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精品】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同步训练 选修《史记》选读课时3夏本纪]

合集下载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教学课件:《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教学课件:《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爲秦 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於邯鄲。及 生,名爲政,姓趙氏◎ 。年十三歲◎ ,莊襄王 死,政代立爲秦王。當是之時,秦地已并巴、 蜀、漢中◎ ,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 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 滅二周,置三川郡。呂不韋爲相,封十萬戶, 號曰文信侯。招致賓客遊士,欲以并天下。李 斯爲舍人。蒙驁、王齮、麃公等爲將軍。王年 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史記·呂不韋列傳》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 贩贱卖买,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 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子楚 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子楚秦诸庶孽孙, 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 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 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 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 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 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 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 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无几得与长子及诸 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 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 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 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 之!”
《秦本纪》载:“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 以国为姓(汪按:姓似应为氏字),有徐氏、郯氏、莒氏、终 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 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教学课件:《史记》选读9孔子世家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教学课件:《史记》选读9孔子世家
3.古今异义
(1)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古义:______耳__聪__目__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2)乃因史.记.作《春秋》 古义:______记__载__历__史__的__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司马迁的《史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预习作业
1.通假字
(1)几然而长,眼如望羊 ___几_____同___颀_____;_长__,__高___
(2)意者吾未知邪 ___知_____同___智_____;智__慧__,__聪__明
(3)赐,而志不远矣 ___而_____同___尔_____;__你_____ (4)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__监______同___鉴_____;__借__鉴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①人之不我信也 相信,信任
(3)信②③牺海牲客玉谈帛瀛,洲弗,敢烟加涛也微,茫必信以难信求
诚实,忠诚 确实,实在
④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随意,随便
①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担心,忧虑
(4)病②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疾病
③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困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哲思短章 忍受孤独 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 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 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 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 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修身名句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教学课件:《史记》选读5河渠书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教学课件:《史记》选读5河渠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修身名句
1.明莫大于自见,聪莫大于自闻。
——魏·徐干《中论·修本》
赏读:高明的观察,莫大于能够看清自己的过失;聪敏的听闻 ,莫大于能够听清自己说话的好坏。形容人贵在自我检视,发
现自己的短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第七十九章》 赏读:自然运行的规律没有亲疏之别,但是那些善良的人由于 自己的修养,而常常会得到命运的照顾。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1)北渡污兮浚流难 ___污_____同___纡_____;_纡__曲__回__转_ (12)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 ___佗_____同___他_____;__其__他____
2第.9章一词扩多声义系统调音
①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 间隔
②东至山岭十余里间

(1)间③以无厚入有间
(2)山东从沔无.限. 古义:______没__有__险__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穷尽,没有限量
(3)便.于.砥柱之漕 古义:_____比__…__…__更__方__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比较容易(做某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写作背景 从远古到秦汉这一漫长时期,人们一直从事着治水修渠的工作 。《河渠书》就是对人类在这一伟大斗争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 结。
司马迁为写《河渠书》曾做过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写来真 实性强,切中肯綮。为写大禹,他曾沿长江、淮河、黄河三大 河流最易出事的地段实地勘察,而后悟出禹为何不径挽黄河东 行入海,而是使它东北流入渤海湾的原因。他说这是由于自朔 方至龙门一段,地势高,水流急,孟津以东地势低,落差太大 ,易生水灾。所以把它引入鲁西北的高地,以减小水势。这是 一个很少有人提出的问题,司马迁不但提出来,还给了正确的 解答。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教学课件:《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教学课件:《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对信陵君的概括介绍突出的是他“仁而下士 ”的品质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具体描写他如 何“仁而下士”,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 果。
第一和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是后面“窃符救赵”故事 的铺垫。正因为信陵君“仁而下士”才得到了侯生与朱亥 的帮助,使他得以却秦救赵,建功立业。第三部分是全文 的中心内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从作者自身角度上看
是因为他要通过这些事来反映他的一种社会理想, 表明他的一种政治见解。他认为,做为一个国家的执 政者,必须要礼贤下士,广开才路,要让天下的贤士 都到自己这个国家来,要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只有从这里出发,才有希望使自己国家的政治进一 步达到像五霸、像三王、像五帝那样的境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小结
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主要表现在: 1、待贤礼数上,不以富贵骄土,不惜屈尊相就, 2、信任善用,听取意见 ,从谏如流,闻过则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司马迁为何着重表现信陵君仁 而下士的高尚品德?
(请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 回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从魏公子角度上看:
信陵君就是这样靠着贤士们的帮助,建立了他的功 业。“窃符救赵”是在宾客们的帮助下完成的;信陵 君在魏国,就是由于他的“贤,多客”而使得别国“ 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选文主要内容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 ):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和“仁而下士”的 品德。 第二部分( § 2 ~ 3 ):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 其一为信陵君与侯赢的交往过程。其二为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 程。 第三部分( § 4~7段):具体叙写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 事。 第四部分(§8):写信陵君归其军于魏而自留赵。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教学课件:《史记》选读《滑稽列传》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教学课件:《史记》选读《滑稽列传》
第一、他表现了司马迁重视下层人,能从下层人的身上发现好 品质,并对他们进行热情地歌颂,表现了司马迁突出的民主 性与进步性。
第二、通过这些小人物的不流世俗,不争权力,仗义执言,巧 妙劝戒统治者荒淫的统治的行为,来与当时的所谓大臣进行 对比,讴歌他们的高贵品质。同时对那些士大夫不问政治的 消极行为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鞭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语言的智慧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司马迁
善于抓住君主的特点,采用的轻松活 泼、诙谐戏谑的形式,欲擒故纵, 先顺着国君的意思,然后巧妙地指 出其荒谬之处及危害后果,让国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天网恢恢,岂不大 哉!谈言微中,亦可
以解纷。
——司马迁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005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8.老弱负土 9.韩魏翼卫其后 10.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 11.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走进文本
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文章,看看本 文写了他们的哪些事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讲故事的要求:
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B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C尽量用自己的话。
振 —— 震 尝 —— 常
芗 —— 香
(5)赍以姜枣 赍 —— 剂 (6)久不相见,卒然相睹 卒 —— 猝
(7)此知可以言时矣 知 —— 智
(8)陛楯者皆沾寒
楯 —— 盾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的用法,并 解释这个词
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先生少之? 3.乐极则悲。 4.置酒而天雨。 5.汝虽长,何益,幸雨立。 6.始王尝议欲大苑囿。 7.衣以文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教学课件:《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教学课件:《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管 仲 列 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教学目标
1.推断文中文言词义,掌握重要文言词 语及语法现象。
2.了解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真挚而伟大的 友情,以及管仲任政的基本理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边有晏子、鲍叔那样的知音!
整体感知
1~2段 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 友情。
3~4段 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第5段 司马迁的论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一段疑难指点
1.【管仲】名夷吾,字仲。 2.【鲍叔牙】名叔,字叔牙。 3.【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多次召集诸
侯会盟,完全控制天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一段重点词句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
3.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他而死, 我(却选择)被囚禁受辱。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探导
1.齐读第二段,思考该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
达效果该? 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 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 理解,突出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 己”,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 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
1.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 2.鲍叔进管仲。 3.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不久 侍奉 推荐
4.管公仲既子用纠,任被政杀于齐死,,齐桓管公仲以霸被。囚禁了。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 公因他的辅佐称霸。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二段重点词句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困穷厄困”何解?谁鲍“叔更穷困”?以为我
管仲有才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综合练习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嬉游xī澄清chéng 抹杀mǒ自艾自怜àiB.依偎wèi 给予jǐ摇曳yè引吭高歌háng C.怪癖pì甄别zhēn 思忖cǔn 面面相觑qùD.慰藉jiè侘傺chà蕞尔zuì铩羽而归sh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炽热泥淖啜泣出类拔粹B.忧悒眉梢犄角魂牵梦萦C.谛听吭气雾霭汗流夹背D.嗑绊戕害宣泄含辛茹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入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D.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B.为什么有些性格孤僻的人,甚至一些残疾人能成就正常人难以企及的业绩呢?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在于他们具备了独立思考的条件和能力使他们获得了成功。

C.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D.如何才能先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高祖竟酒()吕公善沛令()素易诸吏()无如季相()摄衣谢之()遂略韩地轘辕()沛公又让不受()不欲费人()沛公然其计()如约()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深堑而守之()诸君必以为便()有功者害之()高祖奉玉卮()将陈留兵¬()因家沛焉()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因袭攻武关()蒙故业,因遗策()因人之力而敝之()6.翻译句子①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综合练习(4)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65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9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6分)(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浮游尘埃之外,____ ______。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2)谚曰:“桃李不言,。

”(司马迁《李将军列传》)(3),衣食足而知荣辱。

(司马迁《管仲列传》)(4)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司马迁《项羽本纪》)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2~3题。

(8分)【中吕】山坡羊叹世陈草庵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长安,汉唐都城,借指京城。

2、你认为这首小令中最具神韵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尾两句“山,依旧好;人,憔悴了”很为评论家所称道,这两句究竟好在哪里?请从写作技巧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

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

甘罗曰:"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怀山襄陵,下民其忧B.九山刊旅,九川涤原C.于是帝锡禹玄圭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解析B项“原”通“源”;C项“锡”通“赐”;D项“辟”通“避”。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泽既陂.陂:堤防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兴:征集C.西被.于流沙被:遭遇D.摄.行天子之政摄:执行解析A项应为“筑堤防”;C项应为“覆盖”;D项应为“代理”。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等之未有贤于.鲧者B.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C.帝舜荐禹于.天,为嗣D.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解析A项为“比”,BCD均为“对,向”。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A.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B.行山表木C.陆行乘车D.以均诸侯解析B项“表”;C项“陆”;D项“均”都是活用词。

答案 A.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B.过家门..不敢入C.天下于是太平..治D.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解析“百姓”在此处指“百官”。

答案 A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是被动句的一项是()(3分)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以告成功于天下C.而使续鲧之业D.等之未有贤于鲧者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禹之所以要将治水的重任推让给契、后稷、皋陶,是因为他对父亲鲧的死耿耿于怀,深感悲愤。

B.禹是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他运用堵截法成功地治理了洪水,造福百姓。

C.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最终治水成功,平定天下,成为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典范。

D.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说明禹将治水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

解析A项,偏离了作者对夏禹的态度及夏禹的性格品质,从原文看,夏禹对父亲的死深感悲伤,这是夏禹全力治水的动力;B项,夏禹运用的是疏通法治水;D项,禹之所以这么做,是以此坚定自己的决心,不忘先祖的遗志。

答案 C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采橇,山行乘。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

中国赐土姓:“祇.台德先,不距朕.行。

”8.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受:遭遇B.可.种卑湿可:可以C.九山刊.旅刊:砍削D台德先,不距朕.行朕:皇帝的自称解析A项应为“被”;B项应为“适宜”;D项应为“我”的通称。

答案 C9.下面的句子都属于大禹功绩的一组是()(3分)①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②卑宫室,致费于沟淢③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④开九州,通九道⑤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⑥咸则三壤成赋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④解析②表现大禹治水的虔诚,③表现大禹治水的艰难。

答案 C10.下面的句子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A.大禹为父亲因为治水无功被杀而痛心不已,因而他不顾疲劳,殚精竭虑,唯恐重蹈覆辙。

B.大禹自接受任务后的十三年间,马不停蹄,克服重重困难,用疏通与筑堤的方式将大水治理成功。

C.大禹不仅用心于治水,还关注农业生产,他因地制宜,统一筹划,使地区间达到物资平衡。

D.九州同一后,大禹还针对土壤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公平合理的赋税标准,展现了他目光长远,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

解析鲧是因治水无功被流放,不是“被杀”。

答案 A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8分)(1)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赐土姓:“台德先,不距朕行。

”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他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握着规矩,一年四季都带着这些工具,用来开辟了九州土地。

(2)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所宜,规定了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交通便利情况。

(3)(帝舜在)中国范围之内分封诸侯,颁赐土地和姓氏,并说:“要把修敬我的德行放在首位,不要违背我一贯的行为准则。

”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

迁.为东海太守。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住。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蚡不为礼。

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黯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憨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臵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

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

《史记·汲郑列传》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屋比.延烧比:接连,挨着B.迁.为东海太守迁:提升C.群臣或数.黯数:责备D.使人可.其奏可:准许解析迁:贬官。

答案 B1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汲黯“敢于直谏,刚正不阿”的一组的是()(4分)①黯耻为令,病归田里②不得久留内③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④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⑤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⑥甚矣,汲黯之憨也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⑥解析①、⑤与“敢于直谏,刚正不阿”无关。

答案 D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汲黯家世代为官,不是为卿,就是做大夫,汲黯也因为父亲的举荐,在孝景帝时做了太子洗马。

B.有一年,东越部族相互攻打,皇上派汲黯去调查,他没有到东越,走到会稽郡就回来了,还说“用不着天子的使者去调查”,惹得皇上很不高兴。

C.汲黯为人性情刚直,倨傲少礼,经常当面给人难堪,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因此,许多人都不跟他来往。

D.汲黯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连皇上都敬重他。

皇上接见别的大臣都很随便,有时只是坐在床边召见,而见汲黯,连没戴帽子都赶紧躲到帐中,可见对他的敬重程度。

解析“惹得皇上很不高兴”文中无据。

答案 B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就借这次出使的机会,自作主张,打开那里的粮仓,救济灾民。

(2)因为(汲黯)多次直言相谏,(使皇上很难堪),所以不能久留在朝廷内。

(3)况且你已经身在其位,纵然为自己打算,怎么可以羞辱朝廷呢?【参考译文】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

他的祖先曾受到卫国国君恩宠。

到他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做卿大夫。

汲黯靠父亲保举,孝景时做太子洗马的官,因为人端正严肃,不苟言笑,人人都怕他。

孝景帝驾崩,太子继位,任命汲黯为“谒者”之官。

有一年东越人相互攻打,皇上派汲黯去调查,汲黯并没有到越地,只到会稽郡就回来了,上书报告皇帝说:“越地人相互攻打,是他们的本性,何劳天子的使者去调查过问,所以不到越地就回来了。

”河内郡失火,延续烧了一千多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回来报告说:“本是一户人家失火,因房屋密集,火势蔓延,一烧就是千余家,完全是意外,不必忧虑。

不过当我经过河南郡时,河南郡有一万多户穷人遭受水旱灾,饿得父子相食,我就借这次出使的机会,自作主张,打开那里的粮仓,救济灾民。

现在我自请免职,至于假托皇帝命令开仓的事,听候皇上的发落。

”皇上认为他很贤明,就赦免了他并且把他外调为荥阳县令。

汲黯耻于为令,就借生病为由,请假回家。

武帝听到后,任命他做中大夫。

因为(汲黯)多次直言相谏,(使皇上很难堪),所以不能久留在朝廷内。

被贬官做东海太守。

一年多,东海郡被治理得有条有序,人们都称赞他。

皇上听说了,召回朝廷任命他做主爵都尉,位臵列于九卿。

汲黯为人性情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

与自己心情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

因为几次直言激谏,不能久留朝廷内。

就在此时,太后弟弟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朝中年俸二千石的官员来拜见,田蚡都不答礼。

可是汲黯来见田蚡,未曾跪拜,而田蚡却长揖回礼。

天子此时想招募一些在文学上有成就的儒生,据皇上说好像要施行仁义、效法尧舜,好好表现一番,汲黯却回答说:“您内心欲念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能效法到尧舜的伟大治绩呢?”皇上听了没有出声,满脸怒色,愤然退朝。

大臣们都为汲黯担心。

皇上退朝对左右的人说:“太过分了,汲黯耿直得近乎愚笨。

”大臣们有的数落汲黯,汲黯却说:“天子任命左右助手,难道是要这些人察言观色,陷害他于不义吗?况且你已经身在其位,纵然为自己打算,怎么可以羞辱朝廷呢?”大将军卫青入侍宫中,皇上曾蹲在厕所内接见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