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 内容解析
(完整版)中医实践技能考试中医操作要点及步骤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中医操作?内容少,最容易!决不可丢分!?例题:请描述并操作中医寸口脉脉诊选指、布指要点?答案:1、最好在患者处于平静状态下诊脉,以每手不少于50动为宜?2、医生和患者相对而坐,以左手切患者右手脉,以右手切患者左手脉?3、先用中指定关,食指于关前定寸,无名指于关后定尺?4、三指成弓形,指头平齐,以指头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脉?5、布指疏密适度,要和病人身长相宜?6、小儿一般用拇指一指定关法中医操作2——单手进针法?1、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运指力于针尖而刺进皮肤,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弯曲?2、刺入到预定深度后,中指离开皮肤,三指配合进行提插捻转弹刮中医操作3——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进针中医操作4——夹持进针法?左右拇食指消毒,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刺入腧穴。
中医操作5——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中医操作6——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中医操作7——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顺时针)。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者为泻法(逆时针)。
中医操作8——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中医操作9——瘢痕灸?又名化脓灸。
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2024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024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通过此考试,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指定工作任务的能力,以及医德医风等人文素养。
二、考试科目与内容1.中医辩证论治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根据患者病情,运用四诊八纲进行辨病辨证的能力,涉及对病案的分析,提出治疗原则和方法。
2.临床操作能力测试考察考生在临床中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包括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以及疾病的诊查和处置等。
3.临床思维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病情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基本操作技能测试考察考生对临床常用操作技能的掌握,包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心电图检查和胸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判读等。
5.综合应用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基本知识的应用、对临床思维的应用、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应用等。
三、考试方式与时间1.考试方式:笔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考试时间:理论部分为上午,实践部分为下午。
具体时间安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定。
四、考试合格标准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合格标准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统一制定,一般以60分及以上为合格。
具体合格分数线以当年考试公告为准。
五、备考建议1.全面复习: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考生应全面复习教材,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重点突破: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考生应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加强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多做模拟题:模拟题是检验考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做模拟题,考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
4.注重临床实践: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强调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考生应注重临床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技能实践真题答案解析

中医技能实践真题答案解析近年来,中医技能实践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中医技能实践作为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不仅考核学生对中医理论的掌握程度,更考察其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
本文将对中医技能实践真题的答案进行解析,希望能对广大中医学子有所帮助。
第一题是“请解释中医四诊中的观察部位、观察内容及观察要点”,这是中医技能实践中最基础且关键的题目之一。
在四诊中,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都是观察病情的重要手段。
观察部位可以包括面色、舌苔、舌体、目色、唇色等。
观察内容包括面容是否红润、舌苔的颜色和湿润程度、目光是否有神等。
观察要点在于全面细致地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为后续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第二题是“什么是中医药的治则治法?”中医药的治则治法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对疾病的特点、病位病性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治则是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方法,治法是指治疗方法的具体操作。
治则治法包括辨证施治、用药取穴等内容。
辨证施治是指根据中医四诊方法,将疾病归纳为不同的证候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用药取穴是根据草药性味归经和穴位的功能特点,选用相应的药物和穴位进行治疗。
第三题是“请简述中医针灸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针灸是中医技能实践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针灸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操作要点包括主动、准确、稳定。
主动是指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好位置、深度和力度,刺激穴位。
准确是指要准确地找到穴位,避免刺错或偏离穴位。
稳定是指在插针过程中要保持手稳定,避免伤及病人。
第四题是“中药煎煮的原理和操作要点是什么?”中药煎煮是中药制剂的一种常见方法。
中药煎煮的原理是通过加热,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煎煮的操作要点包括先煎后煮、火候把握、炖煮时间等。
先煎后煮是指将药材事先煮沸,煮出长时间浸泡中的药液,然后将药渣去除,再加入其他药材。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题库一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题库一[问答题]1.【第一站辨证论治】李某,女,36岁,已婚。
2008年5月10日初诊。
10年前(江南博哥)顺产1子,2年前人工流产后白带较多,时有外阴瘙痒。
2周前曾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服用氟哌酸后好转。
近2天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查体:T38.6℃,P88次/分,R21次/分,BP120/80mmHg。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双肾区有叩击痛,腹部双侧上输尿管点有压痛。
辅助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血常规示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4%。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急性膀胱炎相鉴别(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请与癃闭鉴别(中医执业医师)。
参考解析:患者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36岁婚况:已婚主诉:尿频、尿急、尿痛2周,加重2天伴腰痛、发热。
现病史:2周前曾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服用氟哌酸后好转。
近2天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热感,尿色深黄浑浊。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及家族史: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史,10年前顺产1子,2年前人工流产史。
体格检查:T38.6℃,P88次/分,R21次/分,BP120/80mmHg。
一般情况:神色:无异常;形态:无异常;语声:无异常;气息:无异常;舌象:舌红,苔黄腻;脉象:脉滑数。
皮肤、黏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头部及其器官:无异常。
颈部:无异常。
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无异常。
腹部(肝、脾):双肾区有叩击痛,腹部双侧上输尿管点有压痛。
二阴、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血常规示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4%。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在实践技能的考试中,第二站中基本操作里,中医操作经常考查的内容无非就是涉及针灸这一部分的内容,那么在考试中常考的是哪些内容呢,在此,根据往年考试常考的内容进行了汇总。
实践技能考试中,针灸操作技术常考查的内容汇总:1.毫针刺法:此部分内容常考察的的有体位选择,对于此部分内容要知道哪些部位的腧穴适宜何种体位。
主要有以下几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头、颜面何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行针手法:此部分内容要掌握基本的手法提插法及捻转法的基本操作情况。
提插法:使用提插法时指力药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捻转法: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药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
6种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要知道其具体的内容。
)捻转补泻:【操作方法及步骤】: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3.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者为泻法。
提插补泻:【操作方法及步骤】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中医基本操作(一)

三、中医基本操作 1、指切进针法 ①⽤左⼿拇指或⾷指端切在⽳位旁; ②右⼿持针紧靠左⼿指甲⾯将针快速刺⼊腧⽳; ③此法适⽤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 ①⽤左⼿拇⾷⼆指持捏消毒⼲棉球,夹住针⾝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的⽪肤表⾯; ②右⼿捻动针柄,将针快速刺⼊腧⽳; ③此法适⽤于长针进针。
3、艾条雀啄灸 ①根据病症选择施灸部位; ②将艾条点燃,对准施灸部位; ③象鸟雀啄⾷⼀样,⼀上⼀下活动施灸;另外也可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④灸⾄⽪肤潮红为度。
艾条温和灸 ①将艾条⼀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肤0.5-1⼨左右进⾏熏烤; ②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灼痛感,⼀般每处约灸3-5分钟,⾄⽪肤红晕为度; ③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医者可将⾷、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烫伤。
闪⽕拔罐法①暴露应拔罐的部位; ②准备好相应物品;镊⼦、酒精棉球、⽕柴、玻璃罐等; ③⽤镊⼦夹住酒精棉球⼀个,将⽕点燃,使⽕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退出,迅速将罐扣在相应拔罐的部位(燃烧棉球不可触及罐⼝)。
揉法的操作。
①⽤中指或拇指指端、⼿掌⼤鱼际或掌根附着于⼀定部位; ②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③动作连贯并能持续⼀定时间。
⾆苔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腻苔主何证?黄腻苔主何证? ①⾆苔的望诊包括苔⾊和苔质; ②⽩腻苔主湿浊、痰饮、⾷积等证。
③黄腻苔主湿热蕴结、痰饮化热、⾷积热腐等证 ⾆体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瘀斑主何证? ①⾆体的望诊包括⾆⾊、⾆的形质、动态及⾆下络脉; ②⾆瘀班主⾎瘀证等。
⾆体的形质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胖⼤有齿痕主何证? ①⾆体形质望诊主要包括荣枯、⽼嫩、胖瘦、芒刺、裂纹等⽅⾯特征; ②⾆胖⼤有齿痕主⽓虚、阳虚湿盛等证。
如何望⾆体? ①病⼈采⽤坐位或仰卧位; ②光线充⾜,必须使⾆⾯光线明亮,便于观察; ③伸⾆姿势:⾃然地伸⾆于⼝外,⾆体放松,⾆⾯平展,⾆尖略向下,尽量张⼝。
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讲解

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讲解
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是国家对医师专业能力进行评估的一种方式,主要考察考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操作和医学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关于实践技能考试的一些讲解:
一、考试内容与形式
实践技能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和医学人文素养三个方面。
考试形式为实操+口述,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要在模拟病人或者标准化病人身上进行实际操作,并回答相关问题。
二、考试难度
实践技能考试的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试内容广泛:涵盖了临床各科的知识,要求考生具备全面的临床技能和知识。
2. 考试形式多样:既有实际操作,又有口述回答,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3. 评分标准严格:在评分时,考官对细节要求较高,考生需要在各个环节都表现出色才能获得好成绩。
三、备考建议
为了顺利通过实践技能考试,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
1. 全面复习:考生需要对临床各科的知识进行全面复习,掌握各种临床技能和操作。
2. 多做模拟练习:通过模拟练习,可以熟悉考试的流程和形式,提高实操和口述能力。
3. 加强实践操作训练:重点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包括问诊、查体、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4. 提高医学人文素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
5. 注意考场细节:在考试时,注意着装整洁、态度端正、尊重考官等细节问题,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
总之,要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需要全面复习、多做模拟练习、加强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医学人文素养和注意考场细节等方面进行备考。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60-题全)

题号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60 题全)第一站 001病案分析:1.感冒-暑湿感冒2.肠痈-湿热证解析:1、暑湿伤表证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香薷、厚朴、扁豆花。
2、湿热证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解毒利湿透脓。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物如柴胡、黄芩、枳壳、川楝子、大黄、延胡索、白芍、蒲公英、木香、丹参、甘草。
第一站 002病案分析:1.感冒-气虚感冒;2.痔-内痔,气滞血瘀。
解析:1、虚体感冒-气虚感冒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紫苏叶、葛根、前胡、半夏、陈皮、枳壳、桔梗。
2、内痔-气滞血瘀证证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常用药物如当归、黄柏、桃仁、槟榔、皂角、苍术、秦艽、防风、泽泻、大黄等。
第一站 003病案分析:1.咳嗽-外感咳嗽-风燥伤肺-桑杏汤2.脱疽--寒湿阻络-阳和汤解析:1、风燥伤肺证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体格检查一、体格检查1、血压(间接测量法)被测者安静休息5分钟。
正常血压数值: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 mmHg.(1)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3)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4)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对光反射(间接、直接):瞳孔反应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3、浅表淋巴结(1)颈部淋巴结检查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
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
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5)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
4、颈部(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1) 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
②甲状腺侧叶触诊:(单手触诊法)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
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
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③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
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
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在②③检查方法中可以任选一种,如: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的,应扣1分。
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分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为Ⅰ度;能看到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内侧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为Ⅲ度。
见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旁腺腺瘤。
(2)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
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5、外周血管检查(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正确;检查者以示指、中指,环指指腹平放于被检查者手腕桡动脉处,数其每分钟搏动次数和感知其律。
(2)测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方法正确;①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②水冲脉:检查方法是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
(3)射枪音检查,操作正确。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
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二)胸(肺)、心、腹、神经(大项目)[胸部]6、胸部视诊(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2)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
医.学全.在线(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7、胸(肺)部触诊(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①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
(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③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
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
8、胸(肺)部叩诊(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
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
(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3)叩肺下界移动度。
医学全在线网站①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
②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
③能讲述最高至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的。
9.胸部(肺)听诊(1)听诊:被检查者坐位或卧位,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锁骨中线和腋中线)、侧胸部(腋前线和腋后线第4、5肋间隙)和背部(肩胛线),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2)能表述肺部听诊四种主要音的名称:正常呼吸音:①支气管呼吸音: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②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两侧1、2肋间隙,肩胛区第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部。
异常呼吸音、干、湿啰音、胸膜摩擦音。
[心脏]10、心脏视诊(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①被检查者仰卧位,暴露胸,检查者在其右侧。
②开始时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
③然后,视线逐步高于胸廓,全面观察心前区。
(2)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主要内容,并能指出其部位;①能指出心尖搏动并能描述其部位正确。
②能提到还可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③能提到可观察心前区异常搏动。
11、心脏触诊(1) 触诊手法;①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始触诊。
②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
③触诊时手掌按压力度适当。
(2)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搏动所在体表位置(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①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②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
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吸末、摒住呼吸。
12、心脏间接叩诊(1)叩诊手法、姿势;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
或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2)心脏叩诊顺序;①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②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
(3叩出正常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
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
右侧方法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
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右界(cm)肋间左界(cm)2-3 Ⅱ2-32-3 Ⅲ 3.5-4.53-4 Ⅳ5-6Ⅴ7-9(注: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13、心脏听诊(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①二尖瓣:位于心尖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②肺动脉瓣:胸骨左缘第二肋间③主动脉瓣:胸骨右缘第二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⑤三尖瓣:胸骨左缘第4、5肋间(2)听诊顺序正确;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
(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腹部]14、腹部视诊(1)腹部的体表标志: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脐)及分区(4区法、9区法)表述正确并能在腹部指示;(2)视诊方法正确;①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
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
③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
(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
①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②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