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

页脚内容1第一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故障概述一、故障的分类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故障。
凡造成电力系统运行不正常的任何连接或情况均称为电力系统故障。
电力系统故障有多种类型,如短路、断线或它们的组合。
短路又称为横向故障,断线又称为纵向故障。
短路又可分为单相接地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和三相短路,分别记为)1(f 、)2(f 、)1,1(f 和)3(f 。
三相短路时三相回路仍然是对称的,故称为对称短路;其他几种短路均使三相回路不对称,因此称为不对称短路。
断线故障又可分为单相断线和两相断线,分别记为)(1O 和)(2O 。
三相断线如同开断一条支路,一般不作为故障处理。
断线又称为非全相运行,也是一种不对称故障。
大多数情况下在电力系统中一次只有一处故障,称为简单故障或单重故障。
但有时可能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同时发生故障,称为复杂故障或多重故障。
由此,将电力系统故障分类归纳如下:1)从形式上分为:短路故障和断线故障,或简单故障和复杂故障; 2)从分析方法上分为:对称故障和不对称故障;3)从计算方法上分为:并联型故障(复合序网并联的情况)和串联型故障(复合序网串联的情况)。
二、短路故障电力系统中最常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是短路故障。
因此故障计算的重点是短路,也常称为短路计算。
1. 短路的定义短路是电力系统最常见、也是最严重故障。
所谓短路,是指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之外的一切相与相或相与地(对于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之间的短接。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相与相及相与地之间是不直接相连的,或者说是相互绝缘的。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绝缘破坏,形成了相互间的通路,就发生了短路。
2. 短路的原因由上述定义可知,导致短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电气设备载流体部分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的绝缘损坏。
引起绝缘破坏的很多,包括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有:绝缘材料自然老化、污秽或机械损伤,雷击过电压造成的闪络放电或避雷器动作;污染造成绝缘子在正常工作电压下放电;大风或覆冰引起电杆倒塌或断线,动物跨接,树枝碰线等。
《电力系统暂态》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暂态》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0806532007总学时:44学时(讲课36学时,实验8学时)总学分: 2 学分课程类别:专业模块课、选修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预修要求:电路理论、电机学、工程电磁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电力系统暂态”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其中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等值网络、故障分析和稳定性是解决电力系统实际问题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教学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情况、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解决电力系统有关问题有初步了解,以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变化。
课程的基本要求:熟悉电力系统运行特点和要求,对各元件的特性、作用及相互关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各元件参数计算和建立等值网络;对电力系统中故障情况有所了解,掌握电力系统对称和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方法;了解电力系统静态、暂态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并能对简单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教学基本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可利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进行教学;课内外学时比大约为1:1.5。
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课程大型作业等。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适用于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宜在第三学年开课。
本教学大纲所列内容大部分通过讲课教学环节完成,少数内容也可以通过其他教学环节和自学来完成。
讲授內容可按学时作适当增删。
大纲正文第一章电力系统概述学时: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电力工业的地位和发展简史;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发电厂的类型及其生产过程;电能的质量指标;理解掌握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和电压等级;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的负荷。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教学大纲-60学时-_张鹏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Analysis of Steady State of Power System)课程编号:ZH37117学分:3学时:60先修课程:电路理论、电机学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陈珩,第三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习题集:《电力系统分析复习指导与习题精解》,杨淑英,邹永海,第三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气工程类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电力系统的生产、运行、管理方面的工程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目标),比较系统地掌握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下的分析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例如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环节(电力系统分析实验)和将来通过建模和实验,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支撑毕业要求2-5)教学目标2:使学生掌握潮流的分析计算和控制方法;(支撑毕业要求2-5、2-6)教学目标3: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运行调节和优化方法;(支撑毕业要求2-5、2-6)教学目标4:使学生掌握对称故障计算方法;(支撑毕业要求2-5、2-6)二、对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1)毕业要求2-5: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毕业要求2-6: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分析并表述电机、电力电子或电力系统等工程问题。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1 电力系统概述1.2 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3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1.4 电力系统工程学科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1.5 现代电力系统及其特点教学要求:本章的重点是现代电力系统;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电力系统工程学科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教案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教案《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教案(1)一、讲授题目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分析二、教学目的了解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掌握使用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分析电力系统突然三相短路的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2.掌握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参数和等值电路;3.应用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分析电力系统突然三相短路;4.掌握同步发电机基本方程的拉氏运算形式。
难点:1.同步发电机基本方程的建立;2.有(无)阻尼绕组的同步发电机等值电路阻抗参数的推导;3.同步发电机定、转子侧各暂态量的对应关系分析;4.同步发电机各暂态量衰减时间常数的推导;5.同步发电机基本方程的拉氏运算形式及应用。
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时辅以多媒体教学,尽量形象、具体地描述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以及同步发电机定、转子侧各暂态量的对应关系。
六、试验(无)七、习题习题集8-6、8-10、8-12。
八、备注《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教案(2)一、讲授题目电力系统故障的计算机计算二、教学目的掌握使用计算机计算电力系统故障的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电力系统故障计算使用的等值网络;2.掌握电力系统故障计算的各序网络电压方程式;3.掌握简单不对称故障的计算通式和通用复合序网;4.了解分析复杂故障的一般方法和N重故障的通用方程式。
难点:1.导纳型节点方程和阻抗型节点方程的形成;2.简单不对称故障的通用复合序网的形成;3.N重故障通用方程式的推导;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时辅以多媒体教学,描述复合序网的构成。
并结合后续的上机训练,掌握用计算机计算电力系统故障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六、试验(无)七、习题习题集中有关故障的计算机计算方法的习题。
八、备注《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教案(3)一、讲授题目同步发电机及系统主要元件的机电特性二、教学目的了解电力系统功角稳定性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中使用的同步发电机组模型及系统其它主要元件的模型。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大纲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时数:54 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电类专业本科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和稳定运行有一般性的全面了解;使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系统各主要元件的特性、数学模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掌握和研究电力系统分析和运行问题提供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学会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使学生在电力系统方面的工程计算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对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分析和计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关于电力系统暂态更深入的分析则属选修内容。
二、本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知识( 4 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 .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类型、短路故障的影响和短路计算的目的。
2.确定电力系统电气参数的精确法和近似法。
3 。
三相短路的冲击电流、最大有效值电流。
难点: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非周期分量,冲击电流,最大有效值电流第二章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分析(10学时)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中的物理过程。
2、定子绕组、转子绕组中各电流分量的对应关系和衰减时间常数。
3、同步发电机方程Park变换的物理意义。
4、短路过程中同步发电机的电抗、时间常数和电势。
5、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和等值电路。
6、同步发电机暂态、次暂态电势的物理意义。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1、同步发电机的稳态方程、暂态方程、次暂态方程。
2、励磁绕组方程。
难点:Park变换的物理意义第三章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算法(6学时)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短路电流实用计算的基本假设。
2、三相短路计算的运算曲线法。
3、三相短路计算的叠加法。
4、网络化简的星网变换法。
5 、利用节点阻抗矩阵求短路电流的计算机算法原理。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一章

周期(强制)分量
非周期(自由)分量
❖ 结论:由 ia i pa ,ia短路电流由周期分量和非周期分
量组成,较大的周期分量是因电源电势作用于较小的回路 阻抗而产生,三相幅值相等,相位相差1200;非周期分量 是回路电感中原储存的磁场能量释放而产生,其按回路的
❖ 电流表达式:
短路后交流+ 周期(强制)分量
非周期(自由)分量
t
ia Im sin(t ) Im 0 sin( 0 ) Im sin( ) e Ta
短路后稳态交流
直流分量初值e
t Ta
13
1.3 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的三相短路分析
❖ 电流表达式:
t
ia I m sin(t ) I m 0 sin( 0 ) I m sin( ) e Ta
❖ 设计和选择厂站的电气主接线;
❖ 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的基 础。
7
1.2 短路计算等值电路的建立 1.2.1 标幺值的概念
标幺值
有名值(有单位的物理 量) 基准量(与有名值同单 位的物理量
)
如:
U*
U UB
,
I*
I IB
,
X*
X ZB
P*
P SB
,
Q*
Q SB
,
R*
R ZB
8
1.2.2 基准值的选择
5
1.1 故障概述
1.1.3 短路故障的危害
短路的特征:电流增大,电压下降
❖ 短路电流的电动力效应产生的机械应力,可能造成设
备的机械破坏(与短路电流瞬时值成正比,动稳定、 冲击电流);
❖ 短路电流的热效应使设备可能过热以致损坏(与短路
电流有效值平方成正比,热稳定度);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讲义)

→ ① 回路阻抗减小,电流大幅增加。 Z ↓ I ↑↑ 短路点离电源越近,短路电流越
大。机端短路,短路电流可达额定值的 10~15 倍。 ② 引起故障点及邻近区域的电压大幅降低。 ③ 引起电网的结构变化,并导致发电机功率不平衡。
后果: ① 短路点的高电流电弧烧毁电气设备;或使设备发热严重,甚至受损。 ② 电动力大幅增加,使导体弯曲、变形、断裂。 ③ 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与电压平方成正比,转矩降低可导致停机。 ④ 发电机电磁功率减小,而输入功率变化不大时,导致转子加速失步,甚至导致
电机输入输出功率不平衡,使机组失去同步。 ③ 保护误动作引起(短路电流引起热效应)。 暂态分析的目的:掌握暂态过程的本质,充分了解系统的暂态特性,为系统的稳定 性评估、控制设备及保护设备的参数整定等提供依据。最终目标是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 运行。 暂态故障导致大停电事故的例子: 1)1982 年 8 月 7 日华中电网湖北区大停电: 2)1996 年 8 月 10 日美国西部电网大停电:高温-〉无序跳开-〉电压失稳-〉连锁 反应 3)2003 年 8 月 14 日美加大停电事故:高温、短路、跳闸、过载、再跳闸。
三相电路中,有两个基本关系
U = 3ZI
线电压= 3 ×相阻抗×相电流
S = 3UI 若基准值选为:
U B = 3ZB IB SB = 3U B IB
三相功率= 3 ×线电压×相电流
则
U*
=U UB
=
3ZI 3ZB IB
= Z*I* ,
S* = U*I*
即标幺制中,三相电路的关系式与单相电路类似。
四个基准值UB , IB , ZB , SB 中,有两个可任选,如UB , SB 选定,则另外两个基
SB ΩB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第三章)

第三章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前述短路电流计算复杂却仍非严格,但得出的概念和结论却十分有益,可用来指导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也可用来指导后续的不对称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
在某些事故需精确计算系统电压、电流变化情况时,可用该方法或数值计算法。
一般工程计算不可能也无须采用那么复杂的计算。
而用另一类方法,即实用计算法。
正如在无限大功率电源三相短路电流计算中已指出的,实用计算法的核心是抓住短路电流中的关键量,即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初始值,即0=t 时的次暂态电流I ''。
求出它,冲击电流、最大有效值电流和短路容量均可方便得到。
有时需要计算0≠t 时的电流,可用运算曲线查找求得。
第一节 短路电流周期分量初始值的计算由于q dX X ''≈'',取q d X X ''='',则由式(2-163)和式(2-165)可知,定子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初始值为d0d0q 0dq0d d0q qd j j j j j X E X E E X E X E I I I ''''=''''+''=''''-''''=''+''=''由此可见,在求短路电流周期分量初始值时,发电机可用次暂态电势E'' 和次暂态电抗dX ''来等值,等值电路如图3-1所示。
这样,短路电流周期分量初始值得计算实质上是一个稳态交流电路的计算问题。
也正因为这样,有时文献叙述时将“初始值”三字省略了。
d''E'' Gj Q +图3-1 实用计算中的发电机等值电路图一、较精确计算 (一)计算步骤(1)根据电网运行接线图,绘制等值电路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暂忐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代码:54E00916学时分配:60=52理论+8实验赋予学分:3.5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电磁场、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后续课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市场等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属于该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
本课程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开设该课程的基本目的除了让学生了解掌握关于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外,还在于为后续各专业课程提供有关电力系统物理规律的背景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它是学习本专业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主要讲授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
使学生在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同时,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先进科学技术和发展方向,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1、全面了解由短路故隙引起的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及各种扰动引发的电力系统机电暂态过程;2、了解同步发电机短路的物理过程数学模型以及发电机短路无限大系统短路不对称短路的计算方法;3、了解电力系统基本原件模型和静态稳定暂态稳定的概念分析方法以及提高稳定性的措施;4、使学生在工程分析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一)课时分配课时安排如下表。
(二)教学内容1、理论教学内容(共52学时)第1单元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电力系统故隙的概述、标幺制、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的三相短路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标幺制,简单三相电路的电磁暂态过程、冲击电流和最大有效电流。
教学难点:三相短路电流的定义和计算。
【基本要求】•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情况;•掌握标幺制的定义、选取和换算;•掌握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的三相短路电流分析与计算;【培养的能力】学生对电力系统故隙情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无限大电源供电系统的三相短路计算量和计算方法有全面的认识。
第2单元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分析【教学内容】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掌握使用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分析电力系统突然三相短路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参数和等值电路;应用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分析电力系统突然三相短路;掌握同步发电机基本方程的拉氏运算形式。
教学难点:同步发电机基本方程的建立;有(无)阻尼绕组的同步发电机等值电路阻抗参数的推导;同步发电机定、转子侧各暂态量的对应关系分析:同步发电机各暂态量衰减时间常数的推到;同步发电机基本方程的拉氏运算形式及应用。
【基本要求】•熟悉同步发电机三相短路电流的近似分析;•掌握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参数及等值电路,会应用基本方程对同步发电机三相短路电流分析;•理解自动调节励磁装置对短路电流的影响等。
【培养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掌握使用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分析电力系统突然三相短路的方法第3单元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教学内容】短路电流交流分量初始值计算;计算机计算复杂系统短路电流交流分量初始值的原理;其他时刻短路电流交流分量有效值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领会转移阻抗,并掌握其计算方法;理解运算曲线,会用它来计算任意时刻的短路电流(交流分量的有效值)。
教学难点:运算曲线的意义以及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短路电流交流分量的初始值计算;•掌握计算机计算复杂系统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了解和掌握短路电流运算曲线的应用;【培养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复杂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机计算方法。
第4单元对称分量法及电力系统的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教学内容】对称分量法的定义和电力系统的各序网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对称分量法的定义及应用;同步发电机的负序和零序电抗;异步发电机的负序和零序电抗;变压器的零序电抗:输电线路的零序电抗;各序网络的构成。
教学难点:导纳型节点方程和阻抗型节点方程的形成;故障网络的通用复合序网的形成。
【基本要求】•掌握对称分量法;•理解同步发电机、异步发电机的负序和零序电抗;掌握变压器、输电线路的零序电抗和等值电路;•掌握电力系统零序网络的构成;【培养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构建电力系统在短路发生时的各序网络从而为计算机求解建立数学模型。
第5单元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计算【教学内容】各种不对称短路故障的短路电流和电压计算;非全相运行的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单向接地、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故障的分析计算教学难点:非全相运行的计算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不对称故障的概念;•掌握各种不对称短路时的故障电流和电压计算方法•理解非全相运行的分析计算;•理解计算机计算短路值方法;【培养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发生时的基本计算方法,理解计算机算法。
第6单元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概述和各元件机电特性【教学内容】了解电力系统功角稳定性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中使用的同步发电机组模型及系统其他主要元件的模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明确电力系统发生机电稳定问题的根本原因;掌握同步发电机组的机电特性;了解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对发电机功角特性的影响。
教学难点:说明电力系统发生机电稳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步发电机组转子运动方程式的推导;功角特性方程式的推导。
【基本要求】•了解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基本内容;•掌握同步发电机组的机电特性和负荷特性【培养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明确电力系统稳定性所讨论的实际问题以及同步发电机组的机电特性和负荷特性。
第7单元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教学内容】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分析以及提高静态稳定性的措施【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基本概念;掌握小干扰分析法:应用小干扰分析法分析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掌握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应用小干扰分析法分析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
【基本要求】•理解简单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负荷的静态稳定;•掌握小干扰法,能够运用它来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理解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对静态稳定的影响;•掌握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措施;【培养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学会使用小干扰分析法分析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明了电力系统提高静态稳定性的措施。
第8单元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教学内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分析以及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措施【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等面积定则; 掌握计算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方法;掌握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措施。
教学难点:掌握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分析方法;掌握计算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方法。
【基本要求】•理解简单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理解同步发电机自动调节系统对暂态稳定的影响;•掌握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措施;【培养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学会使用等面积定则分析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明了电力系统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措施。
(二)实践教学内容(共8学时)(1)、电力系统三相短路计算(2学时)知识:电力网络各序网络模型的建立,短路电流和短路电压的计算。
素质:熟悉电力系统分析软件PSASP的基本使用。
能力:能够使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计算发生故障时的短路电流和电压。
(2)、复杂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实验(3学时)知识: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分析和计算,提高静态稳定的措施。
素质:应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完成复杂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分析能力:能够研究系统无调节励磁下和有调节励磁下功角特性与极限,分析调节系统对静态稳定性的影响。
(3)、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实验(3学时)知识: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分析和提高暂态稳定性措施素质:应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完成复杂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各种短路方式下,保护动作时限、重合闸和强行励磁等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
五、教学设备和设施多媒体教学设备六、课外学习要求(1)课外学习主要以习题为主,另外配合一部分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业部分的具体要求是:①每次课后留习题若干,书面完成,每周或每两周交一次作业。
②每周安排一次答疑,也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机质疑。
③关联几章学习完毕后可进行阶段性小结,让学生上交小结报告。
④学生课后复习和做作业学时与课堂教学学时比不得低于1.5rlo(2)实验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复杂电力系统建模的方法和解决计算复杂电力系统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方法,熟练掌握科学计算语言包括常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使用。
七、教学方法在讲授课程的时候注意做到知识传授、能力提高、素质培养为一体。
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性较强但由于实际联系紧密,授课时一定要注意概念清晰,思路清晰,让学生对电力系统的暂态故障分析,计算有全面的了解,辅助一定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教学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八、课程考核与评估考核方式:闭卷笔试成绩评定:期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X70%+实验成绩X 15%+平时成绩X 15% (作业+考勤)九、附录1、必备教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三版),李光琦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2、参考资料(1)《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何仰赞等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王锡凡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3)《电力系统基础》,吴俊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