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第三、四、五单元考试分析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有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按照如图所示的表示方法,右图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正面观察,可以画出的平面图形是()A. B. C. D.2.观察下边的物体,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A. B. C.3.看到的是图()。
A. B. C.4.下面的照片是空中看到的公园,房子周围有一个亭子、一片树林。
右图是从()位置看到的。
A. ①B. ②C. ③D. ④5.从侧面看,看到的是().A. B. C.6.从箭头所示的方向看过去,看到的图形是( )A. B. C.7.请你判断:下面方案是从空中看到的“绿色金字塔”.(即此种方案按一定顺序种植,若干年后会形成“绿色金字塔”)()A. B. C. D.8.哪幅图是在飞机上看到的这座楼房的形状? ()A. B. C.9.哪一幅图是方方看到的()A. B. C.10.小辉看到的是哪张图片?()A. B.11.小刚和小丽都在看同一个茶壶,请你选出小刚看到的是哪一个?()A. B. C.12.这幅图是谁看到的?()A. 小红B. 兰兰C. 淘气二、填空题13.三个小伙伴在台灯旁边玩,找出他们各自看见的图。
(在横线上填上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小刚从房子前面走过,看到房子画面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15.下面这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位置的编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我的学校下面这些图,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下边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① 从________面看② 从________面看③ 从________面看18.有一些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堆成一堆,从上往下看是图(1),从正面看是图(2),从左侧看是图(3),这堆木块共有________块.19.这是谁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看图回答。
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三篇

【导语】数学可以训练你的思维能⼒,思维⽅式。
当然最重要的是与⾃⼰能在社会上⽣活有关,你想找到好的⼯作,基本都是和数学都是有关系的。
因此从⼩的学习⼗分有必要。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本次试卷基本上蕴盖了本册数学的基础知识点,注重考察学⽣的双,重视考察学⽣灵活多样应⽤知识的能⼒及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从卷⾯看本次试题可分两⼤类,第⼀类基础知识,通过填空,选择,⼝算,计算等形式检测,第⼆类是实际问题解决的能⼒,通过应⽤题,试⼀试等体现。
⼀考试基本数据统计 本次全年级参加⼈数:178⼈,平均成绩89分及格率98%优秀率58% ⼆.试题具体情况分析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
应该说题⽬类型⾮常好,⽽且学⽣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这也说明学⽣初步建⽴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有了⼀定的发展,学⽣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类型,让学⽣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学⽣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除了⼀贯有的⼝算、计算,⽤不同⽅法计算的题型,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
3、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动⼿操作,从⾃⼰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知识让学⽣置⾝在⼀个充满趣味的数学活动中,激励学⽣⽤⾃⼰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体现了浓浓的⼈⽂关怀。
4、取材⽐较贴近⽣活,评估了学⽣联系⽣活的能⼒。
例如:第五⼤题的第2.3⼩题,笑笑上楼,⼩虎做加法,第六⼤题试⼀试试卷从学⽣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边的事和物,让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与乐趣。
三.学⽣答卷情况分析。
1、存在的不⾜: (1)部分学⽣在计算中计算粗⼼,仍有抄错或漏抄数据的现象;特别是在列竖式计算中,横式结果漏写或写错;计算时粗⼼算错答案。
(2)学⽣会读题时马虎没有弄清题意就开始做题,导致简单的计算错题太多。
(3)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太差,对知识学习太死,不会灵活应⽤第五题第2.5⼩题只有很少学⽣做对,第六⼤题也只有个别学⽣想出来。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的照片是空中看到的公园,房子周围有一个亭子、一片树林。
右图是从()位置看到的。
A. ①B. ②C. ③D. ④2.图形,从左面看到的是( )。
A. B. C.3.一堆积木从左面看是,则这堆积木不可能是下列()。
A. ③B. ①②④C. ①③D. ②④4.哪一个是小红从正上方看到的小轿车的形状?( )A. B. C. 5.这两幅茶杯图哪一幅是从“侧面“观察得到的?( )A. B.6.这两幅茶杯图哪一幅是从“侧面偏上“观察得到的?()A. B.7.看看这两幅图:哪一幅是远距离所看到的?()A. B.8.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A. B. C. 9.小兰从正上方看小轿车,看到的形状是()A. B. C. 10.小辉看到的是哪张图片?()A. B.11.淘气看到的是哪副图?()A. B.12.这幅图是谁看到的?()A. 小红B. 兰兰C. 淘气二、填空题13.如图,从________面看到的形状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形状是。
14.如下图,是________看到的情景。
15.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________个面。
16.下面的四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________ 17.下面画了冰箱和洗衣机的正面、侧面.请你认一认,从左往右填一填.(正面填A,侧面填B)________18.动动手,折折看,下面________几幅图形可以折成圆圈中的图形。
19.下图是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帽子的形状,填上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你知道他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三、解答题21.请在所拍摄的照片下面分别写上摄像者位置的编号.22.看一看,填一填.(1)下面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填一填.(2)下面三幅照片分别是谁拍摄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括号里.23.小鹏和小丽分别站在一幢大楼的不同方位,请在小鹏看到的大楼图下面画“△”。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有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按照如图所示的表示方法,右图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正面观察,可以画出的平面图形是()A. B. C. D.2.观察下边的物体,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A. B. C.3.看到的是图()。
A. B. C.4.下面的照片是空中看到的公园,房子周围有一个亭子、一片树林。
右图是从()位置看到的。
A. ①B. ②C. ③D. ④5.从侧面看,看到的是().A. B. C.6.从箭头所示的方向看过去,看到的图形是( )A. B. C.7.请你判断:下面方案是从空中看到的“绿色金字塔”.(即此种方案按一定顺序种植,若干年后会形成“绿色金字塔”)()A. B. C. D.8.哪幅图是在飞机上看到的这座楼房的形状? ()A. B. C.9.哪一幅图是方方看到的()A. B. C.10.小辉看到的是哪张图片?()A. B.11.小刚和小丽都在看同一个茶壶,请你选出小刚看到的是哪一个?()A. B. C.12.这幅图是谁看到的?()A. 小红B. 兰兰C. 淘气二、填空题13.三个小伙伴在台灯旁边玩,找出他们各自看见的图。
(在横线上填上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小刚从房子前面走过,看到房子画面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15.下面这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位置的编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我的学校下面这些图,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下边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① 从________面看② 从________面看③ 从________面看18.有一些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堆成一堆,从上往下看是图(1),从正面看是图(2),从左侧看是图(3),这堆木块共有________块.19.这是谁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看图回答。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包含答案解析)(1)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包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
A. 可能不同B. 一定相同C. 一定不同2.从侧面看,看到的是().A. B. C.3.通过下图能画出的图形是()。
A. B. C.4.李霞给奶奶买的一个生日蛋糕,从上面看它的形状是()A. B. C.5.小明看到的杯子的形状是()。
A. B. C. D.6.是天天10岁的生日蛋糕,从前面看它的形状是( )。
A. B. C.7.从上面看,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8.哪一个是小红从正上方看到的小轿车的形状?( )A. B. C.9.这两幅凳子图中哪一幅是从“侧面偏上"观察得到的?( )A. B.10.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A. B. C.11.小刚和小丽都在看同一个茶壶,请你选出小刚看到的是哪一个?()A. B. C.12.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哪幅图是他第一个看到的?()A. B. C.二、填空题13.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________个面。
14.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我们的教室.下面这些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老师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摆了一个图形,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是,从正面看是,你知道这个图形是由________个正方体组成的.17.观察下面的货架,分别从后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形状?从上边看,看到的形状是________从后边看,看到的形状是________从侧边看,看到的形状是________从正边看,看到的形状是________A. B. C. D.18.下图是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帽子的形状,填上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你知道他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0.拍照,文文和妈妈参加比赛获奖,记者纷纷给它们拍照。
北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析-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析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析,我将从六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乘法的意义;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课程标准相应要求(知识技能)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
(数学思考)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2.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在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加法的意义、100以内数的加法,本单元学生将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密切联系,以及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方便性,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为后续学习乘法口诀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单元学习内容分析乘法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能够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五、单元学习目标1.在“数一数”活动中,感受相同数连加的特点,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2.能根据具体情境或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借助直观手段和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与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能结合画图和操作,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六、教学建议(一)本单元建议共安排5课时(二)具体教学建议1.结合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五单元重难点及教学策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五单元重难点及教学策略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四、五单元是学习加减法、数的比较大小、数的排序、数字的应用等内容。
在这几个单元中,有一些重难点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加法是二年级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有两个重难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进位的概念和运算。
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进位,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物品进行教学,比如使用小球和篮子的模型来表示进位的过程。
另一个难点是竖式加法的运算过程和计算顺序。
为了辅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指指着每个数字进行相加运算,并使用适当的颜色标示出进位过程。
其次,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排序也是二年级的难点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大小关系和数值的相对大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物品的大小和数值的大小来辅助学生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尺寸的图形和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和数值的大小,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比较和排序的能力。
最后,数字的应用是二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加法和减法解决购物、分糖果等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应用,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之,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四、五单元涉及到加法、数的比较大小、数的排序和数字的应用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法中的进位,数的比较大小和排序的概念以及数字的实际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比如使用模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河口小学汪国春
本单元是让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背熟1—6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试题概况分析
试题主要由知识演练(包括填空、按要求完成各题、看图写算式、计算)和应用天地(包括列式计算、填序号,再解答、解决问题)两大部分构成。
试题题型多、考查角度灵活。
在本次测试中,乘法口诀学生掌握的较好,计算正确率较高。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应考:6人实考:6人
总分:571分平均成绩:95.16分
及格人数:6人及格率:100%
优秀人数:6人优秀率:100%
三、学生答题分析
分析错误原因有四:
1学生读题不够认真。
有的题少读一个条件。
2出现漏题现象。
有1个学生竟然有1道题没有做,问原因是忘了。
3出现看错题现象。
写出一个乘法算式。
有的学生写的是加法算式。
4见得题型少,没有经验。
如第六题,错的很多。
由此可以看到,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的掌握有待提高,需要循序渐进多练习,多巩固知识,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四、采取措施
1.课上让学生多说,多练,理解算理掌握解题方法。
2.课后练习中让学生走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有关的问题。
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第三、四、五单元考试分析
——二年级数学组组长:林冰玲成员:王海燕、吴静波、于尧
第三、四、五单元主要内容有数一数与乘法、图形的变化、2~5的乘法口诀,其中数一数与乘法,通过数一数活动,让学生感受相同数连加的特点,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节或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并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第四单元则让学生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5的乘法口诀,则引导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体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越性。
能熟练运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大部分学生表现较好,本次年级平均分达到96分,优秀率达84%。
一、执教老师基于本班考试结果的分析:
(一)吴静波老师
综合分析本单元试卷,题目较简单。
学生计算的失分率较低,说明日常的计算练习到位、有效,需要继续坚持;
1.学生做题粗心,有漏题现象。
例如:第一题“连一连”的3+3+3+3两班有18个学生出现严重漏连现象,7+7应该和2×7和7×2连,两班有6个孩子只连了一个。
今后要在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上下功夫。
、
2.在解决问题中,每道题都应完整的写答。
还有少数学生没有写完整或不写单位,这些不规范还有待严格要求。
3.解决问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多数学生掌握不错,但在审题细致方面上还有待提高。
如解决问题的第5题:“踢球的左边有5人,右边有5人,有多少人在踢球?”两班有11名学生不能细致地分析题目,直接用5乘5,应该是2个5。
今后还要加强审题分析题意的训练。
(二)林冰玲老师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在掌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做题规范性较差,没有完整作答。
本次考试第七大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点考察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列出乘
法算式,但没能够自觉写单位,完整作答。
2.学生对乘法算理理解不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其中第七大题第5题,踢球的左边有5人,右边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部分学生直接用5 5来解答。
这道题如果放在一年级,学生不会出错,都知道用左边+右边,即5+5。
那么到了二年级,因为加数相同,可以把5+5写成5 2。
从这一层面去理解,就能必然学生直接用5 5来解答。
3.部分学生口诀不熟,无法根据口诀写出算式。
口诀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根据算式编口诀的能力,也一直强调学生口诀背诵的熟练程度。
但忽略了锻炼学生根据口诀书写算式的能力,因此此次考试中第三大题第1小题,学生失分较多,非常可惜!
4.个别学生粗心大意,出现看错题、数错数等现象。
本次考试,题目简单,大部分学生速度较快,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
但因为速度快,有个别学生在第六大题第1、2小题看图写算式中,出现数错数的情况,把6个篮球数成5个,丢了6分。
另外,学生在第二大题连线题中,也出现粗心连错的现象。
(三)于尧老师
综合分析本单元试卷,题目较简单。
学生计算的失分率较低,说明日常的计算练习到位、有效,需要继续坚持;解决问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掌握的也不错,但在审题方面有待提高:有做错题的的现象。
应用题第5题:“踢球的左边有5人,右边有5人,有多少人在踢球?”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分析题目,也没有仔细看题目,直接用5乘5。
加强审题分析题意的训练,应该是5乘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解决问题中,本学期的新要求——每道题都完整的答题。
具体格式:“答:……。
”多数同学没有写完整或不写单位,这些都是不规范的。
学生做题粗心,有漏题现象。
例如:第一题“连一连”很多同学有漏连的现象。
如7+7应该和2×7和7×2连,很多孩子只连了一个。
要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四)王海燕老师
综合分析本单元试卷,题目较简单。
学生计算的失分率较低,说明日常的计算练习到位、有效,需要继续坚持;
1.学生做题粗心,有漏题现象。
例如:第一题“连一连”的3+3+3+3两班有18个学生出现严重漏连现象,7+7应该和2×7和7×2连,两班有6个孩子只连了一个。
今后要在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上下功夫。
、
2.在解决问题中,每道题都应完整的写答。
还有少数学生没有写完整或不写单位,这些不规范还有待严格要求。
3.解决问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多数学生掌握不错,但在审题细致方面上还有待提高。
如解决问题的第5题:“踢球的左边有5人,右边有5人,有多少人在踢球?”两班有11名学生不能细致地分析题目,直接用5乘5,应该是2个5。
今后还要加强审题分析题意的训练。
二、年级组提出措施:
1.在平时练习中加强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用“做完的题目打钩”等外界小记号的形式来帮助学生避免漏题的现象。
2.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相关人民币的练习题来训练,此外平时上课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加强竖式计算的练习,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
4.在平时的课堂小测试,小练习中,统一要求学生作答,提高学生书写速度,培养学生答题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