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市区高二化学调研测试分析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化学含解析

吉林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 学(答案在最后)说明:本试卷分Ⅰ卷、Ⅱ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请将各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K 39第Ⅰ卷 (共45分)一、选择题(15道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3分,共45分)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牙膏中添加氟化物能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B. 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C. 聚合硫酸铁[Fe 2(OH)x (SO 4)y ]n 是一种新型絮凝剂,可用于杀菌消毒D. 将SOCl 2与AlCl 6·6H 2O 混合并加热,可得到无水氯化铝2. 合成氨工业中采用循环操作主要是为了A .增大化学反应速率B .提高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C .降低氨的沸点D .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3. 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0点时,醋酸不导电B . a 、b 、c 三点,a 点时醋酸溶液中H +浓度最小C . b 点时,醋酸电离程度最大D. 可通过微热的方法使 c 点溶液中c(CH 3COO -)增大 4.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化学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2V(B)=3V(A),3V(C)=2 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A . 2A+3B=2CB . A+3B=2C C . 3A+B=2CD . A+B=C 5.已知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aq)+OH -(aq)===H 2O(l) ΔH=-57.3 kJ·mol −1,向0.1 L 0.2 mol·L −1的NaOH 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③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则其焓变ΔH 1、ΔH 2、ΔH 3的关系是A .ΔH 1>ΔH 2>ΔH 3B .ΔH 1>ΔH 3>ΔH 2C .ΔH 1=ΔH 3>ΔH 2D .ΔH 1<ΔH 3<ΔH 2★绝密·启用前★导电能力加水体积6. 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化学高二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化学高二上期末调研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把pH=2的H2SO4和pH=11的NaOH溶液混和,混和液pH=7。
则两溶液的体积比是()A.10:1 B.1:10 C.1:2 D.2:12、可以将六种无色液体:C2H5OH、AgNO3溶液,C2H5Br、KI溶液,C6H5OH溶液,C6H6一一区分开的试剂是()A.HCl溶液B.溴水C.酸性KMnO4溶液D.NaOH溶液3、有机物CH3-CH=CH-Cl不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褪色⑤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⑦聚合反应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⑦C.⑥D.②4、化学与生产、实验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B.FeCl3溶液呈酸性,可用于腐蚀电路板上的Cu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干燥CO25、青蒿素是抗疟特效药,属于萜类化合物,如图所示有机物也属于萜类化合物,该有机物的一氯取代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8种D.9种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L盐酸溶液中含H+ 1 molB.常温常压下,1mol CH4的质量为16g/molC.28g C2H4和C3H6混合气体原子数目为6NAD.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所含原子数均为0.3N A7、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四种溶液pH如下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溶质Na2CO3NaClO NaHCO3NaHSO3pH 11.6 10.3 9.7 4.0A.常温下,HSO3-的水解能力强于其电离能力B.向氯水中加入少量NaHCO3固体,不能增大HClO的浓度C.Na2CO3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Na+)+c(H+)=c(CO32-)+c(HCO3-)+c(OH-)D.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3、H2CO3、HClO,pH依次升高8、下列气体中,密度与空气(式量约为29)最接近的是()A.C2H4B.C3H8C.C2H2D.C3H69、用石墨作电极电解200mLH2SO4与CuSO4的混合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5 mol·L-1B.1mol·L-1C.1.5 mol·L-1D.2 mol·L-110、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NH4+、I-、S2O32-B.中性溶液:Fe3+、Al3+、NO3-、SO42-C .()()c Hc OH+-=1×10-12的溶液:K+、AlO2-、CO32-、Na+D.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Na+、K+、CO32-、SO42-11、普及化学知识有助于人们树立健康的观念。
2024届高二上学期暑期自主学情质量调研化学测试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暑期自主学情质量调研测试高二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P-31S-32Cl-35.5I-12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3分,计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氯化剂,可以由三氯化磷((g)PCl1.0mol反应生成的碳基硫(S(g)COS(g)+H已知该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其(水相)CuR×10-1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C.一定条件下,()()22+c CuR=5c Cu,则Cu2+的萃取率为56D.通过向水相中加入MgO固体,可实现Ni2+的有效去除[c(Ni2+)≤10-5]11.已知电离常数:K a(HCN)=5×10-10,H2CO3:K a1=4.3×10-7,K a2=5.6×10-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KCN(aq)中通入少量的CO2气体:CO2+H2O+2CN-===2HCN+CO32-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C.氢氧化铁沉淀溶解于过量氢碘酸溶液中:2Fe(OH)3+6H++2I-===2Fe2++6H2O+I2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2HCO3-+Ba2++2OH-===BaCO3↓+CO32-+2H2O12.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B.图乙是金刚石与石墨分别氧化生成CO2的能量关系曲线,说明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的ΔH>0C.图丙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中,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H2起始体积分数(N2的起始量恒定)的变化,图中a点N2的转化率大于b点D.图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HA一定是强酸13.氯碱工业能耗大,通过如图改进的设计可大幅度降低能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极A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C.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在右室获得浓度较高的NaOH溶液D.改进设计中通过提高电极B上反应物的氧化性来降低电解电压,减少能耗14.工业上用CO2和H2合成甲醇涉及以下反应:I.CO2(g)+3H2(g)CH3OH(g)+H2O(g)ΔH1II.CO2(g)+H2(g)CO(g)+H2O(g)ΔH2在催化剂作用下,将1mol CO2和2mol H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和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
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化学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2.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栏目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Na23S32一、单项选择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A.甲醇B.天然气C.液化石油气D.氢气【答案】D【解析】【详解】A.甲醇燃烧会产生CO2和水,CO2会导致温室效应;B.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燃烧会产生CO2和水,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是各种液体烃,完全燃烧会产生CO2和水,CO2会导致温室效应;D.氢气燃烧会产生水,不是污染物,故其中最环保的是氢气,选项D正确。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A.用铁片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可增大产生氢气的速率B.用锌片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数滴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制取氢气的反应速率C.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片与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等D.合成氨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答案】B【解析】【详解】A.铁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致密的钝化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则用铁片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不可能增大产生氢气的速率,故A错误;B.用锌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数滴硫酸铜溶液,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铜与锌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原电池反应可以加快制取氢气的反应速率,故B正确;C.锌粉的表面积大于锌片,与稀硫酸反应时接触面积大于锌片,反应速率快于锌片,故C错误;D.升高温度,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故D错误;故选B。
高二化学考试质量研究报告

高二化学考试质量研究报告
1. 引言
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高二化学考试的质量和表现,并提供改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建议。
本报告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将为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2. 考试概述
本次考试涵盖了高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化学实验等。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00分。
3. 考试成绩分析
3.1 整体成绩分布
本次考试的整体成绩分布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次考试的整体及格率为80.0%,优秀率为20.0%。
3.2 各知识点成绩分析
各知识点的成绩分析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好,有机化学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差。
4. 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4.1 存在问题
1. 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教学和复习。
2. 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教学和
实践操作。
4.2 改进建议
1. 针对有机化学知识点掌握不扎实的问题,建议增加相关的教
学课时,强化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
2. 对于化学实验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建议增加实验课时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
5. 总结
本次考试的质量研究报告为我们提供了高二化学教学的反馈,
帮助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策略。
通过加强有机化学的教
学和复习,以及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
成都市高2010级高二化学调研考试分析

成都市高2010级高二化学调研考试分析高2010级高二参加期末调研考试的学生共有37568人,全市化学平均分84.49分(A卷62.38分,B卷22.11分),学校平均最高分126.97分(A卷87.63分,B卷39.34分),学校平均最低分23.97分(A卷18.14分,B卷5.83分)。
一、对调研考试试题的简单评价1、较好地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考察高二教学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高二教学活动。
2、整套试题符合高二化学教学的要求题型、题量、分数比例等符合要求。
命题思路清晰,坚持能力立意,突出考核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引导回归教材,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科学规范,内容全面,稳中有新、稳中有进,无偏题、怪题,试题未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
难易题的编排顺序合理,有利于学生答题。
评分标准制定准确严格,能够有效的降低评分误差。
(1)试题注重化学教学大纲要求,重点考查相关重要知识和能力针对高二上期教材实际,重点考查了化学基本理论(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原电池)、金属元素及其(2)注重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重点加强了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B卷选择题,其能力要求的层次明显提高。
第30题、第31题、第32题、第33题等题均不同程度的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对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如第19、33题要求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实验现象及有关实验的分析。
(3)加强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能力的集中体现,考察了无机和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实验,占近40分。
(4)与近两年高二调研考试试题难度相比,难度略有上升,适当提高了试题难度和区分度该套试试是一套质量较高的试题,但仍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供商榷。
(1)试题整体难度偏大,不利于对成绩中下学生的真实考核,使得校与校之间校平均差异较大。
主要原因是学生能力差异太大。
(2)个别题目表述还欠准确:第7题的A选项尽量回避,第11题的C选项设计也不太合理。
高二化学学科试卷分析与解读

高二化学学科试卷分析与解读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它在高中阶段被列为一门必修学科。
在高二学年,学生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二化学学科试卷的特点和应试策略,本文将对高二化学学科试卷进行分析与解读。
首先,我们来分析高二化学学科试卷的整体结构。
一般而言,高二化学学科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定义概念、化学方程式、实验结果解读等。
非选择题则更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常包括计算题、图表题、实验设计等。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高二化学学科试卷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对于选择题,学生在做题时应注意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然后逐个选项仔细比较,最后选择正确答案。
此外,对于选择题而言,背诵和理解化学公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做计算题时,学生要注意单位换算和数据整理,确保计算过程准确无误。
对于图表题和实验设计题,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的实验方法和相关知识,合理解答问题,并给出充分的解释。
在解答非选择题时,学生应先审题,理清思路。
对于计算题和图表题,我们可以通过构建逻辑框架来解决问题。
化学计算往往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重点掌握和熟悉各种计算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对于图表题,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图表中的数据,并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在实验设计题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针对实验结果给出有力的解释。
除了解题技巧,高二化学学科试卷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的扩展和深化理解。
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论证。
此外,在解答实际应用题时,学生需要将所学化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举一反三,拓宽思路。
综上所述,高二化学学科试卷分析与解读,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主动拓展和深化化学知识。
2024届高二上学期暑期自主学情质量调研化学测试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暑期自主学情质量调研测试高二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P-31S-32Cl-35.5I-12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3分,计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氯化剂,可以由三氯化磷((g)PCl1.0mol反应生成的碳基硫(S(g)COS(g)+H已知该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其(水相)CuR×10-1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12.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图甲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图乙是金刚石与石墨分别氧化生成CO2的能量关系曲线,说明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的H>0图丙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中,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H2起始体积分数(N2的起始量恒定)的变化,图中a点N2的转化率大于b点图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HA 定是强酸氯碱工业能耗大,通过如图改进的设计可大幅度降低能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电极A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在右室获得浓度较高的NaOH溶液改进设计中通过提高电极B上反应物的氧化性来降低电解电压,减少能耗14.工业上用CO2和H2合成甲醇涉及以下反应:I.CO2(g)+3H2(g)CH3OH(g)+H2O(g)ΔH1II.CO2(g)+H2(g)CO(g)+H2O(g)ΔH2在催化剂作用下,将1mol CO2和2mol H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和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市市区高二化学调研测试分析
2010.7
一、阅卷统计数据概况
为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公布了2010年5月4日(星期二)市区高二化学备课组长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并另通过电子邮箱通知到各市、区相关教研部门。
本次高二化学教学调研测试,主要考查《化学1》和《物质结构与性质》两个模块的内容(以我市高二师生现行使用教材为主),大致比例为7∶3。
元素化合物以框图题型(尽量给足信息)、工艺流程题型(以教材内的工艺为准)和元素周期律为主线,兼顾结构知识与核心原理的应用。
避免将元素化合物的复习陷入“琐碎”、“繁杂”和过度“拓展”之中。
考后经“网上阅卷”得化学成绩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
供了有效支援和保障!
市区平均89.88,达B率为75.25%。
二、试卷内容题型分析
1.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 试卷结构:选择题42分,其中单选题6小题,每题3分;不定项选择题6小题,每题4分。
非选择题78分,包括7个题目。
3. 题型分布:大致为实验、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物框图或实验流程、生产工艺流程、化学计算和物质结构与性质等。
实验题题型在选择题中有2小题,涵盖基本操作和基本装置;在填空题中也有2小题,一题为基本操作,另一题为《化学1》教材实验装置的改进、拓展与探究。
列式型计算题以溶液离子反应过程及其离子浓度的计算。
物质结构与性质在选择题中有6小题计22分,非选择题中有1大题结合元素周期表讨论微粒结构与对应物质性质的填充题占14分,合计36分。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
第7题装置④实际是“粘附式”弱酸对铁、碳混合粉末腐蚀先析氢后吸氧等的多重反应的综合效应的体现。
(二)非选择题(各小题后括号内的数字是该小题的得分率)
13.
除F选项几乎没人选之外,其它各种组合均有。
错误率相对较高,反映出学生实验基础知识不扎实。
(0.59)
14.
(1)化学式写错的不多,但漏写“浓”或“△”或“↑”的较多,表达不规范。
(0.85)
(2)正确率较高。
(0.96)
(3)极少数人写“氧化性”或“还原性”。
(0.76)
(4)正确率较高,少数人将H+写到左侧,即运用电荷守恒配平方程式不熟练。
(0.77)
(5)大部分正确正确,少数人填写“氨水”、“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给分,而写“氢氧化钙”或“溴水”或“碱”或“亚硫酸氢钠”不给分。
(0.96)
(6)错误率较高,漏选B较多。
(0.56)
15.
(1)化学式写错典型事例:NH3·NO3、NH4·NO3、NH4Cl、(NH4)2NO3、NH4HNO3。
(0.93)
(2)没看要求,错写HNO3、N2等;没按要求写化学式,而填写“B”、“C”。
(0.88)
(3)将产物多些成NO2等。
(0.75)
(4)没读懂题目,错答为“1mol”、“0.4mol”。
(0.56)
16.
(1)有人错写成离子符号,多数人少写了“Fe”。
(0.85)
(2)书写颜色顺序颠倒或只写一种颜色。
(0.72)
(3)方程式不配平。
(0.89)
(4)多数未“取样”,或取样错误,将“SCN―”错写成“CN―”或“SN―”,将红色溶液错写成“红色沉淀”,未写成判断的结论。
没有明确写出加入的物质,没有明确写出颜色变化的过程。
较多学生书写元素符号不规范、硫氰化钾的“氰”字写错。
(0.74)
17.
(1)②典型错误是在电极反应式上书写了条件。
(0.81)
(2)②有少数学生答不到“无镁产生”的要点上。
(0.70)
(3)正确率相对较高。
(0.68)
18.
计算方法有三:一是参考答案提供的方法;二是反应前电荷守恒法;三是反应后电荷守恒法。
存在的问题:(0.53)
①溶液混合前后,体积的转换不对,尤其是溶液体积加倍后,过量的n(OH―)的计算错误较多。
②有部分学生不会运用电荷守恒思想,解题思路混乱。
③有部分学生误将碱过量情形下仍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④有部分学生误将反应前c(K+)当成反应后混合液中的c(K+)计算。
19.
(1)将HF的电子式错写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0.76)
(2)正确率相对较高。
(0.94)
(3)审题不仔细:将“最高价氧化物”当成“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将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有的没有配平。
(0.76)
(4)写不出外围电子排布的遵循原理即“洪特规则”的名称,核外电子排布式未按要求写出原子实。
(0.56)
(5)将氯气单质的化学式“Cl2”只写成元素符号“Cl”。
(0.76)
(6)漏选A或C较多,误选D的也较多。
(0.52)
根据现有教材所示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有两套系统:阿拉伯数字序列有18个族,罗马数字序列有16个族。