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苏幕遮(碧云天)4

合集下载

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1

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1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②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2.过程与方法朗读、点拨、背诵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1.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2.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和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案

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案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教学目标:1.理解李煜词的抒情特点。

2.把握上片倒叙手法的运用。

3.鉴赏全词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生活背景,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

2.抓住倒叙、比喻等技巧,深入鉴赏这首词。

教学难点:1.鉴赏倒叙、比喻等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二、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

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

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鉴赏诗歌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

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写“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情毕现。

“帘外雨潺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临江仙2(梦后楼台高锁)

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临江仙2(梦后楼台高锁)

临江仙教学目标:1.理解所选题材——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并以此寄寓“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2.理解词中所包含的回肠荡气的伤离怀人之愁。

3.体会词人凄凉环境所烘托的孤寂氛围。

教学重点:1.理解所选题材——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并以此寄寓“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2.理解词中所包含的回肠荡气的伤离怀人之愁。

教学难点:理解怎样将“春愁”写得缠绵深婉的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晏几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八子。

曾监颖昌许田镇。

一生仕途不达,但狷介自守,不傍权贵之门。

以词名世,与其父齐名,并称"二晏"。

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小山词》艺术特色(一)对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二)语淡情深,艳而不俗,浅处皆深,把《花间集》以来的艳词小令艺术推展到了极致。

不是表现拥有爱情的欢乐,而是追忆已失落的往日爱情和表现刻骨铭心的相思,并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这成为晏几道恋情词的一大特色。

本篇即如此。

小山恋情词的结构,始终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之间。

二.诵读感知(1)自由诵读,对照注释弄清大意。

(2)归纳主要内容: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

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

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3)齐诵本词。

三.个性赏析:(1)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此时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象?传达出怎样的内心世界?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

"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与诸子登岘山》教案1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与诸子登岘山》教案1

与诸子登岘山教学目标: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逋、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教学重点: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鉴赏时应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教学方法:讨论与归纳教学过程:一、生平简介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世称孟襄阳。

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

浩然一生有壮志,然终不被用,虽名重当时,却以隐居终老。

在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孟浩然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在他的一些诗歌中,我们或多或少地能在怡人的田园风光里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堪。

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抱负,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

现有《孟浩然集》。

二、自由朗读、背诵三、诗句解释:1、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2、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

(由于山上有历史印迹,才来登山)3、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这是登山所见所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岘山萧条、悲凉、邈远的景。

)4、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为何作者会流泪?)四、问题探讨: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明确:诗人因观览旧迹而登临此山,因旧迹而伤怀,因历史触动内心,又由历史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

由羊公所言的“湮灭无闻”,想到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2、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明确: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3、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明确:怀古伤今(吊古伤今)4、今读其诗,你会有何感想?提示:感想应从诗人的感想中来。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
三、背景解说
范仲淹是宋代的政治家,性格刚正坚毅。但这首词写柔情,千回百转。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尽管是政治家,也有他自己的个人生活,有友谊,有爱情,在作品里反映出来并不奇怪。这首词抒写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上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是意境的阔大却是这类词所少有。
四、赏析
(教师布置赏析作业,课上交流点评)参考示例: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他计,言外之意是说,好梦作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这就逗出下句:"明月楼高休独倚。"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想,但独倚明月照映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从"斜阳"到"明月",显示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楼高""独倚"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自然地融为一体。
七、小结。
八、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人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这真是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结拍这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作者另一首《御街行》则翻进一层,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写得似更奇警深至,但微有做作态,不及这两句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案
二次备课
苏幕遮
教学目标:
1.体会范仲淹词的阔远之境。
2.把握范仲淹的羁旅乡思之情。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踏莎行2(雾失楼台)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踏莎行2(雾失楼台)

《踏莎行》(雾失楼台)学习目标:1.感悟秦观词的婉约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鉴赏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通过阅读文本,进一步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

一、介绍作者: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

高邮人。

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

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

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ěi)。

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有《鹊桥仙》等。

宋苏轼戏评秦观、柳永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二、写作背景: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新旧两党激烈的争斗,由政见的不合,已发展为意气用事,甚至出于一己之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

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接二连三的贬官,少游内心的悲苦绝望可想而知。

他来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三、倾情朗读,初探诗意,整体感知:夜雾如厚重的帷帘把楼台掩蔽,月亮迷失方向找不到渡口的痕迹。

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怎忍受,孤寂的客馆在日寒风中紧闭,还有:杜鹃的哀啼,斜阳无声地落去……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驿使捎来的是亲人的信息——如今却堆砌成无法数得清的离愁别绪。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为什么——竟向潇湘水流去?四、再读诗歌,感受形象,体会情感:1.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楼台孤馆津渡虚————实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桃源斜阳2.找出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和形容词主要意象: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五、三读诗歌,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炼字:“迷”“失”“断”“闭”“砌”提示:炼字题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苏幕遮(碧云天)2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苏幕遮(碧云天)2

苏幕遮(碧云天)、天仙子教学要点:1、了解范仲淹、张先。

2、学习并背诵《苏幕遮(碧云天)》、《天仙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的名言?范仲淹。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词《苏幕遮(碧云天)》。

二、鉴赏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一)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十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二)鉴赏1、初读全词。

碧云天,黄叶地,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看看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注释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3、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夜别友人二首(其一)2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夜别友人二首(其一)2

夜别友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陈子昂的生平。

2、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和转换表达离情别意的。

教学方法:点拨与诵读教学过程:㈠导入:1、由《登幽州台歌》引出诗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请同学讲出此首诗的作者――陈子昂。

抒发的感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特点――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2、诗人简介: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

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

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

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

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

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

3、单读-齐读4、释词:绮筵:华丽的宴席。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长河:银河。

5、解读: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⑴理解诗歌内容: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

,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怀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
【原文】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学习目标】
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作者】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为分明。

第一句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第二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

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

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是有时间性的景致。

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

动景如生。

这样,我们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

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片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

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

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故乡遥,何日去”点
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

紧接“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

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

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这首词构成的境界,确如周济所说:“上片,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

”(《宋四家词选》)而周邦彦的心胸,又当如陈世所说:“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

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云韶集》。

足见周邦彦的词以典雅著称,又被推为集大成词人,其词作固然精工绝伦,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实尤为其词作之牢固基础。

【译文】
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

【小结】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上片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

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片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园,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