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唇寒齿亡的主人公是谁?唇寒齿亡是什么意思

合集下载

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及寓意

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及寓意

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及寓意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

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语本《左传·僖公五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跟这个成语有关的寓言故事。

唇亡齿寒的故事: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

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

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

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

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

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

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

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

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

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

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唇亡齿寒成语故事简短

唇亡齿寒成语故事简短

“唇亡齿寒”是一个中国的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疆土,于是他打算攻打虞国。

但是,他担心虞国和虢国是盟友,两国互相帮助,不好攻打。

于是,他听从了荀息的建议,用名马和宝玉作为礼物,分别贿赂虞国和虢国。

虞国国君贪图重礼,答应了晋国的借道请求。

当晋国军队通过虞国时,晋国将领里克建议趁机攻打虞国,但被晋献公拒绝了。

当晋军离开虞国后,里克说:“唇亡齿寒,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像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现在我们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等于是让嘴唇去承受牙齿的寒冷。


后来,虢国被晋国攻打并灭亡了。

虞国国君因为接受了晋国的贿赂而背弃了自己的盟友,最终也导致了虞国的灭亡。

这个故事就成为了“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由来,用来形容两个事物之间密切相关的关系。

成语唇寒齿亡的主人公是谁?唇寒齿亡是什么意思

成语唇寒齿亡的主人公是谁?唇寒齿亡是什么意思

成语唇寒齿亡的主人公是谁?唇寒齿亡是什么意思
本文导读:春秋时流行的一句谚语。

见于《左传》、《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唇寒齿亡解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唇寒齿亡的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
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唇寒齿亡的意思

唇寒齿亡的意思

唇寒齿亡的意思
“唇寒齿亡”也叫“唇亡齿寒”。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原文如下: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唇亡齿寒”。

该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后常被用来形容事物之间利害密切、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某一事物的消失,也会使另一事物失去存在的条件。

在遇到事情时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不出这一点,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就可能被看似无关的事物所连累。

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

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

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如下:春秋时期的晋国是周朝初立时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地,晋国的南面有两个小国,一个叫虞,一个叫虢(guó)。

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祖先又都姓姬,所以世代以来和睦相处。

但是虢国的国君是个狂妄自大的人,经常到晋国边界闹事,袭扰晋国。

晋献公觉得虢国是心腹之患,却一直没找到机会来解决这件事。

有一天,晋献公问大夫荀息:“我们现在攻打虢国可以吗?”荀息说:“现在可不行。

现在虞、虢两国关系很好,要是攻打虢国,虞国一定来援助。

他们力量强大,我看咱们恐怕没有把握取得胜利。

”献公说:“照你这么说,只好眼看着咱们被虢国欺负。

”荀息说:“那也不是,虢国国君喜欢玩乐,我们送些美女给他,让他不理政事,尽情享乐,我们就可以趁机去攻打虢国了。

”晋献公依计而行。

虢公见了晋国送来的美女,果然沉迷其中,什么正事都不干了,整日吃喝玩乐,花天酒地。

晋献公见时机成熟,就准备举兵进攻虢国。

大臣荀息又献计说:“咱们去攻打虢国,最好能阻止虞国对它的救援。

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您可以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向他借路攻打虢国,他不会不答应的。

这样一来,虢国就会猜疑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

”献公说:“我们刚刚给虢国国君送去美女,现在又要去讨伐他,虞国国君怎么会相信我们呢?”荀息说:“这容易,您派一些人去虢国北部边界捣乱,虢国一定会派人来责备咱们,咱们来个不认账,讨伐虢国的理由不就找到了吗?”晋献公依计行事,虢国守边的官吏果然派人来兴师问罪。

晋献公看第一步成功了,就派大夫荀息出使虞国。

荀息见了虞国国君,先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双名贵的玉璧。

虞国国君贪心很重,见了礼物眉开眼笑,手里把玩着玉璧,眼睛盯着千里马,生怕荀息再要回去似的。

他问荀息:“这些东西是贵国的国宝,天下无双,你们国君怎么会舍得送给我呢?”荀息说:“敝国国君一向仰慕您的大名,很想和您结交,这点薄礼只是表示一点心意。

顺便有点小事求您帮忙,虢国国君多次侵犯我国边界,我们打算惩罚他们,贵国可不可以借一条道,让我们过去?如果侥幸打赢了,所有缴获都送给您。

唇亡齿寒儿童成语故事

唇亡齿寒儿童成语故事

唇亡齿寒儿童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无价之宝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谋。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登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互相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
齿寒”,比喻双方关系亲密,互相依存。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唇亡齿寒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那位西方的霸主比齐桓公还有两招儿,气量大,毅力强,什么事都沉得住气。

他就是秦国的国君秦穆公。

秦穆公一向低着头苦干,也不跟中原诸侯争地盘。

他认为要做大事得有人才,单凭一两个人是不顶事的。

他就想尽办法搜罗天下人才。

还真给他找到了好些个。

第一个人物叫百里奚。

他和宁戚一样,也是给人家看牛的,秦穆公可请他来当相国。

百里奚是虞国人[虞国,在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在三门峡附近]。

三十多岁才娶了个媳妇儿杜氏,生个儿子叫孟明视[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所以叫孟明视;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人就这么连字带名地叫,而不提姓,例如下文有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等]。

两口子恩恩爱爱,就是家里贫寒。

他打算出去找点事做,可又舍不得媳妇儿和孩子。

有一天,杜氏对他说:“大丈夫志在四方,怎么能老呆在家里呐?你现在年富力强,不出去做事,难道赶到老了才出去吗?家里的事你放心,我也有一双手呐!”百里奚听了他媳妇儿的话,决定第二天就出门。

当天晚上,两口子直聊了大半夜。

第二天杜氏预备些酒菜,替男人送行。

家里还有一只老母鸡,杜氏把它宰了。

可是灶底下连劈柴也没有,杜氏就把破门的门闩当柴火烧。

又煮了些小米饭,熬点儿白菜,叫他阔阔气气地吃一顿饱饭。

他临走的时候,杜氏抱着小孩儿,拉住男人的袖子,眼泪是再也忍不住了,就抽抽啼啼地说:“你要是富贵了,千万别忘了我们娘儿俩。

”百里奚也眼泪汪汪地劝了她一番。

他离开家乡,到了齐国,想去求见齐襄公,可是没有人给他引见,只好流落他乡,过着困苦的日子。

后来他什么都没有了,又害了病,只好要饭过日子。

等到他到了宋国,已经四十多岁了。

在那边他碰见个隐士叫蹇叔[蹇ji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n三声]。

两个人一聊,挺对劲儿,就成了知己朋友。

可是蹇叔也不是挺有钱的,百里奚不能跟着他过活,只好在乡下给人家看牛。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及启示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及启示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及启示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及启示导语:唇亡齿寒是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晋国为攻打虢国,晋王采纳大将荀息的建议,送晋王的玉石与宝马给虞王,向虞国借道攻虢。

虞王不接受宫之奇邻国之间就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的观点,允许晋国借道攻虢,结果晋灭虢后三年就消灭虞国,夺回宝物。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样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唇亡齿寒的启示联系无处不在,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人所提到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以及“唇齿之邦,唇亡则齿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成语唇寒齿亡的主人公是谁?唇寒齿亡是什么意思
唇寒齿亡出处
春秋时流行的一句谚语。

见于《左传》、《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唇寒齿亡解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唇寒齿亡的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