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成效与发展机制
参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补助学习心得体会_关于工作总结心得体会

参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补助学习心得体会_关于工作总结心得体会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补助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通过本次学习,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农技推广的最新理念和方法,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我认识到农技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农技推广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它通过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方法,帮助农民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农技推广在促进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农技推广不仅关乎农业生产的效益,还关系到全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明白了农技推广面临的挑战和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技推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些新的农技推广理念和方法,如基于互联网的农技信息服务、农技人才队伍建设、农技推广体系的机制创新等。
这些新理念和方法为我们指明了农技推广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技推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我要感谢这次学习给予我的启发和帮助。
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分享经验,相互鼓励,使我受益匪浅。
我也要感谢学习中的专家和老师,他们为我们讲解了许多实用的农技知识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农技推广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农技推广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和自身的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为自己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201X年,中央通过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继续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给予支持。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X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X〕28号)以及《X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X年X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农科发〔201X〕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1X年X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201X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着眼于“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以支撑和保障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质量效能为抓手,通过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激发调动农技人员活力、精心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和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技术等措施,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全程精准化服务,为全省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二、年度目标(一)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抽样满意度95%,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70%。
(二)加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筛选和推广。
围绕主导产业,加强以玉米、蔬菜、水果、肉牛等优势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
(三)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平台基本健全,建设试验示范基地2个,每个基地试验示范3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模式,开展4次以上观摩培训活动;基层农技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比例超过70%。
(四)服务到位、支撑有力的基层农技机构普遍建立健全,全额拨款机构占比超过95%。
基层农技人员在岗率超过90%。
超过1/3的基层农技人员接受连续5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其中业务培训时间超过15天的人数不低于培训人员总数的10%。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有关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支撑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为主攻方向,统筹兼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服务需求,坚持深化改革增活力、创新机制提效能,培育精干专业推广队伍,打造科技示范服务平台,推广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项目目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抽样满意度超过95%,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超过70%。
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时间超过100个工作日。
----优质绿色高效技术快速进村入户。
一批支撑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质量安全、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
----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平台基本健全。
每个项目县建设不少于2个示范带动效果明显、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使其成为集示范展示、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等多功能、综合性的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平台。
----农技推广信息化实现重大突破。
基层农技人员普遍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交流和业务指导,使用农技推广APP比例超过80%。
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现任务安排网络化、推广服务信息化、绩效考核电子化。
----农技推广队伍业务能力稳步提升。
1/3在编基层农技人员接受连续5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1/6的在编农技人员接受不少于5天的异地培训(出县);培育一批知识全面、技能过硬、服务优良的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扎实推进。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在岗率超过90%。
在农技人员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公益性与经营性农技推广服务融合发展、农技人员创新创业等方面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工作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04.21•【文号】农办科〔2021〕9号•【施行日期】2021.04.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2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海洋渔业厅(局、委),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1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2021年中央财政将继续通过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给予支持,为指导各地做好相关任务实施,确保政策有效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就做好202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推动脱贫地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工作,坚持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为主线,以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样板为载体,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责履行,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发展,加快信息化服务手段普及应用,构建“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农技推广服务的公益性、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属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实施原则——坚持统筹兼顾。
在保障基本“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实施意愿强、任务完成效果好的农业县(市、区),适度向脱贫地区倾斜。
——坚持注重实效。
在完成数量指标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项目实施地区任务组织落实的质量和助力产业发展的成效。
——坚持创新引领。
鼓励各地在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激发农技推广活力和推进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主动开展探索。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目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农技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推广手段单一等,影响到了农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为了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与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特拟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与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增产、增收的目标。
二、项目内容与实施方案1.农技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技人员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完善农技人员薪酬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扩大农技人员招聘规模,加大基层农技推广站点的人员配备,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深度。
2.农技推广手段改进-推广新型的农技推广手段,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提高农技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推广效果。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相应的农技推广软件和应用,方便农民获取农技知识和信息。
-加强农技推广站点的建设,提供农技服务和农产品展示的场所,方便农民学习和交流。
3.农技推广项目支持-针对农技推广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立相应的项目资金支持,鼓励农技人员创新推广方法和技术。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农技推广项目,提高农技推广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鼓励农技人员与农民合作开展农技示范项目,通过示范推广,带动更多农民使用先进的农技技术。
三、项目实施计划1.第一年-开展农技人员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设立农技推广项目资金支持专项,拨付第一年的资金。
-开展农技推广项目评估和监督,收集农技推广效果数据。
2.第二年-扩大农技人员招聘规模,增加基层农技推广站点的人员配备。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开展农技推广示范项目,引导农民使用先进的农技技术。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以下是 7 条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内容:1. 咱必须得好好搞搞这个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呀!就像给咱农业发展安上了加速的翅膀!比如说,在农村里,那些农民伯伯们多需要最新的农技知识和技术呀。
这补助项目就是那点亮前进路的明灯!能让大家种得更好、收得更多,这多棒呀,谁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呢?2. 你想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改革怎么行?就好像一部老机器,不升级就跟不上时代啦!建设补助项目不就是给它加油助力嘛!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培训,让农民们像学生一样学起来,掌握厉害的本领,这不是很好吗?3.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那可是大事情呀!就如同给农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你看,如果能把那些先进的农技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就好像给他们送上了最厉害的武器,去和困难战斗,这不就变得容易多了吗?4. 哎呀,这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真的太重要啦!好比是为农业修了一条高速公路呀!咱们可以通过补助项目,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来到基层,那效果绝对杠杠的!你说谁不想看到农村因为这个变得生机勃勃呢?5. 这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可不能马虎呀!简直就是给农业腾飞装上了强大引擎!我们可以建立示范基地呀,让大家直观地看到新技术的威力,这就像给大家打了一针强心剂,都更有干劲了,不好吗?6.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非得抓好不可呀!就像给农业打开了一扇通往富裕的大门!通过建设补助项目,开展各种活动,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一起为美好的未来努力,这多让人兴奋呀!7.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绝对要重视呀!这就像给农村撒下了希望的种子!我们可以利用补助资金购买新设备,让农民干活更轻松高效,这不是很必要嘛!总之,这个项目太重要了,一定要做好,让农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意义重大,通过各种具体的方式能真正推动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要全力以赴地去实施!。
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方案

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方案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为此,制定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方案,旨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任务内容与措施1. 完善组织体系(1)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包括设立和完善农技推广站、农技人员培训中心等。
(2)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农技人员进修深造,并制定激励政策。
(3)建立农技推广站与农民互动的信息平台,提供科学、实用的农技知识。
2. 提升技术服务能力(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
(2)建立专家指导制度,确保基层农技人员能够得到专业咨询和指导。
(3)开展农技示范项目,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3. 加强科研与创新(1)推动科技成果向基层农技推广落地,加强科技与农业的结合。
(2)鼓励和支持基层农技人员参与科研项目,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
(3)建立技术创新奖励机制,激励农技人员积极创新。
4. 加强农民培训与意识提升(1)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
(2)加强农民对科技的意识与认知,推广科学种植、科学用药等农业生产方式。
(3)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农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 加强农技推广宣传工作(1)开展农技推广活动,如农技知识讲座、宣传展览等,提高农民对农技的关注度。
(2)利用新媒体手段,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传播农技知识,增强宣传效果。
(3)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农技企业等的合作,共同推动农技创新及其推广。
6. 加强与农民组织的合作(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发挥作用,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工作。
(2)建立农民组织与农技推广站、农民合作社等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信息互通。
三、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具体步骤与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下仅供参考)2023年1月-3月:制定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措施。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验收报告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验收报告一、项目概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旨在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调整农技推广机构设置和职责,优化推广模式,提高农技人员专业能力,加强农技推广信息网络建设等。
二、项目目标与指标1. 提高农户参与农技推广的积极性:预计在项目实施地区,农户参与农技推广的比例将提高10%。
2. 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预计有80%的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3. 完善农技推广信息网络:项目实施地区将建设覆盖全域的农技推广信息网络,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农户。
三、项目实施进展1. 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已调整改革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提高农技推广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2. 推广模式优化:通过发展多种多样的农技推广模式,包括示范基地推广、农技专家进村入户、农技培训等,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3. 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已组织培训班,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4. 信息网络建设:已建设农技推广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全面覆盖。
四、问题与解决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下:问题1:部分农户对新的农技推广模式接受度低。
解决措施:加强相关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户对新模式的认识和理解。
问题2:部分农技推广人员能力较低。
解决措施:组织培训班,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
问题3:信息网络覆盖面不够广。
解决措施:加大投入,扩大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五、项目成果与效益1. 农户参与积极性提高,农技推广的覆盖面扩大。
2. 农技推广人员能力得到提升,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3. 农技推广信息网络的建设使农技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农户的技术需求能得到及时满足。
六、未来工作展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验收通过后,将继续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补助示范户及示范基地配方肥采购项目成效与发展机制摘要概述通过研究当今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补助示范户及示范基地配方肥采购项目的现状.总结近年来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补助示范户及示范基地配方肥采购项目的内容及成效,探讨农业科技推广的机制与主要模式,剖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广东省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2009年.该省农业可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5.80%.农业人I:I占户籍总人I:I的47.69%。
农林牧渔总产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09%。
广东省目前正在进行“双转移”发展战略布局,这将使该省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随着“双转移”的不断深入.广东省农村劳动力必将进一步呈现紧缺的局面.农业的发展面积也将经受工业发展所导致的圈地造园等的影响。
因此,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项目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推行先进、适用的农业新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及其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等各项工作已显得非常紧迫了,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现状目前.广东省90%以上的县(市:区)出台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方案.并已逐步顺利实施。
全省已建立起了以县、镇两级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民间组织及涉农企业共同参与的较为完善的多元化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1机构建设据广东省农业厅统计资料.全省共有公益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含综合站)3 238个。
其中县级农技推广机构310个。
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93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2 835个。
1.2 队伍建设目前全省已建立起较稳定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共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9 661人.其中县级4180人.区域性综合站431人,乡镇级15050人。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文化层次普遍提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专以上学历占66%。
1.3农技推广设施建设全省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均有独立同定的办公场所.乡镇和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的办公场所也相对固定.其中20%有独立办公场所。
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全部拥有计算机及齐备的检测检疫仪器设备:乡镇和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有天平等基本服务设备。
1.4管理体制广东省乡镇农技站机构管理体制呈现多样化格局.各地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县农业主管部门垂直管理、乡镇政府管理和县镇共管3大类型。
其中人、财、事归县农业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占35.86%;归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占41.34%:业务由县农业部门管理.人、财由乡镇政府管理的县镇共管的农技推广机构占总数的22.80%C¨。
2现阶段广东省农业的基本特征及农业科技推广情况及取得的成效2.1 现阶段广东省农业的基本特征2.1.1 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据广东省2010年资料统计[2】.2009年全省总人口8 156.05万人.耕地面积为284.14万hm2,人均耕地面积仅0.035 hmz.不足全国人均面积(o.093 hm2)的一半.低于联合围划定的0.053 hm2的最低警戒.且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人均耕地面积仍呈减少趋势。
2.1.2农业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生产技术要求多样化、近年来.广东省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均有了快速的发展。
种植业中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等附加值较高的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技术推广也已不局限于以往的传统作物,技术需求呈现多样化。
到2009年.全省蔬菜、水果、茶叶和蚕桑等具有南亚热带优势和广东特色的园艺作物面积达228.87万hm2:畜禽等传统优势名牌产品的生产也有较快的发展.优新品种开发势头较强劲。
园艺产业和畜牧业已成为广东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两大重要支柱。
2.1.3农业区域化特色明显广东省立足自然地理优势.积极发展“质优、特色、高值”优势农产品。
目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了以蔬菜、水产品和花卉等高档农产品为重点的生产格局:在粤东和粤西地区则以水果、蔬菜、茶叶、畜禽、水产品以及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南亚热带作物的生产为重点:而在粤北和粤东北山区.则以名特优稀产品生产为主,着重提高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引。
2.1.4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迈进集约化经营到2009年底[42.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14 505家,其中。
农业龙头企业2 10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32家.全省269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了亿元大关.12家省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1家过100亿元.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本省农户473.7万户。
户均增收2000余元。
2.2近年广东农业各行业科技推广工作内容及成效自2005年广东省实施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制度以来.取得了巨大成效。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至2010年。
结合科技人户工程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的开展.全省共遴选推介农业主导品种429个(次).主推技术128项(次)。
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由2002年的48%上升到2009年的52%.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九五”期间的18%提高到目前的40%[5]。
2.2.1 种植业农技推广的内容及取得的成效2.2.1.1 种植业优良品种的推广2005,--2010年.广东省共推介种植业主导品种389个(次)。
主推技术101项(次)[6---u]。
涉及水稻、玉米、甘薯、花生、蔬菜、甘蔗、果树、茶树、蚕桑、大豆、牧草和花卉等作物。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水稻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达126.85万hm2,比2005年增长162%:玉米主导品种推广面积5.26万hm2,比2005年增长114%:花生主导品种推广面积10.89万hm2.比2005年增长89%E12]。
目前广东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3%。
2.2.1.2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2005~2010年.在种植业方面主推技术共101项(个),包括综合技术、种植技术、加工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6-11]。
这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水稻“i控”施肥技术经新兴、高要、曲江、汕头和雷州等地示范推广.节省氮肥10%以上,氮肥利用率提高10%。
少施农药1~3次.水稻(特别是早稻)抗倒性增强.高产稳产.增产5%~10%,每公顷增收节支l 200元左右,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目前全省示范推广面积超过20万hm2。
主推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据统计。
2005~2009年。
全省累计共推广面积746.7万hm2.新增经济效益78.46亿元.节约不合理肥料用量31.6万t[13]。
截止2010年.全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已覆盖了96个项目县(项目单位)的105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县区域的全覆盖[14|。
2.2.1.3做好农作物病虫测报与综合防控近年来广东省建立了病虫监测预警、重大病虫应急防治、植物检疫防疫和农药安全保障“四大体系”。
水稻病虫短期预测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
2009年.广东省在不同生态类型稻区建立了34个水稻病虫监测点、20个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和4个广东省植物保护技术应用与推广示范区.示范面积超过1.3万hm2:组建1 100支专业化防治队.防治队员2 200人.实施专业化防治面积累积近7万hmz.安排新农药示范试验30多个.组织新农药使用技术宣传推广会90多场(次).培训技术员、经销商和农民8 000多人[15]。
2.2.1.4开展农业科技下乡目前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几乎覆盖了全省所有县(市、区)及乡镇。
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向农民推介新品种600多个.示范推广新技术400多项,发放技术资料800多万份。
举办专题技术讲座近1000场“6】。
此外还组织省内涉农高校寒假返乡大学生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
共有14 450位同学参与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四个一工程”,涉及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3 278个村.受惠农户8 261户,提出支农建议3 725条,推荐实用技术1 239项(次)。
2.2.2畜牧业科技推广内容及成效2.2.2.1 优良品种及新技术的示范推广2005~2010年全省共推介畜禽主导品种40个(次),主推技术27项。
主要推广猪的新品种有杜洛克种猪、大白种猪、蓝塘猪和深农猪配套系等:推广鸡的新品种有岭南黄鸡I号、II号配套系和III号鸡配套系等;推广的鸭、鹅新品种有仙湖肉鸭配套系和清远鸟鬃鹅。
目前,广东省家禽良种覆盖率达85%.猪良种覆盖率达95%L5|。
主推技术包括鸡球虫疫苗免疫技术、岭南黄鸡饲养管理技术、猪抗热应激技术、瘦肉型猪安全生产技术、鹅繁殖季节调控及全年均衡生产技术、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沼气化利用等。
2.2.2.2 实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2007~2008年。
广东省廉江等9县(市、区)实施了生猪良种补贴项目。
2009年国家继续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安排广东省2009年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19个。
授配能繁母猪75.5万头.补贴资金3 020万元[”】。
2.2.2.3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近年来.广东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其防控经费逐年增加.由2003年前不足l千万元增至2008年5.23亿元。
2008年.全省禽流感疫苗平均免疫密度为112.36%.口蹄疫疫苗平均免疫密度为145.37%.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为97.3%.猪瘟疫苗为120.64%,新城疫苗为105.86%。
全省设立了43个省级动物疫情监测点.组建了近2万人的村级动物疫情观察员队伍.常年在第一线开展动物疫情和疫苗免疫效果监测[18】.2009年全省累计监测重大动物疫病样品50多万份.检疫动物8.7亿多头(只).全省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平均免疫率均超过100%[1引。
2.2.3渔业科技推广内容及成效2.2.3.1 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矧2010年.重点推广了野新吉富冶罗非鱼、南美白对虾、鳗鱼、鳜鱼、中华鳖、鲈鱼、青石斑鱼、澳洲宝石鲈、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鲴等10个主导品种。
主推技术有微生物调控的水产健康养殖新技术、简易棚膜增加温土池养鳖技术、鳗鲡标准化生产技术、南美自对虾高位池健康绿色养殖技术和鳜鱼高产饲养技术等5项。
2.2.3.2 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自2005年农业部启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以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始终高度重视渔业科技人户工作.累计培育示范户达4400户.辐射带动79 000余户,举办培训班812期,累计培训技术指导员、示范户42000多人次.发放各类资料20万余份,示范户养殖水产品产量、效益平均每年增长1 096以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