用
解释为何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重要。
设计目标
设计和开发
性能优化
确定要设计和开发的物品或系统。 阐述优化性能的具体目标。
可持续性
说明设计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 考虑。
设计方案
1
研究和分析
开展研究,分析设计要求和约束。
概念设计
2
生成多个概念设计,并进行评估和选择。
3
详细设计
制定详细设计并创建相应的图纸和模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本课程设计任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课程设计任务简介
背景
解释为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必 要的。
团队合作
讨论小组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
学习工具
介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将使用的 工具。
问题陈述
挑战性问题
提出一个挑战性的机械原理问题。
解答方法
概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相关设计要素
1 材料选择
2 结构设计
选择适合设计需
解释如何控制设计中的运 动。
性能测试计划
测试目标
明确测试的目标和指标。
测试方法
阐述测试所需的步骤和方法。
数据分析
解释如何分析测试数据以评估 设计性能。
结论
团队成果
展示团队完成设计任务的成果。
证书颁发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陈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 陈明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构成和功能;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3.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机械问题;2. 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评估;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机械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合作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需要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辅助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滑轮、轮轴等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简单机械的应用》2. 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机械效率的计算》3. 机械运动类型:平移、旋转等基本运动类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应用》4. 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进行效率测试;-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践活动《制作一个简单机械装置》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的学习与应用;第二课时: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第三课时: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四课时:实践活动,设计制作简单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测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全套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全套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机械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法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具体来说,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机械原理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30%。
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占总评的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jj = a eiθ =180º a , → ajj = a ie iθ =270º a ,
某矢量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 ,所得矢量等于原矢量乘虚数i。
3、复数矢量的求导
i
rθ ie
iθ
2rθ ie iθ
1
rθ ie iθ
e iθ r
2
滑块2上P点的位置由矢径 r iθ r r e
同理:
. L1L11(θ1i11θ2 L2) 2 ie i2 = L33 ie i3 Sin( + ) sin ie - - 2 1 3 = θ2 1 + L22 ie i L3 L3(θ3 3θ2) ) = sin3 ie i3 - 2 Sin( . 3 θ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复数矢量法的基本知识
机构分析问题的数学建模
机构分析程序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任务:
目的:
① 巩固、加深所学的机械原理理论知识; ② 培养基本技能 (建模、编程、分析、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方法: 解析法---CAD
说明书编写要求
分别向实轴与虚轴投影
(2)速度分析P78 (3)加速度分析P78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位置分析
由图中的矢量三角形 写成复数矢量形式 向实轴和虚轴投影
L4 L1 S
i3
iL4 L1ei1 Se
L1 cos 1 S cos 3 L4 +L1 sin 1 S sin 3
S = L4 2 L12 2L1 L4 sin 1
1
两式平方后相加
L +L sin 1 3 arctan 4 1 L1 cos 1 (2)速度分析P80
(3)加速度分析P81
创建Visual Basic 6.0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 1.创建用户界面 2.设置对象的属性
--用户与应用程序是通过用户界面进行交互操作 既可在设计用户界面直接通过Project窗口进行 设置,也可通过编写代码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 中进行设置和修改。
图示铰链四杆机构
E
a L2 2 2
L1 + L2 = L3 + L4
C
3 L3 3
写成复数矢量形式 :
ABCD
B
ω1
L1 1
L1eiφ1 + L2eiφ2 = L4 + L3eiφ3
分别向实轴、虚轴投影,得:
L1 cos 1 L2 cos 2 L4 L3 cos 3 L1 sin 1 L2 sin 2 L3 sin 3
1440点 /英寸 线条宽度 5-英寸, 6-mm, 7-cm
Sub Command Click Form1. hide Form2. show End sub
--Object. Draw Wide= 1
线型 设置---Object. Draw Style= 0(实线)
二、曲线图与动画 2、坐标系的设置
3 基本画图命令
点 线 Object. Pset (x,y),[color] Object. Line(x1,y1)—(x2,y2),[color],[B],[F]
圆 Object. Circle (x,y),radius,[color],[start,end],[aspect] [color]——用RGB 函数或QB Color 函数指定颜色。 4.颜色 RGB(m,n,l)---0-255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1)位置分析 由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量多边形
L1 L2 S e
将上式写成复数矢量形式
L1e
i1
L2e
i2
S ie
S = L1 cos 1 L2 cos 2
Me L1 sin 1 2 sin L2
1
1
2tan 3 2 sin 3 1 tan 2 3 2
i
B + M A2 + B 2 - C 2 φ3 = 2 arctan (A - C)
E
B+L3 sin 3 2 arctan A L3 cos 3
4、复数矢量的消元
设有复数矢量方程: . 2 将上式中各项乘以 . i i 1 . i i i 11 ++ L ie i 2 2 2=L ie ii 3 3 1 11ieieii1i1++Lieiiei2==L3ieiei33 L11 1 ie +L 2 ie == L iei3 i ie . ie LLieie +L2L22 ie i22 =LL33 iei3 1 ie LL L L2 2 L 2 1 3 33
. 2 θ
3
. L L (θ i11θ 3 ) ie i2 = L ie i3 Sin( sin1 ie - - 2 L22 3 3 -1 1 1 1 + ) = θ1 L3L2 Sin(32θ3)) sin(θ - - 2
三 i
数学建模
1、位置分析
QB(n) n=0 黑,n=15 白
VBRed
5.绘图比例为了完整的将绘制的图形显示在对象上,应合理的设置绘
图比例,并根据图形的显示情况对绘图比例进行调整。
6.机构运动仿真的实现
基本思想是:每隔一定的时间,在Form或PictureBox内显示机构中各构 件在该时刻所占据的空间位置。可以用Timer控件控制时间间隔。
P点的的速度 r
r
决定
re iθ
→ r
θ o
P
rθ 2e iθ
d r e iθ re iθ rθ ie iθ dt
P点的加速度 1
r
d2 2 r e iθ e iθ 2rθ ie iθ rθ ie iθ rθ 2e iθ r r dt
a
C
2 2 3 3
rE = L1 + a
i 2 i1 rE = L1e + ae
1
B
L1 1 1 4
A
L4
D
x E = L1cosφ1 + a cos φ2 yE = L1 sinφ1 + a sin φ2
2. 速度分析----P59 3. 加速度分析----P59
1 111 11 2 222 22
3 3 333 33
. 3
为待求的未知数 。
e
-i2
1 2 3 2
. ii-i)1 -θ ) i L i(1iei2(θ + ie2 =iLθ3 ie.ie33)iie i3 11ie1111ie +2L22L2L2.iθ2iie =33=33Li(θie3 3-2) L11ie θ + L + 22 i 2= L L 33 ie i( ie ie 2 -θ L 1 L1
. . 取实部: - L11ie ii11 +L 22 ie ii22 -= L333 ie ii33 3- 2 ) ie Sin( 12 ie L111 ie + L-22 ) = = L33 Sin(
L11 ie i1
运动仿真
编程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Form 1 一、窗体的切换与卸载 1、切换
Form. show Form. hide 2、卸载 unload. Form
Form 2
二、曲线图与动画
Form---窗体 PictureBox(图片框) Object 1、绘图参数的设置 度量单位 ---Object Scale Mode =1(缺省)
3.编写程序代码 --当窗体和控件上发生不同动作时,将会执行这些代码 4.保存工程
--选择File菜单中的Save Project命令即可
5.测试、调试应用程序 --可利用VB提供的调试工具进行调试。
6.生成可执行文件
--生成一个可以脱离VB 环境单独运行的文件。
机构分析程序设计
输出计算结果
绘制运动曲线
iy → a a ө o x 1 → a·iө a = e a---矢量a的模 eiө---矢量a的方向角 eiө=cos+i sin 实部 虚部
eiө---单位矢量
2、复数矢量的旋转
i → aj
a a ө o → a → a =a·iө e → =a·i(ө+) aj e
→ aj = a ieiθ =90º a j ,
1 目录 2 设计题目 3 数学模型的建立 4 程序主体、运行结果 5 运行结果分析、运动曲线图、机构简图 6 设计小结 7 主要参考资料---著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月
二、复数矢量法的基本知识
1、复数矢量的表示
2、复数矢量的旋转
3、复数矢量的求导
4、复数矢量的消元
1、复数矢量的表示
A
1
4
L4
D
1
上两式平方以后相加,经整理得:
A cosφ3 + B sinφ 3 +C = 0
A=L4 L1 cos 1
B L1 sin 1
C
A2 B2 L23 L22 2L3
将下列三角函数变换公式
1 tan 2 3 2 cos 3 1 tan 2 3 2
ww=Object.Scale Width hh=Object.Scale Height 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